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4944A - 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54944A
CN112054944A CN202011060533.0A CN202011060533A CN112054944A CN 112054944 A CN112054944 A CN 112054944A CN 202011060533 A CN202011060533 A CN 202011060533A CN 112054944 A CN112054944 A CN 1120549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ata packet
detection
sensing
detected
orig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053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54944B (zh
Inventor
高树国
岳国良
王振刚
张克谦
顾超敏
高方玉
郑鹏超
郭哲
马俊朋
赵建豪
曹向勇
贺晓宇
高安洁
蔡光柱
赵爽
魏雷
贾晓峰
高艳海
王伟
张逸娲
于洪亮
赵睿
杨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Beijing Guowang Fu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Beijing Guowang Fu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Beijing Guowang Fud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Hebe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06053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549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549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49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549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49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30/00IoT infra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2Protoc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oprietary or special-purpose networking environments, e.g. medical networks, sensor networks, networks in vehicles or remote metering networ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Abstract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所方法包括: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对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从而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是否满足相关入网协议,验证各类传感设备的合规性。

Description

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泛在电力物联网(UEIOT;Ubiquitous Electric Internet ofThings),是围绕电力系统各环节,充分应用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电力系统各环节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具有状态全面感知、信息高效处理、应用便捷灵活特征的智慧服务系统。输变电设备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输变电设备领域的融合应用,具有智慧化、多元化、生态化的特征,是泛在电力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的大力推进,目前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在输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应用上也迅速增长。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在输变电设备的状态监测中使用的是传感器技术,状态监测的感知层主要利用各种传感设备实现变压器、GIS设备、容性设备以及环境动力等关键状态数据的采集。通过物联网传感设备可以采集输变电设备的监测数据,对输变电设备状态和环境信息进行全面监测,对输变电设备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建立各系统间的联动机制。
输变电物联网传感设备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满足输变电物联网相关入网协议要求,包括《输变电设备物联网微功率无线网通信协议》、《输变电设备物联网节点设备无线组网协议》、《输变电设备物联网传感器数据通信规约》等。由于现有的总线协议种类繁多,各个厂商的传感设备工作环境、外形尺寸和内部结构等不完全相同,使得这些不同的传感设备在联成网络时无法可靠的通信。
各类物联网传感设备虽然已经建设有试点工程,但覆盖率偏低,安装数量远远未达到需求的数量。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以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是否满足相关入网协议,验证各类传感设备的合规性。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包括:汇聚节点设备和接入节点设备;所述汇聚节点设备,用于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设备;所述接入节点设备,用于对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提供的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方法,包括: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对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对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对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方法,包括:接收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设备,包括: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接收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搭建了和现场应用环境类似的接入节点设备和汇聚节点设备,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数据经过汇聚节点设备或接入节点设备的接收和转发后,初始的数据与接收和转发后的数据是否一致,进而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是否满足相关入网协议,验证了各类传感设备的合规性,对于现场的实际运用起到重大保障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的拓扑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示意图;
图3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的显示界面示意图;
图4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设备的功能模块图;
图9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说明书保护的范围。
物联网是通过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各种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从逻辑结构上看,物联网大致可以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3个层面构成,处于底层的感知层主要通过传感器网络实现,它借助RFID和传感器等对物件信息进行采集和控制,通过传感网将一组传感器的信息汇集,并传送到核心网络。网络层主要由现有基础网络构成,它承担物与物的互联。物联网可用的基础网络可以有很多种,根据应用的需要可以是公共通信网、行业专网甚至是新建的专用于物联网的通信网。处于高层的应用层主要负责信息的处理、决策支持以及业务应用服务。
协议是确保通信系统中各个通信实体可以正常交互的一系列规范。协议一致性测试是协议测试的重要方面,旨在检测被测协议实现与协议规范的符合程度。物联网传感设备的协议一致性测试是验证其网络节点设备与标准的符合程度,促进物联网传感设备规范化发展的关键。物联网用途广泛,涉及日常各个领域,比如: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智能家居、工业监测、个人健康、智能农业、水文监测、产品溯源等多个领域。在上述不同应用领域内,物联网的接入方式多种多样;与此同时相应的物联网传感设备生产厂商多种多样,产品型号及相应约定协议千差万别。因此,在各类传感设备入网前,需要检测传感设备在各类应用环境下的性能可否正常工作,目前并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入网前对各类传感设备进行功能的调试以及验证各类传感设备是否满足输变电物联网相关入网协议的要求。考虑到如果能够搭建和现场应用类似的应用环境,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数据经过接收和转发后,初始的数据与接收和转发后的数据是否一致,进而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是否满足相关入网协议,则有望解决难以在入网前对各类传感设备进行功能的调试以及验证各类传感设备是否满足输变电物联网相关入网协议的要求的问题,能够验证各类传感设备的合规性,对于现场的实际运用起到重大保障作用。为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如图1所示,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可以搭建和现场应用环境类似的接入节点设备和汇聚节点设备。图1以拓扑图的形式直观展示传感设备、汇聚节点设备、接入节点设备和站/线之间的拓扑关系,同时展示了各个节点的实时状态;提供多个维度的物联网传感设备运行态势汇总展示。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可以作为边缘节点,可以采用统一的标准协议。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可以通过汇聚节点设备或直接与传感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对各类传感设备进行管理和控制,包括传感设备的数据上报时机与间隔时间,数据的流向等。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可以接入客户端,如接入不同类型、不通厂家的监测装置,实现各类监测装置的标准化接入、安全接入和智能化接入,从而实现监测装置数据的接入代理功能。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述汇聚节点设备可以接收各类传感设备的采集的感知数据,并将数据传送给接入节点设备。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待检测传感设备可以包括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磁场感应传感器、局部放电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根据传感器种类的不同,各类传感器可以采集不同的感知数据,如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磁感应传感器采集磁感应强度数据等。待检测传感设备在采集到感知数据后,可以根据与汇聚节点设备约定的通信协议对所述感知数据进行打包,生成数据包,并将所述数据包发送给汇聚节点设备。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根据所述通信协议接收所述数据包,若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数据包与汇聚节点设备接收到的数据包相同,则可以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对所述数据包进行解析,得到所述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如果所述解析数据与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到的感知数据相同,则表明待检测传感设备满足输变电物联网相关入网协议的要求。
请参阅图2,图2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200。所述检测系统200可以包括接入节点设备220和至少一个汇聚节点设备21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聚节点设备210可以用于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设备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聚节点设备210可以为一个具有运算和网络交互功能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为运行于该电子设备中,为数据处理和网络交互提供支持的软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汇聚节点设备210可以采用网络通信协议与待检测传感设备进行数据交互。例如采用微功率无线通信协议。其中,所述微功率是相对电视信号塔、GSM、CDMA、PHS等无线通信设备的发射功率而言的,常见的手机发射功率为2W,GSM基站的发射功率在10W以上,电视塔的发射功率则更大。微功率无线通信设备的发射功率一般在100mW以下。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确定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是否符合规范,可以在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后,比较接收到的原始数据包和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若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不相同,则可以确定待检测传感设备并未按照约定好的网络通信协议发送数据,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不符合规范。若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可以将所述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220。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220可以用于对所述汇聚节点设备210提供的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220可以为一个具有运算和网络交互功能的电子设备;也可以为运行于该电子设备中,为数据处理和网络交互提供支持的软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220在接收到所述汇聚节点设备210提供的原始数据包,可以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其中,所述解析数据为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到汇聚节点设备210,汇聚节点设备再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220,接入节点设备220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后得到的数据,如果所述接入节点设备解析后得到的解析数据与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相同,可以确定原始感知数据由待检测传感设备传输到接入节点设备的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即传输过程中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是一致的,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符合规范。
具体的,以待检测传感设备所测物理量是温度25.4摄氏度度为例,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感知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到汇聚节点设备210,汇聚节点设备再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220,接入节点设备220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如果解析后得到的数据为25.4摄氏度,说明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符合规范。如果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不符合规范,解析后得到的数据可能是25.2摄氏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220将解析数据与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如果获得的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相同,则可以确定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符合规范,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满足入网协议要求的第一检测结果;如果获得的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不相同,则可以确定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不符合规范,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不满足入网协议要求的第一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设备在安装至现场应用之前,不仅要满足输变电物联网相关入网协议的要求,还要在性能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为了通过对各类传感设备的统一接收与功能进行调试和验证,进一步分析传感设备的通信性能,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中,所述汇聚节点设备210还用于,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入节点设备220提供的检测策略发送至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接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策略运行后发送的检测数据包;比较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获得第二比较结果;将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策略可以包括控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运行的运行参数设置,所述运行参数可以包括业务周期、控制周期、延迟时间和最大随机扰动时长。待检测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汇聚节点设备210提供的检测策略运行,并向所述汇聚节点设备返回运行后的检测数据包。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220还用于,接收客户端提供的检测策略;将所述检测策略发送至所述汇聚节点设备210;根据所述汇聚节点设备210提供的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220可以根据所述汇聚节点设备210提供的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具体的,若第二比较结果为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检测数据包相同,则可以确定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稳定,可以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稳定的第二检测结果;若第二比较结果为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检测数据包不相同,则可以确定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不稳定,可以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不稳定的第二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220可以与客户端建立通信连接。客户端可以将检测策略发送给接入节点设备220,以使接入节点设备220可以将生成的第一检测结果和/或第二检测结果发送给该客户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客户端可以为具有显示、运算和网络访问功能的电子设备。具体的,例如,客户端可以为台式电脑、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字助理、具有网络访问功能的电视机。或者,客户端也可以为能够运行于上述电子设备中的软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220可以通过互联网接收客户端提供的检测策略。具体的,客户端可以依照网络通信协议,例如Http、TCP/IP或者FTP协议等,向所述接入节点设备220发出访问请求。在访问请求中,可以附带有检测策略。如此接入节点设备220便可以接收到检测策略之后,进行相应的响应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220可以将检测策略发送给汇聚节点设备210。如此,使得汇聚节点设备210可以将检测策略发送给待检测传感设备,进而可以反馈第二比较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客户端可以提供一个显示界面,在显示界面上用户可以查看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过程,也可以通过显示界面在调试项目标签中选择检测策略。相应的,选择不同的检测策略后,在调试过程标签中显示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反馈的检测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检测策略为单参数设置,例如将运行参数中的业务周期由60秒设置为20秒,则在调试过程标签中显示检测过程包括:
Step1:Device1在控制信道上周期性(业务周期T=60秒)发送REQ帧数据包;
Step2:Device2正确接收REQ帧数据包的原始16进制数据,接收数据和发射数据内容一致,然后在控制信道上发送RSP_END帧数据包,设置新的业务周期T(T=20秒);
Step3:Device1接收到RSP_END帧数据包后,按照新的业务周期运行,同时返回RSP_END_ACK帧数据包;
Step4:Device2正确接收RSP_END_ACK帧数据包,接收数据和发射数据内容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若所述检测策略为组合参数设置,即同时设置业务周期、控制周期等多个参数,则在调试过程标签中显示检测过程包括:
Step1:Device1在控制信道上周期性(业务周期T=60秒)发送REQ帧数据包;
Step2:Device2正确接收REQ帧数据包的原始16进制数据,接收数据和发射数据内容一致,然后在控制信道上发送RSP_END帧数据包,设置组合参数(设置业务周期,控制周期,延迟时间,最大随机扰动时长等);
Step3:Device1接收到RSP_END帧数据包后,按照新的组合参数运行,同时返回RSP_END_ACK帧数据包;
Step4:Device2正确接收RSP_END_ACK帧数据包,接收数据和发射数据内容一致。
当然,还可以设置不同的检测策略,若设置不同的检测策略,则在调试过程标签中显示不同的检测过程。通过多种不同的检测策略对待检测设备进行检测,可以增强对各类传感设备的统一接收与功能调试、验证,进一步推动物联网试点设备数据传输规约、通信性能测试与分析。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搭建了和现场应用环境类似的接入节点设备和汇聚节点设备,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数据经过汇聚节点设备或接入节点设备的接收和转发后,初始的数据与接收和转发后的数据是否一致,进而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是否满足相关入网协议,验证了各类传感设备的合规性,根据检测策略对各类传感设备的统一接收与功能进行调试和验证,保证在传感设备安装至现场之前,已经有了可靠的性能稳定的保障,对于现场的实际运用起到重大保障作用。
请参阅图4。本说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汇聚节点设备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可以包括各类传感器,如温度传感器、磁场感应传感器、局部放电传感器、振动传感器等。根据传感器种类的不同,各类传感器可以采集不同的感知数据,如温度传感器采集温度数据、磁感应传感器采集磁感应强度数据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在采集到原始感知数据后,可以根据与汇聚节点设备约定的通信协议对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进行打包,生成原始数据包,并将所述原始数据包发送给汇聚节点设备,所汇聚节点设备可以进行接收。
S402: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汇聚节点设备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确定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是否符合规范,可以在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比较接收到的原始数据包和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若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不相同,则可以确定待检测传感设备并未按照约定好的网络通信协议发送数据,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不符合规范。若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可以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
S403:接入节点设备接收汇聚节点设备提供的原始数据包。
S404:接入节点设备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在接收到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提供的原始数据包,可以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其中,所述解析数据为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到汇聚节点设备,汇聚节点设备再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接入节点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后得到的数据,如果所述接入节点设备解析后得到的解析数据与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相同,可以确定原始感知数据由待检测传感设备传输到接入节点设备的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即传输过程中的协议是一致的。
具体的,以待检测传感设备所测物理量是温度25.4摄氏度度为例,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感知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到汇聚节点设备,汇聚节点设备再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接入节点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如果解析后得到的数据为25.4摄氏度,说明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符合规范。如果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不符合规范,解析后得到的数据可能是25.2摄氏度。
S405:接入节点设备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
S406:接入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将解析数据与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如果获得的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相同,则可以确定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符合规范,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满足入网协议要求的第一检测结果;如果获得的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不相同,则可以确定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不符合规范,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不满足入网协议要求的第一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设备在安装至现场应用之前,不仅要满足输变电物联网相关入网协议的要求,还要在性能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为了通过对各类传感设备的统一接收与功能进行调试和验证,进一步分析传感设备的通信性能,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7:接入节点设备接收客户端提供的检测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策略可以包括控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运行的运行参数设置,所述运行参数可以包括业务周期、控制周期、延迟时间和最大随机扰动时长。待检测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提供的检测策略运行,并向所述汇聚节点设备返回运行后的检测数据包。
S408:接入节点设备将所述检测策略发送至所述汇聚节点设备。
S409:汇聚节点设备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检测策略发送至待检测传感设备。
S410:汇聚节点设备接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策略运行后发送的检测数据包。
S411:汇聚节点设备比较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S412:汇聚节点设备将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设备。
S413:接入节点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提供的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具体的,若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所述接入节点设备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汇聚节点设备发送的检测数据包相同,则可以确定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稳定,可以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稳定的第二检测结果;若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所述接入节点设备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汇聚节点设备发送的检测数据包不相同,则可以确定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不稳定,可以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不稳定的第二检测结果。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搭建了和现场应用环境类似的接入节点设备和汇聚节点设备,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数据经过汇聚节点设备或接入节点设备的接收和转发后,初始的数据与接收和转发后的数据是否一致,进而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是否满足相关入网协议,验证了各类传感设备的合规性,根据检测策略对各类传感设备的统一接收与功能进行调试和验证,保证在传感设备安装至现场之前,已经有了可靠的性能稳定的保障,对于现场的实际运用起到重大保障作用。
图5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所述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方法以汇聚节点设备为执行主体,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10: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
S520: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对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可以将解析数据与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如果获得的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相同,则可以确定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符合规范,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满足入网协议要求的第一检测结果;如果获得的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不相同,则可以确定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不符合规范,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不满足入网协议要求的第一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设备在安装至现场应用之前,不仅要满足输变电物联网相关入网协议的要求,还要在性能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为了通过对各类传感设备的统一接收与功能进行调试和验证,进一步分析传感设备的通信性能,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530: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检测策略发送至待检测传感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策略可以包括控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运行的运行参数设置,所述运行参数可以包括业务周期、控制周期、延迟时间和最大随机扰动时长。待检测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提供的检测策略运行,并向所述汇聚节点设备返回运行后的检测数据包。
S540:接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策略运行后发送的检测数据包。
S550:比较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S560:将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提供的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具体的,若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检测数据包相同,则可以确定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稳定,可以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稳定的第二检测结果;若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检测数据包不相同,则可以确定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不稳定,可以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不稳定的第二检测结果。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数据经过汇聚节点设备或接入节点设备的接收和转发后,初始的数据与接收和转发后的数据是否一致,进而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是否满足相关入网协议,验证了各类传感设备的合规性,根据检测策略对各类传感设备的统一接收与功能进行调试和验证,保证在传感设备安装至现场之前,已经有了可靠的性能稳定的保障,对于现场的实际运用起到重大保障作用。
图6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方法的流程图。所述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方法以接入节点设备为执行主体,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10:接收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原始数据包可以为汇聚节点设备提供的。
S620: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解析数据可以为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以数据包的形式发送到汇聚节点设备,汇聚节点设备再将接收到的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接入节点设备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析后得到的数据。
S630: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
S640: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可以将解析数据与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比较,如果获得的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相同,则可以确定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符合规范,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满足入网协议要求的第一检测结果;如果获得的第一比较结果为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不相同,则可以确定待检测传感设备所采用的网络通信协议或通讯规约不符合规范,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不满足入网协议要求的第一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设备在安装至现场应用之前,不仅要满足输变电物联网相关入网协议的要求,还要在性能上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为了通过对各类传感设备的统一接收与功能进行调试和验证,进一步分析传感设备的通信性能,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650:接收客户端提供的检测策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策略可以包括控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运行的运行参数设置,所述运行参数可以包括业务周期、控制周期、延迟时间和最大随机扰动时长。待检测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提供的检测策略运行,并向所述汇聚节点设备返回运行后的检测数据包。
S660:将所述检测策略发送至所述汇聚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汇聚节点设备将所述检测策略发送至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接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策略运行后发送的检测数据包,比较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S670: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可以根据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提供的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具体的,若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所述接入节点设备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汇聚节点设备发送的检测数据包相同,则可以确定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稳定,可以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稳定的第二检测结果;若所述第二比较结果为所述接入节点设备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汇聚节点设备发送的检测数据包不相同,则可以确定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不稳定,可以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不稳定的第二检测结果。
由以上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说明书实施例可以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数据经过汇聚节点设备或接入节点设备的接收和转发后,初始的数据与接收和转发后的数据是否一致,进而判断待检测传感设备是否满足相关入网协议,验证了各类传感设备的合规性,根据检测策略对各类传感设备的统一接收与功能进行调试和验证,保证在传感设备安装至现场之前,已经有了可靠的性能稳定的保障,对于现场的实际运用起到重大保障作用。
图7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装置的功能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以下的结构模块。
第一接收模块710,用于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720,用于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对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检测策略发送至待检测传感设备;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策略运行后发送的检测数据包;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获得第二比较结果;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
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设备的功能结构示意图,所述检测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的各种功能。所述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用户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所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可以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实现以下步骤: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对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图9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装置的功能结构示意图,该装置具体可以包括以下的结构模块。
第一接收模块910,用于接收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
解析模块920,用于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
比较模块930,用于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
第一生成模块94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提供的检测策略;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策略发送至所述汇聚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汇聚节点设备将所述检测策略发送至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接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策略运行后发送的检测数据包,比较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获得第二比较结果;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
图8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设备的功能结构示意图,所述检测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器可用于存储所述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所述处理器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内的计算机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内的数据,实现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的各种功能。所述存储器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用户终端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此外,存储器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硬盘、内存、插接式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SMC)、安全数字(Secure Digital,SD)卡、闪存卡(Flash Card)、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所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所述处理器可以执行所述计算机指令实现以下步骤:接收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装置实施例和设备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本说明书文件之后,可以无需创造性劳动想到将本说明书列举的部分或全部实施例进行任意组合,这些组合也在本说明书公开和保护的范围内。
在20世纪90年代,对于一个技术的改进可以很明显地区分是硬件上的改进(例如,对二极管、晶体管、开关等电路结构的改进)还是软件上的改进(对于方法流程的改进)。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今的很多方法流程的改进已经可以视为硬件电路结构的直接改进。设计人员几乎都通过将改进的方法流程编程到硬件电路中来得到相应的硬件电路结构。因此,不能说一个方法流程的改进就不能用硬件实体模块来实现。例如,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例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就是这样一种集成电路,其逻辑功能由用户对器件编程来确定。由设计人员自行编程来把一个数字系统“集成”在一片PLD上,而不需要请芯片制造厂商来设计和制作专用的集成电路芯片。而且,如今,取代手工地制作集成电路芯片,这种编程也多半改用“逻辑编译器(logic compiler)”软件来实现,它与程序开发撰写时所用的软件编译器相类似,而要编译之前的原始代码也得用特定的编程语言来撰写,此称之为硬件描述语言(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HDL),而HDL也并非仅有一种,而是有许多种,如ABEL(Advanced Boolean Expression Language)、AHDL(AlteraHardware DescriptionLanguage)、Confluence、CUPL(Cornell University Programming Language)、HDCal、JHDL(Java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Lava、Lola、MyHDL、PALASM、RHDL(Ruby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等,目前最普遍使用的是VHDL(Very-High-SpeedIntegrated Circuit 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与Verilog2。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清楚,只需要将方法流程用上述几种硬件描述语言稍作逻辑编程并编程到集成电路中,就可以很容易得到实现该逻辑方法流程的硬件电路。
上述实施例阐明的系统、装置、模块或单元,具体可以由计算机芯片或实体实现,或者由具有某种功能的产品来实现。一种典型的实现设备为计算机。具体的,计算机例如可以为个人计算机、膝上型计算机、蜂窝电话、相机电话、智能电话、个人数字助理、媒体播放器、导航设备、电子邮件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计算机、可穿戴设备或者这些设备中的任何设备的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说明书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本说明书可用于众多通用或专用的计算机系统环境或配置中。例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计算机、手持设备或便携式设备、平板型设备、多处理器系统、基于微处理器的系统、置顶盒、可编程的消费电子设备、网络PC、小型计算机、大型计算机、包括以上任何系统或设备的分布式计算环境等等。
本说明书可以在由计算机执行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一般上下文中描述,例如程序模块。一般地,程序模块包括执行特定任务或实现特定抽象数据类型的例程、程序、对象、组件、数据结构等等。也可以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实践本说明书,在这些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由通过通信网络而被连接的远程处理设备来执行任务。在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程序模块可以位于包括存储设备在内的本地和远程计算机存储介质中。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说明书,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本说明书有许多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希望所附的权利要求包括这些变形和变化而不脱离本说明书的精神。

Claims (22)

1.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汇聚节点设备和接入节点设备;
所述汇聚节点设备,用于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设备;
所述接入节点设备,用于对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提供的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包括:
在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相同的情况下,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满足入网协议要求的第一检测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节点设备还用于,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入节点设备提供的检测策略发送至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接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策略运行后发送的检测数据包;比较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获得第二比较结果;将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设备;
所述接入节点设备还用于,接收客户端提供的检测策略;将所述检测策略发送至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根据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提供的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策略包括控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运行的运行参数设置;所述运行参数包括业务周期、控制周期、延迟时间和最大随机扰动时长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汇聚节点设备提供的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包括:
在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稳定的第二检测结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聚节点设备采用微功率无线通信协议。
7.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
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对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包括:
在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相同的情况下,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满足入网协议要求的第一检测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检测策略发送至待检测传感设备;
接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策略运行后发送的检测数据包;
比较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将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根据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策略包括控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运行的运行参数设置;所述运行参数包括业务周期、控制周期、延迟时间和最大随机扰动时长中的至少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包括:
在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稳定的第二检测结果。
12.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对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检测策略发送至待检测传感设备;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策略运行后发送的检测数据包;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二比较结果发送至所述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
14.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接收待检测传感设备发送的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在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与所述发送的原始数据包相同的情况下,将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发送至接入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接入节点设备对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接收的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15.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
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
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包括:
若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相同,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满足入网协议要求的第一检测结果。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客户端提供的检测策略;
将所述检测策略发送至汇聚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汇聚节点设备将所述检测策略发送至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接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策略运行后发送的检测数据包,比较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策略包括控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运行的运行参数设置;所述运行参数包括业务周期、控制周期、延迟时间和最大随机扰动时长中的至少一种。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包括:
若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相同,生成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通信性能稳定的第二检测结果。
20.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
解析模块,用于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
比较模块,用于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客户端提供的检测策略;
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检测策略发送至汇聚节点设备,以便于所述汇聚节点设备将所述检测策略发送至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接收所述待检测传感设备根据所述检测策略运行后发送的检测数据包,比较所述接收的检测数据包和所述发送的检测数据包,获得第二比较结果;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比较结果生成第二检测结果。
22.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现:接收原始数据包;所述原始数据包中包括待检测传感设备采集的原始感知数据;对所述原始数据包进行解析,获得所述原始数据包对应的解析数据;比较所述解析数据与所述原始感知数据,获得第一比较结果;根据所述第一比较结果生成第一检测结果。
CN202011060533.0A 2020-09-30 2020-09-30 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Active CN1120549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0533.0A CN112054944B (zh) 2020-09-30 2020-09-30 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0533.0A CN112054944B (zh) 2020-09-30 2020-09-30 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4944A true CN112054944A (zh) 2020-12-08
CN112054944B CN112054944B (zh) 2023-05-12

Family

ID=736058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0533.0A Active CN112054944B (zh) 2020-09-30 2020-09-30 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54944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15984A (zh) * 2023-03-28 2023-04-25 睿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7680A (zh) * 2010-12-17 2012-07-04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
CN104683173A (zh) * 2013-12-03 2015-06-03 北京赛迪电子系统测评实验室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物联网的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4933523A (zh) * 2015-06-15 2015-09-23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配电终端测试监控方法
CN107395604A (zh) * 2017-07-28 2017-11-24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493195A (zh) * 2019-07-23 2019-11-22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准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47680A (zh) * 2010-12-17 2012-07-04 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系统及物联网系统的安全管理方法
CN104683173A (zh) * 2013-12-03 2015-06-03 北京赛迪电子系统测评实验室有限公司 一种异构物联网的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04933523A (zh) * 2015-06-15 2015-09-23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配电终端测试监控方法
CN107395604A (zh) * 2017-07-28 2017-11-24 深圳市盛路物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物联网信息传输方法和装置
CN110493195A (zh) * 2019-07-23 2019-11-22 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准入控制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15984A (zh) * 2023-03-28 2023-04-25 睿至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安全检测方法及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4944B (zh) 2023-05-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259013A1 (zh) 数据处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CN111414407A (zh) 数据库的数据查询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343020A (zh) 多协议物联网设备的统一管理方法和装置
EP2997473A1 (en) Data annotation as a service for iot systems
CN109787974B (zh) 报文数据流生成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04579830B (zh) 服务监控方法及装置
CN108282381A (zh) 网络丢包率监控方法、装置及测试服务器
CN112463422A (zh) 物联网故障运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287093A (zh) 移动终端、数据接口测试方法及存储介质
CN110011875A (zh) 拨测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992485A (zh) 一种调试日志提供方法、终端设备及服务器
CN111954240A (zh) 网络故障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054944B (zh) 物联网传感设备检测系统、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256557B (zh) 程序回归测试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176802B (zh) 一种业务请求的全链路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N103441925B (zh) 家庭网关设备及在家庭网关设备上挂载存储设备的方法
CN213547561U (zh) 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评估系统
CN114879988A (zh) 一种在线升级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9788010A (zh) 一种数据本地化存取的方法和装置
CN112187946A (zh) 一种物联网传感设备评估系统及方法
Dibaba IoT Implementation with Cayenne Platform
CN111786856A (zh) 一种浏览器环境检查方法及装置
CN109587221A (zh) 大数据集群管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和计算机设备
CN112965721B (zh) 基于Android的项目编译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668306A (zh) 一种移动操作系统内置的数据采集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