CN209974416U - 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4416U
CN209974416U CN201920340706.0U CN201920340706U CN209974416U CN 209974416 U CN209974416 U CN 209974416U CN 201920340706 U CN201920340706 U CN 201920340706U CN 209974416 U CN209974416 U CN 209974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anaerobic digestion
wetland
treatment system
constructed wetl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4070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长松
吉学思
吴正花
朱宽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i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034070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4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4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441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 Purification Treatments By Anaerobic Or Anaerobic And Aerobic Bacteria Or Animals (AREA)

Abstract

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包括厌氧消化池、好氧调节池和人工湿地床,厌氧消化池内置固定床生物膜载体,厌氧消化池的进水口位于固定床生物膜载体的下方,出水口位于固定床生物膜载体的上方,好氧调节池的进水口与厌氧消化池的出水口连接,出水口与人工湿地床的进水口连接,人工湿地床中垂直于污水流向设置有若干折流挡板,使得污水在人工湿地床呈S形左右弯折向前流动,人工湿地床中用疏松多孔、质量轻、比表面积大的炉渣为基质填料,表面种植湿生或水生植物。本实用新型可有效提高水力停留时间,同时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效果好,并有较好的景观效果,避免了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有臭气挥发、易受病虫害和水涝灾害影响等弊端。

Description

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程度加快,城镇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水危机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方法有: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这些都是成熟而有效的污水处理工艺,己被全世界广泛应用。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排入江河、湖泊的污水不断增加,虽然各种水处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不断的发展,特别是作为二级处理的活性污泥法以其工艺相对成熟、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而成为城市处理的主流工艺,但传统的活性污泥不仅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且主要以去除碳源污染物为目的,经处理后的出水排入水体后仍将引起“富营养化”等环境问题,三级处理虽可解决上述问题,但工程投资大、能耗高,运行费用昂贵,管理复杂,有时还可能引起二次污染,难以在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推广。小城镇地区的生活污水具有量少、分散、污水处理率低和管理水平低等特点,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污水往往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入地表水系。
人工湿地的提出开始于70年代,在8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在美国和英国相继召开了人工湿地研讨会,提出了人工湿地的有关机理和一些可供参考的设计规范和数据,标志着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污水处理技术进入环境科学技术领域。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起广泛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美国有l万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丹麦有800多座。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系统多用于生活污水和某些工业废水的二级处理,在世界各地也有用人工湿地处理农业污水的范例。例如在美国,一个有500头猪的农场建立了一座带有芦苇的示范设施,用于处理饲养这些猪产生的污水。我国湿地研究起步比较晚,自“七五”才开始对人工湿地的研究,至今已建成一批示范工程。典型的样板工程有天津的芦苇湿地、北京昌平的自由水面湿地、深圳白泥坑的垂直流湿地和成都的活水公园等。
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类似的地面,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来进行的,也正是利用这三种作用的协同关系来进行废水的处理。湿地净化污水是湿地中填料基质、植物和微生物相互关联,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物理作用主要是过滤、沉积作用。污水进入湿地,经过填料基质层及密集的植物茎叶和根系,可以过滤、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并沉积在基质中;化学反应主要指化学沉淀、吸附、离子交换、拮抗和氧化还原反应等,这些化学反应的发生主要取决于所选择的填料基质类型;生化反应主要指微生物在好氧、兼氧及厌氧状态下,通过开环、断键分解成简单分子、小分子等作用,实现对污染物的降解和去除,其中构成人工湿地的四个基本要素都具有单独的净化污水能力,尤其是人工湿地填料基质中微生物类群在人工湿地污水净化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可见,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是填料、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们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人工湿地成熟后,填料表面和植物根系中生长了大量的微生物,废水流经时,悬浮物被基质填料及根系阻挡截留,有机质通过依附在疏松多孔的基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的吸附及同化、异化作用而得以去除。但人工湿地长期运行中,堵塞成为普遍现象,湿地中堵塞层的形成是由于废水中悬浮固体物在填料内部颗粒间隙的沉积、填料间隙内生物量生长和分解以及填料本身所含物质的化学沉淀反应等所致,人工湿地堵塞后将严重影响其长期运行稳定性,直接影响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另外,堵塞将导致水流状态发生变化,从而改变人工湿地的类型。
作为一种生态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一年四季的处理效果是否稳定,是目前备受关注的问题。在开展湿地技术研究与工程设计时,基质填料和湿地植物种类的选择对于人工湿地处理效果是否稳定极为重要。目前广泛应用的人工湿地主要以沙粒、沙土、土壤、石块为填料,这些填料一方面为水生植物提供载体和营养物质,另一方面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稳定的依附表面。当污水流经人工湿地时,填料通过一些物理和化学的途径(如吸收、吸附、过滤、离子交换、络合反应等)来去除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但如果基质填料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堵塞问题,一旦发生堵塞,以上功能将丧失殆尽。
另外,冬季植物休眠或枯死以及湿地植物的衰退,也是人工湿地的一重要问题。是大多数湿地植物有一个春夏季萌芽、秋冬季枯死的生长周期。由此导致冬季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水净化效果下降。另一方面,除直接损伤、擦伤外,水质和基质的不同组成、水位的高低及富营养状态都能引起水生植物的衰退。氮、磷是植物生长、繁殖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但高浓度的氮、磷污水又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因此,选择合适基质作为填料以及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特别是通过试验观测,从当地的天然湿地中选择抗污能力强、净化效果好和一些在冬季仍然存活并具有较高活性的物种也是一项需要考虑的工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主要针对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可有效提高水力停留时间,同时工程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并有较好的景观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包括厌氧消化池3、好氧调节池7和人工湿地床8,其中,厌氧消化池3内置固定床生物膜载体4,厌氧消化池3的进水口位于固定床生物膜载体4的下方,出水口位于固定床生物膜载体4的上方,好氧调节池7的进水口与厌氧消化池3的出水口连接,出水口与人工湿地床8的进水口连接,人工湿地床8中垂直于污水流向设置有若干折流挡板9,使得污水在人工湿地床8呈S形左右弯折向前流动。
本系统还可包括集水池1,集水池1设置于厌氧消化池3上游,集水池1中垂直于污水流向设置有若干格栅2。
所述厌氧消化池3中位于固定床生物膜载体4的下方设置有污泥泵;所述厌氧消化池3顶部设置有排气筒5。
所述人工湿地床8中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粗大粒径炉渣填料12、中小粒径炉渣填料11和小粒径炉渣填料10,在人工湿地床8最上方种植植物。
所述粗大粒径炉渣填料12、中小粒径炉渣填料11和小粒径炉渣填料10均为焦化厂排放的炉渣,其特征为疏松多孔、比表面积大、质量轻。
所述粗大粒径炉渣填料12、中小粒径炉渣填料11和小粒径炉渣填料10的粒径范围分别是20~30cm,3~20cm和0.1~3cm。
所述折流挡板9为平面挡板结构,相邻的折流挡板9在人工湿地床8中水流空隙左右间隔,使得污水依次从一块折流挡板9左侧和下一块折流挡板9右侧流过,或者依次从一块折流挡板9右侧和上一块折流挡板9左侧流过。
所述折流挡板9将人工湿地床8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表面种植不同的湿生或水生植物。本发明潜流式人工湿地从污水入口端到出口端,其COD浓度会越来越低,能提供给植物吸收利用的营养物质也越来越少,因此可在折流挡板9分隔的不同区域配置不同性质的水生或湿生植物组合,以达到充分吸收污染物的效果,例如,入口端可种植抗污染能力及吸收能力较强的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后面依次栽培狐尾藻(Myriophyllumverticillatum)、水田碎米荠(Cardamine lyrata)、尼泊尔酸模(Rumex nepalensis)、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等。
本发明中,不同季节在潜流式人工湿地表明种植不同的本土水生或湿生植物的组合,例如,春夏季种植空心莲子草,冬季种植水田碎米荠,狐尾藻则冬夏皆宜。
所述人工湿地床8的出水口连接收集池,所述收集池的收集水通过泵送入景观用水或通过溢流管送入管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主要针对小城镇和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可有效提高水力停留时间,同时工程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成本低、处理效果好,并有较好的景观效果。有效避免了自由表面流人工湿地有臭气挥发、易受病虫害和水涝灾害影响等弊端,工程建设具需只一次性投入,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沿水流方向,依次包括集水池1、厌氧消化池3、好氧调节池7和人工湿地床8。
其中,集水池1中垂直于污水流向设置有若干格栅2,用于拦截油污或漂浮杂质。
厌氧消化池3内置固定床生物膜载体4,厌氧消化池3中位于固定床生物膜载体4的下方设置有污泥泵;厌氧消化池3顶部设置有排气筒5。厌氧消化池3的进水口位于固定床生物膜载体4的下方,出水口位于固定床生物膜载体4的上方。
好氧调节池7的进水口与厌氧消化池3的出水口连接,出水口与人工湿地床8的进水口连接。
人工湿地床8中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粗大粒径炉渣填料12、中小粒径炉渣填料11和小粒径炉渣填料10,粗大粒径炉渣填料12、中小粒径炉渣填料11和小粒径炉渣填料10均为焦化厂排放的炉渣,粒径范围分别是20~30cm,3~20cm和0.1~3cm。
人工湿地床8中垂直于污水流向设置有若干折流挡板9,折流挡板9为平面挡板结构,相邻的折流挡板9在人工湿地床8中的水流空隙左右间隔,使得污水依次从一块折流挡板9左侧和下一块折流挡板9右侧流过,或者依次从一块折流挡板9右侧和上一块折流挡板9左侧流过,从而使得污水在人工湿地床8呈S形左右弯折向前流动。折流挡板9将人工湿地床8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表面种植不同的湿生或水生植物。
人工湿地床8的出水口连接收集池,收集池收集的水通过泵送入景观用水或通过溢流管送入管网。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1)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进入集水池1,集水池1中的小孔格栅2可将油污杂质和漂浮污染物等物质拦截。
(2)集水池1中的污水随后流入厌氧消化池3,厌氧消化池3中的水流为上升式,固定床生物膜载体4(可采用有机类载体或软性纤维载体)供厌氧菌固着生长,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有效地提高了污泥量和水力停留时间,从而更有效地将大分子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气体及小分子物质,并具有杀灭虫卵和杀菌的作用。厌氧消化池3底部的污泥泵6可定期清理污泥,厌氧发酵产生的甲烷等气体,浓度低,可通过顶端的排气筒5直接排放到空中,如果甲烷达到一定浓度则可以作为能源回收利用。
(3)厌氧消化池3处理后的污水经好氧调节池7缓冲调节后通过管道流入种植多种植物的潜流式人工湿地床8。
(4)人工湿地床8被折流挡板9分隔为不同区域,水流在湿地床内呈S形左右弯折向前流动,有效提高其水流停留时间,使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有充分的时间和炉渣填料上的生物膜接触并被降解。人工湿地床8内铺设的填料为焦化厂排放的炉渣(疏松多孔,比表面积相对较大),视人工湿地床面积的大小,分别在基部铺设2至多层粒径较大的炉渣即粗大粒径炉渣填料12,中间铺设2至多层中小粒径混合的炉渣即中小粒径炉渣填料11,上面铺设粒径较小的炉渣即小粒径炉渣填料10。这种结构既保持了较大的比表面积,利于更多的微生物附于其上生长,同时又能保持较好的水力传导率。人工湿地床8表面种植多种湿生或水生植物,植物根系可为滤床系统提供氧气,促进生物膜的形成。同时,植物根系吸收污染物被微生物分解后的小分子或无机盐作为营养物质。
(5)经过人工湿地处理后的水流到收集池,可直通过泵送入景观用水或通过溢流管流入管网。
通过潜流式模拟人工湿地污水净化装置,实验研究了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花菖蒲(Iris ensata var.hortensis)、狐尾藻(Myriophyllumverticillatum)、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ta)、水田碎米荠(Cardamine lyrata)、尼泊尔酸模(Rumex nepalensis)、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等7种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夏季,空心莲子草对污水中COD、TP、NH3-N、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3.29%、67.45%、42.28%、71.58%,去污效果最佳;在冬季,水田碎米荠对污水中COD、TP、NH3-N、T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63.41%、94.66%、82.39%、86.77%,去污效果最好。而狐尾藻在冬季和夏季对污水中COD、TP、NH3-N、T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52.83%、77.1%、64.44%、80.88%,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且能抵御一定的严寒而得以越冬,加上其形态优美,因此可作为人工湿地常年污水处理的优选植物。
由于模型容量和面积有限,得出的实验结果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植物的吸污能力和系统的工艺效果,实际的工程效果会更佳。

Claims (10)

1.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厌氧消化池(3)、好氧调节池(7)和人工湿地床(8),其中,厌氧消化池(3)内置固定床生物膜载体(4),厌氧消化池(3)的进水口位于固定床生物膜载体(4)的下方,出水口位于固定床生物膜载体(4)的上方,好氧调节池(7)的进水口与厌氧消化池(3)的出水口连接,出水口与人工湿地床(8)的进水口连接,人工湿地床(8)中垂直于污水流向设置有若干折流挡板(9),使得污水在人工湿地床(8)呈S形左右弯折向前流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水池(1),集水池(1)设置于厌氧消化池(3)上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池(1)中垂直于污水流向设置有若干格栅(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消化池(3)中位于固定床生物膜载体(4)的下方设置有污泥泵;所述厌氧消化池(3)顶部设置有排气筒(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床(8)中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粗大粒径炉渣填料(12)、中小粒径炉渣填料(11)和小粒径炉渣填料(10),在人工湿地床(8)最上方种植植物。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大粒径炉渣填料(12)、中小粒径炉渣填料(11)和小粒径炉渣填料(10)均为焦化厂排放的炉渣。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粗大粒径炉渣填料(12)、中小粒径炉渣填料(11)和小粒径炉渣填料(10)的粒径范围分别是20~30cm,3~20cm和0.1~3cm。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挡板(9)为平面挡板结构,相邻的折流挡板(9)在人工湿地床(8)中水流空隙左右间隔,使得污水依次从一块折流挡板(9)左侧和下一块折流挡板(9)右侧流过,或者依次从一块折流挡板(9)右侧和上一块折流挡板(9)左侧流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挡板(9)将人工湿地床(8)分为多个区域,每个区域的表面种植不同的湿生或水生植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床(8)的出水口连接收集池,所述收集池的收集水通过泵送入景观用水或通过溢流管送入管网。
CN201920340706.0U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74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0706.0U CN209974416U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40706.0U CN209974416U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4416U true CN209974416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4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40706.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74416U (zh) 2019-03-18 2019-03-18 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44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4923A (zh) * 2021-01-20 2021-05-04 皖西学院 一种智能化养殖场污水生态循环净化处理系统及工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4923A (zh) * 2021-01-20 2021-05-04 皖西学院 一种智能化养殖场污水生态循环净化处理系统及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055754B (zh) 一种强化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循环零价铁生物滤池
CN105293841B (zh) 一种人工湿地和渗滤系统组合深度处理农村污水方法及装置
CN201942568U (zh) 生化膜自动曝气垂直潜流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装置
CN105174471A (zh) 一种强化黑臭河涌微生态重建与平衡及水质改善的方法
CN113912250B (zh) 一种乡村污水生物生态修复系统
CN113371926B (zh) 具有可持续性的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生物生态耦合装置
CN105461165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组合式生态处理系统及处理方法与应用
CN101391855B (zh) 利用高负荷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污水的方法
CN105016579A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系统
CN110668575A (zh) 一种全自动高效脱氮除磷潮汐流人工湿地及其使用方法
CN208362108U (zh) 一种利用生物滤器-人工湿地进行循环水水产养殖的系统
CN206447733U (zh) 一种含油污水处理系统
CN209974416U (zh) 一种潜流式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系统
CN108793609A (zh) 城市雨水管理与处理的方法
CN104724834B (zh) 利用周丛生物处理系统去除面源污水中铜的方法及其设备
CN111533364A (zh) 一种农田退水氮磷污染多级高效拦截与回用的构建方法
CN204981491U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100506707C (zh) 可控生物膜景观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及技术
CN212356921U (zh) 一种分散型农村污水处理装置
CN210711144U (zh) 一种模块化反冲洗人工湿地装置
CN111333267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中氮磷高效截留净水系统及净水方法
CN102503021A (zh) 树木净化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206955755U (zh) 三阶o/a分散式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6692516U (zh) 一种三腔便携式分散污水处理装置
CN201338978Y (zh) 加强型生物反应槽与加强型潜流湿地处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