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8143B - 按键帽支撑结构、按键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按键帽支撑结构、按键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8143B
CN112038143B CN201910477748.3A CN201910477748A CN112038143B CN 112038143 B CN112038143 B CN 112038143B CN 201910477748 A CN201910477748 A CN 201910477748A CN 112038143 B CN112038143 B CN 1120381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ey cap
base
hole
positioning
conductiv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777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38143A (zh
Inventor
于禄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777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8143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81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81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381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81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按键帽支撑结构、按键和电子设备。该按键帽支撑结构包括:基部、导电基和支撑臂;基部中背离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与按键帽相连接,导电基为从基部中面向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伸出的凸起结构;支撑臂为基部中相对的两个侧面沿着与按键帽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延伸结构,支撑臂中设置用于插接电子设备中的定位柱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靠近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间隙配合,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背离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定位柱与定位孔中背离导电基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从而可以使得支撑臂始终处于拉紧状态,可以有效保证按键帽支撑结构平整。

Description

按键帽支撑结构、按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按键帽支撑结构、按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但按键始终是电子设备中功能实现的重要结构,通过用户对按键的按压操作就可以实现该按键的预设功能,例如:调节音量、锁屏、点亮屏幕等。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按键帽支撑结构、按键和电子设备。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按键帽支撑结构,包括:
基部;所述基部中背离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与按键帽相连接;
导电基,所述导电基为从所述基部中面向所述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伸出的凸起结构;
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为所述基部中相对的两个侧面沿着与所述按键帽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延伸结构;
所述支撑臂中设置用于插接电子设备中的定位柱的定位孔,且在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中后,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靠近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间隙配合,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背离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按键帽支撑结构包括:基部、导电基和支撑臂;基部中背离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与按键帽相连接,导电基为从基部中面向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伸出的凸起结构;支撑臂为基部中相对的两个侧面沿着与按键帽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延伸结构,支撑臂中设置用于插接电子设备中的定位柱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靠近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间隙配合,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背离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通过将支撑臂设置为基部中相对的两个侧面沿着与按键帽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延伸结构,且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背离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从而可以使得支撑臂始终处于拉紧状态,可以有效保证按键帽支撑结构平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导电基和所述基部的端部之间;且所述限位部为从所述基部面向所述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伸出的凸起结构;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基部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紧固件固定的方式将限位部固定在基部上等;
在未按压所述按键帽时,所述限位部背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缓冲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电基背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与所述开关触点之间的距离。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的形状包括:圆柱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按键帽支撑结构的材料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基位于所述按键帽长度方向的中间区域。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孔的孔深小于所述定位柱的高度。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按键,包括按键帽和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按键帽支撑结构;
所述按键帽与所述基部相连接。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开关和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按键;
所述壳体中面向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设置定位柱;
所述定位柱插接在所述定位孔中,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靠近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间隙配合,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背离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
所述导电基与所述开关触点接触;
所述壳体中开设通孔,所述按键帽位于所述通孔中。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按键帽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定位柱、按键帽和按键帽支撑结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图2中虚线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按键帽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定位柱、按键帽和按键帽支撑结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图5中A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图5中B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按键帽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定位孔和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按键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按键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随着电子设备的进一步普及,电子设备功能的进一步集成,用户对电子设备中按键的手感和寿命的要求日益变高。
如图1-图3所示,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按键帽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定位柱、按键帽和按键帽支撑结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图2中虚线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相关技术中的按键帽支撑结构10包括:基部11、导电基12和呈现斜臂形状的支撑臂13,以及在支撑臂13中开设的定位孔131。在进行组装时,将定位柱31插入定位孔131中,且定位柱31与定位孔131之间采用均匀的间隙配合或者零间隙配合,然后将按键帽21安装于按键帽支撑结构10上。
对于塑胶外壳类的机型,传统按键的定位孔131与定位柱31之间采用均匀的间隙配合或零间隙配合,但是支撑臂13为斜臂式,当支撑臂13尺寸超差或组装不到位时很容易引起按键表面高低不平的现象(例如:按键帽21一侧发生下陷),同时使得按键手感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避免按键表面呈现高低不平的现象,本公开提出一种按键帽支撑结构。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按键帽支撑结构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按键帽支撑结构10包括:
基部11;基部11中背离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与按键帽21相连接。
导电基12,导电基12为从基部11中面向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伸出的凸起结构。
支撑臂13,支撑臂13为基部11中相对的两个侧面沿着与按键帽21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延伸结构。
支撑臂13中设置用于插接电子设备中的定位柱31的定位孔131,且在定位柱31插入定位孔131中后,定位柱31与定位孔131中靠近导电基12一侧的孔壁间隙配合,定位柱31与定位孔131中背离导电基12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
由于支撑臂13是基部11的两个侧面的本体的延伸结构,且该延伸结构的延伸方向是与按键帽21的按压方向垂直,相当于该支撑臂13为直臂式设计。也即,该支撑臂13将相关技术中的斜臂式设计变更为直臂式设计。
由于在采用斜臂式的支撑臂13时,定位柱31和定位孔131之间做均匀的间隙配合或零间隙配合,如果斜臂式的支撑臂13在制造的过程中它的尺寸超差,那么在组装过程中,定位柱31和定位孔131的配合就不能达到理想效果,两边斜臂式的支撑臂13不能可靠的受到向外的拉力(以图2为例,图中左边的定位孔131不能可靠的受到向左的拉力,和/或,图中右边的定位孔131不能可靠的受到向右的拉力),使得按键帽21支撑臂13结构中的支撑臂13出现一边拉紧一边松弛或者两边同时松弛的状态,从而使得按键帽支撑结构10不够平整,在将按键帽21扣压在按键帽支撑结构10上时,按键帽21就会出现高低不平的现象。
而本公开中,如图5-图7所示,其中,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定位柱、按键帽和按键帽支撑结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图5中A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图5中B部分结构的放大示意图。通过采用直臂式设计的支撑臂13,在组装时,定位柱31与定位孔131中靠近导电基12一侧的孔壁间隙配合,定位柱31与定位孔131中背离导电基12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例如:图6中定位柱31与定位孔131之间的a区域即为过盈配合,b区域即为间隙配合;图7中定位柱31与定位孔131之间的d区域即为过盈配合,c区域即为间隙配合),通过该种结构,即使支撑臂13在制造的过程中出现尺寸超差的问题,但是在组装后仍然可以保证按键帽21支撑臂13结构中的两侧支撑臂13始终处于拉紧状态,从而使得按键帽支撑结构10平整,在将按键帽21扣压在按键帽支撑结构10上时,按键帽21同样会平整,因此,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按键帽21高低不平及触感不好的问题。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该按键帽支撑结构包括:基部、导电基和支撑臂;基部与按键帽相连接,导电基为从基部中面向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伸出的凸起结构;支撑臂为基部中相对的两个侧面沿着与按键帽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延伸结构,支撑臂中设置用于插接电子设备中的定位柱的定位孔,定位柱与定位孔中靠近导电基一侧的孔壁间隙配合,定位柱与定位孔中背离导电基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通过将支撑臂设置为基部中相对的两个侧面沿着与按键帽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延伸结构,且定位柱与定位孔中背离导电基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从而可以使得支撑臂始终处于拉紧状态,可以有效保证按键帽支撑结构平整。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还包括:限位部14。
限位部14位于导电基12和基部11的端部之间;且限位部14为从基部11面向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伸出的凸起结构,在未按压所述按键帽时,限位部14背离基部11的一端与电子设备中缓冲面15(如图12和图13所示)之间的距离小于导电基12背离基部11的一端与开关触点之间的距离。
由于按键帽支撑结构10中的导电基12是位于开关触点之上的,通过按压按键帽21带动导电基12向靠近开关触点的方向运动并向开关触点施加压力,以使开关实现相关预设功能。在该种结构中按键帽21在受到外力(例如:跌落时受到的力)后,该外力产生的冲击力会直接作用到开关触点上,从而使得开关触点受到损害,因此,为了保护开关触点,在基部11下方还设置限位部14,从而避免按键帽21在受到外力后,由于限位部14背离基部11的一端与电子设备中缓冲面之间的距离小于导电基12背离基部11的一端与开关触点之间的距离,所以限位部14的端部会先碰触到电子设备中缓冲面,当限位部14的端部会碰触到电子设备中的缓冲面15后,便对按键帽21进行了限位,此时的导电基12不会再继续向着开关触点的方向运动。
其中,限位部14的数量可以为1个、2个、3个或其他任意数量,本公开不对限位部14的数量加以限制。
示例的,上述电子设备中缓冲面15可以为在电子设备内部设置的一个平面,也可以为开关的电路板部分,本公开不对其加以限制。
示例的,限位部14的形状包括:圆柱体。
在一种可实现方式中,按键帽支撑结构10的材料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当然,在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弹性材料,例如:硅胶、橡胶等。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电基12位于按键帽21的中间区域的下方。
为了更好的固定按键帽支撑结构10,定位孔131的孔深可以小于定位柱31的高度,此时,如图9所示,在将定位柱31插入定位孔131中后,定位柱31的顶部会高出定位孔131,当定位柱31采用热熔材料制成时,可以通过热熔压合工艺对定位柱31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定位柱31的顶部高出定位孔131的部分被固定在支撑臂13上,从而避免定位柱31从定位孔131中脱离,保证了支撑臂13始终处于拉紧状态。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按键的示意图,该按键20包括按键帽21和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按键帽支撑结构10。
按键帽21与基部11相连接。
当按键帽支撑结构10如图8所示时,此时的按键如图11所示。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电子设备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30、开关32和如上述任一项实施例的按键20;
壳体30中面向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设置定位柱31;
定位柱31插接在定位孔131中,且定位柱31与定位孔131中靠近导电基12一侧的孔壁间隙配合,定位柱31与定位孔131中背离导电基12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
导电基12与开关触点接触;
壳体30中开设通孔33,按键帽21位于通孔33中。
如图12所示,以图中电子设备放置的方向为例进行说明,由于左边的定位柱31与定位孔131中靠近导电基12一侧的孔壁间隙配合,与定位孔131中背离导电基12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所以左边的定位柱31向按键帽支撑结构10加以向左的拉力F1,由于右边的定位柱31与定位孔131中靠近导电基12一侧的孔壁间隙配合,与定位孔131中背离导电基12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所以右边的定位柱31向按键帽支撑结构10加以向右的拉力F2,从而通过拉力F1和F2,使得按键帽支撑结构10被拉紧,从而保证了按键不会出现按键高低不平的不良现象。
在将壳体30、开关32和按键20进行组装后得到如图12所示的电子设备,进一步的,为了保证按键帽支撑结构10被拉紧的可靠性,如图13所示,采用热熔压合工艺将定位柱31与按键帽支撑结构10进行固定;或者,采用紧固件固定方式将定位柱31与按键帽支撑结构10进行固定,示例的,紧固件包括:螺钉、螺柱或螺栓等;或者,定位柱31与按键帽支撑结构10采用一体成型,此时,按键帽支撑结构10中的支撑臂13会一直处于拉紧状态,导电基12与开关32的开关触点接触,在在按键帽支撑结构10的侧向拉紧力F1和F2,及按键开关触点反弹力F3的作用下保证按键不会出现按键高低不平的不良现象,并且可以有效提升按键的触感。
在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中,譬如上述实施例涉及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平板电脑、个人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任意类型,本公开并不对此进行限制。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公开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8)

1.一种按键帽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部;所述基部中背离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与按键帽相连接;
导电基,所述导电基为从所述基部中面向所述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伸出的凸起结构;
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为所述基部中相对的两个侧面沿着与所述按键帽的按压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延伸结构;
所述支撑臂中设置用于插接电子设备中的定位柱的定位孔,且在所述定位柱插入所述定位孔中后,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靠近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间隙配合,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背离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所述间隙配合为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靠近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之间有间隙;所述过盈配合为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背离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之间无间隙且相抵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帽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部;
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导电基和所述基部的端部之间;且所述限位部为从所述基部面向所述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伸出的凸起结构;
在未按压所述按键帽时,所述限位部背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与所述电子设备中缓冲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导电基背离所述基部的一端与开关触点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帽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的形状包括:圆柱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帽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帽支撑结构的材料包括: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帽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基位于所述按键帽长度方向的中间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帽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的孔深小于所述定位柱的高度。
7.一种按键,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键帽和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按键帽支撑结构;
所述按键帽与所述基部相连接。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开关和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
所述壳体中面向电子设备内侧的一面设置定位柱;
所述定位柱插接在所述定位孔中,且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靠近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间隙配合,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中背离所述导电基一侧的孔壁过盈配合;
所述导电基与开关触点接触;
所述壳体中开设通孔,所述按键帽位于所述通孔中。
CN201910477748.3A 2019-06-03 2019-06-03 按键帽支撑结构、按键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03814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7748.3A CN112038143B (zh) 2019-06-03 2019-06-03 按键帽支撑结构、按键和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77748.3A CN112038143B (zh) 2019-06-03 2019-06-03 按键帽支撑结构、按键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8143A CN112038143A (zh) 2020-12-04
CN112038143B true CN112038143B (zh) 2023-03-24

Family

ID=73576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77748.3A Active CN112038143B (zh) 2019-06-03 2019-06-03 按键帽支撑结构、按键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8143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5789624U (zh) * 2016-06-21 2016-12-07 深圳市八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单个导电基三点有触感能防水的按键
CN207338192U (zh) * 2017-07-24 2018-05-0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208127077U (zh) * 2018-04-26 2018-11-20 上海晨兴希姆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按键结构及移动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8143A (zh) 2020-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47499B (zh) 电子装置的埋入式按键
KR100337786B1 (ko) 와이드 키패드 및 정전기 방지용 와이드 키패드 결합구조
KR20050025329A (ko) 스위치 통합 케이싱 및 이 케이싱을 가진 전자기기
US8548189B2 (en) Positioning structure for speaker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20050001822A1 (en) Resilient switch contact for a key switch device
US842783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key mechanism thereof
CN111668051A (zh)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US8098494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07393758B (zh) 一种无凸起按挚的薄型开关
KR101808862B1 (ko) 접지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한 휴대용 단말기
CN112038143B (zh) 按键帽支撑结构、按键和电子设备
KR102073570B1 (ko) 키 결합 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휴대단말
JP3125220B1 (ja) 電子部品用コネクタ
US6370038B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101097374B1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사이드 키 모듈
CN208581271U (zh) 侧键结构和终端
KR101149798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사이드 키 모듈
KR20170097925A (ko)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사이드 버튼 구조
KR101812421B1 (ko) 전자부품 접속용 커넥터
CN216795061U (zh) 一种按键固定结构和手机
JP3717763B2 (ja) 携帯電話装置
JP2019121594A (ja) キーシー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る電子機器
US20090075706A1 (en) Housing assembl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KR200264777Y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멀티 기능키 구조
CN111081489B (zh) 按键、键盘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