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009207A - 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009207A
CN112009207A CN202010917386.8A CN202010917386A CN112009207A CN 112009207 A CN112009207 A CN 112009207A CN 202010917386 A CN202010917386 A CN 202010917386A CN 112009207 A CN112009207 A CN 1120092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djusting
flow guide
air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738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谈晓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dern Aut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dern Aut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dern Auto Co Ltd filed Critical Modern Aut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1738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0092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20092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0092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71Details of actuato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包括:出风口基座,出风口基座内部形成空腔,空腔的两端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调节部件,出风调节部件包括上下调节组件,上下调节组件包括导流滑块,导流滑块设置在空腔中、并沿竖直方向在空腔内移动;其中导流滑块沿着竖直方向在其上侧面抵接空腔上壁内侧的上位置、以及其下侧面抵接空腔下壁内侧的下位置之间移动。通过导流滑块控制风向,优化内部结构,保证出风的总体面积不变,从而保证出风口流量不减弱,提高出风效率,出风口效率较高,损失小。

Description

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汽车乘用过程中,对出风口使用便利性和美观性及新颖性要求越来越高;对汽车出风口的设计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目前的出风口有手动和电动出风口两种,它们对风量及出风方向的调节形式主要是使用叶片导向的方式,来进行风向的左右调节和上下调节;尤其是隐藏式出风口的设计,现有技术中在上下风向调节上,是使用调节两个方向上吹风量的差异来调节风风向。该方案的一个缺点是会在调节时损失出风面积,同时内部风量调节机构较复杂,占用空间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损失出风面积,同时内部风量调节机构较复杂,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提供一种出风调节装置,通过导流滑块控制风向,优化内部结构,保证出风的总体面积不变,从而保证出风口流量不减弱,提高出风效率,出风口效率较高,损失小。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包括:出风口基座,出风口基座内部形成空腔,空腔的两端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调节部件,出风调节部件包括上下调节组件,上下调节组件包括导流滑块,导流滑块设置在空腔中、并沿竖直方向在空腔内移动;其中导流滑块沿着竖直方向在其上侧面抵接空腔上壁内侧的上位置、以及其下侧面抵接空腔下壁内侧的下位置之间移动。具体地,在沿着出风口基座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截取的截面中,当导流滑块处于上位置时,其下侧面与空腔下壁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进风口和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并且在沿着出风口基座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截取的截面中,当导流滑块处于下位置时,其上侧面与空腔上壁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进风口和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采用上述方案,气体从进风口经过空腔从出风口流出,在进入空腔的时候经过导流滑块。当导流滑块移动至上位置,流体在空腔下壁内侧与导流滑块的下侧面之间流动,当导流滑块移动至下位置流体在空腔上壁内侧与导流滑块的下侧面之间流动。并且以流体在空腔下壁内侧与导流滑块的下侧面之间流动为例,导流滑块的上侧面、下侧面或者空腔上壁、空腔下壁具有弧度或者引导风向的凹凸面,从而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这样的风口结构可以满足仪表板造型隐藏式出风口的需求,且整体结构尺寸紧凑。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是使用风门减少或关闭某一方向的通道,另一侧面积不变,导致总出风面积受损失。在解决产品美观性的前提下,本方案是通过导流滑块在空腔形成的风道内上下整体移动,保证出风的总体面积不变,从而保证出风口流量不减弱,提高出风效率,同时使该产品结构紧凑,占用内部空间较小,出风口效率较高,损失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空腔上壁与空腔下壁分别形成为向外凸出的弧形壁;并且导流滑块的上侧面与下侧面也分别形成相应的弧形表面。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导流滑块在空腔形成的风道内上下整体移动、并在导流滑块的上下侧形成不同风向的风道,使风在竖直方向的偏离,改变出风方向,同时保证出风的总体面积不变,从而保证出风口流量不减弱,提高出风效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上下调节组件还包括引导机构和驱动机构;其中引导机构固定设置于空腔内、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导流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引导机构上;驱动机构与导流滑块连接、驱动导流滑块沿着引导机构移动。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由驱动机构驱动导流滑块沿着引导机构在竖直方向移动,从而改变风的方向,结构简单、结构紧凑,占用内部空间较小。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引导机构包括设置在导流滑块两端、与导流滑块滑动连接的两个引导槽,每个引导槽沿竖直方向延伸。
采用上述方案,在两端对导流滑块起到支撑作用,使导流滑块的升降更加稳定,并引导导流滑块沿竖直方向移动,并且不会对风的流动造成阻碍,结构简单、结构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构件、凸轮构件和固定构件;其中凸轮构件的一端与驱动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导流滑块的一端抵接、并通过自身的转动驱动导流滑块沿着引导机构移动;驱动构件通过固定构件与出风口基座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驱动构件旋转驱动凸轮构件转动,带动导流滑块在出风口基座内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结构紧凑、简单。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出风调节部件还包括设置在空腔中、相对上下调节组件靠近或远离出风口的水平调节组件,水平调节组件引导出风口基座内流动的空气沿水平方向摆动。
采用上述方案,除了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下调节风向,还可以利用水平调节组件在水平方向作用调节风向。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水平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和设置在调节杆上的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风向调节叶片,调节杆带动多个风向调节叶片共同地沿水平方向摆动。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风向调节叶片调节风向,结构简单、技术成熟,成本低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水平调节组件还包括附加驱动构件和附加凸轮构件;其中附加凸轮构件的一端与调节杆连接,另一端与附加驱动构件连接;并且附加驱动构件通过附加凸轮构件驱动调节杆联动风向调节叶片摆动。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电动控制风向,从而可以方便操作位于空腔内的风向调节叶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还包括电控组件,电控组件分别与上下调节组件和水平调节组件连接,并分别控制上下调节组件和水平调节组件调整出风口基座内流动的空气的吹扫方向。具体地,上下调节组件的调节角度相对于水平方向在-45°~+45°的范围内;并且水平调节组件的调节角度相对于竖直方向在-45°~+45°的范围内。
采用上述方案,电控组件可以控制驱动构件和附加驱动构件的转动角度,用来调节上下及左右的风向,同时也可以控制驱动构件和附加驱动构件的转速,用来控制出风口上下或左右的扫风速度,从而达到精准自动控制风向的效果,提高乘客体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公开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驱动构件与附加驱动构件均为电机;并且电控组件与汽车的整车控制器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通过整车控制器发出信号给电控组件分别控制驱动附加驱动构件和驱动构件的电机进行连续转动,到达上下或左右扫风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速度,控制上下或左右扫风的频率,从而达到精准自动控制风向的效果,提高乘客体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提供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可以满足仪表板造型隐藏式出风口的需求,且整体结构尺寸紧凑。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是使用风门减少或关闭某一方向的通道,另一侧面积不变,导致总出风面积受损失。在解决产品美观性的前提下,本方案是通过导流滑块在空腔形成的风道内上下整体移动,保证出风的总体面积不变,从而保证出风口流量不减弱,提高出风效率,同时使该产品结构紧凑,占用内部空间较小,出风口效率较高,损失小。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的导流滑块位于中间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的导流滑块位于上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的导流滑块位于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的导流滑块位于中间偏下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发明实施例中的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a:风的流动方向;x:竖直方向;y:水平方向;
10:出风口基座;
11:空腔;111:空腔上壁;112:空腔下壁;
12:进风口;13:出风口;
21:上下调节组件;211:导流滑块;212:引导机构;
213:驱动机构;2131:驱动机构;2132:凸轮构件;2133:固定构件;
22:水平调节组件;
221:风向调节叶片;222:调节杆;
223:附加驱动机构;224:附加凸轮构件;
30:电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发明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发明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发明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发明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发明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发明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
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如图1-图5所示,包括:出风口基座10,出风口基座10内部形成空腔11,空腔11的两端设置有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出风调节部件,出风调节部件包括上下调节组件21,上下调节组件21包括导流滑块211,导流滑块211设置在空腔11中、并沿竖直方向在空腔11内移动;其中导流滑块211沿着竖直方向在其上侧面抵接空腔上壁111内侧的上位置、以及其下侧面抵接空腔下壁112内侧的下位置之间移动。
具体地,在沿着出风口基座10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截取的截面中,当导流滑块211处于上位置时,其下侧面与空腔下壁112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并且在沿着出风口基座10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截取的截面中,当导流滑块211处于下位置时,其上侧面与空腔上壁111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更具体地,竖直方向是指图1的上下方向,空气流动方向大体上是图1中从左侧进风口12向右侧出风口13移动的方向,从而图1中的上方为指空腔上壁111内侧的上位置,图1中的下方为指空腔下壁112内侧的下位置。空腔11形成的风道,风从进风口12流动至出风口13。图1-图4中的箭头a表示风的流体方向。
“当导流滑块211处于上位置时,其下侧面与空腔下壁112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其含义是指,如图2所示,为了不损失出风面积,即不减弱来自进风口12的出风量,空腔上壁111内侧到空腔下壁112内侧的距离,空腔上壁111内侧和空腔下壁112内侧可以设置容纳导流滑块211的凹面或者槽形结构,当导流滑块211处于上位置时其容纳于空腔上壁111内侧的凹面或者槽形结构内,导流滑块211下侧面与空腔下壁112内侧的凹面或者槽形结构之间的距离依然大于或等于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使导流滑块211移动不会减小出风面积。“当导流滑块211处于下位置时,其上侧面与空腔上壁111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如图3所示。
导流滑块211是具有改变风向作用的滑块,可以在导流滑块211的上下两侧设置凸或者凹面的导风面或者导风格栅等,让风随着导流滑块211的凸或者凹面的弧度改变方向。也可以是在空腔上壁111内侧和空腔下壁112内侧设置凸面、凹面或者具有弧度的导风面,让风流动随着空腔11的导风面的方向改变方向。导流滑块211的截面形状还可以进一步优化,提高出风方向的效率。
需要理解的是,出风口基座10和导流滑块211的具体结构和外形,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出风口基座10由上壳体和下壳体构成,导流滑块211同样由两块外壳构成,这样一来更加方便组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设计需要选择其他结构,本实施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采用上述方案,气体从进风口12经过空腔11从出风口13流出,在进入空腔11的时候经过导流滑块211。当导流滑块211移动至上位置,流体在空腔下壁112内侧与导流滑块211的下侧面之间流动,当导流滑块211移动至下位置流体在空腔上壁111内侧与导流滑块211的下侧面之间流动。并且以流体在空腔下壁112内侧与导流滑块211的下侧面之间流动为例,导流滑块211的上侧面、下侧面或者空腔上壁111、空腔下壁112具有弧度或者引导风向的凹凸面,从而改变流体的流动方向。这样的风口结构可以满足仪表板造型隐藏式出风口的需求,且整体结构尺寸紧凑。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出风口是使用风门减少或关闭某一方向的通道,另一侧面积不变,导致总出风面积受损失。在解决产品美观性的前提下,本方案是通过导流滑块211在空腔11形成的风道内上下整体移动,保证出风的总体面积不变,从而保证出风口流量不减弱,提高出风效率,同时使该产品结构紧凑,占用内部空间较小,出风口效率较高,损失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4所示,空腔上壁111与空腔下壁112分别形成为向外凸出的弧形壁;并且导流滑块211的上侧面与下侧面也分别形成相应的弧形表面。
具体地,向外凸出指向出风口基座10外凸出,例如图1中的空腔上壁111向上凸出(空腔上壁111的内侧向上凹陷),空腔下壁112向下凸出(空腔下壁112的内侧向下凹陷),同时导流滑块211的上侧面与下侧面也分别形成相应的弧形表面,也就是说,导流滑块211的上侧面向上凸出,下侧面向下凸出,从而分别匹配空腔上壁111和空腔下壁112。
如图1所示,当导流滑块211位于空腔上壁111与空腔下壁112的中间位置时,风分别经过导流滑块211的上下出风量一样,即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在两个方向的风相抵后水平吹出。当导流滑块211位于空腔上壁111与空腔下壁112偏离中间的位置时,如图4所示,导流滑块211上侧形成的风道大于下侧形成的风道,风向相抵消后上侧风道的风量较大,出风口13出来的风具有偏风量,即相比图1的方向向下侧偏离。
如图2所示,当导流滑块211位于上位置时,导流滑块211位的下侧面和空腔下壁112形成一个使风从左向右、向下弯曲的风道,从而风向总体沿着空腔下壁112的延伸方向流动,即如图2中箭头所示的向上方从出风口13吹出。同理,如图3所示,当导流滑块211位于下位置时,风向总体沿着空腔上壁111的延伸方向流动,如图3中箭头所示的向下方吹出。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导流滑块211在空腔11形成的风道内上下整体移动、并在导流滑块211的上下侧形成不同风向的风道,使风在竖直方向的偏离,改变出风方向,同时保证出风的总体面积不变,从而保证出风口13流量不减弱,提高出风效率。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上下调节组件21还包括引导机构212和驱动机构213;其中引导机构212固定设置于空腔11内、沿着竖直方向延伸,导流滑块211可移动地设置在引导机构212上;驱动机构213与导流滑块211连接、驱动导流滑块211沿着引导机构212移动。
具体地,引导机构212可以是滑竿、滑轨、举升器、滑索等本领域常用的用于引导滑块在竖直方向(图5中的x方向)往复运动的部件,驱动机构213可以是包括由电机驱动、由齿轮、齿条、传动杆等传动部件组成的用于提供并传导动力的部件。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由驱动机构213驱动导流滑块211沿着引导机构212在竖直方向移动,从而改变风的方向,结构简单、结构紧凑,占用内部空间较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引导机构212包括设置在导流滑块211两端、与导流滑块211滑动连接的两个引导槽,每个引导槽沿竖直方向延伸。
采用上述方案,在两端对导流滑块211起到支撑作用,使导流滑块211的升降更加稳定,并引导导流滑块211沿竖直方向移动,并且不会对风的流动造成阻碍,结构简单、结构紧凑。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213包括驱动机构2131、凸轮构件2132和固定构件2133;其中凸轮构件2132的一端与驱动机构213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导流滑块211的一端抵接、并通过自身的转动驱动导流滑块211沿着引导机构212移动;驱动机构2131通过固定构件2133与出风口基座10固定连接。
具体地,如图5所示,驱动机构2131可以是调节减速电机,凸轮构件2132可以是凸轮盘,固定构件2133可以是连接板并在连接板上具有电机安装座,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卡接、焊接或者螺纹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在驱动机构2131旋转驱动凸轮构件2132转动,带动导流滑块211在出风口基座10内进行上下往复运动,结构紧凑、简单。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出风调节部件还包括设置在空腔11中、相对上下调节组件21靠近或远离出风口13的水平调节组件22,水平调节组件22引导出风口基座10内流动的空气沿水平方向摆动。
具体地,水平调节组件22可以是设置在相对上下调节组件21更加靠近出风口13,也可以是相对更加远离出风口13的位置,也就是说水平调节组件22和上下调节组件21的位置可以根据设计需要互换。两者改变风的方向不同,因此不会相互干涉。水平方向是图1-4中垂直于纸面的方向,图5中的y方向。
采用上述方案,除了可以在竖直方向上下调节风向,还可以利用水平调节组件22在水平方向作用调节风向。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水平调节组件22包括调节杆222和设置在调节杆222上的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风向调节叶片221,调节杆222带动多个风向调节叶片221共同地沿水平方向摆动。
具体地,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风向调节叶片221的数量可以是根据空腔11的尺寸和设计需要选择,例如设置20片,风向调节叶片221通过转轴、驱动杆或者拉锁等现有的空调中调节风向的叶片结构左右摆动。
采用上述方案,利用风向调节叶片221调节风向,结构简单、技术成熟,成本低廉。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水平调节组件22还包括附加驱动机构223和附加凸轮构件224;其中附加凸轮构件224的一端与调节杆222连接,另一端与附加驱动机构223连接;并且附加驱动机构223通过附加凸轮构件224驱动调节杆222联动风向调节叶片221摆动。
具体地,附加驱动机构223可以是减速电机,附加凸轮构件224可以是凸轮或者凸轮盘,减速电机旋转驱动凸轮盘转动,带动多个风向调节叶片221左右往复摆动。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电动控制风向,从而可以方便操作位于空腔11内的风向调节叶片221。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还包括电控组件30,电控组件30分别与上下调节组件21和水平调节组件22连接,并分别控制上下调节组件21和水平调节组件22调整出风口基座10内流动的空气的吹扫方向。
具体地,上下调节组件21的调节角度相对于水平方向在-45°~+45°的范围内;并且水平调节组件22的调节角度相对于竖直方向在-45°~+45°的范围内。
具体地,在-45°~+45°的范围内风的角度不至于偏离太多而影响出风,也可以尽量多的覆盖可吹扫的区域。电控组件30为现有技术中常用的电控零部件,本实施方式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采用上述方案,电控组件30可以控制驱动机构2131和附加驱动机构223的转动角度,用来调节上下及左右的风向,同时也可以控制驱动机构2131和附加驱动机构223的转速,用来控制出风口13上下或左右的扫风速度,从而达到精准自动控制风向的效果,提高乘客体验。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2131与附加驱动机构223均为电机;并且电控组件30与汽车的整车控制器连接。
具体地,出风口13通过电控组件30接通电源及从整车控制器中发出的控制信号,驱动上下调节组件21及水平调节组件22运动。
控制吹风可选择的工作模式可以根据设计需要选择,以以下控制方法为例:
1、通过整车控制器,驱动驱动机构2131的电机调整上下调节组件21的导流滑块211到一定位置,进行上下吹风角度控制,极限是滑块移动到最大或最下位置,吹风角度为上下40度。
2、通过整车控制器,驱动附加驱动机构223的电机调整水平调节组件22的风向调节叶片221角度,进行左右吹风角度控制,极限是左右40度。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通过整车控制器发出信号给电控组件30分别控制驱动附加驱动机构223和驱动机构2131的电机进行连续转动,到达上下或左右扫风的目的,同时可以通过控制器,控制电机转动速度,控制上下或左右扫风的频率,从而达到精准自动控制风向的效果,提高乘客体验。
虽然通过参照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口基座,所述出风口基座内部形成空腔,所述空腔的两端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出风调节部件,所述出风调节部件包括上下调节组件,所述上下调节组件包括导流滑块,所述导流滑块设置在所述空腔中、并沿竖直方向在所述空腔内移动;其中
所述导流滑块沿着竖直方向在其上侧面抵接所述空腔上壁内侧的上位置、以及其下侧面抵接所述空腔下壁内侧的下位置之间移动;
在沿着所述出风口基座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截取的截面中,当所述导流滑块处于所述上位置时,其下侧面与所述空腔下壁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并且
在沿着所述出风口基座内的空气流动方向截取的截面中,当所述导流滑块处于所述下位置时,其上侧面与所述空腔上壁内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在竖直方向上的尺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上壁与所述空腔下壁分别形成为向外凸出的弧形壁;并且
所述导流滑块的所述上侧面与所述下侧面也分别形成相应的弧形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调节组件还包括引导机构和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引导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沿着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滑块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引导机构上;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导流滑块连接、驱动所述导流滑块沿着所述引导机构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滑块两端、与所述导流滑块滑动连接的两个引导槽,每个所述引导槽沿竖直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构件、凸轮构件和固定构件;其中
所述凸轮构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构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导流滑块的一端抵接、并通过自身的转动驱动所述导流滑块沿着所述引导机构移动;
所述驱动构件通过所述固定构件与所述出风口基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调节部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空腔中、相对所述上下调节组件靠近或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水平调节组件,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引导所述出风口基座内流动的空气沿水平方向摆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组件包括调节杆和设置在所述调节杆上的多个依次间隔设置的风向调节叶片,所述调节杆带动多个所述风向调节叶片共同地沿水平方向摆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调节组件还包括附加驱动构件和附加凸轮构件;其中
所述附加凸轮构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附加驱动构件连接;并且
所述附加驱动构件通过所述附加凸轮构件驱动所述调节杆联动所述风向调节叶片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组件,所述电控组件分别与所述上下调节组件和所述水平调节组件连接,并分别控制所述上下调节组件和所述水平调节组件调整所述出风口基座内流动的空气的吹扫方向;其中
所述上下调节组件的调节角度相对于水平方向在-45°~+45°的范围内;并且
所述水平调节组件的调节角度相对于竖直方向在-45°~+45°的范围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构件与附加驱动构件均为电机;并且
所述电控组件与汽车的整车控制器连接。
CN202010917386.8A 2020-09-03 2020-09-03 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 Pending CN1120092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7386.8A CN112009207A (zh) 2020-09-03 2020-09-03 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7386.8A CN112009207A (zh) 2020-09-03 2020-09-03 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009207A true CN112009207A (zh) 2020-12-01

Family

ID=73515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7386.8A Pending CN112009207A (zh) 2020-09-03 2020-09-03 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009207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72260A1 (fr) * 2004-06-24 2005-12-30 Faurecia Interieur Ind Snc Aerateur
CN105180396A (zh) * 2015-07-22 2015-12-23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罩及安装导风罩的出风装置和客车
JP2016210219A (ja) * 2015-04-30 2016-12-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DE202017104454U1 (de) * 2017-07-24 2017-08-14 Key Plastics Löhne GmbH Ausströmdüse eines Kraftfahrzeuges
WO2018004203A1 (ko) * 2016-06-27 2018-01-04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CN110116606A (zh) * 2019-06-10 2019-08-13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出风口及包括其的车辆
CN110641254A (zh) * 2019-10-31 2020-01-03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口
FR3088107A1 (fr) * 2018-11-07 2020-05-08 Psa Automobiles Sa Aerateur mince a effet coanda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N111559226A (zh) * 2020-04-20 2020-08-21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出风口结构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72260A1 (fr) * 2004-06-24 2005-12-30 Faurecia Interieur Ind Snc Aerateur
JP2016210219A (ja) * 2015-04-30 2016-12-1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空調用レジスタ
CN105180396A (zh) * 2015-07-22 2015-12-23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导风罩及安装导风罩的出风装置和客车
WO2018004203A1 (ko) * 2016-06-27 2018-01-04 한온시스템 주식회사 차량용 공조장치
DE202017104454U1 (de) * 2017-07-24 2017-08-14 Key Plastics Löhne GmbH Ausströmdüse eines Kraftfahrzeuges
FR3088107A1 (fr) * 2018-11-07 2020-05-08 Psa Automobiles Sa Aerateur mince a effet coanda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CN110116606A (zh) * 2019-06-10 2019-08-13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出风口及包括其的车辆
CN110641254A (zh) * 2019-10-31 2020-01-03 上海延锋金桥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出风口
CN111559226A (zh) * 2020-04-20 2020-08-21 爱驰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出风口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559226B (zh) 汽车出风口结构
CN112197416A (zh) 导风机构的驱动机构、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WO2019134243A1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0320548U (zh) 导风板及具有其的空调
CN108469112B (zh) 一种空调导风结构、空调器及空调器出风控制方法
CN113531652A (zh) 空调室内机
CN112009207A (zh) 汽车出风口的调节装置
CN213273148U (zh) 导风机构的驱动机构、导风机构及空调器
CN112895850A (zh) 一种风道隐藏式出风口调节装置及汽车
CN10988293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654176U (zh) 叶片驱动结构、隐藏式空调出风口、空调器
CN216744830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5412171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1947292A (zh) 具有双电机的导风组件及空调
WO2020052482A1 (zh) 横摆叶及具有该横摆叶的柜式空调室内机
CN216346640U (zh) 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它的空调器
CN216143822U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215321896U (zh) 风门调节装置及空调出风口系统
CN219868155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595037A (zh) 出风框的驱动机构、空调器的出风框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20904627U (zh) 一种汽车空调电动出风口装置
CN220947448U (zh) 一种出风结构、空调系统及车辆
CN220852525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113883622B (zh) 风道组件及冷暖送风装置
CN215951726U (zh) 轨道板、驱动装置和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