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6559A - 车辆以及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车辆以及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6559A
CN112026559A CN201910482073.1A CN201910482073A CN112026559A CN 112026559 A CN112026559 A CN 112026559A CN 201910482073 A CN201910482073 A CN 201910482073A CN 112026559 A CN112026559 A CN 1120265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tage
converter
energy storage
storage battery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8207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6559B (zh
Inventor
程守唐
沈林
梁树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8207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65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65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65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65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65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2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characterised by converters located in the vehicle
    • B60L53/24Using the vehicle's propulsion converter for charg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1/00Details of 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 H02M1/36Means for starting or stopping converte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以及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其中,供电系统包括DC/DC变换器、供电装置和储能电池,供电装置设置在DC/DC变换器高压侧,储能电池设置在DC/DC变换器低压侧,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储能电池的电压;判断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一预设电压;以及在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一预设电压持续预设时间或储能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后,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第一预设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该控制方法,能够加快DC/DC变换器的启动速度,避免DC/DC变换器启动时大电流的冲击。

Description

车辆以及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换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设备和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车辆上的低压电源或者轨道交通的低压电源主要采用储能电池,用以给低压负载(如12V、24V负载)供电。并且,上述储能电池一般为可充电电池,因此如何保证储能电池充电的安全性,很有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该控制方法有助于加快供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启动速度,避免DC/DC变换器启动时大电流的冲击。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设备。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所述供电系统包括DC/DC变换器、供电装置和储能电池,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器高压侧,所述储能电池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器低压侧,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检测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判断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如果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以及在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持续预设时间或者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之后,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在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并在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一预设电压持续预设时间或者储能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之后,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由此能够加快供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启动速度,避免DC/DC变换器启动时大电流的冲击,从而能够避免DC/DC变换器损坏或者无法启动的现象,延长DC/DC变换器的使用寿命,且该方法简单易实现。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如果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大于所述储能电池的欠压值。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三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如果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预设电压,则建立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的电连接,以使所述供电装置给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实时检测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DC/DC变换器之间的连接状态;当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DC/DC变换器之间存在电连接时,建立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的电连接,以使所述供电装置给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储能电池与负载之间存在电连接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当所述储能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断开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负载之间的电连接,并建立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负载之间的电连接,以使所述供电装置通过所述DC/DC变换器给所述负载供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其上存储的与上述控制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加快供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启动速度,避免DC/DC变换器启动时大电流的冲击,从而能够避免DC/DC变换器损坏或者无法启动的现象,延长DC/DC变换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所述供电系统包括DC/DC变换器、供电装置和储能电池,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器高压侧,所述储能电池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器低压侧,所述控制装置包括: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控制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并在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以及在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持续预设时间或者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之后,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单元在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并在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一预设电压持续预设时间或者储能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之后,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由此能够加快供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启动速度,避免DC/DC变换器启动时大电流的冲击,从而能够避免DC/DC变换器损坏或者无法启动的现象,延长DC/DC变换器的使用寿命。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设备,在其存储器上存储的与上述控制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加快供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启动速度,避免DC/DC变换器启动时大电流的冲击,从而能够避免DC/DC变换器损坏或者无法启动的现象,延长DC/DC变换器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五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DC/DC变换器、供电装置和储能电池,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器高压侧,所述储能电池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器低压侧;本发明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或者,本发明第四方面实施例提出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设备。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采用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或者控制设备,能够加快供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启动速度,避免DC/DC变换器启动时大电流的冲击,从而能够避免DC/DC变换器损坏或者无法启动的现象,延长DC/DC变换器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示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示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设备的结构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车辆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供电装置可通过DC/DC变换器给储能电池充电,如图1所示,在可提供高压(如220V、110V电压)的供电装置上电时,可启动DC/DC变换器给储能电池充电。然而,在储能电池的电压较低的情况下,启动DC/DC变换器给储能电池充电时,储能电池相当于一个很大的负载,DC/DC变换器启动的瞬间会产生很大的冲击电流,容易导致DC/DC变换器损坏或者无法启动。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车辆以及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以及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供电系统包括DC/DC变换器、供电装置和储能电池,供电装置设置在DC/DC变换器高压侧,储能电池设置在DC/DC变换器低压侧,可用于给负载供电。其中,供电装置和储能电池是相对而言的,例如,供电装置为输出DC1500V、DC1100V或DC750V电压的装置,储能电池可为110V蓄电池;供电装置为输出DC110V电压的装置,储能电池可为12V或24V蓄电池,等等。可选地,储能电池可以是铅酸蓄电池。
如图2所示,该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检测储能电池的电压。
具体地,在储能电池充放电过程中,可实时检测储能电池的电压,即储能电池当前的正负极电压。
S2,判断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
S3,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S4,在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一预设电压持续预设时间或者储能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之后,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其中,第一预设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
具体地,储能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供电装置和DC/DC变换器之间电连接,DC/DC变换器与储能电池之间电连接,供电装置输出的高压通过DC/DC变换器换成低压,并输出至储能电池,以给储能电池充电。在该充电过程中,可根据储能电池的实时电压对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在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可控制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进而在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一预设电压持续预设时间或者储能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之后,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其中,第一预设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当储能电池的电压达到充电截止电压时,可控制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为0,或者,断开DC/DC变换器与储能电池之间的电连接,或者,断开供电装置与DC/DC变换器之间的电连接。
该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能够加快供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启动速度,避免DC/DC变换器启动时大电流的冲击,从而避免了DC/DC变换器损坏或者无法启动的现象,延长了DC/DC变换器的使用寿命。
在本发明的一个示例中,如图3所示,根据储能电池的电压对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可包括:判断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一预设电压;以及在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一预设电压持续预设时间之后,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
其中,预设时间可根据供电系统的实际应用进行设定,例如,当储能电池的充电起点对储能电池的电压下降至某一值,该值小于第一预设电压,预设时间可以是DC/DC变换器输出电压为第一预设电压,将储能电池从该值充电至第一预设电压的时间,该时间可通过预先的实验获得。
在该示例中,参见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可包括: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
具体地,在储能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判断检测到的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以给储能电池充电;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一预设电压,以给储能电池充电,并在充电持续预设时间之后,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即将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从第一预设电压提升至第二预设电压,以给储能电池充电。
在该示例中,对储能电池的电压的判断包括:该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关系的判断和该电压与充电截止电压关系的判断,其中,该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关系的判断时机是在充电起点,且仅判断一次,该电压与充电截止电压关系的判断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在预设时间之后进行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中,如图4所示,根据储能电池的电压对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可包括:判断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一预设电压;在控制DC/DC变换器持续输出第一预设电压的过程中,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其中,第一预设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
具体地,在储能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判断检测到的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则直接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以给储能电池充电;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一预设电压,以给储能电池充电,并在储能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即将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从第一预设电压提升至第二预设电压,以给储能电池充电。
在该示例中,对储能电池的电压的判断包括:该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关系的判断和该电压与充电截止电压关系的判断,其中,该电压与第一预设电压关系的判断从充电起点开始,直至该电压等于第一预设电压;该电压与充电截止电压关系的判断可以是在该电压等于第一预设电压之后进行的。
在图3和图4所示的示例中,第一预设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第二预设电压可以是DC/DC变换器的目标电压,其大于储能电池的满电电压,第一预设电压可大于储能电池的欠压值,即第一预设电压的可大于储能电池的欠压值且小于DC/DC变换器的目标电压。由此,在给储能电池充电时,能够保证储能电池的满电量。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示例中,当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可在储能电池充电持续预设时间之后,判断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达到了第一预设电压,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达到了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没有达到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DC/DC变换器持续输出第一预设电压,直至满足该要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判断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电压;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电压,则建立DC/DC变换器与储能电池之间的电连接,以使供电装置给储能电池充电。其中,第三预设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
可选地,第三预设电压大于或者等于储能电池的欠压值。
具体地,当供电装置与DC/DC变换器建立电连接后,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电压,则说明储能电池需要充电,此时可建立DC/DC变换器与储能电池之间的电连接,以使供电装置给储能电池充电;如果储能电池的电压大于第三预设电压,则说明储能电池不需要充电,此时储能电池可正常给负载供电。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实时检测供电装置与DC/DC变换器之间的连接状态;当供电装置与DC/DC变换器之间存在电连接时,建立DC/DC变换器与储能电池之间的电连接,以使供电装置给储能电池充电。
具体地,储能电池给负载供电过程中,如果检测到供电装置接入,即供电装置与DC/DC变换器之间建立了电连接,则可直接建立DC/DC变换器与储能电池之间的电连接,以使供电装置给储能电池充电,直至储能电池满电或者充电连接断开,由此,可以保证储能电池的电量需求。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还包括:当储能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断开储能电池与负载之间的电连接,并建立DC/DC变换器与负载之间的电连接,以使供电装置通过DC/DC变换器给负载供电。由此,可以保证储能电池的稳定充电和负载的用电需求。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根据储能电池的电压控制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能够加快供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启动速度,既能够保证储能电池的满电量,又能够避免DC/DC变换器启动时大电流的冲击,从而避免了DC/DC变换器损坏或者无法启动的现象,延长了DC/DC变换器的使用寿命,且该方法简单易实现。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其上存储的与上述控制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加快供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启动速度,既能够保证储能电池的满电量,又能够避免DC/DC变换器启动时大电流的冲击,从而避免了DC/DC变换器损坏或者无法启动的现象,延长了DC/DC变换器的使用寿命。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供电系统包括DC/DC变换器、设置在DC/DC变换器高压侧的供电装置和设置在DC/DC变换器低压侧的用于给负载供电的储能电池。
如图5所示,该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20包括:电压检测单元21和控制单元22。
其中,电压检测单元21用于实时检测储能电池的电压;控制单元22用于根据储能电池的电压对DC/D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22可具体用于:在储能电池两端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一预设电压;以及在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一预设电压持续预设时间或者储能电池的电压达到第一预设电压之后,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其中,第一预设电压小于第二预设电压。
进一步地,控制单元22还可用于:在储能电池两端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
其中,第一预设电压大于储能电池的欠压值。
可选地,电压检测装置21可与DC/DC变换器集成设置。
可选地,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20还可以包括状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储能电池的当前状态。具体地,状态检测单元可以包括电流检测装置,用于通过储能电池的充放电电流判断储能电池是处于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状态检测单元也可以包括电量检测装置,用于通过储能电池的SOC变化情况判断储能电池是处于充电状态还是放电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前述对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实施例的解释说明也适用于该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此处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能够加快供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启动速度,避免DC/DC变换器启动时大电流的冲击,从而避免了DC/DC变换器损坏或者无法启动的现象,延长了DC/DC变换器的使用寿命。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设备的结构框图。
如图6所示,该控制设备30包括存储器31、处理器32及存储在存储器31上的计算机程序33,处理器32执行计算机程序33时,实现上述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在其存储器上存储的与上述控制方法对应的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加快供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启动速度,既能够保证储能电池的满电量,又能够避免DC/DC变换器启动时大电流的冲击,从而避免了DC/DC变换器损坏或者无法启动的现象,延长了DC/DC变换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辆。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车辆100包括:供电系统10和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20。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车辆100包括:供电系统10和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设备30。
其中,供电系统10包括DC/DC变换器11、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器11高压侧的供电装置12和设置在DC/DC变换器11低压侧的用于给负载1供电的储能电池13。
在该实施例中,车辆100可以是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轨道车辆等。
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采用上述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或者控制设备,能够加快供电系统中DC/DC变换器的启动速度,避免DC/DC变换器启动时大电流的冲击,从而避免了DC/DC变换器损坏或者无法启动的现象,延长了DC/DC变换器的使用寿命。
另外,本发明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构成及作用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已知的,为减少冗余,此处不做赘述。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定制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发明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在流程图中表示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逻辑和/或步骤,例如,可以被认为是用于实现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的定序列表,可以具体实现在任何计算机可读介质中,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如基于计算机的系统、包括处理器的系统或其他可以从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取指令并执行指令的系统)使用,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就本说明书而言,“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是任何可以包含、存储、通信、传播或传输程序以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或结合这些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设备而使用的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的更具体的示例(非穷尽性列表)包括以下:具有一个或多个布线的电连接部(电子装置),便携式计算机盘盒(磁装置),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可擦除可编辑只读存储器(EPROM或闪速存储器),光纤装置,以及便携式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另外,计算机可读介质甚至可以是可在其上打印所述程序的纸或其他合适的介质,因为可以例如通过对纸或其他介质进行光学扫描,接着进行编辑、解译或必要时以其他合适方式进行处理来以电子方式获得所述程序,然后将其存储在计算机存储器中。
应当理解,本发明的各部分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组合来实现。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步骤或方法可以用存储在存储器中且由合适的指令执行系统执行的软件或固件来实现。如,如果用硬件来实现和在另一实施方式中一样,可用本领域公知的下列技术中的任一项或他们的组合来实现:具有用于对数据信号实现逻辑功能的逻辑门电路的离散逻辑电路,具有合适的组合逻辑门电路的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门阵列(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携带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是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包括方法实施例的步骤之一或其组合。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包括DC/DC变换器、供电装置和储能电池,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器高压侧,所述储能电池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器低压侧,所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检测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
判断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
如果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以及
在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持续预设时间之后,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如果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则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二预设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大于所述储能电池的欠压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判断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或者等于第三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三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
如果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三预设电压,则建立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的电连接,以使所述供电装置给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实时检测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DC/DC变换器之间的连接状态;
当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DC/DC变换器之间存在电连接时,建立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储能电池之间的电连接,以使所述供电装置给所述储能电池充电。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池与负载之间存在电连接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储能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时,断开所述储能电池与所述负载之间的电连接,并建立所述DC/DC变换器与所述负载之间的电连接,以使所述供电装置通过所述DC/DC变换器给所述负载供电。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8.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系统包括DC/DC变换器、供电装置和储能电池,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器高压侧,所述储能电池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器低压侧,所述控制装置包括:
电压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
控制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是否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并在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小于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以及在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持续预设时间或者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达到所述第一预设电压之后,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所述第二预设电压,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预设电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
在所述储能电池的电压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电压时,控制所述DC/DC变换器输出第二预设电压。
10.一种供电系统的控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电系统,所述供电系统包括DC/DC变换器、供电装置和储能电池,所述供电装置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器高压侧,所述储能电池设置在所述DC/DC变换器低压侧;
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装置,或者,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供电系统的控制设备。
CN201910482073.1A 2019-06-04 2019-06-04 车辆以及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Active CN1120265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2073.1A CN112026559B (zh) 2019-06-04 2019-06-04 车辆以及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82073.1A CN112026559B (zh) 2019-06-04 2019-06-04 车辆以及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6559A true CN112026559A (zh) 2020-12-04
CN112026559B CN112026559B (zh) 2022-03-18

Family

ID=735763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82073.1A Active CN112026559B (zh) 2019-06-04 2019-06-04 车辆以及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6559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7598A (zh) * 2020-12-07 2021-03-1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低压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6884A1 (ja) * 2012-11-16 2014-05-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車載電源装置
CN106532891A (zh) * 2017-01-11 2017-03-22 云南昆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与蓄电池混合储能及供电充电方法
CN107171384A (zh) * 2017-05-31 2017-09-15 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 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472053A (zh) * 2017-06-29 2017-12-15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CN107618466A (zh) * 2016-07-13 2018-01-23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车载用充电连接器的充电控制电路、车载用充电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076884A1 (ja) * 2012-11-16 2014-05-22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車載電源装置
CN107618466A (zh) * 2016-07-13 2018-01-23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车载用充电连接器的充电控制电路、车载用充电连接器
CN106532891A (zh) * 2017-01-11 2017-03-22 云南昆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一种超级电容与蓄电池混合储能及供电充电方法
CN107171384A (zh) * 2017-05-31 2017-09-15 上海青橙实业有限公司 电池的充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7472053A (zh) * 2017-06-29 2017-12-15 宝沃汽车(中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控制方法及车辆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麻友良: "《电动汽车概论》", 31 January 2012, 机械工业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7598A (zh) * 2020-12-07 2021-03-12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低压系统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6559B (zh) 2022-03-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7622B2 (en)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and electrically powered vehicle provided with the same
CN101362442B (zh) 电动车辆
EP2496437B1 (en) Vehicular electric power unit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the same
CN107078535B (zh) 用于机动车车载电网的多蓄能器系统
US9166418B2 (en) Battery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JP5577775B2 (ja) 電動車両用電源装置
US10464428B2 (en) Battery-backed DC fast charging system
CN104578319B (zh) 蓄电池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汽车
JP2009044930A (ja) 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車両
US9174542B2 (en) Power supply device for vehicle
CN107097647B (zh) 供电方法和供电系统
KR101567557B1 (ko) 이차 전지 셀의 전압 벨런싱 장치 및 방법
CN112236917A (zh) 车辆用电源装置
KR101572178B1 (ko) 이차 전지 셀의 전압 밸런싱 장치 및 방법
US10576835B2 (en) Energy storage device, transport apparatus, and control method
CN112026559B (zh) 车辆以及供电系统的控制方法、装置和设备
US11485234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KR20230088472A (ko) 배터리 포메이션 장치, 배터리 포메이션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및 제어 시스템
JP6701976B2 (ja) 電動車両
US20200139834A1 (en) Battery-backed dc fast charging system
US11658502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CN113085587A (zh) 燃料电池车辆
JP6686802B2 (ja) 電動車両
US11686777B2 (en) Power source control system for vehicle
CN112531817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控制器、管理系统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