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67895A -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67895A
CN112067895A CN202010862756.2A CN202010862756A CN112067895A CN 112067895 A CN112067895 A CN 112067895A CN 202010862756 A CN202010862756 A CN 202010862756A CN 112067895 A CN112067895 A CN 1120678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conductor
potential
current
shell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275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超
邓先生
应斯
伍罡
袁田
王�琦
王欣盛
张锦
龚宇佳
方睿
杨国泰
魏志雄
黄小华
张春龙
姚艺新
张国兵
田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filed Critical China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CEPRI
Priority to CN20201086275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67895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678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678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27/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 G01R27/02Measuring real or complex resistance, reactance, impedance, or other two-pole characteristics derived therefrom, e.g. time constant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电流电极装置和至少两个电位电极装置;其中,两个电流电极装置分别一一对应地且可拆卸地设置于电缆导体的两个端部,两个电流电极装置均用于与外接设备相连接,并向电缆导体提供电流,以形成电流回路;各电位电极装置间隔地且可拆卸地设置于电缆导体,每个电位电极装置均用于检测电缆导体的电位。本发明中,两个电流电极装置为电缆导体提供电流并形成电流回路,每个电位电极装置均检测电缆导体的电位,根据电流和电位即可计算出电缆导体的直流电阻,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的精准度,测量快速方便,提高了测试的工作效率,并可重复利用,同时,无需设置较大的体积,便于移动和携带。

Description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对电力需求不断提升,高压及超高压、大截面电力电缆的需求越来越大。大截面的传输电能的导体是单线绞合紧压成股,多股再经过绞合紧压成圆形。在对大截面的交联绝缘电缆做导体直流电阻检测时,需要测量夹具将大截面的交联绝缘电缆导体夹持。传统的测量夹具采用高电导率的铜块,夹具包括两个弧形的夹体,导体夹设于两个弧形的夹体之间,再通过螺栓的拧紧使得夹体与导体充分接触,以完成测量系统的电气连接。然而,由于电缆导体的长度较长,为了准确测量,测量夹具的体积较大,使用过程比较笨重,不方便移动和携带,进而降低了测试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测量夹具易降低测试效率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该装置包括:两个电流电极装置和至少两个电位电极装置;其中,两个电流电极装置分别一一对应地且可拆卸地设置于电缆导体的两个端部,两个电流电极装置均用于与外接设备相连接,并向电缆导体提供电流,以形成电流回路;各电位电极装置间隔地且可拆卸地设置于电缆导体,每个电位电极装置均用于检测电缆导体的电位。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每个电流电极装置均包括:均具有导电性的壳体、第一锁紧机构、第一接触机构和测量柱;其中,壳体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壳体套设于电缆导体的端部,并且,壳体的封闭端与电缆导体的端部相接触,壳体的外壁开设有用于安装端电极的安装孔;第一锁紧机构设置于壳体,用于使壳体与电缆导体相锁紧;第一接触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内壁,用于使壳体与电缆导体紧密接触;测量柱设置于壳体的外壁,用于与电流测量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第一接触机构包括:至少五个电流块和多个接触电极;其中,电缆导体为圆柱状,电缆导体包括:至少五个截面为扇形的分割导体;各电流块沿壳体的周向且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的内壁,并且,每个电流块均与分割导体相接触;各接触电极均设置于壳体的封闭端的内壁且与各分割导体的端部相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每个接触电极与分割导体相接触的端部均设置有弹性件。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第一锁紧机构包括:至少五个第一锁紧螺栓;其中,壳体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五个第一螺纹孔,各第一锁紧螺栓一一对应地穿设且螺接于各第一螺纹孔,每个第一锁紧螺栓的端部均抵接于电流块,以通过电流块对电缆导体锁紧。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壳体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每个电位电极装置均包括:均具有导电性的筒体、第二锁紧机构和第二接触机构;其中,筒体的两端均为开口端,筒体套设于电缆导体的外部,筒体的外壁开设有用于与电位测量装置连接的测量孔;第二锁紧机构设置于筒体,用于使筒体与电缆导体相锁紧;第二接触机构设置于筒体的内壁,用于使筒体与电缆导体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第二接触机构包括:至少五个电位块;其中,电缆导体为圆柱状,电缆导体包括:至少五个截面为扇形的分割导体;各电位块沿筒体的周向且可拆卸地设置于筒体的内壁,并且,每个电位块均与分割导体相接触。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第二锁紧机构包括:至少五个第二锁紧螺栓;其中,筒体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五个第二螺纹孔,各第二锁紧螺栓一一对应地穿设且螺接于各第二螺纹孔,每个第二锁紧螺栓的端部均抵接于电位块,以通过电位块对电缆导体锁紧。
进一步地,上述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筒体开设有多个第二减重孔。
本发明中,通过两个电流电极装置分别对应于电缆导体的两端,能够为电缆导体提供电流,并形成了电流回路,每个电位电极装置均检测电缆导体的电位,根据电流和电位即可计算出电缆导体的直流电阻,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的精准度,测量快速方便,提高了测试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可重复利用,同时,电流电极装置和电位电极装置分别设置在电缆导体的端部和中间部位,无需设置较大的体积,便于移动和携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量夹具易降低测试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电流电极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电流电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电位电极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中,电位电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参见图1至图5,图中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包括:两个电流电极装置1和至少两个电位电极装置2。其中,两个电流电极装置1与电缆导体3的两个端部一一对应,每个电流电极装置1均可拆卸地设置于电缆导体3对应的端部,两个电流电极装置1均用于与外接设备相连接,并且均用于向电缆导体3提供电流,以形成电流回路。
各电位电极装置2间隔地设置于电缆导体3,并且,每个电位电极装置2均与电缆导体3可拆卸地相连接,每个电位电极装置2均用于检测电缆导体3的电位。根据电流电极装置1向电缆导体3提供的电流和电位电极装置2检测到的电位,即可确定出电缆导体3的直流电阻。具体实施时,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各电位电极装置2的设置位置,每个电位电极装置2均用于检测对应位置处的电缆导体3的电位。
具体实施时,电位电极装置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具体实施时,电缆导体3可以为大截面交联电缆导体,其经由单线绞合紧压成股,多股再经过绞合紧压成圆柱状。其中,大截面可以为500mm2以上的截面,当然,大截面的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电缆导体3也可以为小截面交联电缆导体,本实施例对于电缆导体3的截面尺寸不做任何限制。
具体实施时,电缆导体3将所有材料去除,导体裸露长度根据要求确定。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两个电流电极装置1分别对应于电缆导体3的两端,能够为电缆导体3提供电流,并形成了电流回路,每个电位电极装置2均检测电缆导体3的电位,根据电流和电位即可计算出电缆导体3的直流电阻,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的精准度,测量快速方便,提高了测试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可重复利用,同时,电流电极装置1和电位电极装置2分别设置在电缆导体3的端部和中间部位,无需设置较大的体积,便于移动和携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测量夹具易降低测试效率的问题。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每个电流电极装置1均可以包括:壳体11、第一锁紧机构、第一接触机构和测量柱12。其中,壳体11、第一锁紧机构、第一接触机构和测量柱12均具有导电性。壳体11的形状与电缆导体3的形状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为圆柱状。壳体11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壳体11为导电材质制成,具体地,壳体11的材料为高纯度的铜材,以使得壳体11具有较优异的导电性能,并在壳体11的表面镀银,进一步提高壳体11的导电性能。
壳体11从其开口端处套设于电缆导体3的端部,壳体11的内侧壁与电缆导体3的外壁相接触,壳体11的封闭端与电缆导体3的端部相接触。具体实施时,壳体11具有预设长度,该预设长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仅需与电缆导体3靠近端部处的部分相接触即可,无需壳体11的长度较长。
壳体11的外壁开设有安装孔,具体地,安装孔可以开设于壳体11的封闭端的外壁,该安装孔用于安装端电极13,该端电极13与外接设备相连接,以向电缆导体3提供电流。测量柱12设置于壳体11的外壁,具体地,测量柱12设置于壳体11的封闭端的外壁,测量柱12用于与电流测量装置相连接,电流测量装置用于测量电缆导体3的实际电流。
具体实施时,测量柱12的外壁可以设置有螺纹,并且,测量柱12可以为圆柱状,以便于与电流测量装置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测量柱12与用于测量的接线端子相连接。
第一锁紧机构设置于壳体11,第一锁紧机构用于使壳体11与电缆导体3相锁紧,以使壳体11与电缆导体3相对固定。第一接触机构设置于壳体11的内壁,第一接触机构用于使壳体11与电缆导体3紧密接触,以形成稳定的电气连接,进而提高电缆导体3的测试准确度。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壳体11套设于电缆导体3的端部,第一锁紧机构使得壳体11与电缆导体3相对固定,第一接触机构使得壳体11与电缆导体3紧密接触,保证壳体11与电缆导体3之间的稳定接触,从而形成可靠的电气连接,使得电流在电缆导体3上均匀通过,保证了电流的稳定输入,还能降低信号传递过程中的损失,进而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接触机构可以包括:至少五个电流块14和多个接触电极15。其中,电缆导体3为圆柱状,电缆导体3包括:至少五个分割导体,每个分割导体的截面均为扇形,每个分割导体均具有预设长度,该预设长度与电缆导体3的长度相同,各分割导体围设在一起构成圆柱状的电缆导体3。
各电流块14均可拆卸地设置于壳体11的内部,并且,各电流块14沿壳体11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电流块14均与分割导体相接触。具体地,每个电流块14均呈弧形,每个电流块14的外壁均与壳体11的内壁可拆卸地相连接,每个电流块14的内壁均与分割导体相接触。具体实施时,每个电流块14与壳体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电流块4的数量可以大于或者等于分割导体的数量,以保证每个电流块4均能与分割导体相接触。优选的,电流块14的数量与分割导体的数量相同,则各电流块14与各分割导体一一对应,每个电流块14均与对应的分割导体相接触。
具体实施时,分割导体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相应的,电流块4的数量也可以为至少两个,但是,这样不能完全保证电流稳定地输送至各分割导体,容易降低测试准确度。因此,本申请中将分割导体设置为至少五个,电流块4设置为至少五个,能够有效地保证电流在各分割导体中流动,便于对各分割导体中的电流和电位的测量,进而提高测试准确度和精度。
各接触电极15的第一端(图3所示的右端)均设置于壳体11的封闭端的内壁,并且,各接触电极15的第二端(图3所示的左端)均与各分割导体的端部相接触。优选的,每个接触电极15与分割导体相接触的端部均设置有弹性件,即每个接触电极15的第二端均设置弹性件,通过弹性件与分割导体的端部相接触,利用弹性件的弹性来保证接触电极15与分割导体之间的紧密接触,确保信号均匀稳定地通过电缆导体3。具体实施时,弹性件可以为弹簧。
优选的,每个接触电极15均为圆锥电极。
具体实施时,每个接触电极15的第二端均抵接于分割导体中的单线。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各电流块14与电缆导体3的各分割导体相接触,能够保证各分割导体的侧壁与电流块14之间的紧密接触,各分割导体的端部通过接触电极15与壳体11相接触,实现了壳体11与电缆导体3之间的紧密接触,从而形成了可靠的电气连接,并保证电流均匀地在电缆导体3上通过,降低了测试时信号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测试的精度。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锁紧机构包括:至少五个第一锁紧螺栓16。其中,壳体11沿其周向开设有至少五个第一螺纹孔111,第一锁紧螺栓16的数量与第一螺纹孔111的数量相同,则各第一锁紧螺栓16与各第一螺纹孔111一一对应。每个第一锁紧螺栓16均穿设于对应的第一螺纹孔111,并且,每个第一锁紧螺栓16与对应的第一螺纹孔111相螺接。每个第一锁紧螺栓16的端部均抵接于电流块14,每个第一锁紧螺栓16均用于通过电流块14对分割导体施加挤压力,进而使得电流块14与分割导体之间紧密接触且相对固定。
具体实施时,第一锁紧螺栓16的数量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电流块14的数量,以保证每个第一锁紧螺栓16均能抵接于一个电流块14。优选的,第一锁紧螺栓16的数量与电流块14的数量相同,并且,各第一锁紧螺栓16的位置与各电流块14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第一锁紧螺栓16均抵接于对应的电流块14。相应的,第一螺纹孔111的数量与电流块14的数量也相同。当然,第一锁紧螺栓16的数量也可以大于电流块14的数量,这样多个第一锁紧螺栓16对应同一个电流块14,以提高对各电流块14的挤压效果。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各实施例中,壳体11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112,不仅能够减轻壳体11的重量,还能节省壳体11的材料。
参见图1、图4和图5,上述各实施例中,每个电位电极装置2均可以包括:筒体21、第二锁紧机构和第二接触机构。其中,筒体21、第二锁紧机构和第二接触机构均具有导电性。筒体21的形状与电缆导体3的形状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筒体21为圆柱状。筒体21的两端均为开口端,筒体21为导电材质制成,具体地,筒体21的材料为高纯度的铜材,以使得筒体21具有较优异的导电性能,并在筒体21的表面镀银,进一步提高筒体21的导电性能。
筒体21套设于电缆导体3的外部,具体实施时,筒体21具有预设长度,该预设长度可以根据电位电极与电缆导体3的接触宽度的要求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筒体21的外壁开设有测量孔211,该测量孔211用于与电位测量装置相连接,电位测量装置用于检测电缆导体3的电位。
第二锁紧机构设置于筒体21,第二锁紧机构用于使筒体21与电缆导体3相锁紧,以使筒体21与电缆导体3相对固定。第二接触机构设置于筒体21的内壁,第二接触机构用于使筒体21与电缆导体3紧密接触,以提高电缆导体3的测试准确度。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筒体21套设于电缆导体3的外部,第二锁紧机构使得筒体21与电缆导体3相对固定,第二接触机构使得筒体21与电缆导体3紧密接触,保证筒体21与电缆导体3之间的稳定接触,从而形成了可靠的电气连接,降低了信号传递过程中的损失,进而提高了测试的准确度。
参见图1、图4和图5,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接触机构可以包括:至少五个电位块22。其中,电缆导体3为圆柱状,电缆导体3包括:至少五个分割导体,每个分割导体的截面均为扇形,每个分割导体均具有预设长度,该预设长度与电缆导体3的长度相同,各分割导体围设在一起构成圆柱状的电缆导体3。
各电位块22均可拆卸地设置于筒体21的内部,并且,各电位块22沿筒体21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电位块22均与分割导体相接触。具体地,每个电位块22均呈弧形,每个电位块22的外壁均与筒体21的内壁可拆卸地相连接,每个电位块22的内壁均与分割导体相接触。具体实施时,每个电位块22与筒体2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为螺栓连接,当然也可以为其他连接方式,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
电位块22的数量可以大于或者等于分割导体的数量,以保证每个电位块22均能与分割导体相接触。优选的,电位块22的数量与分割导体的数量相同,则各电位块22与各分割导体一一对应,每个电位块22均与对应的分割导体相接触。
具体实施时,分割导体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相应的,电位块22的数量也可以为至少两个,但是,这样不能完全保证电流稳定地输送至各分割导体,也就无法准确地检测电位,进而容易降低测试准确度。因此,本申请中将分割导体设置为至少五个,电位块22设置为至少五个,能够有效地保证电流在各分割导体中流动,便于对各分割导体的电位的测量,进而提高测试准确度和精度。
具体实施时,分割导体为五个,相应的,电流块14为五个,电位块也为五个。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个电位块22与电缆导体3的各分割导体相接触,能够保证各分割导体的侧壁与电位块22之间的紧密接触,实现了筒体21与电缆导体3之间的紧密接触,从而形成了可靠的电气连接,降低了测试时信号传递过程中的损失,提高了测试的精度。
参见图1、图4和图5,上述实施例中,第二锁紧机构包括:至少五个第二锁紧螺栓23。其中,筒体21沿其周向开设有至少五个第二螺纹孔212,第二锁紧螺栓23的数量与第二螺纹孔212的数量相同,则各第二锁紧螺栓23与各第二螺纹孔212一一对应。每个第二锁紧螺栓23均穿设于对应的第二螺纹孔212,并且,每个第二锁紧螺栓23与对应的第二螺纹孔212相螺接。每个第二锁紧螺栓23的端部均抵接于电位块22,每个第二锁紧螺栓23均用于通过电位块22对分割导体施加挤压力,进而使得电位块22与分割导体之间紧密接触且相对固定。
具体实施时,第二锁紧螺栓23的数量可以大于或者等于电位块22的数量,以保证每个第二锁紧螺栓23均能抵接于一个电位块22。优选的,第二锁紧螺栓23的数量与电位块22的数量相同,并且,各第二锁紧螺栓23的位置与各电位块22的位置一一对应,每个第二锁紧螺栓23均抵接于对应的电位块22。相应的,第二螺纹孔212的数量与电位块22的数量也相同。当然,第二锁紧螺栓23的数量也可以大于电位块22的数量,这样多个第一锁紧螺栓23对应同一个电位块22,以提高对各电位块22的挤压效果。
参见图1至图3,上述各实施例中,筒体21开设有多个第二减重孔213,不仅能够减轻筒体21的重量,还能节省筒体21的材料。
具体实施时,壳体11、测量柱12、第一锁紧螺栓16、电流块14、接触电极15、弹性件、筒体21、第二锁紧螺栓23和电位块22的材料均采用高纯度的铜材,导电性能最优,并在各部件的表面镀银加工,以进一步提高导电性能。
具体实施时,为了保证各第一锁紧螺栓16和各第二锁紧螺栓23的拧紧力的一致性,电缆导体3的每股单线的受力一样,可以使用力矩扳手拧紧各第一锁紧螺栓16和各第二锁紧螺栓23。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过两个电流电极装置1分别对应于电缆导体3的两端,能够为电缆导体3提供电流,并形成了电流回路,每个电位电极装置2均检测电缆导体3的电位,根据电流和电位即可计算出电缆导体3的直流电阻,有效地提高了测试的精准度,测量快速方便,提高了测试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并且可重复利用,同时,电流电极装置1和电位电极装置2分别设置在电缆导体3的端部和中间部位,本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便于移动和携带,以及安装过程简单快捷,还能满足标准中对电缆导体3直流电阻测量的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电流电极装置(1)和至少两个电位电极装置(2);其中,
两个所述电流电极装置(1)分别一一对应地且可拆卸地设置于电缆导体(3)的两个端部,两个所述电流电极装置(1)均用于与外接设备相连接,并向所述电缆导体(3)提供电流,以形成电流回路;
各所述电位电极装置(2)间隔地且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电缆导体(3),每个所述电位电极装置(2)均用于检测所述电缆导体(3)的电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流电极装置(1)均包括:均具有导电性的壳体(11)、第一锁紧机构、第一接触机构和测量柱(12);其中,
所述壳体(11)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所述壳体(11)套设于所述电缆导体(3)的端部,并且,所述壳体(11)的封闭端与所述电缆导体(3)的端部相接触,所述壳体(11)的外壁开设有用于安装端电极(13)的安装孔;
所述第一锁紧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11),用于使所述壳体(11)与所述电缆导体(3)相锁紧;
所述第一接触机构设置于所述壳体(11)的内壁,用于使所述壳体(11)与所述电缆导体(3)紧密接触;
所述测量柱(12)设置于所述壳体(11)的外壁,用于与电流测量装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机构包括:至少五个电流块(14)和多个接触电极(15);其中,
所述电缆导体(3)为圆柱状,所述电缆导体(3)包括:至少五个截面为扇形的分割导体;
各所述电流块(14)沿所述壳体(11)的周向且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壳体(11)的内壁,并且,每个所述电流块(14)均与所述分割导体相接触;
各所述接触电极(15)均设置于所述壳体(11)的封闭端的内壁且与各所述分割导体的端部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触电极(15)与所述分割导体相接触的端部均设置有弹性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机构包括:至少五个第一锁紧螺栓(16);其中,
所述壳体(11)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五个第一螺纹孔(111),各所述第一锁紧螺栓(16)一一对应地穿设且螺接于各所述第一螺纹孔(111),每个所述第一锁紧螺栓(16)的端部均抵接于所述电流块(14),以通过所述电流块(14)对所述电缆导体(3)锁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1)开设有多个第一减重孔(1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电位电极装置(2)均包括:均具有导电性的筒体(21)、第二锁紧机构和第二接触机构;其中,
所述筒体(21)的两端均为开口端,所述筒体(21)套设于所述电缆导体(3)的外部,所述筒体(21)的外壁开设有用于与电位测量装置连接的测量孔(211);
所述第二锁紧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21),用于使所述筒体(21)与所述电缆导体(3)相锁紧;
所述第二接触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21)的内壁,用于使所述筒体(21)与所述电缆导体(3)紧密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机构包括:至少五个电位块(22);其中,
所述电缆导体(3)为圆柱状,所述电缆导体(3)包括:至少五个截面为扇形的分割导体;
各所述电位块(22)沿所述筒体(21)的周向且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筒体(21)的内壁,并且,每个所述电位块(22)均与所述分割导体相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机构包括:至少五个第二锁紧螺栓(23);其中,
所述筒体(21)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五个第二螺纹孔(212),各所述第二锁紧螺栓(23)一一对应地穿设且螺接于各所述第二螺纹孔(212),每个所述第二锁紧螺栓(23)的端部均抵接于所述电位块(22),以通过所述电位块(22)对所述电缆导体(3)锁紧。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21)开设有多个第二减重孔(213)。
CN202010862756.2A 2020-08-25 2020-08-25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Pending CN1120678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2756.2A CN112067895A (zh) 2020-08-25 2020-08-25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2756.2A CN112067895A (zh) 2020-08-25 2020-08-25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67895A true CN112067895A (zh) 2020-12-11

Family

ID=73660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2756.2A Pending CN112067895A (zh) 2020-08-25 2020-08-25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67895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428A (zh) * 2012-03-16 2012-07-25 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CN103777078A (zh) * 2012-10-19 2014-05-07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5015371U (zh) * 2015-09-30 2016-02-03 永进超高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大截面分割导体电阻值的电桥夹具
CN205333740U (zh) * 2016-01-22 2016-06-22 河南检亿科技有限公司 直流电阻测试仪
CN209707595U (zh) * 2018-11-18 2019-11-29 江苏银锡高温线缆有限公司 线缆导体电阻测试装置
CN209961842U (zh) * 2019-03-26 2020-01-17 南阳市华意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阻测量装置
CN111487445A (zh) * 2020-05-28 2020-08-04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一种大截面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夹具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608428A (zh) * 2012-03-16 2012-07-25 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CN103777078A (zh) * 2012-10-19 2014-05-07 远东电缆有限公司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
CN205015371U (zh) * 2015-09-30 2016-02-03 永进超高压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测量大截面分割导体电阻值的电桥夹具
CN205333740U (zh) * 2016-01-22 2016-06-22 河南检亿科技有限公司 直流电阻测试仪
CN209707595U (zh) * 2018-11-18 2019-11-29 江苏银锡高温线缆有限公司 线缆导体电阻测试装置
CN209961842U (zh) * 2019-03-26 2020-01-17 南阳市华意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直流电阻测量装置
CN111487445A (zh) * 2020-05-28 2020-08-04 内蒙古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科学研究院分公司 一种大截面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夹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223179A (en) Cable termin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EP0484434A1 (en) CABLE COLLAR TERMINATION.
CN105305194B (zh) 一种电线转接装置
CN112067895A (zh) 电缆导体直流电阻测试装置
CN116718811A (zh) 一种66-220kV高压电缆干式快速测试装置
CN110247207B (zh) 一种用于测量和续流的接线端子
CN105987361A (zh) 接线盒
DE60302953D1 (de) Verbinder für zwei elecktrische Energiekabel und Verbindung mit einem solchen Verbinder
CN217820584U (zh) 一种三同轴法电缆屏蔽效能测试系统的低频圆筒测试工装
CN114755500B (zh) 一种连接器屏蔽效能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07799922B (zh) 一种接线端子
CA1077150A (en) Cable termination connector assembly
CN211045917U (zh) 一种高电压电连接器
CN211652978U (zh) 一种穿刺式型电压及温度采集器
KR100475977B1 (ko) 전력전송계의 계측장치 및 계측방법
CN220961777U (zh) 一种锂电池电性能测试工装
CN206163764U (zh) 一种光伏组件绝缘耐压测试端子
US10062980B2 (en) Field terminable plug assembly
CN211235943U (zh) 组装式电化学电极套件
CN216818841U (zh) 一种线束电学性能测试信号注入装置
CN210120392U (zh) 一种可在线监测高铁列车高压电缆端头
CN217931730U (zh) 一种汽车铝合金电缆测量电桥夹具
CN218525766U (zh) 导电体连接装置
CN108918592B (zh) 一种电力系统防雷接地材料模块化测量装置及使用方法
RU2699081C1 (ru) Соединительный болтовой зажим (вариант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