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9623A - 一种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69623A CN111969623A CN202010824477.7A CN202010824477A CN111969623A CN 111969623 A CN111969623 A CN 111969623A CN 202010824477 A CN202010824477 A CN 202010824477A CN 111969623 A CN111969623 A CN 11196962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verter
- synchronous generator
- power
- output
- gr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4—Arrangements for preventing or reducing oscillations of power in networks
- H02J3/241—The oscillation concerning frequency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38—Arrangements for parallely feeding a single network by two or more generators, converters or transformers
- H02J3/40—Synchronising a generator for connection to a network or to another generator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Eletrric Genera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多类型电源动态微分与微电网代数方程,提出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补偿控制环,其次建立含多类型电源与换流器补偿控制环的孤岛交流微电网全系统动态微增率模型,进而为保证全系统动态稳定,基于微增率模型的暂态能量函数,设计补偿控制环参数与调整幅相变量,从而抑制多类型电源间的功率振荡现象。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分布式风力与光伏发电、直流负荷以及储能装置,一般通过电压源换流器接入交流微电网。传统的电压源换流器通过锁相环跟踪电网频率,相比于常规同步发电机如燃气轮机的功角特性,表现为恒定电流源接入、最大功率输入或输出、无旋转备用等特性。随着更多电流源型换流器替代常规同步发电机,即提高新能源发电比例,减少同步发电机开机,系统整体惯量与有功旋转备用容量降低,同时电源支撑电网电压能力下降,这将不利于交流系统频率稳定。
相比于电流源跟随型换流器,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及其v-f控制具有无惯性、快速响应电网动态、有功备用快速输出等特点,能够支撑电网运行频率与电压,已经获得学术界和工业界广泛关注。在未来很长时期内,电网主导型换流器的电源与常规同步发电机组可能共同存在于交流系统。在此背景下,如何协调电网主导型换流器与常规同步发电机组的各种控制子系统,确保交流系统的安全稳定多源协同控制是目前面临的实际问题。
当交流电网发生接地故障、负荷恢复等大扰动时,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能够快速响应电网,并向电网提供瞬时功率支撑。与此同时,传统同步发电机释放惯量即转子动能并且启动调速器。在此期间,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与传统同步发电机功率输出,通常缺乏协调机制,这将激发两者间电网出现功率振荡现象。该振荡会导致输电线路出现过电流,继电保护动作,造成并网新能源发电机组脱网,传统同步发电机跳闸,进一步造成电网电源连续损失,严重情况下会引起电网频率失稳甚至电网崩溃。
为解决上述问题,可通过采集换流器并网点电压,设计反馈控制器,安装类似同步发电机电力系统稳定器,提高换流器的阻尼比。然而,该种方案并未从揭示功率振荡机理出发,难以抑制换流器与传统同步发电机间的功率振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方法的缺点,提出一种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本发明能够使电压源换流器独立支撑电网运行,快速抑制独立微电网中的功率振荡现象,实现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与传统同步发电机的协同控制运行,更好地适应高比例电力电子换流器交流电网不同的暂动态运行场景,提高交流系统孤岛运行的弹性和恢复能力,抑制多类型电源间的功率振荡,确保交流系统的动态稳定性。
本发明的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多类型电源的动态微分与代数方程,建立含多类型电源孤岛交流电网的动态微增率模型,其次基于微增率暂态能量函数,为保证全系统动态稳定,设计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补偿控制器,控制换流器幅相变量,进而抑制多类型电源间的功率振荡。
本发明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建立燃气轮机和柴油同步发电机动态微分方程,并建立含v-f下垂控制器的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动态微分方程。
为控制器设计方便,忽略燃气轮机和柴油同步发电机调速器动态差异特性,建立两者统一的动态微分方程如下:
式(1)和(2)中,i为同步发电机或换流器的数目标识,i∈SG,SG表示同步发电机类型,δi为同步发电机转子相位角,Δωi是同步发电机转子速度变化量,为换流器虚拟同步角度,为换流器虚拟速度,ωref为电力系统额定角频率,即ωref=2π·50Hz,HGi为同步发电机惯性时间常数,DFi为同步发电机摩擦阻尼系数,HVSIi为换流器测量环节延迟效应引起的惯性,DPi为换流器有功-频率下垂系数,△Pgi为同步发电机调速器有功输出,Rgi为同步发电机调速器下垂系数,Tgi为同步发电机调速器响应时间常数,△Pei为同步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为换流器输出的电磁功率,△Pseci为同步发电机AGC负荷参考设定值,useci为换流器二次频率控制输出量t表示时间,ωci是换流器的滤波器截止频率。
步骤2:对换流器v-f下垂控制器附加控制外环,调整换流器内部电压的幅值和相角,从而调整换流器瞬时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考虑附加控制外环输出,建立含附加控制的换流器输出功率表达式。
假设换流器无外环附加控制时的内部电压为Eai∠0,Eai为幅值,0为相角。当考虑附加控制器后,
Eci(cosθ+jsinθ)=Eai+(αi+jγi)Eai (3)
式中,αi为附加控制器幅值控制的输出量,γi为附加控制器相位控制的输出量,θ为换流器输出电压Eai的调整相角,Eci为换流器输出电压Eai的调整幅值,j指明复数的虚部位置。
根据公式(3),则:
假设外部系统由同步发电机代替且其端电压保持不变,即端电压Ui为常数,则含附加控制器的换流器输出功率Pcb可表达为:
Pcb=Pmax(1+α)sinδab+γcosδab) (6)
在式(4)、式(5)与式(6)中,θ为换流器输出电压的调整相角,αi为附加控制器幅值控制的输出量,γi为附加控制器相位控制的输出量,Eai为换流器输出电压幅值,Eci为换流器输出电压Eai的调整幅值,Pcb为含附加控制器后的换流器输出功率,xcb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之间的电抗值,Ui为同步发电机端口的端电压。Pmax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之间传输的最大功率,Pcb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之间传输的实际功率,δab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相位角之差。
由式(6)可知,通过控制附加控制器幅值控制的输出量α与附加控制器相位控制的输出量γ可改变电网主导型换流器有功功率输出。
步骤3:考虑换流器附加外环控制器作用,分别计算电网主导型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并采用微增率模型表示。结合电网潮流计算公式,采用矩阵形式描述该微增率模型如下:
式(7)中,△PFG为换流器输出的微增电磁功率,△PSG为同步发电机输出的微增电磁功率,△δFG为换流器虚拟角位置变化矢量,△δSG为同步发电机角位置变化矢量,△γFG为换流器角位置控制量,HFF为△PFG相对于△δF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HFS为△PFG相对于△δS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HSF为△PSG相对于△δF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HSS为△PSG相对于△δS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KFF为△PFG相对于△γFG的输入矩阵变量,KSS为△PSG相对于△γFG的输入矩阵变量。
公式中,表示偏导数,HFFii为第i台换流器输出功率PFGi相对于该换流器相角δFGi的偏导数,HFFij为第i台换流器输出功率PFGi相对于第j台换流器相角δFGj的偏导数,HFSij为第i台换流器输出功率PFGi相对于第j台同步发电机相角δSGj的偏导数,HSFji为第j台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PSGj相对于第i台换流器相角δFGi的偏导数,HSSii为第i台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PSGi相对于该台同步发电机相角δSGi的偏导数,HSSij为第i台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PSGi相对于第j台同步发电机相角δSGj的偏导数。
输入矩阵(KFF KSS)T中的元素可表示为:
公式中,表示偏导数,KFFii为第i台换流器输出功率PFGi相对于该换流器相角输入控制量γFGi的偏导数,KFFij为第i台换流器输出功率PFGi相对于j台换流器相角输入控制量γFGj的偏导数,KSSii为第i台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PSGi相对于第i台换流器相角输入控制量γFGi的偏导数,KSSij为第i台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PSGi相对于j台换流器相角输入控制量γFGj的偏导数。
另外,HSF与HFS共轭转置。
步骤4:将步骤1中式(1)和式(2)整合成矩阵形式如式(8)和式(9)所示,并将步骤3中的结果式(7)代入式(9)中。在此基础上,推导全系统微增模型能量函数,并对其求导,获得保证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具体如下:
考虑燃气轮机和柴油同步发电机调速器下垂控制,具有快速调节特性,重新表达式(1),并与(2)结合如下:
式(8)中,△ωFG为换流器虚拟速度矢量,△ωSG为同步发电机转子速度矢量,HFG为换流器等效惯量构建的对角矩阵,HSG为同步发电机惯量构建的对角矩阵,DFG为电网主导换流器下垂系数构建的对角矩阵,DSG为同步发电机调速器下垂系数构建的对角矩阵,△PFG为换流器输出的微增电磁功率,△PSG为同步发电机输出的微增电磁功率,△δFG为换流器虚拟相位角变化量构建的矢量,△δSG为同步发电机相位角变化量构建的矢量。
将步骤3中的式(7)代入式(9),可得:
基于李雅普若夫函数,含同步发电机与换流器动态过程的全系统微增率能量函数可表达为动能与势能之和如下:
式(11)中,△E为动能和势能之和,HG为换流器虚拟惯量与同步发电机惯量构建的矩阵,HFG为换流器等效惯量构建的对角矩阵,HSG为同步发电机惯量构建的对角矩阵。JG为雅克比矩阵,△ωFG为换流器虚拟速度矢量,△ωSG为同步发电机转子速度矢量,为△ωFG与△ωSG构建的矢量转置,△δFG为换流器虚拟相位角变化量构建的矢量,△δSG为同步发电机相位角变化量构建的矢量,为△δFG与△δSG构建的矢量转置。
式(12)中,其中,DFG为电网主导换流器下垂系数构建的对角矩阵,DSG为同步发电机调速器下垂系数构建的对角矩阵,为换流器输出功率对附加控制输出的灵敏度,KSS为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对附加控制输出的灵敏度,DG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阻尼构建的阻尼矩阵,KC为灵敏度系数构建的矩阵。
当考虑同步发电机与电网主动型换流器下垂控制的阻尼特性时,||DG||≥0。取决于KC为各发电机或换流器输出功率对附加控制输出的灵敏度,并不能保证因此,需要在步骤5设计附加控制器保证确保计入附加控制器效果的全系统是稳定的。△E为动能和势能之和,为灵敏度系数构建的转置矩阵,ωG为换流器虚拟速度与同步发电机速度所构建的矢量,△γFGi是控制器输入量并作为同步发电机和换流器角频率差的函数。
进一步将式(13)表达为矢量形式如下:
式(14)中,△ωFGi与△ωSGj分别为相对于额定值的电网主导型换流器i与同步发电机j的角频率微增量,kCij为该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的电气距离,ci为系数。计入该电网主导型换流器i与所有同步发电机的交互影响,则j∈SG表明所有同步发电机的交互影响之和。
Δθi=atan(ΔγFGi) (15)
其中Δθi为换流器i输出电压的调整相角微增量,采用相似的推导原则,忽略电压源换流器电压相角的影响,设计电压外环控制器如下:
根据上述设计原则设计出电网主导型换流器附加控制环。
本发明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相比传统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控制方法,能够保证电压源换流器独立支撑电网运行,能够快速抑制独立微电网中的功率振荡,能够改善独立电网的小信号动态稳定域,实现了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与传统同步发电机的协同控制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含异质电源的独立微电网系统示意图;
图2为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多阶段多环及其附加幅相控制框架图;
图3为面向电网功率振荡抑制的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附加控制器;
图4为两机四节点微电网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控制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下的电网主导型换流器有功功率输出曲线;
图6为本发明控制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下的同步发电机有功功率输出曲线;
图7为本发明控制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下的电网主导型换流器频率响应曲线;
图8为本发明控制方法与传统方法对比下的同步发电机频率响应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如图2所示,本发明通过控制电网主导型换流器端电压相位,从而改变换流器瞬时输出电磁功率,进而能够抑制系统功率振荡。首先在传统同步发电机和电网主导型换流器动态微分方程以及微电网代数方程基础上,建立全系统微增率动态方程;基于该微增率动态方程,通过评估全系统李雅普诺夫稳定性,设计电网主导型换流器附加控制器;最终通过采集传统同步发电机和电网主导型换流器角频率,控制换流器瞬时输出电磁功率,抑制系统功率振荡。本发明主要分为以下5个步骤。
步骤1:建立燃气轮机和柴油同步发电机动态微分方程,并建立含v-f下垂控制器的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动态微分方程,方法如下;
为控制器设计方便,忽略燃气轮机和柴油同步发电机调速器动态差异特性,建立两者统一的动态微分方程如下:
式(1)和(2)中,i∈SG,SG表示同步发电机类型,δi为同步发电机转子相位角,△ωi为同步发电机转子速度,为换流器虚拟同步角度,为换流器虚拟速度,ωref为电力系统额定角频率,即ωref=2π·50Hz,HGi为同步发电机惯性时间常数,DFi为同步发电机摩擦阻尼系数,HVSIi为换流器测量环节延迟效应引起的惯性,DPi为换流器有功-频率下垂系数,△Pgi为同步发电机调速器有功输出,Rgi为同步发电机调速器下垂系数,Tgi为同步发电机调速器响应时间常数,△Pei为同步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为换流器输出的电磁功率,△Pseci为同步发电机AGC负荷参考设定值,useci为换流器二次频率控制输出量。
步骤2:对换流器v-f下垂控制器附加控制外环,如图1所示。调整换流器内部电压的幅值和相角,从而调整换流器瞬时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考虑附加控制外环输出,建立含附加控制的换流器输出功率表达式,方法如下:
假设换流器无外环附加控制时的内部电压为Eai∠0,此时,Eai为幅值,0为相角。当考虑附加控制器后,
Eci(cosθ+jsinθ)=Eai+(αi+jγi)Eai (3)
式中,j指明复数的虚部位置,αi为附加控制器幅值控制的输出量,γi为附加控制器相位控制的输出量,θ为换流器输出电压Eai的调整相角,Eai为换流器输出电压,Eci为换流器输出电压Eai的调整幅值,根据公式(3),则:
假设外部系统由同步发电机代替且其端电压保持不变,即Ui为常数,则含附加控制器的换流器输出功率可表达为:
Pcb=Pmax((1+α)sinδab)+γcosδab) (6)
在式(4)、(5)与(6)中,θ为换流器输出电压的调整相角,αi为附加控制器幅值控制的输出量,γi为附加控制器相位控制的输出量,Eai为换流器输出电压幅值,Eci为换流器输出电压Eai的调整幅值,Pcb为含附加控制器后的换流器输出功率,xcb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之间的电抗值,Ui为同步发电机端口的端电压。Pmax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之间传输的最大功率,Pcb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之间传输的实际功率,δab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之间的相位角。由(6)可知,通过控制α与γ可改变电网主导型换流器有功功率输出。
步骤3:考虑换流器附加外环控制器作用,分别计算电网主导型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并采用微增率模型表示。结合电网潮流计算公式,采用矩阵形式描述该微增率模型如下:
式(7)中,△PFG为换流器输出的微增电磁功率,△PSG为同步发电机输出的微增电磁功率,△δFG为换流器虚拟角位置变化矢量,△δSG为同步发电机角位置变化矢量,△γFG为换流器角位置控制量。
输入矩阵(KFF KSS)T中的元素可表示为:
式(7)中,当i∈SG,即SG表示同步发电机时,系数矩阵元素如下所示:
另外,HSF与HFS共轭转置。HFF为△PFG相对于△δF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HFS为△PFG相对于△δS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HSF为△PSG相对于△δF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HSS为△PSG相对于△δS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KFF为△PFG相对于△γFG的输入矩阵变量,KSS为△PSG相对于△γFG的输入矩阵变量。
步骤4:将步骤1中式(1)和式(2)整合成矩阵形式,并将步骤3中的结果代入步骤1公式中。在此基础上,推导全系统微增模型能量函数,并对其求导,获得保证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具体如下:
考虑燃气轮机和柴油同步发电机调速器下垂控制,具有快速调节特性,重新表达式(1),并与式(2)结合如下
将步骤3中的式(7)代入步骤4中式(9),可得:
式(8)、(9)、(10)中,△δFG为换流器虚拟同步角度的变化量,△δSG为同步发电机的同步角度变化量,ωref为同步发电机转速的额定值,△ωFG为换流器虚拟速度矢量,△ωSG为同步发电机转子速度矢量,HFG为换流器等效惯量构建的对角矩阵,HSG为同步发电机惯量构建的对角矩阵,DFG为电网主导换流器下垂系数构建的对角矩阵,DSG为同步发电机调速器下垂系数构建的对角矩阵,△PFG为考虑附加控制器后的换流器输出功率增量,△PSG为考虑附加控制器后的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增量,△γFG为换流器角位置控制量,HFF为△PFG相对于△δF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HFS为△PFG相对于△δS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HSF为△PSG相对于△δF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HSS为△PSG相对于△δS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KFF为△PFG相对于△γFG的输入矩阵变量,KSS为△PSG相对于△γFG的输入矩阵变量。
基于李雅普若夫函数,含同步发电机与换流器动态过程的全系统微增率能量函数可表达为动能与势能之和如下:
式(11)中,△E为动能和势能之和,HG为换流器虚拟惯量和同步发电机惯量构成的惯量矩阵,JG为雅克比矩阵,△ωFG为换流器虚拟速度矢量,△ωSG为同步发电机转子速度矢量,△δFG为换流器虚拟同步角度的变化量,△δSG为同步发电机的同步角度变化量。
在系统运行点,||HG||≥0,||JG||≥0,则公式(11)为半正定函数,HG为换流器虚拟惯量与同步发电机惯量构建的矩阵,JG为雅克比矩阵。
式(12)中,DG为同步发电机和换流器等效的阻尼矩阵,KC为灵敏度矩阵,其中,KFF为换流器输出功率对附加控制输出的灵敏度,KSS为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对附加控制输出的灵敏度。当考虑同步发电机与电网主动型换流器下垂控制的阻尼特性时,||DG||≥0。取决于KC为各发电机或换流器输出功率对附加控制输出的灵敏度,并不能保证因此,需要在步骤5设计附加控制器保证确保计入附加控制器效果的全系统是稳定的。
进一步将式(13)表达为矢量形式如下:
计入该电网主导型换流器i与所有同步发电机的交互影响,则j∈SG表明所有同步发电机的交互影响之和。进一步地,根据式(4),忽略电压变比的影响,则:
△θi=atan(△γFGi) (15)
在式(13)、式(14)、式(15)中,△γFGi为同步发电机或换流器角频率差的函数,△ωG为同步发电机或换流器角频率差组成的矢量,KC为系数矩阵,T表示转置,△ωFGi与△ωSGj分别为相对于额定值的电网主导型换流器i与同步发电机j的角频率微增量,kCij为该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的电气距离,ci为系数,△θi为换流器输出电压的调整相角偏差值。
采用相似的推导原则,忽略电压源换流器电压相角的影响,设计电压外环控制器如下:
根据上面的设计原则,设计的电网主导型换流器附加控制器如图3所示。
为验证所提控制方法及实施步骤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本发明借助仿真软件Matlab/Simulink/SimPowerSystem,取IEEE 13节点系统部分馈线,建立两机四节点独立微电网系统,其中两机分别为柴油同步发电机与基于电网主导型换流器的光伏电源。
在仿真测试中,假设该微电网处于停电状态,在t=0s时恢复系统60%负荷,经过1s后,恢复剩余40%负荷。柴油同步发电机与电网主导型换流器,注入电网有功功率及其端口频率曲线分别如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如图7和图8所示,当恢复负荷时,电网主导型换流器与柴油同步发电机能够迅速支撑电网运行。在电网主导型换流器无附加控制器时,电源注入电网功率出现振荡,甚至在恢复剩余40%负荷时,由于电网主导型换流器下垂系数下降,引起系统出现振荡型失稳。然而,当电网主导型换流器附加本发明设计的外环控制器时,换流器注入电网有功功率振荡得到抑制,并且电网频率趋于稳定,不会出现发散失稳。由于未考虑二次频率控制的效果,在负荷得到恢复后,系统频率未恢复至额定值。因此,上述算例验证了本发明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在负荷恢复等大扰动过程中,异质电源间的功率振荡得到抑制,同时保证了系统的频率稳定性。
Claims (6)
1.一种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首先建立多类型电源动态微分与微电网代数方程,提出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补偿控制环,其次建立含多类型电源与换流器补偿控制环的孤岛交流微电网全系统动态微增率模型,进而为保证全系统动态稳定,基于微增率模型的暂态能量函数,设计补偿控制环参数与调整幅相变量,从而抑制多类型电源间的功率振荡现象;
步骤如下:
步骤1:建立燃气轮机和柴油同步发电机动态微分方程,并建立含v-f下垂控制器的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动态微分方程;
步骤2:对换流器v-f下垂控制器附加控制外环,控制原则为调整换流器内部电压的幅值和相角,从而调整换流器瞬时输出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步骤3:建立含多类型电源与换流器补偿控制环的孤岛交流微电网全系统动态微增率模型;
步骤4:建立全系统微增率模型的暂态能量函数,并获得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建立含v-f下垂控制器的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动态微分方程方法如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2中,换流器v-f下垂控制器附加控制外环的设计原则如下:
假设换流器无外环附加控制时的内部电压为Eai∠0,当考虑附加控制器后,
Eci(cosθ+jsinθ)=Eai+(αi+jγi)Eai (3)
式中,αi为换流器i附加控制器幅值控制的输出量,γi为换流器i附加控制器相位控制的输出量,j指明复数的虚部位置,θ为换流器输出电压Eai的调整相角,Eci为换流器输出电压Eai的调整幅值;根据公式(3),则:
α为附加控制器幅值控制的输出量,γ为附加控制器相位控制的输出量,假设外部系统由同步发电机代替,且其端电压保持不变,即同步发电机端电压Ui为常数,则含附加控制器的换流器输出功率表达为:
将式(4)代入(5)中,
Pcb=Pmax((1+α)sinδab+γcosδab) (6)
由式(6)可知,通过控制附加控制器幅值控制的输出量α与附加控制器相位控制的输出量γ能够改变电网主导型换流器有功功率输出;
式(5)和式(6)中,θ为换流器输出电压的调整相角,α为附加控制器幅值控制的输出量,γ为附加控制器相位控制的输出量,Eci为换流器输出电压的调整幅值,Pcb为含附加控制器后的换流器输出功率,xcb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之间的电抗值,Ui为同步发电机端口的端电压,Pmax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之间传输的最大功率,Pcb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之间传输的实际功率,δab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相位角之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建立含多类型电源与换流器补偿控制环的孤岛交流微电网全系统动态微增率模型的方法如下:
考虑换流器附加外环控制器作用,分别计算电网主导型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输出的电磁功率,并采用微增率模型表示;结合电网潮流计算公式,采用矩阵形式描述该微增率模型如下:
在式(7)中,△PFG为换流器输出的微增电磁功率,△PSG为同步发电机输出的微增电磁功率,△δFG为换流器虚拟角位置变化矢量,△δSG为同步发电机角位置变化矢量,△γFG为换流器角位置控制量,HFF为△PFG相对于△δF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HFS为△PFG相对于△δS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HSF为△PSG相对于△δF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HSS为△PSG相对于△δSG的雅克比矩阵变量,KFF为△PFG相对于△γFG的输入矩阵变量,KSS为△PSG相对于△γFG的输入矩阵变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建立全系统微增率模型的暂态能量函数,并获得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的方法如下:
基于李雅普若夫函数,含同步发电机与电网主导型换流器动态过程的全系统微增率能量函数表达为动能与势能之和如下:
式(12)中,当考虑同步发电机与电网主动型换流器下垂控制的阻尼特性时,||DG||≥0;取决于KC为各发电机或换流器输出功率对附加控制输出的灵敏度,并不能保证因此,需要设计附加控制器保证确保计入附加控制器的系统是稳定的;
在式(11)和式(12)中,△E为动能和势能之和,HG为换流器虚拟惯量与同步发电机惯量构建的矩阵,JG为雅克比矩阵,△ωFG为换流器虚拟速度矢量,△ωSG为同步发电机转子速度矢量,DG为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阻尼构建的阻尼矩阵,DFG为电网主导换流器下垂系数构建的对角矩阵,DSG为同步发电机调速器下垂系数构建的对角矩阵,KC为灵敏度矩阵,KFF为换流器输出功率对附加控制输出的灵敏度,KSS为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对附加控制输出的灵敏度,△γFGi为同步发电机或换流器角频率差的函数,T表示矩阵转置,为换流器虚拟角位置与同步发电机角位置变化矢量所构建矢量微增率量的转置,δG为换流器虚拟角位置与同步发电机角位置矢量所构建的矢量。
式(13)中,KC为灵敏度矩阵,T表示矩阵转置,△ωG换流器虚拟速度与同步发电机速度微增率变化矢量所构建的矩阵;
进一步将式(13)表达为矢量形式如下:
式(14)中,△ωFGi与△ωSGj分别为相对于额定值的电网主导型换流器i与同步发电机j的角频率微增量,kCij为该换流器与同步发电机的电气距离,ci为控制器系数;计入该电网主导型换流器i与所有同步发电机的交互影响,则j∈SG表明所有同步发电机的交互影响之和;
进一步地,忽略电压变比的影响,即αi=0,当θ表示换流器i输出电压的调整相角微增量Δθi时,则:
Δθi=atan(ΔγFGi) (15)
Δθi为换流器i输出电压的调整相角,△γFGi是控制器输入量并作为同步发电机或换流器角频率差的函数;
采用相似的推导原则,忽略电压源换流器电压相角的影响,设计电压外环控制器如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24477.7A CN111969623B (zh) | 2020-08-17 | 2020-08-17 | 一种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24477.7A CN111969623B (zh) | 2020-08-17 | 2020-08-17 | 一种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69623A true CN111969623A (zh) | 2020-11-20 |
CN111969623B CN111969623B (zh) | 2022-03-29 |
Family
ID=73388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24477.7A Active CN111969623B (zh) | 2020-08-17 | 2020-08-17 | 一种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69623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72019A (zh) * | 2021-08-19 | 2021-10-01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换流器型电网的频率构建方法及系统 |
CN115622086A (zh) * | 2022-11-29 | 2023-01-17 | 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 | 考虑暂态能量的双馈风机次同步振荡自适应阻尼抑制方法 |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14792A1 (en) * | 2009-04-01 | 2010-10-07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 Intelligent power converter control for grid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ies |
CN102510120A (zh) * | 2011-11-23 | 2012-06-20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微网逆变器电压电流双环下垂控制方法 |
CN102593876A (zh) * | 2012-03-26 | 2012-07-18 | 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一种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的连续潮流算法 |
CN102624013A (zh) * | 2012-04-06 | 2012-08-01 | 湖北省电力公司 | 基于相位补偿原理的储能阻尼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
CN103259266A (zh) * | 2013-04-22 | 2013-08-21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自频率同步的电压矢量稳定器及控制方法 |
CN104578180A (zh) * | 2014-12-31 | 2015-04-29 | 浙江大学 | 一种微网孤岛运行的全分布式自趋优恒功率控制方法 |
CN105098773A (zh) * | 2015-08-24 | 2015-11-25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多微电网互联场景中的下垂控制方法和系统 |
US20170338651A1 (en) * | 2016-04-07 | 2017-11-23 | Alencon Acquisition Co., Llc | Integrated multi-mode large-scale electric power support system for an electrical grid |
US20180109111A1 (en) * | 2016-10-19 | 2018-04-19 | Dynapower Company Llc | Power system and method of starting multiple power converters in grid forming mode |
CN108011390A (zh) * | 2017-12-11 | 2018-05-08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及双环附加频率控制方法 |
CN109524979A (zh) * | 2018-10-16 | 2019-03-26 | 重庆大学 | 一种含vsc-mtdc的交直流互联电网连续潮流模型 |
CN110400059A (zh) * | 2019-07-05 | 2019-11-01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联络线功率控制方法 |
CN110474319A (zh) * | 2019-07-05 | 2019-11-19 | 湖北工业大学 | 基于多智能体的含可再生能源孤岛微电网协调控制的方法 |
CN110518639A (zh) * | 2019-05-22 | 2019-11-29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vsc主动支撑的网络惯量分摊机理及特性分析方法 |
CN110854927A (zh) * | 2019-10-28 | 2020-02-28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孤岛型微电网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 |
-
2020
- 2020-08-17 CN CN202010824477.7A patent/CN111969623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0114792A1 (en) * | 2009-04-01 | 2010-10-07 | The Board Of Trustees Of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 Intelligent power converter control for grid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ies |
CN102510120A (zh) * | 2011-11-23 | 2012-06-20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一种基于虚拟阻抗的微网逆变器电压电流双环下垂控制方法 |
CN102593876A (zh) * | 2012-03-26 | 2012-07-18 | 天津市电力公司 | 一种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电力系统的连续潮流算法 |
CN102624013A (zh) * | 2012-04-06 | 2012-08-01 | 湖北省电力公司 | 基于相位补偿原理的储能阻尼控制器的设计方法 |
CN103259266A (zh) * | 2013-04-22 | 2013-08-21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基于自频率同步的电压矢量稳定器及控制方法 |
CN104578180A (zh) * | 2014-12-31 | 2015-04-29 | 浙江大学 | 一种微网孤岛运行的全分布式自趋优恒功率控制方法 |
CN105098773A (zh) * | 2015-08-24 | 2015-11-25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网技术研究中心 | 多微电网互联场景中的下垂控制方法和系统 |
US20170338651A1 (en) * | 2016-04-07 | 2017-11-23 | Alencon Acquisition Co., Llc | Integrated multi-mode large-scale electric power support system for an electrical grid |
US20180109111A1 (en) * | 2016-10-19 | 2018-04-19 | Dynapower Company Llc | Power system and method of starting multiple power converters in grid forming mode |
CN108011390A (zh) * | 2017-12-11 | 2018-05-08 | 华中科技大学 | 一种背靠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及双环附加频率控制方法 |
CN109524979A (zh) * | 2018-10-16 | 2019-03-26 | 重庆大学 | 一种含vsc-mtdc的交直流互联电网连续潮流模型 |
CN110518639A (zh) * | 2019-05-22 | 2019-11-29 |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基于vsc主动支撑的网络惯量分摊机理及特性分析方法 |
CN110400059A (zh) * | 2019-07-05 | 2019-11-01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一种综合能源系统联络线功率控制方法 |
CN110474319A (zh) * | 2019-07-05 | 2019-11-19 | 湖北工业大学 | 基于多智能体的含可再生能源孤岛微电网协调控制的方法 |
CN110854927A (zh) * | 2019-10-28 | 2020-02-28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一种孤岛型微电网分布式协同控制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YANAN TANG等: "《Multi-scale Transient Modeling and Real-time Simulation of AC/DC Power Grid with Multi-terminal VSC-HVDC》", 《2017 IEEE CONFERENCE ON ENERGY INTERNET AND ENERGY SYSTEM INTEGRATION (EI2)》 * |
叶华等: "《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多尺度暂态建模与仿真研究(英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472019A (zh) * | 2021-08-19 | 2021-10-01 | 华北电力大学 | 一种换流器型电网的频率构建方法及系统 |
CN115622086A (zh) * | 2022-11-29 | 2023-01-17 | 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 | 考虑暂态能量的双馈风机次同步振荡自适应阻尼抑制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69623B (zh) | 2022-03-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425677B2 (en) | Grid-interconnected power converter | |
CN111162560B (zh) | 基于虚拟阻抗fcl提升主动支撑控制故障穿越能力的方法 | |
CN111969623B (zh) | 一种电网主导型电压源换流器幅相控制方法 | |
Strunz et al. | Enabling 100% renewable power systems through power electronic grid-forming converter and control: System integration for security, stability, and application to Europe | |
Qi et al. | Grid inertia support enabled by smart loads | |
Khajesalehi et al. | Fault-tolerant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control of inverters in synchronous generator-based microgrids | |
Korai et al. | New control approach for blackstart capability of full converter wind turbines with direct voltage control | |
Encarnação et al. | Virtual inertia for power converter control | |
Zhan et al. | Synchronization process and a pre-synchronization method of the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 |
Shen et al. | Frequency stabilisation using VSC-HVDC | |
Berube et al. | A utility perspective on under-excitation limiters | |
WO2023206959A1 (zh) | 微电网的控制方法及装置、电源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 |
Liemann et al. | Impact of varying shares of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 on voltage stability in electric PowerSystems | |
CN116247713A (zh) | 基于轨迹灵敏度交直流受端系统暂态电压两阶段控制方法 | |
Thommessen et al. | Combining virtual synchronous machine and feedforward torque control for doubly-fed induction machine based wind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 | |
CN114204860A (zh) | 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技术的三相逆变器控制方法及系统 | |
Im et al. | Reactive power control strategy for inverter-based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 with a programmable limit of the voltage variation at PCC | |
Cervi et al. | A Virtual Synchronous Machine Control applied to Photovoltaic Generation in Decentralized Microgrid | |
Li et al. | A coordinated control strategy for hybrid black start with an LCC HVDC system and an auxiliary synchronous generator | |
Miao et al. | An Alternative Control Structure for Grid-Following Converters of Inverter-Based Resources | |
Ziouani et al. | A hierarchical control for flexible single-phase microgrid based on parallel VSIs | |
Nair et al. | A State-Space Based Analysis of Synchronous Condenser Inter-parametric Variations in Wind Integrated Weak Power Grid | |
Abuagreb | Allowing distributed generation to improve power system stability by applying virtual synchronous machine approach | |
Yuhong et al. | Research on control strategy of improved 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 for improving the operating capability of passive isolated islands | |
Mahfouz et al. | Modeling and stability assessment of AC microgrids using time-domain simulatio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