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4079B - 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及电机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及电机控制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74079B CN112074079B CN202010970689.6A CN202010970689A CN112074079B CN 112074079 B CN112074079 B CN 112074079B CN 202010970689 A CN202010970689 A CN 202010970689A CN 112074079 B CN112074079 B CN 11207407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strate
- circuit
- copper
- board
- mo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0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4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0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0
- 238000005070 samp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970 fire resista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1 transform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201—Thermal arrangements, e.g. for cooling, heating or preventing overheating
- H05K1/0203—Cooling of mounted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H05K1/05—Insulated conductive substrates, e.g. insulated metal substrate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4—Stacked arrangements of plana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14—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two or more printed circuits
- H05K1/145—Arrangements wherein electric components are disposed between and simultaneously connected to two planar printed circuit boards, e.g. Cordwood modul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2201/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printed circuits covered by H05K1/00
- H05K2201/10—Details of components or other objects attached to or integrated i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H05K2201/10613—Details of electrical connections of non-printed components, e.g. special l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verter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及电机控制器,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包括:布设有第一板载电路的第一基板,布设有第二板载电路的第二基板,导电连接件,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通过导电连接件实现第一板载电路与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且经导电连接件连接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其中,第一基板为铝基板,电性连接的第一板载电路和第二板载电路为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的电机控制电路。这样的方式,可以保证线路板的散热性能,并且,可以减少制造工序,安装方便且便于拆卸,提升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可制造性和可维修性。通过导电连接件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还可以使铝基板充分发挥其散热性能,提升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散热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控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及电机控制器。
背景技术
电机控制器在电机的控制中至关重要,针对不同电机(例如有刷电机和无刷电机),也具有不同的电机控制方案,但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散热,也是电机控制器设计时需要考虑较多的问题。
目前的电机控制方案,通常是使用FR-4(耐燃材料等级的代号,所表示的意思是树脂材料经过燃烧状态必须能够自行熄灭的一种材料规格)电路板表贴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或者使用分立器件和铝片散热,其电路板的散热效果差,不适合大电流的电机控制设计,而且产品的可制造性及可维修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及电机控制器,以在大电流的电机控制设计中,兼顾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散热、可制造性和可维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包括:布设有第一板载电路的第一基板,布设有第二板载电路的第二基板,导电连接件,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实现所述第一板载电路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且经所述导电连接件连接的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为铝基板,电性连接的所述第一板载电路和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为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的电机控制电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使用铝基板作为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第一基板(布设有第一板载电路),可以保证线路板的散热性能,而通过导电连接件实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布设有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的同时,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起固定作用,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间的连接稳固,无需使用额外的固定连接件(此处的固定连接件是指不用于导电的,专用于固定的连接件),一方面可以减少制造工序,安装方便且便于拆卸,提升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可制造性和可维修性,另一方面,通过导电连接件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以使铝基板充分发挥其散热性能,提升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散热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铜柱,所述铜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铜柱位于所述第一板载电路的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一对位区域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对位区域的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与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的部位;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铜柱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基板电性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一板载电路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
在该实现方式中,将铜柱作为导电连接件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且铜柱作为第一板载电路中的电机输出端(通常为大电流),可以使得电机控制电路的大电流部分通过铜柱导通,而铜柱设置在第一基板(铝基板)上,可以充分利用铝基板的散热性能,从而保证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散热效果。并且,铜柱可以穿过第二基板上的通孔,在第二基板上仍有可连接的部分,从而便于电机输出端与其他线路的连接(例如电机控制电路的电机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线的连接),这样能够提升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机为三相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包括U相线端、V相线端和W相线端,所述铜柱包括铜柱u、铜柱v和铜柱w,所述通孔包括通孔u`、通孔v`和通孔w`,所述铜柱u位于所述U相线端,所述铜柱v位于所述V相线端,所述铜柱w位于所述W相线端,所述铜柱u、所述铜柱v和所述铜柱w之间互不连接;对应的,所述通孔u`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中与所述U相线端连接的部位,所述通孔v`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中与所述V相线端连接的部位,所述通孔w`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中与所述W相线端连接的部位;所述铜柱u穿过所述通孔u`,所述铜柱v穿过所述通孔v`,所述铜柱w穿过所述通孔w`。
在该实现方式中,电机为三相电机,电机输出端包括U相线端、V相线端和W相线端,铜柱包括铜柱u、铜柱v和铜柱w,通孔包括通孔u`、通孔v`和通孔w`,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连接,可以保证线路的可靠性。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铜柱,所述铜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铜柱位于所述第一板载电路的电极端,所述电极端包括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设置于所述电源正极的铜柱为正极铜柱,设置于所述电源负极的铜柱为负极铜柱;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对位区域开设有接口,且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多个电容,所述第二对位区域的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与所述电极端连接的部位,所述接口包括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所述正极接口用于与所述正极铜柱对接,所述负极接口用于与所述负极铜柱对接;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正极铜柱抵持于所述正极接口与一个电容连接,通过所述负极铜柱抵持于所述负极接口与另一个电容连接,从而与所述第二基板电性连接,实现所述第一板载电路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
在该实现方式中,将铜柱作为导电连接件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且铜柱连接第一板载电路的电极端(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电机控制电路的电极端同样为大电流部分,通过铜柱导通,且铜柱设置在第一基板(铝基板)上,可以充分利用铝基板的散热性能,从而保证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散热效果。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正极接口和所述负极接口均具有中心通孔,所述导电连接件还包括螺钉,所述正极铜柱和所述负极铜柱的顶端均具有深孔,所述深孔内具有与所述螺钉配合的螺纹,所述螺钉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通过所述中心通孔拧入所述深孔。
在该实现方式中,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均具有中心通孔,正极铜柱和负极铜柱的顶端均具有深孔,导电连接件的螺钉通过中心通孔拧入深孔,实现第二基板与正极铜柱(和负极铜柱)的导电连接,也能够保证连接后的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稳定性。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电机为三相电机,所述正极铜柱、所述负极铜柱、所述正极接口和所述负极接口的数量均为三个,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三区域还设有汇流铜柱,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中汇集电流的电源端,所述电源端包括电源正极端和电源负极端,所述电源正极端设有正极汇流铜柱,所述电源负极端设有负极汇流铜柱,所述电源正极端与三个所述正极铜柱电性连接,用于汇集三个所述正极铜柱所在电路的电流,所述电源负极端与三个所述负极铜柱电性连接,用于汇集三个负极铜柱所在电路的电流。
在该实现方式中,电机为三相电机,正极铜柱、负极铜柱、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的数量均为三个,第二基板的第三区域(第二板载电路中汇集电流的电源端)还设有汇流铜柱(正极汇流铜柱和负极汇流铜柱),用于汇集三个铜柱所在电路的电流。通过铜柱汇流,可以使得线路板的进出电流(即输入输出)合理优化,电流闭环路径小,且能够加强流通能力。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连接件还包括相互配合的排针和排母,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四区域设有第一组件,所述第四区域的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板载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组件为排针和排母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四对位区域设有第二组件,所述第四对位区域的所述第二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驱动信号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二组件为排针和排母中的另一种;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的相互对接与所述第二基板电性连接,实现所述第一板载电路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
在该实现方式中,导电连接件还包括相互配合的排针和排母,排针和排母可以用于连接第一基板上(第一板载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和第二基板上(第二板载电路)的驱动信号接收端。由于驱动信号电路的电流在电机控制电路中的主要输出(例如相对于电极输出、电机输出等)来说属于小电流,可以用排针排母连接,一方面是连接方便,另一方面,可以简化生产设计和装配流程,节约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至第五种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电连接件还包括相互配合的排针和排母,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五区域设有第三组件,所述第五区域的所述第三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板载电路的采样电路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三组件为排针和排母中的一种;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五对位区域设有第四组件,所述第五对位区域的所述第四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采样电路接收端,其中,所述第四组件为排针和排母中的另一种;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第三组件和所述第四组件的相互对接与所述第二基板电性连接,实现所述第一板载电路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
在该实现方式中,导电连接件还包括相互配合的排针和排母,排针和排母可以用于连接第一基板上(第一板载电路)的采样电路输出端和第二基板上(第二板载电路)的采样电路接收端。由于采样电路的电流相较于电机控制电路中的主要输出(例如相对于电极输出、电机输出等)来说属于小电流,可以用排针排母连接,既方便,又可以简化生产设计和装配流程,节约成本。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一种或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基板上还设有霍尔传感器,所述霍尔传感器环设于所述通孔处,用于检测所述电机输出端的电流。
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二基板上还设有霍尔传感器,设置在第二基板上用于连接电机输出端铜柱的通孔处,在铜柱通过通孔连接第二基板后,霍尔传感器即设置在铜柱旁,从而便于准确检测电机输出端的电流大小。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包括壳体和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线路板,所述电机控制器线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控制与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的电机。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板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基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的示意图。
图标:10-电机控制器;100-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10-第一基板;120-第二基板;130-导电连接件;131-第一区域的铜柱;132-通孔;133-正极铜柱;134-负极铜柱;135-正极汇流铜柱;136-负极汇流铜柱;137-第一组件;138-第二组件;140-霍尔传感器;200-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了便于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设计和布局,以便于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装配和检修等,在本实施例中,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可以包括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分别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布设电路,组合构成用于控制电机的电机控制电路。因此,可以将电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元件分别布设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上,从而提升电机控制电路设计的灵活性,有利于设计更符合实际需求的电机控制器线路板。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基板110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基板120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10上布设有第一板载电路,且为了保证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散热性能,第一基板110可以采用铝基板。第二基板120上布设有第二板载电路,但第二基板120的类型可以为其他材质的板子,例如PCB(Printed Circuit Board,印制电路板)此处不作限定。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的短路,第二基板120通常不采用铝基板,但并非说第二基板120一定不能采用铝基板,在一些可实现的方式中,第二基板120与第一基板110间采取相应的绝缘措施,第二基板120也能够采用铝基板,因此,此处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可以通过导电连接件130实现第一板载电路与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电性连接的第一板载电路和第二板载电路即为用于控制电机的电机控制电路。而导电连接件130还可以作为固定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相对位置的部件,经导电连接件130连接的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
通过使用铝基板作为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第一基板110(布设有第一板载电路),可以保证线路板的散热性能,而通过导电连接件130实现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布设有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的同时,对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起固定作用,使得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间的连接稳固,无需使用额外的固定连接件(此处的固定连接件是指不用于导电的,专用于固定的连接件),一方面可以减少制造工序,安装方便且便于拆卸,提升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可制造性和可维修性,另一方面,通过导电连接件130连接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可以使铝基板充分发挥其散热性能,提升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散热效果。
为了充分利用铝基板的优良散热性能,提升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中,针对电机控制电路中电流相对较大的部分(例如电机输出端、电源端等),可以采用铜柱(例如贴片铜柱,当然,也可以是直接焊接在第一基板110上的铜柱,此处不作限定)作为导电连接件130,以充分利用铝基板进行散热;针对电流相对较小的部分(例如采样电路、驱动电路等),可以采用排针排母作为导电连接件130,以优化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布局。并且,采用将大电流部分和小电流部分区分连接的方式,还能够有利于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整体布局,有利于优化电流的配给方式,使得电路更加合理,更加可靠。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此处先对大电流部分进行介绍。
在本实施例中,铜柱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的第一区域,第一区域的铜柱131位于第一板载电路的电机输出端。即,电机控制电路的电机输出端,采用铜柱作为导电连接件130。对应的,第二基板120上的第一对位区域开设有通孔132,第一对位区域的通孔132位于第二板载电路与电机输出端连接的部位。那么,将第一基板110上第一区域的铜柱131穿过第二基板120上第一对位区域的通孔132,实现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的电性连接,进而实现第一板载电路与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通过此种方式进行电性连接后的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即构成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如图3所示。
将铜柱作为导电连接件连接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且铜柱作为第一板载电路中的电机输出端,可以使得电机控制电路的大电流部分通过铜柱导通,而铜柱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可以充分利用铝基板的散热性能,从而保证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散热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区域的铜柱131的高度可以设置为:在第一区域的铜柱131穿过第一对位区域的通孔132后,仍然有一部分铜柱可以超过第二基板120的高度,从而在第二基板120上突出,便于电机输出端与其他线路的连接(例如电机控制电路的电机输出端与电机的输入线的连接),这样能够提升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在实际应用中的可操作性。
示例性的,若需要控制的电机为三相电机,则第一板载电路中电机输出端包括U相线端、V相线端和W相线端,对应的,第一基板110上第一区域的铜柱131则可以包括铜柱u、铜柱v和铜柱w,以及,第二基板120上第一对位区域的通孔132可以包括通孔u`、通孔v`和通孔w`。铜柱u位于U相线端,铜柱v位于V相线端,铜柱w位于W相线端,并且,铜柱u、铜柱v和铜柱w之间互不连接。通孔u`位于第二板载电路中与U相线端连接的部位,通孔v`位于第二板载电路中与V相线端连接的部位,通孔w`位于第二板载电路中与W相线端连接的部位。铜柱u穿过通孔u`,铜柱v穿过通孔v`,铜柱w穿过通孔w`,既可以实现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的电性连接,进而实现第一板载电路与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如图3所示)。通过将铜柱u、铜柱v和铜柱w与通孔u`、通孔v`和通孔w`一一对应的方式连接,可以保证线路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以针对三相电机而设计的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为例,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还可以针对其他类型的有刷电机、无刷电机等进行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设计,电机输出端的数量会有所不同。
在本实施例中,铜柱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的第二区域,第二区域的铜柱位于第一板载电路的电极端。即,电机控制电路的电源进线端,也可以采用铜柱作为导电连接件130。电极端可以包括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设置于电源正极的铜柱为正极铜柱133,设置于电源负极的铜柱为负极铜柱134。对应的,第二基板120上的第二对位区域开设有接口,第二对位区域的接口位于第二板载电路与电极端连接的部位,第二对位区域的接口可以包括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正极接口用于与正极铜柱133对接,负极接口用于与负极铜柱134对接。并且,第二基板120上可以设有多个电容,第二区域的正极铜柱133抵持于正极接口时可以与一个电容连接,第二区域的负极铜柱134抵持于负极接口时可以与另一个电容连接(如图3所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实现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的电性连接,进而实现第一板载电路与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
电机控制电路的电极端同样为大电流部分,通过铜柱连接第一板载电路的电极端(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且铜柱设置在第一基板110(铝基板)上,可以充分利用铝基板的散热性能,从而保证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散热效果。
示例性的,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均具有中心通孔,导电连接件130还可以包括螺钉,正极铜柱133和负极铜柱134的顶端均具有深孔,深孔内具有与螺钉配合的螺纹,螺钉可以从第二基板120背离第一基板110的一面通过中心通孔拧入深孔内。即,螺钉的螺钉脚(具有螺纹的部分)穿过正极接口(或负极接口)的中心通孔,拧入正极铜柱133(或负极铜柱134)的深孔,实现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的电性连接,这样能够保证连接后的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此处仅以正极铜柱133和负极铜柱134为例时,列举了导电连接件130包含铜柱和螺钉的情况,但此处仅是示例性的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定。例如,在导电连接件130包括铜柱u、铜柱v和铜柱w时,也可以包含螺钉u``、螺钉v``、螺钉w``,螺钉u``与铜柱u配合,螺钉v``与铜柱v配合,螺钉w``与铜柱w配合,以实现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更稳固的电性连接(铜柱可以导电,在一些可能的方式中,铜柱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稳固作用;而螺钉主要用于起到稳固作用,当然,螺钉也可以是起到部分导电作用的,此处不作具体限定,主要是为了阐明作用机制)。
在本实施例中,针对三相电机,正极铜柱133、负极铜柱134、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的数量均为三个(电容的数量则为六个)。第二基板120的第三区域还可以设有汇流铜柱,第三区域为第二板载电路中汇集电流的电源端,电源端可以包括电源正极端和电源负极端。正极汇流铜柱135设置在电源正极端,负极汇流铜柱136设置在电源负极端。电源正极端可以分别与三个正极铜柱133电性连接,用于汇集三个正极铜柱133所在电路的电流;而电源负极端可以分别与三个负极铜柱134电性连接,用于汇集三个负极铜柱134所在电路的电流(如图3所示)。这样可以使得线路板的进出电流(即输入输出)合理优化,从而电流闭环路径小,且能够加强流通能力。
以上是对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中涉及大电流部分电路的导电连接方式的介绍,当然,电机控制电路中还可以有其他大电流部分的电路,例如稳压电路、变压电路等,此处不作限定。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此处再对小电流部分进行介绍。在本实施例中,相互配合的排针排母可以作为小电流部分的导电连接件130。
示例性的,以驱动电路为例,第一组件137(排针和排母中的一种)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的第四区域,第四区域的第一组件137位于第一板载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第二组件138(排针和排母中的另一种)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20上的第四对位区域,第四对位区域的第二组件138位于第二板载电路的驱动信号接收端。第一基板110可以通过第一组件137和第二组件138的相互对接实现与第二基板120的电性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板载电路与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如图3所示)。
由于驱动信号电路的输出电流大小在电机控制电路中的主要输出(例如电极输出、电机输出等)来说属于小电流,可以用排针排母连接,一方面是连接方便,另一方面,可以简化生产设计和装配流程,节约成本。
示例性的,又以采样电路为例,第三组件(排针和排母中的一种)可以设置在第一基板110上的第五区域,第五区域的第三组件位于第一板载电路的采样电路输出端。第四组件(排针和排母中的另一种)可以设置在第二基板120上的第五对位区域,第五对位区域的第四组件位于第二板载电路的采样电路接收端。第一基板110可以通过第三组件和第四组件的相互对接实现与第二基板120的电性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板载电路与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如图3所示)。
由于采样电路的输出电流大小相较于电机控制电路中的主要输出(例如电极输出、电机输出等)来说属于小电流,可以用排针排母连接,既方便,又可以简化生产设计和装配流程,节约成本。
以上是对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中涉及小电流部分电路的导电连接方式的介绍,当然,电机控制电路中还可以有其他小电流部分的电路,例如信号滤波电路、复位电路等,此处不作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清楚,避免混淆,此处对导电连接件130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描述。导电连接件130可以为铜柱(例如铜柱u、铜柱v、铜柱w、正极铜柱133、负极铜柱134等),也可以包括铜柱和螺钉,还可以为排母排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合适的导电连接件130,此处不作限定。当然,除了通过这些方式,还可以选用其他类型的导电连接件(起到固定作用和导电作用),以实际需要为准。
请再次参阅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对电机输出电流的检测,第二基板120上还可以设置霍尔传感器140。霍尔传感器140可以环设第二基板120上用于连接电机输出端铜柱的通孔处,在铜柱通过通孔连接第二基板120后,霍尔传感器140即设置在铜柱旁,从而便于准确检测电机输出端的电流大小。
另外,为了提升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性能,还可以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间设置绝缘保护层。通过在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间设置绝缘保护层,可以保证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的绝缘性能,也可以在其中一个基板出现问题(例如炸板)时,起到缓冲作用,尽可能减小对另一块基板的影响。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控制器10的示意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控制器10可以包括壳体200和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可以设置于壳体200内,用于控制与电机控制器10连接的电机。而壳体200上还可以设有电源输入口和电机输出口,电源输入口可以与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电源端(电源正极端的正极汇流铜柱135和电源负极端的负极汇流铜柱136)连接,为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供电。而电机输出口可以与电机控制器线路板100的电机输出端连接,从而通过输出电流控制电机。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及电机控制器,通过使用铝基板作为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第一基板(布设有第一板载电路),可以保证线路板的散热性能,而通过导电连接件实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布设有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的同时,对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起固定作用,使得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间的连接稳固,无需使用额外的固定连接件(此处的固定连接件是指不用于导电的,专用于固定的连接件),一方面可以减少制造工序,安装方便且便于拆卸,提升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可制造性和可维修性,另一方面,通过导电连接件连接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可以使铝基板充分发挥其散热性能,提升电机控制器线路板的散热效果。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布设有第一板载电路的第一基板,布设有第二板载电路的第二基板,导电连接件,
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通过所述导电连接件实现所述第一板载电路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且经所述导电连接件实现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位置相对固定,其中,所述第一基板为铝基板,电性连接的所述第一板载电路和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为电机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的电机控制电路;
其中,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正极铜柱和负极铜柱,所述正极铜柱和所述负极铜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的第二区域,且所述正极铜柱和所述负极铜柱位于所述第一板载电路的电极端,所述电极端包括电源正极和电源负极,所述正极铜柱设置于所述电源正极,所述负极铜柱设置在于所述电源负极;
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二对位区域开设有接口,且所述第二基板上设有多个电容,所述第二对位区域的接口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与所述电极端连接的部位,所述接口包括正极接口和负极接口,所述正极接口用于与所述正极铜柱对接,所述负极接口用于与所述负极铜柱对接;
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正极铜柱抵持于所述正极接口与一个电容连接,通过所述负极铜柱抵持于所述负极接口与另一个电容连接,从而与所述第二基板电性连接,实现所述第一板载电路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还包括铜柱,
所述铜柱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铜柱位于所述第一板载电路的电机输出端;
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一对位区域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对位区域的通孔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与所述电机输出端连接的部位;
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铜柱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基板电性连接,进而实现所述第一板载电路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其特征在于,电机为三相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包括U相线端、V相线端和W相线端,所述铜柱包括铜柱u、铜柱v和铜柱w,所述通孔包括通孔u`、通孔v`和通孔w`,
所述铜柱u位于所述U相线端,所述铜柱v位于所述V相线端,所述铜柱w位于所述W相线端,所述铜柱u、所述铜柱v和所述铜柱w之间互不连接;
对应的,所述通孔u`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中与所述U相线端连接的部位,所述通孔v`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中与所述V相线端连接的部位,所述通孔w`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中与所述W相线端连接的部位;
所述铜柱u穿过所述通孔u`,所述铜柱v穿过所述通孔v`,所述铜柱w穿过所述通孔w`。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接口和所述负极接口均具有中心通孔,所述导电连接件还包括螺钉,所述正极铜柱和所述负极铜柱的顶端均具有深孔,所述深孔内具有与所述螺钉配合的螺纹,
所述螺钉从所述第二基板背离所述第一基板的一面通过所述中心通孔拧入所述深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为三相电机,所述正极铜柱、所述负极铜柱、所述正极接口和所述负极接口的数量均为三个,
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三区域还设有汇流铜柱,所述第三区域为所述第二板载电路中汇集电流的电源端,所述电源端包括电源正极端和电源负极端,所述电源正极端设有正极汇流铜柱,所述电源负极端设有负极汇流铜柱,所述电源正极端与三个所述正极铜柱电性连接,用于汇集三个所述正极铜柱所在电路的电流,所述电源负极端与三个所述负极铜柱电性连接,用于汇集三个负极铜柱所在电路的电流。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还包括相互配合的排针和排母,
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四区域设有第一组件,所述第四区域的所述第一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板载电路的驱动信号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组件为排针和排母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四对位区域设有第二组件,所述第四对位区域的所述第二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驱动信号接收端,其中,所述第二组件为排针和排母中的另一种;
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的相互对接与所述第二基板电性连接,实现所述第一板载电路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还包括相互配合的排针和排母,
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五区域设有第三组件,所述第五区域的所述第三组件位于所述第一板载电路的采样电路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三组件为排针和排母中的一种;
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五对位区域设有第四组件,所述第五对位区域的所述第四组件位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采样电路接收端,其中,所述第四组件为排针和排母中的另一种;
所述第一基板通过所述第三组件和所述第四组件的相互对接与所述第二基板电性连接,实现所述第一板载电路与所述第二板载电路的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上还设有霍尔传感器,
所述霍尔传感器环设于所述通孔处,用于检测所述电机输出端的电流。
9.一种电机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控制器线路板,所述电机控制器线路板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用于控制与所述电机控制器连接的电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70689.6A CN112074079B (zh) | 2020-09-15 | 2020-09-15 | 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及电机控制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70689.6A CN112074079B (zh) | 2020-09-15 | 2020-09-15 | 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及电机控制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74079A CN112074079A (zh) | 2020-12-11 |
CN112074079B true CN112074079B (zh) | 2022-05-27 |
Family
ID=73695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70689.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2074079B (zh) | 2020-09-15 | 2020-09-15 | 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及电机控制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74079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18829A (zh) * | 2013-05-31 | 2014-12-17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逆变器单元 |
CN204886777U (zh) * | 2015-07-29 | 2015-12-16 | 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 采用功率模块的电机控制器 |
CN106455316A (zh) * | 2016-09-30 | 2017-02-22 | 姚忠 | 二轮或三轮电瓶车用无刷电机控制器的线路板联接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0220047A1 (de) * | 2002-05-04 | 2003-11-20 | Jungheinrich Ag | Antriebssystem mit Umrichtersteuerung für Niederspannungs-Drehstrommotoren |
US6790102B2 (en) * | 2002-10-10 | 2004-09-14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Twisted flat electrical terminal |
DE10324047B4 (de) * | 2003-05-27 | 2013-02-28 |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 Elektronikeinheit sowie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Elektronikeinheit |
JP5063572B2 (ja) * | 2008-12-04 | 2012-10-3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車載電子制御装置 |
JP5533596B2 (ja) * | 2010-11-25 | 2014-06-25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配線板の製造方法、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電子機器 |
DE102011080912A1 (de) * | 2011-08-12 | 2013-02-14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 mit Leistungselektronik |
CN203933267U (zh) * | 2014-06-19 | 2014-11-05 | 珠海英搏尔电气有限公司 | 交流电机控制器 |
CN203896121U (zh) * | 2014-06-19 | 2014-10-22 | 珠海英搏尔电气有限公司 | 交流电机控制器 |
CN105578838B (zh) * | 2014-10-16 | 2018-01-05 | 中山大洋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机控制器 |
CN205039727U (zh) * | 2015-10-19 | 2016-02-17 | 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他励电机控制器驱动功率模块结构 |
JP6699535B2 (ja) * | 2016-12-14 | 2020-05-27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回路基板 |
CN206894549U (zh) * | 2017-04-28 | 2018-01-16 | 五羊—本田摩托(广州)有限公司 | 一种轴向一体化的电机驱动系统 |
CN207151004U (zh) * | 2017-08-14 | 2018-03-27 | 威海天力电源有限公司 | 交流电机控制器 |
CN207460055U (zh) * | 2017-10-24 | 2018-06-05 | 龙海特尔福汽车电子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一种小体积大功率电机控制器 |
JP6693986B2 (ja) * | 2018-03-12 | 2020-05-13 | ファナック株式会社 | モータ駆動装置 |
CN108880283A (zh) * | 2018-08-01 | 2018-11-23 | 深圳市容信科技有限公司 | 电机控制器 |
-
2020
- 2020-09-15 CN CN202010970689.6A patent/CN112074079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18829A (zh) * | 2013-05-31 | 2014-12-17 |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 逆变器单元 |
CN204886777U (zh) * | 2015-07-29 | 2015-12-16 | 无锡新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 采用功率模块的电机控制器 |
CN106455316A (zh) * | 2016-09-30 | 2017-02-22 | 姚忠 | 二轮或三轮电瓶车用无刷电机控制器的线路板联接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74079A (zh) | 2020-12-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769557A (en) | Modular electric load controller | |
US7542318B2 (en) | Capacitor mounting type inverter unit having a recessed cover | |
JP5764540B2 (ja) | バッテリーモジュール | |
JP4609504B2 (ja) | 電子機器 | |
US9445489B2 (en) |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nd electric power steer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US9318821B2 (en) | Multipolar connector | |
US12068590B2 (en) | Wiring device for circuit breaker, and circuit breaker having same | |
US6111328A (en) | Switching assembly | |
CN102790043A (zh) | 功率半导体 | |
CN100544132C (zh) | 用于磁悬浮列车悬浮斩波器的层叠功率母线排 | |
CN107112654B (zh) | 模块-端子台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 | |
US20220046820A1 (en) | Server | |
US10321612B2 (en) | Power conversion device | |
EP2897276B1 (en) | Semiconductor device | |
CN112074079B (zh) | 电机控制器线路板及电机控制器 | |
US988242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creasing current capacity of a distributed drive system | |
CN201126927Y (zh) | 一种磁悬浮列车悬浮斩波器层叠功率母排 | |
TWI598013B (zh) | Multi-output circuit board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multi-output power supply | |
CN215266735U (zh) | 接线端子及电力电子设备 | |
CN213305278U (zh) | 电源装置 | |
US11416052B2 (en) | Power supply apparatus | |
JP2005123239A (ja) | 電子回路装置 | |
CN110554754B (zh) | 电源汇流装置及具电源汇流装置的服务器 | |
CN206921034U (zh) | 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9779228U (zh) | 接线端子、接线组件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52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