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6478A -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 - Google Patents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6478A
CN112086478A CN202010331716.5A CN202010331716A CN112086478A CN 112086478 A CN112086478 A CN 112086478A CN 202010331716 A CN202010331716 A CN 202010331716A CN 112086478 A CN112086478 A CN 11208647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metal layer
routing
array substrate
hol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33171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茜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EverDisplay Op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8647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647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10K59/1315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comprising structur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owering the resistanc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1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 H10K59/1213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y or disposition of pixel elements the pixel elements being T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met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弯折区和驱动芯片,所述弯折区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上;以及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有多条电连接至所述显示区的第一信号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有多条电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信号走线,各所述第一信号走线分别穿过所述绝缘层以电连接一所述第二信号走线;所述信号走线于其延伸方向形成为多个串接的菱形走线区域。本发明的信号走线于其延伸方向形成为多个串接的菱形走线区域,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至少包括一第一镂空部,由此可以显著提升所述信号走线的耐弯折性能。

Description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
本申请要求申请号为2019105138203(申请日:2019年06月14日)的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的优先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OLED(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最有可能替代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的前景技术。
OLED显示面板又可以分为刚性面板和柔性面板。相较于传统显示面板,OLED柔性面板优势明显,不仅在体积上更加轻薄,功耗上也低于原有器件,有助于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同时基于其可弯曲、柔韧性佳的特性,其耐用程度也大大高于以往屏幕,降低设备意外损伤的概率。
然而,大量信走线会集成至显示面板的下边缘处,在后端模组制程中进行弯折动作折叠并固定到显示面板的背面,这样会带来一个比较严重的风险,即长时间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作用,使得该区域的信号走线经常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造成信号失联。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的OLED显示面板,位于其弯折区域的信号走线因长时间保持弯折状态,会受应力影响导致断线风险增加,进而降低OLED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以提升信号走线的耐弯折性能。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弯折区和驱动芯片,所述弯折区包括:
第一金属层;
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上;以及
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有多条电连接至所述显示区的第一信号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有多条电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信号走线,各所述第一信号走线分别穿过所述绝缘层以电连接一所述第二信号走线;所述信号走线于其延伸方向形成为多个串接的菱形走线区域,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至少包括一第一镂空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镂空部位于所述菱形走线区域的中心。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还包括一第二镂空部和一第三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和所述第三镂空部依次沿所述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设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镂空部与所述第三镂空部均小于所述第一镂空部。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镂空部和所述第三镂空部的大小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及所述第三镂空部中的一个或多个镂空部为圆形和/或椭圆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信号走线和/或所述第二信号走线采用Ti/Al/Ti复合材料。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同一金属层的相邻两条信号走线之间无重叠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如上所述的阵列基板;以及OLED元件,形成于所述阵列基板上。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走线结构,所述走线结构包括多条信号走线,相邻两条信号走线之间无重叠区域;各信号走线包括多个串接的菱形走线区域,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至少包括一第一镂空部、一第二镂空部和一第三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与所述第三镂空部均小于所述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和所述第三镂空部依次沿所述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信号走线于其延伸方向形成为多个串接的菱形走线区域,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至少包括一第一镂空部,由此可以显著提升所述信号走线的耐弯折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平面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阵列基板的弯折区的信号走线的电连接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一种信号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另一种信号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发明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意识到,没有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也可以实践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某些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发明。
本发明的附图仅用于示意相对位置关系,某些部位的尺寸采用了夸示的绘图方式以便于理解,附图中的尺寸并不代表实际尺寸的比例关系。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阵列基板的平面图。图2示出了图1所示阵列基板的弯折区130的信号走线的电连接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一种信号走线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截面图。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如图1至3所示,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110、弯折区130和驱动芯片140。所述弯折区130包括: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以及绝缘层440;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上;所述绝缘层440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有多条电连接至所述显示区的第一信号走线131,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有多条电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140的第二信号走线132,各所述第一信号走线131分别穿过所述绝缘层440以电连接一所述第二信号走线132;所述信号走线于其延伸方向形成为多个串接的菱形走线区域1,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至少包括一第一镂空部11。本发明的信号走线于其延伸方向形成为多个串接的菱形走线区域,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至少包括一第一镂空部11,由此可以显著提升所述信号走线的耐弯折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信号走线131和/或所述第二信号走线132采用Ti/Al/Ti复合材料。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所述信号走线的耐弯折性能。
可选地,同一金属层的相邻两条信号走线之间无重叠区域。由此使得相邻两条信号走线互不干涉,不至于产生信号走线大部分断裂的情况,有利于显示面板性能的稳定。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位于一基板上,且第一金属层位于基板和第二金属层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自显示区110延伸至弯折区130,并于弯折区130内形成多条第一信号走线131。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金属层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之上。换言之,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二金属层和基板之间。在一些变化例中,第二金属层也可位于第一金属层与基板之间。第二金属层形成多条第二信号走线132。每条第二信号走线132自驱动芯片140引出,并与自显示区110延伸至弯折区130的第一信号走线131电连接。进一步地,第一信号走线131与第二信号走线132通过绝缘层440的过孔电连接。具体参见图2,基板410上,由第一金属层形成的第一信号走线131通过绝缘层440的过孔与第二金属层形成的第二信号走线132电连接。第二金属层的电阻率可以小于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可以由钛铝钛的复合层或者由铜形成,这样第二金属层的材料的电阻率更小。当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与数据线不同层的情况下,第二金属层可用作数据线及其他需要导线联通的地方。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为OLED显示面板20。OLED显示面板20至少包括显示单元200、扫描驱动器220、数据驱动器230。OLED显示设备20中也可以包括其他设备和/或元件。
显示单元200可以包括连至栅极线(S1到Sn)、发光控制线(EM1到EMn)和数据线(D1到Dm)的多个子像素(或像素)210。
显示单元200可以显示图像以便和从外部提供的第一功率源(ELVdd)以及从外部提供的第二功率源(ELVss)相对应。显示单元200还可以显示与由扫描驱动器220生成的栅极线S1到Sn提供的扫描信号以及发光控制线EM1到EMn提供的发光控制信号、以及由数据驱动器230生成的数据线D1到Dm提供的数据信号相对应的图像。
扫描驱动器220可以生成扫描信号和发光控制信号。扫描驱动器220内生成的扫描信号可以被顺序地提供给栅极线(S1到Sn),发光控制信号可以被顺序地提供给每一条发光控制线(EM1到EMn)。扫描信号和发光信号也可以分别不按顺序地被提供给栅极线S1到Sn以及发光控制线EM1到EMn。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光控制信号也可由发光控制驱动器来生成。
数据驱动器230可以接收输入信号,例如RGB数据,并且可以生成和接收到的输入信号相对应的数据信号。数据驱动器230内生成的数据信号可以通过数据线(D1到Dm)被提供给子像素210,以便与扫描信号同步。数据信号也可以以和扫描信号不同步的方式被提供给数据线D1到Dm。
在图5的显示面板中,显示单元200形成显示面板的显示区,显示区外的部分为非显示区,非显示区包括位于显示区一端的弯折区130,各驱动器和自显示区延伸至非显示区的信号走线经所述弯折区130电连接至驱动芯片140。
下面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截面图。显示面板300包括基板310、薄膜晶体管(TFT元件)及显示元件380。薄膜晶体管包括依次在基板310上形成的栅极320、有源层340以及源极350和漏极360。栅极320与有源层340、源极350和漏极360之间还形成有栅极绝缘层440330。薄膜晶体管与显示元件380之间还形成有钝化层370。栅极320与栅极线同层,由第一金属层形成。源极350和漏极360与数据线同层,由第二金属层形成。
显示元件380优选地为OLED元件,其包括在钝化层370上依次形成的第一电极层381、有机功能层及第二电极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极层381为阳极,第二电极层为阴极。阳极381优选地为ITO/Ag/ITO复合薄膜。在一些变化例中,阳极381还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来形成。阳极381穿过钝化层370与薄膜晶体管的漏极360连接。阴极优选地由Al来形成。在一些变化例中,阴极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或复合薄膜来形成。有机功能层可包括依次在阳极381上形成的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及电子传输层。
由显示元件380所形成的像素之间还形成有像素定义层390。像素定义层390位于钝化层370上,并间隔相邻像素。
结合图1可知,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单元对应图1所示阵列基板的显示区11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于显示区110内形成多条栅极线及各像素中的薄膜晶体管的栅极(如图6所示)。第一金属层可由钼或者铝形成。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位于一基板上,且第一金属层位于基板和第二金属层之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自显示区110延伸至弯折区130,并于弯折区130内形成多条第一信号走线131。
第二金属层可以位于第一金属层之上。换言之,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金属层位于第二金属层和基板之间。在一些变化例中,第二金属层也可位于第一金属层与基板之间。第二金属层形成多条第二信号走线132。每条第二信号走线132自驱动芯片140引出,并与自显示区110延伸至弯折区130的第一信号走线131电连接。进一步地,第一信号走线131与第二信号走线132通过绝缘层440的过孔电连接。结合图2可知,在基板410上,由第一金属层形成的第一信号走线131通过绝缘层440的过孔与第二金属层形成的第二信号走线132电连接。第二金属层的电阻率可以小于第一金属层。第二金属层可以由钛铝钛的复合层或者由铜形成,这样第二金属层的材料的电阻率更小。当薄膜晶体管的源漏极与数据线不同层的情况下,第二金属层可用作数据线及其他需要导线联通的地方。
进一步地,所述过孔形成为菱形过孔,所述菱形过孔与所述信号走线的菱形走线区域1相配合。所述过孔可以临近所述显示区域的一端设置,也可以临近所述驱动芯片140的设置。当然更可以设于所述弯折区130的中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过孔的设置位置也即所述第一信号走线131和第二信号走线132的连接位置。现有技术中,由于信号走线的耐弯折性能通常取决于其材料本身,弯折区130中央位置的信号走线所需承受的应力较大,长时间弯折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作用,使得弯折区130的信号走线经常出现断裂的情况,从而造成信号失联。因此所述过孔通常临近所述显示区域或者所述驱动芯片140的一端设置,而本申请的信号走线于其延伸方向形成为多个串接的菱形走线区域1,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至少包括一第一镂空部11,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在弯折状态下的应力释放的效果较好,由此可以提升所述信号走线的耐弯折性能。当所述过孔形成为与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相配合的菱形过孔时,所述菱形过孔内形成有菱形连接柱,所述第一信号走线131与所述第二信号走线132的菱形走线区域1通过形成于所述菱形过孔内的菱形连接柱相连。由此,所述过孔不但可以临近所述显示区域或者所述驱动芯片140的一端设置,如果为了制程的方便,也可以设于所述弯折区130的中央,同样具有较高的耐弯折性能。当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少包括一第一镂空部11时,所述第一镂空部11将有利于所述信号走线进行进一步的应力释放。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还提供一种走线结构,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一种信号走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所述走线结构包括多条信号走线,相邻两条信号走线之间无重叠区域;各信号走线包括多个串接的菱形走线区域1,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均包括一第一镂空部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菱形走线区域1及其第一镂空部11可以显著提升所述信号走线的耐弯折性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主要在于信号走线的结构不同。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信号走线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走线结构包括多条信号走线,相邻两条信号走线之间无重叠区域;各信号走线包括多个串接的菱形走线区域1,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均包括一第一镂空部11、一第二镂空部12和一第三镂空部13;所述第二镂空部12与所述第三镂空部13均小于所述第一镂空部11;所述第二镂空部12、所述第一镂空部11和所述第三镂空部13依次沿所述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镂空部11位于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的中心。此外,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还可以包括一第二镂空部12和一第三镂空部13,所述第二镂空部12、所述第一镂空部11和所述第三镂空部13依次沿所述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设置。可选地,所述第二镂空部12与所述第三镂空部13均小于所述第一镂空部11。
可选地,所述第二镂空部12和所述第三镂空部13的大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镂空部11、所述第二镂空部12及所述第三镂空部13中的一个或多个镂空部为圆形和/或椭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菱形走线区域1及其第一镂空部11、第二镂空部12和第三镂空部13的设置可以显著提升所述信号走线的耐弯折性能。具体而言,由多个菱形走线区域1串接形成的信号走线相对于直线走线而言,其形状设计有利于应力释放,耐弯折性能更优。此外在菱形走线区域形成镂空部则可进一步提高抗弯折性能。
进一步地,菱形走线区域1的设计有利于信号走线弯折时的应力释放,考虑到没有挖孔的信号走线相对于形成有镂空部的信号走线更容易折断,因此,镂空部的大小随金属线宽而定,当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的镂空部面积占比达到50%且所述镂空部的形状为圆形和/或椭圆形时,所述信号走线的抗弯折性能最佳,当然,这个占比率根据可以实际情况择优而定,并不局限于此。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还可以包括多个镂空部。位于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中间的第一镂空部11大于所述第二镂空部12和所述第三镂空部13符合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由中间向两端延伸的结构设计,使得所述镂空部可以均匀分布于所述菱形走线区域,保证所述菱形走线区域1的非镂空部在弯折时具有足够的抗弯折性能。
上述各个实施例及变化例仅仅是示意性的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实现更多的变化方式,在不违背本发明基本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化方式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包括显示区、弯折区和驱动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折区包括:
第一金属层;
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上;以及
绝缘层,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金属层形成有多条电连接至所述显示区的第一信号走线,所述第二金属层形成有多条电连接至所述驱动芯片的第二信号走线,各所述第一信号走线分别穿过所述绝缘层以电连接一所述第二信号走线;所述信号走线于其延伸方向形成为多个串接的菱形走线区域,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至少包括一第一镂空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部位于所述菱形走线区域的中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还包括一第二镂空部和一第三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和所述第三镂空部依次沿所述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镂空部与所述第三镂空部均小于所述第一镂空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镂空部和所述第三镂空部的大小相同。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及所述第三镂空部中的一个或多个镂空部为圆形和/或椭圆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和/或所述第二信号走线采用Ti/Al/Ti复合材料。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同一金属层的相邻两条信号走线之间无重叠区域。
9.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阵列基板,以及
OLED元件,形成于所述阵列基板上。
10.一种走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条信号走线,相邻两条信号走线之间无重叠区域;各信号走线包括多个串接的菱形走线区域,各所述菱形走线区域至少包括一第一镂空部、一第二镂空部和一第三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与所述第三镂空部均小于所述第一镂空部;所述第二镂空部、所述第一镂空部和所述第三镂空部依次沿所述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设置。
CN202010331716.5A 2019-06-14 2020-04-24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 Pending CN11208647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513820 2019-06-14
CN2019105138203 2019-06-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6478A true CN112086478A (zh) 2020-12-15

Family

ID=726893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331716.5A Pending CN112086478A (zh) 2019-06-14 2020-04-24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
CN202020635696.6U Active CN211654825U (zh) 2019-06-14 2020-04-24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635696.6U Active CN211654825U (zh) 2019-06-14 2020-04-24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2086478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3745A (zh) * 2020-07-03 2020-10-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13064511A (zh) * 2021-03-09 2021-07-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13921536A (zh) * 2021-09-30 2022-01-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33745A (zh) * 2020-07-03 2020-10-2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13064511A (zh) * 2021-03-09 2021-07-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13064511B (zh) * 2021-03-09 2022-07-1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
CN113921536A (zh) * 2021-09-30 2022-01-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CN113921536B (zh) * 2021-09-30 2023-05-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654825U (zh) 2020-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650168B1 (ko) 표시 장치
CN110137200B (zh) 显示设备
CN107452773B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KR102600512B1 (ko) 표시 장치
US9601557B2 (en) Flexible display
CN211654825U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走线结构
KR102600602B1 (ko) 발광 장치, 그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한 표시 장치
US9351349B2 (en) Organic EL device having improved sealing property
KR20230174746A (ko) 표시 장치
CN110416254B (zh) 阵列基板及显示面板
JP2021528668A (ja) ピクセルアイランドを含む装置、ピクセルアイランドを含む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表示装置
KR20180051739A (ko) 표시 장치
CN109860246B (zh) 柔性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US10754181B2 (en)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US11092863B2 (en) Storage capacitor,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9461742B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
US9954009B2 (en) Display device
JP6842282B2 (ja) 有機el表示装置
US20190294280A1 (en) Manufacturing method for display panel,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580835B2 (en) Display panel
JP2022013773A (ja) 表示装置
JP7326137B2 (ja) 表示装置
CN11484328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KR100708689B1 (ko) 유기전계 발광소자
US20070126340A1 (en) Electrode arrangement of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