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69574A -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69574A
CN112069574A CN202010869984.2A CN202010869984A CN112069574A CN 112069574 A CN112069574 A CN 112069574A CN 202010869984 A CN202010869984 A CN 202010869984A CN 112069574 A CN112069574 A CN 1120695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undation pit
upper limit
circular foundation
stability
finite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998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69574B (zh
Inventor
赵乙丁
史尧
孙锐
吴发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Yanche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869984.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69574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0869984.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06957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695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95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695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957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3Architectural design, e.g. computer-aided architectural design [CAAD] related to design of buildings, bridges, landscapes, production plants or ro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06F30/23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s [FEM] or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s [FD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04Constraint-based CA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1/00Details relating to CAD techniques
    • G06F2111/10Numerical modell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属于岩土基坑工程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圆形基坑为研究对象,包括如下步骤:根据圆形基坑的实际情况,拟定进行圆形基坑稳定性的基本信息;采用三角形三节点塑性单元离散圆形基坑;生成服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约束控制方程;建立求解圆形基坑稳定性的上限有限元法数学优化模型;进行圆形基坑稳定性上限有限元法数学模型的数值求解;引入局部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对破坏区域自动进行局部网格加密。本发明相比传统的极限平衡分析法其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相比有限元法,由于本发明方法忽略了材料的本构关系,因此计算速度和效率更高。

Description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岩土基坑工程稳定性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是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在高层建筑的多层地下室、地下铁道及地下车站、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地下仓库、地下市政设施和工业及军事设施等各类用途的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均涉及到各类深大基坑问题。基坑的稳定性问题一直是岩土工程界的研究热点。
目前,规范中对于基坑的计算主要是基于条形基坑,关于圆形基坑的稳定性却缺乏相应的计算公式。研究基坑的稳定性问题的目的就是分析基坑的临界破坏重度,基坑的临界破坏重度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影响就是土体的抗剪强度粘聚强度以及基坑的尺寸等等。在基坑稳定性问题研究中,一般均采用极限平衡法,有限单元法或者极限分析方法,其中极限分析方法又分为需要预先假定基坑破坏机制的传统极限分析上限法和无需假定破坏机制的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法。
极限平衡法由于理论简单、计算便捷,一直常用于基坑稳定性分析。极限平衡法的原理是:先假设一个滑动面再将滑动面上部的岩体划分为规则条块,并对条块间的作用力的方向或作用点作出一系列假设,将超静定问题简化为静定问题进行计算;从理论上可知:从极限平衡方法的定义可以发现,极限平衡法所求得的极限解既不是严格的上限解也不是严格的下限解,也即无法判断极限平衡解与实际临界荷载的关系。有限元法是一种高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利用有限单元对将计算区域离散为一个个单元,然后结合相应的力学关系,建立有限元方程。有限元法的适用性较强,可以适用于各类复杂材料及边界情况,因此其在岩土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有限元方法在处理圆形基坑稳定性问题时,通常需要采用迭代法进行计算,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受到较大影响。传统极限分析上限法具有理论严格,且能够获取严格上限解的优点,但是在处理实际工程中,通常需要预先假定基坑的破坏机制,破坏机制假定的合理与否往往直接关系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这直接限制于传统极限分析上限法的适用范围。
现有的基坑稳定性分析理论,几乎都是建立在极限平衡理论、有限单元法理论及传统的极限分析上限法之上的,即根据极限平衡法、有限单元法及传统的极限分析上限法建立基坑的极限状态方程。由于极限平衡法、有限单元法及传统的极限分析上限法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使得求解得到的基坑稳定性指标不够准确。
塑性极限分析理论是求解岩土体的极限承载力的高效工具,根据其下限定理和上限定理可获得岩土体结构破坏的下限解或上限解。在当前的研究成果中,运用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法在平面应变问题上的应用已经非常多,但运用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法的研究轴对称问题和圆形基坑稳定性问题还非常少。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的基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法的技术方案依次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确定基坑的计算参数
根据圆形基坑的实际情况,确定其计算参数,主要包括:地质条件参数、几何参数、材料参数、荷载参数信息,材料参数包括容重、凝聚力、摩擦角。圆形基坑的实际几何如图3所示,由于其具有轴对称特性,在实际计算中可取如图3中断面进行求解。
二、采用三角形三节点单元离散圆形基坑
采用三角形三节点单元离散圆形基坑,以单元的节点速度为未知量构建圆形基坑的速度场。每个单元包含三个节点,每个节点有2个速度变量(u,v),每个三角形单元共计6个速度变量,相邻三角形单元之间采用共节点模式。三角形单元的形式及单元速度变量如图2所示。
三、建立求解圆形基坑稳定性的上限有限元法锥优化数学规划模型
1、目标函数
对于圆形基坑的稳定性,本发明定义一种目标函数,即超载安全系数。超载安全系数就是求解岩质边坡发生失稳破坏的那一刻的荷载,即极限荷载;超载安全系数定义如下,求超载系数的目标函数:
Min:γcr
其中:γcr为外荷载超载系数,对于圆形基坑来说,也就是土体临界重度,γ为土体实际重度。通常来说,γcr/γ=1代表基坑处于临界平衡状态,γcr/γ<1代表基坑会发生破坏,γcr/γ>1代表基坑处于稳定状态。
对于轴对称上限有限元方法,临界重度γcr可以表示为由单元节点速度组成的多项式:
Figure BDA0002650752200000031
其中,i=(1,…,NE);NE是圆形基坑中三角形单元的数量;
Figure BDA0002650752200000032
为半定规划优化变量
Figure BDA0002650752200000033
在单元i处的值,Ai为单元i的面积,r1,i,r2,i,r3,i为单元i三个节点径向坐标。
2、上限法塑性流动法则约束
假设圆形基坑中所在土体破坏服从Mohr-Coulomb屈服准则且为理想弹塑性模型。根据关联流动法则,屈服条件以及塑性单元变形协调条件,可以得到轴对称条件下的塑性流动法则条件:
Figure BDA0002650752200000034
式中εrz为rz方向上的塑性应变,εθ为环形应变。u为水平方向速度,v为竖直方向速度,
Figure BDA0002650752200000035
为土体的内摩擦角。
Figure BDA0002650752200000036
为辅助半定规划优化矩阵ε+,ε-中优化分量。i=(1,…,NE);NE是圆形基坑中三角形单元的数量。
Figure BDA0002650752200000041
结合有限元离散条件,u,v可以由三角形三个节点的速度分量来表示,
Figure BDA0002650752200000042
Figure BDA0002650752200000043
a1=(r2z3-r3z2)/2A,a2=(r3z1-r1z3)/2A,a3=(r1z2-r2z1)/2A
b1=(z2-z3)/2A,b2=(z3-z1)/2A,b3=(z1-z2)/2A
c1=(r3-r2)/2A,c2=(r1-r3)/2A,c3=(r2-r1)/2A
式中(r1,z1),(r2,z2),(r3,z3)为三角形三个节点的水平和竖直方向坐标,A为三角形单元面积。
3、速度边界条件
由上限定理可知,机动许可速度场在边界上必须满足已知的速度边界条件;圆形基坑中的速率为零的边界上的塑性单元速度边界条件为:
ul cos ωl+vl sin ωl=0
vl cos ωl-ul sin ωl=0
式中l为边界节点的编号,ul、vl为边界节点沿r方向和z方向的速度分量,ω是边界边的倾角,其中逆时针为正。
4、建立圆形基坑稳定性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锥优化模型
通过建立目标函数、流动法则约束以及速度边界条件,建立服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数学优化模型;
Figure BDA0002650752200000044
Figure BDA0002650752200000051
四、求解圆形基坑稳定性的上限有限元法锥优化数学规划模型
以上得到的数学模型为大规模锥优化数学规划模型,目前对于非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已经提出了许多解法,比如可行方向法、惩罚函数法、拉格朗日乘子法、序列二次规划法等。本发明采用内点法进行非线性数学规划模型的求解,计算结果包括圆形基坑安全系数以及对应的屈服区等。
1)根据单元内能耗散DP的大小,将单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2)对耗散能较大的单元,按照长边剖分的原则进行剖分加密;
3)按照加密后的网格形式,按照第二步及第三步中的方法,重新建立圆形基坑上限有限元优化模型;
4)再次求解新的上限有限元优化模型;
5)判断两次上限解的误差是否Δ=(γ)/γ≤1%,是则停止加密,输出上限解,否则继续按照权利要求9中加密方法继续加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为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提供一种新方法,本发明将有限元离散思想、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理论、以及数学规划手段结合起来,求解圆形基坑的稳定性;
2、相对传统的极限平衡分析法其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相比有限元分析法,由于本发明方法忽略了材料的本构关系,因此计算速度和效率更高;
3、本发明提出了基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的圆形基坑稳定性的上限有限元法,该方法具有坚实的数学、力学理论基础以及鲜明的物理意义,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4、本发明引入局部网格自适应加密技术对破坏区域自动进行局部网格加密,相比采用均布加密的上限有限元法,所需单元较少且计算精度较高;
5、本发明方法中的超载系数是采用锥规划方法求解,相比常规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法的迭代法其计算效率较高。
附图说明
图1为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中三角形三节点塑性单元示意图。
图3为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实施例中圆形基坑几何形状示意图。
图4为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实施例中圆形基坑二维简化计算示意图。
图5为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实施例中圆形基坑三角形三节点塑性单元离散示意图。
图6为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实施例中圆形基坑上限解对应的自适应网格加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
请参阅图1-6,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求解一个简单圆形基坑的极限荷载,并与既有解作对比分析。
(一)拟定圆形基坑的计算参数
如图3所示的圆形基坑,取如图4断面。圆形直径为D=10m,开挖深度为H=5m,计算中假设土体为弹塑性体且服从Mohr-Column屈服准则;土体粘聚强度为c,内摩擦角φ,土体重度为γ。表1为实施例1的材料物理力学参数表:
Figure BDA0002650752200000071
表1:实施例1岩质边坡物理力学参数表
(二)采用三角形三节点单元离散实施例1的圆形基坑,即节点速度构建上限法允许速度场;其采用有限元离散初始网格如图5所示。
(三)建立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的上限有限元法锥优化模型
为了求解圆形基坑破坏临界重度值γcr,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建立求解实施。
(四)求解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的上限有限元法锥优化模型
利用内点法求解建立的上限法锥优化模型,引入通过初次计算结果,自动识别并加密破坏区域内的单元,进一步优化网格分布;并基于加密后的网格,重新建立上限有限元计算模型,再次求解上限锥优化模型。图6所示c=10kPa,φ=15°,γ=10kN/m3时的局部自适应加密网格。
(五)求解实施例1边坡的临界重度γcr
通过引入单元自适应加密技术,计算了不同参数下的圆形基坑的临界重度γcr,并通过临界重度与实际重度的比值γcr/γ判断基坑的稳定性,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利用本发明公开的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所计算的结果略大于基于极限分析下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所计算得到的结果;(Kumar etal.Stability numbers for an unsupported vertical circular excavation in c–φsoil[J].Computers&Geotechnics,2012.)。从极限分析上限与下限定理可知,本发明是完全合理的,也说明了本发明的适用性。
Figure BDA0002650752200000081
表2:实施例1计算结果与文献中计算结果对比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有限元理论,以圆形基坑为研究对象,采用如图1所示的技术路线,将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三角形三节点单元、数学规划手段(锥优化技术)结合起来;如图2所示,采用三角形三节点单元离散圆形基坑,以三角形三节点单元的节点速度为未知量,构建服从塑性流动法则约束的方程,并以土体的临界重度作为目标函数,建立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的锥优化数学规划模型,并使用数学规划优化算法求解极限荷载或强度储备系数的最大值。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0)

1.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Step1、根据圆形基坑的实际情况,拟定进行稳定性的圆形基坑的基本信息;
Step2、利用圆形基坑具有的轴对称特性,将三维圆形基坑简化为轴对称平面问题,并采用三角形三节点塑性单元离散圆形基坑;
Step3、建立求解圆形基坑稳定性的上限有限元法数学优化模型;
Step4、圆形基坑稳定性的上限有限元法数学优化模型的数值求解;
Step5、自动识别并加密破坏区域网格,重新建立圆形基坑上限有限元数学优化模型,并重新求解上限有限元计算模型;
Step6、重复Step3-Step5,直到上限有限元解的计算精度不再提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1中,拟定进行稳定性的圆形基坑的基本信息:圆形基坑的几何参数、完整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圆形基坑外荷载信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2中,采用三角形三节点塑性单元来模拟圆形基坑的力学特性,采用三角形单元离散圆形基坑以后,圆形基坑变为由三角形单元组成的几何系统,任意一个三角形单元包含三个节点,每个节点作用有分别沿x方向和y方向的速度分量,速度分量作为决策变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3中,根据有限元离散思想,塑性力学上限法理论和数学规划理论,建立求解圆形基坑稳定性的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数学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Step3.1、建立圆形基坑上限有限元法的约束条件;
Step3.2、建立上限法的目标函数;
Step3.3、建立圆形基坑上限有限元法的上限有限元法数学模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3.1中,当圆形基坑被离散成三角形三节点塑性单元的几何系统以后,根据极限分析上限法理论,为了建立圆形基坑的机动许可速度场,塑性单元内部应满足塑性流动法则约束条件和边界上的单元应满足速度边界约束条件;其中:
(1)三角形三节点单元的塑性流动约束条件
假设圆形基坑中所在土体破坏服从Mohr-Coulomb屈服准则且为理想弹塑性模型。根据关联流动法则,屈服条件以及塑性单元变形协调条件,可以得到轴对称条件下的塑性流动法则条件:
Figure FDA0002650752190000021
式中εrz为rz方向上的塑性应变,εθ为环形应变。u为水平方向速度,v为竖直方向速度,
Figure FDA0002650752190000022
为土体的内摩擦角。
Figure FDA0002650752190000023
为辅助半定规划优化矩阵ε+,ε-中优化分量。i=(1,…,NE);NE是圆形基坑中三角形单元的数量;
Figure FDA0002650752190000024
结合有限元离散条件,u、v可以由三角形三个节点的速度分量来表示,
Figure FDA0002650752190000025
Figure FDA0002650752190000026
a1=(r2z3-r3z2)/2A,a2=(r3z1-r1z3)/2A,a3=(r1z2-r2z1)/2A
b1=(z2-z3)/2A,b2=(z3-z1)/2A,b3=(z1-z2)/2A
c1=(r3-r2)/2A,c2=(r1-r3)/2A,c3=(r2-r1)/2A
式中(r1,z1),(r2,z2),(r3,z3)为三角形三个节点的水平和竖直方向坐标,A为三角形单元面积;
(2)塑性单元的速度边界约束条件
由上限定理可知,机动许可速度场在边界上必须满足已知的速度边界条件;圆形基坑中的速率为零的边界上的塑性单元速度边界条件为:
ul cosωl+vl sinωl=0
vl cosωl-ul sinωl=0
式中l为边界节点的编号,ul、vl为边界节点沿r方向和z方向的速度分量,ω是边界边的倾角,其中逆时针为正。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tep3.2中,上限法的目标函数为:
Figure FDA0002650752190000031
上式中:Minimize表示使最小,i=(1,…,NE);NE是圆形基坑中三角形单元的数量;
Figure FDA0002650752190000032
为半定规划优化变量
Figure FDA0002650752190000033
在单元i处的值,Ai为单元i的面积,r1,i,r2,i,r3,i为单元i三个节点径向坐标。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3.3中,圆形基坑的上限法数学模型为:
Figure FDA0002650752190000034
Figure FDA000265075219000004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4中,采用如下的数值方法求解圆形基坑稳定性上限有限元法数学模型:
1)由圆形基坑几何信息建立上限有限元所需网格条件;
2)输入地层参数信息,建立圆形基坑上限有限元锥优化模型;
3)利用锥优化程序,求解上限有限元锥优化模型;
4)根据所求解的结果,获取圆形基坑稳定性系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5中,自动识别破坏区域的单元,并进行剖分加密:
1)根据单元内能耗散DP的大小,将单元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2)对耗散能较大的单元,按照长边剖分的原则进行剖分加密;
3)按照加密后的网格形式,重新建立圆形基坑上限有限元优化模型;
4)再次求解新的上限有限元优化模型;
5)判断两次上限解的误差是否Δ=(γ)/γ≤1%,是则停止加密,输出上限解,否则继续按照权利要求9中加密方法继续加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tep6中,重复Step3-Step5,直到满足误差Δ≤1%。
CN202010869984.2A 2020-08-26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 Active CN11206957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9984.2A CN112069574B (zh) 2020-08-26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9984.2A CN112069574B (zh) 2020-08-26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9574A true CN112069574A (zh) 2020-12-11
CN112069574B CN112069574B (zh) 2024-05-17

Family

ID=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0410A (zh) * 2021-01-18 2021-06-04 汕头大学 一种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CN113901552A (zh) * 2021-10-12 2022-01-07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堰体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CN114491737A (zh) * 2021-12-30 2022-05-13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堑砌体挡墙的稳定性力学分析方法
WO2023124664A1 (zh) * 2021-12-27 2023-07-06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岩体稳定性极限分析方法
CN117350136A (zh) * 2023-12-04 2024-01-05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极限分析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26796A (zh) * 2016-06-20 2016-11-1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带岩桥的岩质边坡极限承载力的塑性极限分析下限法
CN106557608A (zh) * 2016-09-26 2017-04-0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混合数值离散的非贯通节理岩体的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
US20170102303A1 (en) * 2015-10-12 2017-04-13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ethod of Calculating Potential Sliding Face Progressive Failure of Slope
CN107067333A (zh) * 2017-01-16 2017-08-18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寒高海拔高陡边坡稳定性监控方法
CN107330146A (zh) * 2017-05-26 2017-11-0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同时考虑平动和转动效应的节理岩质边坡极限承载力分析上限法
CN107330145A (zh) * 2017-05-26 2017-11-0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同时考虑岩体平动和转动效应的节理岩质边坡极限承载力分析下限法
CN107992687A (zh) * 2017-12-06 2018-05-04 昆明理工大学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岩质边坡可靠度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102303A1 (en) * 2015-10-12 2017-04-13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ethod of Calculating Potential Sliding Face Progressive Failure of Slope
CN106126796A (zh) * 2016-06-20 2016-11-1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带岩桥的岩质边坡极限承载力的塑性极限分析下限法
CN106557608A (zh) * 2016-09-26 2017-04-0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混合数值离散的非贯通节理岩体的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
CN107067333A (zh) * 2017-01-16 2017-08-18 长沙矿山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高寒高海拔高陡边坡稳定性监控方法
CN107330146A (zh) * 2017-05-26 2017-11-0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同时考虑平动和转动效应的节理岩质边坡极限承载力分析上限法
CN107330145A (zh) * 2017-05-26 2017-11-0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同时考虑岩体平动和转动效应的节理岩质边坡极限承载力分析下限法
CN107992687A (zh) * 2017-12-06 2018-05-04 昆明理工大学 基于蒙特卡洛方法的岩质边坡可靠度塑性极限分析上限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崔新壮;金青;朱维申;姚占勇;: "圆形放坡基坑临界深度极限分析", 土木工程学报, no. 01, 28 January 2007 (2007-01-28) *
杨昕光;周密;张伟;潘家军;: "基于二阶锥规划的边坡稳定上限有限元分析", 长江科学院院报, no. 12, 15 December 2016 (2016-12-15)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00410A (zh) * 2021-01-18 2021-06-04 汕头大学 一种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CN112900410B (zh) * 2021-01-18 2022-08-16 汕头大学 一种条形基础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方法
CN113901552A (zh) * 2021-10-12 2022-01-07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堰体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装置
WO2023124664A1 (zh) * 2021-12-27 2023-07-06 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岩体稳定性极限分析方法
CN114491737A (zh) * 2021-12-30 2022-05-13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堑砌体挡墙的稳定性力学分析方法
CN114491737B (zh) * 2021-12-30 2023-07-14 北京市政路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路堑砌体挡墙的稳定性力学分析方法
CN117350136A (zh) * 2023-12-04 2024-01-05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隧道开挖面稳定性极限分析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63697B (zh) 一种岩质边坡中岩块失效概率的计算方法
Fu et al. Failure probability estimation of the gas supply using a data-driven model in an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
Ravichandran et al. Robust design and optimization procedure for piled-raft foundation to support tall wind turbine in clay and sand
CN112231870B (zh) 一种复杂山区铁路线路智能化生成方法
CN108170898B (zh) 一种节理岩质边坡可靠度分析下限法
Torras et al. Parametric study of two-tank TES systems for CSP plants
CN110363350A (zh) 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区域空气污染物分析方法
Liu et al. Interval multi-objective optimal scheduling for redundant residential microgrid with VESS
CN114297864B (zh) 一种受陡缓倾角控制的碎裂松动岩体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Andrab et al. A review: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s (GA and PSO)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Dai et al. Firefly optimization algorithm for the prediction of uplift due to high-pressure jet grouting
CN111695186A (zh) 一种不考虑地表超载工况下盾构隧道环向开挖面极限支护力计算方法
CN111062154A (zh) 一种南水北调渠系建筑物流固耦合计算方法
CN112069574A (zh)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
Lin et al. Research on mathematical model of cost budget in the early stage of assembly construction project based on improved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CN112069574B (zh)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定理的圆形基坑稳定性分析方法
Liu et al.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ordinated coal-water development based o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fuzzy
Fan et al. Multiobjective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of intelligent electro-hydraulic shovel
CN114492140A (zh) 一种高陡节理边坡开挖危险性分区的划分方法
Wu et al. Hse risk assessment of major sewage transport tunnel projects at the construction stage based on the structuralentropy weight method and the cloud model
An et al. Comparison and Economic Envelope Structure Schemes for Deep Foundation Pit of Subway Stations Based on Fuzzy Logic
Qiu et al. Surrogate-based aerodynamic optimization for enhancing the shelter effect of porous fences on a triangular prism
CN113077082B (zh) 一种基于改进乌鸦搜索算法的矿区开采沉降预测方法
CN103336875B (zh) 一种考虑人为过失不确定性的工程结构设计方法
Nie et al. RandWPSO-LSSVM optimization feedback method for large underground cavern and its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