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8988A - 一种振动电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振动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8988A
CN112018988A CN202010990460.9A CN202010990460A CN112018988A CN 112018988 A CN112018988 A CN 112018988A CN 202010990460 A CN202010990460 A CN 202010990460A CN 112018988 A CN112018988 A CN 112018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or
column
buffer
magnetic
r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046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18988B (zh
Inventor
江海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99046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189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18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8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18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8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 Apparatuses For Generation Of Mechanical Vibra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振动电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振动电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的上端安装有机盖;所述主体内安装有振子;所述主体内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所述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均固连在振子上;所述主体内安装有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所述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相互垂直;所述振子上安装有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所述第一磁钢均与第一线圈正对;所述第二磁钢均与第二线圈正对;所述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之间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磁钢外侧包裹有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二磁钢外侧包裹有第二屏蔽层;本发明结构简单,电机振动的驱动力大、响应速度块、振动效果好,电机能够产生两个方向上的振动。

Description

一种振动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振动电机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振动电机。
背景技术
微型振动电机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玩具等电子产品不可缺少的元器件,其为用户提供触觉反馈。在这些电子设备中,通常会采用振动电机作为触觉反馈,相比于传统的转子电机,线性电机在振动特性、响应时间、使用寿命、噪音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并且其能提供多种振动模式,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而又细腻逼真的触觉反馈。
现有技术中也存在部分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2010003829.2的中国专利,包括机壳,机壳的下方连接有支架,支架的上方连接有定子组件,定子组件包括电路板和线圈,其中,电路板连接在支架的上方,电路板上设有线圈,线圈与电路板通过点焊连接,机壳的内部设有振子组件,振子组件包括质量块,质量块的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部的两端连接有磁钢,线圈位于两个磁钢之间,质量块通过弹簧片与机壳连接;该方案中通过内部结构组合形成电磁铁结构,提高电机振动力度,但是在提高电机振动力度后,仅通过内部铁芯中的涡流作用,产生电磁阻尼,加快电机停止,不能很好的减少电机停止花费的时间,导致电机的响应速度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高振动电机的振动驱动力度以及响应速度,提升电机产生的振动效果,本发明提出一种振动电机。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振动电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中空;所述主体的上端安装有机盖;所述机盖与主体之间保持密封;所述主体内安装有振子;所述振子呈正方形;所述主体内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所述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的末端均固连在振子上;所述振子不与主体内壁接触;所述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在振子上的连接点位于振子的不同侧面;所述主体内安装有第一线圈;所述第一线圈共有两个,对称安装在主体内相对的侧面;所述主体内安装有第二线圈;所述第二线圈共有两个,对称安装在主体内相对的侧面;所述第一线圈之间的连线与第二线圈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所述振子上安装有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所述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自身带有磁性;所述第一磁钢共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振子上相对的侧面;所述第一磁钢均与第一线圈正对;所述第二磁钢共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振子上相对的侧面;所述第二磁钢均与第二线圈正对;所述第一磁钢之间的连线与第二磁钢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磁钢外侧包裹有第一屏蔽层;所述第一屏蔽层的开口朝向对应的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磁钢外侧包裹有第二屏蔽层;所述第二屏蔽层的开口朝向对应的第二线圈;
工作时,将电机与供电电路连通,通过供电电路控制进入到电机内的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内的电流方向与大小,同时,通过供电电路控制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是否同时工作,当供电电路对第一线圈开始供电后,第一线圈在输入的电流的作用下产生第一磁场,由于振子上安装有正对第一线圈的第一磁钢,在第一磁场的作用下,第一磁钢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推动振子沿磁场方向运动,产生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同时,在振子发生运动时,连接振子与主体内壁的第一簧片受到振子的挤压,发生弹性变形,之后,在通入到第一线圈内的电流方向发生变化或停止向第一线圈内通入电流后,第一线圈产生的第一磁场方向反转或第一磁场消失,振子上的第一磁钢受到相反方向的第一磁场作用或无第一磁场的作用,振子簧片弹力或簧片弹力与磁场力的合力作用下迅速回到原位置,同时,在反向的第一磁场作用下,沿反向后的磁场方向继续移动,之后,重复上述过程,第一线圈内不断改变方向的电流产生方向不断往复的第一磁场,推动振子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通过振子的往复移动,带动电机在第一方向上产生振动,同理,当供电电路对第二线圈开始供电后,第二线圈内不断改变方向的电流产生方向不断往复的第二磁场,推动振子在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通过振子的往复移动,带动电机在第二方向上产生振动,同时,由于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相互独立,且振子通过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悬挂在主体内部,因此,可通过控制对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电流的通入,控制电机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振动,同时,在同步向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内通入电流时,可使电机同时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上产生振动,同时,设置在第一磁钢与第二磁钢外侧的第一屏蔽层与第二屏蔽层能够对第一磁钢和第二磁钢自身的磁场进行束缚与屏蔽,将两者的磁场尽量约束指向对应的线圈,提高振子与第一磁场、第二磁场间相互作用的磁场力的强度,提高电机振动的力度,防止电机振动时软弱无力,振动效果不佳,同时,设置的第一屏蔽层与第二屏蔽层能够在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共同作用时,屏蔽部分干扰磁场,提高振子运动时的稳定性,提高电机振动的效果,同时,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均存在两个,通过两个线圈在同方向上产生磁场,使同方向上磁场叠加,提高磁场强度,从而使振子在受到磁场力作用时,振子运动速度更迅速,提高电机振动效果。
优选的,所述主体内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芯体;所述第一芯体呈“匚”字形;所述第一线圈分别安装在第一芯体的两端;所述第一芯体由硅钢导磁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芯体的两端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凸起柱一;所述凸起柱一插入到第一线圈中间;所述主体的内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芯体;所述第二芯体呈“匚”字形;所述第二线圈分别安装在第二芯体的两端;所述第二芯体由硅钢导磁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芯体的两端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凸起柱二;所述凸起柱二插入到第二线圈中间;
工作时,第一线圈通电产生第一磁场时,由于两个第一线圈分别位于第一芯体的两端,同时,第一芯体为硅钢导磁材料制成,在第一线圈通电产生磁场时,两个第一线圈产生的第一磁场通过第一芯体汇合、叠加,有效的提高第一磁场的强度,从而使第一磁场与第一磁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使振子在受到第一磁场作用,产生移动时,在较大的磁场力作用下,振子运动速度较快,提高电机振动效果,同理,在第二线圈通电产生第二磁场时,两个第二线圈产生的第二磁场通过第二芯体汇合、叠加,提高第二磁场强度,提升振子受到第二磁场作用时的运动速度,提高电机的振动效果,同时,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将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产生的磁场汇合、叠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产生屏蔽作用,避免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泄漏到电机外,对电机附近部分磁敏感部件产生影响,造成该部分部件无法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第一簧片固连在第一芯体的两伸出臂上;所述第二簧片固连在第二芯体的两伸出臂上;所述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相互交错,振子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所围成的空间的中心位置;
工作时,由于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相互交错,振子位于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所围成的空间的中间位置,同时,由于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固连在对应的芯体上,振子在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之间自由运动,防止振子在运动过程中,撞击到第一芯体与第二芯体上,造成振子损坏以及产生较大噪音,导致电机在工作时噪音污染严重,同时,通过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将振子变相悬挂,能够在振子处于第一磁场以及第二磁场中时,消除振子由于摩擦力带来的运动起步时间,从而提高电机在振动时的响应速度,提高电机的振动效果。
优选的,所述振子上安装有第一滑柱与第二滑柱;所述第一滑柱与第二滑柱通过连接板与振子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滑柱与第二滑柱分别连接在振子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滑柱与第二滑柱在振子上连接的侧面不存在其他部件;所述第一簧片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柱位于第一滑槽内;所述第一滑槽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相对的侧面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滑柱的两端设置有磁性体;所述第一滑柱两端的磁性体的磁场方向与对应的第一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簧片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柱位于第二滑槽内;所述第二滑槽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相对的侧面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滑柱的两端设置有磁性体;所述第二滑柱两端的磁性体的磁场方向与对应的第二磁体的磁场方向相反;
工作时,当振子在第一磁场作用下发生运动时,振子上的第一滑柱在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内滑动,由于第一滑槽的两端设置有第一磁体,且第一滑柱两端的磁性体磁场方向均匀第一磁体相反,因此在第一滑柱运动到第一滑槽的两端时,受到第一滑槽两端的第一磁体的作用,产生缓冲、限位,使第一滑柱在第一滑槽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自行停止运动,防止第一滑柱与第一磁体产生碰撞,同时,保证振子的运动能够及时停止,提高振子对第一线圈产生的磁场改变时的反应速度,提高振子运动响应速度,同时,由于第一滑槽位于第一簧片中间位置,且第一簧片与振子运动方向垂直,因此,振子运动过程中,第一簧片不发生变形,使振子的运动处于同一平面内,防止振子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碰撞,导致振子损坏以及产生噪音,同时,由于第一簧片与第二簧片相互垂直,振子运动过程中,振子上的第二滑柱与第二滑槽不发生相对运动,两者随振子整体发生移动,压缩第二簧片,使第二簧片发生弹性变形,同时,在振子沿第一滑槽到达极限位置后,返回原位置时,第二簧片自身恢复原状,带动振子迅速回到原位置,提高振子动作的速度,从而提高振子对第一磁场的响应速度,同时,在振子运动到极限位置的过程中,第二簧片对振子的作用力越来越大,从而限制振子的运动,加快振子停止的速度,防止振子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同理,当振子在第二磁场作用下发生运动时,振子上的第二滑柱在第二滑槽内滑动,第二滑柱到达第二滑槽上的极限位置时,第二滑柱受到第二滑槽两端上的第二磁体作用迅速停止,同时,在振子运动过程中,第二簧片不发生变形,从而通过第二滑槽时振子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同一平面内,防止振子与其他部件出现碰撞,同时,振子运动过程中,第一簧片受到压缩,产生弹性变形,第一簧片在振子回到原位的过程中,提高振子运动速度,加快振子对第二磁场的响应速度,同时,第一簧片在振子运动过程中,振子向极限位置运动时,第一簧片对振子的作用力越来越大,从而使振子在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停止,防止振子出现碰撞。
优选的,所述第一芯体的两端安装有第一缓冲体;所述第一线圈均位于第一缓冲体与第一芯体之间;所述第一缓冲体为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缓冲体上设置有两端贯通的六边形通孔;所述第一芯体上的凸起柱一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芯体的两端安装有第二缓冲体;所述第二线圈均位于第二缓冲体与第二芯体之间;所述第二缓冲体为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缓冲体上设置有两端贯通的六边形通孔;所述第二芯体上的凸起柱二上设置有凹槽;
工作时,在振子发生运动的过程中,振子与第一芯体上的第一缓冲体以及第二芯体上的第二缓冲体发生作用,在振子接触到第一缓冲体与第二缓冲体时,第一缓冲体与第二缓冲体发生变形,同时,由于第一缓冲体与第二缓冲体上设置有六边形通孔,振子挤压两者,并使之发生变形的过程中,第一缓冲体与第二缓冲体内通孔中的气体受到压缩,通过凸起柱一与凸起柱二上的凹槽排走,在气体排走过程中,带动线圈与凸起柱之间的气体流动,加快线圈内侧的热量散发,从而降低线圈温度,同时,振子接触到第一缓冲体与第二缓冲体后发生弹性变形,吸收振子运动能量,迅速降低振子运动速度,缩短振子速度降至零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振子响应速度,提高电机的振动效果,同时,振子接触到第一缓冲体与第二缓冲体上,防止振子与其它部件发生碰撞,造成损坏。
优选的,所述振子上设置有安装孔一与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一共有两组,每组四个;所述安装孔一分别位于振子上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安装孔一正对第一线圈;所述安装孔一的底面上安装有第一活塞柱;所述安装孔一内安装有第一缓冲柱;所述第一缓冲柱内部中空,顶端均匀开设有六边形通孔;所述第一活塞柱安装在第一缓冲柱内;所述第一活塞柱与第一缓冲柱内壁之间保持密封;所述第一缓冲柱可在安装孔一内自由活动;所述安装孔一内安装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位于第一缓冲柱下方;所述第一缓冲柱上端与第一缓冲体相接触;所述安装孔二共有两组,每组四个;所述安装孔二分别位于振子上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安装孔二正对第二线圈;所述安装孔二的底面上安装有第二活塞柱;所述安装孔二内安装有第二缓冲柱;所述第二缓冲柱内部中空,顶端均匀开设有六边形通孔;所述第二活塞柱安装在第二缓冲柱内;所述第二活塞柱与第二缓冲柱内壁之间保持密封;所述第二缓冲柱可在安装孔二内自由活动;所述安装孔二内安装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位于第二缓冲柱下方;所述第二缓冲柱上端与第二缓冲体相接触;
工作时,振子在运动过程中,振子上的第一缓冲柱与第二缓冲柱接触到对应的第一缓冲体与第二缓冲体上,之后,随振子继续接近第一缓冲体或第二缓冲体,振子上对应的第一缓冲柱或第二缓冲柱受到挤压,向着安装孔一或安装孔二内退回,在第一缓冲柱或第二缓冲柱退回的过程中,受到安装孔内第一活塞柱或第二活塞柱的作用,第一缓冲柱或第二缓冲柱内的气体压力增加,压力增大的气体通过顶端的六边形通孔排出,并进入到对应的第一缓冲体或第二缓冲体内,加快线圈与芯体间热量的流动,降低线圈温度,之后,在振子远离第一缓冲体或第二缓冲体时,第一缓冲柱或第二缓冲柱在对应的第一弹簧或第二弹簧的作用下回到原位置,同时,通过第一缓冲柱与第二缓冲柱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振子与第一缓冲体或第二缓冲体接触时的速度,加快振子停止速度,提高振子响应速度,提升电机振动效果,防止振子出现碰撞,造成零件损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一种振动电机,通过设置第一线圈、第一芯体、第二线圈、第二芯体,通过芯体与线圈的叠加,在芯体两端形成类似电磁铁结构,提升电机驱动力,同时,通过芯体的导磁作用,将两端电磁铁产生的磁场汇聚、叠加,进一步提高磁场强度,同时,通过芯体对磁场的汇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电机内的磁场发生泄漏,导致电机附件磁敏感器件受到影响,无法正常工作。。
2.本发明所述一种振动电机,通过设置第一簧片、第二簧片、第一滑槽、第二滑槽、第一滑柱、第二滑柱,使振子在主体内形成悬挂状态,在受到磁场驱动后,振子能够在两个方向上移动,从而使电机生产两个方向的振动,提高电机产生的振动的效果,同时,通过使振子保持类似悬挂的状态,降低摩擦力的影响,提高振子响应速度,延长电机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主体1、机盖11、第一芯体2、第一线圈21、第一缓冲体22、第一簧片23、第一滑槽24、第一磁体241、第二芯体3、第二线圈31、第二缓冲体32、第二簧片33、第二滑槽34、第二磁体341、振子4、第一磁钢41、第一缓冲柱411、第一屏蔽层412、第一活塞柱413、第一弹簧414、第二磁钢42、第二缓冲柱421、第二屏蔽层422、第二活塞柱423、第二弹簧424、第二滑柱43、第一滑柱4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所述一种振动电机,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内部中空;所述主体1的上端安装有机盖11;所述机盖11与主体1之间保持密封;所述主体1内安装有振子4;所述振子4呈正方形;所述主体1内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33;所述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33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33的末端均固连在振子4上;所述振子4不与主体1内壁接触;所述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33在振子4上的连接点位于振子4的不同侧面;所述主体1内安装有第一线圈21;所述第一线圈21共有两个,对称安装在主体1内相对的侧面;所述主体1内安装有第二线圈31;所述第二线圈31共有两个,对称安装在主体1内相对的侧面;所述第一线圈21之间的连线与第二线圈31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所述振子4上安装有第一磁钢41与第二磁钢42;所述第一磁钢41与第二磁钢42自身带有磁性;所述第一磁钢41共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振子4上相对的侧面;所述第一磁钢41均与第一线圈21正对;所述第二磁钢42共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振子4上相对的侧面;所述第二磁钢42均与第二线圈31正对;所述第一磁钢41之间的连线与第二磁钢42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磁钢41外侧包裹有第一屏蔽层412;所述第一屏蔽层412的开口朝向对应的第一线圈21;所述第二磁钢42外侧包裹有第二屏蔽层422;所述第二屏蔽层422的开口朝向对应的第二线圈31;
工作时,将电机与供电电路连通,通过供电电路控制进入到电机内的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31内的电流方向与大小,同时,通过供电电路控制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31是否同时工作,当供电电路对第一线圈21开始供电后,第一线圈21在输入的电流的作用下产生第一磁场,由于振子4上安装有正对第一线圈21的第一磁钢41,在第一磁场的作用下,第一磁钢41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推动振子4沿磁场方向运动,产生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同时,在振子4发生运动时,连接振子4与主体1内壁的第一簧片23受到振子4的挤压,发生弹性变形,之后,在通入到第一线圈21内的电流方向发生变化或停止向第一线圈21内通入电流后,第一线圈21产生的第一磁场方向反转或第一磁场消失,振子4上的第一磁钢41受到相反方向的第一磁场作用或无第一磁场的作用,振子4簧片弹力或簧片弹力与磁场力的合力作用下迅速回到原位置,同时,在反向的第一磁场作用下,沿反向后的磁场方向继续移动,之后,重复上述过程,第一线圈21内不断改变方向的电流产生方向不断往复的第一磁场,推动振子4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通过振子4的往复移动,带动电机在第一方向上产生振动,同理,当供电电路对第二线圈31开始供电后,第二线圈31内不断改变方向的电流产生方向不断往复的第二磁场,推动振子4在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通过振子4的往复移动,带动电机在第二方向上产生振动,同时,由于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31相互独立,且振子4通过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33悬挂在主体1内部,因此,可通过控制对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31电流的通入,控制电机沿第一方向或第二方向振动,同时,在同步向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31内通入电流时,可使电机同时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上产生振动,同时,设置在第一磁钢41与第二磁钢42外侧的第一屏蔽层412与第二屏蔽层422能够对第一磁钢41和第二磁钢42自身的磁场进行束缚与屏蔽,将两者的磁场尽量约束指向对应的线圈,提高振子4与第一磁场、第二磁场间相互作用的磁场力的强度,提高电机振动的力度,防止电机振动时软弱无力,振动效果不佳,同时,设置的第一屏蔽层412与第二屏蔽层422能够在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31共同作用时,屏蔽部分干扰磁场,提高振子4运动时的稳定性,提高电机振动的效果,同时,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31均存在两个,通过两个线圈在同方向上产生磁场,使同方向上磁场叠加,提高磁场强度,从而使振子4在受到磁场力作用时,振子4运动速度更迅速,提高电机振动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主体1内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芯体2;所述第一芯体2呈“匚”字形;所述第一线圈21分别安装在第一芯体2的两端;所述第一芯体2由硅钢导磁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芯体2的两端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凸起柱一;所述凸起柱一插入到第一线圈21中间;所述主体1的内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芯体3;所述第二芯体3呈“匚”字形;所述第二线圈31分别安装在第二芯体3的两端;所述第二芯体3由硅钢导磁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芯体3的两端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凸起柱二;所述凸起柱二插入到第二线圈31中间;
工作时,第一线圈21通电产生第一磁场时,由于两个第一线圈21分别位于第一芯体2的两端,同时,第一芯体2为硅钢导磁材料制成,在第一线圈21通电产生磁场时,两个第一线圈21产生的第一磁场通过第一芯体2汇合、叠加,有效的提高第一磁场的强度,从而使第一磁场与第一磁钢4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使振子4在受到第一磁场作用,产生移动时,在较大的磁场力作用下,振子4运动速度较快,提高电机振动效果,同理,在第二线圈31通电产生第二磁场时,两个第二线圈31产生的第二磁场通过第二芯体3汇合、叠加,提高第二磁场强度,提升振子4受到第二磁场作用时的运动速度,提高电机的振动效果,同时,第一芯体2与第二芯体3将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31产生的磁场汇合、叠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产生屏蔽作用,避免第一磁场与第二磁场泄漏到电机外,对电机附近部分磁敏感部件产生影响,造成该部分部件无法正常工作。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簧片23固连在第一芯体2的两伸出臂上;所述第二簧片33固连在第二芯体3的两伸出臂上;所述第一芯体2与第二芯体3相互交错,振子4第一芯体2与第二芯体3所围成的空间的中心位置;
工作时,由于第一芯体2与第二芯体3相互交错,振子4位于第一芯体2与第二芯体3所围成的空间的中间位置,同时,由于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33固连在对应的芯体上,振子4在第一芯体2与第二芯体3之间自由运动,防止振子4在运动过程中,撞击到第一芯体2与第二芯体3上,造成振子4损坏以及产生较大噪音,导致电机在工作时噪音污染严重,同时,通过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33将振子4变相悬挂,能够在振子4处于第一磁场以及第二磁场中时,消除振子4由于摩擦力带来的运动起步时间,从而提高电机在振动时的响应速度,提高电机的振动效果。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振子4上安装有第一滑柱44与第二滑柱43;所述第一滑柱44与第二滑柱43通过连接板与振子4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滑柱44与第二滑柱43分别连接在振子4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滑柱44与第二滑柱43在振子4上连接的侧面不存在其他部件;所述第一簧片23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滑槽24;所述第一滑柱44位于第一滑槽24内;所述第一滑槽2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磁体241;所述第一磁体241相对的侧面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滑柱44的两端设置有磁性体;所述第一滑柱44两端的磁性体的磁场方向与对应的第一磁体241的磁场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簧片33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滑槽34;所述第二滑柱43位于第二滑槽34内;所述第二滑槽3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磁体341;所述第二磁体341相对的侧面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滑柱43的两端设置有磁性体;所述第二滑柱43两端的磁性体的磁场方向与对应的第二磁体341的磁场方向相反;
工作时,当振子4在第一磁场作用下发生运动时,振子4上的第一滑柱44在第一滑槽24与第二滑槽34内滑动,由于第一滑槽24的两端设置有第一磁体241,且第一滑柱44两端的磁性体磁场方向均匀第一磁体241相反,因此在第一滑柱44运动到第一滑槽24的两端时,受到第一滑槽24两端的第一磁体241的作用,产生缓冲、限位,使第一滑柱44在第一滑槽24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自行停止运动,防止第一滑柱44与第一磁体241产生碰撞,同时,保证振子4的运动能够及时停止,提高振子4对第一线圈21产生的磁场改变时的反应速度,提高振子4运动响应速度,同时,由于第一滑槽24位于第一簧片23中间位置,且第一簧片23与振子4运动方向垂直,因此,振子4运动过程中,第一簧片23不发生变形,使振子4的运动处于同一平面内,防止振子4在运动过程中发生碰撞,导致振子4损坏以及产生噪音,同时,由于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33相互垂直,振子4运动过程中,振子4上的第二滑柱43与第二滑槽34不发生相对运动,两者随振子4整体发生移动,压缩第二簧片33,使第二簧片33发生弹性变形,同时,在振子4沿第一滑槽24到达极限位置后,返回原位置时,第二簧片33自身恢复原状,带动振子4迅速回到原位置,提高振子4动作的速度,从而提高振子4对第一磁场的响应速度,同时,在振子4运动到极限位置的过程中,第二簧片33对振子4的作用力越来越大,从而限制振子4的运动,加快振子4停止的速度,防止振子4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同理,当振子4在第二磁场作用下发生运动时,振子4上的第二滑柱43在第二滑槽34内滑动,第二滑柱43到达第二滑槽34上的极限位置时,第二滑柱43受到第二滑槽34两端上的第二磁体341作用迅速停止,同时,在振子4运动过程中,第二簧片33不发生变形,从而通过第二滑槽34时振子4在运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同一平面内,防止振子4与其他部件出现碰撞,同时,振子4运动过程中,第一簧片23受到压缩,产生弹性变形,第一簧片23在振子4回到原位的过程中,提高振子4运动速度,加快振子4对第二磁场的响应速度,同时,第一簧片23在振子4运动过程中,振子4向极限位置运动时,第一簧片23对振子4的作用力越来越大,从而使振子4在运动到极限位置时停止,防止振子4出现碰撞。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芯体2的两端安装有第一缓冲体22;所述第一线圈21均位于第一缓冲体22与第一芯体2之间;所述第一缓冲体22为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缓冲体22上设置有两端贯通的六边形通孔;所述第一芯体2上的凸起柱一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芯体3的两端安装有第二缓冲体32;所述第二线圈31均位于第二缓冲体32与第二芯体3之间;所述第二缓冲体32为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缓冲体32上设置有两端贯通的六边形通孔;所述第二芯体3上的凸起柱二上设置有凹槽;
工作时,在振子4发生运动的过程中,振子4与第一芯体2上的第一缓冲体22以及第二芯体3上的第二缓冲体32发生作用,在振子4接触到第一缓冲体22与第二缓冲体32时,第一缓冲体22与第二缓冲体32发生变形,同时,由于第一缓冲体22与第二缓冲体32上设置有六边形通孔,振子4挤压两者,并使之发生变形的过程中,第一缓冲体22与第二缓冲体32内通孔中的气体受到压缩,通过凸起柱一与凸起柱二上的凹槽排走,在气体排走过程中,带动线圈与凸起柱之间的气体流动,加快线圈内侧的热量散发,从而降低线圈温度,同时,振子4接触到第一缓冲体22与第二缓冲体32后发生弹性变形,吸收振子4运动能量,迅速降低振子4运动速度,缩短振子4速度降至零所需的时间,从而提高振子4响应速度,提高电机的振动效果,同时,振子4接触到第一缓冲体22与第二缓冲体32上,防止振子4与其它部件发生碰撞,造成损坏。
作为本发明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振子4上设置有安装孔一与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一共有两组,每组四个;所述安装孔一分别位于振子4上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安装孔一正对第一线圈21;所述安装孔一的底面上安装有第一活塞柱413;所述安装孔一内安装有第一缓冲柱411;所述第一缓冲柱411内部中空,顶端均匀开设有六边形通孔;所述第一活塞柱413安装在第一缓冲柱411内;所述第一活塞柱413与第一缓冲柱411内壁之间保持密封;所述第一缓冲柱411可在安装孔一内自由活动;所述安装孔一内安装有第一弹簧414;所述第一弹簧414位于第一缓冲柱411下方;所述第一缓冲柱411上端与第一缓冲体22相接触;所述安装孔二共有两组,每组四个;所述安装孔二分别位于振子4上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安装孔二正对第二线圈31;所述安装孔二的底面上安装有第二活塞柱423;所述安装孔二内安装有第二缓冲柱421;所述第二缓冲柱421内部中空,顶端均匀开设有六边形通孔;所述第二活塞柱423安装在第二缓冲柱421内;所述第二活塞柱423与第二缓冲柱421内壁之间保持密封;所述第二缓冲柱421可在安装孔二内自由活动;所述安装孔二内安装有第二弹簧424;所述第二弹簧424位于第二缓冲柱421下方;所述第二缓冲柱421上端与第二缓冲体32相接触;
工作时,振子4在运动过程中,振子4上的第一缓冲柱411与第二缓冲柱421接触到对应的第一缓冲体22与第二缓冲体32上,之后,随振子4继续接近第一缓冲体22或第二缓冲体32,振子4上对应的第一缓冲柱411或第二缓冲柱421受到挤压,向着安装孔一或安装孔二内退回,在第一缓冲柱411或第二缓冲柱421退回的过程中,受到安装孔内第一活塞柱413或第二活塞柱423的作用,第一缓冲柱411或第二缓冲柱421内的气体压力增加,压力增大的气体通过顶端的六边形通孔排出,并进入到对应的第一缓冲体22或第二缓冲体32内,加快线圈与芯体间热量的流动,降低线圈温度,之后,在振子4远离第一缓冲体22或第二缓冲体32时,第一缓冲柱411或第二缓冲柱421在对应的第一弹簧414或第二弹簧424的作用下回到原位置,同时,通过第一缓冲柱411与第二缓冲柱421的作用,能够有效的降低振子4与第一缓冲体22或第二缓冲体32接触时的速度,加快振子4停止速度,提高振子4响应速度,提升电机振动效果,防止振子4出现碰撞,造成零件损坏。
具体工作流程如下:
工作时,将电机与供电电路连通,通过供电电路控制进入到电机内的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31内的电流方向与大小,同时,通过供电电路控制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31是否同时工作,当供电电路对第一线圈21开始供电后,第一线圈21在输入的电流的作用下产生第一磁场,由于振子4上安装有正对第一线圈21的第一磁钢41,在第一磁场的作用下,第一磁钢41受到磁场力的作用,推动振子4沿磁场方向运动,产生第一方向上的移动,同时,在振子4发生运动时,连接振子4与主体1内壁的第一簧片23受到振子4的挤压,发生弹性变形,之后,在通入到第一线圈21内的电流方向发生变化或停止向第一线圈21内通入电流后,第一线圈21产生的第一磁场方向反转或第一磁场消失,振子4上的第一磁钢41受到相反方向的第一磁场作用或无第一磁场的作用,振子4簧片弹力或簧片弹力与磁场力的合力作用下迅速回到原位置,同时,在反向的第一磁场作用下,沿反向后的磁场方向继续移动,之后,重复上述过程,第一线圈21内不断改变方向的电流产生方向不断往复的第一磁场,推动振子4在第一方向上往复移动,通过振子4的往复移动,带动电机在第一方向上产生振动,同理,当供电电路对第二线圈31开始供电后,第二线圈31内不断改变方向的电流产生方向不断往复的第二磁场,推动振子4在第二方向上往复移动,通过振子4的往复移动,带动电机在第二方向上产生振动,同时,在同步向第一线圈21与第二线圈31内通入电流时,可使电机同时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上产生振动;第一线圈21通电产生第一磁场时,两个第一线圈21产生的第一磁场通过第一芯体2汇合、叠加,使第一磁场与第一磁钢41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大,振子4运动速度较快,同理,在第二线圈31通电产生第二磁场时,两个第二线圈31产生的第二磁场通过第二芯体3汇合、叠加,振子4运动速度较快;当振子4在第一磁场作用下发生运动时,振子4上的第一滑柱44在第一滑槽24与第二滑槽34内滑动,由于第一滑槽24的两端设置有第一磁体241,且第一滑柱44两端的磁性体磁场方向均匀第一磁体241相反,因此在第一滑柱44运动到第一滑槽24的两端时,受到第一滑槽24两端的第一磁体241的作用,产生缓冲、限位,使第一滑柱44在第一滑槽24上运动到极限位置时,自行停止运动,同时,由于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33相互垂直,振子4运动过程中,振子4上的第二滑柱43与第二滑槽34不发生相对运动,两者随振子4整体发生移动,压缩第二簧片33,使第二簧片33发生弹性变形,同时,在振子4沿第一滑槽24到达极限位置后,返回原位置时,第二簧片33自身恢复原状,带动振子4迅速回到原位置;同理,当振子4在第二磁场作用下发生运动时,振子4上的第二滑柱43在第二滑槽34内滑动,第二滑柱43到达第二滑槽34上的极限位置时,第二滑柱43受到第二滑槽34两端上的第二磁体341作用迅速停止;在振子4发生运动的过程中,振子4与第一芯体2上的第一缓冲体22以及第二芯体3上的第二缓冲体32发生作用,第一缓冲体22与第二缓冲体32发生变形,同时,第一缓冲体22与第二缓冲体32内通孔中的气体受到压缩,通过凸起柱一与凸起柱二上的凹槽排走,在气体排走过程中,带动线圈与凸起柱之间的气体流动;振子4在运动过程中,振子4上的第一缓冲柱411与第二缓冲柱421接触到对应的第一缓冲体22与第二缓冲体32上,之后,随振子4继续接近第一缓冲体22或第二缓冲体32,振子4上对应的第一缓冲柱411或第二缓冲柱421受到挤压,向着安装孔一或安装孔二内退回,在第一缓冲柱411或第二缓冲柱421退回的过程中,受到安装孔内第一活塞柱413或第二活塞柱423的作用,第一缓冲柱411或第二缓冲柱421内的气体压力增加,压力增大的气体通过顶端的六边形通孔排出,并进入到对应的第一缓冲体22或第二缓冲体32内,之后,在振子4远离第一缓冲体22或第二缓冲体32时,第一缓冲柱411或第二缓冲柱421在对应的第一弹簧414或第二弹簧424的作用下回到原位置。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振动电机,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部中空;所述主体(1)的上端安装有机盖(11);所述机盖(11)与主体(1)之间保持密封;所述主体(1)内安装有振子(4);所述振子(4)呈正方形;所述主体(1)内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33);所述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33)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33)的末端均固连在振子(4)上;所述振子(4)不与主体(1)内壁接触;所述第一簧片(23)与第二簧片(33)在振子(4)上的连接点位于振子(4)的不同侧面;所述主体(1)内安装有第一线圈(21);所述第一线圈(21)共有两个,对称安装在主体(1)内相对的侧面;所述主体(1)内安装有第二线圈(31);所述第二线圈(31)共有两个,对称安装在主体(1)内相对的侧面;所述第一线圈(21)之间的连线与第二线圈(31)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所述振子(4)上安装有第一磁钢(41)与第二磁钢(42);所述第一磁钢(41)与第二磁钢(42)自身带有磁性;所述第一磁钢(41)共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振子(4)上相对的侧面;所述第一磁钢(41)均与第一线圈(21)正对;所述第二磁钢(42)共有两个,分别安装在振子(4)上相对的侧面;所述第二磁钢(42)均与第二线圈(31)正对;所述第一磁钢(41)之间的连线与第二磁钢(42)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磁钢(41)外侧包裹有第一屏蔽层(412);所述第一屏蔽层(412)的开口朝向对应的第一线圈(21);所述第二磁钢(42)外侧包裹有第二屏蔽层(422);所述第二屏蔽层(422)的开口朝向对应的第二线圈(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一芯体(2);所述第一芯体(2)呈“匚”字形;所述第一线圈(21)分别安装在第一芯体(2)的两端;所述第一芯体(2)由硅钢导磁材料制成;所述第一芯体(2)的两端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凸起柱一;所述凸起柱一插入到第一线圈(21)中间;所述主体(1)的内的侧壁上安装有第二芯体(3);所述第二芯体(3)呈“匚”字形;所述第二线圈(31)分别安装在第二芯体(3)的两端;所述第二芯体(3)由硅钢导磁材料制成;所述第二芯体(3)的两端相对的侧面设置有凸起柱二;所述凸起柱二插入到第二线圈(31)中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簧片(23)固连在第一芯体(2)的两伸出臂上;所述第二簧片(33)固连在第二芯体(3)的两伸出臂上;所述第一芯体(2)与第二芯体(3)相互交错,振子(4)第一芯体(2)与第二芯体(3)所围成的空间的中心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4)上安装有第一滑柱(44)与第二滑柱(43);所述第一滑柱(44)与第二滑柱(43)通过连接板与振子(4)侧面连接;所述第一滑柱(44)与第二滑柱(43)分别连接在振子(4)相对的侧面上;所述第一滑柱(44)与第二滑柱(43)在振子(4)上连接的侧面不存在其他部件;所述第一簧片(23)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一滑槽(24);所述第一滑柱(44)位于第一滑槽(24)内;所述第一滑槽(2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磁体(241);所述第一磁体(241)相对的侧面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滑柱(44)的两端设置有磁性体;所述第一滑柱(44)两端的磁性体的磁场方向与对应的第一磁体(241)的磁场方向相反;所述第二簧片(33)中间位置安装有第二滑槽(34);所述第二滑柱(43)位于第二滑槽(34)内;所述第二滑槽(34)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二磁体(341);所述第二磁体(341)相对的侧面磁场方向相同;所述第二滑柱(43)的两端设置有磁性体;所述第二滑柱(43)两端的磁性体的磁场方向与对应的第二磁体(341)的磁场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芯体(2)的两端安装有第一缓冲体(22);所述第一线圈(21)均位于第一缓冲体(22)与第一芯体(2)之间;所述第一缓冲体(22)为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一缓冲体(22)上设置有两端贯通的六边形通孔;所述第一芯体(2)上的凸起柱一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第二芯体(3)的两端安装有第二缓冲体(32);所述第二线圈(31)均位于第二缓冲体(32)与第二芯体(3)之间;所述第二缓冲体(32)为橡胶材料制成;所述第二缓冲体(32)上设置有两端贯通的六边形通孔;所述第二芯体(3)上的凸起柱二上设置有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振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4)上设置有安装孔一与安装孔二;所述安装孔一共有两组,每组四个;所述安装孔一分别位于振子(4)上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安装孔一正对第一线圈(21);所述安装孔一的底面上安装有第一活塞柱(413);所述安装孔一内安装有第一缓冲柱(411);所述第一缓冲柱(411)内部中空,顶端均匀开设有六边形通孔;所述第一活塞柱(413)安装在第一缓冲柱(411)内;所述第一活塞柱(413)与第一缓冲柱(411)内壁之间保持密封;所述第一缓冲柱(411)可在安装孔一内自由活动;所述安装孔一内安装有第一弹簧(414);所述第一弹簧(414)位于第一缓冲柱(411)下方;所述第一缓冲柱(411)上端与第一缓冲体(22)相接触;所述安装孔二共有两组,每组四个;所述安装孔二分别位于振子(4)上相对的侧面上;所述安装孔二正对第二线圈(31);所述安装孔二的底面上安装有第二活塞柱(423);所述安装孔二内安装有第二缓冲柱(421);所述第二缓冲柱(421)内部中空,顶端均匀开设有六边形通孔;所述第二活塞柱(423)安装在第二缓冲柱(421)内;所述第二活塞柱(423)与第二缓冲柱(421)内壁之间保持密封;所述第二缓冲柱(421)可在安装孔二内自由活动;所述安装孔二内安装有第二弹簧(424);所述第二弹簧(424)位于第二缓冲柱(421)下方;所述第二缓冲柱(421)上端与第二缓冲体(32)相接触。
CN202010990460.9A 2020-09-19 2020-09-19 一种振动电机 Active CN1120189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0460.9A CN112018988B (zh) 2020-09-19 2020-09-19 一种振动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0460.9A CN112018988B (zh) 2020-09-19 2020-09-19 一种振动电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8988A true CN112018988A (zh) 2020-12-01
CN112018988B CN112018988B (zh) 2021-09-10

Family

ID=73522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0460.9A Active CN112018988B (zh) 2020-09-19 2020-09-19 一种振动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18988B (zh)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9662A (en) * 1975-09-29 1977-03-0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Discriminating sensor for contact fuzing
CN2451381Y (zh) * 2000-08-02 2001-10-03 陈缨 用于车辆的减振器
CN103762817A (zh) * 2013-12-16 2014-04-30 宁波赛嘉电机有限公司 往复高频振动电机
CN106300869A (zh) * 2016-08-31 2017-01-04 浙江省东阳市诚基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具备x轴和z轴振动反馈的线性马达
CN106411092A (zh) * 2016-10-27 2017-02-15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振动马达
CN207021882U (zh) * 2017-07-06 2018-02-16 全南县超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游戏手柄的振动电机
CN208362922U (zh) * 2018-04-11 2019-01-11 李柯延 一种降噪型桥梁伸缩缝切割装置
CN208954893U (zh) * 2018-11-19 2019-06-07 湖北久歌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永磁式真空接触器
CN110350753A (zh) * 2019-06-29 2019-10-18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
CN210397005U (zh) * 2019-07-05 2020-04-24 连伟 高效节能永磁直线双缸压缩机
CN111146916A (zh) * 2020-01-03 2020-05-12 浙江省东阳市东磁诚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铁式水平线性振动电机及其实现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09662A (en) * 1975-09-29 1977-03-01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Discriminating sensor for contact fuzing
CN2451381Y (zh) * 2000-08-02 2001-10-03 陈缨 用于车辆的减振器
CN103762817A (zh) * 2013-12-16 2014-04-30 宁波赛嘉电机有限公司 往复高频振动电机
CN106300869A (zh) * 2016-08-31 2017-01-04 浙江省东阳市诚基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同时具备x轴和z轴振动反馈的线性马达
CN106411092A (zh) * 2016-10-27 2017-02-15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振动马达
CN207021882U (zh) * 2017-07-06 2018-02-16 全南县超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游戏手柄的振动电机
CN208362922U (zh) * 2018-04-11 2019-01-11 李柯延 一种降噪型桥梁伸缩缝切割装置
CN208954893U (zh) * 2018-11-19 2019-06-07 湖北久歌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低压永磁式真空接触器
CN110350753A (zh) * 2019-06-29 2019-10-18 瑞声科技(南京)有限公司 一种振动马达
CN210397005U (zh) * 2019-07-05 2020-04-24 连伟 高效节能永磁直线双缸压缩机
CN111146916A (zh) * 2020-01-03 2020-05-12 浙江省东阳市东磁诚基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磁铁式水平线性振动电机及其实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冀守勋,张俊德,万里,张映宏: "EPC法干砂造型三维振实台设计计算 ", 《华中理工大学学报》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8988B (zh) 2021-09-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66005B1 (ko) 자기식 댐퍼 및 이를 구비한 액추에이터
CN106300869B (zh) 一种同时具备x轴和z轴振动反馈的线性马达
CN106357080A (zh) 线性振动马达
JP2005320861A (ja) リニア圧縮機
CN102054606A (zh) 软碰撞的电磁驱动机构
CN111146916A (zh) 一种电磁铁式水平线性振动电机及其实现方法
KR100907723B1 (ko) 자석을 이용한 선형 동력장치
CN111463984B (zh) 一种动圈式多向振动线性马达及其实现方法
CN112018988B (zh) 一种振动电机
CN103646824A (zh) 接触器电磁系统
CN110094449B (zh) 一种基于剪切模式下的低功耗磁流变悬置
CN215952921U (zh) 热界面材料振动测试装置
CN108512388A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105305762A (zh) 一种磁平衡直线振动马达及其振动方法
KR102004154B1 (ko) 충격식 진동 액츄에이터
CN201118419Y (zh) 用作直线振动电机的电磁振动冲击器
CN211655966U (zh) 一种音圈电机
CN211541658U (zh) 一种用于挤压预制墙板的挤压机
CN106655693A (zh) 一种磁平衡直线振动马达
CN102005964B (zh) 一种磁致伸缩式惯性冲击微型直线电机
RU2026792C1 (ru) Электромагнитный пресс
CN106208608B (zh) 振动马达以及便携式设备
KR101893619B1 (ko) 포스-배리어
JP2002086298A (ja) パンチングマシンにおけるパンチの駆動構造
CN208401723U (zh) 线性振动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