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97403B - 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97403B
CN111997403B CN202010826127.4A CN202010826127A CN111997403B CN 111997403 B CN111997403 B CN 111997403B CN 202010826127 A CN202010826127 A CN 202010826127A CN 111997403 B CN111997403 B CN 1119974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rod
plate
shaped
bottom plate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261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97403A (zh
Inventor
吴伟
陆建军
徐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Ancient Building Garde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Ancient Building Garde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Ancient Building Garde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Ancient Building Gard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2612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974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974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74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974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974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0Working measures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3/02Repairing, e.g. filling cracks; Restoring; Altering; Enlarging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GSCAFFOLDING; FORMS; SHUTTERING; BUILDING IMPLEMENTS OR AIDS, OR THEIR USE; HANDLING BUILDING MATERIALS ON THE SITE; REPAIRING, BREAKING-UP OR OTHER WORK ON EXISTING BUILDINGS
    • E04G25/00Shores or struts; Chocks
    • E04G25/04Shores or struts; Chocks telescopic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的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所述主体组件内侧顶部设有上支架组件,且所述主体组件内侧中部设有柱体支架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内侧底部设有活动组接组件,本发明通过传动皮带驱使锥形齿轮组转动,同步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使得底架、环形支撑座、圆柱筒体和上顶座整体套设于古建筑的支撑柱体的外侧,并在驱动齿轮转动时,驱使齿条板横向移动,弧形支板贴近至古建筑的支撑柱体外壁,对其形成全方位支撑效果;通过连接件推动联动杆移动,并驱使侧顶板转动至水平状态,对顶梁起到全方位的支撑效果,稳定且牢固,不易晃动。

Description

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古建筑指的是具有一定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的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建筑具有一定的美术鉴赏和建筑鉴赏价值,中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体系为主,并以四根立柱,上加横梁、竖枋而构成“间”,并且中国古建筑雕梁画栋,墙壁亦往往作图画,是古代劳动者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经过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变迁,由于环境、战乱或者其他人为因素,木质的古建筑构件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人们就专门针对古建筑进行修复保护,而在对横梁的修复保护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为了达到稳定的支撑效果,往往需要多个结构组件之间相互作用才能达到效果,且大多数为手动作业,极大提高了操作难度,降低了工作效率;且通过现有的单个支撑装置不能够同时对古建筑的支撑柱体和顶梁基实现支撑,容易导致支撑效果不理想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主体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内侧顶部设有上支架组件,且所述主体组件内侧中部设有柱体支架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内侧底部设有活动组接组件;
所述主体组件包括底架,所述底架上呈圆周状等距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顶部固定连接环形支撑座,所述环形支撑座顶部设有圆柱筒体,所述圆柱筒体上方设有上顶座;
所述上支架组件包括与上顶座活动连接的侧顶板,所述侧顶板于上顶座四周等距设置,所述侧顶板底部与联动杆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联动杆另一端与连接件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固定套设于环形块上,所述上顶座内腔开设有与环形块相适配的滑槽,所述环形块底部垂直固定插接有支撑杆,所述上支架组件还包括插入圆柱筒体内腔的条形板,所述条形板侧壁开设有齿轮槽;
所述柱体支架组件包括与支撑杆一端活动连接的上连杆,所述上连杆底端与下连杆活动连接,所述下连杆底端与圆柱筒体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侧壁均设有下弧形支板,且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连接处水平设有齿条板,所述齿条板套设于连接上连杆和下连杆的连接轴上,所述齿条板底部设有与其啮合连接的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同时与条形板啮合连接,且所述驱动齿轮通过驱动电机控制转动,驱动齿轮转动的同时驱使条形板向上移动,并带动上顶座向上移动;
所述柱体支架组件还包括通过联动轴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的皮带轮,所述皮带轮上套设有传动皮带,所述传动皮带穿过圆柱筒体伸入环形支撑座内侧,位于下方所述皮带轮通过联动轴与锥形齿轮组传动连接,所述锥形齿轮组通过连接轴与水平设置的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嵌设于环形支撑座内侧;
所述活动组接组件包括与环形支撑座固定连接的半圆形导向轨,所述半圆形导向轨上对称设有前弧形底板和后弧形底板,且所述半圆形导向轨设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与前弧形底板和后弧形底板侧壁啮合传动连接,所述前弧形底板和后弧形底板的连接端设有磁性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环形支撑座、圆柱筒体和上顶座均由各自独立的对称两部分活动连接而成,所述上顶座侧壁等距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环形支撑座内腔开设有凹台。
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底架、环形支撑座、圆柱筒体和上顶座放置于古建筑的支撑柱体一侧,控制驱动电机工作,驱使驱动齿轮转动,带动皮带轮转动,并通过传动皮带驱使锥形齿轮组转动,同步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使得前弧形底板和后弧形底板沿着半圆形导向轨上移动,使得底架、环形支撑座、圆柱筒体和上顶座整体套设于古建筑的支撑柱体的外侧,直至前弧形底板和后弧形底板一端通过磁性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S2:驱动齿轮转动的同时,驱使齿条板横向移动,推动上连杆和下连杆的一端,使得上连杆和下连杆由倾斜状态逐渐变为竖直状态,且此时下弧形支板贴近至古建筑的支撑柱体外壁,对其形成全方位支撑效果;
S3:驱动齿轮转动的同时还驱使条形板向上移动,并带动上顶座向上移动,使得上顶座与古建筑支撑柱体顶部的顶梁抵接,且上连杆和下连杆变为竖直状态的同时,会通过支撑杆带动环形块于古建筑支撑柱体外壁向上移动,从而通过连接件推动联动杆移动,驱使侧顶板转动至水平状态,对顶梁起到全方位的支撑效果,稳定且牢固,不易晃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将底架、环形支撑座、圆柱筒体和上顶座放置于古建筑的支撑柱体一侧,控制驱动电机工作,通过传动皮带驱使锥形齿轮组转动,同步带动传动齿轮转动,使得弧形底板沿着半圆形导轨上移动,使得底架、环形支撑座、圆柱筒体和上顶座整体套设于古建筑的支撑柱体的外侧;且驱动齿轮转动的同时,驱使齿条板横向移动,推动上连杆和下连杆的一端,使得上连杆和下连杆由倾斜状态逐渐变为竖直状态,且此时弧形支板贴近至古建筑的支撑柱体外壁,对其形成全方位支撑效果;另外驱动齿轮转动的同时,驱使条形板向上移动,并带动上顶座向上移动,使得上顶座与古建筑支撑柱体顶部的顶梁抵接,通过连接件推动联动杆移动,驱使侧顶板转动至水平状态,对顶梁起到全方位的支撑效果,稳定且牢固,不易晃动,装置展开过程全程自动进行,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腔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活动组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主体组件;101、底架;102、液压杆;103、环形支撑座;104、圆柱筒体;105、上顶座;200、上支架组件;201、侧顶板;202、联动杆;203、连接件;204、环形块;205、滑槽;206、支撑杆;207、条形板;300、柱体支架组件;301、上连杆;302、下连杆;303、弧形支板;304、齿条板;305、驱动齿轮;306、驱动电机;307、传动皮带;308、皮带轮;309、锥形齿轮组;310、传动齿轮;400、活动组接组件;401、半圆形导向轨;402、前弧形底板;403、后弧形底板;404、磁性连接结构。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包括主体组件100,主体组件100内侧顶部设有上支架组件200,通过上支架组件200对古建筑柱体顶部的顶梁实现全方位的支撑,且主体组件100内侧中部设有柱体支架组件300,通过柱体支架组件300对古建筑柱体本身实现全方位的支撑,主体组件100内侧底部设有活动组接组件400,通过活动组接组件400驱使底架101、环形支撑座103、圆柱筒体104和上顶座105环绕于古建筑柱体周围。
请参阅图1,主体组件100包括底架101,底架101上呈圆周状等距设有液压杆102,液压杆102顶部固定连接环形支撑座103,通过液压杆102对装置整体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环形支撑座103顶部设有圆柱筒体104,圆柱筒体104的设置用于作为柱体支架组件300的支撑体,圆柱筒体104上方设有上顶座105,上顶座105配合展开的侧顶板201对古建筑柱体顶部的顶梁实现全方位的支撑。
请参阅图1,底架101、环形支撑座103、圆柱筒体104和上顶座105均由各自独立的对称两部分活动连接而成,便于将上述部件环绕固定于古建筑柱体外侧,上顶座105侧壁等距开设有安装凹槽,环形支撑座103内腔开设有凹台。
请参阅图2,上支架组件200包括与上顶座105活动连接的侧顶板201,侧顶板201于上顶座105四周等距设置,侧顶板201底部与联动杆202一端活动连接,联动杆202另一端与连接件203活动连接,连接件203为表面开设有凹槽的圈形件,联动杆202一端通过销轴与连接件203活动连接,连接件203固定套设于环形块204上,上顶座105内腔开设有与环形块204相适配的滑槽205,环形块204底部垂直固定插接有支撑杆206,上支架组件200还包括插入圆柱筒体104内腔的条形板207,条形板207上开设有供齿条板304移动的开口,条形板207侧壁开设有齿轮槽,下文的驱动齿轮305转动的同时驱使条形板207向上移动,并带动上顶座105向上移动,使得上顶座105与古建筑支撑柱体顶部的顶梁抵接,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变为竖直状态的同时,会通过支撑杆206带动环形块204于古建筑支撑柱体外壁向上移动,从而通过连接件203推动联动杆202移动,驱使侧顶板201转动至水平状态,对顶梁起到全方位的支撑效果。
请参阅图2和图3,柱体支架组件300包括与支撑杆206一端活动连接的上连杆301,上连杆301底端与下连杆302活动连接,下连杆302底端与圆柱筒体104内壁活动连接,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侧壁均设有下弧形支板303,且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连接处水平设有齿条板304,齿条板304套设于连接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的连接轴上,齿条板304底部设有与其啮合连接的驱动齿轮305,驱动齿轮305同时与条形板207啮合连接,且驱动齿轮305通过驱动电机306控制转动,控制驱使驱动齿轮305转动,驱使齿条板304横向移动,推动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的一端,使得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由倾斜状态逐渐变为竖直状态,且此时下弧形支板303贴近至古建筑的支撑柱体外壁,对其形成全方位支撑效果。
请参阅图2和图3,柱体支架组件300还包括通过联动轴与驱动齿轮305传动连接的皮带轮308,皮带轮308上套设有传动皮带307,传动皮带307穿过圆柱筒体104伸入环形支撑座103内侧,位于下方皮带轮308通过联动轴与锥形齿轮组309传动连接,锥形齿轮组309通过连接轴与水平设置的传动齿轮310传动连接,传动齿轮310嵌设于环形支撑座103内侧,驱动电机306工作,驱使驱动齿轮305转动,带动皮带轮308转动,并通过传动皮带307驱使锥形齿轮组309转动,同步带动传动齿轮310转动。
请参阅图4,活动组接组件400包括与环形支撑座103固定连接的半圆形导向轨401,半圆形导向轨401上对称设有前弧形底板402和后弧形底板403,且半圆形导向轨401设有传动齿轮310,传动齿轮310分别与前弧形底板402和后弧形底板403侧壁啮合传动连接,前弧形底板402和后弧形底板403的连接端设有磁性连接结构404,传动齿轮310转动,使得前弧形底板402和后弧形底板403沿着半圆形导向轨401上移动,使得底架101、环形支撑座103、圆柱筒体104和上顶座105整体套设于古建筑的支撑柱体的外侧,直至前弧形底板402和后弧形底板403一端通过磁性连接结构404固定连接。
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的使用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底架101、环形支撑座103、圆柱筒体104和上顶座105放置于古建筑的支撑柱体一侧,控制驱动电机306工作,驱使驱动齿轮305转动,带动皮带轮308转动,并通过传动皮带307驱使锥形齿轮组309转动,同步带动传动齿轮310转动,使得前弧形底板402和后弧形底板403沿着半圆形导向轨401上移动,使得底架101、环形支撑座103、圆柱筒体104和上顶座105整体套设于古建筑的支撑柱体的外侧,直至前弧形底板402和后弧形底板403一端通过磁性连接结构404固定连接;
S2:驱动齿轮305转动的同时,驱使齿条板304横向移动,推动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的一端,使得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由倾斜状态逐渐变为竖直状态,且此时下弧形支板303贴近至古建筑的支撑柱体外壁,对其形成全方位支撑效果;
S3:驱动齿轮305转动的同时还驱使条形板207向上移动,并带动上顶座105向上移动,使得上顶座105与古建筑支撑柱体顶部的顶梁抵接,且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变为竖直状态的同时,会通过支撑杆206带动环形块204于古建筑支撑柱体外壁向上移动,从而通过连接件203推动联动杆202移动,驱使侧顶板201转动至水平状态,对顶梁起到全方位的支撑效果,稳定且牢固,不易晃动。
本发明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

1.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组件(100),所述主体组件(100)内侧顶部设有上支架组件(200),且所述主体组件(100)内侧中部设有柱体支架组件(300),所述主体组件(100)内侧底部设有活动组接组件(400);
所述主体组件(100)包括底架(101),所述底架(101)上呈圆周状等距设有液压杆(102),所述液压杆(102)顶部固定连接环形支撑座(103),所述环形支撑座(103)顶部设有圆柱筒体(104),所述圆柱筒体(104)上方设有上顶座(105);
所述上支架组件(200)包括与上顶座(105)活动连接的侧顶板(201),所述侧顶板(201)于上顶座(105)四周等距设置,所述侧顶板(201)底部与联动杆(202)一端活动连接,所述联动杆(202)另一端与连接件(203)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203)固定套设于环形块(204)上,所述上顶座(105)内腔开设有与环形块(204)相适配的滑槽(205),所述环形块(204)底部垂直固定插接有支撑杆(206),所述上支架组件(200)还包括插入圆柱筒体(104)内腔的条形板(207),所述条形板(207)侧壁开设有齿轮槽;
所述柱体支架组件(300)包括与支撑杆(206)一端活动连接的上连杆(301),所述上连杆(301)底端与下连杆(302)活动连接,所述下连杆(302)底端与圆柱筒体(104)内壁活动连接,所述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侧壁均设有下弧形支板(303),且所述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连接处水平设有齿条板(304),所述齿条板(304)套设于连接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的连接轴上,所述齿条板(304)底部设有与其啮合连接的驱动齿轮(305),所述驱动齿轮(305)同时与条形板(207)啮合连接,且所述驱动齿轮(305)通过驱动电机(306)控制转动,驱动齿轮(305)转动的同时驱使条形板(207)向上移动,并带动上顶座(105)向上移动;
所述柱体支架组件(300)还包括通过联动轴与驱动齿轮(305)传动连接的皮带轮(308),所述皮带轮(308)上套设有传动皮带(307),所述传动皮带(307)穿过圆柱筒体(104)伸入环形支撑座(103)内侧,位于下方所述皮带轮(308)通过联动轴与锥形齿轮组(309)传动连接,所述锥形齿轮组(309)通过连接轴与水平设置的传动齿轮(310)传动连接,所述传动齿轮(310)嵌设于环形支撑座(103)内侧;
所述活动组接组件(400)包括与环形支撑座(103)固定连接的半圆形导向轨(401),所述半圆形导向轨(401)上对称设有前弧形底板(402)和后弧形底板(403),且所述半圆形导向轨(401)设有传动齿轮(310),所述传动齿轮(310)分别与前弧形底板(402)和后弧形底板(403)侧壁啮合传动连接,所述前弧形底板(402)和后弧形底板(403)的连接端设有磁性连接结构(4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架(101)、环形支撑座(103)、圆柱筒体(104)和上顶座(105)均由各自独立的对称两部分活动连接而成,所述上顶座(105)侧壁等距开设有安装凹槽,所述环形支撑座(103)内腔开设有凹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底架(101)、环形支撑座(103)、圆柱筒体(104)和上顶座(105)放置于古建筑的支撑柱体一侧,控制驱动电机(306)工作,驱使驱动齿轮(305)转动,带动皮带轮(308)转动,并通过传动皮带(307)驱使锥形齿轮组(309)转动,同步带动传动齿轮(310)转动,使得前弧形底板(402)和后弧形底板(403)沿着半圆形导向轨(401)上移动,使得底架(101)、环形支撑座(103)、圆柱筒体(104)和上顶座(105)整体套设于古建筑的支撑柱体的外侧,直至前弧形底板(402)和后弧形底板(403)一端通过磁性连接结构(404)固定连接;
S2:驱动齿轮(305)转动的同时,驱使齿条板(304)横向移动,推动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的一端,使得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由倾斜状态逐渐变为竖直状态,且此时下弧形支板(303)贴近至古建筑的支撑柱体外壁,对其形成全方位支撑效果;
S3:驱动齿轮(305)转动的同时还驱使条形板(207)向上移动,并带动上顶座(105)向上移动,使得上顶座(105)与古建筑支撑柱体顶部的顶梁抵接,且上连杆(301)和下连杆(302)变为竖直状态的同时,会通过支撑杆(206)带动环形块(204)于古建筑支撑柱体外壁向上移动,从而通过连接件(203)推动联动杆(202)移动,驱使侧顶板(201)转动至水平状态,对顶梁起到全方位的支撑效果,稳定且牢固,不易晃动。
CN202010826127.4A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Active CN1119974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6127.4A CN111997403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26127.4A CN111997403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7403A CN111997403A (zh) 2020-11-27
CN111997403B true CN111997403B (zh) 2022-03-18

Family

ID=734735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26127.4A Active CN111997403B (zh) 2020-08-17 2020-08-17 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9740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23631B (zh) * 2021-04-23 2022-05-27 绍兴市第一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古建筑物整体顶升装置以及使用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737134A (en) * 1971-06-18 1973-06-05 Afco Manuf Corp Telescoping support column
KR20130097385A (ko) * 2012-02-24 2013-09-03 재단법인 포항산업과학연구원 보강판을 이용한 기둥구조물 보강구조
CN205314605U (zh) * 2016-01-28 2016-06-15 宁波顺行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古建筑裂缝修复固定件
CN208534091U (zh) * 2018-06-28 2019-02-22 江苏成之宸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支撑板支撑装置
CN209942273U (zh) * 2019-01-09 2020-01-14 陈德文 一种便于调节的土木工程用组合桩
CN209874543U (zh) * 2019-03-26 2019-12-31 潘年相 一种新型房屋加固用支撑装置
CN210767948U (zh) * 2019-08-12 2020-06-16 广东迪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大吨位混凝土柱置换加固结构
CN211201242U (zh) * 2019-10-24 2020-08-07 湖南建科园林有限公司 一种古建筑修缮用加固夹具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97403A (zh) 2020-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97403B (zh) 一种避免晃动的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10042742A (zh) 一种装配式桥梁桥墩防护装置
CN212105035U (zh) 一种可调节的钢结构施工支撑架
CN109736445B (zh) 多层钢结构网架安装托架自动提升接续循环顶升装置
CN203347285U (zh) 具有多维运动观众席的剧场
CN209924135U (zh) 多层钢结构网架安装托架自动提升接续循环顶升装置
CN115613690B (zh) 一种装配式房屋
CN116066164A (zh) 一种隧道支护结构
CN112807643B (zh) 一种交替上下式攀岩装置
CN209765888U (zh) 一种基于儿童科普用地震逃离模拟装置
CN210341666U (zh) 一种桥梁施工支撑托架
CN218323778U (zh) 一种防脱落的建筑工程用支撑装置
CN113582076A (zh) 一种薄壁空心墩柱的滑模提升装置
CN203679121U (zh) 钢筋笼胎架
CN207714322U (zh) 一种建筑工程打桩装置
CN205558232U (zh) 斗拱造型安装的高空可移动式操作车
CN215442421U (zh) 一种快速装配式门式钢架结构
CN216076188U (zh) 一种斜面建筑施工用支撑架
CN219826046U (zh) 一种设有安全防护机构的脚手架
CN218715018U (zh) 扶梯位移调节机构
CN213927647U (zh) 一种梁支撑体系
CN111015967A (zh) 一种装饰装修用多功能吊顶打孔设备
CN219261692U (zh) 一种方便安装使用的工篮
CN211058085U (zh) 一种移动展墙升降机构
CN220705094U (zh) 一种建筑施工脚手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