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12247B -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12247B
CN112012247B CN202010873267.7A CN202010873267A CN112012247B CN 112012247 B CN112012247 B CN 112012247B CN 202010873267 A CN202010873267 A CN 202010873267A CN 112012247 B CN112012247 B CN 11201224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ution
layer
post
reaction
stir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3267.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012247A (zh
Inventor
汪庆豪
金明春
麻玉侠
龚孙武
梅春燕
王柏军
章立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zhou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zhou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zhou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zhou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3267.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122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2012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22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0122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122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9/00Independent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Retaining walls
    • E02D29/16Arrangement or construction of joints in foundation struc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95/00Compositions of bituminous materials, e.g. asphalt, tar, pitch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31/00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 E02D31/02Protective arrangements for foundations or foundation structures; Ground founda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the soil or the subsoil water, e.g. preventing or counteracting oil pollution against ground humidity or ground water
    • E02D31/025Draining membranes, sheets or fabric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e.g. with dimp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08L2205/035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containing four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04Synthetics
    • E02D2300/0018Cement used as binder
    • E02D2300/002Concret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45Composite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300/00Materials
    • E02D2300/0098Bitumen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2450/00Gaskets
    • E02D2450/10Membranes
    • E02D2450/105Membranes impermeable
    • E02D2450/106Membranes impermeable for liqui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步骤1,对地下室后浇带待施工区域进行清理,使用混凝土铺垫基础垫层;步骤2,在基础垫层施工及养护完成后,在其上方铺设一层防水卷材;步骤3,使用混凝土在防水卷材的上方浇筑出基础主体,并对基础主体进行养护;步骤4,待基础主体养护完成,将其与后浇带的接缝处凿毛处理后,并涂覆粘结材料层;步骤5,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所述接缝处进行浇筑出后浇带,再次养护即可。本发明不仅具有防水防渗性能好的优点,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为防止建筑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的结构由于温度、收缩不均等因素而导致有害裂缝的产生,在基础底板、墙或梁相应位置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一定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为了确保结构的整体性和地下室结构的抗渗性,高层建筑物的大面积地下室通常会采用后浇带形式,作为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留置的临时性变形缝,待主体结构完工一定时间内,沉降基本稳定后,再用微膨胀混凝土将后浇带封闭,使结构形成连续的整体。然而现有后浇带结构使得基坑周边的雨水、地下水容易从变形缝处进入基础主体,聚集在后浇带内不易排出,再加上防水层的防水效果并不理想,很容易在后浇带施工后出现开裂和漏水,增加施工成本,延误工期。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1,对地下室后浇带待施工区域进行清理,使用混凝土铺垫基础垫层;
步骤2,在基础垫层施工及养护完成后,在其上方铺设一层防水卷材;
步骤3,使用混凝土在防水卷材的上方浇筑出基础主体,并对基础主体进行养护;
步骤4,待基础主体养护完成,将其与后浇带的接缝处凿毛处理后,并涂覆粘结材料层;
步骤5,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所述接缝处进行浇筑出后浇带,再次养护即可。
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接缝下方连接处先预埋止水带,再进行后浇带浇筑。
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的厚度为1.0~2.0mm;止水带厚度为0.5~1.0mm。
优选地,所述防水卷材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第一隔离层、第一防水层、胎基层、第二防水层和第二隔离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隔离层为细砂;其中,所述细砂的粒径不大于0.5mm。
优选地,所述胎基层为玻纤胎或聚酯玻纤胎;所述胎基层的厚度为1.5~2mm。
优选地,所述第二隔离层为PET薄膜;所述第二隔离层的厚度为0.02~0.0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均为改性沥青。
优选地,所述改性沥青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沥青100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3~7份,丁腈橡胶10~12份,改性纳米蒙脱土1~7份,环烷油1~4份。
优选地,所述沥青为石油沥青,所述石油沥青为90~110#石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改性纳米蒙脱土通过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对纳米蒙脱土进行改性得到。
优选地,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硒酸铵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后,加入二氧化锗粉末,超声分散0.5~1h,得到混合反应液;
其中,硒酸铵、二氧化锗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2.3~3.5:10~12;
S2.称取所述混合反应液加入至反应瓶中,置于水浴70~90℃温度下搅拌反应2~3h,冷却至室温后,置于0~4℃温度下静置18~20h,在低于10℃的环境中抽滤出固体物质,先用0~10℃的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0~10℃的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硒化锗铵盐;
S3.称取所述硒化锗铵盐、十二烯加入至十二烷基硫醇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升温至120~150℃,搅拌0.2~0.5h后,升温至180~220℃,搅拌0.1~0.5h,降温至80~100℃,得到反应混合液;
其中,所述硒化锗铵盐、十二烯与十二烷基硫醇的质量比为1:0.2~0.4:5~8;
S4.称取醋酸钯加入至十二烷基硫醇中,边搅拌边升温至80~100℃,保温搅拌0.5~1h,得到醋酸钯溶液;
其中,醋酸钯与十二烷基硫醇的质量比为1:6~10;
S5.将所述醋酸钯溶液趁热加入至所述反应混合液中,搅拌至均匀后,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200~250℃,反应5~8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
其中,所述醋酸钯溶液与所述反应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2.1~4.2。
优选地,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氦气和氩气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改性纳米蒙脱土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可溶性聚芳醚酮树脂粉末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升温至60~80℃,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聚芳醚酮溶液;
其中,可溶性聚芳醚酮树脂粉末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6~8;
S2.称取粒径在80~120nm的纳米蒙脱土干燥处理0.5~1h后,加入至所述聚芳醚酮溶液中,超声分散至均匀,得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
其中,纳米蒙脱土与所述聚芳醚酮溶液的质量比为1:8~10;
S3.将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加入至所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中,超声分散至均匀,升温至60~80℃搅拌预处理0.5~1h,之后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密封后升温至160~200℃,反应处理10~15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改性纳米蒙脱土;
其中,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与所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的质量比为1:1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其中,在基础垫层与基础主体和后浇带之间设置了一层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为改性沥青制备而成,能有效地增强基础垫层与基础主体的防水能力,大大提高整个建筑结构的防漏水和防渗水性能。在基础主体与后浇带的接缝处采用预埋止水带的方式,不仅能增强接缝处的机械强度,而且还大大提高了接缝处的防水渗透能力。在基础主体与后浇带的接缝处涂覆粘结材料层,这样能进一步提高后浇带的防变形能力和防水性能。综上,本发明不仅具有防水防渗性能好的优点,而且还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优点。
2.现有的防水卷材的防水层大都使用SBS材料制备,但是普通的SBS材料对基面要求极高,必须保持完全干燥,且耐水性以及耐老化性仍然不能够满足阴暗潮湿的地下室环境下的使用。本发明对SBS沥青材料进行进一步复合优化,制备得到了一种耐水性以及耐老化性得到较大提升的改性沥青。其中,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作为沥青的改性剂,添加丁腈橡胶是为了增加沥青材料的自粘性能,环烷油作为沥青材料的软化剂,纳米蒙脱土能够提升沥青的耐低温性能和耐氧化性。此外,本发明通过对纳米蒙脱土还能够大幅提升沥青的耐水性以及耐老化性能。
3.本发明对纳米蒙脱土进行改性,使用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和可溶性聚芳醚酮树脂改性纳米蒙脱土,得到的改性纳米蒙脱土具有较强的防水性、抗腐蚀性、耐低温性能和耐氧化性。其中,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先使用硒酸铵和二氧化锗混合配置成混合液,之后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硒化锗铵盐;硒化锗铵盐又与十二烯在十二烷基硫醇中结合,得到反应混合液;再通过加入醋酸钯进行水热反应,最终得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该纳米材料结合了具有多层二维结构的硒化锗与高耐水以及高稳定的氧化钯的优点,通过大比表面积吸附于纳米蒙脱土中,使制备得到的改性纳米蒙脱土在耐水性以及稳定性上得到较大改善。再加上蒙脱土本身独特的层状结构能够通过静电吸附层间阳离子,因此,即使在地面稍有潮湿(含水率<5%)的环境中也能够进行施工。
4.本发明在制备改性纳米蒙脱土的过程中通过使用可溶性聚芳醚酮树脂对纳米蒙脱土进行包覆,聚芳醚酮是一类亚苯基环通过氧桥(醚键)和羰基(酮)连接而成的一类结晶型聚合物,具有较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柔韧性,在与蒙脱土结合后还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修复作用。聚芳醚酮具有较小的密度,较好的热稳定性,以及较好的成型性,在与纳米蒙脱土结合后,能够吸附于纳米蒙脱土颗粒的层间结构中。在沥青防水层的使用过程中,如果沥青产生了极细小的裂缝时,裂缝中的纳米蒙脱土中的聚芳醚酮能够逐渐在动态共价的作用下实现自动修复,利用此原理能够实现裂缝的修复,该过程绿色环保、且不会影响防水效果。该自动修复效果能够进一步地减少在恶劣环境下(如高温或低温)沥青材料产生裂纹的程度。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以下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防水卷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基础垫层1,防水卷材2,基础主体3,后浇带4,粘结材料层5,止水带6,第一隔离层21,第一防水层22,胎基层23,第二防水层24和第二隔离层25。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1,对地下室后浇带待施工区域进行清理,使用混凝土铺垫基础垫层1;
步骤2,在基础垫层1施工及养护完成后,在其上方铺设一层防水卷材2;
步骤3,使用混凝土在防水卷材2的上方浇筑出基础主体3,并对基础主体3进行养护;
步骤4,待基础主体3养护完成,将其与后浇带4的接缝处凿毛处理后,并涂覆粘结材料层5;
步骤5,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所述接缝处进行浇筑出后浇带4,再次养护即可。
所述防水卷材2与所述接缝下方连接处先预埋止水带6,再进行后浇带4浇筑。
所述防水卷材2的厚度为1.0~2.0mm;止水带厚度为0.5~1.0mm。
所述防水卷材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第一隔离层21、第一防水层22、胎基层23、第二防水层24和第二隔离层25。
所述第一隔离层21为细砂;其中,所述细砂的粒径不大于0.5mm。
所述胎基层23为玻纤胎或聚酯玻纤胎;所述胎基层23的厚度为1.5~2mm。
所述第二隔离层25为PET薄膜;所述第二隔离层25的厚度为0.02~0.05mm。
所述第一防水层22和第二防水层24均为改性沥青。
所述改性沥青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沥青100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5份,丁腈橡胶11份,改性纳米蒙脱土5份,环烷油3份。
所述沥青为石油沥青,所述石油沥青为90~110#石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改性纳米蒙脱土通过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对纳米蒙脱土进行改性得到。
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硒酸铵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后,加入二氧化锗粉末,超声分散0.5~1h,得到混合反应液;
其中,硒酸铵、二氧化锗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2.3~3.5:10~12;
S2.称取所述混合反应液加入至反应瓶中,置于水浴70~90℃温度下搅拌反应2~3h,冷却至室温后,置于0~4℃温度下静置18~20h,在低于10℃的环境中抽滤出固体物质,先用0~10℃的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0~10℃的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硒化锗铵盐;
S3.称取所述硒化锗铵盐、十二烯加入至十二烷基硫醇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升温至120~150℃,搅拌0.2~0.5h后,升温至180~220℃,搅拌0.1~0.5h,降温至80~100℃,得到反应混合液;
其中,所述硒化锗铵盐、十二烯与十二烷基硫醇的质量比为1:0.2~0.4:5~8;
S4.称取醋酸钯加入至十二烷基硫醇中,边搅拌边升温至80~100℃,保温搅拌0.5~1h,得到醋酸钯溶液;
其中,醋酸钯与十二烷基硫醇的质量比为1:6~10;
S5.将所述醋酸钯溶液趁热加入至所述反应混合液中,搅拌至均匀后,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200~250℃,反应5~8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
其中,所述醋酸钯溶液与所述反应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2.1~4.2。
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氦气和氩气中的一种。
所述改性纳米蒙脱土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可溶性聚芳醚酮树脂粉末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升温至60~80℃,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聚芳醚酮溶液;
其中,可溶性聚芳醚酮树脂粉末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6~8;
S2.称取粒径在80~120nm的纳米蒙脱土干燥处理0.5~1h后,加入至所述聚芳醚酮溶液中,超声分散至均匀,得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
其中,纳米蒙脱土与所述聚芳醚酮溶液的质量比为1:8~10;
S3.将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加入至所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中,超声分散至均匀,升温至60~80℃搅拌预处理0.5~1h,之后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密封后升温至160~200℃,反应处理10~15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改性纳米蒙脱土;
其中,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与所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的质量比为1:10~12。
实施例2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1,对地下室后浇带待施工区域进行清理,使用混凝土铺垫基础垫层1;
步骤2,在基础垫层1施工及养护完成后,在其上方铺设一层防水卷材2;
步骤3,使用混凝土在防水卷材2的上方浇筑出基础主体3,并对基础主体3进行养护;
步骤4,待基础主体3养护完成,将其与后浇带4的接缝处凿毛处理后,并涂覆粘结材料层5;
步骤5,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所述接缝处进行浇筑出后浇带4,再次养护即可。
所述防水卷材2与所述接缝下方连接处先预埋止水带6,再进行后浇带4浇筑。
所述防水卷材2的厚度为1.0~2.0mm;止水带厚度为0.5~1.0mm。
所述防水卷材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第一隔离层21、第一防水层22、胎基层23、第二防水层24和第二隔离层25。
所述第一隔离层21为细砂;其中,所述细砂的粒径不大于0.5mm。
所述胎基层23为玻纤胎或聚酯玻纤胎;所述胎基层23的厚度为1.5~2mm。
所述第二隔离层25为PET薄膜;所述第二隔离层25的厚度为0.02~0.05mm。
所述第一防水层22和第二防水层24均为改性沥青。
所述改性沥青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沥青100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3份,丁腈橡胶10份,改性纳米蒙脱土1份,环烷油1份。
所述沥青为石油沥青,所述石油沥青为90~110#石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改性纳米蒙脱土通过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对纳米蒙脱土进行改性得到。
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硒酸铵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后,加入二氧化锗粉末,超声分散0.5~1h,得到混合反应液;
其中,硒酸铵、二氧化锗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2.3~3.5:10~12;
S2.称取所述混合反应液加入至反应瓶中,置于水浴70~90℃温度下搅拌反应2~3h,冷却至室温后,置于0~4℃温度下静置18~20h,在低于10℃的环境中抽滤出固体物质,先用0~10℃的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0~10℃的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硒化锗铵盐;
S3.称取所述硒化锗铵盐、十二烯加入至十二烷基硫醇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升温至120~150℃,搅拌0.2~0.5h后,升温至180~220℃,搅拌0.1~0.5h,降温至80~100℃,得到反应混合液;
其中,所述硒化锗铵盐、十二烯与十二烷基硫醇的质量比为1:0.2~0.4:5~8;
S4.称取醋酸钯加入至十二烷基硫醇中,边搅拌边升温至80~100℃,保温搅拌0.5~1h,得到醋酸钯溶液;
其中,醋酸钯与十二烷基硫醇的质量比为1:6~10;
S5.将所述醋酸钯溶液趁热加入至所述反应混合液中,搅拌至均匀后,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200~250℃,反应5~8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
其中,所述醋酸钯溶液与所述反应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2.1~4.2。
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氦气和氩气中的一种。
所述改性纳米蒙脱土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可溶性聚芳醚酮树脂粉末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升温至60~80℃,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聚芳醚酮溶液;
其中,可溶性聚芳醚酮树脂粉末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6~8;
S2.称取粒径在80~120nm的纳米蒙脱土干燥处理0.5~1h后,加入至所述聚芳醚酮溶液中,超声分散至均匀,得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
其中,纳米蒙脱土与所述聚芳醚酮溶液的质量比为1:8~10;
S3.将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加入至所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中,超声分散至均匀,升温至60~80℃搅拌预处理0.5~1h,之后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密封后升温至160~200℃,反应处理10~15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改性纳米蒙脱土;
其中,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与所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的质量比为1:10~12。
实施例3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1,对地下室后浇带待施工区域进行清理,使用混凝土铺垫基础垫层1;
步骤2,在基础垫层1施工及养护完成后,在其上方铺设一层防水卷材2;
步骤3,使用混凝土在防水卷材2的上方浇筑出基础主体3,并对基础主体3进行养护;
步骤4,待基础主体3养护完成,将其与后浇带4的接缝处凿毛处理后,并涂覆粘结材料层5;
步骤5,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所述接缝处进行浇筑出后浇带4,再次养护即可。
所述防水卷材2与所述接缝下方连接处先预埋止水带6,再进行后浇带4浇筑。
所述防水卷材2的厚度为1.0~2.0mm;止水带厚度为0.5~1.0mm。
所述防水卷材2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第一隔离层21、第一防水层22、胎基层23、第二防水层24和第二隔离层25。
所述第一隔离层21为细砂;其中,所述细砂的粒径不大于0.5mm。
所述胎基层23为玻纤胎或聚酯玻纤胎;所述胎基层23的厚度为1.5~2mm。
所述第二隔离层25为PET薄膜;所述第二隔离层25的厚度为0.02~0.05mm。
所述第一防水层22和第二防水层24均为改性沥青。
所述改性沥青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沥青100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7份,丁腈橡胶12份,改性纳米蒙脱土7份,环烷油4份。
所述沥青为石油沥青,所述石油沥青为90~110#石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改性纳米蒙脱土通过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对纳米蒙脱土进行改性得到。
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硒酸铵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后,加入二氧化锗粉末,超声分散0.5~1h,得到混合反应液;
其中,硒酸铵、二氧化锗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2.3~3.5:10~12;
S2.称取所述混合反应液加入至反应瓶中,置于水浴70~90℃温度下搅拌反应2~3h,冷却至室温后,置于0~4℃温度下静置18~20h,在低于10℃的环境中抽滤出固体物质,先用0~10℃的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0~10℃的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硒化锗铵盐;
S3.称取所述硒化锗铵盐、十二烯加入至十二烷基硫醇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升温至120~150℃,搅拌0.2~0.5h后,升温至180~220℃,搅拌0.1~0.5h,降温至80~100℃,得到反应混合液;
其中,所述硒化锗铵盐、十二烯与十二烷基硫醇的质量比为1:0.2~0.4:5~8;
S4.称取醋酸钯加入至十二烷基硫醇中,边搅拌边升温至80~100℃,保温搅拌0.5~1h,得到醋酸钯溶液;
其中,醋酸钯与十二烷基硫醇的质量比为1:6~10;
S5.将所述醋酸钯溶液趁热加入至所述反应混合液中,搅拌至均匀后,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200~250℃,反应5~8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
其中,所述醋酸钯溶液与所述反应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2.1~4.2。
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氦气和氩气中的一种。
所述改性纳米蒙脱土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可溶性聚芳醚酮树脂粉末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升温至60~80℃,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聚芳醚酮溶液;
其中,可溶性聚芳醚酮树脂粉末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6~8;
S2.称取粒径在80~120nm的纳米蒙脱土干燥处理0.5~1h后,加入至所述聚芳醚酮溶液中,超声分散至均匀,得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
其中,纳米蒙脱土与所述聚芳醚酮溶液的质量比为1:8~10;
S3.将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加入至所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中,超声分散至均匀,升温至60~80℃搅拌预处理0.5~1h,之后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密封后升温至160~200℃,反应处理10~15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改性纳米蒙脱土;
其中,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与所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的质量比为1:10~12。
对比例
一种防水卷材,所述防水卷材由改性沥青制备而成。
所述改性沥青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沥青100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5份,丁腈橡胶11份,纳米蒙脱土5份,环烷油3份。
所述沥青为石油沥青,所述石油沥青为90~110#石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将本发明实施例1~3以及对比例中所制备的防水卷材进行性能检测对比,制备厚度均为1.5mm;其中,透水性检测为在施加1.5MPa力的作用下1h内的透水情况;耐低温性为在-30℃下处理4h;老化处理为在温度为200℃的环境下处理6h;
结果如表1所示:
表1不同防水卷材的性能检测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对比例
最大拉力/N·50mm<sup>-1</sup> 892 845 886 537
老化处理后最大拉力保持率/% 94.2 90.7 93.1 64.8
透水性 不透水 不透水 不透水 透水
剥离强度/N·mm<sup>-1</sup> 3.28 3.01 3.29 1.15
耐低温性 无裂痕 无裂痕 无裂痕 有多条裂痕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5)

1.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步骤1,对地下室后浇带待施工区域进行清理,使用混凝土铺垫基础垫层;
步骤2,在基础垫层施工及养护完成后,在其上方铺设一层防水卷材;
步骤3,使用混凝土在防水卷材的上方浇筑出基础主体,并对基础主体进行养护;
步骤4,待基础主体养护完成,将其与后浇带的接缝处凿毛处理后,并涂覆粘结材料层;
步骤5,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在所述接缝处进行浇筑出后浇带,再次养护即可;
所述防水卷材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第一隔离层、第一防水层、胎基层、第二防水层和第二隔离层;
所述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均为改性沥青;
所述改性沥青按照重量份,由以下成分组成:
沥青100份,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3~7份,丁腈橡胶10~12份,改性纳米蒙脱土1~7份,环烷油1~4份;
所述改性纳米蒙脱土通过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对纳米蒙脱土进行改性得到;
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硒酸铵加入至去离子水中,搅拌至均匀后,加入二氧化锗粉末,超声分散0.5~1h,得到混合反应液;
其中,硒酸铵、二氧化锗与去离子水的质量比为1:2.3~3.5:10~12;
S2.称取所述混合反应液加入至反应瓶中,置于水浴70~90℃温度下搅拌反应2~3h,冷却至室温后,置于0~4℃温度下静置18~20h,在低于10℃的环境中抽滤出固体物质,先用0~10℃的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0~10℃的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硒化锗铵盐;
S3.称取所述硒化锗铵盐、十二烯加入至十二烷基硫醇中,在惰性气体的保护下升温至120~150℃,搅拌0.2~0.5h后,升温至180~220℃,搅拌0.1~0.5h,降温至80~100℃,得到反应混合液;
其中,所述硒化锗铵盐、十二烯与十二烷基硫醇的质量比为1:0.2~0.4:5~8;
S4.称取醋酸钯加入至十二烷基硫醇中,边搅拌边升温至80~100℃,保温搅拌0.5~1h,得到醋酸钯溶液;
其中,醋酸钯与十二烷基硫醇的质量比为1:6~10;
S5.将所述醋酸钯溶液趁热加入至所述反应混合液中,搅拌至均匀后,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升温至200~250℃,反应5~8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
其中,所述醋酸钯溶液与所述反应混合液的体积比为1:2.1~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与所述接缝下方连接处先预埋止水带,再进行后浇带浇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的厚度为1.0~2.0mm;止水带厚度为0.5~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沥青为石油沥青,所述石油沥青为90~110#石油沥青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纳米蒙脱土的制备方法为:
S1.称取可溶性聚芳醚酮树脂粉末加入至N,N-二甲基甲酰胺中,升温至60~80℃,搅拌至完全溶解后,得到聚芳醚酮溶液;
其中,可溶性聚芳醚酮树脂粉末与N,N-二甲基甲酰胺的质量比为1:6~8;
S2.称取粒径在80~120nm的纳米蒙脱土干燥处理0.5~1h后,加入至所述聚芳醚酮溶液中,超声分散至均匀,得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
其中,纳米蒙脱土与所述聚芳醚酮溶液的质量比为1:8~10;
S3.将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加入至所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中,超声分散至均匀,升温至60~80℃搅拌预处理0.5~1h,之后倒入聚四氟乙烯为内衬的反应釜中,密封后升温至160~200℃,反应处理10~15h,冷却至室温后,过滤取固体,先使用去离子水洗涤三次,再使用丙酮洗涤三次,减压干燥,得到改性纳米蒙脱土;
其中,所述氧化钯/硒化锗纳米材料与所述聚芳醚酮/纳米蒙脱土混液的质量比为1:10~12。
CN202010873267.7A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 Active CN1120122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3267.7A CN112012247B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3267.7A CN112012247B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2247A CN112012247A (zh) 2020-12-01
CN112012247B true CN112012247B (zh) 2022-12-09

Family

ID=735035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3267.7A Active CN112012247B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12247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4122992A1 (de) * 1991-07-11 1993-01-28 Naue Fasertechnik Verbesserter verbund im ueberlappungsbereich von vernadelten bentonit-dichtungsmatten
CN102454173B (zh) * 2010-10-29 2015-06-03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地下建筑物后浇带的制作方法及结构
CN203357975U (zh) * 2013-07-24 2013-12-25 唐山德生防水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CN209277207U (zh) * 2018-11-29 2019-08-20 江苏兴厦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
CN110003673B (zh) * 2019-04-25 2020-12-29 同济大学 一种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复合改性沥青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70638A (zh) * 2019-07-15 2020-01-10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装配式住宅地下室结构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12247A (zh) 2020-1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60000A (zh) 一种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CN103555255B (zh) 一种弹性防水密封胶、其制备方法及其形成的屋面防水结构
WO2015058463A1 (zh) 一种环保型防裂抗蚀防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145039B (zh) 一种丙烯酸聚合物聚酯胎现场成型高分子卷材与施工方法
CN104211354A (zh) 自闭修复涂膜增强防水材料
CN111411795B (zh) 一种旧屋面改造的防水节能一体化系统
CN114573305A (zh) 一种湿陷性黄土固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055897B (zh) 一种预铺反粘防水卷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480798A (zh) 一种聚脲防水工程涂料及制备方法、使用方法
CN202416723U (zh) 一种带有柔性找平砂浆的防水保温屋面
CN206529905U (zh) 地下室防水构造
CN102747751A (zh) 一种地下防水体系及其构造方法
CN112012247B (zh) 一种地下室后浇带防渗漏施工方法
CN108724854B (zh) 一种xqy弹性体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及制作方法
CN103666235B (zh) 一种聚氨酯防水防腐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55722B (zh) 建筑物屋顶防漏施工方法
KR101034560B1 (ko) 콘크리트 구조물의 복합방수시공방법
CN110295677B (zh) 用于装配式建筑接缝防水绝热一体化的超疏水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204753848U (zh) 一种建筑室外楼面变形缝处防漏水构造
CN107117924A (zh) 一种建筑用堵漏剂及制备方法
CN105198323A (zh) 一种高延伸高强度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
CN114150713A (zh) 一种地下室防水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4412220A (zh) 一种外墙施工缝渗漏修补工艺
CN112934647A (zh) 一种环保型高弹性高强度抗重腐蚀涂层工艺
CN106186951A (zh) 一种耐磨防水堵漏砂浆及其制作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