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扬声器、音圈、音圈制作方法及线圈加热装置。该线圈加热装置能减少热量流失,提高热利用率。该音圈制作方法利用了上述线圈加热装置,有利于降低音圈的制造成本。该音圈采用了上述音圈制作方法,能够降低制造过程中能量损失,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该扬声器采用了上述音圈,能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线圈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件及支撑座,加热件包括用于插接线圈的加热柱,加热柱设有流道以及沿加热柱的外侧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出气孔,第一出气孔与流道连通;支撑座设有支撑体,支撑体设置于第一出气孔的下方,用于形成支撑线圈的支撑部。
上述线圈加热装置使用时,发热单元产生的热风通过流道直接作用于加热柱上,可以充分利用热能来加热加热柱,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具体地,当需要进行双线圈的粘合固定时,将第一线圈套入加热柱中,然后再将第二线圈套入加热柱中;再通过流道向加热柱通入加热气体,对加热柱、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进行加热;最后压紧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使得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粘合固定形成音圈。此过程中,利用线圈加热装置能够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同时可以理解地,热风通入加热柱的流道内,使得加热柱可以均匀受热,如此无需旋转加热柱,能够简化加热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有第一出气孔沿同一圈形均匀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加热柱还包括沿加热柱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一组第二出气孔,同组的第二出气孔为多个,且沿同一圈形间隔设置,第二出气孔与流道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线圈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器,第一驱动器设有伸缩端,伸缩端与支撑座固定连接,支撑座可相对于加热柱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支撑体设有滑孔,滑孔与加热柱滑动配合,使得支撑座可相对于加热柱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线圈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单元,支撑座与安装单元滑动连接,第一驱动器安设于安装单元上,加热件固设于安装单元上,使得加热柱凸出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单元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条滑轨,至少两条滑轨与支撑座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线圈加热装置还包括压紧单元,压紧单元包括压紧套,压紧套可拆卸插入加热柱中,压紧套插入加热柱中,并能够与支撑部形成压固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压紧单元还包括第二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压紧套沿加热柱的长度方向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线圈加热装置还包括发热单元,发热单元设有出热风端,出热风端与流道连通。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音圈制作方法,利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线圈加热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线圈套入加热柱中,然后再将第二线圈套入加热柱中的预设位置;
通过流道向加热柱通入加热气体;
到达预设时间或预设温度,使得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贴紧;
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粘合固定形成音圈。
上述音圈制作方法使用时,热风通过流道直接作用于加热柱上,可以充分利用热能来加热加热柱,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同时可以理解地,热风通入加热柱的流道内,使得加热柱可以均匀受热,如此无需旋转加热柱,能够简化加热结构,进一步降低音圈制作成本。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音圈,采用上述的音圈制作方法获得。该音圈采用了上述音圈制作方法,能够降低制造过程中能量损失,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采用了如上述的音圈。该扬声器采用了上述音圈,能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3所示,实施例一,提供一种线圈加热装置,包括加热件100及支撑座200,加热件100包括用于插接线圈的加热柱110,加热柱110设有流道120以及沿加热柱110的外侧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出气孔130,第一出气孔130与流道120连通;支撑座200设有支撑体210,支撑体210设置于第一出气孔130的下方,用于形成支撑线圈的支撑部220。
上述线圈加热装置使用时,发热单元500产生的热风通过流道120直接作用于加热柱110上,可以充分利用热能来加热加热柱110,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具体地,当需要进行双线圈的粘合固定时,将第一线圈10套入加热柱110中,并利用支撑部220进行支撑,然后再将第二线圈20套入加热柱110中;再通过流道120向加热柱110通入加热气体,并通过第一出气孔130流出,此过程中能够对加热柱110、第一线圈10及第二线圈20进行加热;最后压紧第一线圈10与第二线圈20,使得第一线圈10与第二线圈20粘合固定形成音圈。此过程中,利用线圈加热装置能够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同时可以理解地,热风通入加热柱110的流道120内,使得加热柱110可以均匀受热,如此无需旋转加热柱110,能够简化加热结构,有利于降低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圈形”的具体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椭圆形、多边形等。也即,该加热柱110的具体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柱、椭圆柱、多边形柱等等。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及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所有第一出气孔130沿同一圈形均匀间隔设置。如此,利用第一出气孔130的均匀设置,使得从流道120进第一出气孔130流出的气体能够在流道120内分布均匀的流动,有利于加热柱110、第一线圈10及第二线圈20均匀受热。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加热柱110还包括沿加热柱11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一组第二出气孔(未示出),同组的第二出气孔为多个,且沿同一圈形间隔设置,第二出气孔与流道120连通。如此,可以根据需要在加热柱110的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组出气孔,进而可以灵活设计出气孔,获得所需的加热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及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线圈加热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器300,第一驱动器300设有伸缩端310,伸缩端310与支撑座200固定连接,支撑座200可相对于加热柱110移动。如此,利用第一驱动器300可以驱动支撑座200相对于加热柱110移动,使得支撑部220的位置可调,进而可以根据不同的线圈厚度,调整支撑部220的位置。同时完成音圈制造后,可以利用第一驱动器300驱动支撑部220移动,将音圈推出加热柱11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器300”包括但不限于伸缩棍、伸缩板、伸缩杆、气压杆、液压杆、直线电机等直接提供伸缩动力的动力设备,还包括利用齿轮齿条机构+电机、丝杆螺母机构+电机等间接提供伸缩动力来实现支撑座200的往复移动的装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3及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支撑体210设有滑孔212,滑孔212与加热柱110滑动配合,使得支撑座200可相对于加热柱110移动。如此,支撑体210通过滑孔212套入加热柱110上,并与加热柱110滑动连接,进而可以实现支撑座200与加热件100滑动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线圈加热装置还包括安装单元400,支撑座200与安装单元400滑动连接,第一驱动器300安设于安装单元400上,加热件100固设于安装单元400上,使得加热柱110凸出设置。如此,利用安装单元400可以将支撑座200与加热件100集成在一起,且利用安装单元400与支撑座200滑动连接,使得支撑座200的移动更加平稳,使得支撑体210的中心线的移动方向与加热柱110的中心线重合,有利于保证线圈的结构不受破坏。
进一步,如图2及图5所示,一实施例中,安装单元400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条滑轨410,至少两条滑轨410与支撑座200滑动连接。如此,利用至少两条滑轨410与支撑座200滑动连接,有利于进一步保证支撑体210的中心线的移动方向与加热柱110的中心线重合,使得支撑体210将制作好的音圈顶出的过程中,不会破坏线圈的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安装单元400”可以是安装支架、安装座、安装壳等任意一种能够实现上述零件的安装的安装结构。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线圈加热装置还包括压紧单元(未示出),压紧单元包括压紧套,压紧套可拆卸插入加热柱110中,压紧套插入加热柱110中,并能够与支撑部220形成压固结构。如此,通过压紧套插入加热柱110,并与支撑部220形成压紧第一线圈10及第二线圈20的压固结构,在完成第一线圈10及第二线圈20压固形成音圈后,该压紧套可以从加热柱110中取出。可以结合前述可移动支撑体210,将制作好的音圈从加热柱110中顶出。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一实施例中,压紧单元还包括第二驱动器(未示出),第二驱动器用于驱动压紧套沿加热柱110的长度方向移动。如此,利用第二驱动器便于电控驱动压紧套移动,便于进行自动化控制,提高音圈制作的自动化程度。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器300”包括但不限于伸缩棍、伸缩板、伸缩杆、气压杆、液压杆、直线电机等直接提供伸缩动力的动力设备,还包括利用齿轮齿条机构+电机、丝杆螺母机构+电机等间接提供伸缩动力来实现支撑座200的往复移动的装置。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1至图3所示,一实施例中,线圈加热装置还包括发热单元500,发热单元500设有出热风端510,出热风端510与流道120连通。如此,可以直接利用发热单元500来产生热风,并通过出热风端510与流道120连通直接作用于加热柱110上,可以充分利用热能来加热加热柱110,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如此,流道120内通入的热风的温度及风速的调节可以更加灵活,且该线圈加热装置的位置可以灵活调整。
该发热单元500可以采用任意一种满足本发明的装置要求的现有设备实现。
该出热风端510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与流道120连通。具体到本实施例中,出热风端510通过导风管600与流道120连通。
实施例二中,还提供了一种音圈制作方法,利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线圈加热装置,包括如下步骤:
将第一线圈10套入加热柱110中,然后再将第二线圈20套入加热柱110中的预设位置;
通过流道120向加热柱110通入加热气体;
到达预设时间或预设温度,使得第一线圈10与第二线圈20贴紧;
第一线圈10与第二线圈20粘合固定形成音圈。
上述音圈制作方法使用时,热风通过流道120直接作用于加热柱110上,可以充分利用热能来加热加热柱110,减少热量损失,提高热利用率;同时可以理解地,热风通入加热柱110的流道120内,使得加热柱110可以均匀受热,如此无需旋转加热柱110,能够简化加热结构,进一步降低音圈制作成本。
具体地,该线圈加热装置包括第一驱动器300、第二驱动器、发热单元500及控制器,控制器与第一驱动器300、第二驱动器及发热单元500连接。如此,结合前述线圈加热装置的实施例,当需要进行双线圈的粘合固定时,将第一线圈10套入加热柱110中,然后控制器控制第二驱动器动作,利用压紧套将第二线圈20套入加热柱110中;再利用控制器使得发热单元500发热产生热风,并通过流道120向加热柱110通入加热气体,对加热柱110、第一线圈10及第二线圈20进行加热;最后控制器在控制第二驱动器动作,压紧第一线圈10与第二线圈20,使得第一线圈10与第二线圈20粘合固定形成音圈;完成音圈制作后,第二驱动器复位,第一驱动器300动作,利用支撑体210将音圈从加热柱110中推出。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位置”可以根据音圈制作要求进行设置。如靠近第一出风孔130设置,或紧挨第一出风孔130设置。
一实施例中,第一音圈10及第二音圈20间隔设置于第一出风孔130的两侧,并紧挨第一出风孔130设置。如此,可以充分利用从第一出风孔出来的热风对第一音圈10及第二音圈20进行加热。
实施例三中,还提供了一种音圈,采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音圈制作方法获得。该音圈采用了上述音圈制作方法,能够降低制造过程中能量损失,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实施例四中,还提供了一种扬声器,采用了如上述的音圈。该扬声器采用了上述音圈,能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提高市场竞争力。
需要说明的是,线圈采用涂抹有粘胶的金属线绕制获得,故线圈之间的粘结可以不涂抹粘胶,直接加热即可固定成音圈。
需要说明的是,等同的,“某体”、“某部”可以为对应“构件”的一部分,即“某体”、“某部”与该“构件的其他部分”一体成型制造;也可以与“构件的其他部分”可分离的一个独立的构件,即“某体”、“某部”可以独立制造,再与“构件的其他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本发明对上述“某体”、“某部”的表达,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特征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为是本发明等同的技术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等同的,本发明“单元”、“组件”、“机构”、“装置”所包含的构件亦可灵活进行组合,即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模块化生产,以方便进行模块化组装。本发明对上述构件的划分,仅是其中一个实施例,为了方便阅读,而不是对本发明的保护的范围的限制,只要包含了上述构件且作用相同应当理解是本发明等同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设置于”、“固设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进一步地,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固定传动连接”另一个元件,二者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式的固定,也可以不可拆卸连接的固定,能够实现动力传递即可,如套接、卡接、一体成型固定、焊接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实现,在此不再累赘。当元件与另一个元件相互垂直或近似垂直是指二者的理想状态是垂直,但是因制造及装配的影响,可以存在一定的垂直误差。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