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51936A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51936A
CN112051936A CN202010852199.6A CN202010852199A CN112051936A CN 112051936 A CN112051936 A CN 112051936A CN 202010852199 A CN202010852199 A CN 202010852199A CN 112051936 A CN112051936 A CN 112051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display device
electrically connected
metal wire
mai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219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51936B (zh
Inventor
朱盛祖
张志华
蔺帅
夏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cin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ci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cin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cin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52199.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51936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0852199.6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205193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51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19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519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519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环绕所述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金属线和开关电路;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线电连接,第二端与主控制板的固定电位端电连接,第三端与主控制板的天线信号端电连接,控制端与主控制板的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主控制板用于通过所述控制信号端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选通状态,使所述金属线与天线信号端电连接或者使所述金属线与固定电位端电连接。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采用较低的成本将天线较好的结合到显示装置中。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从2G、3G、4G到5G的不断发展,移动通信天线也经历了从单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到智能天线、MIMO天线乃至大规模阵列天线的发展历程。天线作为移动通信网络的感知器官在网络中的地位越来越复杂,并且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装置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将天线较好的结合到显示装置中成为显示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以采用较低的成本将天线较好的结合到显示装置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环绕所述显示区;
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金属线和开关电路;
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线电连接,第二端与主控制板的固定电位端电连接,第三端与主控制板的天线信号端电连接,控制端与主控制板的控制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主控制板用于通过所述控制信号端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选通状态,使所述金属线与所述天线信号端电连接或者使所述金属线与所述固定电位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
所述金属线与所述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层,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层同层设置。
可选的,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主控制板的第一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金属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制板的固定电位端电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主控制板的第二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制板的天线信号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薄膜晶体管,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的各膜层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相应膜层同层设置。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薄膜封装层和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
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内或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和所述偏光片之间,所述金属线通过过孔与所述开关电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薄膜封装层和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偏光片邻近所述薄膜封装层的表面或者设置于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或者,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封装层盖板,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封装玻璃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金属线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开关电路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固定电位端为地端。
可选的,所述金属线的线宽小于或等于1000微米。
可选的,所述金属线采用Ti/Al/Ti结构,或者所述金属线采用Mo/Al/Mo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开关电路,主控制板通过控制开关电路的选通状态,使金属线与天线信号端电连接或者使金属线与固定电位端电连接,即本实施例将金属线分时复用,金属线可以作为天线使用,也可以作为静电防护线使用,无需额外增加新的天线,降低了成本,且符合显示面板轻薄化的发展趋势,此外金属线用于静电防护,将金属线分时复用为天线也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现有技术中的天线制作大多采用LDS(Laser-Direct-structuring,激光直接成型技术),直接将天线镭射在显示装置外壳上。但现在5G手机需求的天线数量越来越多,光靠显示装置的外壳无法满足全部天线的设置需求。基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参考图1,显示装置包括:
显示区10和非显示区20,非显示区20环绕显示区10;
非显示区20设置有金属线21和开关电路22;
开关电路22的第一端与金属线21电连接,第二端与主控制板30的固定电位端G电连接,第三端与主控制板30的天线信号端A电连接,控制端与主控制板30的控制信号端S电连接;
主控制板30用于通过控制信号端S控制开关电路22的选通状态,使金属线21与天线信号端A电连接或者使金属线21与固定电位端G电连接。
其中,显示区10用于显示画面,显示区10可以包括多个发光单元。金属线21可以为静电防护线,金属线21可以有一根或多根,金属线21环绕显示区10设置。示例性的,主控制板30的固定电位端G为地端,金属线21用作静电防护线时与地端连接。非显示区20还可以包括驱动芯片,开关电路22可以通过驱动芯片与主控制板30电连接。主控制板30为显示装置的主板,用于向天线输送天线信号,还用于向驱动芯片输入显示画面,驱动芯片根据显示画面向显示区10的发光单元发送显示驱动信号,使多个发光单元发光,以显示该显示画面。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开关电路22,主控制板30通过控制开关电路22的选通状态,使金属线21与天线信号端A电连接或者使金属线21与固定电位端G电连接,即本实施例将金属线21分时复用,金属线21可以作为天线使用,也可以作为静电防护线使用,无需额外增加新的天线,降低了成本,且符合显示面板轻薄化的发展趋势,此外金属线21用于静电防护,将金属线21分时复用为天线也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
可选的,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参考图2,显示装置包括触控电极层40,触控电极层40包括多个触控电极;
金属线21与触控电极层40同层设置。
具体的,金属线21与触控电极层40同层设置时,金属线21可以与触控电极层40在同一工艺中形成,不用增加新的工艺,降低了工艺成本,且不用增加新的膜层,保证了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厚度。
此外,与触控电极层40同层设置的静电防护线用于静电防护,对触控性能影响不大,且静电防护线一般为触控面板上最外围线路,触控电极对此线路的影响也最小,且静电防护线一般为触控面板上最宽线路,线路阻抗最小,因此采用用于静电防护的金属线21分时复用为天线,既不会影响触控电极的工作,触控电极上的电信号也不会影响天线工作,可以保证天线信号和触控信号的正常传输,且金属线21的阻抗较小,可以减小天线信号的损耗,进一步保证天线信号的正常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触控电极可以为自容式触控电极也可以为互容式触控电极,互容式触控电极可以包括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
图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开关电路的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3,开关电路22包括第一开关管221和第二开关管222;第一开关管221的控制端与主控制板30的第一控制信号端电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222的第一端以及金属线21电连接,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主控制板30的固定电位端G电连;第二开关管222的控制端与主控制板30的第二控制信号端电连接,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主控制板30的天线信号端A电连接。
其中,第一开关管221和第二开关管222可以均为MOS管,第一开关管221和第二开关管222的第一端可以为源极,第二端可以为漏极,或者第一端为漏极,第二端为源极,本实施例并不做具体限定。
参考图3,主控制板30通过第一控制信号端控制第一开关管221导通时,金属线21接收主控制板30输出的固定电位信号,金属线21作为静电防护线使用,主控制板30通过第二控制信号端控制第二开关管222导通时,金属线22接收主控制板30输出的天线信号,金属线21作为天线使用。
通过采用两个开关管形成开关电路22,在保证金属线21可以较好的分时复用的前提下,使得开关电路22较为简单,不会占用显示面板较大的面积。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仅示例性的示出了开关电路包括两个开关管,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开关电路还可以采用其他形式。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4,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层50,开关电路22与驱动电路层50同层设置。
具体的,显示面板通常包括衬底基板11,驱动电路层50设置于发光单元12邻近衬底基板11的一侧,驱动电路层50用于驱动发光单元11发光。每一个发光单元11对应的驱动电路通常包括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和至少一个电容,开关电路22的各膜层可以与驱动电路层50的某些膜层同层设置,在同一工艺中形成,从而降低工艺成本,且无需增加新的膜层,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5,驱动电路层50包括薄膜晶体管51,第一开关管221和第二开关管(图中并未示出)的各膜层与薄膜晶体管51的相应膜层同层设置。
其中,薄膜晶体管51可以包括源漏极层511、栅极层512和有源层513,第一开关管221的源漏极201、栅极202和有源层203和第二开关管的源漏极、栅极和有源层(图中未示出)可以分别和薄膜晶体管51的源漏极层511、栅极层512以及有源层513同层设置。通过将第一开关管221和第二开关管的各膜层与薄膜晶体管51的相应膜层同层设置,使得第一开关管221和第二开关管可以与驱动电路层50的薄膜晶体管51在同一工艺中形成,不用增加新的工艺,降低了工艺成本,且不用增加新的膜层,保证了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厚度。
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仅示例性的示出了第一开关管221,并未示出第二开关管,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5和图6,显示装置包括薄膜封装层60和偏光片70,偏光片70设置于薄膜封装层60远离驱动电路层50的一侧;
触控电极层40设置于薄膜封装层60内或设置于薄膜封装层60和偏光片70之间,金属线21通过过孔61与开关电路电连接。
具体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柔性显示装置,薄膜封装层60可以包括无机层和有机层,无机层和有机层交替设置,示例性的薄膜封装层60可以包括两个无机层以及设置于两个无机层之间的有机层。触控电极层40设置于薄膜封装层60内或设置于薄膜封装层60和偏光片70之间时,触控电极层40、金属线21以及触控驱动电路可以直接形成于薄膜封装层60内或薄膜封装层60邻近偏光片70的一侧,此时可以在薄膜封装层60以及薄膜封装层60和驱动电路层50之间的膜层设置过孔61,金属线21通过过孔61与开关电路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图6示例性的示出了金属线21与第一开关管221电连接,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7,金属线21还可以通过位于薄膜封装层60的表面的金属引线62与开关电路电连接。金属引线62沿着薄膜封装层60边缘的斜坡延伸到开关电路所在的区域。
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可选的,参考图8,显示装置包括薄膜封装层60和偏光片70,偏光片70设置于薄膜封装层60远离驱动电路层50的一侧。触控电极层40设置于偏光片70远离薄膜封装层60的表面或者设置于偏光片70远离驱动电路层50的一侧。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90,金属线21通过柔性电路板90与开关电路22电连接。
具体的,当触控电极层40设置于偏光片70表面或设置于偏光片70远离驱动电路层50的一侧其他膜层时,可以先将触控电极层40和金属线21形成于偏光片70或其他膜层表面,然后与偏光片70一起贴附到显示面板上。也可以先将触控电极层40和金属线21形成于一衬底上形成触控面板,再将触控面板贴附于偏光片70表面或其他膜层表面。此时可以将柔性电路板90一端贴附于偏光片70或其他膜层表面,另一端连接到驱动芯片,金属线21可以通过柔性电路板90与驱动芯片电连接,通过驱动芯片与开关电路22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触控电极层40也可以与柔性电路板90电连接,此时柔性电路板90包括触控驱动电路,触控驱动电路用于为触控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并接收触控电极返回的触控感应信号(互容式),或者触控驱动电路用于接收触控电极返回的触控信号(自容式)。
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参考图9,显示装置包括封装玻璃80,触控电极层40设置于封装玻璃80远离驱动电路层50的一侧。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90,金属线21通过柔性电路板90与开关电路22电连接。
具体的,显示装置还可以为硬屏显示装置,此时显示装置采用封装玻璃80对发光单元12进行封装,封装玻璃80用于对发光单元12进行密封,避免水氧入侵到显示装置内部腐蚀发光单元12,封装玻璃80可以为透明玻璃基板。对于硬屏显示装置,触控电极层40和金属线21通过柔性电路板90与驱动芯片电连接,金属线21通过驱动芯片与开关电路22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与上述实施例类型,可以将触控电极层40和金属线21直接形成与封装玻璃80表面或封装玻璃80远离驱动电路层50的一侧其他膜层上,也可以先将触控电极层40和金属线21形成于一衬底上形成触控面板,再将触控面板贴附于偏光片70表面或其他膜层表面。
此外,图9仅示例性的示出了触控电极层40和金属线21位于封装玻璃80表面,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触控电极层40与金属线21还可以位于封装玻璃80远离发光单元12一侧的其他膜层,如位于偏光片和封装玻璃80之间,或位于偏光片远离封装玻璃80的一侧。
可选的,金属线21的线宽小于或等于1000微米。
具体的,金属线21的线宽越大其阻抗越小,通过设置金属线21具有较大的线宽可以减小金属线21对天线信号的损耗,提高天线信号的传输效率。但是金属线21的线宽过大时不利于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通过设置金属线21的线宽小于或等于1000微米,在保证金属线21具有较小的阻抗的同时,保证显示面板具有较小的边框。
需要说明的是,金属线21的具体线宽可以根据天线的信号传输频带、阻抗要求以及显示面板的边框要求等设置,本实施例并不在具体限定。
可选的,金属线21采用Ti/Al/Ti结构,或者金属线21采用Mo/Al/Mo结构。
具体的,Ti、Al和Mo具有较小的阻抗,采用Ti/Al/Ti结构或者金属线采用Mo/Al/Mo进一步保证金属线21具有较小的阻抗,减小金属线21对天线信号的损耗。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非显示区环绕所述显示区;
所述非显示区设置有金属线和开关电路;
所述开关电路的第一端与所述金属线电连接,第二端与主控制板的固定电位端电连接,第三端与主控制板的天线信号端电连接,控制端与主控制板的控制信号端电连接;
所述主控制板用于通过所述控制信号端控制所述开关电路的选通状态,使所述金属线与所述天线信号端电连接或者使所述金属线与所述固定电位端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
所述金属线与所述触控电极层同层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驱动电路层,所述开关电路与所述驱动电路层同层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关电路包括第一开关管和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主控制板的第一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与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以及所述金属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制板的固定电位端电连;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与所述主控制板的第二控制信号端电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二端与所述主控制板的天线信号端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薄膜晶体管,所述第一开关管和所述第二开关管的各膜层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相应膜层同层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薄膜封装层和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
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内或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和所述偏光片之间,所述金属线通过过孔与所述开关电路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薄膜封装层和偏光片,所述偏光片设置于所述薄膜封装层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偏光片邻近所述薄膜封装层的表面或者设置于所述偏光片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或者,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封装玻璃,所述触控电极层设置于所述封装玻璃远离所述驱动电路层的一侧;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所述金属线通过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开关电路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电位端为地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线的线宽小于或等于1000微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线采用Ti/Al/Ti结构,或者所述金属线采用Mo/Al/Mo结构。
CN202010852199.6A 2020-08-21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20519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2199.6A CN112051936B (zh) 2020-08-21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2199.6A CN112051936B (zh) 2020-08-21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51936A true CN112051936A (zh) 2020-12-08
CN112051936B CN112051936B (zh) 2024-05-28

Family

ID=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8143A (zh) * 2021-03-25 2021-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252075A1 (zh) * 2021-05-31 2022-1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7524A (zh) * 1999-03-09 2002-05-01 Koat&T有限公司 带有集成天线的便携式计算机触摸盘
CN2710289Y (zh) * 2003-11-04 2005-07-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天线电路
EP2107771A1 (en) * 2008-04-02 2009-10-0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2156564A (zh) * 2010-01-13 2011-08-17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带天线的输入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WO2013012216A2 (ko) * 2011-07-15 2013-01-24 Lee Hyun Jae Esd 기능이 구비된 터치스크린 패널
US20140176372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tenna
CN104485983A (zh) * 2014-12-09 2015-04-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nfc天线的触摸屏、终端及其近场通信方法
CN105186483A (zh) * 2015-10-30 2015-12-23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esd防护装置、移动终端及其防护方法
CN107340927A (zh) * 2017-07-25 2017-11-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918061A (zh) * 2017-11-22 2018-04-1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时分复用的集成光波导三维电场测量系统及方法
WO2019114062A1 (zh) * 2017-12-13 2019-06-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346953A1 (en) * 2018-05-08 2019-11-1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10518930A (zh) * 2019-07-24 2019-11-2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分时上电电路及装置
CN110716664A (zh) * 2019-09-29 2020-01-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CN110827688A (zh) * 2019-11-22 2020-02-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母版和显示装置
CN210666728U (zh) * 2019-09-29 2020-06-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47524A (zh) * 1999-03-09 2002-05-01 Koat&T有限公司 带有集成天线的便携式计算机触摸盘
CN2710289Y (zh) * 2003-11-04 2005-07-13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天线电路
EP2107771A1 (en) * 2008-04-02 2009-10-07 Sony Ericsson Mobile Communications Japan, Inc.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CN102156564A (zh) * 2010-01-13 2011-08-17 阿尔卑斯电气株式会社 带天线的输入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电子设备
WO2013012216A2 (ko) * 2011-07-15 2013-01-24 Lee Hyun Jae Esd 기능이 구비된 터치스크린 패널
US20140176372A1 (en) * 2012-12-26 2014-06-26 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antenna
CN104485983A (zh) * 2014-12-09 2015-04-01 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成nfc天线的触摸屏、终端及其近场通信方法
CN105186483A (zh) * 2015-10-30 2015-12-23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esd防护装置、移动终端及其防护方法
CN107340927A (zh) * 2017-07-25 2017-11-10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7918061A (zh) * 2017-11-22 2018-04-17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基于时分复用的集成光波导三维电场测量系统及方法
WO2019114062A1 (zh) * 2017-12-13 2019-06-2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190346953A1 (en) * 2018-05-08 2019-11-14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Display substrate, display panel, displa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same
CN110518930A (zh) * 2019-07-24 2019-11-29 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分时上电电路及装置
CN110716664A (zh) * 2019-09-29 2020-01-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CN210666728U (zh) * 2019-09-29 2020-06-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屏及电子设备
CN110827688A (zh) * 2019-11-22 2020-02-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母版和显示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78143A (zh) * 2021-03-25 2021-07-0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及其驱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WO2022252075A1 (zh) * 2021-05-31 2022-12-0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765679B (zh) 觸控面板
CN113126806B (zh) 触摸显示装置
KR101826898B1 (ko) 표시패널
US10852607B2 (en) Displays with data lines that accommodate openings
US10672843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1237683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4999340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22519265A (ja) タッチセンサ及びアンテナを含む画像表示装置
US20210217781A1 (en) Arr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Panel
CN112117312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1403460A (zh) Oled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117313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2051936B (zh) 显示装置
CN112051936A (zh) 显示装置
CN115877974A (zh) 触摸感测单元和显示装置
CN112133199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539058B (zh) 显示模组和终端
CN112382646B (zh) Oled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屏幕
US11169406B2 (en) 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integrated assembly including protective layers,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11477667A (zh) 显示模组、显示屏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7606819U (zh) 显示装置
CN220651031U (zh) 电子纸屏幕
US11803264B2 (e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touch member and antistatic line
US20220122509A1 (en) Driving connecto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916482A (zh) 电子设备及制造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