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7326A - 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7326A
CN112017326A CN202010898780.1A CN202010898780A CN112017326A CN 112017326 A CN112017326 A CN 112017326A CN 202010898780 A CN202010898780 A CN 202010898780A CN 112017326 A CN112017326 A CN 1120173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tate
user
result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98780.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17326B (zh
Inventor
郭辉
南润
孙全超
周洪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Human Horizon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Express Jiang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98780.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173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173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732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173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73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CTIME OR ATTENDANCE REGISTERS; 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MACHINES; GENERATING RANDOM NUMBERS; VOTING OR LOTTERY APPARATUS; ARRANG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FOR CHECKING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7C5/00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 G07C5/008Registering or indicating the working of vehicles communicating information to a remotely located s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3Querying, e.g. by the use of web search engines
    • G06F16/9535Search customisation based on user profiles and personal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90Details of database functions independent of the retrieved data types
    • G06F16/95Retrieval from the web
    • G06F16/958Organisation or management of web site content, e.g. publishing, maintaining pages or automatic link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00Security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computers, components thereof, programs or data against unauthorised activity
    • G06F21/30Authentication, i.e. establishing the identity or authorisation of security principals
    • G06F21/31User authentication
    • G06F21/32User authentication using biometric data, e.g. fingerprints, iris scans or voicepri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8/00Arrangements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 G06F8/60Software deployment
    • G06F8/65Updat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20/00Scenes; Scene-specific elements
    • G06V20/50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 G06V20/59Context or environment of the image inside of a vehicle, e.g. relating to seat occupancy, driver state or inner lighting conditions
    • G06V20/597Recognising the driver's state or behaviour, e.g. attention or drowsines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68Feature extraction; Face represent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VIMAGE OR VIDEO RECOGNITION OR UNDERSTANDING
    • G06V40/00Recognition of biometric, human-related or animal-related patterns in image or video data
    • G06V40/10Human or animal bodies, e.g. vehicle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Body parts, e.g. hands
    • G06V40/16Human faces, e.g. facial parts, sketches or expressions
    • G06V40/172Classification, e.g. identifi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mputer Security & Cryptography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涉及车辆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一车端系统和一云端系统,车端系统连接云端系统;车端系统包括一状态监测单元和连接状态监测单元的一数据传输单元,状态监测单元用以监测车内用户的状态数据,数据传输单元用以输出状态数据;云端系统用以对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有益效果是有效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同时方便功能的灵活扩展、升级以及功能配置,提升用户的驾车体验;支持请求和订阅的结果获取方式,实现结果的多方共享;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算法解耦,方便算法部署;提供自动化的下线功能测试方法,对测试环境无特殊要求,不需要额外的测试工位,有效提升测试员的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控制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已经远远不是代步工具那么简单,对汽车的科技感和智能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汽车行业的各种业务也日益成熟,用户状态监测作为用户对汽车的智能化的业务需求之一,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汽车内。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在车内加装若干数据采集传感器及硬件处理器的方式,实现用户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但存在不利于功能扩展且难以实现数据共享等问题;或者采用将车端采集的用户状态数据发送至云平台进行处理的方式,实现用户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处理,虽然云平台具有较强的数据运算能力,但在数据运算量比较大时,常规云平台难以保证数据运算的实时性,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具体包括:一车端系统和一云端系统,所述车端系统连接所述云端系统;
所述车端系统包括一状态监测单元和连接所述状态监测单元的一数据传输单元,所述状态监测单元用以监测车内用户的状态数据,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用以输出所述状态数据;
所述云端系统用以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
优选的,所述状态监测单元包括:
一状态采集模块,用以采集所述车内用户的状态信息;
一特征提取模块,连接所述状态采集模块,用以对所述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状态数据。
优选的,所述状态监测单元还包括一预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特征提取模块,用以将所述状态数据通过加密和压缩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发送至所述云端系统。
优选的,所述状态采集模块和所述特征提取模块通过低压差分视频信号和/或车内以太网通信连接。
优选的,所述状态采集模块为生物识别摄像头。
优选的,所述特征提取模块包括:
一人脸数据库,用以保存预设的若干人脸数据以及各所述人脸数据对应的身份信息;
一人脸识别子模块,连接所述人脸数据库,用以根据所述状态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并将人脸识别结果与各所述人脸数据进行匹配,得到所述车内用户的所述身份信息;
一特征提取子模块,连接所述人脸识别子模块,用以对所述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提取结果,并将所述特征提取结果和所述身份信息作为所述状态数据输出。
优选的,所述云端系统包括一权限管理单元,所述权限管理单元包括:
一策略管理子模块,用以根据所述车内用户的订购记录为所述车内用户分配相应的服务内容;
一权限验证子模块,连接所述策略管理子模块,用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对所述车内用户进行权限验证,并在权限验证通过后向所述车内用户提供所述服务内容;
所述云端系统根据所述服务内容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
优选的,所述云端系统包括一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一算法支撑模块以及连接所述算法支撑模块的若干功能模块,所述算法支撑模块用以获取所述状态数据,并将所述状态数据分配至各所述功能模块进行分布式处理得到所述状态监测结果。
优选的,所述功能模块包括:
生理结果逻辑模块,用以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生理结果作为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和/或
心理结果逻辑模块,用以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心理结果作为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和/或
表情结果逻辑模块,用以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表情结果作为所述状态监测结果。
优选的,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还包括一容积管理模块,与各所述功能模块通过消息总线连接,所述容积管理模块用以根据用户访问量对各所述功能模块进行资源占用量的动态调整。
优选的,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还包括一升级管理模块,通过消息总线连接各所述功能模块,每个所述功能模块关联有至少一备用模块,则
所述升级管理模块根据所述功能模块的升级需求将升级后的新版功能部署于所述备用模块中,并在所述新版功能启用成功后,将部署有所述新版功能的所述备用模块作为所述功能模块,并将部署有旧版功能的所述功能模块作为所述备用模块。
优选的,所述云端系统还包括一远程服务接入平台,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用以获取并保存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同时将所述状态监测结果转发至所述数据传输单元。
优选的,还包括至少一远程终端,通过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访问所述云端系统,用以向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发送一第一查看指令,以查看所述状态监测结果。
优选的,所述第一查看指令为第一请求指令,则
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指令将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发送至所述远程终端进行查看。
优选的,所述第一查看指令为第一订阅指令,则
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根据所述第一订阅指令将所述状态监测结果持续发送至所述远程终端进行查看。
优选的,还包括至少一本地终端,连接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用以向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发送一第二请求指令,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指令将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本地终端进行查看。
优选的,所述本地终端还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用以向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发送一第二订阅指令,所述数据传输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订阅指令将所述状态监测结果持续发送至所述本地终端进行查看。
优选的,所述云端系统还包括一页面存储单元,通过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连接所述本地终端,所述页面存储单元用以保存预先生成的监测结果显示界面;
则所述本地终端包括一页面配置模块,用以供所述车内用户对所述监测结果显示界面中的各显示项目进行配置,并将配置后的所述监测结果显示界面保存在所述本地终端,且在所述本地终端上以配置后的所述监测结果显示界面显示所述状态监测结果。
优选的,所述云端系统还包括一结果分享单元,通过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连接至少一第一用户的所述本地终端和一第二用户的所述本地终端,所述第二用户的所述本地终端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本地终端分享的一二维码提交至所述结果分享单元;
所述结果分享单元对所述二维码进行解密,在解密结果合法且有效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的所述本地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用户查看。
优选的,所述二维码包含经过加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车辆信息,身份信息以及结果查看有效期。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所述车内用户状态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所述车端系统监测车内用户的状态数据;
步骤S2、所述云端系统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
优选的,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1、所述车端系统采集所述车内用户的状态信息;
步骤S12、所述车端系统对所述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状态数据。
优选的,执行所述步骤S12之后,还包括所述车端系统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加密和压缩处理。
优选的,所述车端系统保存有预设的若干人脸数据以及各所述人脸数据对应的身份信息;
则所述步骤S12包括:
步骤S121、所述车端系统根据所述状态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并将人脸识别结果与各所述人脸数据进行匹配,得到所述车内用户的所述身份信息;
步骤S122、所述车端系统对所述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提取结果,并将所述特征提取结果和所述身份信息作为所述状态数据输出。
优选的,执行所述步骤S2之前,还包括:
步骤A1、所述云端系统根据所述车内用户的订购记录为所述车内用户分配相应的服务内容;
步骤A2、所述云端系统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对所述车内用户进行权限验证,并在权限验证通过后向所述车内用户提供所述服务内容;
所述步骤S2中,所述云端系统根据所述服务内容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
优选的,所述云端系统提供一远程服务接入平台,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获取并保存所述步骤S2处理得到的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同时将所述状态监测结果转发至所述车端系统。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自动化下线测试方法,应用于上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所述车端系统中预先配置有测试视频,所述云端系统中预先配置有对应于所述测试视频的真实状态监测结果,测试员乘坐于车辆的驾驶位;
则所述自动化下线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检测到所述测试员的人脸且所述驾驶位的占位信号有效时,所述车端系统对所述测试视频进行处理得到测试状态数据并输出;
步骤B2、所述云端系统对所述测试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测试状态监测结果,并判断所述测试状态监测结果与所述真实状态监测结果是否相符:
若是,则所述云端系统将判断结果发送至连接的一产线信息系统,同时生成一测试完成标记并发送至所述状态监测单元;
若否,则所述云端系统将判断结果发送至所述产线信息系统,以提示测试人员进行程序重新刷写。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采用分布式处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数据处理效率,同时方便功能的灵活扩展、功能的升级以及个性化的功能配置,提升用户的驾车体验;
2)支持请求和订阅的结果获取方式,满足多方位的结果调用需求,且能够实现结果的多方共享;
3)状态数据的采集和处理算法解耦,方便算法部署;
4)提供自动化的下线功能测试方法,对测试环境无特殊要求,不需要额外的测试工位,有效提升测试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升级管理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远程服务接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车端系统订阅转发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结果分享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逻辑分层架构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车内用户的状态数据获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对车内用户进行权限验证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自动化下线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本申请并不限定于该实施方式,只要符合本申请的主旨,则其他实施方式也可以属于本申请的范畴。
本申请的主旨是能够远程处理得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以供查看或订阅使用,以下提供的具体技术手段均为实现本申请主旨的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所举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均可相互组合。并且,不应当以用于说明本申请可行性的实施例来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本申请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一车端系统100和一云端系统200,车端系统100连接云端系统200;
车端系统100包括一状态监测单元1和连接状态监测单元1的一数据传输单元2,状态监测单元1用以监测车内用户的状态数据,数据传输单元2用以输出状态数据;
云端系统200用以对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
具体地,上述实施方式中,状态监测单元1设置于车辆端,数据传输单元2可以由车辆端的TBOX实现,状态监测单元1采集的状态数据经由数据传输单元2输出至云端系统200进行远程处理得到用户状态监测结果,以采用车云协同工作方式,实现车内用户状态监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状态监测单元1包括:
一状态采集模块11,用以采集车内用户的状态信息;
一特征提取模块12,连接状态采集模块11,用以对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状态数据。
具体地,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状态采集模块11可以是设置在车内的生物识别摄像头,通过拍摄包含车内用户的面部的视频数据作为状态信息,上述特征提取模块12可以通过加装在车内的独立的处理器实现,也可以通过车辆端的任意一个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实现,通过将状态采集模块11和特征提取模块12进行解耦设置,使得特征提取模块12的部署不受状态采集模块11的位置的约束,可以实现灵活部署。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作为状态采集模块11的生物识别摄像头上提供有LVDS接口和以太网接口中的一种或两种,使得状态采集模块11和特征提取模块12能够通过低压差分视频信号和/或车内以太网通信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状态监测单元1还包括一预处理模块13,连接特征提取模块12,用以将状态数据通过加密和压缩后发送至数据处理单元。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可以将状态数据采用H.265格式编码,并以1:300的压缩比进行压缩。以生物识别摄像头采集的视频数据作为状态信息为例,视频数据的原始大小为1.5MB时,该视频数据经过特征点提取后其数据大小为70KB,随后加密该特征点数据,再采用H.265格式编码,并以1:300的压缩比进行压缩后,其数据大小为200B,通过加密和压缩处理,能够降低车端系统100与云端系统200之间的对数据带宽的依赖,提高数据传输效率和安全性。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特征提取模块12包括:
一人脸数据库121,用以保存预设的若干人脸数据以及各人脸数据对应的身份信息;
一人脸识别子模块122,连接人脸数据库121,用以根据状态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并将人脸识别结果与各人脸数据进行匹配,得到车内用户的身份信息;
一特征提取子模块123,连接人脸识别子模块122,用以对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提取结果,并将特征提取结果和身份信息作为状态数据输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云端系统200还包括一权限管理单元3,权限管理单元3包括:
一策略管理子模块31,用以根据车内用户的订购记录为车内用户分配相应的服务内容;
一权限验证子模块32,连接策略管理子模块31,用以根据身份信息对车内用户进行权限验证,并在权限验证通过后向车内用户提供服务内容;
云端系统200根据服务内容对状态数据进行分布式处理得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
具体地,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权限管理单元3通过设置策略管理子模块31和权限验证子模块32能够实现同一车辆的不同使用者能够拥有不同功能,以体现用户的差异化服务。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策略管理子模块31中包含有多项服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生理状态分析服务、心理状态分析服务、面部表情状态分析服务以及生理特性分析服务等,其中,可以将部分服务内容设置为标配的服务内容,在用户没有另外订购服务时,默认向用户提供标配的服务内容,用户可以通过订购服务以解锁更多服务内容,实现用户体验的升级。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通过车内用户的身份信息进行权限验证以及服务内容的差异化管理,具体地,车端系统100的状态数据优选采用报文格式上传至云端系统200,该状态数据中包含车内用户的身份信息,以便于权限验证子模块32根据身份信息判定车内用户是否使用该功能进行状态数据处理的使用权限,如果判断车内用户没有该功能的使用权限,则将该报文丢弃,不做后续处理,如果判断车内用户具有该功能的使用权限,策略管理子模块31进一步根据车内用户的订购记录确认用户是否有另外的订购服务,以确定各服务内容向该用户开启或向该用户关闭。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云端系统200包括一数据处理单元4,数据处理单元4包括一算法支撑模块41以及连接算法支撑模块41的若干功能模块42,算法支撑模块41用以获取状态数据,并将状态数据分配至各功能模块42进行分布式处理得到状态监测结果。
具体地,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算法支撑模块41将算法逻辑进行拆分为若干功能模块42,所有的功能模块42依存于算法支持层之上,采用分布式处理模式,算法支撑模块41与各功能模块42通过基于RabbitMQ消息队列的消息总线通信连接,该基于RabbitMQ消息队列的消息总线扩展颗粒度小,扩展灵活度高,适合功能模块42的升级和添加。各个功能模块42彼此间不依赖,每个功能模块42的去除或添加,不影响其他功能模块42的使用。
其中,每个功能模块实现一种功能运算,功能模块42包括:
生理结果逻辑模块421,用以对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生理结果作为状态监测结果;和/或
心理结果逻辑模块422,用以对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心理结果作为状态监测结果;和/或
表情结果逻辑模块423,用以对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表情结果作为状态监测结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每个功能模块42还可以包含若干功能子模块,以生理结果逻辑模块421为例,生理结果的数据种类可以为血压、心率、呼吸频次等的一种或多种,在需要同时得到多种数据种类的生理结果时,如同时需要血压和心率的生理结果时,为进一步提升数据处理速度,生理结果逻辑模块421还可以包含血压处理子模块,用以对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血压的监测结果,同时还可以包含心率处理子模块,用以对状态数据进行同步处理得到心率的监测结果。采用分布式处理模式,使得功能模块42的扩展不影响现有功能的使用。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数据处理单元4还包括一容积管理模块43,与各功能模块42通过消息总线连接,容积管理模块43用以根据用户访问量对各功能模块42进行资源占用量的动态调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数据处理单元4还包括一升级管理模块44,通过消息总线连接各功能模块42,每个功能模块42关联有至少一备用模块45,则
升级管理模块44根据功能模块42的升级需求将升级后的新版功能部署于备用模块45中,并在新版功能启用成功后,将部署有新版功能的备用模块45作为功能模块42,并将部署有旧版功能的功能模块42作为备用模块45。
具体地,上述实施方式中,当功能模块42升级时,将新版功能首先部署在备用模块45中,在升级完成后,将旧版功能的功能模块42停用,启用新版功能的备用模块45。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功能升级完成后,部署有旧版功能的功能模块42和部署有新版功能的备用模块45同时有效,升级管理模块44优先采用备用模块45中部署的新版功能,在新版功能未启用成功时,升级管理模块44仍能够启用部署有旧版功能的功能模块42,保证功能的升级不影响现有功能的使用。功能的升级不依赖于车端系统,即使车端系统与云端系统的连接断开,也可以进行功能升级。
更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升级管理模块44提供一存储子模块441,用以保存预先配置的尝试启用次数阈值,升级管理模块44还提供连接存储子模块441的一计数子模块442,该计数子模块442在功能升级完成后,升级管理模块44尝试启用新版功能,每次未成功启用新版功能时进行一次计数,并将计数结果与上述尝试启用次数阈值进行比较,在计数结果不小于该尝试启用次数阈值时,则退出本次升级,升级管理模块44仍旧启用旧版功能,在计数结果小于该尝试启用次数阈值时,将新版功能重新部署至备用模块45中,在功能升级完成后再次尝试启用新版功能,并在新版功能启用成功时,停用旧版功能同时将旧版功能所在的功能模块42切换为备用模块45,将部署有新版功能的备用模块45切换为功能模块42,以供下一次升级使用。通过上述过程可以看出,在功能升级过程中,升级管理模块44能够持续为用户提供旧版功能或新版功能,不会影响用户使用,用户对功能升级无感,且功能升级对车辆状态无依赖,对用户使用场景无依赖。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云端系统200还包括一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连接数据传输单元2,用以获取并保存状态监测结果,同时将状态监测结果转发至数据传输单元2。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与云端系统200的数据处理单元2通过基于kafka流处理平台的消息总线通信连接,该基于kafka流处理平台的消息总线应对多业务并发访问能力强,转发速度快,数据保存和删除机制安全性强,适合高速多并发访问的场景,相较于算法支撑模块41与各功能模块42通过基于RabbitMQ消息队列的消息总线通信连接,本申请中针对不同的业务场景,使用不同的通讯机制,提高数据安全性的同时有效降低通讯成本。
上述数据传输单元2可以由车端系统100的TBOX实现,云端系统200的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能够将数据传输单元2输出的状态监测结果发布到其他云端系统和车端系统的TBOX,车端系统的TBOX以微服务型式供车内其他ECU订阅,使得车端系统和其他云端系统可以同时使用状态监测结果,且二者不会相互干扰,该状态监测结果的获取模式可以采用适合按需获取结果场景的请求模式,也可以采用适合连续获取结果场景的订阅模式。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至少一远程终端6,通过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访问云端系统200,用以向远程服务接入平台2发送一第一查看指令,以查看状态监测结果。
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远程终端6可以是其他云端系统,上述第一查看指令可以是一第一请求指令,也可以是一第一订阅指令,其他云端系统通过向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发送第一请求指令以请求模式查看状态监测结果,也可以通过向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发送第一订阅指令以订阅模式查看状态监测结果。如图3所示,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2可以包括一第一调用模块21,用以根据第一查看指令调用权限管理单元3进行权限验证,无论是请求模式还是订阅模式,云端系统200的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在接收到其他云端系统发送的第一请求指令或第一订阅指令时,可以通过该第一调用模块21调用权限管理单元3对其他云端系统进行权限验证,在验证通过后才会将状态监测结果发送至其他云端系统,以保护用户隐私。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至少一本地终端7,连接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用以向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发送一第二请求指令,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根据第二请求指令将状态监测结果发送至本地终端7进行查看。上述本地终端7可以是车端系统100中的任意一个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可以是车载显示屏,也可以是移动终端。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上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可以包括一第二调用模块22,用以根据第二请求指令调用权限管理单元3对本地终端7进行权限验证,并在权限验证通过后将状态监测结果发送至本地终端7进行查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地终端7还连接数据传输单元2,用以向数据传输单元2发送一第二订阅指令,数据传输单元2根据第二订阅指令将状态监测结果持续发送至本地终端7进行查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作为本地终端7的车内ECU(Electronic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通过订阅状态监测结果,车端系统100还设有一中央网关14,分别连接数据传输单元2和各车内ECU,数据传输单元2通过该中央网关将状态监测结果持续发送至各车内ECU。各车内ECU通过订阅该状态监测结果,方便基于该状态监测结果的业务逻辑的灵活实现,且车内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电子控制单元可以随时取消订阅,方便自身业务逻辑的动态调整。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地终端7通过SOMEIP协议将第二订阅指令发送至数据传输单元2。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云端系统200还包括一页面存储单元8,通过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连接本地终端7,页面存储单元8用以保存预先生成的监测结果显示界面;
则本地终端7包括一页面配置模块71,用以供车内用户对监测结果显示界面中的各显示项目进行配置,并将配置后的监测结果显示界面保存在本地终端7,且在本地终端7上以配置后的监测结果显示界面显示状态监测结果。
具体地,上述实施方式中,车内用户通过页面配置模块71能够获取云端系统存储的监测结果显示界面并进入页面编辑状态,该监测结果显示界面包括但不限于姓名、年龄、呼吸频次、血压变化率、心率变化率等若干显示项目,在页面编辑状态下,每个显示项目对应有一开启选项和一关闭选项以供用户进行点击实现显示项目的配置,用户通过点击开启选项或无操作以保留该显示项目,用户通过点击关闭选项以移除该显示项目,在配置完成后,将配置后的监测结果显示界面保存在本地终端7,且在本地终端7上以配置后的述监测结果显示界面显示状态监测结果,实现状态监测结果的个性化显示配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云端系统200还包括一结果分享单元9,通过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连接至少一第一用户的本地终端和一第二用户的本地终端,第二用户的本地终端将第一用户的本地终端分享的一二维码提交至结果分享单元9;
结果分享单元9对二维码进行解密,在解密结果合法且有效时将第一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发送至第二用户的本地终端,以供第二用户查看。
具体地,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用户的本地终端和第二用户的本地终端可以是手机端,也可以是车内屏幕。第一用户的本地终端可以包括一指令接收模块,用以接收第一用户的分享指令,并根据该分享指令生成二维码,随后将该二维码分享给第二用户。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上述二维码包含经过加密的第一用户的车辆信息,身份信息以及结果查看有效期。
第二用户的本地终端接收到该二维码后,需要将该二维码提交至云端系统200的结果分享单元9,以申请查看第一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二用户的本地终端在提交该二维码的同时将自身的身份信息提交至结果分享单元9,如图5所示,该结果分享单元9可以包括一第三调用模块91,用以根据第二用户的身份信息调用权限管理单元3对第二用户进行权限验证,以确认第二用户是否具有状态监测结果的查看权限,如果没有该查看权限,即使有第一用户分享的二维码也无法查看第一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以进一步对第一用户的隐私进行保护,避免由于二维码泄露造成的状态监测结果泄露。结果分享单元9在确认第二用户具有状态监测结果的查看权限后,对二维码进行解密,随后判断解密结果是否合法且有效,若否,则返回错误原因至第二用户提交二维码的本地终端,若是,则结果分享单元9将第一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发送至第二用户的本地终端,完成状态监测结果的分享过程。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结果分享单元9在确认第二用户具有状态监测结果的查看权限后,还包括进一步确认第二用户是否为高合APP的注册用户,在第二用户是高合APP的注册用户后再进行后续状态监测结果的分享,以便于高合APP的使用推广。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向第三方机构提供有访问接口,访问接口为基于符合HTTP协议的request方法以及response方法的API接口,及采用JSON数据格式中的一种或两种。本申请通过云端系统200处理得到的状态监测数据只是表层的监测结果,如车内用户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心理状态或情绪状态等,若需要进一步的医学解读,可以通过向认证许可的第三方机构提供访问接口,该第三方机构可以简单快捷的获取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进行进一步专业解读,以提升数据的价值。进一步优选的,云端系统200通过远程服务接入平台5还能够由第三方机构获取对应的专业解读结果并提供给用户,以进一步提升用户的用车体验。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本申请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采用逻辑分层架构,包括安全加密层300、业务接口层400以及算法逻辑层500,其中,安全加密层300提供分布式拒绝服务301、网页应用防火墙302、私钥管理303以及入侵检测和防御304,算法逻辑层500提供上述算法支撑模块41以及各功能模块42,业务接口层400提供数据通讯服务401,如状态监测结果查询服务以及订阅服务等。通过采用上述逻辑分层架构,方便逻辑设计和扩展,同时通过设置安全加密层300进行数据加密,有利于保护用户数据,防止外界恶意访问。
还提供,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车端系统监测车内用户的状态数据;
步骤S2、云端系统对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8所示,步骤S1包括:
步骤S11、车端系统采集车内用户的状态信息;
步骤S12、车端系统对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状态数据。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执行步骤S12之后,还包括车端系统对状态数据进行加密和压缩处理。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车端系统保存有预设的若干人脸数据以及各人脸数据对应的身份信息;
如图9所示,则步骤S12包括:
步骤S121、车端系统根据状态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并将人脸识别结果与各人脸数据进行匹配,得到车内用户的身份信息;
步骤S122、车端系统对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提取结果,并将特征提取结果和身份信息作为状态数据输出。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执行步骤S2之前,如图10所示,还包括:
步骤A1、云端系统根据车内用户的订购记录为车内用户分配相应的服务内容;
步骤A2、云端系统根据身份信息对车内用户进行权限验证,并在权限验证通过后向车内用户提供服务内容;
步骤S2中,云端系统根据服务内容对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云端系统提供一远程服务接入平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获取并保存步骤S2处理得到的状态监测结果,同时将状态监测结果转发至车端系统。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车辆装载本申请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后,产线的测试员需要对该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进行整体测试,以保证系统的正常使用,基于此,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自动化下线测试方法,车端系统中预先配置有测试视频,云端系统中预先配置有对应于测试视频的真实状态监测结果,测试员乘坐于车辆的驾驶位;
如图11所示,则自动化下线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检测到测试员的人脸且驾驶位的占位信号有效时,车端系统对测试视频进行处理得到测试状态数据并输出;
步骤B2、云端系统对测试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测试状态监测结果,并判断测试状态监测结果与真实状态监测结果是否相符:
若是,则云端系统将判断结果发送至连接的一产线信息系统,同时生成一测试完成标记并发送至状态监测单元;
若否,则云端系统将判断结果发送至产线信息系统,以提示测试人员进行程序重新刷写。
具体地,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状态监测单元中预先配置测试视频,使得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测试员无需长时间乘坐于车辆的驾驶位等待视频拍摄,且测试员无需根据要求做出各种行为动作,以便于后续特征处理与结果对比,有效节约测试时间的同时避免由于测试员自身原因导致动作不到位造成测试结果偏差。上述测试视频为通用测试视频,与测试员解耦设置,在进行测试时,测试员只需要乘坐于车辆的驾驶位以触发驾驶位的占位信号有效,同时状态监测单元能够成功识别到人脸,对应于用户的正常驾驶状态,此时测试车端系统能否触发进行处理得到测试状态数据并发送至云端系统。云端系统通过对比测试状态监测结果与真实状态监测结果,以判断功能的正确性,同时将对比结果转递给产线信息系统,完成自动化测试。上述成功识别到人脸为能够识别到完整的人脸信息,不包括仅识别到部分人脸的情况,对应于正常驾驶状态时,车端系统仅监测到车内用户的部分人脸时,由于无法准确进行特征数据提取以及身份识别等,优选不触发状态数据的处理,保证用户状态监测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数据运算。
进一步地,为避免重复测试,在自动化测试完成后,通过向车端系统发送测试完成标记,在下一次车端系统检测到测试员的人脸且驾驶位的占位信号有效时,同时查询车端系统中是否有该测试完成标记,如果有则不会进行重复测试。该自动化下线测试方法对测试环境无特殊要求,不需要额外测试工位,可以与其他功能测试在同一工位完成,且能够自动化给出测试结果,有效提升测试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做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27)

1.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一车端系统和一云端系统,所述车端系统连接所述云端系统;
所述车端系统包括一状态监测单元和连接所述状态监测单元的一数据传输单元,所述状态监测单元用以监测车内用户的状态数据,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用以输出所述状态数据;
所述云端系统用以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监测单元包括:
一状态采集模块,用以采集所述车内用户的状态信息;
一特征提取模块,连接所述状态采集模块,用以对所述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状态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监测单元还包括一预处理模块,连接所述特征提取模块,用以将所述状态数据通过加密和压缩后通过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发送至所述云端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采集模块和所述特征提取模块通过低压差分视频信号和/或车内以太网通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采集模块为生物识别摄像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征提取模块包括:
一人脸数据库,用以保存预设的若干人脸数据以及各所述人脸数据对应的身份信息;
一人脸识别子模块,连接所述人脸数据库,用以根据所述状态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并将人脸识别结果与各所述人脸数据进行匹配,得到所述车内用户的所述身份信息;
一特征提取子模块,连接所述人脸识别子模块,用以对所述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提取结果,并将所述特征提取结果和所述身份信息作为所述状态数据输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系统包括一权限管理单元,所述权限管理单元包括:
一策略管理子模块,用以根据所述车内用户的订购记录为所述车内用户分配相应的服务内容;
一权限验证子模块,连接所述策略管理子模块,用以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对所述车内用户进行权限验证,并在权限验证通过后向所述车内用户提供所述服务内容;
所述云端系统根据所述服务内容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系统包括一数据处理单元,所述数据处理单元包括:
一算法支撑模块以及连接所述算法支撑模块的若干功能模块,所述算法支撑模块用以获取所述状态数据,并将所述状态数据分配至各所述功能模块进行分布式处理得到所述状态监测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包括:
生理结果逻辑模块,用以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生理结果作为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和/或
心理结果逻辑模块,用以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心理结果作为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和/或
表情结果逻辑模块,用以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表情结果作为所述状态监测结果。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还包括一容积管理模块,与各所述功能模块通过消息总线连接,所述容积管理模块用以根据用户访问量对各所述功能模块进行资源占用量的动态调整。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单元还包括一升级管理模块,通过消息总线连接各所述功能模块,每个所述功能模块关联有至少一备用模块,则
所述升级管理模块根据所述功能模块的升级需求将升级后的新版功能部署于所述备用模块中,并在所述新版功能启用成功后,将部署有所述新版功能的所述备用模块作为所述功能模块,并将部署有旧版功能的所述功能模块作为所述备用模块。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系统还包括一远程服务接入平台,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用以获取并保存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同时将所述状态监测结果转发至所述数据传输单元。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远程终端,通过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访问所述云端系统,用以向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发送一第一查看指令,以查看所述状态监测结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查看指令为第一请求指令,则
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根据所述第一请求指令将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发送至所述远程终端进行查看。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查看指令为第一订阅指令,则
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根据所述第一订阅指令将所述状态监测结果持续发送至所述远程终端进行查看。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本地终端,连接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用以向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发送一第二请求指令,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根据所述第二请求指令将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发送至所述本地终端进行查看。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本地终端还连接所述数据传输单元,用以向所述数据传输单元发送一第二订阅指令,所述数据传输单元根据所述第二订阅指令将所述状态监测结果持续发送至所述本地终端进行查看。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系统还包括一页面存储单元,通过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连接所述本地终端,所述页面存储单元用以保存预先生成的监测结果显示界面;
则所述本地终端包括一页面配置模块,用以供所述车内用户对所述监测结果显示界面中的各显示项目进行配置,并将配置后的所述监测结果显示界面保存在所述本地终端,且在所述本地终端上以配置后的所述监测结果显示界面显示所述状态监测结果。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系统还包括一结果分享单元,通过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连接至少一第一用户的所述本地终端和一第二用户的所述本地终端,所述第二用户的所述本地终端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本地终端分享的一二维码提交至所述结果分享单元;
所述结果分享单元对所述二维码进行解密,在解密结果合法且有效时将所述第一用户的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发送至所述第二用户的所述本地终端,以供所述第二用户查看。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维码包含经过加密的所述第一用户的车辆信息,身份信息以及结果查看有效期。
21.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所述车内用户状态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所述车端系统监测车内用户的状态数据;
步骤S2、所述云端系统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1、所述车端系统采集所述车内用户的状态信息;
步骤S12、所述车端系统对所述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所述状态数据。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步骤S12之后,还包括所述车端系统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加密和压缩处理。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车端系统保存有预设的若干人脸数据以及各所述人脸数据对应的身份信息;
则所述步骤S12包括:
步骤S121、所述车端系统根据所述状态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并将人脸识别结果与各所述人脸数据进行匹配,得到所述车内用户的所述身份信息;
步骤S122、所述车端系统对所述状态信息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特征提取结果,并将所述特征提取结果和所述身份信息作为所述状态数据输出。
25.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执行所述步骤S2之前,还包括:
步骤A1、所述云端系统根据所述车内用户的订购记录为所述车内用户分配相应的服务内容;
步骤A2、所述云端系统根据所述身份信息对所述车内用户进行权限验证,并在权限验证通过后向所述车内用户提供所述服务内容;
所述步骤S2中,所述云端系统根据所述服务内容对所述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述车内用户的状态监测结果。
26.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云端系统提供一远程服务接入平台,所述远程服务接入平台获取并保存所述步骤S2处理得到的所述状态监测结果,同时将所述状态监测结果转发至所述车端系统。
27.一种自动化下线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2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所述车端系统中预先配置有测试视频,所述云端系统中预先配置有对应于所述测试视频的真实状态监测结果,测试员乘坐于车辆的驾驶位;
则所述自动化下线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B1、检测到所述测试员的人脸且所述驾驶位的占位信号有效时,所述车端系统对所述测试视频进行处理得到测试状态数据并输出;
步骤B2、所述云端系统对所述测试状态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测试状态监测结果,并判断所述测试状态监测结果与所述真实状态监测结果是否相符:
若是,则所述云端系统将判断结果发送至连接的一产线信息系统,同时生成一测试完成标记并发送至所述状态监测单元;
若否,则所述云端系统将判断结果发送至所述产线信息系统,以提示测试人员进行程序重新刷写。
CN202010898780.1A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20173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8780.1A CN112017326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98780.1A CN112017326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7326A true CN112017326A (zh) 2020-12-01
CN112017326B CN112017326B (zh) 2021-11-30

Family

ID=735033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98780.1A Active CN112017326B (zh) 2020-08-31 2020-08-31 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17326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9195A (zh) * 2021-04-28 2021-07-2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an报文埋点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52793A (zh) * 2021-06-30 2021-09-28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诊断服务处理方法、装置、车载终端及介质
CN114217931A (zh) * 2021-12-21 2022-03-22 广州瑞修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关于用户终端的应用程序管理方法及智能诊修系统
WO2023103295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生理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3313A (zh) * 2014-04-15 2014-09-24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分析算法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4601692A (zh) * 2015-01-13 2015-05-06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云存储的行车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196973A (zh) * 2015-10-09 2015-12-3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汽车监控系统
CN105905116A (zh) * 2016-04-27 2016-08-3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人车互动装置及互动方法
CN106649072A (zh) * 2015-10-28 2017-05-10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对车载终端上的软件的测试验收方法及系统、智能终端、及服务器
CN107341863A (zh) * 2015-04-17 2017-11-10 吴小再 适于人脸、人眼识别基于物联网的行车记录仪和工作方法
CN107953854A (zh) * 2017-11-10 2018-04-24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车载辅助系统及方法
US20180367731A1 (en) * 2017-06-19 2018-12-2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amera systems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a vehicle
CN109131167A (zh) * 2018-08-03 2019-01-0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车辆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79195A (zh) * 2019-08-22 2019-10-25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基于v2x的交通事件信息定向发布系统
CN110430079A (zh) * 2019-08-05 2019-11-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车路协同系统
WO2020124618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查询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47251A (zh) * 2019-01-17 2020-07-24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使用边缘计算来收集、监测并分析来自多个车辆的车辆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63313A (zh) * 2014-04-15 2014-09-24 深圳英飞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分析算法的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04601692A (zh) * 2015-01-13 2015-05-06 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基于云存储的行车数据处理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7341863A (zh) * 2015-04-17 2017-11-10 吴小再 适于人脸、人眼识别基于物联网的行车记录仪和工作方法
CN105196973A (zh) * 2015-10-09 2015-12-30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汽车监控系统
CN106649072A (zh) * 2015-10-28 2017-05-10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对车载终端上的软件的测试验收方法及系统、智能终端、及服务器
CN105905116A (zh) * 2016-04-27 2016-08-31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人车互动装置及互动方法
US20180367731A1 (en) * 2017-06-19 2018-12-20 Amazon Technologies, Inc. Camera systems adapted for installation in a vehicle
CN107953854A (zh) * 2017-11-10 2018-04-24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车载辅助系统及方法
CN109131167A (zh) * 2018-08-03 2019-01-04 百度在线网络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车辆的方法和装置
WO2020124618A1 (zh) * 2018-12-21 2020-06-25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查询方法、系统、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447251A (zh) * 2019-01-17 2020-07-24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用于使用边缘计算来收集、监测并分析来自多个车辆的车辆数据的系统和方法
CN110430079A (zh) * 2019-08-05 2019-11-08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车路协同系统
CN110379195A (zh) * 2019-08-22 2019-10-25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 基于v2x的交通事件信息定向发布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D.P.阿奇利亚等: "《大数据与智能计算》", 31 May 2017, 国防工业出版社 *
天津日电电子通信工业有限公司: "《NEAX61Σ综合交换与O/M技术》", 31 December 1999, 人民邮电出版社 *
许楠等: "《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 31 March 2019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79195A (zh) * 2021-04-28 2021-07-27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can报文埋点检测方法、系统、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452793A (zh) * 2021-06-30 2021-09-28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诊断服务处理方法、装置、车载终端及介质
CN113452793B (zh) * 2021-06-30 2024-05-14 东软睿驰汽车技术(沈阳)有限公司 一种诊断服务处理方法、装置、车载终端及介质
WO2023103295A1 (zh) * 2021-12-10 2023-06-15 上海商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生理状态检测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4217931A (zh) * 2021-12-21 2022-03-22 广州瑞修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关于用户终端的应用程序管理方法及智能诊修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7326B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17326B (zh) 一种车内用户状态监测系统及方法
US10108618B2 (en) Implicitly trusted travel token authentication
CN112235400B (zh) 通信方法、通信系统、装置、服务器及存储介质
US20170358148A1 (en) Machine learned biometric token
US20100005510A1 (en) Architecture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transfer of information between users
CN108109275A (zh) 一种共享单车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11800418B (zh) 一种cds数据安全加密系统的使用方法
CN105701386A (zh) 一种安全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02970279A (zh) 一种基于串口的汽车电子设备的自适应通信系统
CN109726839A (zh) 网约车监控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13225351B (zh) 一种请求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791627A (zh) 网络视频监控和安防报警集成系统及其安全访问鉴权方法
CN108920919A (zh) 交互智能设备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系统
CN109977039A (zh) 硬盘加密密钥存储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210935A (zh) 安全认证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电子装置
CN113240836A (zh) 采用二维码的蓝牙锁连接方法及相关配置系统
CN109167749A (zh) 一种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
CN117061165A (zh) 基于监测监控系统的时空数据湖技术的安全防护系统
CN110310401A (zh) 应用于闸机的控制方法及装置、控制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4124512A (zh) 基于流量行为分析的微信小程序监管方法、系统和设备
CN208938111U (zh) 证件读卡器从机、主机及系统与人证核验及证件解密装置
CN112776814A (zh) 一种基于人脸识别调用个性化汽车自动控制系统的方法
CN113987465B (zh) 一种海量异构物联网设备的通用精准访问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0135191A (zh) 一种访客信息处理系统及方法
WO2021115381A1 (zh) 终端接入监控平台的方法、电子设备、平台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PP01 Preservation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222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