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99536A - 传感器和分流电阻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和分流电阻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99536A
CN111999536A CN202010454202.9A CN202010454202A CN111999536A CN 111999536 A CN111999536 A CN 111999536A CN 202010454202 A CN202010454202 A CN 202010454202A CN 111999536 A CN111999536 A CN 1119995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bus bar
body portion
shunt resistor
longitudin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5420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川口泰典
当麻贵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zak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azak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zaki Corp filed Critical Yazak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19995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9536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20Modifications of basic electric elements for use in electric measuring instruments; Structural combinations of such elements with such instruments
    • G01R1/203Resistors used for electric measuring, e.g. decade resistors standards, resistors for comparators, series resistors, shun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5/00Details of measuring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1R17/00 - G01R29/00, G01R33/00 - G01R33/26 or G01R35/00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9/00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 G01R19/0092Arrangements for measuring currents or voltages or for indicating presence or sign thereof measuring current onl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64Battery terminal connectors with integrated measuring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00Details
    • H01C1/14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sisto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on resistors
    • H01C1/148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sistors; Arrangements of terminals or tapping points or electrodes on resistors the terminals embracing or surrounding the resistive el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CRESISTORS
    • H01C17/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resistors
    • H01C17/28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resistors adapted for applying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1/00Individual connecting elements provid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ive members which are, or may be, thereby interconnected, e.g. end pieces for wires or cabl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or cable and having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blocks of binding posts
    • H01R11/11End pieces or tapping pieces for wires, supported by the wire and for facilitating electrical connection to some other wire, terminal or conductive member
    • H01R11/28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 H01R11/281End pieces consisting of a ferrule or sleeve for connections to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asuring Instrument Details And Bridges, And Automatic Balanc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传感器具有第一汇流条、第二汇流条以及分流电阻,该分流电阻具备:检测端子主体部以及从该检测端子主体部延伸出的检测端子,该检测端子主体部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汇流条接合,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汇流条接合。

Description

传感器和分流电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以及分流电阻,尤其涉及检测电流、电压的传感器以及分流电阻。
背景技术
日本特开2017-5204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分流电阻器。分流电阻器具备一对汇流条和被这些汇流条夹着的分流电阻。使用一对检测端子对电流从汇流条通过分流电阻流向汇流条时的一对检测端子间的电压或者对从汇流条通过分流电阻流向汇流条的电流进行检测。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在分流电阻器中,由于在汇流条中另外设置检测端子,因此结构变得复杂。另外,在检测端子相对于汇流条的设置位置发生了偏移的情况下,检测到的电流值、电压值缺少准确性。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准确地检测电流、电压的传感器以及分流电阻。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传感器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汇流条;第二汇流条;以及分流电阻,所述分流电阻具备分流电阻主体部和从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延伸出的检测端子,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汇流条接合,另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二汇流条接合。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够准确地检测电流、电压的传感器以及分流电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与图1不同的方向观察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设置于电池的状态的图。
图4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传感器除去密封材料后的状态的图。
图5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传感器除去密封材料和壳体后的状态的图。
图6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传感器除去密封材料、壳体和电路基板后的状态的图。
图7是图6中的VII向视图。
图8是图6中的VIII向视图。
图9是图6中的IX向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的分流电阻的图,B是A中的XIB向视图,C是A中的XIC向视图,D是表示A中的XID-XID截面的图。
图12A是图9的XIIA部的放大图,是表示向汇流条设置分流电阻的设置方式的图,B是表示A的设置方式的变形例的图。
图13A是表示检测端子与电路基板的连接位置(分流电阻与电路基板间的距离)与检测端子间的电压的关系的图,B是表示汇流条的间隔与检测端子间的电压的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分流电阻(弯曲加工前的状态)的图,B是A中的XIVB向视图,C是A中的XIVC向视图,D是表示A中的XIVD-XIVD截面的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分流电阻的立体图。
图16是表示向汇流条设置分流电阻的设置方式的变形例的图,是与图12A对应的图。
图17是表示向汇流条设置分流电阻的设置方式的变形例的图,A是与图12A对应的图,B是与图12B对应的图,C是与图16对应的图。
图18是表示比较例所涉及的传感器中的汇流条与分流电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传感器1例如设置于车的电池BT的电池极柱BP而使用,如图5~图10所示,构成为具备第一汇流条3、第二汇流条5以及分流电阻7。为了便于说明,将规定的一个方向作为纵向,将与纵向正交的规定的一个方向作为横向,将与纵向和横向正交的方向作为高度方向。
第一汇流条3由铜等导电性材料构成,第二汇流条5由与第一汇流条3相同的铜等导电性材料构成,并且与第一汇流条3分体构成。即,第二汇流条5不与第一汇流条3直接连接而与第一汇流条3分离。即,若分流电阻7未设置于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则第一汇流条与第二汇流条成为非导通状态。
分流电阻7构成为具备分流电阻主体部9和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
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纵向的一个端部与第一汇流条3直接接合,纵向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汇流条5直接接合。由此,第一汇流条3、分流电阻主体部9以及第二汇流条5相互导通。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从分流电阻主体部9延伸出。此外,也可以设置一对以上的多个检测端子11。例如,在图12A中,不仅在横向的一端,在横向的另一端也可以设置一对检测端子11。
传感器1是对从第一汇流条3流向第二汇流条5的电流或从第二汇流条5流向第一汇流条3的电流进行检测(测量)的电流传感器。此外,传感器1也可以是对第一汇流条3与第二汇流条5之间的电压进行检测(测量)的电压传感器。
如已经理解的那样,在第一汇流条3设置有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该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在设置了分流电阻7时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纵向的一端部接触。在第二汇流条5也设置有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该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在设置了分流电阻7时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纵向的另一端部接触。
在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纵向的一个端部设置有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该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在将分流电阻7设置于第一汇流条3时与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接触。在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纵向的另一个端部设置有第二汇流条接触部19,该第二汇流条接触部19在将分流电阻7设置于第二汇流条5时与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接触。
分流电阻7由温度特性比各汇流条3、5好的材料(例如Cu-Mn-Ni的合金)构成。即,分流电阻7利用电阻值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的变化与各汇流条3、5相比极少的材料构成。另外,作为代替Cu-Mn-Ni的合金来构成分流电阻7的材料,能够列举Cu-Ni的合金、Ni-Cr的合金等。
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以在将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相互连结的方向(纵向)上彼此以具有后述的规定的尺寸的值的方式分离地排列。另外,第一汇流条3的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和第二汇流条5的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在纵向上彼此分离地排列。
传感器1通过检测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间的电压,来检测在第一汇流条3与第二汇流条5之间流动的电流的值。
进一步进行说明,在传感器1设置有电路基板(布线板组件)21。并且,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与电路基板21的电路的检测端子接合部位直接接合(以与检测端子接合部位导通的方式直接接合)。
利用这样的结构,在电流从第一汇流条3流向第二汇流条5时,在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间产生的电位差被输入到电路基板21的电路,求出从第一汇流条3流向第二汇流条5的电流值。
分流电阻7使用螺栓23和螺母25来与各汇流条3、5接合。
可以代替使用螺栓23和螺母25,而使用铆钉(包括树脂铆钉)等固定件(接合用部件)来将分流电阻7接合于各汇流条3、5,也可以通过焊接(激光焊接、电子束焊接)将分流电阻7接合于各汇流条3、5。并且,只要端子11之间不短路,则分流电阻7也可以通过钎焊、具备导电性的粘接剂来与各汇流条3、5接合。
如图1、图2、图4、图10等所示,传感器1构成为具备壳体27、端子29、密封材料(模制材料)31、螺栓(与螺栓23不同的螺栓)33、螺栓(与螺栓23不同的例如方形螺栓)35、垫圈37以及螺母(与螺母25不同的螺母)39。需要说明的是,图10所示的传感器1通过焊接将分流电阻7接合于各汇流条3、5,因此未显示螺栓23及螺母25。
壳体27、密封材料31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端子29、螺栓23、33、35、垫圈37、螺母25、39由具备导电性的金属构成。
第一汇流条3的纵向的一端部未被壳体27覆盖而露出。在该露出的部位形成有孔41。螺栓35、垫圈37和螺母39在孔41附近与第一汇流条3卡合。构成为通过紧固螺栓35和螺母39,而使孔41的内径变小。
如图3所示,在电池BT的端子(电池极柱)BP被插入孔41的状态下,当将螺栓35与螺母39紧固时,成为传感器1与蓄电池BT一体地设置。
端子29的一个端部与电路基板21的端子接合部位接合。端子29的另一个端部在壳体27的罩部43内露出。通过端子29向传感器1供给电力,另外,进行与传感器1检测出的电流值相应的输出。
在壳体27的纵向的另一个端部,第二汇流条5的一部分和螺栓33的阳螺纹部露出。在第二汇流条5的一部分和螺栓33的阳螺纹部连接有利用从电池BT经由第一汇流条3、分流电阻7和第二汇流条5供给的电力而工作的设备。
利用壳体27和密封材料31来覆盖分流电阻7、电路基板21、第一汇流条3的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第二汇流条5的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
对第一汇流条3、第二汇流条5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第一汇流条3的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形成为矩形的平板状,第二汇流条5的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也形成为矩形的平板状。另外,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的厚度方向、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厚度方向与高度方向一致。
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的一个侧面(与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对置的一个侧面)45形成为与纵向正交的长方形状,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一个侧面(与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对置的一个侧面)47也同样地形成为与纵向正交的长方形状。
若从纵向观察,则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侧面45)的整体与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侧面47)整体相互重叠。
接着,参照图11对分流电阻7进行详细说明。
分流电阻主体部9形成为板状(例如矩形的平板状)。第一检测端子11A从分流电阻主体部9延伸出。当以其厚度方向(高度方向)观察分流电阻主体部9时,第一检测端子11A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边缘向横向略微突出。
第二检测端子11B从第一检测端子11A离开并与第一检测端子11A同样地从分流电阻主体部9延伸出。当在其厚度方向(高度方向)观察分流电阻主体部9时,第二检测端子11B也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边缘向横向略微突出。
进一步说明,第一检测端子11A从分流电阻主体部的边缘(横向的一端侧的1个边的中间部)向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高度方向下侧)细长地突出。第二检测端子11B也从分流电阻主体部的边缘(横向的一端侧的1个边的中间部)向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高度方向下侧)细长地突出。
各检测端子11(11A、11B)从分流电阻主体部9沿高度方向笔直地延伸,但各检测端子11(11A、11B)也可以相对于高度方向倾斜地延伸,也可以弯曲地延伸。
分流电阻主体部9和各检测端子11(11A、11B)由同一部件(相同的材料)构成。
进一步说明,分流电阻7相对于规定厚度的平板状的材料即形成为规定形状的状态的分流电阻半成品,形成为各检测端子11(11A、11B)相对于分流电阻主体部9成为折弯的状态的形状。
当在高度方向上观察分流电阻7时,分流电阻主体部9形成为纵向成为规定的尺寸、横向成为规定的尺寸的矩形状。
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中的一个检测端子11A形成为底面的形状为矩形(例如正方形)的细长的四棱柱状。四棱柱状的一个检测端子11A的底面的正方形的一边的长度的值例如为0.8mm,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厚度尺寸的值一致。
一个检测端子11A配置在矩形状的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一个边(横向的一侧的一个边)的中间部,且在纵向上稍微偏向一侧的位置。
四棱柱状的一个检测端子11A向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下侧)延伸。此外,检测端子11A的正方形状的底面的一边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上述1个边相接。
一对检测端子中的另一个检测端子11B形成为与一个检测端子11A相同的形状。
另一个检测端子11B配置在矩形状的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一个边(与配置有一个检测端子11A的边相同的边)的中间部,且在纵向上稍微偏向另一侧的位置。
四棱柱状的另一个检测端子11B与一个检测端子11A同样地,向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厚度方向的一侧(下侧)延伸。此外,检测端子11B的正方形状的底面的一边也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上述1个边相接。
在分流电阻主体部9形成有基于电阻值调整用的修整而得到的缺口49,并且形成有一对贯通孔(在其厚度方向上贯通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贯通孔)51,该一对贯通孔51在使用螺栓23、螺母25将分流电阻7固定于各汇流条3、5时使用。另外,在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也当然形成有与贯通孔51同样的贯通孔。
在高度方向上观察时,缺口49形成为弓形状,配置在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横向的另一侧的一个边的中央。另外,若减小端子11间的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截面积(与纵向正交的平面上的截面积),则修整的缺口49的位置也可以移动到其他位置,修整的缺口49的形状也可以成为其他形状。
当在高度方向上观察时,一对贯通孔51形成为圆形状。一对贯通孔51中的一个贯通孔在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横向上配置于中央,在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纵向上配置于比一个检测端子11A偏向一侧的位置。
在高度方向上观察时,一对贯通孔51中的另一个贯通孔配置在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横向上的中央,在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纵向上,配置在比另一个检测端子11B偏向另一侧的位置。
若进一步说明,则在高度方向观察时,一对贯通孔51配置于比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靠外侧的位置。另外,当沿高度方向观察时,缺口49例如形成于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的内侧。由此,能够准确地检测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间的电压。
分流电阻7相对于该中立面对称地形成。中立面是将矩形的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中心包含在内且与纵向正交的平面。第一汇流条3的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第二汇流条5的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也配置为相对于上述中立面对称地形成。
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形成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纵向的一端部侧,第二汇流条接触部19形成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纵向的另一端部侧。即,各汇流条接触部17、19形成在图11A的以附图标记XIA所示的部位。
在将分流电阻7(分流电阻主体部9)设置于第一汇流条3(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和第二汇流条5(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状态下,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的下表面与第一汇流条3的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的上表面彼此面接触,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第二汇流条接触部19的下表面与第二汇流条5的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上表面彼此面接触。
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与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的接触面的面积与第二汇流条接触部19与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接触面的面积相互大致相等。另外,如果不存在分流电阻7向第一汇流条3以及第二汇流条5安装的误差等,则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与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的接触面的面积与第二汇流条接触部19与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接触面的面积彼此相等。
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与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的接触面的面积(第二汇流条接触部19与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接触面的面积)比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截面积(未形成缺口49、贯通孔51的部位的截面积)大。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截面积是指在与纵向正交的平面上的截面的面积。
如图12A所示,第一汇流条3的与分流电阻主体部9接合的部位(侧面45)和第二汇流条5的与分流电阻主体部9接合的部位(侧面47)之间的间隙的纵向上的尺寸La2的值相对于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的纵向上的外形尺寸La1的值为110%以上(例如110%以上且200%以下)。
详细说明的话,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的纵向上的外形尺寸La1是指在纵向上距离另一个检测端子11B最远的一个检测端子11A的部位与在纵向上距离一个检测端子11A最远的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部位之间的距离。尺寸La1例如为5mm。尺寸La2例如为5.5mm。
进一步说明,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的外形尺寸La1是在高度方向观察时的矩形状的一个检测端子11A的一个边(在横向上延伸且位于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相反侧的边)与矩形状的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一个边(在横向上延伸且位于与一个检测端子11A相反的一侧的边)之间在纵向上的距离。
在上述说明中,具有分流电阻主体部9和检测端子11的分流电阻7由相同材料一体成形,但分流电阻主体部9和检测端子11也可以由不同材料构成。例如,也可以由温度特性良好的合金构成分流电阻主体部9,由铜等构成检测端子11,且检测端子11接合于分流电阻主体部9。
接着,对传感器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使用螺栓23和螺母25将第一汇流条3、第二汇流条5和分流电阻7接合,利用未图示的夹具对该接合后的部件、端子29、螺栓33进行定位,通过模具成型来设置壳体27。
接着,设置电路基板21,利用密封材料31将电路基板21密封,将螺栓35、垫圈37和螺母39设置于第一汇流条3。
对传感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作为初始状态,传感器1设置于电池BT,另外,传感器1与从电池BT接受电力的供给而驱动的设备连接。
在上述初始状态下,当电流从电池BT流向上述设备时,该电流依次流过第一汇流条3、分流电阻7(分流电阻主体部9)和第二汇流条5。
在电流这样流动的状态下,在一个检测端子11A与另一个检测端子11B之间产生电位差。该产生的电位差被输入到电路基板21,从端子29进行与电流值相应的输出。
根据传感器1,由于具备第一汇流条3、第二汇流条5以及分流电阻7,分流电阻7构成为具备分流电阻主体部9和从该分流电阻主体部9延伸出的检测端子11,因此无需在汇流条上另外设置检测端子。
通过这样的构造,在传感器1中,结构变得简单,能够削减制造成本。另外,不会发生检测端子11相对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位置偏移,能够准确地对在电流通过分流电阻7从第一汇流条3流向第二汇流条5时的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间的电压、通过分流电阻7从第一汇流条3流向第二汇流条5的电流的值进行检测。而且,与分流电阻7相比,汇流条3、5的温度特性差,因此若在汇流条3、5将取出销(检测端子)立起则会受到取出销的影响,但在传感器1中,由于不在汇流条3、5将取出销立起,因此能够准确地检测电流的值。
根据传感器1,检测端子11与电路基板21的电路的检测端子接合部位接合,因此结构进一步简化,能够更准确地检测电流通过分流电阻7从第一汇流条3流向第二汇流条5时的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间的电压等。
根据传感器1,分流电阻7使用螺栓23和螺母25来与各汇流条3、5接合,因此能够小型化,并且能够提高对电压、电流的检测精度。
例如,在汇流条3、5的热容量比分流电阻7的热容量大的结构中,在对热容量小的分流电阻进行焊接的情况下,在为了使焊料熔融而进行加热时,与汇流条相比热容量少的分流电阻的温度先上升,温度先升高的分流电阻中焊料上升,有可能因该焊料而产生短路。由于发生短路,导致电压或电流的检测精度恶化。
在汇流条上设置端子形状的情况下,若为了避免短路而增大一对汇流条间的距离(间隙),则分流电阻变大,但分流电阻以外的汇流条中的通电距离延长,从而有可能受到温度特性比分流电阻差的汇流条的影响,电压、电流的检测精度稍微下降。
但是,在传感器1中,由于在分流电阻7与各汇流条3、5的接合中不使用焊料,因此能够避免上述短路等的发生,能够使传感器1小型化,同时能够提高电压、电流的检测精度。
根据传感器1,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配置为在电流流动的方向即纵向相互分离地排列,因此能够可靠地对电流通过分流电阻7(分流电阻主体部9)从第一汇流条3流向第二汇流条5时的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间的电压等进行检测。
根据传感器1,如图12A所示,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的侧面45与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侧面47之间的间隙的纵向上的尺寸La2的值相对于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的纵向上的外形尺寸La1的值为110%以上,因此能够正确地对电流通过分流电阻7从第一汇流条3流向第二汇流条5时的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间的电压等进行检测。
即,在电流流过汇流条3、5和分流电阻7时,在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之间,电流在纵向上大致只流过分流电阻主体部9,因此不会受到来自汇流条3、5的影响,在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间产生的电压等的偏差消失。
参照图13B进行说明。图13B的横轴表示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的纵向上的外形尺寸La1为5mm时的汇流条3、5的间隔(侧面45与侧面47之间的间隙在纵向上的尺寸La2),图13B的纵轴表示在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中产生的电压。线图G12B表示尺寸La2与上述电压的关系(模拟分析结果)。
示出得到图13B的模拟解析结果时的条件。流过汇流条3、5和分流电阻7的电流的值为100A的恒定值。作为分流电阻,使用后文详细说明的图15所示的分流电阻7a。分流电阻7a由Cu-Mn-Ni的合金构成。汇流条3、5使用在Cu的合金的表面镀有Sn的汇流条。
若以实测来求得图13B所示的线图G12B,则在实测中,在分流电阻7的连接时存在位置偏移,其成为误差而难以定量化。特别是,间隙(汇流条间隔:各汇流条3、5的间隙即侧面45与侧面47的距离)比线段L12所示的部位窄的情况下,端子间电压成为上升的倾向(参照图13B的L12与L12b之间),即使稍微的位置偏移,端子间电压也大幅偏离。
在向汇流条3、5设置分流电阻7a的方式中,汇流条3的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的宽度尺寸的值大于分流电阻7a的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的宽度尺寸的值,汇流条5的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宽度尺寸的值大于分流电阻7a的第二汇流条接触部19的宽度尺寸的值。而且,图15中由附图标记XIA(左侧的附图标记XIA)表示的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的矩形状的整个下表面)与汇流条3的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面接触,图15中由附图标记XIA(右侧的附图标记XIA)所示的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的矩形状的整个下表面)与汇流条3的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面接触。但是,理所当然的,分流电阻7a的检测端子11A、11B不与汇流条3、汇流条5接触。
如从图13B理解的那样,在比线段L12靠右侧的范围(附图标记L12a所示的范围)中,尺寸La2的值相对于尺寸La1的值为110%以上,在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产生的上述电压恒定。
图13A示出检测端子11(11A、11B)的连接部位与电压的关系(测量结果)。图13A所示的测量结果也是在与得到图13B所示的测量结果时的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得到的测量结果。图13A的横轴表示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的连接部位(与电路基板21的检测端子接合部位的连接部位)与分流电阻主体部9之间的距离(高度方向上的距离)。图13A的纵轴表示在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中产生的电压。如线图G12A所示,与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的连接部位无关,在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产生的电压恒定。
因此,即使检测端子11(11A、11B)与电路基板21的检测端子接合部位的连接部位的位置偏移,电流值等的检测精度也不会变差。
如果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在纵向上进入各汇流条3、5的间隙的内侧(侧面45与侧面47之间),则即使分流电阻7相对于各汇流条3、5在纵向上的设置位置稍微偏移,也不会受到该偏移的影响,能够基本正确地检测在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间产生的电压等。
因此,在制造多个传感器1的情况下,通过改变修整的缺口49的形态来进行调整,从而传感器1的个体差异被吸收。另外,通过减少分流电阻7的连接时的误差,从而不需要使用微型计算机等的增益调整。通过省略该功能,电路基板21的电路被简化,部件件数减少,因此故障率降低,并且价格也下降。
根据传感器1,分流电阻主体部9和检测端子11由相同的部件构成,因此,如果利用冲压加工等将分流电阻7从母材一体成形,则能够在不另外设置检测端子的情况下通过简单的制造工序得到形状精度良好的分流电阻7,并且通过使用该分流电阻7,能够正确地检测电流值等。
也可以用图12B表示第一汇流条3的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的侧面45与第二汇流条5的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侧面47之间的纵向的距离。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表示图13B所示的汇流条3、5的间隔与检测端子11间的电压之间的关系的图。
在图12B所示的结构中,第一汇流条3的与分流电阻主体部9接合的部位(侧面45)和第二汇流条5的与分流电阻主体部9接合的部位(侧面47)之间的间隙在纵向上的尺寸Lbas(Lb2)的值比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在纵向上的外形尺寸(Lb1)的值小,且比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在纵向上的内形尺寸Lin(Lb3)的值大。
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在纵向上的内形尺寸(内形距离)Lin是在纵向上距离另一个检测端子11B最近的一个检测端子11A的部位与在纵向上距离一个检测端子11A最近的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部位之间的距离。
即,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的内部形状尺寸Lin是在高度方向上观察时的矩形形状的一个检测端子11A的一个边(在横向上延伸且位于另一个检测端子11B侧的边)与矩形形状的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一个边(在横向上延伸的边且位于一个检测端子11A侧的边)之间的纵向上的距离。
进一步说明图12B所示的结构。
尺寸Lbas的值与内形尺寸Lin的值的差(Lbas-Lin)和外形尺寸Lout的值与内部形状尺寸Lin的值的差(Lout-Lin)的比率((Lbas-Lin)/(Lout-Lin))被设定为成为在一对汇流条3、5之间流过的电流的测量值的误差落入容许值的范围内的比率,或者一对汇流条3、5间的电压的测量值的误差落入容许值的范围的比率。通过具有这样的比率的构造,相对于尺寸Lbas的变动,能够使在恒定电压下的一对汇流条3、5之间流动的电流的测量值的变动幅度落入在能够容许的规定范围内。或者,相对于尺寸Lbas的变动,能够使在恒定电流下的一对汇流条3、5之间流动的电压的测量值的变动幅度落入在能够容许的规定范围内。
若对图12B所示的结构举例进行具体说明,则(间隙尺寸值Lbas-内形尺寸值Lin)/(外形尺寸值Lout-内形尺寸值Lin)的值在72~78%的范围内。此外,72~78%的范围优选为73~77%的范围,73~77%的范围更优选为74~76%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74.5~75.5%,更进一步优选为75%。
换言之,若将内形尺寸值Lin的值设为0%,将外形尺寸值Lout设为100%,则间隙的尺寸Lbas的值成为上述的范围或值。
在图12B所示的结构中,外形尺寸Lout(Lb1)的值为5.0mm,尺寸Lbas(Lb2)的值为4.5mm,内部形状尺寸Lin(Lb3)的值为3.4mm。
上述的72~78%的范围等表示图13B的由附图标记L12b所示的部位,在由附图标记L12b表示的部位,成为线图G12B的波形的顶点(峰)或其附近的部位,在此,检测端子11A、11B间的电压变化变小。
即使汇流条3、5、分流电阻7a的材质、厚度(图15所示的0.8mm的值)变化,图13B所示的线图G12B的波形的倾向(线图形状的倾向)也不变。即,在附图标记L12a所示的范围内,在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产生的上述电压恒定,上述的72%~78%的范围等在由附图标记L12b所示的部位成为线图G12B的波形的顶点(峰)或其附近的部位。在分流电阻7中,通过采用线图G12B的峰或其附近的部位的结构,能够小型且增大电阻值,能够实现产品整体(传感器1)的小型化。另外,即使是相同的电阻值,由于在分流电阻7中电流流过较短的距离,因此能够减少发热量。
在分流电阻7中,在采用使用线图G12B的峰或其附近的部位的结构的情况下,由于电阻值会根据相对于端子宽度的连接位置而变化,因此在宽度窄的端子(纵向的间隙的值大的检测端子11A、11B)中,连接精度变得严格(需要使分流电阻7相对于汇流条3、5的设置位置的精度严格)。因此,在制造时的安装精度变粗糙,端子宽度窄的情况下,会成为大幅变动的区域,因此不应该采用该结构。
进一步说明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的外形尺寸(在图12A中用附图标记La1表示的距离、在图12B中用附图标记Lb1表示的距离)、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的内形距离(在图12B中用附图标记Lb3表示的距离)。
如图11D所示,若从横向观察分流电阻7中的分流电阻主体部9与一个检测端子11A的边界面53(53A),则成为矩形(例如正方形状)。正方形的边界面53A的四边中彼此对置的一对边55(55A、55B)彼此平行地沿高度方向延伸。正方形的边界面53A的四边中彼此对置的另一对边57(57A、57B)相互平行地沿纵向延伸。
若从横向观察分流电阻7中的分流电阻主体部9与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边界面53(53B),则其也成为矩形(例如正方形状)。正方形的边界面53B的四边中彼此对置的一对边59(59A、59B)彼此平行地沿高度方向延伸。正方形的边界面53B的四边中彼此对置的另一对边61(61A、61B)彼此平行地沿纵向延伸。
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的外形距离LX1是在一个检测端子11A的边界面53A的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边55中的一边(位于与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边界面53B相反侧的面)55A与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边界面53B的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边59中的一边(位于与一个检测端子11A的边界面53A相反侧的面)59A之间在纵向上的距离。
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的内形距离LX2是在一个检测端子11A的边界面53A的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边55中的另一边(位于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边界面53B侧的面)55B与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边界面53B的沿高度方向延伸的一对边59中的另一边(位于一个检测端子11A的边界面53A侧的面)59B之间在纵向上的距离。
如果这样解释一对检测端子11的外形距离LX1、一对检测端子11的内形距离LX2,则一对检测端子11各自也可以在它们的延伸方向的中途适当弯曲。
一个检测端子11A的边界面53A的形状和一个检测端子11A的截面(在与延伸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截面;在与高度方向正交的平面上的截面)的形状彼此一致,但一个检测端子11A的边界面53A的形状与一个检测端子11A的截面的形状也可以彼此不同。在该情况下,优选一个检测端子11A的截面的面积(任意的位置处的截面的面积)比一个检测端子11A的边界面53A的面积大。
同样地,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边界面53B的形状与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截面的形状相互一致,但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边界面53B的形状与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截面的形状也可以彼此不同。在该情况下,也优选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截面的面积(任意的位置处的截面的面积)比另一个检测端子11B的边界面53B的面积大。
根据传感器1,第一汇流条3与第二汇流条5之间的间隙(gap)的纵向上的尺寸Lbas与一对检测端子11的纵向上的内形尺寸Lin的差和一对检测端子11的纵向上的外形尺寸Lout与一对检测端子11的纵向上的内形尺寸Lin的差的比率被设定为使流过一对汇流条3、5之间的电流的测量值的误差落入容许值的范围,或者使一对汇流条3、5之间的电压的测量值的误差落入在容许值的范围内的比率。通过具有这样的比率的结构,对于尺寸Lbas的变动,能够使在恒定电压下的一对汇流条3、5之间流动的电流的测量值的变动幅度落入在能够容许的规定范围内。或者,对于尺寸Lbas的变动,能够使在恒定电流下的一对汇流条3、5之间流动的电压的测量值的变动幅度落入在能够容许的规定范围内。比率的值例如设定为75%左右。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实现传感器1的小型化,并且能够准确地对电流通过分流电阻7从第一汇流条3流向第二汇流条5时的一对检测端子11间的电流值等进行检测。
考虑在图13B的线图G12B的部位L12b,线图G12B达到峰值(在一对检测端子11(11A、11B)产生的电压的最大值)是因为在电流从电阻值小的汇流条3、5进入电阻值大的分流电阻主体部9时,由于端子分支部分与汇流条重叠,因此电流在检测端子11侧扩展,电流路径延伸。
也可以使分流电阻7变形,成为图14、图15所示那样的分流电阻7a。图14、图15所示的分流电阻7a的一对检测端子11的形状与图11等所示的分流电阻7不同,其他方面与图11等所示的分流电阻7同样地形成,同样地使用。另外,图15表示分流电阻7a的完成品,图14表示对一对检测端子11进行弯曲加工之前的分流电阻7a的半成品。
图14、图15所示的分流电阻7a具备分流电阻主体部9、第一检测端子11A和第二检测端子11B。分流电阻主体部9形成为板状(例如矩形的平板状)。
第一检测端子11A从分流电阻主体部9延伸出,第二检测端子11B从第一检测端子11A离开地从分流电阻主体部9延伸出。
第一检测端子11A具备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边缘向横向一端侧稍微突出的第一连结部63和从该第一连结部63的前端伸出的第一端子主体部65。
如图15所示,第一端子主体部65从第一连结部63的前端向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高度方向下侧)延伸。另外,第一端子主体部65的延伸方向(长度方向)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厚度方向正交,但不一定必须正交,第一端子主体部65的长度方向也可以相对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厚度方向以规定的角度交叉。
第一端子主体部65也可以是从第一连结部63的前端到第一端子主体部65的长度方向(延伸方向)的中间部的部分沿着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纵向)且向与第二检测端子11B分离的方向延伸,从第一端子主体部65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到第一端子主体部65的长度方向的前端的部分向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
同样,第二检测端子11B与第一检测端子11A同样,具备从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边缘向横向一端侧稍微突出的第二连结部67和从该第二连结部67的前端伸出的第二端子主体部69。
第二端子主体部69从第二连结部67的前端向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厚度方向的一侧(高度方向下侧)延伸。
第二端子主体部69也可以是从第二连结部67的前端到第二端子主体部69的长度方向(延伸方向)的中间部的部分沿着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纵向)且向从第一检测端子11A离开的方向延伸,从第二端子主体部69的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到第二端子主体部69的长度方向的前端的部分向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
进一步说明,在图15所示的方式中,第一检测端子11A(第二检测端子11B)在图14中用附图标记LIIIA表示的部位弯曲,但第一检测端子11A(第二检测端子11B)也可以在图14中用附图标记LIIIB表示的部位弯曲。
在图14、图15所示的分流电阻7a中,横向上的分流电阻主体部9与检测端子11A(检测端子11B)的第一端子主体部65(第二端子主体部69)之间的间隙的尺寸LIIIC的值比横向上的第一端子主体部65(第二端子主体部69)的尺寸LIIID的值小。
根据图15所示的分流电阻7a,各检测端子11(11A、11B)如上述那样从分流电阻主体部9突出,能够极力减少通过冲压加工等由平板状的母材制造分流电阻7时的材料的浪费。
分流电阻主体部9也可以在电路基板21侧与第一汇流条3和第二汇流条5接合。
进一步进行说明,在图12等所示的方式中,分流电阻主体部9配置并接合于第一汇流条3的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和第二汇流条5的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上侧(与电路基板21相反的一侧)。
与此相对,如图16所示,在将图11、图15所示的分流电阻7、7a(分流电阻主体部9)设置于第一汇流条3(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和第二汇流条5(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状态下,分流电阻主体部9也可以配置并接合于第一汇流条3的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和第二汇流条5的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下侧(电路基板21侧)。
即,也可以是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的上表面与第一汇流条3的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的下表面相互面接触,分流电阻主体部9的第二汇流条接触部19的上表面与第二汇流条5的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下表面相互面接触的方式。
由此,在高度方向上,分流电阻主体部9与电路基板21之间的距离比图12等所示的情况小,能够减少检测端子11从分流电阻主体部9突出的长度,能够减少制造分流电阻7时的材料的浪费,能够削减材料的使用量。
在以上的说明中,使用螺栓23、螺母25等固定件将分流电阻7、7a设置于汇流条3、5,但也可以如上述另外图17所示,通过焊接(例如超声波焊接)等将分流电阻的7、7a设置于汇流条3、5。
即使在通过焊接等将分流电阻7、7a设置于汇流条3、5的情况下,分流电阻的7、7a的第一汇流条接触部17的整个面也与汇流条3的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面接触,分流电阻的7、7a的第二汇流条接触部19的整个面与汇流条5的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面接触。
在通过焊接等将分流电阻7、7a设置于汇流条3、5的情况下,图11、图15所示的贯通孔51例如被删除,在分流电阻的7、7a与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相接的面(例如矩形状的平面)的外周(例如矩形状的平面的4个边)、其外周的附近,成为不存在突出物的状态。同样地,在分流电阻的7、7a与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相接的面的外周、该外周附近,成为不存在突出物的状态。
例如,在图17所示的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的角部(分流电阻的7、7a的一个边部;在由第一分流电阻设置部13和分流电阻的7、7a形成的角部)71,例如不存在角焊接时等出现的焊接部位。同样地,在第二分流电阻设置部15的角部71也不存在焊接部位。
即使在通过焊接等将分流电阻的7、7a设置于汇流条3、5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与图13所示的线图G12A、G12B同样的线图(测量结果)。
接下来,对比较例进行说明。如图18所示,比较例所涉及的分流电阻器301具备一对汇流条303、305和被这些汇流条303、305夹持的分流电阻307。
在一个汇流条303设置有检测端子309,在另一个汇流条305设置有检测端子311。
使用一对检测端子309、311来对电流从汇流条303通过分流电阻307流向汇流条305时的、一对检测端子309、311间的电压、从汇流条303通过分流电阻307流向汇流条305的电流进行检测。
然而,在比较例所涉及的分流电阻器301中,由于将检测端子309、311另外设置于汇流条,因此结构变得复杂,另外,在检测端子309、311向汇流条303、305的设置位置偏移的情况下,检测出的电流值、电压值缺乏准确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来提示的,并不意在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方式也能够以其他的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及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和主旨中,并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及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一汇流条;
第二汇流条;以及
分流电阻,所述分流电阻具备分流电阻主体部和从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延伸出的检测端子,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一个端部与所述第一汇流条接合,且另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汇流条接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电路基板,
所述检测端子与所述电路基板的检测端子接合部位接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在所述电流基板侧与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接合。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电阻使用固定件或者通过焊接而与各所述汇流条接合。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流电阻的检测端子至少设置有一对,所述至少一对检测端子在将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一端部和另一端部彼此连结的方向即纵向上彼此分离地排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汇流条的接合有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部位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接合有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部位之间的间隙在所述纵向上的尺寸的值相对于所述一对检测端子在所述纵向上的外形尺寸的值为110%以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使所述第一汇流条的接合有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部位以及所述第二汇流条的接合有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部位之间的间隙在所述纵向上的尺寸的值与一对所述检测端子在所述纵向上的内形尺寸的值的差,和一对所述检测端子在所述纵向上的外形尺寸的值与所述内形尺寸的值的差的比率成为如下的比率:使流过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之间的电流的测量值的误差落入容许值的范围内的比率或者使所述第一汇流条和所述第二汇流条之间的电压的测量值的误差落入容许值的范围内的比率。
8.如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传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汇流条的接合有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部位以及所述第二汇流条的接合有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部位之间的间隙在所述纵向上的尺寸的值比一对所述检测端子在所述纵向上的外形尺寸的值小,且所述第一汇流条的接合有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部位与所述第二汇流条的接合有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部位之间的间隙在所述纵向上的尺寸的值比一对所述检测端子在所述纵向上的内形尺寸大,
使所述第一汇流条的接合有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部位以及所述第二汇流条的接合有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部位之间的间隙在所述纵向上的尺寸的值与一对所述检测端子在所述纵向上的内形尺寸的值的差,和一对所述检测端子在所述纵向上的外形尺寸的值与所述内形尺寸的值的差的比率成为如下的比率:使一对所述检测端子间产生的电压的值为峰值的比率。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与所述检测端子由同一部件构成。
10.一种分流电阻,其特征在于,具有:
分流电阻主体部,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被形成为板状;
第一检测端子,所述第一检测端子从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延伸出;以及
第二检测端子,所述第二检测端子从该第一检测端子离开而从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延伸出,
所述第一检测端子具备:第一连结部,所述第一连结部从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略微突出;以及第一端子主体部,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从所述第一连结部的前端延伸出,
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从所述第一连结部的前端向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出,或者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的从所述第一连结部的前端到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的部分沿着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边缘的延伸方向并且向从所述第二检测端子离开的方向延伸出,而且,从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到所述第一端子主体部的长边方向的前端的部分向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出,
所述第二检测端子具备:第二连结部,所述第二连结部从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略微突出;以及第二端子主体部,所述第二端子主体部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前端延伸出,
所述第二端子主体部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前端向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出,或者所述第二端子主体部的从所述第二连结部的前端到所述第二端子主体部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的部分沿着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边缘的延伸方向并且向从所述第一检测端子离开的方向延伸出,而且,从所述第二端子主体部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到所述第二端子主体部的长边方向的前端的部分向所述分流电阻主体部的厚度方向的一侧延伸出。
CN202010454202.9A 2019-05-27 2020-05-26 传感器和分流电阻 Withdrawn CN11199953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8630A JP7074722B2 (ja) 2019-05-27 2019-05-27 センサ
JP2019-098630 2019-05-27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9536A true CN111999536A (zh) 2020-11-27

Family

ID=734663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54202.9A Withdrawn CN111999536A (zh) 2019-05-27 2020-05-26 传感器和分流电阻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454652B2 (zh)
JP (1) JP7074722B2 (zh)
CN (1) CN111999536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778944B1 (ko) * 2015-11-05 2017-09-15 일륭기공(주) 핀치볼트 요크의 상대물 장착면 치수 측정 장치
US20220276308A1 (en) 2021-02-26 2022-09-01 Yazaki Corporation Current sensor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3175A (ja) * 1990-07-25 1992-03-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流検出装置
JP2004221160A (ja) * 2003-01-10 2004-08-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流検出用抵抗器
CN102687308A (zh) * 2009-08-18 2012-09-1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
US20130187575A1 (en) * 2010-09-30 2013-07-25 Masaki Yugou Power source apparatus
JP2015021816A (ja) * 2013-07-18 2015-0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ャント抵抗式電流センサ
CN105339800A (zh) * 2013-07-18 2016-02-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分流电阻式电流传感器
CN105408752A (zh) * 2013-07-25 2016-03-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分流电阻式电流传感器
CN105980864A (zh) * 2014-02-03 2016-09-28 兴亚株式会社 电阻器和电流检测装置
CN107710349A (zh) * 2015-06-15 2018-02-16 Koa株式会社 电阻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04716A (zh) * 2016-02-01 2018-09-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传感器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3969A (ja) * 1994-07-15 1996-03-26 Fuji Electric Co Ltd 電流検出用表面実装型抵抗素子およびその実装基板
JP2004117045A (ja) * 2002-09-24 2004-04-15 Honda Elesys Co Ltd シャント抵抗器
JP2007078599A (ja) * 2005-09-16 2007-03-29 Hitachi Ltd 電流検出用抵抗器及び制御装置
JP2009098079A (ja) * 2007-10-18 2009-05-07 Fujitsu Ten Ltd シャント抵抗器、電流監視装置および電流監視方法
JP2014016298A (ja) * 2012-07-11 2014-01-30 Yazaki Corp シャント抵抗式電流センサ
DE102015216700A1 (de) * 2015-09-01 2017-03-02 Continental Automotive Gmbh Anschlussvorrichtung zum Anschließen eines Messgerätes an einen Anschlusspol eines Energiespeichers eines Kraftfahrzeugs
JP6832103B2 (ja) * 2016-09-20 2021-02-24 Koa株式会社 電流測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83175A (ja) * 1990-07-25 1992-03-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流検出装置
JP2004221160A (ja) * 2003-01-10 2004-08-05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流検出用抵抗器
CN102687308A (zh) * 2009-08-18 2012-09-19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汇流条
US20130187575A1 (en) * 2010-09-30 2013-07-25 Masaki Yugou Power source apparatus
JP2015021816A (ja) * 2013-07-18 2015-02-0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シャント抵抗式電流センサ
CN105339800A (zh) * 2013-07-18 2016-02-17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分流电阻式电流传感器
CN105408752A (zh) * 2013-07-25 2016-03-16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分流电阻式电流传感器
CN105980864A (zh) * 2014-02-03 2016-09-28 兴亚株式会社 电阻器和电流检测装置
CN107710349A (zh) * 2015-06-15 2018-02-16 Koa株式会社 电阻器及其制造方法
CN108604716A (zh) * 2016-02-01 2018-09-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电池传感器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074722B2 (ja) 2022-05-24
US20200379014A1 (en) 2020-12-03
US11454652B2 (en) 2022-09-27
JP2020193845A (ja)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67971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nic control device
DE102007034757B4 (de) Stromsensor
US10473695B2 (en) Current detection device
JP4410241B2 (ja) 電子制御装置
KR102181276B1 (ko) 전류 검출 장치
US11293952B2 (en) Passive current sensor with simplified geometry
US10641798B2 (en) Current detection device having a fixing portion formed in a wiring member
US20190295749A1 (en) Shunt resistor and mounted structure of shunt resistor
CN111999536A (zh) 传感器和分流电阻
CN105874338A (zh) 分流电阻器以及分流电阻器组件
CN109416375B (zh) 电流测定装置
US10060989B2 (en) Battery state detection apparatus
JP6462233B2 (ja) 電流検出構造
JP2012215452A (ja) シャント抵抗器の接続端子、及びバッテリー状態検知装置
WO2021220895A1 (ja) 電流検出装置
US20170162302A1 (en) Current detection resistor
US11268986B2 (en) Current measuring device
KR102344935B1 (ko) 배터리 센싱 모듈
CN209912637U (zh) 分流电阻器组件
US11791073B2 (en) Shunt resistor
JP2015021816A (ja) シャント抵抗式電流センサ
US11536771B2 (en) Current sensor
JP7052601B2 (ja) 回路構成体
WO2020145065A1 (ja) シャントセンサ
JP2022092581A (ja) 抵抗アセンブリおよび抵抗アセンブリを製造す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