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21921A - 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 - Google Patents

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21921A
CN112021921A CN202011062639.4A CN202011062639A CN112021921A CN 112021921 A CN112021921 A CN 112021921A CN 202011062639 A CN202011062639 A CN 202011062639A CN 112021921 A CN112021921 A CN 1120219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control
contact
stator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06263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一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106263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21921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219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21921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32Time-controlled igniting mechanisms or alarm devi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属于电饭锅技术领域,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还包括安装在下壳体上的控制定片、控制动片、N极定片、L极定片、负载定片,所述控制定片、L极定片和负载定片安装在下壳体的同一侧,所述N极定片安装在下壳体的另一侧,所述控制动片安装在下壳体的内部,所述下壳体内还设有L极动片和线圈。本方案重新设计了电饭锅的限温器,简化了电饭锅机械结构的冗余,减少电饭锅零件型号,有利于简化电饭锅装配工艺,从而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Description

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饭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机械式电饭锅主要是通过手动按压开关向下,使挑杆连接磁钢底部的位置向上顶起磁钢内部下磁铁,顶起的下磁铁靠近磁钢上部的上磁铁,下磁铁就吸合上磁铁从而保持工作开关下压,挑杆向上的状态,当挑杆保持向上的状态时,挑杆中部的断电绝缘板就会抬起,使分离的工作触点重新接合,然后电饭锅通电工作。当电饭锅达到指定温度,吸合的上磁铁失去磁性,挑杆向下运动,不在保持向上的状态,断电绝缘板重新分离工作触点,电饭锅断电停止工作。
市面上现有的机械式电饭锅,存在机械结构复杂,产品型号繁多,不同大小不同功率的电饭锅之间配件不能相互替换,电饭锅装配工序复杂,装配效率低,生产成本高,温度控制误差大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而提出的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还包括安装在下壳体上的控制定片、控制动片、N极定片、L极定片、负载定片,所述控制定片、L极定片和负载定片安装在下壳体的同一侧,所述N极定片安装在下壳体的另一侧,所述控制动片安装在下壳体的内部,所述下壳体内还设有L极动片和线圈;
所述L极动片的一端与L极定片的一端固定,所述上壳体的顶壁上安装有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包括固定部和活动部,所述固定部与上壳体的顶壁固定,所述活动部的下侧设有滑动插设在上壳体内部的陶瓷柱,所述陶瓷柱的顶端与活动部的顶壁相互对应,所述陶瓷柱的底端与控制动片的顶壁对应;
所述控制动片与控制定片通过第一触点接触连接,所述控制动片远离控制定片的一端与下壳体的内部固定且通过第一连接点固定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线圈连接,所述线圈通过第二导线与N极定片上的第二连接点连接;
所述控制定片靠近控制动片的一端与L极动片通过第二触点接触连接,所述L极动片靠近负载定片的一端通过第三触点与负载定片接触连接,所述线圈位于上L极动片的上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触点包括位于控制定片端部的第一上触点以及位于控制动片端部的第一下触点,且第一上触点与第一下触点上下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触点包括位于控制定片端部的第二上触点以及位于L极动片端部的第二下触点,且第二上触点与第二下触点上下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触点包括位于负载定片端部的第三上触点以及位于L极动片端部的第三下触点,且第三上触点与第三下触点上下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定片与L极电连接,且控制定片与L极所在的电路上设有开关,所述L极定片与L极电连接,所述N极定片与N极电连接,所述负载定片与N极电连接,且负载定片与N极所在的电路上安装有加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双金属片由两种或多种具有合适性能的金属或其它材料所组成的一种复合片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内设有与陶瓷柱相匹配的限位滑孔,所述陶瓷柱通过限位滑孔竖向滑动设置在上壳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动片靠近第一连接点的一端与下壳体固定,且控制动片靠近控制定片的一端悬空。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方案重新设计了电饭锅的限温器,简化了电饭锅机械结构的冗余,减少电饭锅零件型号,有利于简化电饭锅装配工艺,从而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下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控制定片与控制动片接触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控制定片与控制动片分离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6为控制定片与L极动片分离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控制定片与L极动片接触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负载定片与L极动片接触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负载定片与L极动片分离时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双金属片变形前与陶瓷柱的截面示意图;
图11为双金属片变形后与陶瓷柱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2下壳体、3双金属片、31固定部、32活动部、4陶瓷柱、5控制定片、6控制动片、7N极定片、8L极定片、9负载定片、10L极动片、11第一触点、111第一上触点、112第一下触点、12第一连接点、13第二连接点、14第二触点、141第二上触点、142第二下触点、15第三触点、151第三上触点、152第三下触点、16线圈、17加热器、18L极、19N极、20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参照图1-11,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还包括安装在下壳体2上的控制定片5、控制动片6、N极定片7、L极定片8、负载定片9,控制定片5、L极定片8和负载定片9安装在下壳体2的同一侧,N极定片7安装在下壳体2的另一侧,控制动片6安装在下壳体2的内部,下壳体2内还设有L极动片10和线圈16;
L极动片10的一端与L极定片8的一端固定,上壳体1的顶壁上安装有双金属片3,双金属片3包括固定部31和活动部32,固定部31与上壳体1的顶壁固定,活动部32的下侧设有滑动插设在上壳体1内部的陶瓷柱4,陶瓷柱4的顶端与活动部32的顶壁相互对应,陶瓷柱4的底端与控制动片6的顶壁对应;
控制动片6与控制定片5通过第一触点11接触连接,第一触点11包括位于控制定片5端部的第一上触点111以及位于控制动片6端部的第一下触点112,且第一上触点111与第一下触点112上下对应。
控制动片6远离控制定片5的一端与下壳体2的内部固定且通过第一连接点12固定有第一导线,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线圈16连接,线圈16通过第二导线与N极定片7上的第二连接点13连接;
控制定片5靠近控制动片6的一端与L极动片10通过第二触点14接触连接,第二触点14包括位于控制定片5端部的第二上触点141以及位于L极动片10端部的第二下触点142,且第二上触点141与第二下触点142上下对应。
L极动片10靠近负载定片9的一端通过第三触点15与负载定片9接触连接,线圈16位于上L极动片10的上侧。第三触点15包括位于负载定片9端部的第三上触点151以及位于L极动片10端部的第三下触点152,且第三上触点151与第三下触点152上下对应。
控制定片5与L极18电连接,且控制定片5与L极18在的电路上设有开关20,L极定片8与L极18电连接,N极定片7与N极19电连接,负载定片9与N极19电连接,且负载定片9与N极19在的电路上安装有加热器17。
双金属片3由两种或多种具有合适性能的金属或其它材料组成的一种复合片状结构。双金属片3也称热双金属片,由于各层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当温度变化时,主动层的形变要大于被动层的形变,从而双金属片3的整体就会向被动层一侧弯曲,则这种复合材料的曲率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形变。具体的本方案中的双金属片3的温度升高后,由于通过固定部31与上壳体1的顶面固定,此时活动部32即可向下弯折,进而对下侧的陶瓷柱4进行下压,陶瓷柱4下压时可按压控制动片6靠近控制定片5的一端,使其向下弯曲。
上壳体1内设有与陶瓷柱4相匹配的限位滑孔,陶瓷柱4通过限位滑孔竖向滑动设置在上壳体1内。限位滑孔可增加陶瓷柱4在上下移动时的稳定性。
控制动片6靠近第一连接点12的一端与下壳体2固定,且控制动片6靠近控制定片5的一端悬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1、初始状态下,控制定片5与L极18连接,且该电路上安装有开关,控制动片6端部的第一下触点112与控制定片5端部的第一上触点111接触,控制动片6另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点12和第一导线与线圈16连接,线圈16又通过第二导线与N极定片7上的第二连接点13连接,N极定片7与N极连接,此时按下开关20(开关20按压后即可断开)使其闭合,在开关20闭合的瞬间,L极18、开关20、控制定片5、控制动片6、线圈16、N极定片7和N极19形成通路,进而线圈16产生磁力;
2、线圈16产生的磁力将L极动片10远离L极定片8的一端抬起,使得第二下触点142与第二上触点141接触,同时第三下触点152与第三上触点151接触,此时,L极18、L极定片8、L极动片10、控制定片5、控制动片6、线圈16、N极定片7和N极19形成通路,该电路为线圈16提供电力,保证线圈16可对L极动片10继续产生磁吸力,同时L极18、L极定片8、L极动片10、负载定片9、加热器17和N极19同样形成通路,该电路为加热器17提供电力,加热器17为电饭锅进行加热。
3、加热器17将电饭锅加热到预定温度后,电饭锅的温度作用于双金属片3上,此时活动部32即可向下弯折,进而对下侧的陶瓷柱4进行下压,陶瓷柱4下压时可按压控制动片6靠近控制定片5的一端,使其向下弯曲。此时控制动片6端部的第一下触点112与控制定片5端部的第一上触点111分离,从而使L极18、L极定片8、L极动片10、控制定片5、控制动片6、线圈16、N极定片7和N极19形成断路,断路后线圈16磁力消失,L极动片10上的第三下触点152与与9上的第三上触点151分离,因此L极18、L极定片8、L极动片10、负载定片9、加热器17和N极19同样形成断路,进而加热器17不再为电饭锅加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下壳体(2)上的控制定片(5)、控制动片(6)、N极定片(7)、L极定片(8)、负载定片(9),所述控制定片(5)、L极定片(8)和负载定片(9)安装在下壳体(2)的同一侧,所述N极定片(7)安装在下壳体(2)的另一侧,所述控制动片(6)安装在下壳体(2)的内部,所述下壳体(2)内还设有L极动片(10)和线圈(16);
所述L极动片(10)的一端与L极定片(8)的一端固定,所述上壳体(1)的顶壁上安装有双金属片(3),所述双金属片(3)包括固定部(31)和活动部(32),所述固定部(31)与上壳体(1)的顶壁固定,所述活动部(32)的下侧设有滑动插设在上壳体(1)内部的陶瓷柱(4),所述陶瓷柱(4)的顶端与活动部(32)的顶壁相互对应,所述陶瓷柱(4)的底端与控制动片(6)的顶壁对应;
所述控制动片(6)与控制定片(5)通过第一触点(11)接触连接,所述控制动片(6)远离控制定片(5)的一端与下壳体(2)的内部固定且通过第一连接点(12)固定有第一导线,所述第一导线的另一端与线圈(16)连接,所述线圈(16)通过第二导线与N极定片(7)上的第二连接点(13)连接;
所述控制定片(5)靠近控制动片(6)的一端与L极动片(10)通过第二触点(14)接触连接,所述L极动片(10)靠近负载定片(9)的一端通过第三触点(15)与负载定片(9)接触连接,所述线圈(16)位于上L极动片(10)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11)包括位于控制定片(5)端部的第一上触点(111)以及位于控制动片(6)端部的第一下触点(112),且第一上触点(111)与第一下触点(112)上下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点(14)包括位于控制定片(5)端部的第二上触点(141)以及位于L极动片(10)端部的第二下触点(142),且第二上触点(141)与第二下触点(142)上下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触点(15)包括位于负载定片(9)端部的第三上触点(151)以及位于L极动片(10)端部的第三下触点(152),且第三上触点(151)与第三下触点(152)上下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定片(5)与L极(18)电连接,且控制定片(5)与L极(18)所在的电路上设有开关(20),所述L极定片(8)与L极(18)电连接,所述N极定片(7)与N极(19)电连接,所述负载定片(9)与N极(19)电连接,且负载定片(9)与N极(19)所在的电路上安装有加热器(1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金属片(3)由两种或多种具有合适性能的金属或其它材料所组成的一种复合片状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内设有与陶瓷柱(4)相匹配的限位滑孔,所述陶瓷柱(4)通过限位滑孔竖向滑动设置在上壳体(1)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动片(6)靠近第一连接点(12)的一端与下壳体(2)固定,且控制动片(6)靠近控制定片(5)的一端悬空。
CN202011062639.4A 2020-09-30 2020-09-30 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 Withdrawn CN11202192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2639.4A CN112021921A (zh) 2020-09-30 2020-09-30 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062639.4A CN112021921A (zh) 2020-09-30 2020-09-30 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21921A true CN112021921A (zh) 2020-12-04

Family

ID=735729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062639.4A Withdrawn CN112021921A (zh) 2020-09-30 2020-09-30 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2192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165582B2 (ja) 電気かみそりと充電器との保持構造
EP2765587B1 (en) Electromagnetic contactor
CN212489541U (zh) 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
CN112021921A (zh) 电饭锅用磁吸型双金属限温器
WO2007033537A1 (fr) Protecteur de surcharge pour moteur ca uniphase
CN101510483A (zh) 突跳式温控器
CN212062311U (zh) 一种耐高温的拍合式电磁继电器
CN209912800U (zh) 一种带干煲自锁和分段断开的温控耦合器
CN209912801U (zh) 一种带干煲自锁的温控耦合器
CN209804553U (zh) 一种能量调节器
CN212230720U (zh) 电连接保护装置
CN208985930U (zh) 具有高抗短路能力的直流接触器
CN201490133U (zh) 断路器的脱扣器单元及脱扣器
CN202363367U (zh) 小型化继电器
CN112420452A (zh) 一种切换型电磁继电器及其控制电路
CN105261520B (zh) 一种温控陶瓷机构及组件
CN212461541U (zh) 一种小壳架三主一辅结构的交流接触器
CN114983243A (zh) 一种电饭锅防干烧双金属限温器
CN211350472U (zh) 一种接触式双金属片温控器
CN209457559U (zh) 小尺寸电磁锁
CN214043531U (zh) 一种加强型热保护器
CN217641128U (zh) 大电流发热片式热保护器
CN218996622U (zh) 预充继电器和电池包
CN220306173U (zh) 一种接触器
CN218333603U (zh) 一种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