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3921A - 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 - Google Patents

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3921A
CN112073921A CN202011147379.0A CN202011147379A CN112073921A CN 112073921 A CN112073921 A CN 112073921A CN 202011147379 A CN202011147379 A CN 202011147379A CN 112073921 A CN112073921 A CN 112073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vice
called terminal
broadband
narrowband
terminal devic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47379.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73921B (zh
Inventor
李康
缪勤文
张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ctus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ctu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ctus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ctus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47379.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73921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73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39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739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39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40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 H04W76/45Connection management for selective distribution or broadcast for Push-to-Talk [PTT] or Push-to-Talk over cellular [PoC] ser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窄带与宽带通信的中转设备、融合服务器、融合系统以及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方法及相关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能够实现任意两种窄带终端设备、任意窄带终端设备与任意宽带终端设备之间的组呼通信。

Description

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内容涉及语音通信领域。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窄带与宽带的融合通信。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窄带与宽带通信的中转设备、融合服务器、融合系统、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方法以及相关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专网通信通常是为满足用户组织管理、安全生产、调度指挥等需求而专门建设的。专网通信具有自主控制、不受外界牵制、更能适应特定的工作环境、保证用户的工作通信等优点。公网通信是利用现有的运营商网络数据流量通信的,不需要再搭建基站中继就可以实现跨区域远距离对讲通话。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特别是5G的商用、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万物互联时代已经悄然来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各种传统的窄带专网、宽带专网的终端和设备也面临着融入万物互联时代的需求。无线通信行业需求从传统的窄带专网通信转向公网与专网的融合通信,从简单的集群语音呼叫转向视频、图片、语音消息的多媒体通信,从单一的语音调度转向结合视频、位置、传感器、AI的智能综合调度。
集群调度系统经历着从模拟到数字、从窄带数字到宽带数字的演进过程。当前,模拟集群、窄带集群和宽带集群都还在市场上被大量地使用。然而,如何实现无线通信资源的整合、优化和利用率最大化,已成为近年来本行业的热点技术问题。
当前,市场上存在实现DMR和B-TrunC互通的产品,可以完成DMR设备终端和B-Trunc设备终端的语音呼叫互通。然而,这样的产品只是单一的协议和媒体转换,只支持一个窄带专网和一个宽带专网的互通。
因此,亟需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窄带与宽带通信的中转设备、融合服务器、融合系统以及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方法及相关的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能够实现任意两种窄带终端设备、任意窄带终端设备与任意宽带终端设备之间的组呼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窄带与宽带通信的中转设备,所述中转设备至少与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融合服务器、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可通信地连接,所述中转设备、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以及第一被叫终端设备都分别具有系统用户编码;以及
所述中转设备至少包括:
窄带收发模块,所述窄带收发模块被配置成接收第一窄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来自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且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一窄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其中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与所述中转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来确定是否将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一宽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一宽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
宽带收发模块,向所述融合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中转设备、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以及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都分别包括x位企业编码以及遵循窄带协议的m位标识符,所述m位标识符由n位身份编码和m-n位子编码组成,其中x、m和n为正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企业编码分别用于标识所述中转设备的所属企业、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所属企业以及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所属企业。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中转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是否相同来确定是否将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一宽带组呼信令。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中转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相同来确定将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以及,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中转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不同来忽略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的企业编码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的企业编码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处于所述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能够与所述中转设备直接通信;如果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为窄带终端设备,则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处于所述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能够与所述中转设备直接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所遵循的窄带协议与所述中转设备所遵循的窄带协议相同,所述窄带协议为DMR协议、PDT协议、Tetra协议中的任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窄带收发模块被配置成除了接收第一窄带组呼信令之外,还接收第一窄带音频数据,所述第一窄带音频数据遵循窄带音频格式;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根据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中转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相同,除了将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将所述第一窄带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宽带音频数据,所述第一宽带音频数据遵循宽带音频格式;以及
所述宽带收发模块还被配置成除了向所述融合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向所述融合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宽带音频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宽带收发模块还被配置成从所述融合服务器接收第二宽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二宽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二宽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二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二被叫终端设备组号;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将所述第二宽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二窄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二窄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二窄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二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二被叫终端设备组号;
所述窄带收发模块还被配置成向处于所述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窄带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主叫终端设备不处于所述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所述第二主叫终端设备不能够与所述中转设备直接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第二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第二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中转设备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宽带收发模块被配置成除了接收所述第二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接收第二宽带音频数据,所述第二宽带音频数据遵循宽带音频格式;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除了将所述第二宽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二窄带组呼信令之外,还将所述第二宽带音频数据转换成第二窄带音频数据,所述第二窄带音频数据遵循窄带音频格式;
所述窄带收发模块被配置成除了向处于所述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窄带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向处于所述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窄带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窄带音频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窄带与宽带通信的融合服务器,所述融合服务器至少与多个中转设备、多个窄带终端设备、多个宽带基站、多个宽带终端设备可通信地连接,所述多个中转设备、所述多个窄带终端设备、所述多个宽带终端设备都分别具有系统用户编码;以及
所述融合服务器至少被配置成:
接收第一宽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一宽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其中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以及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分别是所述多个窄带终端设备、所述多个宽带终端设备、所述多个中转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否是可呼叫终端设备;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则向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发送拒绝组呼信令;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则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还是宽带终端设备或者是中转设备;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则根据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向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中转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宽带终端设备或者是中转设备,则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否在线;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在线,则通过所述多个宽带基站中的一个或者直接地向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以及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在线,则向用于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发送拒绝组呼信令。
根据本发明的融合服务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多个中转设备、所述多个窄带终端设备以及所述多个宽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都分别包括x位企业编码以及遵循窄带协议的m位标识符,所述m位标识符由n位身份编码和m-n位子编码组成,其中x、m和n为正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融合服务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企业编码分别用于标识所述中转设备的所属企业、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所属企业以及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所属企业。
根据本发明的融合服务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的企业编码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融合服务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的企业编码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融合服务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处于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能够与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直接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融合服务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融合服务器还被配置成:
除了接收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接收第一宽带音频数据,所述第一宽带音频数据遵循宽带音频格式;
除了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以及根据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向用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向用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音频数据;
除了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宽带终端设备,以及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在线且通过所述多个宽带基站中的一个向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通过所述多个宽带基站中的一个向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音频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融合服务器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如果所述融合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或者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宽带终端设备或者是中转设备且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在线,则融合调度设备对通信进行监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窄带与宽带通信的融合系统,所述融合系统至少包括上述的中转设备以及上述的融合服务器。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窄带与宽带通信的组呼通信方法,中转设备至少与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融合服务器、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可通信地连接,所述中转设备、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以及第一被叫终端设备都分别具有系统用户编码;
所述组呼通信方法至少包括:
所述中转设备的窄带收发模块接收第一窄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来自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且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一窄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其中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
所述中转设备的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与所述中转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来确定是否将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一宽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一宽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
所述中转设备的宽带收发模块向所述融合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中转设备、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以及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都分别包括x位企业编码以及遵循窄带协议的m位标识符,所述m位标识符由n位身份编码和m-n位子编码组成,其中x、m和n为正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企业编码分别用于标识所述中转设备的所属企业、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所属企业以及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所属企业。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组呼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中转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是否相同来确定是否将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一宽带组呼信令。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组呼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中转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相同来确定将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以及,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中转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不同来忽略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的企业编码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的企业编码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处于所述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能够与所述中转设备直接通信;如果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为窄带终端设备,则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处于所述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能够与所述中转设备直接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所遵循的窄带协议与所述中转设备所遵循的窄带协议相同,所述窄带协议为DMR协议、PDT协议、Tetra协议中的任一个。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组呼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窄带收发模块除了接收第一窄带组呼信令之外,还接收第一窄带音频数据,所述第一窄带音频数据遵循窄带音频格式;
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中转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相同,除了将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将所述第一窄带音频数据转换为第一宽带音频数据,所述第一宽带音频数据遵循宽带音频格式;以及
所述宽带收发模块除了向所述融合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向所述融合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宽带音频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宽带收发模块还被配置成从所述融合服务器接收第二宽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二宽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二宽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二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二被叫终端设备组号;
所述控制器还被配置成将所述第二宽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二窄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二窄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二窄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二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二被叫终端设备组号;
所述窄带收发模块还被配置成向处于所述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窄带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主叫终端设备不处于所述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所述第二主叫终端设备不能够与所述中转设备直接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第二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二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第二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组呼通信方法还包括:
所述宽带收发模块被配置成除了接收所述第二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接收第二宽带音频数据,所述第二宽带音频数据遵循宽带音频格式;
所述控制器被配置成除了将所述第二宽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二窄带组呼信令之外,还将所述第二宽带音频数据转换成第二窄带音频数据,所述第二窄带音频数据遵循窄带音频格式;
所述窄带收发模块被配置成除了向处于所述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窄带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向处于所述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的所有窄带终端设备发送第二窄带音频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由处理器电路系统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电路系统执行由所述中转设备实施的组呼通信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了一种窄带与宽带通信的组呼通信方法,所述组呼通信方法通过融合服务器来实施,所述融合服务器至少与多个中转设备、多个窄带终端设备、多个宽带基站、多个宽带终端设备可通信地连接,所述多个中转设备、所述多个窄带终端设备、所述多个宽带终端设备都分别具有系统用户编码;
所述融合服务器至少被配置成:
接收第一宽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一宽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其中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以及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分别是所述多个窄带终端设备、所述多个宽带终端设备、所述多个中转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否是可呼叫终端设备;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则向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发送拒绝组呼信令;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则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还是宽带终端设备或者中转设备;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则根据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向用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中转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宽带终端设备,则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否在线;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在线,则通过所述多个宽带基站中的一个或者直接地向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以及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在线,则向用于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发送拒绝组呼信令。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多个中转设备、所述多个窄带终端设备以及所述多个宽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都分别包括x位企业编码以及遵循窄带协议的m位标识符,所述m位标识符由n位身份编码和m-n位子编码组成,其中x、m和n为正整数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企业编码分别用于标识所述中转设备的所属企业、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所属企业以及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所属企业。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的企业编码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的企业编码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处于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能够与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直接通信。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组呼通信方法还包括:
除了接收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接收第一宽带音频数据,所述第一宽带音频数据遵循宽带音频格式;
除了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以及根据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向用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向用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音频数据;
除了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宽带终端设备,以及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在线且通过所述多个宽带基站中的一个向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之外,还通过所述多个宽带基站中的一个向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音频数据。
根据本发明的组呼通信方法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所述组呼通信方法还包括:
如果所述融合服务器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或者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宽带终端设备或者是中转设备且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在线,则融合调度设备对通信进行监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由处理器电路系统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电路系统执行由所述融合服务器实施的组呼通信方法。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结合对附图的说明,将更容易理解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窄带与宽带通信的中转设备的示意图。
图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窄带与宽带通信的融合系统的示意图。
图3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个实施例的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其中主叫窄带终端设备发起了组呼通信。
图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个实施例的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其中主叫宽带终端设备或者中转设备发起了组呼通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内容进行详细描述。
首先,本公开内容涉及多种通信协议标准。现对下面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案中所涉及到的几种通信协议标准说明如下:
DMR:数字集群通信(Digital Mobile Radio)协议标准是欧洲通信标准协会(ETSI)为了满足欧洲各国的中低端专业及商业用户对移动通信的需要而设计、制定的开放性协议标准。
PDT:公安数字集群(Police Digital Trunking)协议标准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群通信协议标准,着眼未来数字对讲技术发展的方向,可满足多数集群通信行业用户的需求。PDT协议标准充分考虑了中国国情,对国际上的成熟协议标准技术(例如,Tetra、P25、DMR、MPT1327等)进行了借鉴及创新设计,遵循高性价比、安全保密、大区制、可扩展和向后兼容的五大原则。
B-TrunC:宽带集群通信(Broadband Trunking Communication)协议标准是由宽带集群(B-TrunC)产业联盟组织制定的基于TD-LTE的“LTE数字传输+集群语音通信”专网宽带集群系统协议标准。
Tetra:泛欧集群无线电(Trans European Trunked Radio)协议标准是ETSI(欧洲通信标准协会)为了满足欧洲各国的专业部门对移动通信的需要而设计、制定统一开放性的协议标准。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上面的协议标准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旨在排除任何其他协议标准。
在本发明中,术语“窄带”和“宽带”以64Kbps的网络接入速度(对应于8Kbps的最大下载速度)为分界。低于64Kbps的网络接入速度称为“窄带”,高于64Kbps的网络接入速度称为“宽带”。
图1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窄带与宽带通信的中转设备100的示意图。在图1中,中转设备100是智能中转设备。中转设备100包括DMR模块112、主控模块114和LTE模块116。DMR模块112是窄带收发模块,主控模块114是控制器,LTE模块116是宽带收发模块。
在图1中,DMR模块112通过本地接口与主控模块114连接,以承担DMR中继功能。具体地,一方面,DMR模块112通过DMR天线110接收DMR终端设备所发送的DMR信号,且将该DMR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114;另一方面,DMR模块112从主控模块114接收遵循DMR协议的DMR信号,且通过DMR天线110发送至目标DMR终端设备。LTE模块116也通过本地接口与主控模块114连接,且负责与核心网服务器通信。类似地,一方面,LTE模块116通过LTE天线118接收外部的LTE信号,且将该LTE信号发送至主控模块114;另一方面,LTE模块116从主控模块114接收遵循LTE协议的LTE信号。主控模块114负责DMR终端设备的接入(例如,登录、呼叫、数据传递等),语音、媒体、数据的智能转换处理。
在图1中,中转设备100兼容的是DMR协议标准。应理解,如果中转设备100兼容的是其他窄带协议标准,诸如PDT协议标准或者Tetra协议标准等,则DMR模块112可以替换为其他窄带收发模块,诸如PDT模块或者Tetra模块等。同样地,在图1中,LTE模块116兼容的是LET协议标准。如果中转设备100兼容的是其他宽带协议标准,诸如WiFi协议标准或者以太网协议标准等,则LET模块116可以替换为其他宽带收发模块,诸如WiFi模块或者以太网模块等。
图2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窄带与宽带的融合通信系统200的示意图。在图2中,融合通信系统200包括:两个中转设备212、213以及各自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三个窄带终端设备210、211;融合服务器214;融合调度设备216;融合管理设备218;一个宽带基站以及该宽带基站信号覆盖范围内的两个宽带公网手机的App 220和两个宽带公网对讲机221。
应理解,图2中所示出的中转设备、窄带终端设备、宽带基站、宽带公网手机的App、宽带公网对讲机的数目是示意性的,本发明不限于这些数目的终端和设备。
在图2中,一个中转设备212与多个DMR终端设备210基于窄带通信,另一中转设备213与多个PDT终端设备211基于窄带通信。两个中转设备212、213与融合服务器214基于宽带通信,融合调度设备216、融合管理设备218与融合服务器214基于宽带通信,融合服务器214与宽带公网手机的App 220、宽带公网对讲机221基于宽带通信(经由宽带基站)。可选地,中转设备212、213通过LTE、WiFi或以太网等连接到公网。可选地,融合服务器214和融合调度设备216位于公网云平台上,用户可以在本地计算机上通过客户端程序访问融合调度设备216。
融合通信系统200中的所有中转设备、窄带终端设备、宽带公网手机的App、宽带公网对讲机都分别具有系统用户编码,这些系统用户编码时这些设备在融合通信系统中的唯一身份标识,以在这些设备登录、呼叫、数据交互等中使用。
企业编码用于标识这些设备和终端的“所属企业”。也就是说,根据企业编码,能够确定这些设备和终端属于哪个企业。例如,具有第一x位企业编码的设备的属于企业A,具有第二x位企业编码的设备的属于企业B,具有第三x位企业编码的设备的属于企业C,等等。
本文中所有实施方案均以企业编码位于系统用户编码的最高位来进行描述,如表1中所示。应理解,这些系统用户编码并非必须按照表1中所示出的顺序进行编码,即企业编码可以位于m位标识符之后,只要整个融合通信系统中所有终端和设备使用相同编码规则的系统用户编码即可。
表1系统用户编码
x位 n位 m-n位
企业编码 身份编码 子编码
系统用户编码从总体上标识这些设备和终端的“所属企业所属部门”。也就是说,结合系统用户编码中的企业编码以及身份编码和子编码,能够确定这些设备和终端属于哪个企业的哪个部门。例如,具有第一x位企业编码第一n位身份编码第一m-n位子编码的设备属于企业A的研发部门,具有第二x位企业编码第二n位身份编码第二m-n位子编码的设备属于企业B的生产部门,具有第三x位企业编码第三n位身份编码第三m-n位子编码的设备属于企业C的行政部门,等等。
在部署本发明时,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会对应于特定企业的特定部门,融合服务器中存储有这些对应关系的列表。例如,如果三个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对应于企业A的研发部门并且融合服务器确定了被叫终端设备处于企业A的研发部门,则融合服务器向这三个中转设备发送呼叫信令。
在表1中,n位身份编码和m-n位子编码组成m位标识符,该m位标识符遵循中转设备所兼容的窄带协议标准的规定。例如,在图2的实施方案中,与DMR终端设备210通信的中转设备212兼容DMR协议标准,与PDT终端设备211通信的中转设备213兼容PDT协议标准。由于DMR协议标准和PDT协议标准都规定移动站和外围设备的标识符的长度应当为24比特,所以在图2的实施方案中,DMR终端设备210、PDT终端设备211、中转设备212、213的系统用户编码中的m都等于24。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m可以根据中转设备213所兼容的窄带协议标准的不同而取不同值。
表2示出了融合通信系统中的设备的n位身份编码的一个实施例,其中n为4。
表2身份编码的一个实施例
Figure BDA0002740144810000161
在表2的实施例中,在窄带专网内通信时,DMR终端设备210、PDT终端设备211和中转设备212、213都使用24位的标识符作为通信标识符,以对它们进行标识,其中前4位作为身份编码,后20位作为子编码。
当DMR终端设备210或PDT终端设备211需要访问融合通信系统200(例如,DMR终端设备210或PDT终端设备211需要登录融合服务器214,DMR终端设备210或PDT终端设备211需要呼叫公网App 220(诸如,安装在公网手机或公网计算机上的App)或公网对讲机221,或者DMR终端设备210需要与PDT终端设备211通信等)时,DMR终端设备210或PDT终端设备211与中转设备通信。中转设备212接收到DMR终端设备210发出的信令后,解析出DMR终端设备210的m位标识符(ID)和DMR信令。另外,中转设备212将DMR信令转换成LTE宽带信令,从而通过中转设备212的LTE模块与融合服务器214通信。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当所解析出的信令是仅与DMR协议标准相关的信令时,中转设备直接对该信令进行回应,而不会将信令转换为宽带信令。当所解析出的信令是登录信令、与语音相关的信令(例如,抢麦请求、语音内容等)等不仅与DMR协议标准相关的信令时,中转设备才将DMR信令转换成宽带信令,以用于发送。
图3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个实施例的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其中主叫窄带终端设备发起了组呼通信。
在步骤301中,主叫窄带终端设备发出窄带组呼信令。此处的窄带终端设备可以是图2中的DMR终端设备210或者PDT终端设备211,其中DMR终端设备210向中转设备212发出窄带组呼信令,PDT终端设备211向中转设备213发出窄带组呼信令。
下面以图2中的DMR终端设备210向中转设备212发出窄带组呼信令为例进行详细介绍。
在此情况下,中转设备212的窄带收发模块接收该窄带组呼信令,该窄带组呼信令中应当至少包括窄带组呼请求标识、DMR终端设备210的系统用户编码、被叫终端设备组号。每个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
在部署本发明时,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会对应于多个终端设备组成的小组,且这些小组对应有编号,融合服务器中存储有这些对应关系的列表。例如,如果三个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对应于组号1并且融合服务器确定了被叫终端设备为被叫终端设备组号1,则融合服务器向这三个中转设备发送呼叫信令。
在此,DMR终端设备210的企业编码与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的企业编码可以相同或者可以不同。此外,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应当不处于中转设备212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即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应当不能够与中转设备212直接通信。参考图2,在本文中,DMR终端设备210与中转设备212之间的通信可以称为“直接通信”,PDT终端设备211与中转设备213之间的通信可以称为“直接通信”。而DMR终端设备210与中转设备213之间不能够“直接通信”,PDT终端设备211与中转设备212之间不能够“直接通信”。
例如,假设被叫终端设备组号2对应于多个DMR终端设备210,被叫终端设备组号3对应于多个PDT终端211。如果DMR终端设备210向中转设备212发送窄带组呼信令,则被叫终端组号不能为2。在此情况下,被叫终端设备应当是对应于PDT终端设备211、宽带公网手机的App 220、宽带公网对讲机221的被叫终端组号。在多个中转设备具备呼叫能力的情况下,被叫终端设备也可以是中转设备。
在步骤302中,中转设备212的控制器判断DMR终端设备210的企业编码与中转设备212的企业编码是否相同,从而判断中转设备212是否应当为DMR终端设备210服务。
如果确定DMR终端设备210的企业编码与中转设备212的企业编码不同,则在步骤303中,中转设备212会直接抛弃或者忽略DMR终端设备210的此次窄带组呼信令。
如果确定DMR终端设备210的企业编码与中转设备212的企业编码相同(即,确定了DMR终端设备210与中转设备212隶属于同一企业),则在步骤304中,中转设备212的控制器将该窄带组呼信令转换为宽带组呼信令且中转设备212的宽带收发模块向融合服务器214发送该宽带组呼信令,该宽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宽带组呼请求标识、DMR终端设备210的系统用户编码、被叫终端设备组号。
在步骤305中,融合服务器214接收宽带组呼信令,且根据被叫终端设备组号来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是否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即判断被叫终端设备是否具有呼叫能力。
如果融合服务器214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不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则在步骤306中,向DMR终端设备210发送拒绝组呼信令。
如果融合服务器214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则在步骤307中,融合服务器214判断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是宽带终端设备、窄带终端设备,还是中转设备。
如果融合服务器214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是宽带终端设备(诸如,宽带公网手机的App 220、宽带公网对讲机221)或者中转设备(诸如,中转设备213),则融合服务器在步骤308中进一步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是否在线。
如果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不在线,则在步骤309中,融合服务器214向中转设备212发送拒绝组呼信令。
如果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在线(诸如,多个宽带公网手机的App 220、多个宽带公网对讲机221在线,或者中转设备在线),则在步骤310中,融合服务器214通过宽带基站向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发送宽带组呼信令(如果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是宽带终端设备)或者直接地向中转设备发送组呼信令,与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进行组呼通信。
如果融合服务器214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例如,PDT终端设备211),则根据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在步骤311中,融合服务器214向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发送宽带组呼命令(延续之前的假设,如果被叫终端设备组号是3(对应于多个PDT终端211),则向中转设备213发送宽带组呼命令)。在这种情况下,中转设备213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对讲机都能够收听该宽带组呼信令。
在步骤312中,如果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处于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主叫窄带终端设备210与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假定为多个PDT终端设备211)进行组呼通信。如果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不处于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则主叫窄带终端设备210不能与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进行组呼通信。
应理解,主叫窄带终端设备210除了发送窄带组呼信令之外,还会发送窄带音频数据,该窄带音频数据遵循窄带音频格式。常见的窄带音频格式为G.711PCMU、G.711PCMA、G.729或G.729a、G726、G723等。
中转设备的控制器将窄带音频数据转换为宽带音频数据,该宽带音频数据遵循宽带音频格式。常见的宽带音频格式为G.722或G.722.2(AMR-WB)等。
在组呼通信过程中,如果融合服务器214确定了被叫窄带终端设备,或者如果融合服务器214确定了被叫宽带终端设备或者被叫中转设备以及确定了被叫宽带终端设备在线,则融合服务器214开始对通话进行监听,例如对通话进行录音、GPS定位等。
图4例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一个实施例的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方法的流程图,其中主叫宽带终端设备或者中转设备发起了组呼通信。
在步骤401中,主叫宽带终端设备发出宽带组呼信令。此处的主叫宽带终端设备可以是图2中的宽带终端设备(诸如,宽带公网手机的App 220、宽带公网对讲机221中的一个)或者中转设备(诸如,中转设备213)。下面以宽带公网对讲机221向融合服务器214发出宽带组呼信令为例。
融合服务器214接收到宽带组呼信令之后的操作步骤与图3中所例示的类似。在步骤402中,融合服务器214根据被叫终端设备组号来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是否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即判断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是否具有呼叫能力。
如果融合服务器214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不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则在步骤403中,向主叫宽带设备终端(在此为宽带公网对讲机221)发送拒绝组呼信令。
如果融合服务器214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则在步骤404中,融合服务器214判断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是宽带终端设备、窄带终端设备,还是中转设备。
如果融合服务器214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是宽带终端设备(诸如,宽带公网手机的App 220、宽带公网对讲机221中的一个)或者中转设备(诸如,中转设备212、213),则融合服务器在步骤405中进一步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是否在线。
如果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不在线,则在步骤406中,融合服务器214向主叫宽带设备终端(在此为宽带公网对讲机221)发送拒绝组呼信令。
如果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在线(诸如,宽带公网手机的App 220、宽带公网对讲机221中的一个在线,或者中转设备212、213在线),则在步骤407中,融合服务器214通过宽带基站向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发送宽带组呼信令(如果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是宽带终端设备)或者直接地向中转设备发送组呼信令,与被叫终端设备进行组呼通信。
如果融合服务器214确定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例如,PDT终端设备211),则根据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在步骤408中,融合服务器214向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发送宽带组呼命令(延续之前的假设,如果被叫终端设备组号是3(对应于多个PDT终端211),则向中转设备213发送宽带组呼命令)。在这种情况下,中转设备213信号覆盖范围内的对讲机都能够收听该宽带组呼信令。
在步骤409中,如果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处于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主叫窄带终端设备210与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假定为多个PDT终端设备211)进行组呼通信。如果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不处于中转设备的信号覆盖范围内,则主叫窄带终端设备210不能与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被叫终端设备进行组呼通信。
在组呼通信过程中,如果融合服务器214确定了被叫窄带终端设备,或者如果融合服务器214确定了被叫宽带终端设备或者被叫中转设备以及确定了被叫宽带终端设备在线,则融合服务器214开始对通话进行监听,例如对通话进行录音、GPS定位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上文所描述的装置和方法的一些方面可以具体化为例如位于非易失性载体介质(诸如,磁盘、CD-ROM或DVD-ROM、程序化存储器诸如只读存储器(固件))上或位于数据载体(诸如,光学信号载体或电信号载体)上的处理器控制代码。对于许多应用,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将被实施在DSP(数字信号处理器)、ASIC(专用集成电路)或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上。因此,代码可以包括常规程序代码或微代码或例如用于设置或控制ASIC或FPGA的代码。代码还可以包括用于动态地配置可重新配置的装置(诸如,可重新编程逻辑门阵列)的代码。类似地,代码可以包括用于硬件描述语言(诸如Verilog TM或VHDL(超高速集成电路硬件描述语言))的代码。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代码可以被分布在彼此通信的多个经耦合的部件之间。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可以使用在现场可(重新)编程模拟阵列或类似的设备上运行以配置模拟硬件的代码来实施所述实施方案。
上文所提及的实施方案例示而非限制本发明,且在不偏离随附权利要求或实施方案的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设计许多替代实施方案。词语“包括”不排除除了在权利要求或实施方案中所列出的那些元件或步骤之外的元件或步骤的存在。词语“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且单个特征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或实施方案中所记载的若干单元的功能。词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将一个元件、组件、设备和/或信号与另一元件、组件、设备和/或信号进行区分,不旨在对这些元件、组件、设备和/或信号进行限制。权利要求或实施方案中的任何参考数字或参考标注不应被解释为对所述权利要求或实施方案的范围的限制。
应理解,本文中的实施方案和实施例仅出于示例目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做出许多变体,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窄带与宽带通信的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设备至少与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融合服务器、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可通信地连接,所述中转设备、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以及第一被叫终端设备都分别具有系统用户编码;以及
所述中转设备至少包括:
窄带收发模块,所述窄带收发模块被配置成接收第一窄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来自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且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一窄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其中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与所述中转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来确定是否将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一宽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一宽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
宽带收发模块,向所述融合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设备、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以及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都分别包括x位企业编码以及遵循窄带协议的m位标识符,所述m位标识符由n位身份编码和m-n位子编码组成,其中x、m和n为正整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转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企业编码分别用于标识所述中转设备的所属企业、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所属企业以及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的所属企业。
4.一种窄带与宽带通信的融合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服务器至少与多个中转设备、多个窄带终端设备、多个宽带基站、多个宽带终端设备可通信地连接,所述多个中转设备、所述多个窄带终端设备、所述多个宽带终端设备都分别具有系统用户编码;以及
所述融合服务器至少被配置成:
接收第一宽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一宽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其中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以及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分别是所述多个窄带终端设备、所述多个宽带终端设备、所述多个中转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否是可呼叫终端设备;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则向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发送拒绝组呼信令;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则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还是宽带终端设备或者是中转设备;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则根据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向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中转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宽带终端设备或者是中转设备,则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否在线;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在线,则通过所述多个宽带基站中的一个或者直接地向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以及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在线,则向用于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发送拒绝组呼信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融合服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中转设备、所述多个窄带终端设备以及所述多个宽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都分别包括x位企业编码以及遵循窄带协议的m位标识符,所述m位标识符由n位身份编码和m-n位子编码组成,其中x、m和n为正整数。
6.一种窄带与宽带通信的融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系统至少包括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中转设备以及权利要求4-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融合服务器。
7.一种窄带与宽带通信的组呼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转设备至少与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融合服务器、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可通信地连接,所述中转设备、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以及第一被叫终端设备都分别具有系统用户编码;
所述组呼通信方法至少包括:
所述中转设备的窄带收发模块接收第一窄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来自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且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一窄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其中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对应于多个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
所述中转设备的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与所述中转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来确定是否将所述第一窄带组呼信令转换为第一宽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一宽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一主叫窄带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
所述中转设备的宽带收发模块向所述融合服务器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
8.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由处理器电路系统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电路系统执行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呼通信方法。
9.一种窄带与宽带通信的组呼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呼通信方法通过融合服务器来实施,所述融合服务器至少与多个中转设备、多个窄带终端设备、多个宽带基站、多个宽带终端设备可通信地连接,所述多个中转设备、所述多个窄带终端设备、所述多个宽带终端设备都分别具有系统用户编码;
所述融合服务器至少被配置成:
接收第一宽带组呼信令,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至少包括第一宽带组呼请求标识、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系统用户编码、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其中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以及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分别是所述多个窄带终端设备、所述多个宽带终端设备、所述多个中转设备中的一个或多个;
根据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否是可呼叫终端设备;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则向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发送拒绝组呼信令;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可呼叫终端设备,则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还是宽带终端设备或者中转设备;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窄带终端设备,则根据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向用于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所对应的中转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宽带终端设备,则至少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是否在线;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在线,则通过所述多个宽带基站中的一个或者直接地向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宽带组呼信令;以及
如果确定所述第一被叫终端设备组号中的多个第一被叫终端设备不在线,则向用于所述第一主叫终端设备的中转设备发送拒绝组呼信令。
10.一种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所述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由处理器电路系统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使所述处理器电路系统执行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呼通信方法。
CN202011147379.0A 2020-10-23 2020-10-23 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 Active CN11207392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7379.0A CN112073921B (zh) 2020-10-23 2020-10-23 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47379.0A CN112073921B (zh) 2020-10-23 2020-10-23 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3921A true CN112073921A (zh) 2020-12-11
CN112073921B CN112073921B (zh) 2022-03-01

Family

ID=736554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47379.0A Active CN112073921B (zh) 2020-10-23 2020-10-23 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73921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60273A (zh) * 2022-04-14 2022-07-15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转发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CN115119149A (zh) * 2021-03-17 2022-09-2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412859A (zh) * 2021-05-26 2022-11-29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通信距离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209101A (zh) * 2023-05-06 2023-06-02 天津七一二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dmr系统和tetra系统互通网关的实现方法
WO2023206505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多模终端的语音处理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1841A (zh) * 2013-11-28 2014-02-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窄带空口实现宽窄带资源动态分配的系统及方法
CN205864751U (zh) * 2016-06-23 2017-01-04 上海三吉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宽带集群与窄带专网语音互通设备
CN109428854A (zh) * 2017-08-22 2019-03-0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宽窄带融合的呼叫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113941A1 (zh) * 2017-12-15 2019-06-20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基站、融合核心网、终端及其对应的宽窄带系统切换方法
CN110290538A (zh) * 2019-07-19 2019-09-27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 基于lte+dmr宽窄带融合技术的铁路站场综合承载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81841A (zh) * 2013-11-28 2014-02-12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窄带空口实现宽窄带资源动态分配的系统及方法
CN205864751U (zh) * 2016-06-23 2017-01-04 上海三吉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宽带集群与窄带专网语音互通设备
CN109428854A (zh) * 2017-08-22 2019-03-05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宽窄带融合的呼叫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WO2019113941A1 (zh) * 2017-12-15 2019-06-20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宽带基站、融合核心网、终端及其对应的宽窄带系统切换方法
CN110290538A (zh) * 2019-07-19 2019-09-27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通信信号研究所 基于lte+dmr宽窄带融合技术的铁路站场综合承载系统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19149A (zh) * 2021-03-17 2022-09-27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119149B (zh) * 2021-03-17 2023-06-09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广播业务处理方法及系统
CN115412859A (zh) * 2021-05-26 2022-11-29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通信距离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412859B (zh) * 2021-05-26 2024-01-16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高通信距离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760273A (zh) * 2022-04-14 2022-07-15 深圳震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语音转发方法、系统、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WO2023206505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模终端、多模终端的语音处理方法
CN116209101A (zh) * 2023-05-06 2023-06-02 天津七一二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dmr系统和tetra系统互通网关的实现方法
CN116209101B (zh) * 2023-05-06 2023-09-22 天津七一二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基于dmr系统和tetra系统互通网关的实现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3921B (zh) 2022-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3921B (zh) 窄带与宽带的组呼通信
CN112040566B (zh) 窄带与宽带单呼通信系统
CN101668252B (zh) 一种用于专网通信的数字集群通信系统
US8112078B2 (en) System, method and program for configuring a mobile terminal to function as a two-way radio
US20150237670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intaining prior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across multi-user devices
CN112073922B (zh) 窄带与宽带通信的中转设备、服务器、融合系统及方法
US2010029039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ccessing multiple wireless networks
CN108541081B (zh) 一种模拟和数字dmr兼容的对讲小集群建造方法
CN102300276A (zh) 一种异构网中实现td-scdma蜂窝网与无线局域网之间自动切换的方法
US20060019669A1 (en) Cellular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using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
CN108712184A (zh) 一种支持网络对讲与dmr对讲互通的手持终端
CN112788582A (zh) 一种紧急呼叫方法及其装置
CN112118545B (zh) 窄带与宽带通信的中转设备、服务器、系统及登录方法
US10110751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necting isolated networks
CN103944918A (zh) 一种数字集群系统与电话系统通信方法、交换机及系统
CN102307333A (zh) 无线链路tetra基站组成的无中心tetra系统
CN111669718A (zh) 基于多种无线通信信道的可移动信息交互系统
WO2021134437A1 (zh) 传输初始接入配置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CN201278591Y (zh) 一种无线应急通信综合调度系统
CN112188416A (zh) 公专网融合集群通信系统
CN101111010B (zh) 一种数字集群系统中语音转发的实现方法
CN110971358B (zh) 一种重复传输的激活方法、终端和网络侧设备
CN111432294A (zh) 全双工对讲机的无线通信方法与系统
EP1912363B1 (en) A method for encapsulating and decapsulating the group signaling in the cdma based group system
CN110933677B (zh) 既网接入基站通信实现方法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