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9718A - 用于生产飞行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生产飞行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9718A
CN112009718A CN202010465649.6A CN202010465649A CN112009718A CN 112009718 A CN112009718 A CN 112009718A CN 202010465649 A CN202010465649 A CN 202010465649A CN 112009718 A CN112009718 A CN 112009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mating
aircraft
assembly
aircraft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65649.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L·沃特金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ing Co
Original Assignee
Boeing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ing Co filed Critical Boeing Co
Publication of CN112009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97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4AIRCRAFT; AVIATION; COSMONAUTICS
    • B64FGROUND OR AIRCRAFT-CARRIER-DECK INSTALL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CONNECTION WITH AIRCRAFT; 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00Designing, manufacturing, assembling, cleaning, maintaining or repairing aircraft,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Handling, transporting, testing or inspecting aircraft componen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4F5/10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aircraft, e.g. jig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Marketing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飞行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确定用于配合部件和用于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的结构尺寸要求。该方法制定了用于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并为了使配合部件配合制定了指标规格。该方法基于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执行变化分析,以确定用于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该方法将用于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与在用于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中限定的相应组装公差对比,以验证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满足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

Description

用于生产飞行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文的主题总体上涉及一种用于生产飞行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飞行器制造发生在制造设施中。需要完成和组装许多飞行器部件。飞行器部件的设计是耗时且劳动密集的。用于飞行器的组装过程涉及装配、对准和接合大的复杂部件。例如,机翼组件和机尾组件可以基本上整体组装,然后附接到飞行器主体的相应部分。作为另一个实施例,飞行器的机身可以是几个主体组件的组合。飞行器的部件以高精度组装,例如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公差小于0.005英寸(大约0.1毫米)。在飞行器程序的寿命期间或在新飞行器程序的设计中,可能需要重新设计各种飞行器部件,这可能改变飞行器部件的结构上重要的特征的位置。其它飞行器部件通常需要被重新设计以适应这种变化,从而确保飞行器的组装和建造公差。在飞行器设计的后期阶段重新设计部件通常更昂贵并且影响更多数量的部件的重新设计。
仍然需要一种以成本有效和可靠的方式生产飞行器的方法,以维持飞行器的功能完整性和飞行器程序的质量标准。
发明内容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飞行器的方法。该方法确定了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针对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以及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的结构尺寸要求。该方法制定了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和针对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并且制定了针对使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与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配合的指标规格。该方法基于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执行变化分析,以确定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该方法将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与由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确定的组装公差对比,以验证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满足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生产飞行器的方法。该方法确定了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针对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以及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的结构尺寸要求。该方法制定了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和针对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并且制定了指标规格。指标规格限定了针对使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与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配合的组装顺序。该方法基于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执行变化分析,以确定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该方法将针对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与由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确定的组装公差对比,以验证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满足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与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该方法根据基于指标规格和基准规格的组装顺序将第一飞行器部件与第二飞行器部件组装。
在另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通过机翼-到-主体-接合组装来生产飞行器的方法。该方法确定了针对机翼组件的机翼组件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该机翼组件包括中心机翼部分、附接到中心机翼部分的右机翼部分、以及附接到中心机翼部分的左机翼部分。该方法确定了针对包括被构造成接收机翼组件的中间主体部分的机身的机身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并且确定了针对机翼组件配合部件和机身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的结构尺寸要求。该方法制定了针对机翼组件配合部件和针对机身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并制定了针对使机翼组件配合部件与机身配合部件配合的指标规格。该方法基于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执行变化分析,以确定针对机翼组件配合部件和机身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该方法将组装分析结果与由结构尺寸要求确定的组装公差对比,以验证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满足机翼组件配合部件与机身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组装交通工具的组装系统的立体图,所述交通工具例如是根据实施例的飞行器。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生产飞行器的过程流程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生产飞行器的过程流程图。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通过机翼-到-主体-接合组装过程来生产飞行器的过程流程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定位在机身内的机翼组件。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示出了准备与机身组装的机翼组件。
图7是根据实施例的机翼组件的3-D实体模型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机翼组件的配合部件的基准参考系。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机翼组件的3-D实体模型的正视图,示出了针对机翼组件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
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机翼组件的3-D实体模型的后视图,示出了针对机翼组件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
图10是根据实施例的机翼组件的3-D实体模型的后视立体图,示出了用于机翼组件的配合部件的基准平面。
图11是根据实施例的机翼组件的3-D实体模型的后视图,示出了用于机翼组件的配合部件的基准特征。
图12是根据实施例的机翼组件的3-D实体模型的后视立体图,示出了针对机翼组件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
图13是根据实施例的机身的3-D实体模型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机身的配合部件的基准参考系。
图14是根据实施例的机身的3-D实体模型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机身的配合部件的基准平面。
图15是根据实施例的机身的3-D实体模型的俯视图,示出了用于机身的配合部件的基准特征。
图16是根据实施例的机身的3-D实体模型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机身的配合部件的基准平面。
图17是根据实施例的机身的3-D实体模型的正视图,示出了用于机身的配合部件的基准特征。
图18是根据实施例的机身的3-D实体模型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机身的配合部件的基准平面。
图19是根据实施例的机身的3-D实体模型的俯视图,示出了用于机身的配合部件的基准特征。
图20是根据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一部分的3-D实体模型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定位的机翼组件。
图21是根据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一部分的前视立体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定位的机翼组件。
图22是根据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一部分的正视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定位的机翼组件。
图23是根据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一部分的正视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定位的机翼组件。
图24是根据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一部分的前视立体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定位的机翼组件。
图25是根据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定位的机翼组件。
图26是根据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定位的机翼组件。
图27示出了根据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一部分,示出了相对于机身定位的机翼组件。
图28是根据实施例的飞行器的一部分的立体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定位的机翼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描述的实施例提供了用于针对工程设计(产品)和建造(过程)执行可生产性分析的系统和方法,例如用于飞行器。该系统和方法用于制造飞行器的部件,例如用于将飞行器的部件接合在一起。在各种实施例中,该系统和方法用于飞行器的机翼-到-主体-接合组装。在其它各种实施例中,该系统和方法可用于飞行器的其它部件,例如用于将机尾接合到机身、用于将机身的主体部分接合在一起、用于将机头接合到机身、用于将发动机接合到机翼、用于将机翼接合到中心机翼部分、用于将机翼前缘面板接合在一起、用于将外挂架接合到机翼、用于将内部飞行器部件接合在一起、或用于接合飞行器的其它部件。
可生产性分析系统的实施例利用变化分析过程来分析工程设计和建造的可制造性,以验证工程设计和建造在用于生产飞行器的制造设施的制造能力的范围内。本文描述的实施例利用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来执行变化分析,以验证在用于被接合的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内,设计和建造顺序在用于被接合的部件的组装公差内。可生产性分析系统的实施例限定了针对被接合的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并且将结构尺寸要求与制造能力对比,以与工程设计协商组装公差。
本文所述的系统和方法的实施例可在早期设计阶段采用,以将设计资源集中在问题区域上,并避免在后期阶段重新设计或重做。执行可生产性分析方法以确定一个或多个部件是否促成可能导致负余量(例如,部件的干涉)、需要设计修改、需要工具修改或需要对用于接合部件的建造指标规格进行修改的不期望的几何变化。该可生产性分析系统在早期设计阶段识别并避免昂贵的设计缺陷或计划不良的制造方法。可生产性分析系统验证建造顺序,优先考虑部件的关键特征的放置,并且分析设计和建造约束以验证部件可以被高效地组装或拆卸。虚拟地执行可生产性分析方法,例如使用3-D实体模型,以便能够在模拟的制造环境中进行图形可视化和直接操纵。可生产性分析方法具有随着工程设计和建造随时间成熟而容易更新的能力。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组装交通工具(例如飞行器10)的组装系统100的立体图。虽然本文参考飞行器10的设计和制造示出和描述了组装系统100,但是认识到组装系统100可以用于其它类型的交通工具,例如机动交通工具、水运交通工具、军用交通工具、其它类型的航空航天交通工具等。组装系统100可以设置在制造设施102中。飞行器10可在制造设施102内的各个站104处在各阶段中被制造。例如,飞行器10的各种部件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站处(或在其它远程制造设施处)被预组装,并在制造设施102内的其它站处被接合以完成飞行器10。组装系统100利用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来分析各种部件的可制造性,以验证部件的工程设计和用于接合各种部件的建造顺序在用于生产飞行器10的制造设施102的制造能力的范围内。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可以设置在制造设施102内,或者可以位于远离制造设施102。
飞行器10可以是商用飞行器、军用飞行器、直升机或其它类型的飞行器10。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飞行器10包括具有用于推进该飞行器10的两个发动机14的推进系统12。发动机14可以是燃气涡轮发动机。可选地,推进系统12可包括比所示更多的发动机14。发动机14可以由飞行器10的机翼16承载。在其它实施例中,发动机14可以由机身18和/或尾翼20承载。尾翼20包括水平稳定器22和竖直稳定器24。飞行器10的机身18可以限定内部舱室或区域,例如客舱、驾驶舱、货物区域等。飞行器10包括位于机身18的相对端处的机头26和机尾28。
在实施例中,飞行器10包括机翼组件30,该机翼组件30被构造成接合到机身18的中间主体部分32。机翼组件30可以被预组装并在机翼-到-主体-接合过程期间结合到机身18的中间主体部分32。在其它各种实施例中,右机翼和左机翼可以直接接合到机身18的中间主体部分32,而不是像机翼组件30一样被预组装。机翼组件30包括中心机翼部分34、右机翼部分36和左机翼部分38。中心机翼部分34、右机翼部分36和左机翼部分38在一个或多个机翼建造站处被单独地组装和接合。
在各种实施例中,机尾28在机尾接合站处接合到机身18的主体。机翼组件30作为完整单元被运输,以在机翼接合站处接合到机身18。发动机14在发动机接合站处附接到机翼16。飞行器10可以被传送到发动机接合站下游的一个或多个飞行器处理站。在飞行器10的制造期间,其它部件可以在这些或其它站处被接合或组装,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分析各种部件(例如,机身主体部分、机尾、机头、机翼组件、发动机等)的可制造性,以验证工程设计(例如,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结构特征的尺寸、形状、位置)和建造顺序(例如,将配合部件放在一起的建造顺序包括使配合部件相对于彼此定位的移动步骤)满足用于接合组件的部件的组装和设计公差。
在实施例中,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确定针对各种配合部件和针对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的结构尺寸要求。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制定针对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并制定针对使配合部件配合的指标规格。基准规格包括用于配合部件的基准特征和用于配合部件的基准参考平面,基准参考平面限定基准参考系。基准参考系限定了用于配合部件的坐标系,以限定配合部件在空间中的定向。指标规格包括用于将基准参考系相对于彼此定向的建造顺序。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基于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执行变化分析以确定针对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并且将针对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与在针对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中限定的相应组装公差对比。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验证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满足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
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可以包括或表示执行本文描述的操作的硬件和相关指令(例如,存储在诸如计算机硬盘驱动器、ROM、RAM等的有形和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的软件)。硬件可以包括电子电路,该电子电路包括和/或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基于逻辑的装置,诸如微处理器、处理器、控制器等。这些装置可以是执行来自本文描述的指令的操作的现成装置。另外或替代地,这些装置中的一者或多者可与逻辑电路硬连线以执行这些操作。
在实施例中,组装系统100包括定位系统134,该定位系统134具有用于控制部件在制造设施102内的各个站处的位置的控制器136。定位系统134通信地联接到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可以例如基于使用3-D实体模型的虚拟接合模拟来确定针对部件的建造顺序,这使得能够在模拟的制造环境中进行图形可视化和直接操纵。验证的建造顺序可以与定位系统134共享(例如,上传到定位系统134)。定位系统134使用建造顺序来在飞行器10的制造期间控制部件的定位。
组装系统100包括运动系统140,该运动系统140具有部件支撑工具142,该部件支撑工具142用于例如在接合过程期间支撑部件并在站内移动部件。部件支撑工具142可在制造设施102的工作区域内移动,诸如在各个站之间和在各个站内,用于将部件相对于彼此定位。在各种实施例中,部件支撑工具142可以是计算机控制的和可编程的。例如,部件支撑工具142可以可操作地联接到定位系统134的控制器136。控制器136可根据限定的建造顺序控制部件支撑工具142的移动和定位。部件支撑工具142可以沿着预定路径移动。在各种实施例中,除了控制器136之外或代替控制器136,部件支撑工具142可由操作者驱动和操纵。
在实施例中,部件支撑工具142可以包括起重机或其它类型的高架支撑件,用于从高架支撑部件。在其它各种实施例中,部件支撑工具142可以包括千斤顶塔架、弹簧单高跷支撑件或用于从下方支撑部件的其它类型的支撑件。部件支撑工具142可由履带牵引装置支撑,该履带牵引装置允许部件支撑工具142在各个站之间移动。在其它各种实施例中,部件支撑工具142可由轨道上的托架支撑,以便于在各种站之间的移动。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部件支撑工具142来支撑部件并允许在各个站之间的移动。
在实施例中,组装系统100包括计量系统150,该计量系统150具有至少一个跟踪装置152,该至少一个跟踪装置152用于定位制造设施102的工作区域中的部件。控制器136通信地联接到跟踪装置152,并且从跟踪装置152接收位置数据。在各种实施例中,跟踪装置152是被构造成使用一个或多个激光束来确定部件的位置的激光跟踪装置。该部件可包括用于通过跟踪装置152来定位的反射器,例如回射器。在其它各种实施例中,跟踪装置152可以是图像跟踪装置,诸如被构造成基于由相机获取的图像来检测部件的位置的相机。在替代实施例中可以使用其它类型的跟踪装置152。在实施例中,控制器136基于由跟踪装置152获取的位置数据来控制部件支撑工具142在制造设施102的工作区域中的相对定位。
图2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生产飞行器10的过程流程图。图2示出了诸如由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执行的过程。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可以顺序地执行各种过程,并且可以多次重复这些过程,诸如利用对输入参数的一次或多次改变,以验证可操作的建造顺序和/或优先考虑部件的关键特征的放置和/或分析设计和建造约束以验证部件可以被高效地组装或拆卸。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执行过程步骤以确定一个或多个部件是否促成可能导致负余量(例如,部件的干涉)、需要设计修改、需要工具修改或需要对针对接合部件的建造指标规格进行修改的不期望的几何变化。
在用于飞行器10的设计过程期间,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用于执行可生产性分析以证明或确定一个或多个建造顺序的可行性。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使用变化分析来预测组装过程中的变化的影响,以验证建造顺序可以用于飞行器10的生产。在第一阶段200,创建限定部件的结构特征和部件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结构概念。在第二阶段202,执行可生产性分析以验证工程设计和建造顺序是可行的。在第三阶段204,改进结构概念和/或重复可生产性分析以提供工程设计和建造顺序的连续改进,从而提供一个或多个建议。
在第一阶段200,在步骤210开发产品概念,并且在步骤212创建初始概念的模型,例如CAD模型。在实施例中,开发产品概念包括限定部件的配合部件的尺寸、限定部件的配合部件的形状、限定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结构特征的位置、限定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相对位置等。在开发和对产品概念建模之后,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用于验证配合部件能够被接合和制造。
在第二阶段202,在步骤220制定结构尺寸要求,在步骤222制定基准规格,在步骤224制定指标规格,在步骤226执行变化分析,并且在步骤228确定可生产性建议。
在实施例中,制定结构尺寸要求(步骤220)包括建立要在变化分析中使用的工作假设,诸如部件是刚性体、部件中没有偏转、部件支撑工具中没有偏转、没有温度变化、部件的材料等。制定结构尺寸要求(步骤220)包括限定配合部件的结构特征,例如尺寸、表面形状、结构特征的位置(例如,表面边缘、孔、支架等)等。制定结构尺寸要求(步骤220)包括限定公差,例如针对部件的制造公差、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等。制定结构尺寸要求(步骤220)包括限定失效条件和由于失效而产生的后果。
在实施例中,制定基准规格(步骤222)包括识别用于配合部件的基准特征。基准特征是配合部件的物理特征。基准特征可以是表面、边缘、开口、突起或与配合部件相关联的其它基准特征。每个配合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基准特征。基准特征用于限定穿过或沿着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的基准平面。配合部件具有相应的基准特征,在配合部件的接合期间,该基准特征相对于彼此对准和定位。可以通过限定第一飞行器部件的第一配合部件的主要基准特征以及限定第二飞行器部件的第一配合部件的次要基准特征来制定基准规格。可通过限定用于每个配合部件的基准参考系来制定基准规格。基准参考系由建立配合部件的坐标系的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限定。可以相对于基准参考系来限定配合部件位置的公差。基准规格可以包括用于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三个相互垂直的第一飞行器部件基准平面,并且包括用于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三个相互垂直的第二飞行器部件基准平面。
在实施例中,制定指标规格(步骤224)包括建立用于将配合部件相对于彼此定位的建造顺序。建造顺序是将配合部件相对于彼此移动到位的逐步的过程。可选地,一个配合部件可以处于固定位置,而另一个配合部件可以相对于该固定的配合部件移动到位。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配合部件可以顺序地或同时地移动。建造顺序包括三维空间中的移动,例如具有六个自由度。例如,可移动的配合部件可通过沿相互垂直的X、Y和Z轴中的任何一者平移而移动,以及可通过以滚动角、俯仰角和偏航角的旋转而改变这些轴之间的定向而移动;其中沿着X轴的移动限定了前后运动;沿Y轴的移动限定了左右移动;沿Z轴的移动限定了上下移动;滚动运动限定了绕X轴的旋转;俯仰运动限定了绕Y轴的旋转;以及偏航运动限定了绕Z轴的旋转。可通过制定组装顺序来制定指标规格,以将主要基准特征(例如,第一配合部件的基准参考系)和次要基准特征(例如,第二配合部件的基准参考系)相对于彼此定位以用于接合。
在实施例中,变化分析(步骤226)基于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使用控制系统,例如3-D控制系统来执行变化分析。变化分析根据建造顺序虚拟地模拟配合部件的组装,以确定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变化分析确定建造顺序是否可行(例如,在制造能力的范围内)。变化分析确定一个或多个配合部件是否促成可能导致负余量(例如,来自配合部件的干涉)的不期望的几何变化。变化分析确定是否所有的基准特征都能够位于由结构尺寸要求限定的组装公差内的适当位置处。
在实施例中,可生产性建议(步骤228)包括提供关于根据特定建造顺序制造部件的可行性的发现的报告。如果批准了建造顺序,则可生产性建议(步骤228)可以包括提供批准建造顺序为可行的批准建议。如果拒绝了建造顺序,可生产性建议(步骤228)可以包括提供指示关注区域或失效区域的报告。可生产性建议(步骤228)可以包括提供结果报告作为建议,该结果报告指示针对部件的每个基准特征的组装公差。可生产性建议(步骤228)可以包括提供补救作为建议。设计团队可以使用可生产性建议来评估建造顺序。例如,设计团队可以批准建造顺序并且将建造顺序发送到组装系统100以根据批准的建造顺序来建造飞行器。设计团队可以修改一个或多个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
在第三阶段204,提供反馈环以贯穿飞行器10的设计的生命周期和/或贯穿飞行器10的制造的生命周期来使用。可以改变或更新设计以持续改进飞行器10的设计。在第三阶段204,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在步骤230接收可生产性数据。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在步骤232重复产品设计,例如以修改或改变配合部件的形状、一个或多个结构特征的位置等。在步骤234,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重新评估结构尺寸要求,以便对应于产品设计中的修改。如果需要对应于产品设计中的修改,则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在步骤236更新基准规格。如果需要对应于产品设计中的修改,则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在步骤238更新指标规格。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基于修改的基准规格和修改的指标规格在步骤240重复变化分析。在步骤242,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确定修改的可生产性建议。将建议发送给设计团队,以获得用于工程设计和建造顺序的持续改进的附加反馈。
图3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生产飞行器10的过程流程图。图3示出了诸如由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执行的过程。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可以顺序地执行各种过程,并且可以多次重复这些过程,诸如利用对输入参数的一次或多次改变,以验证可操作的建造顺序和/或优先考虑部件的关键特征的放置和/或分析设计和建造约束以验证部件可以被高效地组装或拆卸。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执行过程步骤以确定一个或多个部件是否促成可能导致负余量(例如,部件的干涉)、需要设计修改、需要工具修改或需要对用于接合部件的建造指标规格进行修改的不期望的几何变化。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300,确定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在步骤302,确定针对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在步骤304,确定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相应的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的结构尺寸要求。在实施例中,结构尺寸要求可以由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来确定。结构尺寸要求可以限定要在变化分析中使用的工作假设,诸如部件是刚性体、部件中没有偏转、部件支撑工具中没有偏转、没有温度变化、部件的材料等。结构尺寸要求可涉及配合部件的结构特征,例如尺寸、表面形状、结构特征的位置(例如,表面边缘、孔、支架等)等。结构尺寸要求可能涉及与配合部件相关联的公差,诸如针对部件的制造公差、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等。结构尺寸要求可以限定配合部件的失效条件和由于配合部件的失效而产生的后果。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306,制定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基准规格可以基于结构尺寸要求。可通过识别针对配合部件的基准特征而制定基准规格。基准特征可以是表面、边缘、开口、突起或与配合部件相关联的其它基准特征。每个配合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基准特征。基准特征可以是基准点或穿过或沿着配合部件的基准平面。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具有相应的基准特征,这些基准特征在配合部件的接合期间相对于彼此对准和定位。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308,制定针对使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与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配合的指标规格。指标规格建立了针对将配合部件相对于彼此定位的建造顺序。建造顺序是将配合部件相对于彼此移动到位的逐步的过程。建造顺序包括三维空间中的移动,例如具有六个自由度。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310,基于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执行变化分析,以确定针对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使用控制系统,例如3D控制系统来执行变化分析。变化分析根据建造顺序虚拟地模拟配合部件的组装。变化分析确定建造顺序是否可行。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312,将针对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与在针对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中限定的相应组装公差对比。将组装分析结果与组装公差对比,以验证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满足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与第二飞行器部件的相应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将组装分析结果与组装公差对比,以验证组装分析结果在用于生产飞行器的制造设施的制造能力范围内。将组装分析结果与组装公差对比,以确定一个或多个配合部件是否促成可能导致负余量(例如,来自配合部件的干涉)的不期望的几何变化。将组装分析结果与组装公差对比,以确定是否所有的基准特征都能够位于由结构尺寸要求限定的组装公差内的适当位置处。
如果组装分析结果是有利的(例如,在组装公差内),则在步骤314批准建造顺序,并且在步骤316可以根据建造顺序组装配合部件。如果组装分析结果是不利的(例如,一个或多个配合表面在组装公差之外,或者由于不满足组装要求,例如由于配合部件的干涉,指标规格不能继续进行),则在步骤318拒绝建造顺序,并且修改分析或设计。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320,修改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在步骤322,修改针对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在步骤324,修改针对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的结构尺寸要求。在实施例中,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针对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以及针对组装公差的结构尺寸要求都被修改。在另一实施例中,仅对结构尺寸要求进行一次或两次修改,而不对结构尺寸要求进行另外的修改。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326,基于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和/或针对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修改的结构尺寸要求,修改针对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在步骤328,基于修改的结构尺寸要求和/或修改的基准规格来修改针对配合部件的指标规格。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330,基于修改的基准规格和/或修改的指标规格来执行变化分析,以确定针对配合部件的修改的组装分析结果。在步骤332,将针对配合部件的修改的组装分析结果与针对配合部件的修改的结构尺寸要求中限定的相应的修改的组装公差对比。将修改的组装分析结果与修改的组装公差对比,以验证修改的基准规格和修改的指标规格满足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与第二飞行器部件的相应配合部件之间的修改的组装公差。如果修改的组装分析结果是有利的(例如,在修改的组装公差内),则在步骤334批准修改的建造顺序,并且在步骤316可以根据修改的建造顺序组装配合部件。如果修改的组装分析结果是不利的(例如,一个或多个修改的配合特征在修改的组装公差之外,或者由于配合部件的干涉,修改的指标规格不能继续进行),则在步骤336修改的建造顺序被拒绝,并且分析再次被修改。
图4是根据实施例的通过机翼-到-主体-接合组装过程来生产飞行器10的过程流程图。图4示出了诸如由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执行的过程。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执行过程步骤以确定一个或多个配合部件或机翼组件30或机身18的主体32是否促成可能导致负余量(例如,部件的干涉)、需要设计修改、需要工具修改或需要对针对接合部件的建造指标规格进行修改的不期望的几何变化。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400,确定针对机翼组件30的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在步骤402,确定针对机身18的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在步骤404,确定针对机翼组件30的配合部件与机身18的相应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的结构尺寸要求。在实施例中,机翼组件30的结构尺寸要求涉及下后翼梁分裂ε(epsilon)配件、下前翼梁分裂ε配件、过机翼翼弦(over wing chord)、机翼组件龙骨梁或机翼组件30的其它配合部件。机身18的结构尺寸要求涉及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机身纵梁(fuselage longeron)、机身龙骨梁(fuselage keel beam)或机身18的其它配合部件。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406,制定针对机翼组件30的配合部件和机身18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基准规格可以基于结构尺寸要求。可通过识别针对配合部件的基准特征来制定基准规格。基准特征可以是表面、边缘、开口、突起或与配合部件相关联的其它基准特征。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408,制定针对使机翼组件30的配合部件与机身18的配合部件配合的指标规格。指标规格建立了针对相对于每个组件的基准参考系定位配合部件的建造顺序。建造顺序包括三维空间中的移动,例如具有六个自由度。在实施例中,机身18的主体32在建造顺序期间固定,并且机翼组件30根据建造顺序相对于机身18的主体32移动。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410,基于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执行变化分析,以确定针对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使用控制系统,例如3D控制系统来执行变化分析。变化分析根据建造顺序虚拟地模拟配合部件的组装。变化分析确定建造顺序是否可行。
在实施例中,在步骤412,将针对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与在针对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中限定的相应组装公差对比。将组装分析结果与组装公差对比,以验证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满足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与第二飞行器部件的相应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将组装分析结果与组装公差对比,以验证组装分析结果在用于生产飞行器的制造设施的制造能力范围内。
如果组装分析结果是不利的(例如,一个或多个基准规格在组装公差之外,或者由于配合部件的干涉而使指标规格不能继续进行),则修改建造顺序,例如通过修改一个或多个结构尺寸要求和/或基准规格。如果组装分析结果是有利的(例如,在组装公差内),则在步骤414,批准建造顺序,并且配合部件可以根据建造顺序被组装。在实施例中,在步骤414,基于指标规格和基准规格,根据机翼-到-主体-接合组装顺序将机翼组件30与机身18组装。
图5是飞行器10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定位在机身18内的机翼组件30。机翼组件30根据由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验证的建造顺序联接到机身18。图5示出了定位在机身18内的机翼组件30的中心机翼部分34和左机翼部分38。机身18的一些部分被移除以示出定位在机身18内的机翼组件30。
图6是飞行器10的一部分的俯视图,示出了准备与机身18组装的机翼组件30。机翼组件30根据由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验证的建造顺序联接到机身18。在制造期间,机翼组件30和机身18的许多配合部件需要相对于彼此对准和定位以用于机翼-到-主体-接合过程。在实施例中,配合部件包括分裂ε配件、过机翼翼弦、纵梁、短框架张力带、活门面板顶表面、压力甲板边缘、龙骨延伸部、以及各种配合部件的其它各种表面和边缘。
图7至图19示出了飞行器部件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3-D实体模型的各种实施例。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在执行变化分析时使用3-D实体模型来虚拟地模拟第一飞行器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组装,以确定相应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建立基准特征和基准平面作为基准规格的一部分。基准规格用于执行变化分析。
图7是机翼组件30的3-D实体模型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机翼组件30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的基准参考系。图7示出了主基准平面500、第二基准平面502和第三基准平面504。基准平面500、502、504是相互垂直的机翼组件基准平面。主基准平面500是从前向后和从一侧向另一侧延伸的水平基准平面。第二基准平面502是从顶部到底部和从一侧到另一侧延伸的竖直基准平面。第三基准平面504是从顶部到底部和从前到后延伸的竖直基准平面。基准平面500、502、504由机翼组件30的相应配合部件上的基准特征限定。
图8是机翼组件30的3-D实体模型的后视图,示出了针对机翼组件30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图9是机翼组件30的3-D实体模型的正视图,示出了针对机翼组件30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图8和图9示出了主基准平面500和用于限定主基准平面500的基准特征510、512、514。主基准平面500在机翼组件30内从前向后和从一侧向另一侧延伸。在实施例中,基准特征510、512、514可以由前翼梁550和后翼梁552限定。基准特征510、512、514可以由前翼梁550和后翼梁552的表面、边缘、孔或其它特征限定。基准特征510、512可由前翼梁550中的孔554限定。基准特征514可以由后翼梁552中的中心孔556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其它基准特征可用于限定主基准平面500。
图10是机翼组件30的3-D实体模型的后视立体图,示出了针对机翼组件30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图11是机翼组件30的3-D实体模型的后视图,示出了针对机翼组件30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图10和图11示出了第二基准平面502和用于限定基准平面502的基准特征520、522、524。第二基准平面502在机翼组件30内从顶部到底部和从一侧到另一侧延伸。在实施例中,基准特征520、522、524可以由后翼梁552限定。基准特征520、522、524可以由后翼梁552中的中心孔558或后翼梁552的其它特征限定。图11示出了后翼梁552的后表面上的基准特征520、522、524。在其它实施例中,其它基准特征可用于限定第二基准平面502。
图12是机翼组件30的3-D实体模型的后视立体图,示出了针对机翼组件30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图12示出了第三基准平面504和用于限定第三基准平面504的基准特征530。第三基准平面504在机翼组件30内从顶部到底部和从前向后延伸。在实施例中,基准特征530可以由后翼梁552中的孔限定。基准特征530可以由后翼梁552的表面、边缘、孔或其它特征限定。图12示出了在后翼梁552的中心孔558处的基准特征530,并且第三基准平面504与位于基准特征530处的主基准平面500和第二基准平面502相互垂直。在其它实施例中,其它基准特征可用于限定第三基准平面504。
图13是机身18的3-D实体模型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机身18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的基准参考系。图13示出了主基准平面600、第二基准平面602和第三基准平面604。基准平面600、602、604是相互垂直的机身基准平面。主基准平面600是从前向后和从一侧向另一侧延伸的水平基准平面。第二基准平面602是从顶部到底部并从一侧到另一侧延伸的竖直基准平面。第三基准平面604是从顶部到底部和从前向后延伸的竖直基准平面。基准平面600、602、604由机身18的相应配合部件上的基准特征限定。
图14是机身18的3-D实体模型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机身18的配合部件的基准平面。图15是机身18的3-D实体模型的俯视图,示出了针对机身18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图14和图15示出了主基准平面600和用于限定主基准平面600的基准特征610、612、614、616。主基准平面600在机身18内从前向后和从一侧向另一侧延伸。在实施例中,基准特征610、612、614、616可由相应的上分裂ε配件650限定。基准特征610、612、614、616可以是上分裂ε配件650的表面、边缘、孔或其它特征。基准特征610、612可由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650限定,并且基准特征614、616可由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650限定。在其它实施例中,其它基准特征可用于限定主基准平面600。
图16是机身18的3-D实体模型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机身18的配合部件的基准平面。图17是机身18的3-D实体模型的正视图,示出了用于机身18的配合部件的基准特征。图16和图17示出了第二基准平面602和用于限定第二基准平面602的基准特征620、622、624。第二基准平面602在机身18内从顶部到底部并且从一侧到另一侧延伸。在实施例中,基准特征620、622、624可以由相应的上分裂ε配件650限定,例如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基准特征620、622、624可以由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的表面、边缘、孔或其它特征限定。图17示出了在两个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的前表面652上的基准特征620、622、624。在其它实施例中,其它基准特征可用于限定第二基准平面602。
图18是机身18的3-D实体模型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用于机身18的配合部件的基准平面。图19是机身18的3-D实体模型的俯视图,示出了针对机身18的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图18和图19示出了第三基准平面604和用于限定第三基准平面604的基准特征630、632。第三基准平面604在机身18内从顶部到底部并且从前向后延伸。在实施例中,基准特征630、632可以由相应的上分裂ε配件650限定,例如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基准特征630、632可以由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的表面、边缘、孔或其它特征限定。图19示出了在右手侧和左手侧的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650的内侧表面654上的基准特征630、632。在其它实施例中,其它基准特征可用于限定第三基准平面604。
图20至图28示出了飞行器部件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的3-D实体模型的各种实施例。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在执行变化分析时使用3-D实体模型来虚拟地模拟第一飞行器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组装顺序,以确定相应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图20至图28示出了作为机翼组件30和机身18的飞行器部件;然而,如上所述,在飞行器10的制造期间,可以对其它飞行器部件执行变化分析。可生产性分析系统110制定针对使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配合的指标规格。指标规格由多个指标移动(index move)限定。在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飞行器部件和第二飞行器部件相对于彼此约束在六个自由度(X、Y、Z、俯仰、滚动、偏航)内来控制指标移动,以便满足功能要求。该指标规格限定了在飞行器10的制造和组装期间使用的建造顺序。该指标规格用于执行变化分析。
图20是飞行器10的一部分的3-D实体模型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18定位的机翼组件30。图21是飞行器10的一部分的前视立体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18定位的机翼组件30。使用指标规格的第一指标移动来相对于机身18初始地定位机翼组件30。在实施例中,指标规格的第一指标移动使飞行器10的右手侧的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4和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6的前表面700、702对准。图21示出了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4和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6的前表面700、702相对于彼此对准。在实施例中,指标规格的第一指标移动在X方向(例如,从前向后)上在飞行器10的右手侧设定机翼组件30相对于机身18的位置。在实施例中,机翼组件30经历相应配合部件在X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平移移动和/或相应配合部件在Y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平移移动和/或相应配合部件在Z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平移移动,以便相对于机身18定位机翼组件30。例如,机翼组件30可被移动以便通过部件支撑工具142模拟从制造设施内的一个站到制造设施内的另一个站的移动。
图22是飞行器10的一部分的正视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18定位的机翼组件30。该指标规格的第二指标移动用于进一步使机翼组件30相对于机身18对准。在实施例中,该指标规格的第二指标移动使飞行器10的左手侧的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4和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6的前表面700、702对准。该第二指标移动包括机翼组件30的旋转运动。在实施例中,该指标规格的第二指标移动用于设定机翼组件30的偏航角。例如,机翼组件30可绕Z轴旋转以使左手侧和右手侧的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4和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6的前表面700、702对准。
该指标规格的第三指标移动用于进一步相对于机身18对准机翼组件30。在实施例中,该指标规格的第三指标移动对准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和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第三指标移动涉及机翼组件30的旋转运动。在实施例中,指标规格的第三指标移动用于设定机翼组件30的滚动角。例如,机翼组件30可以绕X轴旋转以使左手侧的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4和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6的前表面700、702对准。
图23是飞行器10的一部分的正视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18定位的机翼组件30。图24是飞行器10的一部分的前视立体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18定位的机翼组件30。使用指标规格的第四指标移动来进一步使机翼组件30相对于机身18对准。第四指标移动涉及机翼组件30在Y方向上的平移移动。在实施例中,第四指标移动使机翼组件30的左手侧和右手侧的过机翼翼弦710之间的机身18的蒙皮居中,以使两侧的机身蒙皮714与过机翼翼弦710之间的间隙712相等。在实施例中,指标规格的第四指标移动设定机翼组件30相对于机身18在Y方向上的位置(例如,从一侧到另一侧)。
图25是飞行器10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18定位的机翼组件30。图26是飞行器10的一部分的横截面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18定位的机翼组件30。该指标规格的第五指标移动用于进一步使机翼组件30相对于机身18对准。在实施例中,该指标规格的第五指标移动使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4和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6配合。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6的顶表面716与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4的底表面718配合。第五指标移动涉及机翼组件30在Z方向上的平移移动。在实施例中,指标规格的第五指标移动用于设定机翼组件30相对于机身18在Z方向(例如,从顶部到底部)上的位置。
图27示出了飞行器10的一部分,示出了相对于机身18定位的机翼组件30。图28是飞行器10的一部分的立体图,示出了相对于机身18定位的机翼组件30。指标规格的第六指标移动用于进一步相对于机身18对准机翼组件30。在实施例中,指标规格的第六指标移动将机翼组件30上的座椅导轨724的前端722的顶表面720与机身18上的座椅导轨734的后端732的顶表面730对准。第六指标移动涉及机翼组件30的旋转运动。在实施例中,指标规格的第六指标移动用于设定机翼组件30的俯仰角。例如,机翼组件30可以绕Y轴旋转以对准座椅导轨724、734。
在实施例中,第六指标移动可影响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和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的Z定位。在指标规格的第六指标移动之后,可以重复指标规格的第五指标移动,以重新调节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4和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6的Z定位。可以重复第六指标移动。第五和第六指标移动可被重复多次以实现在设定俯仰角和设定部件的Z定位之间的最佳装配。在实施例中,由于后翼梁分裂ε配件704、706之间的组装公差比座椅导轨724、734的组装公差更紧,所以指标规格结束于Z定位移动,诸如第五指标移动。
在其它实施例中,指标移动可以以不同的顺序执行。当对准机翼组件30和机身18的不同基准特征时,可以利用附加的指标移动。当对不同飞行器部件执行变化分析时,可以利用不同的指标移动。
指标移动限定了用于飞行器部件的组装的建造顺序。执行变化分析以虚拟地模拟飞行器部件的组装,以确定组装分析结果符合组装公差。该变化分析用于验证该建造顺序在用于生产飞行器10的制造设施的制造能力范围内。如果一个或多个组装分析结果不符合规格,则结构尺寸要求可以被修改,并且通过使用修改的基准规格和指标规格基于修改的结构尺寸要求执行变化分析,可以制定不同的建造顺序。
此外,本公开包括根据以下条款的实施例:
1.一种用于生产飞行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针对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以及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的结构尺寸要求;
制定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针对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
制定针对使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与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配合的指标规格;
基于所述基准规格和所述指标规格执行变化分析,以确定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以及
将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所述组装分析结果与由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所述结构尺寸要求确定的所述组装公差进行对比,以验证所述基准规格和所述指标规格满足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之间的所述组装公差。
2.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变化分析包括使用3-D控制系统来虚拟地模拟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组装,以确定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所述组装分析结果。
3.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验证所述组装分析结果在用于生产所述飞行器的制造设施的制造能力的范围内。
4.根据条款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修改以下中的至少一者:a)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所述结构尺寸要求;b)针对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所述结构尺寸要求;以及c)针对所述组装公差的所述结构尺寸要求。
5.根据条款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修改的结构尺寸要求来修改所述基准规格;以及
基于所修改的结构尺寸要求和所修改的基准规格来修改所述指标规格。
6.根据条款5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修改的基准规格和所修改的指标规格来重复所述变化分析,以确定修改的组装分析结果;以及
验证所修改的组装分析结果在用于生产所述飞行器的制造设施的制造能力的范围内。
7.根据条款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由所述指标规格和所述基准规格限定的组装顺序来组装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与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
8.根据条款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基准规格包括限定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第一配合部件的主要基准特征以及限定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第一配合部件的次要基准特征,并且其中,所述制定指标规格包括制定组装顺序以将所述主要基准特征和所述次要基准特征相对于彼此定位以用于接合。
9.根据条款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基准规格包括限定用于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三个相互垂直的第一飞行器部件基准平面,并且限定用于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三个相互垂直的第二飞行器部件基准平面。
10.根据条款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基准规格包括在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第一配合部件的表面处限定主要基准特征并且在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第一配合部件的表面处限定次要基准特征,并且其中,所述制定指标规格包括制定组装顺序以将所述主要基准特征和所述次要基准特征相对于彼此定位以用于接合。
11.根据条款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基准规格包括制定针对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下前翼梁分裂ε配件、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和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的基准规格,其中,所述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和所述下前翼梁分裂ε配件是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并且其中,所述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和所述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是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
12.根据条款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指标规格包括限定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组装顺序,所述组装顺序包括:a)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或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配合部件在X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平移移动;b)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或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配合部件在Y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平移移动;c)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或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配合部件在Z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平移移动;d)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或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配合部件以俯仰角进行的一个或多个旋转运动;e)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或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配合部件以滚动角进行的一个或多个旋转运动;以及f)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或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配合部件以偏航角进行的一个或多个旋转运动。
13.根据条款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是包括中心机翼部分、右机翼部分和左机翼部分的机翼组件,所述机翼组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包括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下前翼梁分裂ε配件、过机翼翼弦和机翼组件龙骨梁,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是包括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机翼组件的中间主体部分的机身,所述机身的所述配合部件包括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机身纵梁和机身龙骨梁,所述执行变化分析包括:a)确定所述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和所述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b)确定所述下前翼梁分裂ε配件与所述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c)确定所述过机翼翼弦与所述机身纵梁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以及d)确定所述机翼组件龙骨梁与所述机身龙骨梁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
14.一种用于生产飞行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针对第二飞行器部件的配合部件以及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的结构尺寸要求;
制定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针对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
制定指标规格,所述指标规格限定针对使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配合的组装顺序;
基于所述基准规格和所述指标规格执行变化分析,以确定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
将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所述组装分析结果与由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所述结构尺寸要求确定的所述组装公差进行对比,以验证所述基准规格和所述指标规格满足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之间的所述组装公差;以及
根据基于所述指标规格和所述基准规格的所述组装顺序来组装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与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
15.一种用于通过机翼-到-主体-接合组装来生产飞行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针对机翼组件的机翼组件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所述机翼组件包括中心机翼部分、附接到所述中心机翼部分的右机翼部分、以及附接到所述中心机翼部分的左机翼部分;
确定针对机身的机身配合部件的结构尺寸要求,所述机身包括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机翼组件的中间主体部分;
确定针对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与所述机身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的结构尺寸要求;
制定针对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和针对所述机身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
制定针对使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与所述机身配合部件配合的指标规格;
基于所述基准规格和所述指标规格执行变化分析,以确定针对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和所述机身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以及
将针对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和所述机身配合部件的所述组装分析结果与由针对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和所述机身配合部件的所述结构尺寸要求确定的所述组装公差进行对比,以验证所述基准规格和所述指标规格满足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与所述机身配合部件之间的所述组装公差。
16.根据条款1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变化分析包括使用3-D控制系统来虚拟地模拟所述机翼组件和所述机身的组装,以确定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与所述机身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
17.根据条款1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验证所述组装分析结果在用于生产所述飞行器的制造设施的制造能力的范围内。
18.根据条款1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修改以下中的至少一者:a)针对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的所述结构尺寸要求;b)针对所述机身配合部件的所述结构尺寸要求;以及c)针对所述组装公差的所述结构尺寸要求。
19.根据条款18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修改的结构尺寸要求来修改所述基准规格;以及
基于所修改的结构尺寸要求和所修改的基准规格来修改所述指标规格。
20.根据条款19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修改的基准规格和所修改的指标规格来重复所述变化分析,以确定修改的组装分析结果;以及
验证所修改的组装分析结果在用于生产所述飞行器的制造设施的制造能力的范围内。
21.根据条款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由所述指标规格和所述基准规格限定的组装顺序来组装所述机翼组件与所述机身。
22.根据条款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基准规格包括基于所述组装公差限定所述机翼组件的第一配合部件的主要基准特征并且限定所述机身的第一配合部件的主要基准特征,并且其中,所述制定指标规格包括制定组装顺序以将所述第一配合部件的所述主要基准特征相对于彼此定位以用于接合。
23.根据条款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基准规格包括限定用于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的三个相互垂直的机翼组件基准平面以及限定用于所述机身配合部件的与所述机翼组件基准平面相对应的三个相互垂直的机身基准平面。
24.根据条款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基准规格包括在第一机翼组件配合部件的上表面处和在所述上表面的后边缘处限定第一基准特征,以及在第一机身配合部件的下表面处和在所述下表面的后边缘处限定第二基准特征,并且其中,所述制定指标规格包括制定组装顺序以将所述第一基准特征和所述第二基准特征相对于彼此定位以用于接合。
25.根据条款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基准规格包括制定针对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下前翼梁分裂ε配件、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和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的基准规格,其中,所述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和所述下前翼梁分裂ε配件是机翼组件配合部件,并且其中,所述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和所述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是机身配合部件。
26.根据条款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指标规格包括限定针对所述机翼组件和所述机身的组装顺序,所述组装顺序包括:a)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在X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平移移动;b)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在Y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平移移动;c)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在Z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平移移动;d)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以俯仰角进行的一个或多个旋转运动;e)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以滚动角进行的一个或多个旋转运动;以及f)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以偏航角进行的一个或多个旋转运动。
27.根据条款15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机翼组件配合部件包括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下前翼梁分裂ε配件、过机翼翼弦和机翼组件龙骨梁,并且其中,所述机身配合部件包括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机身纵梁和机身龙骨梁,所述执行变化分析包括:a)确定所述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和所述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b)确定所述下前翼梁分裂ε配件与所述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c)确定所述过机翼翼弦与所述机身纵梁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以及d)确定所述机翼组件龙骨梁与所述机身龙骨梁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
应当理解,上述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实施例(和/或其方面)可以彼此组合使用。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情况或材料适应本公开的教导。本文所述的各种部件的尺寸、材料类型、定向以及各种部件的数量和位置旨在限定某些实施例的参数,并且绝不是限制性的,而仅仅是实施例。在阅读了以上描述之后,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的许多其它实施例和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公开的范围应当参考所附权利要求连同这些权利要求有权享有的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术语“包括”和“其中”用作相应术语“包括”和“其中”的简单英语等同物。此外,在所附权利要求中,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用作标记,并且不旨在对其对象施加数值要求。此外,所附权利要求的限制不是以装置加功能的格式书写的,并且不旨在基于35U.S.C.§112(f)来解释,除非并且直到这样的权利要求限制明确地使用短语“指的是”之后是没有进一步结构的功能的陈述。

Claims (13)

1.一种用于生产飞行器(10)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300,302,304)针对第一飞行器部件(30)的配合部件、针对第二飞行器部件(18)的配合部件以及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之间的组装公差的结构尺寸要求(220);
制定(306)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针对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基准规格;
制定(308)针对使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与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配合的指标规格;
基于所述基准规格和所述指标规格执行(310)变化分析,以确定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组装分析结果;以及
将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所述组装分析结果与由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所述结构尺寸要求确定的所述组装公差进行对比(312),以验证所述基准规格和所述指标规格满足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之间的所述组装公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执行(310)变化分析包括使用3-D控制系统来虚拟地模拟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30)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18)的组装,以确定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的所述配合部件的所述组装分析结果。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验证(318)所述组装分析结果在用于生产所述飞行器(10)的制造设施(102)的制造能力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修改(320,322,324)以下中的至少一者:a)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30)的所述配合部件的所述结构尺寸要求;b)针对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18)的所述配合部件的所述结构尺寸要求;以及c)针对所述组装公差的所述结构尺寸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修改的结构尺寸要求来修改(326)所述基准规格;以及
基于所修改的结构尺寸要求和所修改的基准规格来修改(328)所述指标规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修改的基准规格和所修改的指标规格来重复(330)所述变化分析,以确定修改的组装分析结果;以及
验证(332)所修改的组装分析结果在用于生产所述飞行器(10)的制造设施(102)的制造能力的范围内。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由所述指标规格和所述基准规格限定的组装顺序来组装(316)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与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306)基准规格包括限定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30)的第一配合部件的主要基准特征以及限定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18)的第一配合部件的次要基准特征,并且其中,所述制定(308)指标规格包括制定组装顺序以将所述主要基准特征和所述次要基准特征相对于彼此定位以用于接合。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306)基准规格包括限定用于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30)的所述配合部件的三个相互垂直的第一飞行器部件基准平面(500,502,504)以及限定用于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18)的所述配合部件的三个相互垂直的第二飞行器部件基准平面(600,602,604)。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306)基准规格包括在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30)的第一配合部件的表面处限定主要基准特征以及在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18)的第一配合部件的表面处限定次要基准特征,并且其中,所述制定(308)指标规格包括制定组装顺序以将所述主要基准特征和所述次要基准特征相对于彼此定位以用于接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306)基准规格包括制定针对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下前翼梁分裂ε配件、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和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的基准规格,其中,所述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和所述下前翼梁分裂ε配件是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30)的配合部件,并且其中,所述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和所述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是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18)的配合部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制定(308)指标规格包括限定针对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30)和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18)的组装顺序,所述组装顺序包括:a)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或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配合部件在X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平移移动;b)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或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配合部件在Y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平移移动;c)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或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配合部件在Z方向上的一个或多个平移移动;d)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或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配合部件以俯仰角进行的一个或多个旋转运动;e)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或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配合部件以滚动角进行的一个或多个旋转运动;以及f)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或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中的至少一者的所述配合部件以偏航角进行的一个或多个旋转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飞行器部件(30)是包括中心机翼部分(34)、右机翼部分(36)和左机翼部分(38)的机翼组件(30),所述机翼组件的所述配合部件包括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下前翼梁分裂ε配件、过机翼翼弦和机翼组件龙骨梁,并且其中,所述第二飞行器部件(18)是包括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机翼组件的中间主体部分的机身(18),所述机身的所述配合部件包括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机身纵梁和机身龙骨梁,所述执行变化分析包括:a)确定所述下后翼梁分裂ε配件与所述上后翼梁分裂ε配件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b)确定所述下前翼梁分裂ε配件与所述上前翼梁分裂ε配件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c)确定所述过机翼翼弦与所述机身纵梁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以及d)确定所述机翼组件龙骨梁与所述机身龙骨梁之间的组装分析结果。
CN202010465649.6A 2019-05-28 2020-05-28 用于生产飞行器的方法 Pending CN1120097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6/423,434 2019-05-28
US16/423,434 US11292614B2 (en) 2019-05-28 2019-05-28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aircraf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9718A true CN112009718A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066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65649.6A Pending CN112009718A (zh) 2019-05-28 2020-05-28 用于生产飞行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292614B2 (zh)
CN (1) CN112009718A (zh)
BR (1) BR102020010502A2 (zh)
CA (1) CA308146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6545A (zh) * 2021-02-22 2021-06-04 浙江大学 一种具备调姿功能的飞机移动支撑平台
CN112896546A (zh) * 2021-02-22 2021-06-04 浙江大学 一种飞机移动支撑平台布局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4805B (zh) * 2021-02-25 2024-02-27 南京远思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结构分析参数化模型生成系统及其生成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5763A1 (en) * 2007-02-28 2008-08-28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for fitting part assemblies
US20160158940A1 (en) * 2014-12-03 2016-06-09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tage Spar Assembly
US20170210489A1 (en) * 2016-01-22 2017-07-27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ing-to-body joining
CN107428420A (zh) * 2015-03-12 2017-12-01 庞巴迪公司 具有基准特征的组件的组装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956764A (en) * 1987-04-14 1990-09-11 Northrop Corporation Assembly data model tool system
JPH0815876B2 (ja) * 1987-12-10 1996-02-21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車体の組立方法
US5980084A (en) * 1997-11-24 1999-11-09 Sandia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ed assembly
US8005563B2 (en) 2007-10-26 2011-08-23 The Boeing Company System for assembling aircraft
DE102014107855A1 (de) * 2014-06-04 2015-12-17 Airbus Operations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richten von Segmenten
JP6523693B2 (ja) * 2015-01-28 2019-06-05 三菱重工業株式会社 航空機部品位置決め装置、航空機組立システム及び航空機組立方法
US10275565B2 (en) 2015-11-06 2019-04-30 The Boeing Company Advanced automated process for the wing-to-body join of an aircraft with predictive surface scanning
US10450053B2 (en) * 2016-05-11 2019-10-22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using predictive shimming to optimize part-to-part alignment
JP6663414B2 (ja) * 2017-11-29 2020-03-11 株式会社Subaru 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US10317886B1 (en) * 2018-04-30 2019-06-11 Shimtech Industries US, Inc. Method and system for automated shim manufacturing
US10712730B2 (en) * 2018-10-04 2020-07-14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of synchronizing manufacturing of a shimless assembly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205763A1 (en) * 2007-02-28 2008-08-28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for fitting part assemblies
CN101583536A (zh) * 2007-02-28 2009-11-18 波音公司 用于装配零件组件的方法
US20160158940A1 (en) * 2014-12-03 2016-06-09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ulti-Stage Spar Assembly
CN107428420A (zh) * 2015-03-12 2017-12-01 庞巴迪公司 具有基准特征的组件的组装
US20180050824A1 (en) * 2015-03-12 2018-02-22 Bombardier Inc. Assembly of components with datum features
US20170210489A1 (en) * 2016-01-22 2017-07-27 The Boeing Company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wing-to-body joining
CN106995062A (zh) * 2016-01-22 2017-08-01 波音公司 用于机翼至主体的接合的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6545A (zh) * 2021-02-22 2021-06-04 浙江大学 一种具备调姿功能的飞机移动支撑平台
CN112896546A (zh) * 2021-02-22 2021-06-04 浙江大学 一种飞机移动支撑平台布局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102020010502A2 (pt) 2021-07-06
CA3081469A1 (en) 2020-11-28
US11292614B2 (en) 2022-04-05
US20200377230A1 (en)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09718A (zh) 用于生产飞行器的方法
EP2132092B1 (en) Method for fitting part assemblies
CN110228601B (zh) 定位装配件的测量系统
EP3636554B1 (en) Wing joi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wing assembly
US9068809B1 (en) Quasi-virtual locate/drill/shim process
Velicki et al. Damage arresting composites for shaped vehicles-phase II final report
US6779272B2 (en) Single piece flow based wing assembly system
US20060169400A1 (en)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aircraft, parts and a family of composite aircraft
Schmick et al. Automated assembly of large CFRP structures: Adaptive filling of joining gaps with additive manufacturing
Price Virtual Product Development-Case study of the T-45 horizontal stabilator
CN113044235B (zh) 一种飞机自动化表面处理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EP4032799A1 (en) Pressure bulkhead assembly, method and system for making the same
Mozzillo et al.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jigless assembly process: the case of complex aeronautical systems
Wei et al. Design and simulation of fuselage product digital assembly based on DELMIA
JP7282924B2 (ja) 車両の構造フレームの少なくとも一部を生産する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US20220227470A1 (en) Pressure bulkhead assembly methods and systems
Iannuzzo et al. Morphing wing integration
Dakdouk Tool accessibility with path and motion planning for robotic drilling and riveting
Krivtsov et al. Advanced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ircraft assembly technology
Bennett Automation of Prototype General Aviation Aircraft Development
Kessler et al. Generative Desig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odern Sensor Attachments
Grendysa Numerical geometry based optimization used to solve design problems of on-board mechanical systems of the PW-100 aircraft
Munk et al. AFPAC-Accurate Fuselage Panel Assembly Cell
Sen et al. Innovative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for a lightweight, affordable composite helicopter airframe
CN114644103A (zh) 用于复合材料制作的分段式心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