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3430B - 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53430B
CN112053430B CN202010812881.2A CN202010812881A CN112053430B CN 112053430 B CN112053430 B CN 112053430B CN 202010812881 A CN202010812881 A CN 202010812881A CN 112053430 B CN112053430 B CN 11205343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valuation
product
consumer
design schem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1288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53430A (zh
Inventor
董烨楠
朱上上
李文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JUT
Priority to CN20201081288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534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534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34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534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34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7/00Three dimensional [3D] modelling, e.g. data description of 3D objec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8/00Pattern recognition
    • G06F18/20Analysing
    • G06F18/23Clustering techniqu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9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mployees;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operations
    • G06Q10/06393Score-carding, benchmarking or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analysi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19/00Manipulating 3D models or images for computer graphics
    • G06T19/006Mixed re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7/00Network arrangements or protocols for supporting network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7/01Protocols
    • H04L67/10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 H04L67/1097Protocols in which an application is distributed across nodes in the network for distributed storage of data in networks, e.g. transport arrangements for network file system [NFS], storage area networks [SAN] or 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N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30Comput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Graphic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Evolutionary Biology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Processing Or Creating Image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涉及产品评价技术领域。系统由消费者移动终端、设计师工作终端、以及云端构成,使得消费者以及设计师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产品上传、产品评价过程,并将数据存储至云端,便于存储和下载。此外,该系统还借助了移动增强现实技术,对设计师创作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进行展示,使消费者群体可以在虚拟现实场景的体验下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增强了消费者与设计方案的互动性,增加了体验的乐趣,提高消费者参与度,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评价结果也为设计师改进设计方案提供了更有效的参考依据,方便设计师及时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 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产品设计评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产品设计评价一般通过人工下发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意象要素进行评价,还需要人工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费时费力,调查结果存在偶然性和不准确性。
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目前也存在一些网络问卷形式收集消费者的评价信息,即通过网页的形式实现对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意象要素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数字化永久存储,展现文创产品的基本信息、各方面的评价信息以及图形化的统计数据。但是传统的网页形式的评价系统只能以二维图片的形式对设计方案进行展示,评价者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产品,此外,评价者必须坐在电脑前进行评价,导致评价者无法在较为真实的体验下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影响评价效果,从而影响设计师对于设计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此外,上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容易受到外部环境制约,评价者无法真实地体验设计方案,且收集到的消费者评价数据难以进行二次深层次分析,无法为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改进与优化提供进一步的支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克服了目前市场及现有的评价方法和手段的不足,使得评价者可以在模拟现实场景下体验设计方案,随着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和评价者数量的增加,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也在不断增多,可以进一步通过数据挖掘、决策分析、机器学习等多种数据分析手段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发掘不同消费者群体和各种类型的文创产品之间的关系,为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改进提供建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由消费者移动终端、设计师工作终端、以及云端构成;
所述的云端包括:
云端设计素材库:收集不同类型的文创产品对应的外观样式素材,每一种外观样式素材对应不同的颜色及材质,并对同一类型的文创产品对应的外观样式素材进行编码,构建外观样式素材库;
云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设计师工作终端和消费者移动终端提交的数据;
所述的设计师工作终端包括:
设计方案获取模块:用于提交和修改设计师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
三维模型创建模块:用于结合云端设计素材库以及数据获取模块采集到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创建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并进行渲染,将最终得到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及其对应的设计方案上传至云端存储模块;
消费者评价反馈模块:用于收取消费者对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评价报告;
所述的消费者移动终端包括:
场景定位模块:通过摄像头采集现实场景中的图像,通过增强现实工具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图像标记和图像三维跟踪注册,生成虚拟现实场景文件;
产品展示模块:用于读取场景定位模块生成的虚拟现实场景文件,选择并加载云端存储模块中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对光照和颜色进行自动校正处理,获得虚拟现实场景下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并进行展示;
消费者评价数据采集模块:通过评价指标量化表的形式收集消费者基本信息,以及消费者针对文创产品展示效果的评价数据;
评价结果生成模块:用于对消费者的评价数据进行汇总,并针对不同消费者的类型对评价数据进行分类,生成最终的评价报告,并将评价报告发送至设计师工作终端的消费者评价反馈模块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评价系统采用移动终端和云端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消费者以及设计师能够随时随地的进行产品上传、产品评价过程,并将数据存储至云端,便于存储和下载。
具体的,本发明在云端设置了设计素材库,可以随着用户的增加不断完善,能够满足基本的三维模型创建需求。设计师通过工作终端中的设计方案获取模块提交原始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或者对历史提交方案进行修改,实时生成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存储在云端列表中可供消费者选择,同样通过移动端获取消费者的评价信息。此外,云端接收到新的作品后自动发布评价任务至已注册的消费者移动终端,且消费者移动终端可选择性地接受或拒绝评价任务,设计师也可以选择目标消费者查看其评价数据,整个过程只需在移动端完成,方便省时,功能全面。
本发明结合了结合增强现实技术,让消费者通过新的体验方式加深对设计方案的认知,增强了消费者与设计方案的互动性,增加了体验的乐趣,提高消费者参与度,使评价的结果更加具有客观性和科学性,同时,评价结果也为设计师改进设计方案提供了更有效的参考依据。随着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和评价者数量的增加,系统采集到的数据也在不断增多,未来可以通过数据挖掘、决策分析、机器学习等多种数据分析手段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发掘不同消费者群体和各种类型的文创产品之间的关系,为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改进与优化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系统基础模块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一种可选的云端模块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其包括:
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由消费者移动终端、设计师工作终端、以及云端构成;
所述的云端包括:
云端设计素材库:收集不同类型的文创产品对应的外观样式素材,每一种外观样式素材对应不同的颜色及材质,并对同一类型的文创产品对应的外观样式素材进行编码,构建外观样式素材库;在本发明的一项具体实施中,每一种外观样式素材还设有标签,所述标签为不同群组的消费者对该外观样式素材的评价数据的评分典型值;
云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设计师工作终端和消费者移动终端提交的数据;
所述的设计师工作终端包括:
设计方案获取模块:用于提交和修改设计师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
三维模型创建模块:用于结合云端设计素材库以及数据获取模块采集到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创建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并进行渲染,将最终得到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及其对应的设计方案上传至云端存储模块;
消费者评价反馈模块:用于收取消费者对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评价报告;
所述的消费者移动终端包括:
场景定位模块:通过摄像头采集现实场景中的图像,通过增强现实工具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图像标记和图像三维跟踪注册,生成虚拟现实场景文件;
产品展示模块:用于读取场景定位模块生成的虚拟现实场景文件,选择并加载云端存储模块中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对光照和颜色进行自动校正处理,获得虚拟现实场景下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并进行展示;
消费者评价数据采集模块:通过评价指标量化表的形式收集消费者基本信息,以及消费者针对文创产品展示效果的评价数据;
评价结果生成模块:用于对消费者的评价数据进行汇总,并针对不同消费者的类型对评价数据进行分类,生成最终的评价报告,并将评价报告发送至设计师工作终端的消费者评价反馈模块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对消费者移动终端中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介绍。
其中,所述的消费者评价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消费者登录模块:用于收集参与评价的消费者性别、职业和年龄信息;也可以通过实际需求增删其他的信息,以便体现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群体对文创产品的认知与偏好情况;
消费者评价模块:通过评价指标量化表的形式收集消费者针对文创产品展示效果的评价数据,所述的评价指标量化表包括不同的评价维度、以及每个评价维度相对应的若干个评价指标;所述的评价维度包含意象风格维度、古典文化维度、创意个性维度以及审美维度,所述的评价指标包含不少于4个的意象形容词;消费者评价模块根据产品展示模块展示的三维模型,收集消费者对每个意象形容词的评分作为评价数据。
实施例中设置了四个一级评价维度,包括:意象风格维度、古典文化维度、创意个性维度以及审美维度。其中,意象风格维度下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现代的,时尚的,简洁的,清爽的;古典文化维度下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古典的,质朴的,禅意的,高雅的;创意个性维度下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个性化的,新颖的,有趣的,巧妙的;审美维度下的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好看的,优雅的,精致的,流行的,每一个评价维度下均设置了4个意象形容词作为评价数据。
本实施例中的评价指标量化表的设计结合了以下方法步骤:
步骤1:采集文创产品图片,通过图片分类任务,获取消费者对文创产品的初步描述词汇;筛选出文创产品的典型描述词汇,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法进行筛选,设置合理的类簇数,将每一簇中最靠近中心位置的词汇作为典型描述词汇,也可以由专家小组的形式筛选出文创产品的典型描述词汇;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典型描述词汇出现的频率进行分析,探索得到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评价因子;
步骤2:以发布五点量表的形式,收集消费者对文创产品设计方案中各评价因子维度的打分值,通过AMOS软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来对步骤1中探索得到的评价因子进行验证,获得一级评价维度及二级评价指标。
其中,所述的评价结果生成模块包括:
聚类模块:对消费者的基本信息和评价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参与评分的消费者分为若干群组,获得每一个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在不同群组中所占的比例,生成评价报告;
具体的,对消费者的评价数据进行定量描述分析法处理,统计分析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评价数据,生成的评价报告可以以图表的格式统计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对于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认知与偏好情况,依据性别、年龄层段等标准展示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对该文创设计方案的评价,方便设计师查看评价数据,直观便捷。
评价指标分析模块:根据评价数据计算每个评价维度下不同的评价指标的贡献率,将贡献率低于阈值的评价指标设置提醒,因为随着时间的累积及用户的累积,预设的评价指标量化表中的评价指标可能以无法发挥作用,这样可以对设计的评价指标量化表进行验证和更新。
其中,产品定位模块既可以直接下载云端存储的现有虚拟现实场景文件,也可以由消费者打开摄像头,对准任一场景,由产品定位模块通过Vuforia SDK增强现实工具包中的Single Image模块和最新添加的3DObject模块实现,对图像进行识别与标记,包括图像标记和图像三维跟踪注册,实时生成虚拟现实场景文件,并由产品展示模块读取并加载,将选择的产品放入所选场景,同时对光照和颜色进行校正处理,完成自定义场景下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的展示。
消费者想要评价的产品是可以进行人为选择的,一方面可以选择系统自动发布的评价任务,另一方面可以查看云端已存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列表页面,所述的列表页面呈现有全部文创产品的列表视图,方便消费者直观的把握整体信息,可以快速的定位和选择要评价的产品。
消费者能够在产品展示模块的展示界面上实现产品的缩放、旋转以及外观切换观察操作,对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维度的定量描述以及对每个评价维度中各具体指标的定量描述进行评分。在评分过程中也可以移动摄像头位置,全方位观测产品以及产品在所选场景下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对设计师工作终端中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介绍。
设计师通过移动终端中的设计方案获取模块提交原始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或者对历史提交方案进行修改,实时生成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存储在云端列表中可供消费者选择,同样通过移动端获取消费者的评价信息。此外,云端接收到新的作品后自动发布评价任务至已注册的消费者移动终端,且消费者移动终端可选择性地接受或拒绝评价任务,设计师也可以选择目标消费者查看其评价数据,整个过程只需在移动端完成。
在设计方案获取模型中,设计师提交的原始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或者修改后的历史提交方案信息需要齐全,包括文创产品的建模尺寸数据、外观造型素材和产品简介文本,所述外观造型素材包括文创产品的颜色、材质以及外观样式素材。其中建模尺寸数据是根据文创产品模型实际尺寸的还原,产品简介文本为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简介信息,供消费者在评价阶段进行参考。在此阶段,设计师可针对性的设置想要重点关注的评价指标,如设计师想要设计一款“简洁的”产品,则可以在产品简介文本中加入“简洁的”,系统自动识别关键词作为重点关注,那么当消费者的对该评价指标的评分低于阈值时,会自动从云端设计素材库中搜索与该外观样式素材相关的,且更简洁的可替换素材发送至设计师工作终端,供设计师参考。
本实施中,所述的三维模型创建模块中配置有3ds max建模软件。使用3ds max建模软件建立文创产品3D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创建模块对创建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包括对设计方案中的材质的渲染调试以及对环境灯光的参数设置,具体为对模型进行模型面数优化、材质调试、灯光调试、渲染调试等,最后导入到Unity3d中进行虚实场景的融合与编辑。完成后还需要对模型添加相关的展示信息,其展示信息是将设计师提交的产品简介文本按照标准格式进行编辑后得到的。
本实施例中,消费者评价反馈模块用于收取消费者对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评价报告,也可以收取消费者的建议,设计师可以根据评价报告和消费者的建议,可选择性地修改设计方案重新上传。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对云端中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介绍。
云端的设计使得数据在消费者终端和设计师终端之间的传递更加便捷,能够存储设计师工作终端和消费者移动终端提交的数据,且可供下载查看。在云端存储的三维模型通过类型进行存储,模型至少包括工艺品三维模型、文具三维模型、家居用品模型等。
此外,云端还设计有云端设计素材库,可以收集不同类型的文创产品对应的外观样式素材,每一种外观样式素材对应不同的颜色及材质,并对同一类型的文创产品对应的外观样式素材进行编码。
本实施例中,当设计师工作终端提交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及其对应的设计方案上传至云端存储模块后,由云端自动发布评价任务至已注册的消费者移动终端,且消费者移动终端可选择性地接受或拒绝评价任务。
此外,为了使消费者评价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对评价数据进行二次深层次分析,为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改进与优化提供进一步的支撑。因此,如图2所示,在云端还设计有:
群众偏好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评价结果生成模块输出的最终评价结果,生成群众偏好;例如,针对某一款产品的评价结果中,设计师对产品的描述中包括“简洁的”,但群众对意象风格维度下的二级评价指标“简洁的”评分低于阈值,则将群众偏好定义为:需要更简洁些。
设计方案更新模块:用于根据群众偏好,从云端设计素材库中搜索与群众偏好最相关的外观样式素材,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新,获得更新后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存储至云端存储模块中,并将更新后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发送至设计师工作终端的消费者评价反馈模块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由消费者移动终端、设计师工作终端、以及云端构成;
所述的云端包括:
云端设计素材库:收集不同类型的文创产品对应的外观样式素材,每一种外观样式素材对应不同的颜色及材质,并对同一类型的文创产品对应的外观样式素材进行编码,构建外观样式素材库;
云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设计师工作终端和消费者移动终端提交的数据;
所述的设计师工作终端包括:
设计方案获取模块:用于提交和修改设计师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
三维模型创建模块:用于结合云端设计素材库以及数据获取模块采集到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创建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并进行渲染,将最终得到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及其对应的设计方案上传至云端存储模块;
消费者评价反馈模块:用于收取消费者对文创产品设计方案的评价报告;
所述的消费者移动终端包括:
场景定位模块:通过摄像头采集现实场景中的图像,通过增强现实工具对采集的图像进行图像标记和图像三维跟踪注册,生成虚拟现实场景文件;
产品展示模块:用于读取场景定位模块生成的虚拟现实场景文件,选择并加载云端存储模块中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对光照和颜色进行自动校正处理,获得虚拟现实场景下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并进行展示;
消费者评价数据采集模块:通过评价指标量化表的形式收集消费者基本信息,以及消费者针对文创产品展示效果的评价数据;
评价结果生成模块:用于对消费者的评价数据进行汇总,并针对不同消费者的类型对评价数据进行分类,生成最终的评价报告,并将评价报告发送至设计师工作终端的消费者评价反馈模块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云端还包括:
群众偏好生成模块:用于根据评价结果生成模块输出的最终评价结果,生成群众偏好;
设计方案更新模块:用于根据群众偏好,从云端设计素材库中搜索与群众偏好最相关的外观样式素材,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新,获得更新后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发送至设计师工作终端的消费者评价反馈模块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维模型创建模块中配置有3ds max建模软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设计方案获取模块采集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包括文创产品的建模尺寸数据、外观造型素材和产品简介文本,所述的外观造型素材包括文创产品的颜色、材质以及外观样式素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三维模型创建模块对创建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进行渲染,包括对设计方案中的材质的渲染调试以及对环境灯光的参数设置,并导入到Unity3d中进行虚实场景的融合与编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消费者评价数据采集模块包括:
消费者登录模块:用于收集参与评价的消费者性别、职业和年龄信息;
消费者评价模块:通过评价指标量化表的形式收集消费者针对文创产品展示效果的评价数据,所述的评价指标量化表包括不同的评价维度、以及每个评价维度相对应的若干个评价指标;所述的评价维度包含意象风格维度、古典文化维度、创意个性维度以及审美维度,所述的评价指标包含不少于4个的意象形容词;消费者评价模块根据产品展示模块展示的三维模型,收集消费者对每个意象形容词的评分作为评价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评价结果生成模块包括:
聚类模块:对消费者的基本信息和评价数据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将参与评分的消费者分为若干群组,获得每一个评价维度和评价指标在不同群组中所占的比例,生成评价报告;
评价指标分析模块:根据评价数据计算每个评价维度下不同的评价指标的贡献率,将贡献率低于阈值的评价指标设置提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其特征在于,当设计师工作终端提交的文创产品三维模型及其对应的设计方案上传至云端存储模块后,由云端自动发布评价任务至已注册的消费者移动终端,且消费者移动终端可选择性地接受或拒绝评价任务。
CN202010812881.2A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 Active CN1120534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2881.2A CN112053430B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12881.2A CN112053430B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3430A CN112053430A (zh) 2020-12-08
CN112053430B true CN112053430B (zh) 2024-04-02

Family

ID=73602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12881.2A Active CN112053430B (zh) 2020-08-13 2020-08-13 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5343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3934B (zh) * 2020-12-29 2023-04-07 厦门理工学院 一种图文工艺cmf-ar展示方法和装置
CN113256100B (zh) * 2021-05-19 2023-09-01 佳木斯大学 一种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室内设计用教学方法及系统
CN114373037B (zh) * 2021-09-16 2022-12-09 能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物联网的产品运维虚拟展示系统
CN114359473A (zh) * 2021-11-30 2022-04-15 长沙宏达威爱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文创产品vr虚拟展示系统
CN114202620B (zh) * 2022-02-16 2022-05-27 杭州杰牌传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设计交互联动的传动产品即时设计展示系统及设计方法
CN115617222B (zh) * 2022-11-21 2023-03-14 湖南工商大学 一种文创产品vr虚拟展示系统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5843A (zh) * 2013-11-13 2014-02-26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delmia的复杂产品可装配性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07393015A (zh) * 2017-07-28 2017-11-24 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终端的公共文化资源虚拟现实全景展示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05843A (zh) * 2013-11-13 2014-02-26 西安工业大学 一种基于delmia的复杂产品可装配性评价系统及方法
CN107393015A (zh) * 2017-07-28 2017-11-24 安徽华博胜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多终端的公共文化资源虚拟现实全景展示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ugmented Reality Browser for Mobile Terminal;Dan Li 等;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91231;1-7 *
虚拟现实技术与产品设计的融合研究;游雪敏;艺术科学;20191231;169-170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3430A (zh) 2020-1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53430B (zh) 一种采用移动终端结合增强现实技术的文创产品设计方案评价系统
Phan et al. Color orchestra: Ordering color palettes for interpolation and prediction
CN108122264A (zh) 促进草图到绘画变换
CN109543359B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包装设计方法及系统
US10121171B1 (en) Component-level rating system and method
CN109801349B (zh) 一种声音驱动的三维动画角色实时表情生成方法和系统
Vempati et al. Enabling hyper-personalisation: Automated ad creative generation and ranking for fashion e-commerce
WO2021031677A1 (zh) 一种目标对象的banner图的批量自动生成方法及装置
US2015037990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ule-based animated content optimization
CN113901588A (zh) 车辆个性化定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Zhou et al. Evaluation and design method for product form aesthetics based on deep learning
US11928319B1 (en) Interactive canvas tool for multimodal personalized content generation
CN114581206A (zh) 一种基于vr的个性化文创产品虚拟定制系统
CN113297520A (zh) 页面设计辅助处理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7280050A (ja) イメージ情報評価方法
KR101817532B1 (ko) 미디어 제작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Wu et al. Application of Product Form Recognition Combined with Deep Learning Algorithm
CN113342334B (zh) 视觉设计投放方法及装置
Yavari User perspective on AM-enabled mass customisation toolkits
Ma et al. Computer-Aided Brand Logo Design Based on 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
Wu et al. Optimal Measurement of Visual Transmission Design Based on CAD and Data Mining
US20150317566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content generation and optimization using probability factors
CN116843408A (zh) 商品评价内容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Kong et al.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AD an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in Advertising Art Design
Wang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Art Design Optimiz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Big Data and CAD Technolog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