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9452B - 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2039452B CN112039452B CN202010926576.6A CN202010926576A CN112039452B CN 112039452 B CN112039452 B CN 112039452B CN 202010926576 A CN202010926576 A CN 202010926576A CN 112039452 B CN112039452 B CN 112039452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ype triode
- amplifier
- npn type
- base
- resis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3990 capaci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087 stabiliz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71 parasi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G—CONTROL OF AMPLIFICATION
- H03G3/00—Gain control in amplifiers or frequency changers
- H03G3/20—Automatic control
-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F—AMPLIFIERS
- H03F3/00—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 H03F3/04—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3F3/08—Amplifiers with only discharge tubes or only semiconductor devices as amplifying elements with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controlled by ligh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包括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第二级共基放大器、偏置模块、反馈电阻和滤波电容,偏置模块用于提供偏置;第二级共基放大器与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直接耦合构成整体运放,利用共基级高频特性好的特点实现高开环增益,在不增加电路复杂度的同时实现了跨阻放大器更高的带宽范围;同时针对采用共基级耦合带来的等效输入阻抗小、拉低第一级负载电阻的问题,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管采用达林顿管结构,从而有效提高电流输入对管的电流增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第一级运放开环增益不足的问题。反馈电阻接在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用于提供跨阻增益,滤波电容用于稳定基准电压,一些实施例中还设置了输入过流保护模块以保护整体电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拟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
背景技术
跨阻放大器(TIA)是光接收芯片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常作为前置放大器用以将微弱光电流放大并转化为电压信号以方便后级电路进行处理。而光接收芯片通常应用于光通信领域(如光电耦合器中的光接收模块),随着现代高速光通信的发展,要实现高速光通信中的高速信号传输必然要求光接收芯片有着更高的光电转换速率,本质上便是需要更大带宽的跨阻放大器,如何设计出大带宽的跨阻放大器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目前跨阻放大器大多采用并联-并联负反馈的拓扑结构,其组成如图1所示。由运算放大器A提供开环增益,由反馈电阻Rf将输入电流转换为电压信号,提供跨阻增益。这种结构等效于设计性能优异的运算放大器A,只要保证运算放大器A的高增益、高带宽、低噪声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整体跨阻放大器的高带宽、低噪声。在开环增益足够的情况下,跨阻增益仅由反馈电阻Rf的值确定。
传统应用于并联-并联负反馈跨阻放大器的电压运算放大器,大多为差分级、共源级(共射级)、Cascade(共源共栅)结构等直接级联构成,因为需要较大的开环增益来实现较大的闭环带宽,因此多级运放是无法避免的。以图3示例传统运放结构下的跨阻放大器,采用传统运放结构的跨阻放大器中包括反馈电阻Rf、由三极管Q11、Q12和电阻R7、R8构成的第一级结构,以及由三极管Q13和电阻R9、R10构成的第二级结构。参考图4表示共射级寄生节点电容,显然在第一级和第二级的直接耦合点a处存在较大的节点电容,并且由于是从基极端进行信号输入,节点a的电阻将是一个较大值,即节点a是一个大阻抗节点。这等同于跨阻放大器中运算放大器A的寄生主极点PA位于较低频率处。而对整个跨阻放大器系统而言,PA等同于跨阻放大器系统的次极点(跨阻放大器系统主极点由输入节点中光电二极管的寄生电容和反馈电阻值共同确定,一般远低于运算放大器A内部的寄生极点),如果次极点频率过低,将严重降低系统的闭环带宽,并且可能带来稳定性问题。具体可参考图5所示幅频曲线,在环路单位增益带宽(GWB)之内,引入次极点PA导致增益以更大幅度降低,严重减小了GBW的值,从而降低闭环系统带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采用传统电压运放结构的跨阻放大器由于寄生主极点过低,导致降低开环单位增益带宽GBW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第二级采用共基电路与第一级进行级联,在不过度增加电路复杂度的同时,有效提高了运放寄生主极点的位置,增加了跨阻放大器系统带宽;同时将第一级输入管替代为达林顿管从而增加输入管电流放大倍数,有效克服了共基级输入电阻过小而降低第一级增益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包括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第二级共基放大器、偏置模块、反馈电阻和滤波电容,
所述偏置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级差分放大器和第二级共基放大器提供偏置;
第一级差分放大器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第二NPN型三极管、第三NPN型三极管、第四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五电阻,
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宽带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其发射极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其集电极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五电阻的一端并作为所述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
第四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基准电压并通过所述滤波电容后接地,其发射极连接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其集电极连接第三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并连接电源电压;
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级共基放大器包括第二电阻、第一PNP型三极管和第五NPN型三极管,
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其集电极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其基极连接偏置电压;
第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并作为所述宽带跨阻放大器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反馈电阻接在所述宽带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具体的,所述偏置模块包括第六NPN型三极管、第七NPN型三极管、第八NPN型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六电阻,
第八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连接第七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以及基准电流并产生所述基准电压连接至第四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其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后接地;
第七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六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并产生所述偏置电压连接至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基极,其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后接地;
第六电阻接在第六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电源电压之间。
具体的,所述宽带跨阻放大器还包括输入过流保护模块,所述输入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九NPN型三极管,第九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四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其发射极连接所述宽带跨阻放大器的输出端,其集电极接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将共基级与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直接耦合,提高了跨阻放大器的高频特性,在不增加电路复杂度的同时实现了跨阻放大器更高的带宽范围;同时将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的输入管替代为达林顿管,增加输入管电流放大倍数,从而有效克服了共基级输入电阻过小而降低第一级增益的问题;另外设置了输入过流保护模块,提升电路稳定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并联-并联负反馈跨阻放大器拓扑结构示意图。
图2为跨阻放大器系统断环分析原理图。
图3为采用传统级联运放的跨阻放大器示意图。
图4为共射极电路寄生结电容示意图。
图5为传统跨阻放大器结构与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的幅频特性曲线对比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在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
本发明提出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包括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第二级共基放大器、偏置模块、反馈电阻Rf和滤波电容C1,其中第一级差分放大器和第二级共基放大器构成了宽带跨阻放大器中的运放,第一级差分放大器作为输入级,如图6所示,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Q1、第二NPN型三极管Q2、第三NPN型三极管Q3、第四NPN型三极管Q4、第一电阻R1和第五电阻R5,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基极作为宽带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连接输入信号PD_in,其发射极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基极,其集电极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第五电阻R5的一端并作为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即节点a;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连接基准电压Vref并通过滤波电容C1后接地GND,其发射极连接第三NPN型三极管Q3的基极,其集电极连接第三NPN型三极管Q3的集电极和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并连接电源电压VDD;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第三NPN型三极管Q3的发射极,另一端接地GND。
第二级共基放大器用于提供额外开环增益,如图6所示,包括第二电阻R2、第一PNP型三极管Q5和第五NPN型三极管Q6,第一PNP型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其集电极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其基极连接偏置电压;第二电阻R2一端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并作为宽带跨阻放大器的输出端OUT,另一端接地GND。
偏置模块用于为运放提供所需偏置,包括偏置电流、偏置电压等,如图6所示是偏置模块的一种实现结构示意图,包括第六NPN型三极管Q7、第七NPN型三极管Q8、第八NPN型三极管Q9、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和第六电阻R6,第八NPN型三极管Q9的基极和集电极连接第七NPN型三极管Q8的基极以及基准电流Iref并产生基准电压Vref连接至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其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R4后接地GND;第七NPN型三极管Q8的集电极连接第六NPN型三极管Q7的基极和集电极并产生偏置电压连接至第一PNP型三极管Q5的基极,其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R3后接地GND;第六电阻R6接在第六NPN型三极管Q7的发射极和电源电压VDD之间。
反馈电阻Rf接在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用于提供跨阻增益,滤波电容C1用于稳定基准电压Vref。一些实施例中还设置了输入过流保护模块以保护整体电路,如图6所示,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九NPN型三极管Q10,第九NPN型三极管Q10的基极连接第四NPN型三极管Q4的基极,其发射极连接宽带跨阻放大器的输出端,其集电极接地GND。
本发明将两级放大器直接耦合,带来了极好的高频特性;第二级共基放大器中的共基结构通常作为单级放大器使用,很少会将其直接与其他运放级联,因为这样做会降低与其级联的第一级运放的输出电阻,从而降低整体运放增益,达不到整体运放高增益的需求。而本发明中利用共基级的高频特性好的特点,将其应用于跨阻放大器中与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级联构成整体运放,实现了高开环增益,满足大带宽需要。同时针对输入电阻小的问题,本发明将第一级差分放大器中的输入管采用达林顿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差分输入对管采用复合管能够提高整体开环增益。因此本发明既利用了共基级高频特性好的优点以实现大带宽,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其会降低第一级运放输出电阻的缺点。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本发明提出的跨阻放大器整体系统采用并联-并联负反馈拓扑结构,由电压运放A提供开环增益。运放A由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的差分级与共基级直接耦合而成,其中单端输入是指差分对结构中,仅将第二NPN型三极管Q2基极连接的输入信号PD_in作为小信号输入,第四NPN型三极管Q4保持共模电平不变,而单端输出是指仅将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支路作输出支路。反馈电阻Rf将输入光电流转化为电压信号得到跨阻增益,且在开环增益足够大的时候,跨阻仅由反馈电阻Rf的电阻值决定。跨阻放大器系统环路中,主次极点的位置极大影响了系统的闭环带宽,其中主极点由输入节点光电二极管寄生结电容Cd与反馈电阻Rf确定,而系统次极点则由运算放大器内部的主极点PA确定。由于环路极点对幅频曲线带来的是20dB/dec的下降,因此在经跨阻放大器次极点PA后,增益曲线将是40dB/dec的下降速率,对于存在GBW之内的次极点来说,这将严重影响带宽与稳定性。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便是通过级联共基级,有效降级两级运放直接耦合处的节点寄生电容与寄生电阻,使得运放主极点推至更高频率处,位于GBW之外,从而减小对整体带宽的衰减效果。而为了应对共基级等效输入阻抗小,拉低第一级负载电阻的负面影响,将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的差分输入对管采用达林顿结构,这样有效提高电流输入对管的电流增益β,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第一级运放开环增益不足的问题。
下面结合上述原理介绍,推导本发明提出的跨阻放大器拓扑结构的传输函数。
图2为我们所需研究的环路系统,假设运放为单极点系统,且主极点为PA,断环分析,根据节点KCL(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方程:
环路传输函数为:
显然本发明提出的跨阻放大器系统存在2个极点,主极点P1为次极点为对环路来讲,GBW越大,闭环系统带宽越大。参考图5,整个跨阻放大器闭环系统的主极点P1受限于光电二极管的寄生电容Cd以及跨阻值Rf,输入光电二极管的寄生电容一般是无法改变的,对要求固定增益的跨阻放大器来讲,Rf也是无法减小的。因此传统运放的寄生主极点(也就是闭环系统的次极点)PA1的大小严重影响GBW的值。传统运放寄生极点PA1通常容易处于图5所示实线情况,本发明则注重于通过合理电路调整将本发明运放的主极点(闭环系统次极点)PA2调至虚线所示情况,显然有效提高是GBW从而增加跨阻放大器系统带宽。
图4表示了普通三极管寄生结电容的存在位置。显然若采用传统基极输入的级联形式,电容Cbe、Cbc都将耦合进小信号通路,并且输入电阻也是一较大值。这意味着在图3的节点a处存在着大电容、大电阻,节点a将是一高阻抗节点。此时寄生极点PA1表示如下式:
其中Rin为共基极的等效输入电阻,由于寄生电容的存在,寄生极点将处于较低频率,严重减小了GBW。
而本发明采用共基级耦合,电压信号从集电极输入,发射极输出,同时第一PNP三极管Q5基极外接电压偏置以保证晶体管处于放大区,如图6所示。此时a点的寄生电容将处于一个极小值(设为Ca),并且节点a的输入电阻表示为式(5),此时该运放主极点(不考虑输出极点)PA2为式(6)所示
其中rbe6为第五NPN型三极管Q6的小信号电阻,β6为第五NPN型三极管Q6的电流增益,显然PA2远远大于PA1的频率,幅频曲线将处于图4虚线所示状态,对提升GBW有显著效果。
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出的跨阻放大器结构存在一个问题,即共基极输入电阻极小,等效降低了差分级的负载电阻,使得第一级电压运放增益降低,若是开环增益降低,同样会降低GBW的值。图6所示单入单出的差分运放增益简单表示为式(7):
此处RL等同于式(5)(即差分级的负载电阻),rbe-all表示第二NPN型三极管Q2基极至第一NPN型三极管Q1发射级的等效小信号电阻。可见第五电阻R5并联一小电阻后,整体电阻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采用达林顿管作为输入管,此时对于式(7),总的电流增益如下式所示:
βall=β1*β2 (8)
其中β1为第一NPN型三极管Q1的电流放大倍数,β2为第二NPN型三极管Q2的电流放大倍数。因此,本发明通过采用极大的电流增益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负载电阻降低的问题,整体上维持较大开增益A,不会对GBW带来额外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共基级直接与差分级耦合,有效避免了三极管发射结、集电结寄生结电容的引入,相比传统共射电路级联实现开环增益的结构而言,降低了共基级输入节点的节点电容和节点电阻,从而提高了跨阻放大器的高频特性,实现高开环增益,满足大带宽需要;同时针对级联共基级而引入的输入电阻小的问题,将第一级差分放大器中的输入管采用达林顿结构,不仅降低单三极管的基极漏电优化了噪声特性,而且由于复合管极高的电流增益β,使得差分运放拥有很高的增益,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共基级电路输入电阻低导致的拉低差分级电压增益的问题,让整体开环增益能够保持一个合理值。因此本发明的电路在不增加电路复杂度的同时,推高运放内部寄生主极点位置,并且维持原有开环增益,大大提高跨阻放大器带宽,与传统电路需要增加开环增益牺牲稳定性以提高带宽的做法相比更具优势。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3)
1.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第二级共基放大器、偏置模块、反馈电阻和滤波电容,
所述偏置模块用于为所述第一级差分放大器和第二级共基放大器提供偏置;
第一级差分放大器包括第一NPN型三极管、第二NPN型三极管、第三NPN型三极管、第四NPN型三极管、第一电阻和第五电阻,
第二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作为所述宽带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其发射极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其集电极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五电阻的一端并作为所述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
第四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基准电压并通过所述滤波电容后接地,其发射极连接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其集电极连接第三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五电阻的另一端并连接电源电压;
第一电阻一端连接第一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三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另一端接地;
所述第二级共基放大器包括第二电阻、第一PNP型三极管和第五NPN型三极管,
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级差分放大器的输出端,其集电极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其基极连接偏置电压;
第二电阻一端连接第五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并作为所述宽带跨阻放大器的输出端,另一端接地;
反馈电阻接在所述宽带跨阻放大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带跨阻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置模块包括第六NPN型三极管、第七NPN型三极管、第八NPN型三极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和第六电阻,
第八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连接第七NPN型三极管的基极以及基准电流并产生所述基准电压连接至第四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其发射极通过第四电阻后接地;
第七NPN型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六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并产生所述偏置电压连接至第一PNP型三极管的基极,其发射极通过第三电阻后接地;
第六电阻接在第六NPN型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电源电压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宽带跨阻放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宽带跨阻放大器还包括输入过流保护模块,所述输入过流保护模块包括第九NPN型三极管,第九NPN型三极管的基极连接第四NPN型三极管的基极,其发射极连接所述宽带跨阻放大器的输出端,其集电极接地。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26576.6A CN112039452B (zh) | 2020-09-07 | 2020-09-07 | 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26576.6A CN112039452B (zh) | 2020-09-07 | 2020-09-07 | 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39452A CN112039452A (zh) | 2020-12-04 |
CN112039452B true CN112039452B (zh) | 2022-08-23 |
Family
ID=73584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926576.6A Active CN112039452B (zh) | 2020-09-07 | 2020-09-07 | 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203945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381707B (zh) * | 2021-06-18 | 2023-06-16 | 厦门亿芯源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能降低成本的高速tia电路 |
CN114244114B (zh) * | 2021-12-16 | 2023-09-19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 抗辐射加固辅助供电电路及方法 |
CN115765656B (zh) * | 2022-12-22 | 2023-08-18 | 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高压侧电流检测放大器 |
CN116317966A (zh) * | 2023-03-29 | 2023-06-23 | 南京米乐为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放大电路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432474A (en) * | 1994-04-01 | 1995-07-11 | Honeywell Inc. | Fixed and adjustable bandwidth translinear input amplifier |
US5606282A (en) * | 1994-01-19 | 1997-02-25 | Fujitsu Limited |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
CN2724295Y (zh) * | 2004-08-16 | 2005-09-07 | 周宗善 | 一种高速高增益放大器 |
CN101651449A (zh) * | 2009-09-03 | 2010-02-17 | 上海博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光通信接收机的光输入前置放大器 |
WO2010151460A1 (en) * | 2009-06-26 | 2010-12-29 |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input stage mixer |
CN104113293A (zh) * | 2013-10-22 | 2014-10-2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高增益低噪声差分跨阻放大器 |
CN104242844A (zh) * | 2014-09-25 | 2014-12-24 | 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 | 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跨阻放大电路 |
JP2016167703A (ja) * | 2015-03-09 | 2016-09-15 | 株式会社東芝 | トランスインピーダンス回路 |
CN106253859A (zh) * | 2016-08-01 | 2016-12-21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 一种光探测器及其组件和光电前端放大器电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6583671B2 (en) * | 2000-12-01 | 2003-06-24 | Sony Corporation | Stable AGC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with expanded dynamic range |
US8354885B2 (en) * | 2008-05-23 | 2013-01-15 | The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 Operational amplifier |
JP2018191068A (ja) * | 2017-04-28 | 2018-11-29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増幅回路 |
-
2020
- 2020-09-07 CN CN202010926576.6A patent/CN112039452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06282A (en) * | 1994-01-19 | 1997-02-25 | Fujitsu Limited |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
US5432474A (en) * | 1994-04-01 | 1995-07-11 | Honeywell Inc. | Fixed and adjustable bandwidth translinear input amplifier |
CN2724295Y (zh) * | 2004-08-16 | 2005-09-07 | 周宗善 | 一种高速高增益放大器 |
WO2010151460A1 (en) * | 2009-06-26 | 2010-12-29 | Bae Systems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 Systems Integration Inc. |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input stage mixer |
CN101651449A (zh) * | 2009-09-03 | 2010-02-17 | 上海博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光通信接收机的光输入前置放大器 |
CN104113293A (zh) * | 2013-10-22 | 2014-10-22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一种高增益低噪声差分跨阻放大器 |
CN104242844A (zh) * | 2014-09-25 | 2014-12-24 | 厦门优迅高速芯片有限公司 | 一种能够实现自动增益控制的跨阻放大电路 |
JP2016167703A (ja) * | 2015-03-09 | 2016-09-15 | 株式会社東芝 | トランスインピーダンス回路 |
CN105958951A (zh) * | 2015-03-09 | 2016-09-21 | 株式会社东芝 | 跨阻电路 |
CN106253859A (zh) * | 2016-08-01 | 2016-12-21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四研究所 | 一种光探测器及其组件和光电前端放大器电路 |
Non-Patent Citations (5)
Title |
---|
1.25Gb/s CMOS高灵敏度宽动态范围跨阻放大器;张书磊等;《半导体光电》;20131015(第05期);第118-122页 * |
10Gb/s 0.35μm SiGe BiCMOS伪差分共基极输入前端放大电路的设计;陈准等;《高技术通讯》;20100725(第07期);第94-97页 * |
2.5Gbps光接收机前置放大器的设计与实现;陈勇屹;《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信息科技辑》;20200715(第07期);I136-104 * |
A Fully-Integrated Optoelectronic Detector With High Gain Bandwidth Product;Ze-Kun Zhou等;《IEEE Access》;20190423;第7卷;第53032-53039页 * |
CMOS光电耦合集成电路的设计与实现;张飞翔;《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信息科技辑》;20160315(第03期);I135-1017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2039452A (zh) | 2020-12-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039452B (zh) | 一种宽带跨阻放大器 | |
US5532471A (en) | Optical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with high dynamic range | |
US9641251B1 (en) |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and related integrated circuit and optical receiver | |
US6175274B1 (en) | Switched gain low noise amplifier | |
JP3541750B2 (ja) | 光受信前置増幅器 | |
US6879217B2 (en) | Triode region MOSFET current source to bias a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 |
CN111525961A (zh) | 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及光接收机 | |
US8258867B2 (en) | Front-end equalizer and amplifier circuit | |
CN111756336A (zh) | 一种改进达林顿结构宽带低噪声放大器 | |
US6639473B1 (en) | Method and/or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 common-base amplifier | |
US6876260B2 (en) | Elevated front-end transimpedance amplifier | |
CN107257232B (zh) | 跨阻放大器 | |
CN112073012B (zh) | 一种伪差分结构低噪声高线性跨阻放大器电路及芯片 | |
JP7344506B2 (ja) | トランスインピーダンスアンプ | |
CN112272061A (zh) | 一种光接收机模拟前端电路 | |
WO2003092157A1 (en) | Common-base amplifier with high input overload and/or tunable transimpedance | |
CN113572434B (zh) | 跨阻放大器及光接收模组 | |
CN114024509A (zh) | 一种用于相控阵雷达的w波段差分低噪声放大器 | |
US9543906B2 (en) | Optical receiver to enhance dynamic range thereof | |
KR100509907B1 (ko) | 포토 다이오드 회로 | |
US11418163B1 (en) | Constant-bandwidth linear variable gain amplifier | |
CN109474244A (zh) | 一种带栅压反馈的宽频带高增益rgc型跨阻放大器 | |
CN110635772B (zh) | 一种基于cmos工艺的反馈增强型跨阻放大器 | |
CN110365299B (zh) | 一种cmos跨阻放大器 | |
KR20240059774A (ko) | 저전력 광 수신회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
CB03 |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
Inventor after: Zhang Yourun Inventor after: Yang Rui Inventor after: Zhao Yiqiang Inventor after: Zhen Shaowei Inventor after: Zhang Bo Inventor before: Yang Rui Inventor before: Zhao Yiqia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Yourun Inventor before: Zhen Shaowei Inventor before: Zhang Bo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