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93701B - 一种顶升结构、顶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顶升结构、顶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93701B
CN112093701B CN202011003910.7A CN202011003910A CN112093701B CN 112093701 B CN112093701 B CN 112093701B CN 202011003910 A CN202011003910 A CN 202011003910A CN 112093701 B CN112093701 B CN 1120937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plate
top plate
rotating body
stepped spiral
ja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0391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93701A (zh
Inventor
吕治国
赵荣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ltra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Ultra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ltra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filed Critical Ultra High Speed Aerodynamics Institute China Aerodynamic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1100391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937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93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3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93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93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F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OR PUSH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DEVICES WHICH APPLY A LIFTING OR PUSHING FORCE DIRECTLY TO THE SURFACE OF A LOAD
    • B66F1/00Devices, e.g. jacks, for lifting loads in predetermined step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Rolling Contact Bearing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顶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升结构、顶升装置。顶升结构通过阶梯螺旋面的配合,旋转其中一个阶梯螺旋面,使相配合的两个阶梯螺旋面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实现顶升结构的轴向尺寸的增加或减小。该顶升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可在较小的空间实现大载荷的上升和下降,并且上升或下降的距离可通过旋转角度精确控制。顶升装置包括多个顶升结构,多个顶升结构沿其轴向堆叠设置,增加升降距离。

Description

一种顶升结构、顶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顶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顶升结构、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大型设备或大吨位装置的运输、安装等过程中,涉及到需要进行升高或降低操作时,或者在一些工程领域如建筑物、桥梁等,由于基础沉降等原因,致上部建筑倾斜等严重缺陷,需进行纠偏时,一般需要采用液压或电动升降装置进行操作。
但由于液压或电动升降装置系统复杂,设备规模一般较大,尤其是在升降方向上的轴向尺寸相对较大,在一些尺寸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液压或电动升降装置均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适用于大吨位载荷、并且结构简单、轴向尺寸相对较小的顶升结构,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至少一个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顶升结构,包括:
底板,底板的上侧面为底板阶梯螺旋面,底板阶梯螺旋面至少具有两个阶梯,底板上设有底板定位孔,底板定位孔沿底板的轴向贯穿底板;
顶板,顶板的下侧面为顶板阶梯螺旋面,顶板阶梯螺旋面至少具有两个阶梯,顶板上设有顶板定位孔,顶板定位孔沿顶板的轴向贯穿顶板;
旋转体,旋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为阶梯螺旋面,位于旋转体上侧的阶梯螺旋面为上阶梯螺旋面,上阶梯螺旋面至少具有两个阶梯,位于旋转体下侧的阶梯螺旋面为下阶梯螺旋面,下阶梯螺旋面至少具有两个阶梯,旋转体上设旋转体定位孔,旋转体定位孔沿旋转体的轴向贯穿旋转体;
旋转体设置在底板和顶板之间,上阶梯螺旋面与顶板阶梯螺旋面相配合且两者的旋向相反,下阶梯螺旋面与底板阶梯螺旋面相配合且两者的旋向相反;底板定位孔、顶板定位孔和旋转体定位孔同轴设置,形成定位通道,在定位通道内设置定位筒,防止底板、顶板和旋转体之间发生相对的径向移动;
底板阶梯螺旋面、顶板阶梯螺旋面、上阶梯螺旋面和下阶梯螺旋面的阶梯数量相同;
旋转旋转体,上阶梯螺旋面和下阶梯螺旋面与顶板阶梯螺旋面、底板阶梯螺旋面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顶升结构的轴向尺寸增加或减小。
优选地,顶升结构还包括止转部,止转部的一端固定在底板,另一端固定在顶板,当旋转体转动时,止转部阻挡底板和顶板沿圆周方向相对转动;
止转部两端的固定点随着顶升结构的轴向尺寸变化而变化。
优选地,止转部至少有一端是通过螺钉与长圆孔配合固定,长圆孔的长度方向沿顶升结构的轴向布置,使螺钉沿顶升结构的轴向在长圆孔内移动。
优选地,旋转体上设有指针,指针随旋转体同步转动,顶板或底板上设有角度刻度;
当旋转体旋转时,指针指示旋转体的转动角度。
优选地,底板的下侧面和/或顶板的上侧面设有防滑凹槽。
优选地,底板、顶板和旋转体的外侧面均设有吊环安装孔;和/或
旋转体的外侧面设有推杆安装孔。
底板定位孔、旋转体定位孔和顶板定位孔内均具的一环形径向凸起,三个环形径向凸起之间在轴向上形成两个安装空间,每个安装空间内设置一定位筒。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顶升结构,包括:
底板,底板的上侧面为底板阶梯螺旋面,底板阶梯螺旋面至少具有两个阶梯,底板上设有底板定位孔,底板定位孔沿底板的轴向贯穿底板;
顶板,顶板的下侧面为顶板阶梯螺旋面,顶板阶梯螺旋面至少具有两个阶梯,且阶梯数量与底板阶梯数量相同,顶板上设有顶板定位孔,顶板定位孔沿顶板的轴向贯穿顶板;
底板阶梯螺旋面和顶板阶梯螺旋面相配合,且底板阶梯螺旋面和顶板阶梯螺旋面的旋向相反,底板定位孔和顶板定位孔同轴设置形成定位通道,定位通道内设有定位筒,防止底板和顶板之间发生相对的径向移动;
旋转底板或顶板,底板阶梯螺旋面和顶板阶梯螺旋面接触位置发生变化,顶升结构的轴向尺寸增加或减小。
优选地,底板和顶板的外侧面均设有吊环安装孔;和/或
底板和顶板至少其中一个的外侧面设有推杆安装孔。
优选地,顶板为推力轴承。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顶升装置,包括多个顶升结构,多个顶升结构沿其轴向堆叠设置,其中顶升结构可以为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中任一种顶升结构。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提供的顶升结构,通过阶梯螺旋面的配合,旋转其中一个阶梯螺旋面,使相配合的两个阶梯螺旋面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实现顶升结构的轴向尺寸的增加或减小。该顶升结构整体结构简单,可在较小的空间实现大载荷的上升和下降,并且上升或下降的距离可通过旋转角度精确控制。
本发明提供的顶升装置,包括多个顶升结构,多个顶升结构沿其轴向堆叠设置,增加升降距离。
附图说明
本发明附图仅为说明目的提供,图中各部件的比例与数量不一定与实际产品一致。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顶升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顶升结构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一种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另一种顶升结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一种顶升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半剖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一种顶升结构顶升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半剖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一种顶升结构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另一种顶升结构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的半剖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四中一种顶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板;11:底板阶梯螺旋面;12:底板定位孔;
2:顶板;21:顶板阶梯螺旋面;22:顶板定位孔;23:下盖圈;24:上盖圈;25:滚动体;
3:旋转体;31:上阶梯螺旋面;32:下阶梯螺旋面;33:旋转体定位孔;
4:定位筒;
5:止转部;51:长圆孔;
6:螺钉;7:指针;8:角度刻度;9:推杆;10: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顶升结构,包括底板1、顶板2和旋转体3,三者整体均为圆盘状。
参见图2所示,底板1的上侧面为底板阶梯螺旋面11,底板阶梯螺旋面11至少具有两个阶梯,底板1上设有底板定位孔12,底板定位孔12沿底板1的轴向贯穿底板1。
参见图2和图3所示,顶板2的下侧面为顶板阶梯螺旋面21,顶板阶梯螺旋面21至少具有两个阶梯,顶板2上设有顶板定位孔22,顶板定位孔22沿顶板2的轴向贯穿顶板2。
参见图2所示,旋转体3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为阶梯螺旋面,位于旋转体上侧的阶梯螺旋面为上阶梯螺旋面31,上阶梯螺旋面31至少具有两个阶梯,位于旋转体下侧的阶梯螺旋面为下阶梯螺旋面32,下阶梯螺旋面32至少具有两个阶梯,旋转体3上设旋转体定位孔33,旋转体定位孔33沿旋转体3的轴向贯穿旋转体3。
本实施方式中底板阶梯螺旋面11、顶板阶梯螺旋面21、上阶梯螺旋面31和下阶梯螺旋面32的阶梯数量相同,均具有两个阶梯,即将整个螺旋面被两个阶梯分类两部分。
参见图1和图2所示,旋转体3设置在底板1和顶板2之间,上阶梯螺旋面31与顶板阶梯螺旋面21相配合且两者的旋向相反,下阶梯螺旋面32与底板阶梯螺旋面11相配合且两者的旋向相反;底板定位孔12、顶板定位孔22和旋转体定位孔33同轴设置,形成定位通道,在定位通道内设置定位筒4,防止底板1、顶板2和旋转体3之间发生相对的径向移动,保证三者的同轴度。
当旋转体3旋转时,上阶梯螺旋面31和下阶梯螺旋面32与顶板阶梯螺旋面21、底板阶梯螺旋面11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顶升结构的轴向尺寸增加或减小。该顶升结构的整体结构简单,可在较小的空间实现大载荷的上升和下降。上升或下降的距离可通过旋转角度精确控制。
顶升结构的最大上升范围
Figure GDA0003228122550000061
式中:L螺旋距离为螺旋面对应的螺距;最大上升范围对应旋转的角度为
Figure GDA0003228122550000062
式中:n为顶升装置对应的阶梯螺旋面阶梯数量;任意旋转的角度为θ,0°≤θ≤θmax,对应的上升或下降的距离为
Figure GDA000322812255000006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4所示阶梯螺旋面具有五个阶梯,即各个阶梯螺旋面被五个阶梯螺旋面分为五部分。当然,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阶梯螺旋面的阶梯数量可根据需要设置为三个、四个或六个等数量,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图2和图10所示,底板1、顶板2和旋转体3的外侧面均设有吊环安装孔,用于安装吊环10,方便吊装安放底板1、顶板2和旋转体3。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参见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旋转体3的外侧面设有推杆安装孔,用于插装推杆9,推动旋转体3转动。需要说明的是,推杆9可以通过人工推动,可以通过设备推动,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参见图6和图8所示,底板定位孔12、旋转体定位孔33和顶板定位孔22内均具的一环形径向凸起,三个环形径向凸起之间在轴向上形成两个安装空间,每个安装空间内设置一定位筒4,方便底板1、顶板2和旋转体3三者之间的组装。
在一些优选地方式中,顶板2的上侧面和/或底板1的下侧面上设有防滑凹槽,增加与接触物之间的摩擦力。
实施例二
参见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外在于:顶升结构还包括止转部5,止转部5的一端固定在底板1,另一端固定在顶板2,当旋转体3转动时,止转部5阻挡底板1和顶板2沿圆周方向发生相对转动,仅使旋转体3发生周向转动,提高升降效率。
止转部5两端的固定点随着顶升结构的轴向尺寸变化而变化,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止转部5为伸缩杆结构,伸缩杆的一端与底板1连接,另一端与顶板2连接,当顶板2上升或下降时,伸缩杆的长度随顶板2的升降发生变化。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和图6所示,止转部5的两端分别通过螺钉6与顶板2和底板1固定,其中,止转部5至少有一端具有一长圆孔51,该长圆孔51的长度方向沿顶升结构的轴向布置,且长圆孔51的长度方向不小于顶升结构的最大升降距离,以较好的配合顶升结构的升降。优选地,止转部5为具有弧度的框架薄板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沿顶升结构的周向间隔设有多个止转部5。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参见图5-图8所示,旋转体3上设有指针7,该指针7随旋转体3同步转动,顶板2或底板1上设有角度刻度8。当旋转体3旋转时,指针7指示出旋转体3的转动角度,从而能够计算出顶升结构的升降距离,或者可以根据需要升降的距离,控制旋转体3的旋转角度,从而能够进一步实现升降距离的精准控制。其中,图5和图6所示的为顶升结构最低高度的状态,图7和图8为顶升结构上升一定距离后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旋转体3与顶板2和底板1一般会添加有润滑油/液等类似物,并且由于顶板2和底板1本身的质量,基本上能够保证顶板2和底板1不会随旋转体发生周向转动,从而可以保证旋转角度的精准测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顶板2的上侧面和/或底板1的下侧面上设有防滑凹槽,增加顶板2的上侧面和/或底板1的下侧面与接触物的摩擦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的防止顶板2和底板1与旋转体3一起转动。防滑凹槽与止转部5结合,使顶板2和底板1作为一体共同承受顶板2的上侧面和/或底板1的下侧面与接触物的摩擦力,能够进一步的防止顶板2和底板1随旋转体3发生周向转动。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三提供了一种结构更简化的顶升结构,参见图9所示,该顶升结构包括底板1和顶板2。底板1和顶板2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底板阶梯螺旋面11和顶板阶梯螺旋面21相配合,且底板阶梯螺旋面11和顶板阶梯螺旋面21的旋向相反,底板定位孔12和顶板定位孔22同轴设置形成定位通道,定位通道内设有定位筒4,防止底板1和顶板2之间发生相对的径向移动。旋转底板1或顶板2,底板阶梯螺旋面11和顶板阶梯螺旋面21接触位置发生变化,顶升结构的轴向尺寸增加或减小。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底板1和顶板2的外侧面均设有吊环安装孔,用于安装吊环10,以方便吊装。
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底板1和顶板2至少其中一个的外侧面设有推杆安装孔,以插装推杆9,推动底板1和顶板2转动。
为了提高顶升结构的承载载荷的能力,在一些优选地实施方式中,顶板为推力轴承。优选地,推力轴承为推力圆锥滚子轴承。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顶板2整体为推力轴承,包括下盖圈23、上盖圈24和设置下盖圈23和上盖圈24之间的滚动体25,下盖圈23的下侧面为顶板阶梯螺旋面21。推杆安装孔设置在下盖圈23的外侧面。
需要说明的是,推力轴承采用现有推力轴承,只需使下侧面加工为阶梯螺旋面即可,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赘述推力轴承的具体结构。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顶板2和底板1之间会在周向上发生相对转动,因此,优选地,参见图9所示,顶板2上侧面和/或底板1的下侧面不设置防滑凹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四提供了一种顶升装置,参见图12所示,顶升装置包括多个顶升结构,其中,顶升结构可以为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中的任一种,多个顶升结构沿顶升结构的轴向堆叠设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并非每个实施例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不存在方案冲突的情况下,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板,所述底板的上侧面为底板阶梯螺旋面,所述底板阶梯螺旋面至少具有两个阶梯,所述底板上设有底板定位孔,所述底板定位孔沿所述底板的轴向贯穿所述底板;
顶板,所述顶板的下侧面为顶板阶梯螺旋面,所述顶板阶梯螺旋面至少具有两个阶梯,所述顶板上设有顶板定位孔,所述顶板定位孔沿所述顶板的轴向贯穿所述顶板;
旋转体,所述旋转体的上侧面和下侧面均为阶梯螺旋面,位于所述旋转体上侧的阶梯螺旋面为上阶梯螺旋面,所述上阶梯螺旋面至少具有两个阶梯,位于所述旋转体下侧的阶梯螺旋面为下阶梯螺旋面,所述下阶梯螺旋面至少具有两个阶梯,所述旋转体上设旋转体定位孔,所述旋转体定位孔沿所述旋转体的轴向贯穿所述旋转体;
所述旋转体设置在所述底板和顶板之间,所述上阶梯螺旋面与所述顶板阶梯螺旋面相配合且两者的旋向相反,所述下阶梯螺旋面与所述底板阶梯螺旋面相配合且两者的旋向相反;所述底板定位孔、顶板定位孔和旋转体定位孔同轴设置,形成定位通道,在所述定位通道内设置定位筒,防止所述底板、顶板和旋转体之间发生相对的径向移动;
所述底板阶梯螺旋面、顶板阶梯螺旋面、上阶梯螺旋面和下阶梯螺旋面的阶梯数量相同;
旋转所述旋转体,所述上阶梯螺旋面和所述下阶梯螺旋面与所述顶板阶梯螺旋面、所述底板阶梯螺旋面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所述顶升结构的轴向尺寸增加或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转部,所述止转部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底板,另一端固定在所述顶板,当所述旋转体转动时,所述止转部阻挡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沿圆周方向相对转动;
所述止转部两端的固定点随着所述顶升结构的轴向尺寸变化而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转部至少有一端是通过螺钉与长圆孔配合固定,所述长圆孔的长度方向沿所述顶升结构的轴向布置,使所述螺钉沿所述顶升结构的轴向在所述长圆孔内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体上设有指针,所述指针随所述旋转体同步转动,所述顶板或底板上设有角度刻度;
当所述旋转体旋转时,所述指针指示所述旋转体的转动角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顶板和旋转体的外侧面均设有吊环安装孔;和/或
所述旋转体的外侧面设有推杆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顶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定位孔、旋转体定位孔和顶板定位孔内均具有一环形径向凸起,三个所述环形径向凸起之间在轴向上形成两个安装空间,每个安装空间内设置一定位筒。
7.一种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顶升结构,多个所述顶升结构沿其轴向堆叠设置。
CN202011003910.7A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顶升结构、顶升装置 Active CN112093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3910.7A CN112093701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顶升结构、顶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03910.7A CN112093701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顶升结构、顶升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3701A CN112093701A (zh) 2020-12-18
CN112093701B true CN112093701B (zh) 2021-10-01

Family

ID=73754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03910.7A Active CN112093701B (zh) 2020-09-22 2020-09-22 一种顶升结构、顶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937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719697A (en) * 1952-09-08 1955-10-04 Joseph F Palka Cable and ratchet wheel lifting jack
CN1023593C (zh) * 1990-05-20 1994-01-26 邢林 螺旋塔
FR2851813B1 (fr) * 2003-02-28 2005-05-20 Valeo Climatisation Piece de support d'equipement comportant des nervures de support et son procede de moulage
US7717395B2 (en) * 2004-09-16 2010-05-18 Robert L. Rowan & Associates, Inc. Adjustable support apparatus for machinery
US20140133950A1 (en) * 2012-11-13 2014-05-15 Veeco Instruments, Inc. Insertion/Extraction Tool For Components In Housing
CN104553087B (zh) * 2014-12-26 2017-03-29 湖州上银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瓦楞机用瓦楞辊调节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93701A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93701B (zh) 一种顶升结构、顶升装置
BR112013027326A2 (pt) mancal de rolamento de tamanho grande, e, instalação de energia eólica
CN103449298A (zh) 环形吊梁组件和吊装具有大直径环形开口的薄壁筒体的方法
US20210324947A1 (en) Planetary Rolling Micro-Jacking Device
US3358849A (en) Jib crane
CN206288909U (zh) 含精确测距限位的多节丝杆电动升降机构
CN110701184A (zh) 一种滚动轴承
CN202668005U (zh) 一种可调式滚筒体组合用工装
CN101628688B (zh) 予应力锻造液压机梁吊装时水平精度调整方法及调节装置
CN210769828U (zh) 一种滚动轴承
CN208394656U (zh) 一种立柱式旋臂起重机及起重设备
KR101254456B1 (ko) 동시전개식 텔리스코픽 승하강 시스템
CN215247904U (zh) 一种输送装置用转向输送机构
CN219792181U (zh) 起重吊钩
CN109019392B (zh) 一种螺纹扁顶
CN216474575U (zh) 用于转体桥梁的球铰装置
CN217458678U (zh) 模块化建筑物生产用大吨位转运顶升结构
CN113979309B (zh) 浮式起重机用起升高度实时检测装置
CN213419817U (zh) 一种线性传动总成及升降桌腿
CN111217230B (zh) 一种上部单吊点平衡吊梁
CN220078413U (zh) 一种施工吊装设备
CN216768091U (zh) 一种回转支撑结构
CN209740645U (zh) 一种三节倒装丝杆总成
CN216836830U (zh) 一种用于海上重载起吊缓冲接引装置
CN210366515U (zh) 一种家装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