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30663A -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 Google Patents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30663A
CN112030663A CN202011043876.6A CN202011043876A CN112030663A CN 112030663 A CN112030663 A CN 112030663A CN 202011043876 A CN202011043876 A CN 202011043876A CN 112030663 A CN112030663 A CN 11203066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k
road
rail
gap section
spl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43876.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锐
杜博文
朱烜
杜彦良
任伟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1043876.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30663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306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3066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9/00Special pavings; Pavings for special parts of roads or airfields
    • E01C9/04Pavings for railroad level-crossing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BPERMANENT WAY; PERMANENT-WAY TOOLS; MACHINES FOR MAKING RAILWAYS OF ALL KINDS
    • E01B2/00General structure of permanent way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CCONSTRUCTION OF, OR SURFACES FOR, ROADS, SPORTS GROUNDS, OR THE LIKE; MACHINES OR AUXILIARY TOOLS FOR CONSTRUCTION OR REPAIR
    • E01C1/00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for noise abatement, for gas absorption
    • E01C1/002Design or lay-out of roads, e.g. street systems, cross-sections ; Design for noise abatement, e.g. sunken ro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轨道结构包括轨道主结构、轨道辅结构及导轨组件。轨道主结构上与道路相交叉的部位设有缺口段,轨道辅结构与缺口段相适应并对应设置于缺口段中。导轨组件从缺口段正下方的道路路面延伸到道路的外围路面区域。轨道辅结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组件上,轨道辅结构能沿着导轨组件移动到缺口段或者移动到外围路面区域。当道路上的交通工具需要经过平交道口时,使道路处于通行状态,此时平交道口处不可通行,这样交通工具便可顺利地穿过缺口段,不会碾压平交道口处的轨道结构,即能保护轨道结构免受车辆碾压,并使道路上的运输工具安全通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需求的迅速增长,为了减小占地,铁路与道路的平面交叉现象也越来越多。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穿越铁路与道路的平交道口(后文简称平交道口)处的机动车辆逐渐增多,使得平交道口是铁路运输中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地段。一般地,平交道口处的通行控制方式包括有人或无人看守的设置有信号灯闪烁指示方式,以及人工控制或自动控制的栏木机或伸缩门控制方式。平交道口处的通行控制能实现铁路运营和道路运营的安全错开,然而以上控制方式均无法保护轨道结构免受道路交通工具的影响,当道路的交通工具穿越平交道口时,轨道结构将不可避免地承受碾压,而这种与线路方向垂直的碾压作用并不在轨道结构设计时考虑的荷载范围内,长期作用下可能会使钢轨发生变形、下部轨道结构产生病害,影响铁路轨道的平顺性和乘车舒适性,并带来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它能够保护轨道结构免受车辆碾压,并使道路上的运输工具安全通行,提高安全性。
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所述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包括:轨道主结构与轨道辅结构,所述轨道主结构上与道路相交叉的部位设有缺口段,所述轨道辅结构与所述缺口段相适应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缺口段中;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设置于所述道路路面上,所述导轨组件从所述缺口段正下方的道路路面延伸到所述道路的外围路面区域,所述轨道辅结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组件上,所述轨道辅结构能沿着所述导轨组件移动到所述缺口段或者移动到所述外围路面区域。
上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当轨道主结构上有列车需要通过时,使轨道主结构处于通行状态,也就是驱动轨道辅结构沿着导轨组件移动到处于缺口段中,这样列车便可以在轨道主结构上顺利通行,不会受到缺口段的影响;当道路上的交通工具需要经过平交道口时,使道路处于通行状态,此时轨道主结构的平交道口处不可通行,也就是驱动轨道辅结构沿着导轨组件移出到缺口段外并移动到外围路面区域,这样道路上的交通工具便可以顺利地通过穿过缺口段,不会碾压平交道口处的轨道结构,即能保护轨道结构免受车辆碾压,并使道路上的运输工具安全通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着所述道路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相连;所述第二导轨由所述道路的路面延伸到所述道路的外围路面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为一个以上,所述第一导轨贯穿经过所述缺口段,所述第二导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均与所述第一导轨相连,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分别位于所述轨道主结构的两侧并均延伸到所述外围路面区域。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辅结构包括两个分体结构,所述轨道辅结构的两个钢轨分别对应设于两个所述分体结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体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支承层、调整层、轨道板、轨枕、扣件及所述钢轨;所述调整层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承层上,所述轨道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调整层上,所述轨枕固定设置于所述轨道板上,所述扣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轨枕上,所述钢轨固定设置于所述扣件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轨道板面向另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轨道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块,另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轨道板面向其中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轨道板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块可分离地插入到所述第一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支承层面向另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支承层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块,另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支承层面向其中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支承层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块可分离地插入到所述第二凹槽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均为槽型导轨,所述槽型导轨嵌入到所述道路路面内部,所述轨道辅结构的底面上设有沿着所述槽型导轨移动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为万向滚珠,所述万向滚珠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槽型导轨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轨道辅结构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轨道辅结构沿着所述导轨组件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还包括感应器件与控制器,所述感应器件与所述驱动机构均和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感应器件用于感应是否有列车运行经过所述缺口段,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轨道辅结构动作。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两个分体结构向两侧移动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其中一种打开方式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又一种打开方式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其中一个分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另一个分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8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其中一个分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9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另一个分体结构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其中一个分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另一个分体结构的正视图;
图1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所述的轨道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移动件与槽型导轨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10、轨道主结构;11、缺口段;20、轨道辅结构;21、分体结构;211、支承层;2111、内凹部;2112、第二凸块;2113、第二凹槽;212、调整层;2121、凸出部;213、轨道板;2131、第一凸块;2132、第一凹槽;214、轨枕;215、扣件;216、钢轨;30、导轨组件;31、第一导轨;32、第二导轨;41、道路;42、外围路面区域;50、移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参阅图1至图3,图1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两个分体结构21向两侧移动的状态示意图,图3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其中一种打开方式的状态示意图。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包括轨道主结构10、轨道辅结构20及导轨组件30。轨道主结构10上与道路41相交叉的部位设有缺口段11,轨道辅结构20与缺口段11相适应并对应设置于缺口段11中。导轨组件30设置于道路41路面上,导轨组件30从缺口段11正下方的道路41路面延伸到道路41的外围路面区域42。轨道辅结构20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组件30上,轨道辅结构20能沿着导轨组件30移动到缺口段11或者移动到外围路面区域42。
上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当轨道主结构10上有列车需要通过时,使轨道主结构10处于通行状态,也就是驱动轨道辅结构20沿着导轨组件30移动到处于缺口段11中,这样列车便可以在轨道主结构10上顺利通行,不会受到缺口段11的影响;当道路41上的交通工具需要经过平交道口时,使道路41处于通行状态,此时轨道主结构10的平交道口处不可通行,也就是驱动轨道辅结构20沿着导轨组件30移出到缺口段11外并移动到外围路面区域42,这样道路41上的交通工具便可以顺利地通过穿过缺口段11,不会碾压平交道口处的轨道结构,即能保护轨道结构免受车辆碾压,并使道路41上的运输工具安全通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道路41的外围路面区域42指的是并非道路41的路面区域,而是道路41的路面区域以外的区域,它可以是其它道路41路面,也可以是普通路面,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轨道辅结构20导向移出缺口段11并移动到道路41的外围区域,以实现道路41通畅无阻,便于道路41上的交通工具顺利通过平交道口。
还需要说明的是,轨道主结构10上与道路41相交叉的方式可以是垂直交叉(如图1至图5任意一幅所示),当然也可以是其它夹角,例如30度、45度、60度等等,在此不进行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道路41可以是水泥路面、泥土路面等等,当然也可以是轨道道路,在此不进行限定。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轨道主结构10可以是与一个道路41形成交叉,也可以是与多个道路41形成交叉,在此不进行限定。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的轨道结构既可以是无砟轨道,又可以是有砟轨道,在此不进行限定。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轨道结构可以是应用于高速铁路、城际、普铁、地铁中的任意一种,在此也不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12,图12示意出了发明一实施例轨道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移动件50与槽型导轨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还需要说明的是,轨道辅结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组件30上具体实现方式为轨道辅结构的底面上设有沿着导轨组件30移动的移动件50。其中,移动件50可以是在轨道辅结构的底面设有滑动件,通过滑动件沿着导轨组件30滑动自如,以实现轨道辅结构沿着导轨组件30滑动改变位置;移动件50也可以是在轨道辅结构的底面设有滚动件,通过滚动件沿着导轨组件30滚动自如,以实现轨道辅结构沿着导轨组件30滚动改变位置。
请参阅图3至图5,图3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其中一种打开方式的状态示意图,图4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另一种打开方式的状态示意图,图5示意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又一种打开方式的状态示意图。进一步地,导轨组件30包括第一导轨31与第二导轨32。第一导轨31沿着道路41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一导轨31与第二导轨32相连。第二导轨32由道路41的路面延伸到道路41的外围路面区域42。如此,轨道辅结构20从缺口段11区域沿着第一导轨31移动到第二导轨32上,并移动到外围路面区域42,实现道路41的平交道口处为可通行的工作状态;反之,轨道辅结构20从外围路面区域42沿着第二导轨32移动到第一导轨31上,并移动到缺口段11与轨道主结构10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实现轨道主结构10的缺口段11处为可以通行的工作状态。
请参阅图3至图5,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轨32既可以是与轨道主结构10的运行方向相互平行,也可以是与轨道主结构10的运行方向形成有夹角,只要能实现将轨道辅结构20移动到外围路面区域42即可。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图中均示意出的是,第二导轨32与轨道主结构10的运行方向相互平行。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轨31为一个以上,第一导轨31贯穿经过缺口段11。第二导轨32为两个,两个第二导轨32均与第一导轨31相连,两个第二导轨32分别位于轨道主结构10的两侧并均延伸到外围路面区域42。如此,由于第二导轨32为两个,两个第二导轨32分别位于轨道主结构10的两侧并均延伸到外围路面区域42,也就是说,轨道辅结构20根据自身需求可以任意移动到轨道主结构10的其中一侧的第二导轨32上,并沿着第二导轨32移动到外围路面区域42,从而实现道路41通畅无阻,便于道路41上的交通工具顺利通过平交道口。
具体而言,第一导轨31为两个至四个,两个至四个第一导轨31并列间隔地设置与道路41路面上,轨道辅结构20的底面上相应设有两个至四个移动件50,分别对应沿着第一导轨31移动,从而能实现较为稳定地从缺口段11向外移出,接着移动进入到第二导轨32上。当然,第一导轨31也可以是一个,或四个以上,在此不进行限定。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轨32也不限于是两个,还可以是一个、或三个以上,当第二导轨32为一个时,第二导轨32设置于轨道主结构10的其中一侧,这样也即是将轨道辅结构20移动到轨道主结构10的其中一侧的外围路面区域42。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轨道辅结构20包括两个分体结构21。轨道辅结构20的两个钢轨216分别对应设于两个分体结构21上。如此,轨道辅结构20通过两个分体结构21拼合形成,这样在将轨道辅结构20移动到外围路面区域42时,具体的移动方式较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确定移动方案,使得可操作性更强更合理。移动方式具体例如,可以将两个分体结构21通过第一导轨31分别移动到轨道主结构10的两侧,然后通过第二轨道将两个分体结构21均同向移动到道路41的其中一侧;再例如,可以将两个分体结构21通过第一导轨31分别移动到轨道主结构10的两侧,然后通过第二轨道将两个分体结构21反向移动到道路41的两侧;又例如,可以将两个分体结构21通过第一导轨31均移动到轨道主结构10的同一侧,然后通过第二轨道将两个分体结构21反向移动到道路41的两侧,或者将两个分体结构21移动到道路41的其中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分体结构21沿着轨道主结构10的运行方向上可以分成两个以上分体小段,两个以上分体小段依次拼合形成分体结构21。在将分体结构21移出到外围路面区域42时,分体结构21的分体小段可以独立进行移动作业,也可以一起移动作业,使得具体的移动方式更多,可操作性更强,在此不进行赘述具体的移动方式。
请参阅图6、图8及图10,或者参阅图7、图9及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分体结构21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支承层211、调整层212、轨道板213、轨枕214、扣件215及钢轨216。调整层212固定设置于支承层211上,轨道板213固定设置于调整层212上,轨枕214固定设置于轨道板213上,扣件215固定设置于轨枕214上,钢轨216固定设置于扣件215上。具体而言,调整层212为CA砂浆层或自密实混凝土层。
请参阅图8与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层212的底面设有凸出部2121,支承层211的顶面上设有与凸出部2121相应的内凹部2111,凸出部2121装入到内凹部2111中。或者,调整层212的底面设有内凹部2111,支承层211的顶面上设有与内凹部2111相应的凸出部2121,凸出部2121装入到内凹部2111中。如此,能实现调整层212与支承层211结合稳固。具体而言,凸出部212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或以上,不进行限定。内凹部2111的数量与凸出部2121的数量相应设置。
请参阅图6至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分体结构21的轨道板213面向另一个分体结构21的轨道板213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块2131,另一个分体结构21的轨道板213面向其中一个分体结构21的轨道板213的侧面上设有与第一凸块2131相应的第一凹槽2132,第一凸块2131可分离地插入到第一凹槽2132中。具体而言,第一凸块2131的数量不进行限定,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以上,第一凹槽2132与第一凸块2131的数量一致。如此,在两个分体结构21移动到缺口段11时,将第一凸块2131插入到第一凹槽2132中,能实现两个分体结构21间的定位,稳定性更好。
请参阅图6至图11,在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分体结构21的支承层211面向另一个分体结构21的支承层211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块2112,另一个分体结构21的支承层211面向其中一个分体结构21的支承层211的侧面上设有与第二凸块2112相应的第二凹槽2113,第二凸块2112可分离地插入到第二凹槽2113中。如此,在两个分体结构21移动到缺口段11时,将第二凸块2112插入到第二凹槽2113中,能实现两个分体结构21间的定位,稳定性更好。具体而言,第二凸块2112的数量不进行限定,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或以上,第二凹槽2113与第二凸块2112的数量一致。
请参阅图1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导轨31与第二导轨32均为槽型导轨,槽型导轨嵌入到道路41路面内部,轨道辅结构20的底面上设有沿着槽型导轨移动的移动件50;移动件50为万向滚珠,万向滚珠可移动地设置于槽型导轨中。此外,可以理解的是,移动件50还可以是可移动地设置于槽型导轨中的万向滚轮,移动件50还可以是其它可以沿着槽型导轨的移动部件,在此不进行限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还包括驱动机构。驱动机构与轨道辅结构20相连,用于驱动轨道辅结构20沿着导轨组件30移动。如此,通过驱动机构驱动轨道辅结构20沿着导轨组件30移动,无需人工进行驱动轨道辅结构20,自动化程度较高。
在一个实施例中,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还包括感应器件与控制器,感应器件与驱动机构均和控制器电性连接,感应器件用于感应是否有列车运行经过缺口段11,控制器用于控制驱动机构驱动轨道辅结构20动作。
进一步地,感应器件具体例如可以是振动感应件、声光感应件等等。振动感应件例如设置于轨道主结构10上,通过感应轨道主结构10的振动信息,并根据振动信息判断是否有列车到来,在列车即将到达缺口段11时,控制器相应控制驱动机构动作,驱动机构驱动轨道辅结构20移动到缺口段11,实现轨道主结构10可以通行。在列车移动经过缺口段11后,驱动机构相应驱动轨道辅结构20移出缺口段11,这样道路41便可以重新通行。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包括:
轨道主结构与轨道辅结构,所述轨道主结构上与道路相交叉的部位设有缺口段,所述轨道辅结构与所述缺口段相适应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缺口段中;
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设置于所述道路路面上,所述导轨组件从所述缺口段正下方的道路路面延伸到所述道路的外围路面区域,所述轨道辅结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组件上,所述轨道辅结构能沿着所述导轨组件移动到所述缺口段或者移动到所述外围路面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着所述道路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相连;所述第二导轨由所述道路的路面延伸到所述道路的外围路面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为一个以上,所述第一导轨贯穿经过所述缺口段,所述第二导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均与所述第一导轨相连,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分别位于所述轨道主结构的两侧并均延伸到所述外围路面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辅结构包括两个分体结构,所述轨道辅结构的两个钢轨分别对应设于两个所述分体结构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支承层、调整层、轨道板、轨枕、扣件及所述钢轨;所述调整层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承层上,所述轨道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调整层上,所述轨枕固定设置于所述轨道板上,所述扣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轨枕上,所述钢轨固定设置于所述扣件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轨道板面向另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轨道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块,另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轨道板面向其中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轨道板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块可分离地插入到所述第一凹槽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支承层面向另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支承层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块,另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支承层面向其中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支承层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块可分离地插入到所述第二凹槽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均为槽型导轨,所述槽型导轨嵌入到所述道路路面内部,所述轨道辅结构的底面上设有沿着所述槽型导轨移动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为万向滚珠,所述万向滚珠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槽型导轨中。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轨道辅结构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轨道辅结构沿着所述导轨组件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还包括感应器件与控制器,所述感应器件与所述驱动机构均和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感应器件用于感应是否有列车运行经过所述缺口段,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轨道辅结构动作。
CN202011043876.6A 2020-09-28 2020-09-28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Pending CN11203066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3876.6A CN112030663A (zh) 2020-09-28 2020-09-28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43876.6A CN112030663A (zh) 2020-09-28 2020-09-28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30663A true CN112030663A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746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43876.6A Pending CN112030663A (zh) 2020-09-28 2020-09-28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3066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74220C1 (ru) * 2021-03-25 2022-06-16 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Харин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проходимости колесных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CN114657818A (zh) * 2022-04-12 2022-06-24 北京航天长城卫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稳定的轨道防护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204721A1 (de) * 1982-01-15 1983-12-07 Wilfried Zippel Schienenniveaugleicher, rueckbarer bahnuebergang
FR2663054A1 (fr) * 1990-06-12 1991-12-13 Aquitaine Beton Manufacture Sa Platelage de passage a niveau constitue de 3 longrines et de paves en beton arme.
CN105416096A (zh) * 2014-09-12 2016-03-23 金渊源 门架型平交道口移动式电车线
CN106468040A (zh) * 2011-10-14 2017-03-01 刘忠臣 三轨回转式变轨道岔
CN110042720A (zh) * 2019-04-23 2019-07-23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铁路道口自动盖板装置
CN212505690U (zh) * 2020-09-28 2021-02-09 深圳大学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D204721A1 (de) * 1982-01-15 1983-12-07 Wilfried Zippel Schienenniveaugleicher, rueckbarer bahnuebergang
FR2663054A1 (fr) * 1990-06-12 1991-12-13 Aquitaine Beton Manufacture Sa Platelage de passage a niveau constitue de 3 longrines et de paves en beton arme.
CN106468040A (zh) * 2011-10-14 2017-03-01 刘忠臣 三轨回转式变轨道岔
CN105416096A (zh) * 2014-09-12 2016-03-23 金渊源 门架型平交道口移动式电车线
CN110042720A (zh) * 2019-04-23 2019-07-23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铁路道口自动盖板装置
CN212505690U (zh) * 2020-09-28 2021-02-09 深圳大学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RU2774220C1 (ru) * 2021-03-25 2022-06-16 Владимир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Харин Конструкция для обеспечения проходимости колесных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CN114657818A (zh) * 2022-04-12 2022-06-24 北京航天长城卫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稳定的轨道防护装置
CN114657818B (zh) * 2022-04-12 2023-06-13 北京航天长城卫星导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安全稳定的轨道防护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393032B2 (ja) 車両脱線時の転倒防止装置
US5074704A (en) Roadway barrier system
US6688235B2 (en) Suspended coach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4881845A (en) Moveable roadway barrier system
US6539877B1 (en) Elevated transit vehicle
US4870906A (en) Dual switch system for common use by track guided rail vehicles and magnetic vehicles
CN107700344A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轨道梁伸缩缝构造及单轨系统
CN212505690U (zh)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KR20190078830A (ko) 철도용 일탈방호시설 및 그 시공방법
CN112030663A (zh)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KR101399839B1 (ko) 철도교량 단부 횡단 궤도 구조 및 그 시공 방법
CN105270119A (zh) 可路面及轨道两用行走式行车机构
JP3816011B2 (ja) 鉄道車両車輪復線装置、及び鉄道車両車輪の復線方法
US2150348A (en) Railway
CN116654033A (zh) 胶轮列车自导向、可融合电子导向多场景运行方法和系统
KR101774510B1 (ko) 철도공사용 호이스트 연결장치
WO2014135852A1 (en) Rail junction assembly
CN213013713U (zh) 一种平移式道岔
JP4901368B2 (ja) 走行モード変換用構造体
CN207159803U (zh) 一种悬挂式单轨轨道梁伸缩缝构造及单轨系统
JP4000457B2 (ja) タイヤと車輪による両走行モードが可能なデュアルモード車両、該デュアルモード車両用走行モード変換構成体及び該変換構成体を用いたデュアルモード交通システム
US7293506B2 (en) Structural system comprising a track for a magnetic levitation transport system powered by a linear electric motor
JP6579454B2 (ja) 軌道、走行路形成部、及び軌道の敷設方法
US2161106A (en) Dual trafficway
CN112030619B (zh) 铁路线路立体交叉处可升降的轨道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