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4125A - 一种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4125A
CN112024125A CN202010826318.0A CN202010826318A CN112024125A CN 112024125 A CN112024125 A CN 112024125A CN 202010826318 A CN202010826318 A CN 202010826318A CN 112024125 A CN112024125 A CN 11202412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dust
rotary
electromagnetic
air pass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631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24125B (zh
Inventor
柳林
屈松正
杨璇
顾晓奕
曹子勇
张玲
王国强
丁泊文
陆科帆
张洪亮
许伟刚
卜诗
张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82631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41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41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41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241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41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3C3/38Particle charging or ionising stations, e.g. using electric discharge, radioactive radiation or fl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3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USING LIQUIDS OR USING PNEUMATIC TABLES OR JIGS; 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MAGNETIC OR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OF SOLID MATERIALS FROM SOLID MATERIALS OR FLUIDS; SEPARATION B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 B03C3/00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 e.g. air, by electrostatic effect
    • B03C3/34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r operation thereof

Landscapes

  • Electrostatic S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净化含尘气体中固体尘粒的装置,涉及一种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包括转动荷电装置、电磁凝聚装置和多层回旋收集装置;转动荷电装置包括外壳筒体、桨叶、电机、电晕电极束、转动连接部件、支撑板、过渡气道和气体分布腔;电磁凝聚装置包括转向磁场发生器和交变电场涡流外壳;多层回旋收集装置包括回旋气道、内多孔分离板、外多孔分离板、导向抑尘板、灰斗、气体分配箱、障尘器及传动部件;本发明结构清晰,增强尘粒荷电,改善电场分布,消除屏蔽现象;电磁凝聚装置和多层回旋收集装置具有强化离子风作用,提升细尘粒捕捉能力,抑制二次扬尘和灰尘板结现象,除尘粒径范围大,领域应用广,兼顾主动和被动式运行,有效降低能耗。

Description

一种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用于净化工业过程中排放的含尘气体。
背景技术
燃煤发电、冶金、石油化工、矿业等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各类含尘气体,如烟气、尾气、废气等。含尘气体是指气体中含有一定浓度的固体尘粒或颗粒,其粒径大小范围广,从几百微米到数微米,甚至达到纳米级。含尘气体由于所携带的固体颗粒,物理化学特性不同,造成的危害也不同,不但影响工业生产,甚至引发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静电除尘器是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中含尘气体的净化设备。但目前主要存在如下共性问题,如尘粒荷电过程中电极和荷电空间布置不合理,造成有效荷电区域有限,并且伴随周期性局部区域存在屏蔽现象,使得尘粒荷电效果不佳,直接影响除尘效率;又如对于细颗粒物,传统静电除尘器难以脱除;另外,脱尘过程中的二次扬尘,以及设备清灰维护时,存在的灰尘板结现象,处理难度大,易造成二次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适用于净化含尘气体,脱除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该设备处理固体颗粒物浓度和颗粒粒径范围广,其转动荷电装置内的电晕电极束能够有效扩大荷电区域,其转动的实现有力地消除了周期性局部区域产生的屏蔽现象,增强了气体的扰流程度,提升了离子风的作用,加大了尘粒荷电概率;而设备中的电磁凝聚装置有效实现细颗粒物的凝聚,由细颗粒物凝聚成较大或大颗粒物,易于脱除,装置中的交变电场涡流外壳特有的“凹凸”结构,结合交变电场改善了近壁区域的电场,增大了区域内气流的紊流程度,加剧了固体颗粒间的碰撞,提升了凝聚效果,进一步,装置中的转向磁场发生器,促使荷电粒子在洛伦兹力的作用下延长停留时间,并且同样具备增大紊流程度和强化凝聚的效果,尤其对于具有铁磁性的固体颗粒有更突出的效果;多层回旋收集装置利用独特的回转气道,促使气体中的固体颗粒物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易于脱除,并且内多孔分离板和外多孔分离板的设置有效降低了收尘过程中的二次扬尘现象,而设置的障尘器及其传动部件,在设备清灰维护时可高效地消除壁面灰尘的板结现象。
新型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结构,包括转动荷电装置、电磁凝聚装置和多层回旋收集装置;所述转动荷电装置包括外壳筒体、桨叶、电机、电晕电极束、转动连接部件、支撑板、过渡气道和气体分布腔;所述转动荷电装置中荷电区域指外壳筒体包裹的空间区域,外壳筒体设有一组或者多组;所述电磁凝聚装置包括转向磁场发生器和交变电场涡流外壳;所述多层回旋收集装置包括回旋气道、内多孔分离板、外多孔分离板、导向抑尘板、灰斗、气体分配箱、障尘器及传动部件;所述转动连接部件包括第一轴承组件、第二轴承组件和传动轴,所述转动荷电装置中桨叶、电晕电极束、第一轴承组件、第二轴承组件均穿套于传动轴上,第一轴承组件通过支撑板固定于外壳筒体内,第二轴承组件固接于过渡气道,外壳筒体与过渡气道相连,而传动轴与电机绝缘相连接,电晕电极束既可以凭借含尘气体吹动桨叶被动带动旋转,也可以由电机主动带动旋转,电晕电极束带负电,外壳筒体接地,过渡气道一端与外壳筒体相连且两者数量一致,过渡气道与电磁凝聚装置的轴线可成0˚到90˚角布置,但不能等于0˚,过渡气道的另一端与气体分布腔相连接;所述电磁凝聚装置通过密封绝缘件与气体分布腔连接,并安装在气体分布腔下方;所述电磁凝聚装置中转向磁场发生器围绕在交变电场涡流外壳四周或布置在交变电场涡流外壳两侧对应位置上,并且每一侧转向磁场发生器可转动;交变电场涡流外壳对应两侧壁带有凹凸结构,并且在有凹凸结构侧施加从零伏电压到预设负电压周期变换的交变电场,即当一侧凹凸结构施加电压零伏时,对应侧凹凸结构施加预设负电压,一段时间后,原来电压零伏的凹凸结构侧施加预设负电压,相应的原来施加预设负电压的凹凸结构侧施加零伏电压,而后此过程周期性变换;多层回旋收集装置中通过气体分配箱和密封绝缘件与电磁凝聚装置相连,安装在电磁凝聚装置下部;多层回旋收集装置中回旋气道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多层回旋收集装置中的回旋气道由装置外部到内部依次布置回旋气道壁面、内多孔分离板、外多孔分离板;气体分配箱下方设置导向抑尘板,导向抑尘板下方与灰斗连接;多层回旋收集装置整体接地;多层回旋收集装置中的回旋气道四周壁面安装若干障尘器,障尘器连接有传动部件用于实现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荷电装置中,桨叶与传动轴直接相连接,桨叶布置于传动轴靠近进风口处,即前端,或布置于传动轴上靠近电机端,即后端;当桨叶处于前端时,传动轴从进风口端到电机端,依次与桨叶、第一轴承组件、电晕电极束、第二轴承组件和电机相连接;当桨叶处于后端时,传动轴从进风口端到电机端,依次与第一轴承组件、电晕电极束、桨叶、第二轴承组件和电机相连接;第一轴承组件通过若干呈由中心向外辐射状排布的支撑板固接于外壳筒体内;第二轴承组件固接于过渡气道;所述过渡气道数量与外壳筒体数量相同;所述气体分布腔侧壁接口数量与过渡气道数量一致,底部设与电磁凝聚装置的连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电晕电极束包括套筒、连杆、支撑环、带芒刺电晕电极线和螺旋板;所述套筒呈圆形管状,用于穿套传动轴,并固定其上;所述连杆分布于套筒两端,呈辐射状一端与套筒固接,另一端与支撑环固接;所述带芒刺电晕电极线两端分别与对应两侧的支撑环连接;所述电晕电极束带负电;螺旋板固定于套筒上。
进一步地,所述电磁凝聚装置的交变电场涡流外壳整体呈矩形筒状,立式放置时四周侧壁中仅一对对应侧壁布置凹凸结构,转向磁场发生器通过联动杆与交变电场涡流外壳绝缘相连;所述转向磁场发生器由多块磁板发生端组成,每块磁板可转动0 ˚至90 ˚角;每块磁板输出功率独立控制;所述交变电场涡流外壳带有凹凸结构侧施加从零伏电压到预设负电压周期变换的交变电场。
进一步地,所述多层回旋收集装置中内多孔分离板呈矩形薄平板状并密集开第一孔,第一孔可以是圆形、方形、菱形形状,而外多孔分离板呈矩形薄平板状并密集开第二孔,第二孔可以是圆形、方形、菱形形状,但是所有第二孔均大于第一孔;所述内多孔分离板和外多孔分离板均与回旋气道的壁面平行布置;内多孔分离板和外多孔分离板都设有卡钩结构通过分级固定桩和螺栓紧固件固定;回旋气道的四周壁面呈矩阵排列障尘器;所述障尘器贯穿回旋气道壁面,在回旋气道内部的是锥体结构,在回旋气道外部的是齿轮组件、传动链条组、带动链条组和传动电机;所述气体分配箱侧壁接口数量与回旋气道数量一致并与之相连接,上方通过密封绝缘件与电磁凝聚装置相连,下方设置导向抑尘板,而导向抑尘板下方与灰斗连接,当只有一个回旋气道时,设置一个导向抑尘板呈矩形板状,与水平面成角不小于40˚,斜坡面朝向回旋气道和气体分配箱的方向,当有两个回旋气道时,设置两个导向抑尘板,一端相互搭接,呈“人”字行,夹角不大于100˚,每个导向抑尘板的斜坡面朝向各自的回旋气道和气体分配箱的方向,当有三个及以上的回旋气道时,导向抑尘板呈“圆锥”状,锥角不大于100˚;所述导向抑尘板总投影面积要小于气体分配箱的投影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分级固定桩设置若干个,且整体呈“山”字型,分级固定桩的一端与回旋气道壁面固接,内多孔分离板利用卡钩结构悬架于距离固接端最近的凹陷处,而外多孔分离板利用卡钩结构,悬架于距离固接端最远的凹陷处,各自通过螺栓紧固件固定锁紧。
进一步地,所述障尘器呈矩阵排布于回旋气道四周壁面上,在回旋气道内部的是锥体结构;在回旋气道外部的是齿轮组件,每行或每列的齿轮组件与各自的传动链条组联接,所有传动链条组与带动链条组和传动电机联接,从而实现所有障尘器转动。
本发明结构清晰,各装置功能明确,施工方便,有效增强了尘粒荷电性能,提升了细颗粒的脱除能力,提高了收尘率,对于二次扬尘和灰尘板结有很好的抑制和消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转动荷电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荷电区域布置图,其中,图3a为一组荷电区域的布置图,图3b为两组荷电区域的布置图,图3c为三组荷电区域的布置图,图3d为四组荷电区域的布置图;
图4是电晕电极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带芒刺电晕电极线的布置图,其中,图5a中的带芒刺电晕电极线与套筒平行,图5b中的带芒刺电晕电极线与套筒不平行;
图6是两个过渡气道和气体分布腔的组合示意图;
图7是电磁凝聚装置的示意图;
图8是多层回旋收集装置的示意图;
图9是回旋气道与气体分配箱的组合布局图,其中,图9a为一组回旋气道的布局图,图9b为两组回旋气道的布局图,图9c为三组回旋气道的布局图,图9d为四组回旋气道的布局图;
图10是内多孔分离板或外多孔分离板的示意图;
图11是回旋气道横截面图;
图12是内多孔分离板和外多孔分离板固定安装示意图;
图13是分级固定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障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障尘器及其传动部件的布置示意图。
图中: 1、转动荷电装置,2、电磁凝聚装置,2-1、凹凸结构,2-2、联动杆,3、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1、卡钩结构,3-2、分级固定桩,3-3、螺栓紧固件,4、外壳筒体,5、桨叶,6、电机,7、电晕电极束,7-1、套筒,7-2、连杆,7-3、支撑环,7-4、带芒刺电晕电极线,7-5、螺旋板,7-8、芒刺,8、转动连接部件,8-1、第一轴承组件,8-2、第二轴承组件,8-3、传动轴,9、支撑板,10、过渡气道,11、气体分布腔,12、转向磁场发生器,12-1、磁板,13、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4、回旋气道、15、内多孔分离板,15-1、第一孔,16、外多孔分离板,16-1、第二孔,17、导向抑尘板、18灰斗、19、气体分配箱、20、障尘器,20-1、锥体结构,20-2、齿轮组件,21、传动部件,21-1、传动链条组,21-2、带动链条组,21-3、传动电机, 23、密封绝缘件,24、密封绝缘件。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的实施例,具体参见图1至图15。本实施例中的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包括转动荷电装置1、电磁凝聚装置2和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其中,所述转动荷电装置1中荷电区域指外壳筒体4包裹的空间区域。转动荷电装置1可以根据进气量和工艺风道的需要,可以设置1个荷电区域,也可以设置多个荷电区域,推荐2至4个;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中的回旋气道14,可以根据出气量和工艺风道的需要设置1个,也可以设置多个,推荐2至4个。
需要净化的含尘气体,由工艺风道或管道首先进入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的转动荷电装置1中。转动荷电装置1包括外壳筒体4、桨叶5、电机6、电晕电极束7、转动连接部件8、支撑板9、过渡气道10和气体分布腔11,转动连接部件8包括第一轴承组件8-1、第二轴承组件8-2和传动轴8-3。当气流量足够大时,桨叶5会被气流冲击旋转,并带动与之相连的传动轴8-3转动,而电晕电极束7也穿套于传动轴8-3上并固定,因此也会随之转动,此时可以不开启电机6。当气流量不足,或气流量虽然足够大,但仍需加大扰流程度时,可开启电机6主动带动传动轴8-3转动,进而促使电晕电极束7随之转动,电机6与传动轴8-3采用绝缘连接。桨叶5可以布置于传动轴8-3靠近进风口处,即前端或迎风端,也可以布置于传动轴8-3上靠近电机6端,即后端;当桨叶5处于前端时,传动轴8-3从进风口端到电机6端,依次与桨叶5、第一轴承组件8-1、电晕电极束7、第二轴承组件8-2和电机6相连接;当桨叶5处于后端时,传动轴8-3从进风口端到电机6端,依次与第一轴承组件8-1、电晕电极束7、桨叶5、第二轴承组件8-2和电机6相连接。传动轴8-3依靠第一轴承组件8-1和第二轴承组件8-2确保转动顺畅和径向限位。第一轴承组件8-1通过支撑板9固定于外壳筒体4内,第二轴承组件8-2固接于过渡气道10,这样确保传动轴8-3上的所有部件在外壳筒体4内的指定位置处,推荐传动轴8-3的轴线与外壳筒体4的轴线相重合。电晕电极束7包括套筒7-1、连杆7-2、支撑环7-3、带芒刺电晕电极线7-4和螺旋板7-5;套筒7-1呈圆形管状,用于穿套传动轴8-3,并固定其上;螺旋板7-5固接于套筒7-1上,用于扰流,加强气流的径向流动;若干根连杆7-2分布于套筒7-1两端,呈辐射状一端与套筒7-1固接,另一端与支撑环7-3固接;若干根带芒刺电晕电极线7-4两端分别与对应两侧的支撑环7-3连接,带芒刺电晕电极线7-4的轴线可以与套筒7-1的轴线平行,也可以成某一空间角度,结合螺旋板7-5,并配合转动过程,既有利于电晕电极束7内外电场的分布,扩大荷电区域,增强气流扰动,增大尘粒碰撞几率,加强尘粒荷电效果,又能消除周期性局部区域的屏蔽现象。外壳筒体4接地,电晕电极束7带负电。过渡气道10一端与外壳筒体4相连且两者数量一致,过渡气道10与电磁凝聚装置2的轴线可成0˚到90˚角布置,但不能等于0˚,过渡气道10的另一端与气体分布腔11相连接;气体分布腔11侧壁接口数量与过渡气道10数量一致,底部设与电磁凝聚装置2的连接口。电磁凝聚装置2通过密封绝缘件23与气体分布腔11连接,安装在气体分布腔11下方。含尘气体流经转动荷电装置1后,气体内部固体颗粒全部荷电,通过过渡气道10,在气体分布腔11汇集后,进入电磁凝聚装置2中。
电磁凝聚装置2包括转向磁场发生器12和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整体呈矩形筒状,立式放置时四周侧壁中仅一对对应侧壁布置凹凸结构2-1,并在带有凹凸结构侧施加从零伏电压到预设负电压周期变换的交变电场,即当一侧凹凸结构2-1施加电压零伏接地时,对应侧凹凸结构2-1施加预设负电压,一段时间后,原来电压零伏接地的凹凸结构2-1侧施加预设负电压,相应的原来施加预设负电压的凹凸结构2-1侧施加零伏电压接地,而后此过程周期性变换。转向磁场发生器12通过联动杆2-2与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绝缘相连,可以布置在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四周,也可以布置在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两侧对应位置上,并且每一侧的转向磁场发生器12由多块磁板12-1发生端组成,每块磁板12-1可转动0 ˚至90 ˚角;每块磁板12-1输出功率独立控制,产生的磁场强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磁场方向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这使得布置在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任意侧的转向磁场发生器12能够转动,指向角度和发射强度可相同,也可不同。当交变电场运行时,转向磁场发生器的开启视工艺需要而定,若含尘气体中固体颗粒粒径普遍较大,可不开启;若含尘气体中固体颗粒粒径普遍较小,且含大量细颗粒时,则需要开启;尤其当含尘气体中固体颗粒具有铁磁性时,开启转向磁场发生器有更好的凝聚效果。固体颗粒已经荷电的含尘气体,进入电磁凝聚装置2后,气体内部荷电的细颗或超细颗粒在交变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增大了碰撞几率,延长了在装置内的停留时间,快速凝聚成较大固体颗粒,为后续易于收集脱除奠定了基础;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的凹凸结构2-1使得近壁面区域电场得到改善,进一步强化了细颗粒荷电和凝聚效果;含尘气体流经电磁凝聚装置2后,内部细颗粒几乎都已凝聚成较大颗粒,随后气体进入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中。
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包括回旋气道14、内多孔分离板15、外多孔分离板16、导向抑尘板17、灰斗18、气体分配箱19、障尘器20及其传动部件21。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中通过气体分配箱19和密封绝缘件24与电磁凝聚装置2相连,安装在电磁凝聚装置2下部。气体分配箱19侧壁接口数量与回旋气道14数量一致并与之相连接,上方通过密封绝缘件24与电磁凝聚装置2相连,下方设置导向抑尘板17,而导向抑尘板17正下方与灰斗18连接,当只有一个回旋气道14时,设置一个导向抑尘板17呈矩形板状,与水平面成角不小于40˚,斜坡面朝向回旋气道14和气体分配箱19的方向,当有两个回旋气道14时,设置两个导向抑尘板17,一端相互搭接,呈“人”字行,夹角不大于100˚,每个导向抑尘板17的斜坡面朝向各自的回旋气道14和气体分配箱19的方向,当有三个及以上的回旋气道14时,导向抑尘板17呈“圆锥”状,锥角不大于100˚;导向抑尘板17总投影面积要小于气体分配箱19的投影面积。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中回旋气道14近似呈“Z”形,可以根据出气量和工艺风道的需要,可以有1个回旋气道14,也可以有多个回旋气道14,推荐2至4个。回旋气道14由装置外部到内部依次布置回旋气道14壁面、内多孔分离板15、外多孔分离板16;内多孔分离板15呈矩形薄平板状并密集开第一孔15-1,第一孔15-1可以是圆形、方形、菱形等任意形状,而外多孔分离板16呈矩形薄平板状并密集开第二孔16-1,第二孔16-1可以是圆形、方形、菱形等任意形状,但是所有第二孔16-1均大于第一孔15-1;所述内多孔分离板15和外多孔分离板16均与回旋气道14的四周竖直壁面平行;内多孔分离板15和外多孔分离板16都设有卡钩结构3-1通过分级固定桩3-2和螺栓紧固件3-3固定;分级固定桩3-2可以设置若干个,且整体近似呈“山”字行,一端即“山”字形的左侧或右侧的“一竖”与回旋气道14壁面固接,内多孔分离板15利用卡钩结构3-1悬架于距离固接端最近的凹陷处,而外多孔分离板16利用卡钩结构3-1,悬架于距离固接端最远的凹陷处,各自通过螺栓及其紧固件3-3固定锁紧。回旋气道14的四周壁面呈矩阵排列障尘器20,障尘器20贯穿回旋气道14壁面,在回旋气道14内部的是锥体结构20-1,可以是二棱类似箭头状、三棱、四棱、五棱、六棱等符合自然整数且易于加工制造的棱数;在回旋气道14外部的是齿轮组件20-2,每行或每列的齿轮组件20-2与各自的传动链条组21-1联接,所有传动链条组21-1与带动链条组21-2和传动电机21-3联接,从而实现所有障尘器20转动。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整体接地。含尘气体进入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后,在气体分配箱19和导向抑尘板17的引流下,流入回旋气道14,在回旋气道14内完成气体中固体颗粒物的收集脱除,大量固体颗粒物透过外多孔分离板16和内多孔分离板15这种“三层板”结构,进入外多孔分离板16和回旋气道14壁面之间的区域难以逃逸,最终沉积于回旋气道14壁面上,并且这种“三层板”结构可有效抑制气流冲刷壁面产生二次扬尘现象。含尘气体经过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脱尘后,满足净化要求,离开本发明设备,前往后续工艺段或直接排入环境。设备维护清灰时,在传动电机21-3带动下,所有障尘器20转动消除灰尘板结现象,利于后续清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并且在不背离本专利的主旨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功能。因此,本实施例可看作是示范性的,并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范围由所附专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条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了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式实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它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动荷电装置(1)、电磁凝聚装置(2)和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所述转动荷电装置(1)包括外壳筒体(4)、桨叶(5)、电机(6)、电晕电极束(7)、转动连接部件(8)、支撑板(9)、过渡气道(10)和气体分布腔(11);所述转动荷电装置(1)中荷电区域指外壳筒体(4)包裹的空间区域,外壳筒体(4)设有一组或者多组;所述电磁凝聚装置(2)包括转向磁场发生器(12)和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所述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包括回旋气道(14)、内多孔分离板(15)、外多孔分离板(16)、导向抑尘板(17)、灰斗(18)、气体分配箱(19)、障尘器(20)及传动部件(21);所述转动连接部件(8)包括第一轴承组件(8-1)、第二轴承组件(8-2)和传动轴(8-3),所述转动荷电装置(1)中桨叶(5)、电晕电极束(7)、第一轴承组件(8-1)、第二轴承组件(8-2)均穿套于传动轴(8-3)上,第一轴承组件(8-1)通过支撑板(9)固定于外壳筒体(4)内,第二轴承组件(8-2)固接于过渡气道(10),外壳筒体(4)与过渡气道(10)相连,而传动轴(8-3)与电机(6)绝缘相连接,电晕电极束(7)既可以凭借含尘气体吹动桨叶(5)被动带动旋转,也可以由电机(6)主动带动旋转,电晕电极束(7)带负电,外壳筒体(4)接地,过渡气道(10)一端与外壳筒体(4)相连且两者数量一致,过渡气道(10)与电磁凝聚装置(2)的轴线可成0˚到90˚角布置,但不能等于0˚,过渡气道(10)的另一端与气体分布腔(11)相连接;所述电磁凝聚装置(2)通过密封绝缘件(23)与气体分布腔(11)连接,并安装在气体分布腔(11)下方;所述电磁凝聚装置(2)中转向磁场发生器(12)围绕在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四周或布置在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两侧对应位置上,并且每一侧转向磁场发生器(12)可转动;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对应两侧壁带有凹凸结构(2-1),并且在有凹凸结构(2-1)侧施加从零伏电压到预设负电压周期变换的交变电场,即当一侧凹凸结构(2-1)施加电压零伏时,对应侧凹凸结构(2-1)施加预设负电压,一段时间后,原来电压零伏的凹凸结构(2-1)侧施加预设负电压,相应的原来施加预设负电压的凹凸结构(2-1)侧施加零伏电压,而后此过程周期性变换;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中通过气体分配箱(19)和密封绝缘件(24)与电磁凝聚装置(2)相连,安装在电磁凝聚装置(2)下部;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中回旋气道(14)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中的回旋气道(14)由装置外部到内部依次布置回旋气道壁面、内多孔分离板(15)、外多孔分离板(16);气体分配箱(19)下方设置导向抑尘板(17),导向抑尘板(17)下方与灰斗(18)连接;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整体接地;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中的回旋气道(14)四周壁面安装若干障尘器(20),障尘器(20)连接有传动部件(21)用于实现转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荷电装置(1)中,桨叶(5)与传动轴(8-3)直接相连接,桨叶(5)布置于传动轴(8-3)靠近进风口处,即前端,或布置于传动轴(8-3)上靠近电机(6)端,即后端;当桨叶(5)处于前端时,传动轴(8-3)从进风口端到电机(6)端,依次与桨叶(5)、第一轴承组件(8-1)、电晕电极束(7)、第二轴承组件(8-2)和电机(6)相连接;当桨叶(5)处于后端时,传动轴(8-3)从进风口端到电机(6)端,依次与第一轴承组件(8-1)、电晕电极束(7)、桨叶(5)、第二轴承组件(8-2)和电机(6)相连接;第一轴承组件(8-1)通过若干呈由中心向外辐射状排布的支撑板(9)固接于外壳筒体(4)内;第二轴承组件(8-2)固接于过渡气道(10);所述过渡气道(10)数量与外壳筒体(4)数量相同;所述气体分布腔(11)侧壁接口数量与过渡气道(10)数量一致,底部设与电磁凝聚装置(2)的连接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晕电极束(7)包括套筒(7-1)、连杆(7-2)、支撑环(7-3)、带芒刺电晕电极线(7-4)和螺旋板(7-5);所述套筒(7-1)呈圆形管状,用于穿套传动轴(8-3),并固定其上;所述连杆(7-2)分布于套筒(7-1)两端,呈辐射状一端与套筒(7-1)固接,另一端与支撑环(7-3)固接;所述带芒刺电晕电极线(7-4)两端分别与对应两侧的支撑环(7-3)连接;所述电晕电极束(7)带负电;螺旋板(7-5)固定于套筒(7-1)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凝聚装置(2)的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整体呈矩形筒状,立式放置时四周侧壁中仅一对对应侧壁布置凹凸结构(2-1),转向磁场发生器(12)通过联动杆(2-2)与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绝缘相连;所述转向磁场发生器(12)由多块磁板(12-1)发生端组成,每块磁板(12-1)可转动0 ˚至90 ˚角;每块磁板(12-1)输出功率独立控制;所述交变电场涡流外壳(13)带有凹凸结构侧施加从零伏电压到预设负电压周期变换的交变电场。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回旋收集装置(3)中内多孔分离板(15)呈矩形薄平板状并密集开第一孔(15-1),第一孔(15-1)可以是圆形、方形、菱形形状,而外多孔分离板(16)呈矩形薄平板状并密集开第二孔(16-1),第二孔(16-1)可以是圆形、方形、菱形形状,但是所有第二孔(16-1)均大于第一孔(15-1);所述内多孔分离板(15)和外多孔分离板(16)均与回旋气道(14)的壁面平行布置;内多孔分离板(15)和外多孔分离板(16)都设有卡钩结构(3-1)通过分级固定桩(3-2)和螺栓紧固件(3-3)固定;回旋气道(14)的四周壁面呈矩阵排列障尘器(20);所述障尘器(20)贯穿回旋气道(14)壁面,在回旋气道(14)内部的是锥体结构(20-1),在回旋气道(14)外部的是齿轮组件(20-2)、传动链条组(21-1)、带动链条组(21-2)和传动电机(21-3);所述气体分配箱(19)侧壁接口数量与回旋气道(14)数量一致并与之相连接,上方通过密封绝缘件(24)与电磁凝聚装置(2)相连,下方设置导向抑尘板(17),而导向抑尘板(17)下方与灰斗(18)连接,当只有一个回旋气道(14)时,设置一个导向抑尘板(17)呈矩形板状,与水平面成角不小于40˚,斜坡面朝向回旋气道(14)和气体分配箱(19)的方向,当有两个回旋气道(14)时,设置两个导向抑尘板(17),一端相互搭接,呈“人”字行,夹角不大于100˚,每个导向抑尘板(17)的斜坡面朝向各自的回旋气道(14)和气体分配箱(19)的方向,当有三个及以上的回旋气道(14)时,导向抑尘板(17)呈“圆锥”状,锥角不大于100˚;所述导向抑尘板(17)总投影面积要小于气体分配箱(19)的投影面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级固定桩(3-2)设置若干个,且整体呈“山”字型,分级固定桩(3-2)的一端与回旋气道(14)壁面固接,内多孔分离板(15)利用卡钩结构(3-1)悬架于距离固接端最近的凹陷处,而外多孔分离板(16)利用卡钩结构(3-1),悬架于距离固接端最远的凹陷处,各自通过螺栓紧固件(3-3)固定锁紧。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障尘器(20)呈矩阵排布于回旋气道(14)四周壁面上,在回旋气道(14)内部的是锥体结构(20-1);在回旋气道(14)外部的是齿轮组件(20-2),每行或每列的齿轮组件(20-2)与各自的传动链条组(21-1)联接,所有传动链条组(21-1)与带动链条组(21-2)和传动电机(21-3)联接,从而实现所有障尘器(20)转动。
CN202010826318.0A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 Active CN1120241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6318.0A CN112024125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6318.0A CN112024125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4125A true CN112024125A (zh) 2020-12-04
CN112024125B CN112024125B (zh) 2022-03-22

Family

ID=735775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6318.0A Active CN112024125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412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8244A (zh) * 2020-12-09 2021-04-30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荷电磁电凝并装置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9845U (zh) * 1991-02-02 1991-12-04 任世钧 旋转式静电气体净化设备
JP2001295257A (ja) * 2000-04-13 2001-10-26 Kawasaki Heavy Ind Ltd 地盤改良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CN101528102A (zh) * 2006-10-06 2009-09-09 夏普株式会社 尘埃凝聚路、尘埃凝聚方法和电动吸尘器
FR2941389A1 (fr) * 2009-01-29 2010-07-30 Fives Fcb Dispositif de separation granulometrique selective de matieres pulverulentes solides, a action centrifuge, et procede d'utilisation d'un tel dispositif
CN102728470A (zh) * 2012-05-22 2012-10-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导叶或静叶及具有该导叶或静叶的空气处理装置
CN105080719A (zh) * 2014-05-21 2015-11-25 吴建初 一种离心式静电除油烟装置
CN105526659A (zh) * 2014-10-15 2016-04-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加湿器
CN106537702A (zh) * 2014-05-20 2017-03-22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在离子风机中的改善的丝状电极清洁
CN108421637A (zh) * 2018-02-06 2018-08-21 常州大学 工业废气细颗粒物凝并脱除及余热利用的综合处理系统
CN108654836A (zh) * 2018-04-19 2018-10-16 昆明理工大学 磁强化电滤除尘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有毒气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47941A (zh) * 2019-02-01 2019-06-07 美艺陶(福建)高新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除尘器
CN111250263A (zh) * 2020-01-17 2020-06-09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荷电磁电复合场凝并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89845U (zh) * 1991-02-02 1991-12-04 任世钧 旋转式静电气体净化设备
JP2001295257A (ja) * 2000-04-13 2001-10-26 Kawasaki Heavy Ind Ltd 地盤改良材の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CN101528102A (zh) * 2006-10-06 2009-09-09 夏普株式会社 尘埃凝聚路、尘埃凝聚方法和电动吸尘器
FR2941389A1 (fr) * 2009-01-29 2010-07-30 Fives Fcb Dispositif de separation granulometrique selective de matieres pulverulentes solides, a action centrifuge, et procede d'utilisation d'un tel dispositif
CN102728470A (zh) * 2012-05-22 2012-10-17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导叶或静叶及具有该导叶或静叶的空气处理装置
CN106537702A (zh) * 2014-05-20 2017-03-22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在离子风机中的改善的丝状电极清洁
CN105080719A (zh) * 2014-05-21 2015-11-25 吴建初 一种离心式静电除油烟装置
CN105526659A (zh) * 2014-10-15 2016-04-27 Lg电子株式会社 加湿器
CN108421637A (zh) * 2018-02-06 2018-08-21 常州大学 工业废气细颗粒物凝并脱除及余热利用的综合处理系统
CN108654836A (zh) * 2018-04-19 2018-10-16 昆明理工大学 磁强化电滤除尘协同低温等离子体净化有毒气体的方法和装置
CN109847941A (zh) * 2019-02-01 2019-06-07 美艺陶(福建)高新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静电除尘器
CN111250263A (zh) * 2020-01-17 2020-06-09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荷电磁电复合场凝并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学根 等: "火电厂烟气除尘中粉尘荷电凝聚技木研究与进展", 《能源与环境》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18244A (zh) * 2020-12-09 2021-04-30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荷电磁电凝并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4125B (zh) 2022-03-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50353B1 (en) Process of electrostatic recirculation for dedusting and gas cleaning and device thereof
CN105229269B (zh) 使用重油的船舶用柴油发动机的排放气体处理装置
CN102266821B (zh) 一种带旋转清灰刷的移动透镜极静电除尘器
CN106362880B (zh) 用于烟道气除尘的双极荷电-旋风分离装置和工艺
CN101664623A (zh) 微细粒子除尘器
CN100418637C (zh) 泛比电阻电除尘器及除尘方法
CN210544073U (zh) 一种多场协同脱除细颗粒物的装置
CN112024125B (zh) 一种立式多级双驱耦合静电除尘器
CN110327723B (zh) 一种声电耦合细颗粒物脱除装置及脱除细颗粒物的方法
CN104998502A (zh) 一种细颗粒物净化设备
CN106731434A (zh) 一种组合型超细颗粒凝并箱
CN108405184A (zh) 一种工业废气细颗粒物脱除装置
CN2781203Y (zh) 多层旋风静电复合式除尘装置
CN103252146B (zh) 一种集重力、旋风收尘于一体的立式电收尘器
CN111097251B (zh) 一种多场分区细颗粒物高效脱除的装置及方法
CN106731435A (zh) 一种角型超细颗粒凝并箱
CN111054168B (zh) 一种多通道细颗粒物高效脱除的装置及方法
CN205868577U (zh) 用于烟道气除尘的双极荷电‑旋风分离装置
CN112657677B (zh) 一种声电强化细颗粒凝并的除尘装置
CN210729030U (zh) 一种声电耦合细颗粒物脱除装置
CN212594797U (zh) 一种多场分区细颗粒物高效脱除的装置
CN201510820U (zh) 微细粒子除尘器
CN205887175U (zh) 一种具有横向电极的电除尘器
CN108816517A (zh) 一种低速侧流式横向双极静电除尘器
CN209934274U (zh) 一种捕获大颗粒粉尘的湍流涡旋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