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82296B - 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82296B
CN112082296B CN202010999403.7A CN202010999403A CN112082296B CN 112082296 B CN112082296 B CN 112082296B CN 202010999403 A CN202010999403 A CN 202010999403A CN 112082296 B CN112082296 B CN 11208229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oil
pipe
dry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940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82296A (zh
Inventor
杨仁泓
戈子文
朱道祥
杨雁
钱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eco Changsh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eco Changsh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eco Changshu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eco Changsh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9940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8229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8229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229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8229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8229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5/00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ischarging refrigera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2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for separating lubricants from the refrigera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一种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包括蜗壳、叶轮、齿轮箱和油箱,蜗壳底板朝向蜗壳腔的一侧设喷嘴流量调节板、左侧有出气环;叶轮的左端探入喷嘴压板腔,中部与通气道对应、右端与调节板腔对应,齿轮箱设于蜗壳底板的右侧,叶轮与输出轴左轴头连接,油箱伴随于齿轮箱设置;在输出轴左轴头上设干气密封机构;冷媒回收装置包括密封气回收管、油气引出管、抽取机构、油气分离机构和回油管,密封气回收管的一端与干气密封机构连接、另端与抽取机构连接,油气引出管的一端与油箱连接、另端与抽取机构连接,抽取机构与油气分离机构连接,油气分离机构连接在冷凝装置与回油管的一端间,回油管的另端与油箱连接。降低制造难度,密封性好。

Description

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透平膨胀机是废热废气等的能量回收、发动机废热回收利用、压差型能量回收再利用、天然气液化气化能量回收再利用以及燃气联供余热综合利用发电的重要设备,其中,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因其具有较高的循环利用效率而普遍受到人们的青睐。
已有技术中普遍采用耐压齿轮箱和耐压油系统,并且已有技术通常将回收的油气直接返回系统,再通过分层回流的方式将油引回至油箱,存在的不足是:由于耐压齿轮箱和耐压油系统的制造要求相对严苛并且用于制造的装备也较为昂贵,因而一方面制造难度大、制造成本高,另一方面防泄漏要求难以甚至无法达到业界的期望要求;将回收油气直接带回系统并经分层回流返回油箱的处理过程相对复杂,并且分层处理效果同样不足于达到业界希望的要求。鉴于前述,探索得以弥补前述欠缺因素的冷媒分离回收装置具有积极意义,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将油箱内的油气引出分离并在分离后将分离得到的油液返回油箱而得以使作为油系统的油箱处于微正压状态以及既可降低齿轮箱和油系统的制造难度又能体现良好的密封性、有利于阻止用于对齿轮箱的传动件润滑冷却的油液向透平膨胀机所在的位置蔓延并且有益于将用于对透平膨胀机实施干气密封的冷媒气体有效回收再利用而得以避免造成资源浪费、有便于确保结构的简练性而得以方便制造的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所述的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包括一蜗壳、一叶轮、一齿轮箱和一油箱,在蜗壳的蜗壳底板朝向蜗壳腔的一侧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喷嘴流量调节板,在蜗壳的左侧配设有一出气环,该出气环与蜗壳的左侧密封配合,在该出气环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出气环出气管,该出气环出气管的右端伸展到蜗壳腔内,在出气环出气管的右端依次设置有一密封套和一喷嘴压板,密封套的左端探入出气环出气管的右端并且该密封套的外壁与出气环出气管的出气管腔的腔壁之间形成密封,密封套的右端与喷嘴压板的左端密封配合,而喷嘴压板的右端与喷嘴流量调节板的左侧固定,并且喷嘴压板的右侧面与喷嘴流量调节板的左侧面之间构成有一用于使进入到蜗壳腔内的高压气引入出气环出气管的出气管腔内并由出气管腔以低压气的形式引出的通气道;叶轮的左端探入喷嘴压板的喷嘴压板腔,中部与所述通气道相对应,而叶轮的右端与喷嘴流量调节板的中央位置的调节板腔相对应,齿轮箱对应于蜗壳的蜗壳底板的右侧设置,该齿轮箱的齿轮箱末级动力输出轴的输出轴左轴头朝着所述蜗壳底板的方向伸展,所述叶轮通过叶轮固定连接螺栓与所述输出轴左轴头固定连接,油箱伴随于齿轮箱设置并且与齿轮箱油路连接;在所述输出轴左轴头上设置有一干气密封机构;所述的冷媒回收装置包括密封气回收管、油气引出管、抽取机构、油气分离机构和回油管,密封气回收管的一端与所述干气密封机构连接,而密封气回收管的另一端与抽取机构连接,油气引出管的一端与所述油箱的顶部连接并且与油箱相通,而油气引出管的另一端同样与抽取机构连接,抽取机构与油气分离机构连接,而油气分离机构连接在冷凝装置与回油管的一端之间,回油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连接并且与油箱相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干气密封机构包括一干气密封套和一固定盘,在干气密封套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自干气密封套的左侧贯通至右侧的干气密封套轴头配合腔,该干气密封套轴头配合腔套置在所述输出轴左轴头上,并且该干气密封套轴头配合腔的腔壁与输出轴左轴头的外壁之间保持有通气间隙,在干气密封套上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与所述通气间隙相通的混合气出气孔、密封干气进气孔和油气混合气引出孔,固定盘套置在干气密封套外,在该固定盘上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混合气引出孔、密封干气引入孔和油气混合气导出孔,混合气引出孔与所述混合气出气孔相对应并且相通,密封干气引入孔与密封干气进气孔相对应并且相通,油气混合气导出孔与油气混合气引出孔相对应并且相通;所述干气密封套通过干气密封套固定螺钉在穿过干气密封套台阶后与所述固定盘固定;自所述叶轮的方向泄出的气体循着所述通气间隙进入所述混合气出气孔并且由所述混合气引出孔引出,来自所述齿轮箱末级动力输出轴的油气循着所述通气间隙进入所述油气混合气引出孔并且由所述油气混合气导出孔导出;所述密封气回收管的一端共同地与所述混合气引出孔以及油气混合气导出孔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油箱上并且位于油箱的顶部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和一安全阀,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与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油箱通过油箱供油管与所述齿轮箱的上部油路连接;所述齿轮箱的底部通过齿轮箱回油管与所述油箱连接。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密封气回收管的管路上设置有密封气回收管截止阀。
在本发明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油气引出管的管路上设置有油气引出管截止阀。
在本发明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抽取机构包括一抽取管、一螺杆式压缩机和一压力显示表,在抽取管的一端设置有一三通接头,所述密封气回收管以及油气引出管与该三通接头连接,螺杆式压缩机通过压缩机接头串联连接在抽取管的管路上,压力显示表在抽取管的管路上的位置位于螺杆式压缩机与所述的油气分离机构之间。
在本发明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为变频螺杆式压缩机。
在本发明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油气分离机构包括旋风分离器、微雾分离器和分离器连接管,所述抽取管与旋风分离器连接,而旋风分离器的下部连接有一旋风分离器油液引出管,该旋风分离器油液引出管与所述回油管的一端连接,分离器连接管的一端与旋风分离器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微雾分离器的侧部连接,在微雾分离器的下部连接有一微雾分离器油滴引出管,该微雾分离器油滴引出管同样与所述回油管的一端连接,微雾分离器的顶部通过回用气管与所述冷凝装置连接,并且在该回用气管的管路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一回用气管单向阀和一回用气管启闭阀。
在本发明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旋风分离器油液引出管的管路上设置有一第一控制阀Ⅰ;在所述微雾分离器油滴引出管的管路上设置有一第二控制阀Ⅱ;在所述回油管的管路上设置有一回油管单向阀。
在本发明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由所述的密封干气引入孔引入的密封干气为不带液的隔离气,该隔离气为干燥空气或氮气;自所述混合气引出孔引出的气体为R134a与干燥空气相混合的混合气或者为R134a与氮气相混合的混合气;自所述油气混合气导出孔引出的气体为油气与干燥空气相混合的混合气或者为油气与氮气相混合的混合气。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可由油气引出管将油箱内的油气引出并供油气分离机构分离后返回至油箱,因而得以使作为油系统的油箱处于微正压状态,不仅可以降低齿轮箱以及油箱的制造难度及苛刻要求,而且能够体现良好的密封性;之二,由于在齿轮箱末级动力输出轴的输出轴左轴头上设置了干气密封机构,因而有利于阻止用于对齿轮箱的传动轴如轴承等润滑冷却的油液及油气向蜗壳及叶轮的方向蔓延并且有益于将用于密封的冷媒气体经密封气回收管回收再利用而得以避免造成资源浪费;之三,由于整个冷媒回收装置的结构相对简练,因而得以方便制造并且方便地装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发明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发明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左和右这类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图1所处的位置状态为基准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和图2,示出了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结构体系的一蜗壳1、一叶轮10、一齿轮箱2和一油箱3,其中,齿轮箱2和油箱3属于透平膨胀机的辅助设施,在蜗壳1的蜗壳底板11(即“蜗壳右侧板”,以下同)朝向蜗壳腔12的一侧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喷嘴流量调节板13,在蜗壳1的左侧配设有一出气环15,该出气环15与蜗壳1的左侧密封配合,在该出气环15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出气环出气管151,该出气环出气管151的右端伸展到蜗壳腔12内,在出气环出气管151的右端依次设置有一密封套16和一喷嘴压板17,密封套16的左端探入出气环出气管151的右端并且该密封套16的外壁与出气环出气管151的出气管腔1511的腔壁之间形成密封,密封套16的右端与喷嘴压板17的左端密封配合,而喷嘴压板17的右端与喷嘴流量调节板13的左侧固定,并且喷嘴压板17的右侧面与喷嘴流量调节板13的左侧面之间构成有一用于使进入到蜗壳腔12内的高压气引入出气环出气管151的出气管腔1511内并由出气管腔1511以低压气的形式引出的通气道14;叶轮10的左端探入喷嘴压板17的喷嘴压板腔,中部与前述通气道14相对应,而叶轮10的右端与喷嘴流量调节板13的中央位置的调节板腔相对应,齿轮箱2对应于蜗壳1的蜗壳底板11的右侧设置,该齿轮箱2的齿轮箱末级动力输出轴22的输出轴左轴头221朝着前述蜗壳底板11的方向伸展,前述叶轮10通过叶轮固定连接螺栓101与前述输出轴左轴头221固定连接,油箱3伴随于齿轮箱2设置并且与齿轮箱2油路连接。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要点:在前述输出轴左轴头221上设置有一干气密封机构9;示出了前述冷媒回收装置的结构体系的密封气回收管4、油气引出管5、抽取机构6、油气分离机构7和回油管8,密封气回收管4的一端与前述干气密封机构9连接,而密封气回收管4的另一端与抽取机构6连接,油气引出管5的一端与前述油箱3的顶部连接并且与油箱3相通,而油气引出管5的另一端同样与抽取机构6连接,抽取机构6与油气分离机构7连接,而油气分离机构7连接在冷凝装置20与回油管8的一端之间,回油管8的另一端与前述油箱3连接并且与油箱3相通。
请重点见图2并且结合图1,前述的干气密封机构9包括一干气密封套91和一固定盘92,在干气密封套9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自干气密封套91的左侧贯通至右侧的干气密封套轴头配合腔911,该干气密封套轴头配合腔911套置在前述输出轴左轴头221上,并且该干气密封套轴头配合腔911的腔壁与输出轴左轴头221的外壁之间保持有通气间隙9111,在干气密封套91上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与前述通气间隙9111相通的混合气出气孔912、密封干气进气孔913和油气混合气引出孔914,固定盘92套置在干气密封套91外,在该固定盘92上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混合气引出孔921、密封干气引入孔922和油气混合气导出孔923,混合气引出孔921与前述混合气出气孔912相对应并且相通,密封干气引入孔922与密封干气进气孔913相对应并且相通,油气混合气导出孔923与油气混合气引出孔914相对应并且相通。
前述干气密封套91通过干气密封套固定螺钉915在穿过干气密封套台阶后与前述固定盘92固定;自前述叶轮10的方向泄出的气体如工艺气循着前述通气间隙9111进入前述混合气出气孔912并且由前述混合气引出孔921引出,来自前述齿轮箱末级动力输出轴22的油气如出自即产生于轴承润滑油的油气循着前述通气间隙9111进入前述油气混合气引出孔914并且由前述油气混合气导出孔923导出;前述密封气回收管4的一端共同地与前述混合气引出孔921以及油气混合气导出孔923连接。
上面提及的并且由图2示出的通气间隙实质上是微乎其微的,具体而言仅为几个微米,因此干气密封套91实际上松套在输出轴左轴头221上。
在前述油箱3上并且位于油箱3的顶部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31和一安全阀32,在使用状态下前述的压力传感器31与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当油箱3内的压力超过设定值即超过设定的压力时,则由安全阀32释放,以保证油箱3内的压力处于微正压状态,这里所讲的微正压的压力为10-15KPa左右。前述油箱3通过油箱供油管33与前述齿轮箱2的上部油路连接;前述齿轮箱2的底部通过齿轮箱回油管21与前述油箱3连接,从而形成供回油循环。当然,依据需要可为前述油箱供油管33配备泵送部件如油泵。
在前述密封气回收管4的管路上设置有密封气回收管截止阀41;同样地,在前述油气引出管5的管路上设置有油气引出管截止阀51。
请重点参见图1,前述的抽取机构6包括一抽取管61、一螺杆式压缩机62和一压力显示表63,在抽取管61的一端设置有一三通接头611,前述密封气回收管4以及油气引出管5与该三通接头611连接,即前述的密封气回收管4的另一端以及油气引出管5的另一端与三通接头611连接,螺杆式压缩机62通过压缩机接头串联连接在抽取管61的管路上,压力显示表63在抽取管61的管路上的位置位于螺杆式压缩机62与前述的油气分离机构7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螺杆式压缩机62为变频螺杆式压缩机。
通过上面的说明以及通过图1和图2的示意可知,在前述混合气引出孔921以及油气混合气导出孔923上各配接有管接头,在两管接头上分别连接有混合气引出孔接管以及油气混合气导出孔接管,图1所示的密封气回收管4的一端即图1所示位置状态的左端共同地与前述的并且未在图1中示出附图标记的前述混合气引出孔接管以及油气混合气导出孔接管共同配接(共同连接),以便在抽取机构6的工作由密封气回收管4引至油气分离机构7。
继续见图1,前述的油气分离机构7包括旋风分离器71、微雾分离器72和分离器连接管73,前述抽取管61与旋风分离器71连接,而旋风分离器71的下部连接有一旋风分离器油液引出管711,该旋风分离器油液引出管711与前述回油管8的一端连接,分离器连接管73的一端与旋风分离器71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微雾分离器72的侧部连接,在微雾分离器72的下部连接有一微雾分离器油滴引出管721,该微雾分离器油滴引出管721同样与前述回油管8的一端连接,微雾分离器72的顶部通过回用气管722与前述冷凝装置20连接,并且在该回用气管722的管路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一回用气管单向阀7221和一回用气管启闭阀7222。
在前述旋风分离器油液引出管711的管路上设置有一第一控制阀Ⅰ7111;在前述微雾分离器油滴引出管721的管路上设置有一第二控制阀Ⅱ7211;在前述回油管8的管路上设置有一回油管单向阀81。
在本实施例中,由前述的密封干气引入孔922引入的密封干气为不带液的隔离气,该隔离气为干燥空气;自前述混合气引出孔921引出的气体为R134a与干燥空气相混合的混合气;自前述油气混合气导出孔923引出的气体为油气与干燥空气相混合的混合气。前述的R134a为透平膨胀机的工质气或称工艺气。
本实施例由图2所示,由密封干气引入孔922将干燥空气引入并经密封干气进气孔913进入前述通气间隙9111内的干燥空气分成左右两路,左路向混合气出气孔912的方向流动,右路则向油气混合气引出孔914的方向流动。与此同时,来自前述透平膨胀机如前述叶轮10的方向的工质气如前述的R134a自通气间隙9111向混合气出气孔912的方向流动,并且与前述左路的干燥空气汇合,形成R134a与干燥空气相混合的混合气,该混合气依次经混合气出气孔912、混合气引出孔921以及上面提及的混合气引出孔接管供给密封气回收管4的左端,还与此同时,来自前述齿轮箱末极动力输出轴22的油气循着通气间隙9111向油气混合气引出孔914的方向流动,并与前述右路的干燥空气汇合,形成油气与干燥空气相混合的混合气,该混合气依次经油气混合气引出孔914、油气混合气导出孔923以及上面提及的油气混合气导出孔接管供给密封气回收管4的左端。进而与此同时,油箱3内的油气经油气引出管5引至抽取机构6。
在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叶轮10以及齿轮箱2处于工作状态下,由油箱3的油箱供油管33向齿轮箱2供油,而齿轮箱2由齿轮箱回油管21将油液回引至油箱3,如此形成循环供回油。抽取机构6和油气分离机构7也处于工作状态,在密封气回收管截止阀41开启的状态下由密封气回收管4将前述的R134a与干燥空气相混合的混合气以及油气与干燥空气相混合的混合气引至抽取机构6,同时在油气引出管截止阀51开启的状态下由油气引出管5将前述油箱3内的油气引至抽取机构6,在抽取机构6的螺杆式压缩机62的工作下经抽取管61引至油气分离机构7,由油气分离机构7的结构体系的旋风分离器71以及微雾分离器72分别经过二次油气分离,具体地讲,经旋风分离器71进行第一次分离后的油液由旋风分离器回油液引出管711经处于开启状态的第一控制阀Ⅰ7111引至回油管8,经处于开启状态的回油管单向阀81回入油箱3,而第一次分离后的剩余油气微雾气但主要成分已经为R134a与干燥空气经分离器连接管73引至微雾分离器72进行二次分离,分出的油滴由微雾分离器油滴引出管721经处于开启状态的第二控制阀Ⅱ7211引至回油管8并由回油管8引回油箱3。经微雾分离器72分出的气体即前述的R134a与干燥空气相混合的混合气经回用气管722、回用气管单向阀7221以及回用气管启闭阀7222进入冷凝装置20(本实施例为冷凝器)冷凝后引出回用,例如供给与前述密封干气引入孔922配接的供气管路。
实施例2:
仅将前述的干燥空气改为氮气,由于采用了氮气作为密封干气,因此前述R134a与氮气相混合的气体实质上为R134a与氮气的混合气,前述的油气与氮气相混合的气体即混合气实质上为油气与氮气的混合气。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Claims (10)

1.一种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所述的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包括一蜗壳(1)、一叶轮(10)、一齿轮箱(2)和一油箱(3),在蜗壳(1)的蜗壳底板(11)朝向蜗壳腔(12)的一侧的中央位置设置有一喷嘴流量调节板(13),在蜗壳(1)的左侧配设有一出气环(15),该出气环(15)与蜗壳(1)的左侧密封配合,在该出气环(15)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出气环出气管(151),该出气环出气管(151)的右端伸展到蜗壳腔(12)内,在出气环出气管(151)的右端依次设置有一密封套(16)和一喷嘴压板(17),密封套(16)的左端探入出气环出气管(151)的右端并且该密封套(16)的外壁与出气环出气管(151)的出气管腔(1511)的腔壁之间形成密封,密封套(16)的右端与喷嘴压板(17)的左端密封配合,而喷嘴压板(17)的右端与喷嘴流量调节板(13)的左侧固定,并且喷嘴压板(17)的右侧面与喷嘴流量调节板(13)的左侧面之间构成有一用于使进入到蜗壳腔(12)内的高压气引入出气环出气管(151)的出气管腔(1511)内并由出气管腔(1511)以低压气的形式引出的通气道(14);叶轮(10)的左端探入喷嘴压板(17)的喷嘴压板腔,中部与所述通气道(14)相对应,而叶轮(10)的右端与喷嘴流量调节板(13)的中央位置的调节板腔相对应,齿轮箱(2)对应于蜗壳(1)的蜗壳底板(11)的右侧设置,该齿轮箱(2)的齿轮箱末级动力输出轴(22)的输出轴左轴头(221)朝着所述蜗壳底板(11)的方向伸展,所述叶轮(10)通过叶轮固定连接螺栓(101)与所述输出轴左轴头(221)固定连接,油箱(3)伴随于齿轮箱(2)设置并且与齿轮箱(2)油路连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出轴左轴头(221)上设置有一干气密封机构(9);所述的冷媒回收装置包括密封气回收管(4)、油气引出管(5)、抽取机构(6)、油气分离机构(7)和回油管(8),密封气回收管(4)的一端与所述干气密封机构(9)连接,而密封气回收管(4)的另一端与抽取机构(6)连接,油气引出管(5)的一端与所述油箱(3)的顶部连接并且与油箱(3)相通,而油气引出管(5)的另一端同样与抽取机构(6)连接,抽取机构(6)与油气分离机构(7)连接,而油气分离机构(7)连接在冷凝装置(20)与回油管(8)的一端之间,回油管(8)的另一端与所述油箱(3)连接并且与油箱(3)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干气密封机构(9)包括一干气密封套(91)和一固定盘(92),在干气密封套(91)的中央位置构成有一自干气密封套(91)的左侧贯通至右侧的干气密封套轴头配合腔(911),该干气密封套轴头配合腔(911)套置在所述输出轴左轴头(221)上,并且该干气密封套轴头配合腔(911)的腔壁与输出轴左轴头(221)的外壁之间保持有通气间隙(9111),在干气密封套(91)上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与所述通气间隙(9111)相通的混合气出气孔(912)、密封干气进气孔(913)和油气混合气引出孔(914),固定盘(92)套置在干气密封套(91)外,在该固定盘(92)上自左向右依次开设有混合气引出孔(921)、密封干气引入孔(922)和油气混合气导出孔(923),混合气引出孔(921)与所述混合气出气孔(912)相对应并且相通,密封干气引入孔(922)与密封干气进气孔(913)相对应并且相通,油气混合气导出孔(923)与油气混合气引出孔(914)相对应并且相通;所述干气密封套(91)通过干气密封套固定螺钉(915)在穿过干气密封套台阶后与所述固定盘(92)固定;自所述叶轮(10)的方向泄出的气体循着所述通气间隙(9111)进入所述混合气出气孔(912)并且由所述混合气引出孔(921)引出,来自所述齿轮箱末级动力输出轴(22)的油气循着所述通气间隙(9111)进入所述油气混合气引出孔(914)并且由所述油气混合气导出孔(923)导出;所述密封气回收管(4)的一端共同地与所述混合气引出孔(921)以及油气混合气导出孔(92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箱(3)上并且位于油箱(3)的顶部设置有一压力传感器(31)和一安全阀(32),在使用状态下所述的压力传感器(31)与电气控制器电气连接;所述油箱(3)通过油箱供油管(33)与所述齿轮箱(2)的上部油路连接;所述齿轮箱(2)的底部通过齿轮箱回油管(21)与所述油箱(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气回收管(4)的管路上设置有密封气回收管截止阀(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油气引出管(5)的管路上设置有油气引出管截止阀(5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抽取机构(6)包括一抽取管(61)、一螺杆式压缩机(62)和一压力显示表(63),在抽取管(61)的一端设置有一三通接头(611),所述密封气回收管(4)以及油气引出管(5)与该三通接头(611)连接,螺杆式压缩机(62)通过压缩机接头串联连接在抽取管(61)的管路上,压力显示表(63)在抽取管(61)的管路上的位置位于螺杆式压缩机(62)与所述的油气分离机构(7)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式压缩机(62)为变频螺杆式压缩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气分离机构(7)包括旋风分离器(71)、微雾分离器(72)和分离器连接管(73),所述抽取管(61)与旋风分离器(71)连接,而旋风分离器(71)的下部连接有一旋风分离器油液引出管(711),该旋风分离器油液引出管(711)与所述回油管(8)的一端连接,分离器连接管(73)的一端与旋风分离器(71)的顶部连接,另一端与微雾分离器(72)的侧部连接,在微雾分离器(72)的下部连接有一微雾分离器油滴引出管(721),该微雾分离器油滴引出管(721)同样与所述回油管(8)的一端连接,微雾分离器(72)的顶部通过回用气管(722)与所述冷凝装置(20)连接,并且在该回用气管(722)的管路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一回用气管单向阀(7221)和一回用气管启闭阀(72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风分离器油液引出管(711)的管路上设置有一第一控制阀Ⅰ(7111);在所述微雾分离器油滴引出管(721)的管路上设置有一第二控制阀Ⅱ(7211);在所述回油管(8)的管路上设置有一回油管单向阀(81)。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的密封干气引入孔(922)引入的密封干气为不带液的隔离气,该隔离气为干燥空气或氮气;自所述混合气引出孔(921)引出的气体为R134a与干燥空气相混合的混合气或者为R134a与氮气相混合的混合气;自所述油气混合气导出孔(923)引出的气体为油气与干燥空气相混合的混合气或者为油气与氮气相混合的混合气。
CN202010999403.7A 2020-09-22 2020-09-22 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 Active CN11208229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9403.7A CN112082296B (zh) 2020-09-22 2020-09-22 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9403.7A CN112082296B (zh) 2020-09-22 2020-09-22 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2296A CN112082296A (zh) 2020-12-15
CN112082296B true CN112082296B (zh) 2021-11-23

Family

ID=73739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9403.7A Active CN112082296B (zh) 2020-09-22 2020-09-22 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8229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22741C (zh) * 2001-12-06 2005-10-12 天津大学 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循环转子式膨胀机
RU2223453C2 (ru) * 2002-03-05 2004-02-10 ЗАО Внешнеэкономическая Ассоциация "Полимод" в области модификаторов бетона Турбохолодильный агрегат
JP5492170B2 (ja) * 2011-10-06 2014-05-14 株式会社神戸製鋼所 発電装置
CN105041395B (zh) * 2015-08-11 2017-06-16 浙江浙能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气管网压力能回收综合利用系统
CN205714313U (zh) * 2016-04-01 2016-11-23 上海开山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喷油orc膨胀机系统
CN105673108A (zh) * 2016-04-01 2016-06-15 上海开山能源装备有限公司 喷油orc膨胀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82296A (zh) 2020-1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43168A (zh) 压缩机
CN100497949C (zh) 高压小流量氯气压缩机
CN100425839C (zh) 单机双级螺杆制冷压缩机组及其应用方法
CN112082296B (zh) 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装置
CN204611345U (zh) 一种同步回转油气混输装置
CN113883165A (zh) 用于微型燃气轮机转子系统的气路系统及微型燃气轮机
CN101949619B (zh) 制冷机组的润滑油与冷媒分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213016464U (zh) Orc余热发电透平膨胀机的冷媒回收处理装置
WO2019019514A1 (zh) 一种自动抽排气系统
CN201025264Y (zh) 一种高压小流量氯气压缩机
CN207064349U (zh) 一种新型液压泵站
CN206592292U (zh) 一种螺杆空气压缩机的余热回收装置
CN203321890U (zh) 多级离心压缩机组合式机壳
CN206917855U (zh) 水蒸气螺杆式压缩机组
CN104612770B (zh) 一种发动机
CN108087322B (zh) 一种透平压缩机组的润滑系统
CN104075476B (zh) 涡轮制冷机
CN208238390U (zh) 氦气压缩净化机组系统
CN108104879A (zh) 一种螺杆膨胀机、螺杆压缩机、电机的集成系统
JP2000104698A (ja) 圧縮装置
CN207961037U (zh) 一种透平压缩机组的润滑系统
CN207212625U (zh) 一种压缩机回油系统
CN112594013B (zh) 用于有机工质透平轴端密封及工质回收的装置及方法
CN114046618B (zh) 一种具有辅助加热功能的气液分离器
CN213063875U (zh) 一体化前置混凝冷却真空泵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