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5982A - 测距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测距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55982A
CN112055982A CN202080001860.0A CN202080001860A CN112055982A CN 112055982 A CN112055982 A CN 112055982A CN 202080001860 A CN202080001860 A CN 202080001860A CN 112055982 A CN112055982 A CN 1120559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nging signal
indication information
terminal device
time
re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01860.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55982B (zh
Inventor
赵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20559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59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559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598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009Transmission of position information to remote stations
    • G01S5/0072Transmission between mobile stations, e.g. anti-colli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11/00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 G01S11/02Systems for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not using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using radio wav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5/02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using radio waves
    • G01S5/0205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91Signaling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divided path
    • H04L5/0094Indication of how sub-channels of the path are allocat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0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25Control channels or signalling for resource management between terminals via a wireless link, e.g. sidelin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20Manipulation of established connections
    • H04W76/23Manipulation of direct-mode connec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SRADIO DIRECTION-FINDING; RADIO NAVIGATION; DETERMINING DISTANCE OR VELOCITY BY USE OF RADIO WAVES; LOCATING OR PRESENCE-DETECTING BY USE OF THE REFLECTION OR RERADIATION OF RADIO WAVES; ANALOGOUS ARRANGEMENTS USING OTHER WAVES
    • G01S2205/00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 G01S2205/01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rection or position line determinations; Position-fixing by co-ordinating two or more distance determin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测距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涉及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确定针对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中包括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通过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根据传输参数由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从而在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基于传输参数进行测距信号的传输,相较于盲检测,减少了接收端的处理复杂度和能耗。

Description

测距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距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当前基于用户设备之间距离和角度的应用正在快速发展中,支持测距功能的终端设备可以更方便的进行控制和操作,且可以扩展各应用场景的功能模式,如:商品展示场景、智能家居场景、智慧城市场景等。
相关技术中,使用用户之间的直连通信链路进行距离和角度测量已在无线保真网络WiFi、超宽带(Ultra Wide Band,UWB)、蓝牙等局与通信技术中实现,然而,尚不存在直连通信场景下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距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能够针对在直连通信场景下提供测距信号的传输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针对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中包括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
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距信号的接收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针对接收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中包括接收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
根据所述传输参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测距信号。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距信号的发送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针对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中包括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测距信号的接收装置,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针对接收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中包括接收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传输参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测距信号。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
处理器;
与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信令的存储器;
其中,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上述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或测距信号的接收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上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上述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或测距信号的接收方法。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计算机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或测距信号的接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根据传输参数由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从而在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基于传输参数进行测距信号的传输,相较于盲检测,减少了接收端的处理复杂度和能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2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基于图2示出的实施例提供的根据与SCI关联的传输确定测距信号传输时频资源的示意图;
图4是基于图2示出的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CI的直连资源池指示第二时频资源确定测距信号传输时频资源的示意图;
图5是基于图2示出的实施例提供的基于SCI的直连资源池指示第二时频资源确定测距信号传输时频资源的示意图;
图6是基于图2示出的实施例提供的通过PSCCH频域资源位置隐式指示资源信号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接收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接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1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12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意性实施例提供的通信系统的框图,该通信系统可以包括:接入网12和终端13。
接入网12中包括若干个接入网设备120。接入网设备120可以是基站,所述基站是一种部署在接入网中用以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基站可以包括各种形式的宏基站,微基站,中继站,接入点等等。在采用不同的无线接入技术的系统中,具备基站功能的设备的名称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中,称为eNodeB或者eNB;在5G新空口(New Radio,NR)系统中,称为gNodeB或者gNB。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基站”这一名称可能描述,会变化。为方便本公开实施例中,上述为终端提供无线通信功能的装置统称为接入网设备。
终端13可以包括各种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他处理设备,以及各种形式的终端(User 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终端(terminal device)等等。为方便描述,上面提到的设备统称为终端。接入网设备120与终端13之间通过某种空口技术互相通信,例如Uu接口。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终端13包括:车辆131、其它车辆132、基础设施133和行人134。
车辆对车辆(Vehicle to Vehicle,V2V)是指车辆131与其它车辆132之间的通信,本方车辆将本方的相关信息发送给对方车辆,相关信息包括行驶速度、地理位置、行驶方向和行驶状态等。
车辆对基础设施(Vehicle to Infrastructure,V2I)是指车辆131与基础设施133之间的通信,基础设施133包括车辆行驶过程中遇到的所有基础设施,包括红绿灯、公交站、大楼和隧道等建筑设施。
车辆对行人(Vehicle to Pedestrian,V2P)是指车辆131与行人134之间的通信。行人(Pedestrian)泛指行人携带的具有移动通信能力的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和可穿戴设备,其中,可穿戴设备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和智能戒指等。
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将车辆131称为第一终端,将其它车辆132、基础设施133和行人134称为第二终端来举例说明,但是两者也可以互换角色,对此不加以限定。
可选地,上述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均为支持直连通信的终端,上述通信系统可以是NR系统及后续演进系统。
在R16 NR直连通信系统中,通过在直连通信载频上对直连带宽部分(BandwidthPart,BWP)、直连通信资源池(Sidelink Resource Pool)等参数的配置或预配置,为用户设备进行直连通信分配了时频资源。其中,BWP制定了用户设备进行直连通信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循环前缀(Cyclic Prefix,CP)以及一段连续频域资源位置。在BWP指定的连续频域资源位置上定义了直连通信资源池,进一步确定了用户设备发送/接收直连通信信号所能够使用的时频资源范围。
现有NR直连通信系统未考虑到通过直连信号测距的需求,因此需要新定义用于测距的物理层信号传输。测距信号从发送用户设备传输给接收用户设备,通过发送和/或接收用户设备对所述测距信号的测量来估计发送用户设备和接收用户设备之间的相对位置或者距离。从接收端的角度,接收端需要预先得知发送端发送测距信号的一些物理层参数,如:信号格式、信号带宽、信号传输使用的时频资源位置、信号功率等以方便进行接收和测量。相比于盲检测,接收端预先得知这些信息也可以大大减少接收端的处理复杂度和能耗。
图2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已改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中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201,确定针对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该传输参数可以包括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显示或者隐式方式指示传输参数,示意性的,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第一指示信息中的第一指示字段(显式指示方式);或,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格式(隐式指示方式);或,传输的第一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对应的第一信道参数(隐式指示方式),如:传输第一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对应指定格式;或,传输第一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对应指定序列等。
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时,包括如下情况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第一终端设备本身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向第二终端设备指示该传输参数;
换句话说,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生成针对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即,第一终端设备在需要确定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时,首先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从而,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根据传输参数接收第一测距信号。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测距请求确定传输参数;或,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本设备生成的测距信号确定传输参数。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直连控制信息(Sidelink Control Information,SCI)进行指示,也即,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连控制信息SCI,该SCI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参数包括: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和/或,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可选地,传输参数中还可以包括传输第一测距信号的物理层参数。也即,传输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是否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测距信号,和/或,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或物理层参数。
1.1在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时,第一指示信息以显式指示方式进行指示,或,第一指示信息以隐式指示方式进行指示。
其中,当第一指示信息以显式指示方式指示时,直连控制信息SCI中可以包括第一指示字段,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是否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当第一指示信息以隐式指示方式指示时,直连控制信息SCI可以具有对应的第一格式,该第一格式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也即,当直连控制信息SCI具有对应的其他格式时,表示第一终端设备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或,传输直连控制信息SCI的物理层信道可以具有对应的第一信道参数,该第一信道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换句话说,当物理层信道具有对应的其他信道参数时,表示第一终端设备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示意性的,传输直连控制信息SCI的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可以对应第二格式,该第二格式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也即,当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对应其他格式时,表示第一终端设备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或,传输直连控制信息SCI的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可以对应第一序列,该第一序列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也即,当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对应其他序列时,表示第一终端设备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
1.2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
其中,时频资源的指示包括如下情况中的任意一种:
1.2.1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与第一指示信息相关联的传输所采用的第一频域资源,第一测距信号使用第一频域资源进行传输;
可选地,第一测距信号使用第一频域资源的全部或者部分进行传输。
示意性的,以第一指示信息实现为直连控制信息SCI为例,直连控制信息SCI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所采用的第一频域资源,为与SCI关联的传输所采用的频域资源。
可选地,直连控制信息SCI的传输指示了其他直连传输所占用的第一时频资源信息,如:时频资源的位置和/或大小,第一测距信号使用第一时频资源的部分进行传输。也即,接收端的第二终端设备根据SCI所指示的第一时频资源获取第一测距信号所使用的时频资源。
示意性的,请参考图3,其示出了在直连资源池中的1个时间单元内的一次直连传输,该直连传输中包括承载部分直连控制信息SCI的物理直连控制信道(PhysicalSidelink Control Channel,PSCCH)的传输部分310,承载直连控制信息关联的数据和另一部分直连控制信息的物理直连共享信道(Physical Sidelink Share Channel,PSSCH)的传输部分320,以及与直连控制信息SCI关联的测距信号的传输部分330。其中,与R16 NR V2x相同,直连控制信息SCI中显性的指示了直连传输所占用的频率资源的大小和起始位置(即从第3个子信道开始连续占用3个子信道)。
而时域资源的确定中,首先,协议规定直连数据传输的时间资源和直连控制信息SCI传输,占用相同slot中的时间资源。
其次,具体的时域资源位置是协议规定的,或,配置得到的,或,第一终端设备指示的。通过协议规定或者配置信息得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一个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的时域资源,且使用除保护间隔以外的最后一个OFDM符号进行传输,则低于测距信号使用的时域资源有直连传输使用的时域资源得到。接收端第二终端设备当接收到SCI中指示存在伴随SCI传输的第一测距信号时,通过SCI中指示的直连传输时间频率资源的信息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具体时频资源位置。
当第一测距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位置在指示的时频资源中可变时,直连控制信息SCI的传输协议额外指示第一测距信号在所指示的直连传输的时频资源内的位置。
1.2.2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预留时频资源,第一测距信号使用预留时频资源的一部分进行传输,其中,预留时频资源为后续直连传输所应用的时频资源。
示意性的,以第一指示信息实现为直连控制信息SCI为例,当前直连通信中支持在当前直连传输的SCI中指示未来直连传输所使用的时频资源。直连控制信息SCI的传输指示了未来直连传输所占用的预留时频资源信息,如:时频资源的位置和/或大小,第一测距信号使用预留时频资源的部分进行传输。也即,接收端的第二终端设备根据SCI所指示的预留时频资源获取第一测距信号所使用的时频资源。
其中,第一测距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位置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指示。
当第一测距信号所使用的时频资源的位置在预留时频资源中可变时,在直连控制信息SCI中包含显性的时频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具体时频资源位置和大小。
当直连控制信息SCI中同时包括当前传输的时频资源指示和未来传输预留的时频资源指示时,对于当前直连传输以及未来预留传输时是否发送测距信号进行分别的指示。如,R16 NR V2x中一个SCI中可以包含对于当前传输时频资源的指示和未来两次直连传输预留资源的指示;其中,使用3bit进行指示,分别代表是否在当前直连传输,和未来直连传输时发送测距信号。
1.2.3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第二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为第一测距信号传输时所使用的时频资源。
可选地,基于传输第一指示信息的直连资源池指示第二时频资源;或,基于传输的第一指示信息的直连带宽部分BWP指示第二时频资源;或,基于测距资源的资源序号指示第二时频资源。
示意性的,以第一指示信息实现为直连控制信息SCI为例,SCI的发送直接指示第一测距信号传输所使用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或大小。
可选地,基于直连控制信息SCI的直连资源池指示第二时频资源;或,基于SCI的直连带宽部分BWP指示第二时频资源;或,基于测距资源的资源序号指示第二时频资源。
针对上述三种方式分别进行说明:
基于SCI的直连资源池指示第二时频资源:第一测距信号使用的时频资源属于SCI传输所属的直连资源池,示意性的,请参考图4,第一测距信号410的带宽超出了和SCI关联的传输所使用的带宽,在直连控制信息SCI中指示第一测距信号所使用的频率资源的频域起始位置,该频域起始位置通过与直连资源池的最低频域位置之间的偏移值表示,如图4所示,第一测距信号410的频域起始位置为第2个子信道。而如图5所示,第一测距信号510使用的时间资源超出了关联数据传输使用的时间资源,在直连控制信息520中包括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间资源指示,示意性的,通过与直连控制信息SCI/关联数据传输使用的时间资源的偏移值,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间资源,其中,偏移值通过虚拟slot个数/symbol个数指示,虚拟slot/symbol是指直连资源池内包含的slot或OFDM symbol。
基于SCI的BWP指示第二时频资源: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可能超出直连控制信息SCI传输使用的直连资源池,但是使用和控制信息传输相同的BWP。时频资源指示基于直连控制信息SCI所使用的BWP。例如:相对于BWP的频域起始位置的偏移值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频域起始位置,使用直连控制信息使用的BWP的子载波间隔指示测距信号占用的频域宽度,使用BWP对应的slot和OFDM symbol长度指示第一测距信号与直连控制信息传输之间的传输时间间隔。
可选地,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使用和传输直连控制信息不同的BWP。
基于测距资源的资源序号指示第二时频资源:可选地,终端设备被配置了周期性的测距信号时频资源集合,在每个周期内的时频资源集合中包含N个正交的测距信号传输资源。将这N个资源通过协议规定或者配置指定的方式映射到N个资源序号(index)上,如,通过先时域后频域的方式对传输资源进行排序,再按照排序的先后映射到资源序号上。通过指示资源序号就可以指示具体的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时频资源。
资源信号的指示是显性的,例如通过SCI中的信息域指示;或,资源信号的指示是隐性的,例如通过承载SCI的PSCCH传输使用的频域资源来指示。示意性的,请参考图6,其示出了通过PSCCH频域资源位置隐式指示的例子。直连资源池频域上共有N个子信道,PSCCH只可能出现在子信道内的特定位置。因此给定一个时间单元,PSCCH可以出现在N个频域位置上。假设测距资源集合中有M个正交的测距资源610,一个PSCCH出现的频域位置可以对应于
Figure BDA0002674159500000101
个测距资源(
Figure BDA0002674159500000102
表示向下取整)。那么,测距资源可以通过如下公式一指示:
公式一:
Figure BDA0002674159500000103
其中,n是PSCCH使用的频域子信道资源,Offset通过基站下行信令或者预配置获得,k可以通过直连控制信息显式指示,index即为测距资源。
1.3在直连控制信息SCI的传输中指示相关联的第一测距信号传输使用的物理层参数信息。
其中,物理层参数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测距信号的发送功率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BWP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格式;第一测距信号的优先级信息;第一测距信号的重传次数;测距的测量精度要求。
第二,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即,第二终端设备在需要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时,首先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从而,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根据传输参数发送第一测距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实现为由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的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距请求确定传输参数;或,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本设备生成的测距信号确定传输参数。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直连控制信息SCI进行指示,也即,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直连控制信息SCI,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SCI,该SCI指示有上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内容包括: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和/或,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传输参数中还包括传输第一测距信号的物理层参数。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的传输指示了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第一测距信号所使用的时频资源信息。
其中,时频资源信息的指示包括如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2.1直连控制信息SCI的传输指示了第一终端设备其他直连传输所占用的时间频率资源信息。第一测距信号使用指示的时间频率资源的部分进行传输。也即,对应上述过程1.2.1;
2.2直连控制信息SCI的发送直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所使用的时间频率资源,对应上述过程1.2.3;
2.3直连控制信息SCI的发送指示了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限制。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间距离直连控制信息SCI发送时间的最大距离等。
在直连控制信息SCI的传输中指示相关联的第一测距信号传输使用的物理层参数信息。
其中,物理层参数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测距信号的发送功率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BWP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格式;第一测距信号的优先级信息;第一测距信号的重传次数;测距的测量精度要求。
步骤202,根据传输参数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
第二终端设备根据传输参数接收第一测距信号。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测距信号的发送确定第一时间差,第一时间差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时刻与第一终端定时之间的时间差。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测距信号后确定第二时间差,第二时间差为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测距信号的时刻与第二终端定时之间的时间差。
可选地,响应于第一终端设备需要获取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则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二时间差,并根据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确定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测距信息,该第一测距信息中包括第二时间差。
虽然以上内容中仅以直连控制信息作为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实例来对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思想进行阐述,但这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并不旨在对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有任何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应用于直连通信领域的能够携带对测距信号的任何指示性信息的信令。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通过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根据传输参数由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从而在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基于传输参数进行测距信号的传输,相较于盲检测,减少了接收端的处理复杂度和能耗。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以接收端为例对测距信号的接收方法进行说明,请参考图7,以该方法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中为例进行说明,如图7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701,确定针对接收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该传输参数可以包括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显示或者隐式方式指示传输参数,示意性的,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第一指示信息中的第一指示字段(显式指示方式);或,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格式(隐式指示方式);或,传输的第一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对应的第一信道参数(隐式指示方式,如:传输第一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对应指定格式;或,传输第一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对应指定序列等。
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时,包括如下情况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向第二终端设备指示该传输参数;
换句话说,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生成针对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即,第一终端设备在需要确定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时,首先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从而,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并根据第一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测距请求确定传输参数;或,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本设备生成的测距信号确定传输参数。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直连控制信息SCI进行指示,也即,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连控制信息SCI,该SCI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参数包括: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和/或,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可选地传输参数中还可以包括传输第一测距信号的物理层参数。
1.1在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时,第一指示信息以显式指示方式进行指示,或,第一指示信息以隐式指示方式进行指示。
其中,当第一指示信息以显式指示方式指示时,直连控制信息SCI中可以包括第一指示字段,第一指示字段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是否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当第一指示信息以隐式指示方式指示时,直连控制信息SCI可以具有对应的第一格式,该第一格式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也即,当直连控制信息SCI具有对应的其他格式时,表示第一终端设备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或,传输直连控制信息SCI的物理层信道可以具有对应的第一信道参数,该第一信道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换句话说,当物理层信道具有对应的其他信道参数时,表示第一终端设备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示意性的,传输直连控制信息SCI的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可以对应第二格式,该第二格式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也即,当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对应其他格式时,表示第一终端设备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或,传输直连控制信息SCI的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可以对应第一序列,该第一序列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也即,当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对应其他序列时,表示第一终端设备不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
1.2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
其中,时频资源的指示包括如下情况中的任意一种:
1.2.1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与第一指示信息相关联的传输所采用的第一频域资源,第一测距信号使用第一频域资源进行传输;
1.2.2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预留时频资源,第一测距信号使用预留时频资源的一部分进行传输,其中,预留时频资源为后续直连传输所应用的时频资源;
1.2.3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第二时频资源,第二时频资源为第一测距信号传输时所使用的时频资源。
1.3在直连控制信息SCI的传输中指示相关联的第一测距信号传输使用的物理层参数信息。
可选地,基于传输第一指示信息的直连资源池指示第二时频资源;或,基于传输的第一指示信息的直连带宽部分BWP指示第二时频资源;或,基于测距资源的资源序号指示第二时频资源。
示意性的,以第一指示信息实现为直连控制信息SCI为例,SCI的发送直接指示第一测距信号传输所使用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或大小。
可选地,基于直连控制信息SCI的直连资源池指示第二时频资源;或,基于SCI的直连带宽部分BWP指示第二时频资源;或,基于测距资源的资源序号指示第二时频资源。
其中,物理层参数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测距信号的发送功率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BWP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格式;第一测距信号的优先级信息;第一测距信号的重传次数;测距的测量精度要求。
第二,第二终端设备确定传输参数后,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即,第二终端设备在需要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时,首先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该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从而,第一终端设备根据接收到的第二指示信息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根据传输参数发送第一测距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第一指示信息实现为由第二终端设备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的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测距请求确定传输参数;或,第二终端设备根据本设备生成的测距信号确定传输参数。
可选地,该第一指示信息通过直连控制信息SCI进行指示,也即,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直连控制信息SCI,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SCI,该SCI指示有上述传输参数。
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内容包括: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和/或,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传输参数中还包括传输第一测距信号的物理层参数。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的传输指示了第一终端设备传输第一测距信号所使用的时频资源信息。
其中,时频资源信息的指示包括如下方式中的任意一种:
2.1直连控制信息SCI的传输指示了第一终端设备其他直连传输所占用的时间频率资源信息。第一测距信号使用指示的时间频率资源的部分进行传输。也即,对应上述过程1.2.1;
2.2直连控制信息SCI的发送直接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所使用的时间频率资源,对应上述过程1.2.3;
2.3直连控制信息SCI的发送指示了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限制。例如,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间距离直连控制信息SCI发送时间的最大距离等。
在直连控制信息SCI的传输中指示相关联的第一测距信号传输使用的物理层参数信息。
其中,物理层参数信息包括如下信息中的至少一种:第一测距信号的发送功率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BWP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格式;第一测距信号的优先级信息;第一测距信号的重传次数;测距的测量精度要求。
步骤702,根据传输参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测距信号。
第一终端设备根据传输参数发送第一测距信号。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测距信号的发送确定第一时间差,第一时间差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时刻与第一终端定时之间的时间差。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测距信号后确定第二时间差,第二时间差为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测距信号的时刻与第二终端定时之间的时间差。
可选地,响应于第二终端设备需要获取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信息,则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时间差,并根据第一时间差和第二时间差确定与第二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测距信息,该第二测距信息中包括第一时间差。
虽然以上内容中仅以直连控制信息作为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实例来对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思想进行阐述,但这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并不旨在对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有任何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应用于直连通信领域的能够携带对测距信号的任何指示性信息的信令。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接收方法,通过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根据传输参数由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从而在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基于传输参数进行测距信号的传输,相较于盲检测,减少了接收端的处理复杂度和能耗。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后,还需要调度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测距信号,图8是本公开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步骤801,第一终端设备确定针对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该传输参数可以包括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
可选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显示或者隐式方式指示传输参数,示意性的,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第一指示信息中的第一指示字段(显式指示方式);或,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格式(隐式指示方式);或,传输的第一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对应的第一信道参数(隐式指示方式,如:传输第一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对应指定格式;或,传输第一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对应指定序列等。
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时,包括如下情况中的任意一种:
第一,第一终端设备本身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向第二终端设备指示该传输参数;
换句话说,第一终端设备可以生成针对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并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可选地,该指示信息通过直连控制信息SCI进行指示,也即,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连控制信息SCI,该SCI指示有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内容包括: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和/或,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传输参数中还包括传输第一测距信号的物理层参数。
第二,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即,第二终端设备在需要确定与第一终端设备之间的距离时,首先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指示信息所指示的传输参数包括:指示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和/或,关于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可选地,传输参数中还可以包括传输第一测距信号的物理层参数。也即,传输参数用于指示第一终端设备是否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测距信号,和/或,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位置和/或物理层参数。
步骤802,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测距信号的发送确定第一时间差,第一时间差为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时刻与第一终端定时之间的时间差。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测距信号后确定第二时间差,第二时间差为第二终端设备接收第一测距信号的时刻与第二终端定时之间的时间差。
步骤803,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接收第一测距信号。
步骤804,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还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第二指示信息用于针对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SCI还指示上述第二指示信息,也即,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SCI还指示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可选地,第二指示信息通过显示或者隐式方式指示传输参数,示意性的,第二指示信息通过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指示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第二指示信息中的第二指示字段(显式指示方式);或,第二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二格式(隐式指示方式);或,传输的第二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对应的第二信道参数(隐式指示方式),如:传输第二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对应指定格式;或,传输第二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的解调参考信号对应指定序列等。
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指示第二终端设备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和/或,关于第二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传输参数中还包括传输第二测距信号的物理层参数。
可选地,根据预先约定确定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时频资源。
可选地,基于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时频资源确定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时频资源。如:指示第二测距信号和第一测距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或者,指示第二测距信号与第一测距信号之间的频域起始位置偏移,或者,指示第二测距信号与第一测距信号的序号的差;或者,指示第二测距信号与第一测距信号间的时间间隔最小/最大值等。
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SCI对应指示第一测距信号和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使用的物理层参数信息,其中,第一测距信号和第二测距信号使用相同的物理层参数,在SCI中指示一组物理层参数;或,第一测距信号和第二测距信号使用不同的物理层参数,则SCI中分别指示各自对应的物理层参数。
步骤805,第二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向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测距信号。
第二终端设备确定第四时间差,第四时间差为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测距信号的时刻与第四终端定时之间的时间差。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将第一时间差和第三时间差发送至第二终端设备。可选地,当第二终端设备需要进行距离检测时,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测距信息,第二测距信息中包括第一时间差和第三时间差。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一时间差和第三时间差时,可以直接发送第一时间差和第三时间差的数值,也可以发送第一时间差和第三时间差的差值。
步骤806,第一终端设备根据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测距信号。
可选地,第一终端设备确定第三时间差。第三时间差为第一终端设备接收第二测距信号的时刻与第三终端定时之间的时间差。
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将第二时间差和第四时间差发送至第一终端设备。可选地,当第一终端设备需要进行距离检测时,接收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测距信息,第一测距信息中包括第二时间差和第四时间差。可选地,第二终端设备在发送第二时间差和第四时间差时,可以直接发送第二时间差和第四时间差的数值,也可以发送第二时间差和第四时间差的差值。
虽然以上内容中仅以直连控制信息作为第一指示信息的具体实例来对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思想进行阐述,但这仅仅是出于示例的目的,并不旨在对本发明所公开的范围有任何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第一指示信息可以是应用于直连通信领域的能够携带对测距信号的任何指示性信息的信令。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通过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根据传输参数由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从而在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基于传输参数进行测距信号的传输,相较于盲检测,减少了接收端的处理复杂度和能耗。
图9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发送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9所示,以该装置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中为例,该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910,被配置为确定针对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中包括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
发送模块920,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的第一指示字段;
或,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格式;
或,
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对应的第一信道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处理模块910,还被配置为生成针对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发送模块920,还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发送模块920,还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连控制信息SCI,所述直连控制信息S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相关联的传输所采用的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第一测距信号使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预留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测距信号使用所述预留时频资源的一部分进行传输,所述预留时频资源为后续直连传输所应用的时频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第二时频资源,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传输所使用的时频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基于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直连资源池指示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或,
基于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直连带宽部分BWP指示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或,
基于测距资源的资源序号指示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接收模块930,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收模块930,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直连控制信息SCI,所述直连控制信息S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发送模块920,还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针对所述第二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发送装置,通过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根据传输参数由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从而在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基于传输参数进行测距信号的传输,相较于盲检测,减少了接收端的处理复杂度和能耗。
图10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接收装置的结构框图,如图10所示,以该装置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中为例,该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1010,被配置为确定针对接收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中包括接收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
接收模块1020,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传输参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测距信号。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的第一指示字段;
或,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格式;
或,
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对应的第一信道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020,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020,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直连控制信息SCI,所述直连控制信息S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相关联的传输所采用的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第一测距信号使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进行传输。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预留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测距信号使用所述预留时频资源的一部分进行传输,所述预留时频资源为后续直连传输所应用的时频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第二时频资源,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传输所使用的时频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基于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直连资源池指示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或,
基于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直连带宽部分BWP指示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或,
基于测距资源的资源序号指示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处理模块1010,还被配置为生成针对接收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装置,还包括:
发送模块1030,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发送模块1030,还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直连控制信息SCI,所述直连控制信息S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接收模块1020,还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针对所述第二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接收装置,通过确定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并根据传输参数由第一终端设备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测距信号,从而在第一终端设备和第二终端设备之间基于传输参数进行测距信号的传输,相较于盲检测,减少了接收端的处理复杂度和能耗。
图11示出了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终端的结构示意图,该终端包括:处理器1101、接收器1102、发射器1103、存储器1104和总线1105。
处理器11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1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从而执行各种功能应用以及信息处理。
接收器1102和发射器1103可以实现为一个通信组件,该通信组件可以是一块通信芯片。
存储器1104通过总线1105与处理器1101相连。
存储器1104可用于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处理器1101用于执行该至少一个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各个步骤。
此外,存储器11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磁盘或光盘,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静态随时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Access Memory,S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PROM)。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包括指令的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上述指令可由终端的处理器执行以完成上述设备切换方法中由终端侧执行的方法。例如,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终端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终端能够执行上述测距信号的发送或接收方法。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网络设备1200的框图。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网络设备1200是基站。
网络设备1200包括:处理器1201、接收机1202、发射机1203和存储器1204。接收机1202、发射机1203和存储器1204分别通过总线与处理器1201连接。
其中,处理器1201包括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处理核心,处理器1201通过运行软件程序以及模块以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设备切换方法中网络设备所执行的方法。存储器1204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模块。具体的,存储器1204可存储操作系统1241、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模块1242。接收机1202用于接收其他设备发送的通信数据,发射机1203用于向其他设备发送通信数据。
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当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网络设备的处理器执行时,使得网络设备能够执行上述测距信号的发送或接收方法。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终端和网络设备;
所述终端包括如图9所示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发送装置,以及,图10所示的测距信号的接收装置。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系统,所述通信系统包括:终端和网络设备;
所述终端包括如图11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终端;
所述网络设备包括如图12所示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
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指令集由所述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上述各个方法实施例提供的测距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中由终端或者接入网设备执行的步骤。
应当理解的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34)

1.一种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针对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中包括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
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的第一指示字段;
或,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格式;
或,
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对应的第一信道参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针对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生成针对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连控制信息SCI,所述直连控制信息S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相关联的传输所采用的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第一测距信号使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进行传输。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预留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测距信号使用所述预留时频资源的一部分进行传输,所述预留时频资源为后续直连传输所应用的时频资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第二时频资源,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传输所使用的时频资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直连资源池指示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或,
基于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直连带宽部分BWP指示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或,
基于测距资源的资源序号指示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针对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直连控制信息SCI,所述直连控制信息S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针对所述第二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
16.一种测距信号的接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针对接收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中包括接收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
根据所述传输参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测距信号。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通过以下各项中的至少一项来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中的第一指示字段;
或,
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对应的第一格式;
或,
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物理层信道对应的第一信道参数。
18.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针对接收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直连控制信息SCI,所述直连控制信息S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指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与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相关联的传输所采用的第一频域资源,所述第一测距信号使用所述第一频域资源进行传输。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预留时频资源,所述第一测距信号使用所述预留时频资源的一部分进行传输,所述预留时频资源为后续直连传输所应用的时频资源。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关于所述第一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指示第二时频资源,所述第二时频资源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传输所使用的时频资源。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基于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直连资源池指示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或,
基于传输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的直连带宽部分BWP指示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或,
基于测距资源的资源序号指示所述第二时频资源。
26.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针对接收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生成针对接收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指示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直连控制信息SCI,所述直连控制信息SCI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28.根据权利要求16至2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第二指示信息,所述第二指示信息用于指示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指示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向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测距信号的控制信息。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包括针对所述第二测距信号占用的时频资源的资源信息。
31.一种测距信号的发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针对发送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中包括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
发送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传输参数向第二终端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测距信号。
32.一种测距信号的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第二终端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处理模块,被配置为确定针对接收第一测距信号的第一指示信息,所述第一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传输参数,所述传输参数中包括接收所述第一测距信号的时频资源和/或物理层参数;
接收模块,被配置为根据所述传输参数接收第一终端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测距信号。
33.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处理器;
与所述处理器相连的收发器;
用于存储所述处理器的可执行信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加载并执行可执行指令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6至30任一所述的测距信号的接收方法。
34.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所述至少一段程序、所述代码集或所述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5任一所述的测距信号的发送方法,或如权利要求16至30任一所述的测距信号的接收方法。
CN202080001860.0A 2020-08-06 2020-08-06 测距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20559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0/107503 WO2022027477A1 (zh) 2020-08-06 2020-08-06 测距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5982A true CN112055982A (zh) 2020-12-08
CN112055982B CN112055982B (zh) 2023-10-03

Family

ID=73606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1860.0A Active CN112055982B (zh) 2020-08-06 2020-08-06 测距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80453A1 (zh)
CN (1) CN112055982B (zh)
WO (1) WO202202747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3367A1 (zh) * 2021-04-09 2022-10-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39699A1 (zh) * 2021-09-14 2023-03-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79690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距方法及装置
WO2024077615A1 (zh) * 2022-10-14 2024-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距方法及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90306923A1 (en) * 2018-06-19 2019-10-03 Intel Corpor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5g-nr wireless systems
CN110380814A (zh) * 2018-04-12 2019-10-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WO2020035983A1 (en) * 2018-08-17 2020-02-20 Nec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ular data communication
CN111213393A (zh) * 2017-08-17 2020-05-29 苹果公司 基于地理位置信息选择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资源
WO2020135285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通信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CN111386740A (zh) * 2017-11-08 2020-07-07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距离测量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用户设备
WO2020143059A1 (zh) * 2019-01-11 2020-07-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436131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侧行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9033B (zh) * 2015-04-01 2020-12-04 Lg 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执行测距有关的操作的方法
WO2019027288A1 (ko) * 2017-08-03 2019-02-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단말 간 통신을 지원하는 무선통신시스템에서 단말이 레인징 정보를 산출하는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13393A (zh) * 2017-08-17 2020-05-29 苹果公司 基于地理位置信息选择用于侧行链路通信的资源
CN111386740A (zh) * 2017-11-08 2020-07-07 Lg电子株式会社 无线通信系统中的用户设备的距离测量方法和使用该方法的用户设备
CN110380814A (zh) * 2018-04-12 2019-10-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指示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US20190306923A1 (en) * 2018-06-19 2019-10-03 Intel Corporation Reference signal and control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5g-nr wireless systems
WO2020035983A1 (en) * 2018-08-17 2020-02-20 Nec Corpor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vehicular data communication
WO2020135285A1 (zh) * 2018-12-29 2020-07-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确定通信资源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43059A1 (zh) * 2019-01-11 2020-07-1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侧行通信的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1436131A (zh) * 2019-01-11 2020-07-2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侧行参考信号的传输方法和通信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VIVO: "R1-2000321 "Remaining issues on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 for NR sidelink"", 《3GPP TSG_RAN\WG1_RL1》 *
VIVO: "R1-2000321 "Remaining issues on physical layer procedure for NR sidelink"", 《3GPP TSG_RAN\WG1_RL1》, 14 February 2020 (2020-02-14)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13367A1 (zh) * 2021-04-09 2022-10-1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直连通信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WO2023039699A1 (zh) * 2021-09-14 2023-03-2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79690A1 (zh) * 2022-03-25 2023-09-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距方法及装置
WO2024077615A1 (zh) * 2022-10-14 2024-04-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测距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280453A1 (en) 2023-09-07
CN112055982B (zh) 2023-10-03
WO2022027477A1 (zh) 2022-0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5921B (zh) 车联网设备之间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075908B (zh) 车联网设备之间的反馈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9691146B (zh) 资源碰撞解决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2055982B (zh) 测距信号的发送、接收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89585B (zh) 相对定位的方法、终端、基站、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565647B (zh) 车联网设备之间的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EP2625912A1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for peer-to-peer data in non peer-to-peer resources
US20220217684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ing sidelink bandwidth part
EP3927044A1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rmining sr configuration, and storage medium
US20230143285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idelink device
CN113748736A (zh) 资源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149400B (zh) 直连链路数据传输的方法、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
EP3902295A1 (en) Scheduling method for sidelink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CN112118630B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9565656B (zh) 控制信息发送方法、接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0945884A (zh) 反馈序列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07113620B (zh) 传输资源指示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10999337B (zh) 反馈序列的传输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2237044B (zh) 资源映射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037571A1 (zh) 资源分配方法、装置以及存储介质
US20210368480A1 (en)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terminal device
CN114845416B (zh) 信息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58085A (zh) 传输资源的请求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480829A (zh) 通过考虑lte sl来选择nr sl资源的方法和设备
CN116210172A (zh) 一种发送频率调整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