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71689A - 复合操作开关 - Google Patents

复合操作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71689A
CN112071689A CN201910496619.9A CN201910496619A CN112071689A CN 112071689 A CN112071689 A CN 112071689A CN 201910496619 A CN201910496619 A CN 201910496619A CN 112071689 A CN112071689 A CN 1120716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touch panel
switch
pull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9661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71689B (zh
Inventor
高志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96619.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7168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716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16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716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716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H01H25/065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using separate operating parts, e.g. a push button surrounded by a rotating knob

Abstract

一种能够减少设置空间且具有简洁的外观的复合操作开关。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复合操作开关,能够对多个操作对象进行操作,其特征在于,具备:触摸面板,通过操作者的触摸操作来选择希望操作的操作对象或者选择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的操作内容;旋钮,以包围所述触摸面板的方式设置,能够左右旋转;以及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旋钮的旋转位置,使显示于所述触摸面板的所述操作对象变化。

Description

复合操作开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备在汽车内的复合操作开关,尤其是涉及能够同时进行触摸式操作以及机械式操作的复合操作开关。
背景技术
通常,汽车的驾驶席附近安装有电动车窗开关、电动后视镜开关等,根据车型的不同,电动车窗开关和电动后视镜开关可以完全分开设置,也可以邻近地设置。在邻近地设置的情况下,电动车窗开关和电动后视镜开关作为一个组合开关而设置于共同的外壳中的情况居多。
通常,这样的组合开关被安装于驾驶席侧的前门内侧的扶手上,其中电动车窗开关部分由多个机械式的子开关构成,能够分别控制车辆两侧的全部车窗的升降,电动后视镜开关部分由用于选择左右电动后视镜的机械式选择开关和用于调整电动后视镜朝向的机械式调整开关构成,由此来选择左电动后视镜或右电动后视镜,并对所选择的电动后视镜的朝向进行调整。
然而,由于上述组合开关中的电动车窗开关部分和电动后视镜开关部分都是机械式的开关,因此需要的设置空间较大,尤其是电动车窗开关部分包含多个机械式的子开关,因此设置空间远远大于电动后视镜开关部分的设置空间,通常是电动后视镜开关部分的设置空间的2倍以上。而且,这样的组合开关由至少6个机械式开关构成,难以实现简洁的外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设置空间且具有简洁的外观的复合操作开关。
本发明的第1技术方案的复合操作开关,能够对多个操作对象进行操作,其特征在于,具备:触摸面板,通过操作者的触摸操作来选择希望操作的操作对象或者选择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的操作内容;旋钮,以包围所述触摸面板的方式设置,能够左右旋转;以及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旋钮的旋转位置,使显示于所述触摸面板的所述操作对象变化。
根据上述复合操作开关,由于通过旋钮的旋转而能够切换显示于触摸面板上的操作对象,大幅增加了复合操作开关所能够操作的操作对象。而且,与单纯通过触摸操作来切换操作对象的情况相比,利用旋钮的操作能够减少操作者视觉确认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盲操作(不需要视觉确认的操作),提高了开关的操作性。此外,由于旋钮设置于触摸面板的周围,大幅节省了复合操作开关的设置空间,而且也省去了在不同的子开关之间移动手的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
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复合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钮位于作为中立位置的第一旋转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触摸面板上显示与所述第一操作对象有关的第一画面,在所述旋钮位于从所述中立位置向左侧旋转后的第二旋转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触摸面板上显示与所述第二操作对象有关的第二画面,在所述旋钮位于从所述中立位置向右侧旋转后的第三旋转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触摸面板上显示与所述第三操作对象有关的第三画面。
根据上述复合操作开关,基于旋钮的各旋转位置,触摸面板上可以分别显示与各旋转位置分别对应的操作对象,由此大幅增加了复合操作开关所能够操作的操作对象。
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复合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画面中至少包含表示所述第一操作对象的标志,所述第二画面中至少包含表示所述第二操作对象的标志,所述第三画面中至少包含表示所述第三操作对象的标志。
根据上述复合操作开关,在显示不同操作对象的画面中,利用不同的标志来区别操作对象,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辨识速度以及操作速度。
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复合操作开关,所述第一操作对象是电动车窗,所述第二操作对象是左侧的电动后视镜,所述第三操作对象是右侧的电动后视镜。
根据上述复合操作开关,与以往的组合开关相比,不仅实现了电动车窗和电动后视镜的操作,而且大幅节省了设置空间,而且开关的外观更加简洁、美观。
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复合操作开关,在基于外力所述触摸面板被向下方按压的情况下,所述旋钮能够与所述触摸面板一起向下方移动,在所述外力消失的情况下,所述触摸面板和所述旋钮能够自动地恢复到初始位置。
根据上述复合操作开关,触摸面板不仅能够接受触摸操作,还可以接受按压操作,通过使不同的开关操作方式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操作对象的动作方式,从而实现了操作对象的多种动作。
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复合操作开关,还具有:按压检测构件,能够检测所述触摸面板向下方的移动,并将检测到的按压操作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机构;以及按压传递构件,将所述触摸面板的移动传递给所述按压检测构件,在所述按压检测构件上安装有按压式开关,所述按压传递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旋钮下方的滑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按压式开关之间的弹性件,在所述触摸面板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滑动件经由所述弹性件按压所述按压式开关。
根据上述复合操作开关,通过弹性件来提供触摸面板向初始位置恢复的恢复力,由此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按压操作的连续动作。
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的复合操作开关,在所述旋钮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旋钮在基于外力被提拉时能够向上方移动,在所述外力消失的情况下,所述旋钮能够自动地恢复到初始位置。
根据上述复合操作开关,旋钮不仅能够接受旋转操作,还可以接受提拉操作,通过使不同的开关操作方式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操作对象的动作方式,从而实现了操作对象的多种动作。尤其是,通过使旋钮的提拉操作对应于电动车窗的关窗操作,使得关窗时车窗玻璃的动作方向与对于复合操作开关的操作方向一致,更加复合以往的关窗操作习惯,同时也能够降低关窗时的误夹危险。换言之,与按压操作相比,提拉操作被误操作的可能性更低,因此通过提拉操作来实现关窗操作,能够有效地降低因为误操作而导致误夹驾驶员或乘客的手、头等身体部位的危险。
本发明的第8技术方案的复合操作开关,还具有:提拉及旋转检测构件,能够检测所述旋钮向上方的移动,并将检测到的提拉操作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机构;以及提拉及旋转传递构件,将所述旋钮的移动传递给所述提拉及旋转检测构件,在所述提拉及旋转检测构件上安装有第一滑动式开关,所述提拉及旋转传递构件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滑动式开关联动的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旋钮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旋钮经由所述第一连接部来改变所述第一滑动式开关的状态,在所述提拉及旋转检测构件上还安装有第二滑动式开关,所述提拉及旋转传递构件还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滑动式开关联动的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旋钮被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旋钮经由所述第二连接部来改变所述第二滑动式开关的状态。
根据上述复合操作开关,通过提拉及旋转检测构件以及提拉及旋转传递构件实现了旋转操作和提拉操作的检测,从而实现了复合操作开关整体的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9技术方案的复合操作开关,在所述旋钮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画面的中央侧显示表示车辆内全部的电动车窗的全车窗标志,在所述全车窗标志的周围显示分别表示前后左右的电动车窗的多个单车窗标志,在操作者触摸了所述全车窗标志或者某一个所述单车窗标志后,将所述触摸面板向第一按压位置按压的操作是手动地打开所选择的电动车窗的操作,将所述触摸面板向第二按压位置按压的操作是自动地打开所选择的电动车窗的操作,将所述旋钮提拉至第一提拉位置的操作是手动关闭所选择的电动车窗的操作,将所述旋钮提拉至第二提拉位置的操作是自动关闭所选择的电动车窗的操作。
根据上述复合操作开关,以对触摸面板的触摸选择和对旋钮的按压提拉操作实现了电动车窗的开关操作。而且,通过两级的按压操作和两级的提拉操作,实现了电动车窗的手动开关以及自动开关的操作。
本发明的第10技术方案的复合操作开关,在所述旋钮位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画面的中央侧显示有表示左侧的电动后视镜的左后视镜标志,在所述左后视镜标志的周围显示有表示上下左右的方向的方向标志,通过触摸所述方向标志后按压所述触摸面板的操作,对所述左侧的电动后视镜的朝向进行调整,在所述旋钮位于所述第三旋转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三画面的中央侧显示有表示右侧的电动后视镜的右后视镜标志,在所述右后视镜标志的周围显示有表示上下左右的方向的方向标志,通过触摸所述方向标志后按压所述触摸面板的操作,对所述右侧的电动后视镜的朝向进行调整。
根据上述复合操作开关,通过先触摸选择后按压的操作,实现了电动后视镜的朝向调整。
本发明的第11技术方案的复合操作开关,在操作者既对所述触摸面板进行按压操作又对所述旋钮进行提拉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仅向操作对象输出按压操作的信号,或者不向操作对象输出信号。
根据上述复合操作开关,基于控制机构所执行的程序上控制,能够避免误操作情况下的误动作。而且,由于该情况下不输出提拉操作的信号,因此能够降低因误操作而导致误夹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操作开关的立体图。
图2是将复合操作开关中的壳体与壳体以外的部分分解后的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壳体以外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凸轮构件的第一连接部的侧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凸轮构件的第二连接部的侧视图。
图6是从斜上方观察凸轮构件时的立体图。
图7是从斜上方观察上壳体时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按压操作信号的传递路径的图。
图9是表示旋钮位于第一旋转位置时的触摸面板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10是表示旋钮位于第二旋转位置时的触摸面板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11是表示旋钮位于第三旋转位置时的触摸面板的显示画面的图。
图12是表示触摸面板位于第一按压位置时滑动构件按压第二电路板上的两个按压式开关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触摸面板位于第二按压位置时滑动构件按压第二电路板上的两个按压式开关的示意图。
图14是表示旋钮位于第一提拉位置时的各构件间的相对位置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旋钮位于第二提拉位置时的各构件间的相对位置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 复合操作开关
10 触摸面板
101 第一配线
102 全车窗标志
103 左前车窗标志
104 左后车窗标志
105 右前车窗标志
106 右后车窗标志
107 左后视镜标志
108 方向标志
109 右后视镜标志
20 旋钮
201 外周面
202 卡合凸起
30 壳体
301 主体部
302 开口部
303 上壳体
304 下壳体
40 凸轮构件
401 卡合孔
402 第一连接部
403 第二连接部
404 凸轮面部
405 第一凸轮面
406 第二凸轮面
50 第一电路板
501 第一滑动式开关
502 第二滑动式开关
503 第二配线
60 支承构件
601 第一支承构件
602 第二支承构件
603 面板支承部
604 弹性抵接构件
605 弹簧
70 滑动构件
701 滑动条
702 按压件
80 第二电路板
801 第一按压式开关
802 第二按压式开关
803 信号端子
90 第三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操作开关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从外观上来看,复合操作开关1包括触摸面板10、旋钮20以及壳体30。
触摸面板10是圆形的触摸面板,并且能够显示操作对象或者选择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的操作内容,通过操作者对触摸面板10的触摸操作来选择希望操作的操作对象或者选择所希望的操作内容。
旋钮20是圆柱体的形状,以包围触摸面板10的方式设置。旋钮20能够相对于触摸面板10而左右旋转。此外,为了提高旋钮20的操作摩擦力,在旋钮20的外周面201形成有凸凹不平的图案。
外壳30的主体部301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形状,而且在该外壳30的上表面设置有圆筒状的开口部302,触摸面板10和旋钮20从开口部302露出。
图2是将复合操作开关1中的壳体30以及壳体30以外的部分分解后的立体图。
如图2所示,复合操作开关1的壳体30包括上壳体303和下壳体304。上壳体303形成为下方开放的形状,并能够利用卡扣机构与下壳体304卡合。换言之,下壳体304能够密封上壳体303的下方开放的部分。此外,下壳体304的内部还形成有用于支承复合操作开关1的内部构造的结构。
图3是图2中的壳体30以外的部分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除了壳体30之外,复合操作开关1包括触摸面板10、旋钮20、凸轮构件40、第一电路板50、支承构件60、滑动构件70、第二电路板80以及第三电路板90。
凸轮构件40通过卡扣结构与旋钮20固定。如图3所示,在旋钮20的内周面上设置有4个卡合凸起202(图3中仅示出了一个卡合凸起202),在凸轮构件40的与旋钮20接近一侧设置有4个卡合孔401,利用4个卡合凸起202与4个卡合孔401之间的卡合,旋钮20和凸轮构件40被固定在一起。在操作者对旋钮20进行旋转、按压或提拉操作时,凸轮构件40始终与旋钮20一体地动作。
第一电路板50是大致长方体的电路板,以长方体的长边方向与旋钮20的旋转轴心方向(即图3中的上下方向)一致的方式竖立地设置于触摸面板10的下方。
作为提拉及旋转检测构件,第一电路板50能够检测对于旋钮20的提拉操作以及旋转操作,并将检测到的提拉操作信号和旋转操作信号发送给第三电路板90。
作为提拉及旋转传递构件,凸轮构件40能够将对于旋钮20的提拉操作以及旋转操作传递给第一电路板50。
如图3所示,在第一电路板50上安装有第一滑动式开关501,凸轮构件40具有能够与第一滑动式开关501联动的第一连接部402,在旋钮20被提拉而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旋钮20经由第一连接部402来改变第一滑动式开关501的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402形成为沿着与旋转轴心方向正交的方向(图4中的水平方向)延伸的长孔状。在旋钮20、凸轮构件40和第一电路板50被组装后状态下,当旋钮20被提拉而向上方移动时,由于第一滑动式开关501的一部分被插入第一连接部402中,因此第一滑动式开关501也会相对于第一电路板50向上移动,从而改变第一滑动式开关501的状态。
此外,如图3所示,在第一电路板50上还安装有第二滑动式开关502,该第二滑动式开关502位于第一电路板50的与设置有第一滑动式开关501相反的一侧。而且,如图5所示,凸轮构件40还具有能够与第二滑动式开关502联动的第二连接部403,在旋钮20被旋转的情况下,旋钮20经由第二连接部403来改变第二滑动式开关502的状态。
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第二连接部403形成为倾斜延伸的长孔状。即,第二连接部403相对于旋转轴心方向(图5中的上下方向)倾斜,且相对于第一连接部402的延伸方向(图5中的左右方向)倾斜。由此,在旋钮20、凸轮构件40和第一电路板50被组装后状态下,当旋钮20被旋转时,由于第二滑动式开关502的一部分被插入第二连接部403中,因此随着凸轮构件40的旋转,第二滑动式开关502会相对于第一电路板50而上下移动,从而改变第二滑动式开关502的状态。
此外,如图3所示,支承构件60由第一支承构件601和第二支承构件602构成,分别从第一电路板50的水平方向(图3中的左右方向)上的两侧夹住第一电路板50。此外,第一支承构件601还具有从下方支承触摸面板10的大致圆形的面板支承部603。
此外,第一支承构件601上还设置有弹性抵接构件604,该弹性抵接构件604的一端经由弹簧605设置于支承构件60上,另一端与凸轮构件40上的凸轮面部404抵接。
图6是从斜上方观察凸轮构件40时的立体图。如图6所示,凸轮面部404包括在对旋钮20进行旋转操作时与弹性抵接构件604抵接的第一凸轮面405和在对旋钮20进行提拉操作时与弹性抵接构件604抵接的第二凸轮面406。第一凸轮面405沿着与旋转轴心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第二凸轮面406与第一凸轮面405的下端相连,并沿着相对于旋转轴心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
基于连续的第一凸轮面405和第二凸轮面406,在旋钮20基于外力被提拉时能够向上方移动。而且,在旋钮20被提拉时,凸轮构件40与旋钮20向上方移动,但触摸面板10、第一电路板50、支承构件60等并不随着旋钮20一起向上移动。
由于第二凸轮面406沿着相对于旋转轴心方向倾斜的方向延伸,在旋钮20被提拉的情况下,弹簧605被压缩。因此,在外力消失的情况下,旋钮20能够基于弹簧605的弹力以及第二凸轮面605的延伸方向自动地恢复到提拉前的初始位置。
此外,如图3所示,在第一电路板50和第二电路板80之间设置有滑动构件70。该滑动构件70被设置于上壳体303中,并且能够相对于上壳体303上下移动。滑动构件70具有沿旋转轴心方向延伸的4个滑动条701(参照图3),在上壳体303中设置有对滑动条701进行引导的4个引导槽305(参照图7)。
作为按压检测构件,第二电路板80能够检测触摸面板10向下方的移动,并将检测到的按压操作信号发送给第三电路板90。如图3所示,在第二电路板80上设有两个按压式开关,并且这两个按压式开关分别被两个弹性件(第一弹性件801和第二弹性件802)覆盖。
在触摸面板10被按压的情况下,触摸面板10向下方的移动经由凸轮构件40、滑动构件70以及两个弹性件(第一弹性件801和第二弹性件802)被传递至两个按压式开关。凸轮构件40、滑动构件70、第一弹性件801和第二弹性件802作为按压传递构件而发挥作用。在触摸面板10被按压的情况下,旋钮20、凸轮构件40、第一电路板50、支承构件60以及滑动构件70都与触摸面板10一起向下方移动。在按压触摸面板10的外力消失的情况下,旋钮20能够基于上述弹性件的弹力而自动地恢复到按压前的初始位置。
作为复合操作开关1中的控制机构,第三电路板90根据旋钮20的旋转位置,使显示于触摸面板10的操作对象变化。此外,第三电路板90还接收对复合操作开关1进行旋转操作、提拉操作、按压操作时产生的信号,并将这些操作信号向外部的其他构件发送。
图8是用于说明各种操作信号的传递路径的图。
为了便于说明,图8中省略了旋钮20、壳体30、凸轮构件40、支承构件60以及滑动构件70,仅示出了从斜下方观察触摸面板10、第一电路板50、第二电路板80以及第三电路板90时的立体图。
关于触摸操作信号,触摸面板10在接收到来自操作者的触摸操作后,依次经由连接于触摸面板10与第一电路板50之间的第一配线101,位于第一电路板50内部的布线(未图示)、连接于第一电路板50与第二电路板80之间的第二配线503、位于第二电路板80内部的布线(未图示)、以及从第二电路板80朝向第三电路板90伸出的信号端子803,最终被传递至第三电路板90。此外,关于旋转操作信号,在对旋钮20进行旋转操作时,基于第一连接部402的形状,第一电路板50上的第一滑动式开关501不会向上方移动,基于第二连接部403的形状,第一电路板50上的第二滑动式开关502会向上方移动,因此由第一滑动式开关501产生与当前的开关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滑动式开关信号不变,由第二滑动式开关502产生与当前的开关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滑动式开关信号发生变化。更具体地讲,基于旋转操作的角度的不同,第二滑动式开关502所产生的第二滑动式开关信号也不同。
接着,作为旋转操作信号,第一电路板50将此时的第一滑动式开关信号和第二滑动式开关信号,经由位于第一电路板50内部的布线(未图示)、连接于第一电路板50与第二电路板80之间的第二配线503、位于第二电路板80内部的布线(未图示)、以及从第二电路板80朝向第三电路板90伸出的信号端子803,发送给第三电路板90。
此外,关于提拉操作信号,在对旋钮20进行提拉操作时,基于第一连接部402的形状,第一电路板50上的第一滑动式开关501会向上方移动,基于第二连接部403的形状,第一电路板50上的第二滑动式开关502也会向上方移动,因此由第一滑动式开关501产生与当前的开关位置相对应的第一滑动式开关信号发生变化,由第二滑动式开关502产生与当前的开关位置相对应的第二滑动式开关信号也发生变化。更具体地讲,基于提拉操作的高度的不同,第一滑动式开关501以及第二滑动式开关502所产生的第一滑动式开关信号以及第二滑动式开关信号也不同。
接着,作为提拉操作信号,第一电路板50将此时的第一滑动式开关信号和第二滑动式开关信号,经由位于第一电路板50内部的布线(未图示)、连接于第一电路板50与第二电路板80之间的第二配线503、位于第二电路板80内部的布线(未图示)、以及从第二电路板80朝向第三电路板90伸出的信号端子803,发送给第三电路板90。
此外,关于按压操作信号,当第二电路板80上的按压式开关被按压时产生按压操作信号,第二电路板80将检测到的按压操作信号经由信号端子803发送给第三电路板90。
第三电路板90根据来自触摸面板10的触摸操作信号、来自第一电路板50的旋转操作信号和/或提拉操作信号、以及来自第二电路板80的按压操作信号,对复合操作开关1进行触摸面板10的显示控制以及开关信号的发送。
下面,参照图9~图11,对触摸面板的显示方式进行说明。
图9是表示旋钮20位于第一旋转位置时的触摸面板10的显示画面的图。
在旋钮20位于作为中立位置的第一旋转位置的情况下,触摸面板10上显示与第一操作对象有关的第一画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操作对象是车辆的电动车窗。
如图9所示,在第一画面的中央侧显示表示全部座位的电动车窗的全车窗标志102,在全车窗标志102的周围显示分别表示前后左右的4个电动车窗的4个单车窗标志。该4个单车窗标志分别是左前车窗标志103、左后车窗标志104、右前车窗标志105、右后车窗标志106。
图10是表示旋钮20位于第二旋转位置时的触摸面板10的显示画面的图。
在旋钮20位于从中立位置(第一旋转位置)向左侧旋转后的第二旋转位置的情况下,触摸面板10上显示与第二操作对象有关的第二画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操作对象是车辆的左侧的电动后视镜。
在旋钮20位于第二旋转位置的情况下,在第二画面的中央侧显示有表示左侧的电动后视镜的左后视镜标志107,在左后视镜标志107的周围显示有表示上下左右的方向的方向标志108,通过触摸方向标志108后按压触摸面板10的操作,对左侧的电动后视镜的朝向进行调整。这里,触摸方向标志108的动作和按压触摸面板10的操作可以是一个连续的动作,也可以是分开的两个动作。
图11是表示旋钮20位于第三旋转位置时的触摸面板10的显示画面的图。
在旋钮20位于从中立位置(第一旋转位置)向右侧旋转后的第三旋转位置的情况下,触摸面板10上显示与第三操作对象有关的第三画面。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操作对象是车辆的右侧的电动后视镜。
在旋钮20位于第三旋转位置的情况下,在第三画面的中央侧显示有表示右侧的电动后视镜的右后视镜标志109,在右后视镜标志109的周围显示有表示上下左右的方向的方向标志108,通过触摸方向标志108后按压触摸面板10的操作,对右侧的电动后视镜的朝向进行调整。这里,触摸方向标志108的动作和按压触摸面板10的操作可以是一个连续的动作,也可以是分开的两个动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操作者触摸了全车窗标志102或者4个单车窗标志中的某一个后,可以对触摸面板10进行两级的按压操作。即,根据按压程度的不同,触摸面板10向下方移动的距离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按压位置,对所选择的电动车窗进行不同的操作。
当操作者将触摸面板10按压至第一按压位置时,该操作是手动地打开所选择的电动车窗的操作。此时,若操作者停止按压,则车窗的打开动作也停止。
当操作者将触摸面板10按压至第二按压位置时,该操作是自动地打开所选择的电动车窗的操作。此时,即使操作者停止按压,车窗也会继续打开动作,直到车窗被完全打开为止。当然,如果在完全打开之前又接收到了关闭车窗的操作,自动打开动作也会停止。
下面,参照图12和图13,对上述两级的按压操作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两级的按压操作是通过控制第二电路板80上的两个按压式开关的动作时机来实现的。
图12是表示触摸面板10被按压至第一按压位置时的滑动构件70按压第二电路板80上的两个按压式开关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滑动构件70还具有从下方突出的按压件702,而且该按压件702被设置成在第一按压位置时仅将两个按压式开关中的一个按下。此时,另一个按压式开关处于未被按下的状态。由此,从第二电路板80发送给第三电路板的按压操作信号是与第一按压位置对应的信号。
图13是表示触摸面板10被按压至第二按压位置时的触摸面板的侧视图。如图13所示,按压件702被设置成在第二按压位置时将两个按压式开关都按下。此时,从第二电路板80发送给第三电路板的按压操作信号是与第二按压位置对应的信号。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操作者触摸了全车窗标志102或者4个单车窗标志中的某一个后,可以对旋钮20进行两级的提拉操作。即,根据提拉程度的不同,旋钮20向上方移动的距离不同,可以根据不同的提拉位置,对所选择的电动车窗进行不同的操作。
当操作者将旋钮20提拉至第一提拉位置时,该操作是手动关闭所选择的电动车窗的操作。此时,若操作者停止提拉,则车窗的关闭动作也停止。
当操作者将旋钮20提拉至第二提拉位置时,该操作是自动关闭所选择的电动车窗的操作。此时,即使操作者停止提拉,车窗也会继续关闭动作,直到车窗被完全关闭为止。当然,如果在完全关闭之前又接收到了打开车窗的操作,自动关闭动作也会停止。
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两级的提拉操作是通过控制第一电路板50上的两个滑动式开关的输出不同的信号来实现的。
图14是表示旋钮20位于第一提拉位置时的立体图。图15是表示旋钮20位于第二提拉位置时的立体图。如图14和图15所示,在提拉操作过程中,旋钮20和凸轮构件40向上方移动,但触摸面板10以及位于触摸面板10下方的第一电路板50不向上方移动。而且,可以看出,图15中旋钮20和凸轮构件40向上方移动的距离大于图14中旋钮20和凸轮构件40向上方移动的距离。
在旋钮20被提拉的高度不同的情况下,第一滑动式开关501以及第二滑动式开关502的动作程度也不同,因此所产生的第一滑动式开关信号以及第二滑动式开关信号也不同。
由此,在将旋钮20提拉至第一提拉位置时,将此时产生的第一滑动式开关信号以及第二滑动式开关信号作为第一提拉操作信号发送给第三电路板90。然后,在将旋钮20进一步提拉至第二提拉位置时,将此时产生的第一滑动式开关信号以及第二滑动式开关信号作为第二提拉操作信号发送给第三电路板90。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复合操作开关1,由于通过旋钮20的旋转而能够切换显示于触摸面板10上的操作对象,大幅增加了复合操作开关1所能够操作的操作对象。而且,与单纯通过触摸操作来切换操作对象的情况相比,利用旋钮20的操作能够减少操作者视觉确认的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盲操作,提高了开关的操作性。此外,由于旋钮20设置于触摸面板10的周围,大幅节省了复合操作开关1的设置空间,而且也省去了在不同的子开关之间移动手的步骤,提高了操作效率。
此外,根据复合操作开关1,基于旋钮20的各旋转位置,保护膜面板上可以分别显示与各旋转位置分别对应的操作对象,由此大幅增加了复合操作开关1所能够操作的操作对象。
此外,根据复合操作开关1,在显示不同操作对象的画面中,利用不同的标志来区别操作对象,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者的辨识速度以及操作速度。
此外,根据复合操作开关1,与以往的组合开关相比,不仅实现了电动车窗和电动后视镜的操作,而且大幅节省了设置空间,而且开关的外观更加简洁、美观。
此外,根据复合操作开关1,触摸面板10不仅能够接受触摸操作,还可以接受按压操作,通过使不同的开关操作方式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操作对象的动作方式,从而实现了操作对象的多种动作。
此外,根据复合操作开关1,通过弹性件来提供触摸面板10向初始位置恢复的恢复力,由此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按压操作的连续动作。
此外,根据复合操作开关1,旋钮20不仅能够接受旋转操作,还可以接受提拉操作,通过使不同的开关操作方式分别对应于不同的操作对象的动作方式,从而实现了操作对象的多种动作。
尤其是,通过使旋钮20的提拉操作对应于电动车窗的关窗操作,使得关窗时车窗玻璃的动作方向与对于复合操作开关1的操作方向一致,更加复合以往的关窗操作习惯,同时也能够降低关窗时的误夹危险。换言之,与按压操作相比,提拉操作被误操作的可能性更低,因此通过提拉操作来实现关窗操作,能够有效地降低因为误操作而导致误夹驾驶员或乘客的手、头等身体部位的危险。
此外,根据复合操作开关1,通过提拉及旋转检测构件以及提拉及旋转传递构件实现了旋转操作和提拉操作的检测,从而实现了复合操作开关1整体的小型化。
此外,根据复合操作开关1,以对触摸面板10的触摸选择和对旋钮20的按压提拉操作实现了电动车窗的开关操作。而且,通过两级的按压操作和两级的提拉操作,实现了电动车窗的手动开关以及自动开关的操作。
此外,根据复合操作开关1,通过先触摸选择后按压的操作,实现了电动后视镜的朝向调整。
(其他变形例)
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仅是例示,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本发明也能够以其它的各种方式来实施,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也同样地包含于本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例如,触摸面板以及旋钮的形状可以是正方形、矩形等其他的形状。在将旋钮设置成正方形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正方形的边的方向来判断旋钮的当前状态。例如可以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旋转位置设置成正方形的某一条边与车身的前后方向平行的位置,将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旋转位置和第三旋转位置设置成正方形的某一条边与车身的前后方向以预定角度交叉的位置。由此,即使不看触摸面板当前的显示状态,也能够至少判断出旋钮是否位于能够进行车窗开关操作的第一旋转位置。
此外,旋钮的旋转位置可以不仅限于3个,也可以设置4个以上的旋转位置,由此,在不增加复合操作开关的设置空间的情况下就可以进一步增加复合操作开关所能够操作的对象的数量。
此外,在第一实施方式的复合操作开关1中,在操作者既对触摸面板10进行按压操作又对旋钮20进行提拉操作的情况下,第三电路板90可以仅向操作对象输出按压操作的信号,或者不向操作对象输出信号。基于这样的控制,能够避免误操作情况下的误动作。而且,由于该情况下不输出提拉操作的信号,因此能够降低因误操作而导致误夹的危险。
此外,在第二电路板80与第三电路板90之间用于收发信号的信号端子803仅是一个例子,实际上,信号端子803的数量和设置位置都可以适当变更。另外,也可以利用外接配线的方式来收发信号。

Claims (11)

1.一种复合操作开关,能够对多个操作对象进行操作,其特征在于,具备:
触摸面板,通过操作者的触摸操作来选择希望操作的操作对象或者选择对所述操作对象进行的操作内容;
旋钮,以包围所述触摸面板的方式设置,能够左右旋转;以及
控制机构,
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旋钮的旋转位置,使显示于所述触摸面板的所述操作对象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钮位于作为中立位置的第一旋转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触摸面板上显示与所述第一操作对象有关的第一画面,
在所述旋钮位于从所述中立位置向左侧旋转后的第二旋转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触摸面板上显示与所述第二操作对象有关的第二画面,
在所述旋钮位于从所述中立位置向右侧旋转后的第三旋转位置的情况下,所述触摸面板上显示与所述第三操作对象有关的第三画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画面中至少包含表示所述第一操作对象的标志,
所述第二画面中至少包含表示所述第二操作对象的标志,
所述第三画面中至少包含表示所述第三操作对象的标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操作对象是电动车窗,
所述第二操作对象是左侧的电动后视镜,
所述第三操作对象是右侧的电动后视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基于外力所述触摸面板被向下方按压的情况下,所述旋钮能够与所述触摸面板一起向下方移动,在所述外力消失的情况下,所述触摸面板和所述旋钮能够自动地恢复到初始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按压检测构件,能够检测所述触摸面板向下方的移动,并将检测到的按压操作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机构;以及
按压传递构件,将所述触摸面板的移动传递给所述按压检测构件,
在所述按压检测构件上安装有按压式开关,所述按压传递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旋钮下方的滑动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滑动件与所述按压式开关之间的弹性件,在所述触摸面板向下方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滑动件经由所述弹性件按压所述按压式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钮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情况下,所述旋钮在基于外力被提拉时能够向上方移动,在所述外力消失的情况下,所述旋钮能够自动地恢复到初始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合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提拉及旋转检测构件,能够检测所述旋钮向上方的移动,并将检测到的提拉操作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机构;以及
提拉及旋转传递构件,将所述旋钮的移动传递给所述提拉及旋转检测构件,
在所述提拉及旋转检测构件上安装有第一滑动式开关,所述提拉及旋转传递构件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一滑动式开关联动的第一连接部,在所述旋钮向上方移动的情况下,所述旋钮经由所述第一连接部来改变所述第一滑动式开关的状态,
在所述提拉及旋转检测构件上还安装有第二滑动式开关,所述提拉及旋转传递构件还具有能够与所述第二滑动式开关联动的第二连接部,在所述旋钮被旋转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旋钮经由所述第二连接部来改变所述第二滑动式开关的状态。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钮位于所述第一旋转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一画面的中央侧显示表示车辆内全部的电动车窗的全车窗标志,在所述全车窗标志的周围显示分别表示前后左右的电动车窗的多个单车窗标志,
在操作者触摸了所述全车窗标志或者某一个所述单车窗标志后,
将所述触摸面板向第一按压位置按压的操作是手动地打开所选择的电动车窗的操作,
将所述触摸面板向第二按压位置按压的操作是自动地打开所选择的电动车窗的操作,
将所述旋钮提拉至第一提拉位置的操作是手动关闭所选择的电动车窗的操作,
将所述旋钮提拉至第二提拉位置的操作是自动关闭所选择的电动车窗的操作。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钮位于所述第二旋转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画面的中央侧显示有表示左侧的电动后视镜的左后视镜标志,在所述左后视镜标志的周围显示有表示上下左右的方向的方向标志,通过触摸所述方向标志后按压所述触摸面板的操作,对所述左侧的电动后视镜的朝向进行调整,
在所述旋钮位于所述第三旋转位置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三画面的中央侧显示有表示右侧的电动后视镜的右后视镜标志,在所述右后视镜标志的周围显示有表示上下左右的方向的方向标志,通过触摸所述方向标志后按压所述触摸面板的操作,对所述右侧的电动后视镜的朝向进行调整。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操作开关,其特征在于,
在操作者既对所述触摸面板进行按压操作又对所述旋钮进行提拉操作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仅向操作对象输出按压操作的信号,或者不向操作对象输出信号。
CN201910496619.9A 2019-06-10 2019-06-10 复合操作开关 Active CN1120716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6619.9A CN112071689B (zh) 2019-06-10 2019-06-10 复合操作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96619.9A CN112071689B (zh) 2019-06-10 2019-06-10 复合操作开关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1689A true CN112071689A (zh) 2020-12-11
CN112071689B CN112071689B (zh) 2023-10-13

Family

ID=73658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96619.9A Active CN112071689B (zh) 2019-06-10 2019-06-10 复合操作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71689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5295A (zh) * 2009-07-28 2011-03-16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操纵和显示装置
CN106094974A (zh) * 2016-08-10 2016-11-09 苏龙 一种多功能控制旋钮
CN106558441A (zh) * 2017-01-20 2017-04-05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带触摸功能的旋钮式开关
CN206207494U (zh) * 2016-08-31 2017-05-31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显示的旋钮装置及应用其的智能燃气灶
CN107675437A (zh) * 2017-11-14 2018-02-09 金羚电器有限公司 集旋转、触控及显示功能于一体的旋钮及其洗衣机
CN108353231A (zh) * 2015-12-22 2018-07-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触摸显示器的扬声器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5295A (zh) * 2009-07-28 2011-03-16 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操纵和显示装置
CN108353231A (zh) * 2015-12-22 2018-07-31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包括触摸显示器的扬声器装置
CN106094974A (zh) * 2016-08-10 2016-11-09 苏龙 一种多功能控制旋钮
CN206207494U (zh) * 2016-08-31 2017-05-31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显示的旋钮装置及应用其的智能燃气灶
CN106558441A (zh) * 2017-01-20 2017-04-05 天津理工大学 一种带触摸功能的旋钮式开关
CN107675437A (zh) * 2017-11-14 2018-02-09 金羚电器有限公司 集旋转、触控及显示功能于一体的旋钮及其洗衣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71689B (zh) 2023-10-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10084B2 (en) Multi-way operation switch, input device and input unit
US10352440B2 (en) Shift-by-wire activation device and method for selecting driving positions
CN101395036B (zh) 监视器开闭机构
JP6452155B2 (ja) 多方向操作装置及び該多方向操作装置を用いた車両用シフト装置
EP3667920B1 (en) A control knob for controlling operation of a machine
US11117466B2 (en) Operation device and vehicular shifting apparatus using operation device
JP5771854B2 (ja) 車両用サンルーフにおける開閉スイッチ装置
JP2011219002A (ja) シフト装置
CN105555613B (zh) 用于后视组件的底部安装按钮
KR20130132856A (ko) 로커 스위치용 구동기
JP6302805B2 (ja) 位置検出装置
CN112071689A (zh) 复合操作开关
JP2010113978A (ja) 自動車室内用のプッシュ式スイッチ
KR200471416Y1 (ko) 차량용 다방향 스위치 장치
KR200468483Y1 (ko) 파워 윈도우 스위치 장치
JP2006079407A (ja) 入力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入力ユニット
KR20100026889A (ko) 파워 윈도우 스위치 장치, 이를 구비하는 파워 윈도우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 방법
US6555769B2 (en) Key-type control device
KR20080093575A (ko) 파워 윈도우 스위치 장치
US20090184938A1 (en) Touch Screen Switching Assembly
CN219936918U (zh) 一种集成式方向盘显示屏开关
EP4039520A2 (en) Vehicle display device
CN218582225U (zh) 汽车换挡器总成和车辆
JP6962959B2 (ja) スイッチ装置
US20220126693A1 (en) Vehicle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