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73408B - 一种医用腋下拐杖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医用腋下拐杖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73408B
CN111973408B CN202010919395.0A CN202010919395A CN111973408B CN 111973408 B CN111973408 B CN 111973408B CN 202010919395 A CN202010919395 A CN 202010919395A CN 111973408 B CN111973408 B CN 11197340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pit
crutch
section
user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939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73408A (zh
Inventor
张萍
李涛
贾垒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91939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7340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7340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340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7340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7340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HPHYSICAL THERAPY APPARATUS, e.g. DEVICES FOR LOCATING OR STIMULATING REFLEX POINTS IN THE BODY; ARTIFICIAL RESPIRATION; MASSAGE; BATHING DEVICES FOR SPECIAL THERAPEUTIC OR HYGIENIC PURPOSES OR SPECIFIC PARTS OF THE BODY
    • A61H3/00Appliances for aiding patients or disabled persons to walk about
    • A61H3/02Crutch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Pain & Pain Management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herap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医用腋下拐杖,至少包括:拐身:其从具有腋托的一端纵向延伸至具有底托的另一端;腋托:其按照能够契合于使用者腋窝的方式构造,使得使用者的腋窝能够将其夹持;把手:其按照能够使得使用者的手掌握持的方式连接于拐身的过渡连接段,和底托:其按照在使用者夹持住腋托的情况下形成自由端的方式与地面接触,拐身包括彼此在其纵向延伸的方向上始终间隔的且并行的至少两个拐架,腋托包括由可变形材料覆盖的托架,托架按照在至少两个拐架同时相对腋托转动的情况下腋托保持其支撑面平行于地面的方式限定出至少两个拐架的转动空间。

Description

一种医用腋下拐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医用腋下拐杖。
背景技术
拐杖是一种下肢体不方便的患者使用的医疗器具。拐杖一般包括了用于腋窝夹持的腋托、手掌把持的把手、拐架和与地面接触的底托。
例如,公开号为CN101631526B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拐杖具有第一侧向方向,与第一侧向方向相反的第二侧向方向,垂直于第一侧向方向的第三侧向方向和与第三侧向方向相反的第四侧向方向,所述拐杖包括:细长腿,其具有顶端,顶部分,中间部分,底部分,和底端,其中所述细长腿从鞍部延伸到支脚并且具有布置在所述中间部分上的手柄,其中所述鞍部以细长形状在第一侧向方向和第二侧向方向之间延伸,其中所述手柄以细长形状在第一侧向方向和第二侧向方向之间延伸,其中所述细长腿中间部分处于在所述腿与所述支脚之间延伸的轴线的第三侧向方向,其中所述细长腿中间部分处于在所述细长腿的顶端与所述细长腿的底端之间延伸的轴线的第一侧向方向,并且其中所述手柄为悬臂的并且具有固定端和自由端。
拐杖作为常见的医疗器械,其在为患者提供稳固的支撑时,其理应符合人体的肢体特点,比如能够减小腋窝处的磨损,手臂的疲劳感等等。但是,现有技术中,在拐杖挪动的过程中腋窝会与腋托之间产生位移,而加剧了腋窝处的磨损。
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发明人做出本发明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发明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发明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背景技术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一种医用腋下拐杖,至少包括:拐身:其从具有腋托的一端纵向延伸至具有底托的另一端;所述腋托:其按照能够契合于使用者腋窝的方式构造,使得使用者的腋窝能够将其夹持;把手:其按照能够使得所述使用者的手掌握持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拐身的过渡连接段,和底托:其按照在使用者夹持住所述腋托的情况下形成自由端的方式与地面接触,所述拐身包括彼此在其纵向延伸的方向上始终间隔的且并行的至少两个拐架,所述腋托包括由可变形材料覆盖的托架,所述托架按照在所述至少两个拐架同时相对所述腋托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腋托保持其支撑面平行于地面的方式限定出所述至少两个拐架的转动空间。两个拐架在其延伸过程中始终平行且具有一定的间隔,该间隔的横向长度小于腋托的横向长度。一方面,通过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如果腋托在使用过程中要相对拐架转动,包括支腿柱的拐身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或者提供的支撑力不稳;另一方面,底托的接触面积可以制作为比支腿柱大,以增加摩擦力,防滑。再以底托提供了足够大的支撑力(底托与地面由于两者的摩擦力,彼此能够暂时地相对保持)的情况下,腋托和拐架可以相对地有所转动,这种转动只是微小的转动,以使得腋托的支撑面与地面始终平行,因此在使用者行走的过程,腋托与腋窝能够相对保持,而不产生位移,降低对腋窝的磨损。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部段能够按照与所述支撑面形成锐角的方式经由所述过渡连接段连接至所述第二部段,以使得在所述使用者手掌握持住所述把手的情况下,所述使用者的手臂能够弯曲,有助于缓解使用者手臂的疲劳感。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把手按照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在10°~15°之间的方式转动连接至所述过渡连接段。区别于现有技术将把手设置于两个拐架限定的空间以内:把手的设置位置在过渡连接部200b的外侧。这种设置方式相比较于现有技术:使用者在使用把手时,手掌与把手之间接近呈90度而言,本发明在使用者握持把手时,使用者能够保持较为放松的且自然的状态,而不至于对手腕处造成疲劳感。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腋托能够以改变其与所述把手之间的高度的方式沿所述第一部段的纵向移动。该部分的调节主要是结合使用者上半身的尺寸调节,以符合使用者手臂到腋窝的距离。
传统拐杖的底部一般较小,导致底部压强很大,不仅对加剧底垫的磨损,更重要的是可能会造成患者摔倒等风险,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为了使拐杖的使用更加安全,将底托的宽度增加,增加其接触面积,以增加其稳定性,防止出现患者因意外而导致重心不稳跌倒的情况或者降低这种情况发生的风险。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托经由第三部段连接至所述第二部段,其中,所述第三部段设置有能够沿其纵向伸缩的且容纳于所述间隔的一部分的弹簧组件。在行走过程中,底托会产生相对第三部段摆动的趋势或者摆动,而弹簧组件能够吸收摆动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动能,减小多余的晃动,提高拐杖的稳定性。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底托按照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部段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弹簧组件。实质上,在行走过程中,底托会产生相对第三部段摆动的趋势或者摆动,而弹簧组件能够吸收摆动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动能,减小多余的晃动,提高拐杖的稳定性。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部段能够相对所述弹簧组件和所述第三部段限定的第二连接部转动。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部段能够沿其纵向伸缩,以使得所述底托按照能够调节其与所述腋托的高度的方式与地面面接触。这种设置主要是考虑到了不同人体下肢长度。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医用腋下拐杖,至少包括:拐身、腋托、把手和底托,所述拐身包括彼此在其纵向延伸的方向上始终间隔的且并行的至少两个拐架,其中,所述腋托、把手和底托均能够相对于所述至少两个拐架同时转动。由于拐架从头到尾部始终保持留有间隔,也即拐架的有一部分替代了原有支腿柱的作用,拐架所能够提供的支撑力有所提升,此时,可以将原有固定于拐身的腋托、把手和底托制作为可转动的结构。在拐杖使用中,腋托、把手和底托能够自适应地调整,以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至少两个拐架并非为竖直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优选的拐杖;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优选的把手部位的局部方法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优选的腋托与第一部段连接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优选的腋托与第一部段连接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优选的底托与第三部段连接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优选的弹簧与第三部段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腋托 200b:过渡连接段
200:拐架 200c:第二部段
300:把手 200d:第三部段
400:底托 200e:弹簧组件
100a:托架 200a-1:第二转轴孔
100a-1:第一转轴孔 200b-1:凸出轴
100b:转轴 200d-1:第二连接轴
200a:第一部段 200e-1:工形架
200e-1a:第二连接轴 300a:把手套筒
200e-1b:第一通孔 300b:连接套筒
300c:延伸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6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医用腋下拐杖。如图1所示,该拐杖包括:拐身、腋托100、把手300和底托400。
拐身:如图1所示,其从具有腋托100的一端纵向延伸至具有底托400的另一端。并且结合图1所示,拐身的中部段具有过渡连接段200b,其是弯曲的,而使得连接腋托100的第一部段与其支撑面之间具有锐角α。如此,在使用者使用时,使用者的手臂是弯曲的而非直立的,有助于缓解使用者手臂的疲劳感。并且过渡连接段200b的预弯能够提升拐杖的抗弯性能。如图1所示,拐身包括了两个拐架200。如图1所示,每一根拐架200均为一长杆形部件,且相对的两端均用于保持腋托100和底托400,为使用者在行走或休息时提供支撑力。现有技术和/或公知常识中:拐架200在延伸中,拐架仅仅延伸至其与支腿柱的连接位置的过程中有间隔,而后依靠单个支腿柱与地面接触形成支撑。支腿柱提供的支撑力是有限的,且在多次使用过后,支腿柱与拐架的连接处容易高周疲劳而疲劳断裂。不同于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之处在于,两个拐架200在其延伸过程中始终平行且具有一定的间隔,该间隔的横向长度小于腋托的横向长度。一方面,通过本发明的发明人研究发现:如果腋托100在使用过程中要相对拐架转动,包括支腿柱的拐身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或者提供的支撑力不稳;另一方面,底托400的接触面积可以制作为比支腿柱大,以增加摩擦力,防滑。
优选地,两根拐架200始终平行设置而留有纵向延伸间隔,并且从腋托100处一直延伸至底托400处。如图1所示,拐架200从第一连接点P1经由第二连接点P2纵向延伸至第三连接点P3。第一连接点P1是由拐架200与腋连接后限定的,第二连接点P2是由拐架200与把手300连接后限定的,第三连接点P3是由拐架200与底托400连接后限定的。相比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的拐身在辅助使用者行走时提供稳定的支撑力,而使得使用者不易摔倒。
优选地,腋托100:与使用者的腋窝软接触,用于支撑使用者的腋窝。腋托其具有变形的包覆材料,如记忆海绵或者乳垫等。在使用者用腋窝夹持该腋托100时,包覆材料能够基于使用者的夹持压力而压缩变形。腋托100连接在拐身的上端部,比如可以通过螺栓、螺柱连接。腋托100包括从侧面看呈U型的托架。U型托架能够按照在至少两个拐架200同时相对腋托100转动的情况下腋托100保持其支撑面平行于地面的方式限定出至少两个拐架200d的转动空间。包覆材料(未示出)通过套接、粘接等至少一种方式与腋托100的部分外侧面相接。如图3和4所示,托架100a开设有第一转轴孔100a-1,第一转轴孔100a-1上用于安装转轴100b,转轴100b的两端具有螺纹并由螺栓锁定。转轴100b与拐架上的开设有第二转轴孔200a-1的五金配件过渡配合,使得腋托100能够使得其支撑面与地面始终平行的方式相对于拐架200转动,这样降低使用者的腋窝与包覆材料之间的相对位移,从而减小使用者腋窝与包覆材料之间的摩擦力,可以有效地保护腋窝。这里的转动,需要以底托400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才能够完成。腋托100保持其支撑面平行于地面使患者的任何情况下腋托都能保持水平位置,该装置可降低和延迟的手掌和腋窝受力的平均峰值、减少腋窝支撑的移动,从而让使用者与使用传统腋下拐杖相比感觉到舒适度的增加。
底托400:其与地面面接触,连接在拐身的下端部。传统拐杖的地底部一般较小,导致底部压强很大,不仅对加剧底垫的磨损,更重要的是可能会造成患者摔倒等风险,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为了使拐杖的使用更加安全,将底托400的宽度增加,增加其接触面积,以增加其稳定性,防止出现患者因意外而导致重心不稳跌倒的情况或者降低这种情况发生的风险。底托400与第三部段200d的连接结构可以参照腋托100与第一部段200c的连接结构。底托400上具有与弹簧组件连接的第一连接轴400a,弹簧组件的弹簧与第一连接轴400a固接,从而,底托400按照能够相对于第三部段200d转动的方式连接于弹簧组件200d。实质上,在行走过程中,底托400a会产生相对第三部段200d摆动的趋势或者摆动,而弹簧组件200d能够吸收摆动过程中产生的大部分动能,减小多余的晃动,提高拐杖的稳定性。
把手300:用于使用者握持,连接在拐身的中段部。选择柔软且反馈性较好的材料包裹,反馈性好的材料能减少人在支撑拐杖时的冲量(I=F/t),从而减少的关节的损伤,如TPU材料。优选地,如图2所示,把手300宽度按照如下方式设计:在其延伸(长度)方向上,宽度和高度逐渐地减小而限定出握持部300d-1,随后宽度和高度逐渐地增大限定出防滑部300d-2,随后在尾端逐渐地收拢。如若将把手作为圆形或者近似圆形,则是:回转半径逐渐地减小而限定出握持部300d-1,而后回转半径逐渐地增大限定出防滑部300d-2。经过对成年男性的手掌统计分析:把手直径最宽为38mm,最窄为28mm,适合着力抓握。长度为121mm,适合大多数人手掌抓握(男性掌宽为71-97mm)。截面形状近似圆形,把手与手掌接触面积大,压应力小。把手与水平面成12°-15°,优选为14°,手掌支撑时能保持手腕顺直状态。
优选地,如图1所示,两根拐架200之间彼此形成纵向延伸间隙的宽度小于腋托100的长度,同时也小于底托400的长度。如图1所示,把手300设置在两根拐架200的外侧,而非设置于纵向延伸间隙。同时,把手300由拐架200可转动的保持。腋托100也由拐架200可转动地保持。
优选地,第一部段200a能够按照过渡连接段200b形成锐角α的方式连接至第二部段200c。如图1所示,锐角α的角度大致靠近90°,优选为80~85度。相比较于拐杖的拐身为直立式的而言,本发明的拐身并不是完全的竖直状态,在于使得使用者的手臂能够弯曲,有助于其缓解疲劳优选地,把手300按照其与水平面的夹角β在10°~15°之间的方式连接至过渡连接段200b。经过研究:夹角β在10°到15°之间能够避免大多数人群手臂呈直线型,也能够保证最大的手部支撑力。当然,本发明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该夹角的具体角度也可以定制。如图2所示为过渡连接部200b与把手300相互连接的示意图。区别于现有技术将把手设置于两个拐架限定的空间以内:把手300的设置位置在过渡连接部200b的外侧。具体地,如图2所示,过渡连接部200b的侧面具有凸出轴200b-1,把手套筒300a的两端具有与凸出轴200b-1配合的套孔300a-1。把手套筒300a的中部位置具有套设在把手套筒300a的连接套筒300b。连接套筒300b具有背离间隙的延伸轴300c,把柄与该延伸轴300c铰接。
优选地,腋托100能够以改变其与把手300之间的高度的方式沿第一部段200a的纵向移动。如图1所示,第一部段200a分为两部分,连接有腋托100的那一部分能够在与连接在过渡连接段200b另一部分内延伸,并可以通过螺钉锁定。该部分的调节主要是结合使用者上半身的尺寸调节,以符合使用者手臂到腋窝的距离。
优选地,底托400经由第三部段200d连接至第二部段200c。其中,第三部段200d设置有能够沿其纵向伸缩的容纳于纵向延伸间隙的一部分的弹簧组件200e。优选地,弹簧组件200e包括工形架200e-1。工形架200e-1具有第二连接轴200e-1a,第二连接轴200e-1a和第一连接轴400a同轴,弹簧的两端分别由第二连接轴200d-1a和第一连接轴400a保持,优选为固定保持的方式。工形架共计有四个第一通孔200e-1b,并按照两两同轴的方式配对。第三部段上设置有该第一通孔大小相同的第二通孔200d-2。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通过铰接销轴过渡配合并且由螺栓锁定,使得第二部段200c能够绕弹簧组件200d和第三部段200d限定的第二连接部转动。
优选地,第二部段200c能够沿其纵向伸缩。第二部段200c也包括两部分,连接于过渡连接段的一部分可以沿连接于第三部段200d的另一部分内的空心延伸移动,并且两部分均开设有固定孔,以可以通过螺柱锁定,从而底托400按照能够调节其与腋托100的高度的方式与地面面接触,这种设置主要是考虑到了不同人体下肢长度。
优选地,通过对比不同管材的力学性能及优缺点,腋拐最适合采用圆方管杖身结构。圆方管具备圆管和方管的共同优点,与椭圆管极为相似,但在孔的生产工艺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椭圆管周围为曲面,很难精确定位和冲压,而对于圆方管,其存在两个平面,对于孔的定位、冲压都十分有利。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公开内容的启发下想出各种解决方案,而这些解决方案也都属于本发明的公开范围并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说明书及其附图均为说明性而并非构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2)

1.一种医用腋下拐杖,至少包括:
拐身:其从具有腋托(100)的一端纵向延伸至具有底托(400)的另一端;
所述腋托(100):其按照能够契合于使用者腋窝的方式构造,使得使用者的腋窝能够将其夹持;
把手(300):其按照能够使得所述使用者的手掌握持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拐身的过渡连接段(200b),
和底托(400):其按照在使用者夹持住所述腋托的情况下形成自由端的方式与地面接触,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拐身包括彼此在其纵向延伸的方向上始终间隔的且并行的至少两个拐架(200),所述拐架(200)包括第一部段(200a)、过渡连接段(200b)、第二部段(200c)和第三部段(200d),
所述腋托(100)包括由可变形材料覆盖的托架,
所述托架按照在所述至少两个拐架(200)同时相对所述腋托(100)转动的情况下所述腋托(100)保持其支撑面平行于地面的方式限定出所述至少两个拐架(200)的转动空间;其中,两个拐架(200)在其延伸过程中始终平行且具有一定的间隔,该间隔的横向长度小于腋托的横向长度;
第一部段(200a)能够按照与所述支撑面形成锐角(α)的方式经由所述过渡连接段(200b)连接至第二部段(200c),所述至少两个拐架(200)上的用于连接腋托(100)的第一部段连接至所述过渡连接段(200b),在所述使用者手掌握持住所述把手(300)的情况下,所述使用者的手臂能够弯曲;
所述把手(300)按照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在10°~15°之间的方式转动连接至所述过渡连接段(200b);
所述腋托(100)能够以改变其与所述把手(300)之间的高度的方式沿所述第一部段(200a)的纵向移动;
所述底托(400)经由第三部段(200d)连接至所述第二部段(200c),其中,所述第三部段(200d)设置有能够沿其纵向伸缩的且容纳于所述间隔的一部分的弹簧组件(200e);
所述底托(400)按照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部段(200d)转动的方式连接于所述弹簧组件(200e);
所述第二部段(200c)能够相对所述弹簧组件(200e)和所述第三部段(200d)限定的第二连接部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拐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部段(200c)能够沿其纵向伸缩,以使得所述底托(400)按照能够调节其与所述腋托(100)的高度的方式与地面面接触。
CN202010919395.0A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医用腋下拐杖 Active CN11197340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9395.0A CN111973408B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医用腋下拐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9395.0A CN111973408B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医用腋下拐杖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3408A CN111973408A (zh) 2020-11-24
CN111973408B true CN111973408B (zh) 2022-10-04

Family

ID=734480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9395.0A Active CN111973408B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医用腋下拐杖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7340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5855A (zh) * 2007-05-18 2008-11-19 赵呈然 多功能拐杖
CN206895966U (zh) * 2017-06-30 2018-01-19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收纳式拐杖
CN110558691A (zh) * 2019-10-12 2019-12-13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一种防摔倒的助力助行拐杖
CN209864533U (zh) * 2018-12-29 2019-12-3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医用拐杖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872469A (en) * 1985-11-22 1989-10-10 Guardian Products, Inc. Crutch with stair deflector
US20080053503A1 (en) * 2003-10-10 2008-03-06 Millennial Medical Equipment, Llc Ergonomic forearm crutch
CN2740177Y (zh) * 2004-11-13 2005-11-16 周文佳 平衡滑行式拐杖
US7717123B2 (en) * 2007-01-10 2010-05-18 Egro-Crutch, Llc Biomechanically derived crutch
CA2916674C (en) * 2013-07-09 2020-09-29 John THRELFALL External structural brace apparatus
CN103740993A (zh) * 2014-01-14 2014-04-23 古交市银河镁业有限公司 一种轻型镁合金镶嵌式可调节拐杖
CN204072680U (zh) * 2014-08-29 2015-01-07 应维虎 一种多功能拐杖
US9592175B2 (en) * 2014-09-02 2017-03-14 Manuel Michael Soulakis Mobile crutch
CN104306138B (zh) * 2014-10-22 2016-05-11 深圳市人民医院 一种多功能医用拐杖
CN206120680U (zh) * 2016-07-19 2017-04-26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护理拐杖
CN106880472B (zh) * 2017-02-17 2019-03-08 泉州品创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防滑拐杖
CN214129362U (zh) * 2020-09-03 2021-09-07 合肥工业大学 一种双轨拐杖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05855A (zh) * 2007-05-18 2008-11-19 赵呈然 多功能拐杖
CN206895966U (zh) * 2017-06-30 2018-01-19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可收纳式拐杖
CN209864533U (zh) * 2018-12-29 2019-12-3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医用拐杖
CN110558691A (zh) * 2019-10-12 2019-12-13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一种防摔倒的助力助行拐杖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73408A (zh) 2020-1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95867A (en) Dual handled cane
US10034812B2 (en) Biomechanically derived crutch
US20070012345A1 (en) Lower limb-support ambulatory device
CN105473116B (zh) 外部结构支架装置
US10278887B2 (en) Crutch and sitting device
CN109093604A (zh) 弯腰助力外骨骼设备
CN210009311U (zh) 一种骨科患者用助行器
CN111973408B (zh) 一种医用腋下拐杖
CN214129362U (zh) 一种双轨拐杖
US20090229643A1 (en) Leg supporting crutch system and method
US11510842B2 (en) Ergonomic ambulation assist device
CN212914391U (zh) 一种神经内科康复训练装置
US20080053503A1 (en) Ergonomic forearm crutch
CN215025767U (zh) 一种神经内科护理用具有拉伸功能的手臂康复装置
CN212235231U (zh) 一种骨科用的助行器
CN213722698U (zh) 一种四轴矫形锁及应用该四轴矫形锁的矫形辅助设备
CN209203967U (zh) 康复行走训练医用拐杖
CN208464584U (zh) 带肘托的助行器
CN202505698U (zh) 新型偏瘫助行器
KR20210012458A (ko) 목발
CN214231998U (zh) 一种助行器
JP2007330693A (ja)
CN213190360U (zh) 一种骨科脊柱辅助矫正器
CN208914103U (zh) 弯腰助力外骨骼设备
CN212317053U (zh) 一种全方位可调式花洒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