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9240A - 用于制造电池的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制造的电池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制造电池的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制造的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69240A
CN111969240A CN202010429158.6A CN202010429158A CN111969240A CN 111969240 A CN111969240 A CN 111969240A CN 202010429158 A CN202010429158 A CN 202010429158A CN 111969240 A CN111969240 A CN 1119692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part
cup
shaped
housing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915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69240B (zh
Inventor
G.基利巴达
B.克赖德勒
J.里格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ARTA Microbattery GmbH
Original Assignee
VARTA Microbattery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ARTA Microbattery GmbH filed Critical VARTA Microbattery GmbH
Publication of CN111969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9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69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9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43Terminals
    • H01M50/552Termin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559Terminals adapted for cells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elliptic or button cells
    • H01M50/56Cup shaped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22Cells or battery with cylindrical casing
    • H01M10/0427Button cel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3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CHEMICAL SURFACE TREATMENT; DIFFUSION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INHIBITING CORROSION OF METALLIC MATERIAL OR INCRUSTATION IN GENERAL
    • C23CCOATING METALLIC MATERIAL; COATING MATERIAL WITH METALLIC MATERIAL; SURFACE TREATMENT OF METALLIC MATERIAL BY DIFFUSION INTO THE SURFACE, BY CHEMICAL CONVERSION OR SUBSTITUTION; 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BY ION IMPLANTATION OR BY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IN GENERAL
    • C23C14/00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 C23C14/22Coating by vacuum evaporation, by sputtering or by ion implantation of the coating forming material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cess of coating
    • C23C14/34Sputte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9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of button or coin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17Inorganic material
    • H01M50/119Meta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16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124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1243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nal coating on the ca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30Batteries in portable systems, e.g. mobile phone, lapt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电池包括包围内部空间的金属壳体和复合体,复合体布置在内部空间中并且由至少一个正电极、至少一个负电极和至少一个隔板构成。壳体包括杯形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杯形第一壳体部分包括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和环形侧壁,其各自具有面向内部空间的内侧和面向相反方向的外侧。复合体包括将至少一个正电极或至少一个负电极电连接到杯形第一壳体部分的电流导体。在制造电池时,建立电流导体与杯形第一壳体部分之间的电连接,并且组装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以形成在内部空间中包括复合体的电池的壳体。在此之前,杯形第一壳体部分的上述内侧中的至少一个在其整体或区域中通过溅射沉积设置有由铝、铬、锡或这些元素的合金构成的覆层。

Description

用于制造电池的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制造的电池
技术领域
下面描述的本发明涉及用于制造电池的工艺以及可通过该工艺制造的电池。
背景技术
扣式电池单元通常具有圆柱形壳体,其高度等于其直径或小于其直径。在壳体中可以存在非常不同的电化学系统。非常普遍的电池单元是基于锌/空气、锌/MnO2和镍/锌的电池单元。二次(可再充电)系统也非常普遍。这些的例子是镍/金属氢化物系统、镍/镉系统和锂离子系统。
传统上,扣式电池单元的壳体通常由两个实心的金属壳体部分构成,在这两个实心的金属壳体部分之间布置有电绝缘密封件。壳体部分之一与正电极电连接,并因此被正极化。另一个与负电极电连接,并因此被负极化。密封件旨在防止极性相反的壳体部分之间的电接触。此外,它应当阻止液体或湿气从壳体中逸出或侵入壳体中。壳体部分通常由覆镍钢或不锈钢制成。
在基于锂离子的扣式电池单元的情况下,壳体在许多情况下包含由多个单电池单元构成的电池单元堆叠形式的复合体。电池单元通常还包含卷绕的复合体,其通常是以卷绕形式的单电池单元。具有基于锂离子的卷绕复合体的扣式电池单元例如描述于WO2010/146154A2和WO2010/089152A1中。
在复合体中,正电极和负电极以及隔板通常以彼此面接触的方式存在。电极和隔板例如通过层压或通过粘合剂粘结彼此接合。通常,无论复合体是否被卷绕,它们都包括序列正电极/隔板/负电极。作为双电池单元,往往以可能的序列负电极/隔板/正电极/隔板/负电极、或正电极/隔板/负电极/隔板/正电极来制造复合体。
复合体中的电极通常在每种情况下都包括金属集电体以及电化学活性成分(通常称为活性材料)和电化学非活性成分。
集电体用于在尽可能大的区域上与电化学活性成分建立电接触。它们通常由带状平面金属基底(例如金属箔或金属海绵或金属化非织造物)构成。在基于锂离子的电池单元的情况下,负电极通常具有由铜或铜合金构成的集电体。基于锂离子的电池单元的正电极通常具有由铝或铝合金构成的集电体。
可以吸收锂离子并释放它们的所有材料作为用于二次锂离子系统的活性材料再次出现了问题。用于二次锂离子系统的负电极的现有技术材料(特别是基于碳的材料)是例如石墨碳、或者能够嵌入锂的非石墨碳材料。用于二次锂离子系统的正电极的可能物是锂金属氧化物化合物和锂金属磷酸盐化合物,诸如LiCoO2、LiFePO4
作为电化学非活性成分,首先和最主要提及的是电极粘结剂和导电材料。电极粘结剂确保电极的机械稳定性,并确保电化学活性材料的粒子彼此接触以及与集电体接触。导电材料(诸如碳黑)用于增加电极的导电性。
用于上述复合体的可能隔板特别是由多孔聚合物膜构成(例如由聚烯烃或聚醚酮构成)的带。也可以使用特别是由这些材料构成的非织造物和织造织物。
集电体的端部或焊接到集电体上的电流导体可以用于在电极和扣式电池单元壳体的壳体部分之间建立电接触。在扣式电池单元的情况下,复合体的正电极将要电连接到扣式电池单元壳体的两个上述壳体部分中的一个,并且负电极将要电连接到壳体部分中的另一个。
扣式电池单元的壳体部分通常各自具有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在大多数情况下,优选将集电体或焊接到其的电流导体接合到该底部,特别是将它们焊接到该底部。这并不总是没有问题的。不同金属之间的焊接接合处有时难以形成并且是电化学不稳定的。因此,可能出现工艺波动并因此出现次品。
EP3121865B1公开了用薄的铝盘覆盖壳体部分的底部,并将由铝构成的集电体的端部不直接焊接到壳体底部而是焊接到铝盘。就铝盘减小了所述的扣式电池单元壳体的可用内部体积而言,这是不利的。此外,铝盘的引入增加了内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电池的电极与其壳体部分中的一个的电接触的改进的解决方案。
为了实现该目的,本发明提出了具有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特征的工艺以及具有权利要求8中所述的特征的电池。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本发明的工艺用于制造具有以下特征的电池:
a.它包括包围内部空间的金属壳体,和
b.它包括复合体,所述复合体布置在内部空间中并且由至少一个正电极、至少一个负电极和至少一个隔板构成,
c.壳体包括杯形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
d.杯形第一壳体部分包括圆形或椭圆形底部,
e.杯形第一壳体部分包括环形侧壁,
f.杯形第一壳体部分的底部和侧壁各自具有面向内部空间的内侧和面向相反方向的外侧,和
g.复合体包括将至少一个正电极或至少一个负电极电连接到杯形壳体部分的电流导体。
该工艺以任何次序包括以下步骤:
h.在电流导体和杯形壳体部分之间建立电连接。
i.组装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以形成在内部空间中包括复合体的电池的壳体。
特别地,该工艺的特征在于,在步骤g.和h.之前:
j.杯形壳体部分的至少一个规定内侧在其整体或区域中通过溅射沉积设置有由铝、铬、锡、或这些元素的合金构成的覆层。
已经发现,可以通过该覆层来获得明显更好的焊接结果。因此,例如,与焊接到由钢构成的内侧相比,由铝构成的电流导体可以可靠得多地焊接到涂覆有铝的内侧。此外,焊接连接也更电化学稳定。作为结果,工艺稳定性提高,并且所制造的电池的阻抗值及其载流能力比传统制造的电池的阻抗值及载流能力更好。
在本发明的情况下,通过溅射沉积涂敷覆层是特别重要的。为了本发明的目的,溅射是通过用高能离子或中性粒子轰击来雾化固体表面(靶)。这里,离子或中性粒子的动能通过撞击到固体的原子而被赋予。当所得撞击级联的先导到达表面并且足够的能量被赋予到表面原子以克服表面结合能时,其可以作为自由粒子而离开固体。会发生单独的原子、离子、有时还有分子簇的发射。
为了实现溅射沉积,使基底靠近靶,使得喷射的原子、离子和/或簇可以凝结在基底上并形成层。这里,处理腔中的气压应尽可能低(真空),使得靶原子到达基底而不会与气体粒子碰撞。该工艺理想地在高真空下执行。
原则上将可以用钢板制造第一壳体部分,该钢板在一侧上具有铝、铬、锡、或这些元素的合金的覆层以便避免溅射沉积。然而,钢板在此将经受拉深工艺,其中覆层可能获得微裂纹。在拉深工艺之后的溅射沉积中,如根据本发明所使用的,这些问题被避免。相反,在第一壳体部分的先前制造中出现的裂纹、不平坦和变形甚至可以被覆盖。
非常普遍的是,具有特别高质量的覆层可以通过溅射沉积来制造。
电池的壳体和壳体部分即杯形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可以例如被配置成类似于WO2010/146154A2的图1中所描绘的电池单元的壳体部分。因此,特别地,本发明的电池也可以是扣式电池单元。
在两个金属壳体部分之间通常布置有由聚合物构成的环形密封件,其使壳体部分彼此电绝缘。此外,密封件应确保壳体的液密封闭。
壳体部分优选由钢、特别是镀镍钢构成。在后一种情况下,第一壳体部分的外侧特别是镀镍的,并且可选地第二壳体部分的外侧也是镀镍的。此外,例如具有序列镍、钢(或不锈钢)和铜的三金属也可能作为金属材料。
第二壳体部分特别优选地配置成具有类似于第一壳体部分的杯形,即同样具有圆形或椭圆形底部和环形侧壁。在另一种改进方案中,优选的是,在第一壳体部分的情况和第二壳体部分的情况下,底部和环形侧壁都通过过渡区彼此接合。
过渡区优选包括位于相应底部的平面之外但又不是相关联的侧壁区域的一部分的壳体部分的区域。过渡区可以被制成圆形的(例如肩状的),或者在其他情况下具有尖锐边缘的形状。
过渡区在每种情况下在底部的方向上邻接侧壁。在另一侧上,侧壁在两种情况下都优选地由限定圆形或椭圆形开口的圆周自由边缘来界定。
在优选实施例中,壳体部分的环形侧壁具有圆柱形几何形状。侧壁可以特别优选地包括与底部成90°的角度。
布置在内部空间中的复合体的基本结构不必与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复合体不同。与开头所述的复合体一样,它由电极和至少一个隔板构成。在卷绕的复合体的情况下,复合体可以具有圆柱形或中空圆柱形几何形状,例如类似于WO2010/146154A2的图3a和3b中描绘的卷绕的复合体。然后,该卷由带状电极和至少一个带状隔板制成。
复合体优选包括具有开头所述的集电体的电极。这些在每种情况下优选是箔、纱、网、泡沫、非织造物、或由金属或金属合金构成的另一种织品结构。
集电体优选具有未被活性材料覆盖的至少一个部分。在优选的实施例中,该部分可以直接用作将至少一个正电极或至少一个负电极电连接到杯形第一壳体部分的电流导体。作为替选,电流导体也可以是单独的导体,其例如焊接到未被活性材料覆盖的集电体的部分。在后一种情况下,电流导体优选是金属箔。
特别优选地,复合体包括将至少一个正电极电连接到杯形第一壳体部分的电流导体和将至少一个负电极电连接到第二壳体部分的电流导体。
作为替选,也可以优选的是,复合体包括将至少一个负电极电连接到杯形第一壳体部分的电流导体和将至少一个正电极电连接到第二壳体部分的电流导体。
为了在电流导体和杯形壳体部分之间形成电连接,电流导体优选地焊接到第一壳体部分。当电流导体电连接到至少一个正电极时,电连接到至少一个负电极的电流导体优选地焊接到第二壳体部分。否则,第二壳体部分连接到至少一个正电极。
当两个壳体部分都具有杯形形状时,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的组装优选地通过将第一壳体部分以其侧壁的自由边缘在前方的方式推入第二壳体部分中来实现,使得第一壳体部分的环形侧壁和第二壳体部分的环形侧壁至少在区域中重叠并且形成圆周双壁侧壁,并且第一和第二壳体部分的底部彼此平行地定向。作为替选,第二壳体部分也可以以其侧壁的自由边缘在前方的方式推入第一壳体部分中,使得第一壳体部分的环形侧壁和第二壳体部分的环形侧壁至少在区域中重叠并且形成圆周双壁侧壁,并且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的底部彼此平行地定向。
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的尺寸必须彼此适当地匹配。要被推入另一个壳体部分中的壳体部分通常具有直径小于另一个壳体部分的侧壁。在组装壳体部分之前,由聚合物构成的上述环形密封件通常也被推到具有较小直径的侧壁上。此外,在组装壳体部分之前,复合体通常定位在具有较小侧壁的壳体部分中。
为了封闭壳体,在一些实施例中,较大壳体部分的自由圆周边缘可以向内弯曲(卷曲)。然而,例如在WO2010/146154A2的图1中所描绘的无卷曲封闭也是可能的。
电连接的建立原则上可以在组装之前或之后发生。在后一种情况下,例如可以执行通过壳体壁的电阻焊接或激光焊接。
在本发明的优选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工艺的特征在于紧接之后的步骤a.到c.中的至少一个:
a.在至少一个内侧的设有覆层的区域中形成电流导体与杯形壳体部分之间的电连接;
b.通过焊接形成电连接;
c.将电流导体焊接到杯形壳体部分的底部的内侧。
紧接在上面的步骤a.、b.和c.特别优选地彼此组合地实现。因此特别优选的是,杯形壳体部分的底部的内侧设置有覆层,并且电流导体焊接到涂覆的底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工艺的特征在于紧接之后的步骤a.和b.中的至少一个:
a.底部的内侧在其整体上设置有覆层;
b.侧壁的内侧部分地设置有覆层。
紧接在上面的步骤a.和b.特别优选彼此结合实现。因此,特别优选的是,底部以其整体被涂覆,而侧壁仅部分地涂覆。为了实现侧壁的部分涂覆,优选的是,涂覆侧壁的内侧的环形区段。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工艺通过紧接之后的步骤a.和b.中的至少一个来执行:
a.覆层以均匀的层厚度涂敷到底部的内侧;
b.层厚度设定在10 nm至10μm的范围内。
紧接在上面的步骤a.和b.特别优选彼此结合实现。层厚度非常特别优选在100 nm至2μm的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工艺的特征在于紧接之后的步骤a.和b.中的至少一个:
a.覆层以不均匀的层厚度涂敷到底部的内侧;
b.层厚度设定在10 nm至10μm的范围内。
紧接在上面的步骤a.和b.特别优选彼此结合实现。层厚度非常特别优选在10 nm至5μm的范围内。
不均匀的层厚度的设定在功能上和从安全观点来看都是重要的。在功能上可能有利的是,使覆层在电流导体要焊接在其上的区域中更厚,或者在其他情况下故意使覆层在该区域中粗糙。从安全观点来看,当可能发生壳体的不合期望的机械加强时,不均匀的层厚度可能是特别相关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的进一步改进方案中,工艺的特征在于紧接之后的步骤a.和b.中的至少一个:
a.使用向其底部中引入了预期破裂位置的杯形壳体部分;
b.预期破裂位置是爆裂交叉。
紧接在上面的步骤a.和b.特别优选彼此结合实现。
壳体中的预期破裂位置用于使不允许的过压被消散掉的目的。为了能够在本发明的框架中确保这一点,该工艺优选通过紧接之后的步骤a.执行:
a.底部的内侧在预期破裂位置的区域中没有覆层,或者该区域中的覆层具有比底部的其他区域中的覆层更小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电池直接由上述工艺得到。因此,其特征总是在于以下特征:
a.它包括包围内部空间的金属壳体,
b.它包括复合体,所述复合体布置在内部空间中并且由至少一个正电极、至少一个负电极和至少一个隔板构成,
c.壳体包括杯形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
d.杯形第一壳体部分包括圆形或椭圆形底部,
e.杯形第一壳体部分包括环形侧壁,
f.杯形第一壳体部分的底部和侧壁各自具有面向内部空间的内侧和面向相反方向的外侧,和
g.复合体包括将至少一个正电极或至少一个负电极电连接到杯形壳体部分的电流导体。
特别地,电池的特征在于:
h.通过溅射沉积将由铝、铬、锡、或这些元素的合金构成的覆层涂敷到至少一个内侧的整体或区域。
关于电池组件的优选实施例,参考结合工艺描述的解释。无论如何,下面将再次阐述电池的一些特别优选的特征:
·电池的电极优选地被配置成能够可逆地结合和释放锂离子:因此,所要求保护的电池优选是锂离子电池,特别是可再充电的锂离子电池。然后,其对应地也具有包含锂电解质盐的电解质。
·电极优选地各自包括部分覆盖有活性材料的集电体,和/或电流导体优选地是未覆盖有活性材料的集电体的一部分。
·至少杯形第一壳体部分优选地由钢或不锈钢构成,和/或第一杯形壳体部分的外侧覆盖有镍层。
·第二壳体部分优选地被配置成具有类似于第一壳体部分的杯形形状,和/或电池优选地是扣式电池单元。
在过去,术语“电池”专门用于指在壳体中串联连接的多个电化学电池单元。然而,单个电化学电池单元在今天往往也被称为电池。这种解释也应当适用于本发明的情况。为了本专利申请的目的,甚至仅具有一个正电极和一个负电极的扣式电池单元也将被称为电池。
本发明的电池优选是圆柱形的扣式电池单元,其具有至少在一个子区域中是圆形的下侧和至少在某一子区域中是圆形的上侧以及位于其之间的环形侧壁。上侧和下侧之间的距离(扣式电池单元的高度)优选在4 mm至15 mm的范围内。扣式电池单元的侧壁上的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扣式电池单元的直径)在此优选地在5 mm至25 mm的范围内。这服从于侧壁上的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上侧和下侧之间的距离的附带条件。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电池是圆柱形的圆形电池单元,其具有壳体,该壳体具有圆形的下侧、圆形的上侧和位于其之间的圆柱形侧壁。上侧和下侧之间的距离优选地在10 mm至100 mm的范围内。圆形电池单元的侧壁上的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在此优选地在5 mm至20 mm的范围内。这服从于侧壁上的两点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上侧和下侧之间的距离的附带条件。
本发明的电池的标称容量通常不超过10000 mAh,特别地不超过5000 mAh,特别是在本发明的电池是圆柱形圆形电池单元的情况下。在扣式电池单元的情况下,标称容量优选在50至1000 mAh范围内,特别优选在50至800 mAh范围内。
在欧盟,制造商关于二次电池的标称容量的指示受到严格管制。因此,例如,二次镍镉电池的标称容量的指示必须基于按照标准IEC/EN61951-1和IEC/EN60622的测量,二次镍金属氢化物电池的标称容量的指示必须基于按照标准IEC/EN61951-2的测量,二次锂离子电池的标称容量的指示必须基于按照标准IEC/EN61960的测量,并且二次铅酸电池的标称容量的指示必须基于按照标准IEC/EN61056-1的测量。在本申请中,所有标称容量的指示优选地同样基于这些标准。
当电池是可再充电锂离子电池时,其优选特征在于紧接之后的特征a.到c.中的至少一个:
a.电流导体由铝或铝合金构成;
b.电流导体由铜或铜合金构成;
c.电流导体基于与至少一个内侧上的覆层相同的金属。
紧接在上面的特征a.和c.、以及b.和c.特别优选彼此组合实现。
电流导体理想地基于与其被连接到的集电体相同的金属。在锂离子电池的情况下,正电极的集电体往往由铝或铝合金构成,而用于负电极的集电体优选由铜或铜合金构成。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细节和优选方面可以从权利要求和摘要(其每个的措辞通过引用并入说明书的内容中)、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并且还借助于附图而导出。附图示意性地示出:
图1是以横截面的根据本发明的电池以及用于组装电池的组件,以及
图2是本发明的电池的壳体部分的一些实施例(同样以横截面描绘)。
具体实施方式
具有图1A中所描绘的特征的电池100具有由第一壳体部分102和第二壳体部分101构成的壳体。两个壳体部分102和101由钢构成。它们都是杯形的。壳体部分102包括圆形底部102a和环形侧壁102b。壳体部分101包括圆形底部101a和环形侧壁101b。
密封壳体的密封件103布置在壳体部分102和101之间。壳体包围内部空间111,在其中布置复合体104。后者由正电极105、负电极106和隔板112制成,并作为卷存在。卷的端面指向底部102a和101a的方向。
电极105和106各自包括集电体,该集电体主要覆盖有活性材料,因此除了未覆盖有活性材料的子区域107和108之外,大部分不可见。在本发明的情况下,这些子区域107和108用作电流导体。电流导体108将正电极105连接到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负电极106经由电流导体107连接到第二壳体部分101。用于负电极106的集电体以及因此电流导体107是铜箔。用于正电极105的集电体以及因此电流导体108是铝箔。
底部102a在其内侧具有由铝构成的覆层109。通过溅射沉积来涂敷该覆层。覆层109具有均匀的层厚度,其是10μm。底部102a的内侧整体设置有覆层109。
电流导体108通过焊接连接到杯形壳体部分102的底部102a的涂覆的内侧。同样通过焊接将电流导体107连接到壳体部分101的底部101a的内侧。
为了制造电池100,设置有覆层109的该壳体部分102(图1B中描绘)、壳体部分101(图1D中描绘)和复合体104(图1C中描绘)被组装。为此目的,将复合体104推入壳体部分102中,并且将密封件103拉到侧壁102b上。优选在封闭壳体之前执行电流导体108的焊接。例如,为此目的,电极可以被引导通过复合体104的中心,并且电流导体108可以通过电阻焊接固定到底部102a。如果电流导体107具有足够的长度,则可以在封闭壳体之前将其焊接到底部101a上。否则,在封闭壳体之后的焊接原则上也是可能的,例如在WO2010/146154A2中所描述的。
图2中示出了本发明的电池的壳体部分的一些优选实施例。
虽然图1所描绘的壳体部分102的底部102a涂覆有均匀厚度的铝,但是图2A中的覆层109可以具有不均匀的层厚度。在此描绘的壳体部分102具有预期破裂位置110。在预期破裂位置110的区域中,覆层109具有比在底部102a的其他区域中更小的厚度。
在图2B描绘的壳体部分的情况下,不仅底部102a涂覆有铝,而且作为代替,侧壁102b也在内侧上涂覆有覆层。
在图2C描绘的壳体部分的情况下,底部102a涂覆有铝。另外,侧壁102b的内侧的环形部分涂覆有覆层。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制造电池(100)的工艺,所述电池具有以下特征:
a.其包括包围内部空间(111)的金属壳体(101、102),以及
b.其包括复合体(104),所述复合体布置在内部空间(111)中并且由至少一个正电极(105)、至少一个负电极(106)和至少一个隔板(112)构成,
以及以下附加特征:
c.壳体包括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和第二壳体部分(101),
d.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包括圆形或椭圆形底部(102a),
e.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包括环形侧壁(102b),
f.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的底部(102a)和侧壁(102b)各自具有面向内部空间的内侧和面向相反方向的外侧,以及
g.复合体(104)包括将至少一个正电极(105)或至少一个负电极(106)电连接到杯形第一壳体部分的电流导体(108),
其中,所述工艺以任何次序包括以下步骤:
h.在电流导体(108)和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之间建立电连接,以及
i.组装所述第一壳体部分(102)和所述第二壳体部分(101)以形成在内部空间(111)中包括复合体(104)的所述电池(100)的壳体,
并且在步骤g.和h.之前:
j.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的至少一个规定内侧在其整体或区域中通过溅射沉积设置有由铝、铬、锡、或这些元素的合金构成的覆层(1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步骤:
a.在至少一个内侧的设置有所述覆层(109)的区域中形成所述电流导体(108)与所述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之间的电连接,
b.通过焊接来形成所述电连接,
c.所述电流导体(108)焊接到杯形壳体部分(102)的底部(102a)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步骤中的至少一个:
a.底部(102a)的内侧在其整体上设置有覆层(109),
b.侧壁(102b)的内侧部分地设置有覆层(109)。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步骤中的至少一个:
a.覆层(109)以均匀的层厚度涂敷到底部(102a)的内侧,
b.层厚度设定在10 nm至10μm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步骤中的至少一个:
a.覆层(109)以不均匀的层厚度涂敷到底部(102a)的内侧,
b.层厚度设定在10 nm至10μm的范围内。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步骤中的至少一个:
a.使用向其底部中引入了预期破裂位置(110)的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
b.预期破裂位置(110)是爆裂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工艺,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步骤:
a.底部(102a)的内侧在预期破裂位置(110)的区域中没有覆层(109),或者该区域中的覆层(109)具有比底部(102a)的其他区域中的覆层更小的厚度。
8.一种电池(100),具有以下特征:
a.其包括包围内部空间(111)的金属壳体(101、102),以及
b.其包括复合体(104),所述复合体布置在内部空间(111)中并且由至少一个正电极(105)、至少一个负电极(106)和至少一个隔板(112)构成,
以及以下附加特征:
c.壳体包括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和第二壳体部分(101),
d.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包括圆形或椭圆形底部(102a),
e.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包括环形侧壁(102b),
f.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的底部(102a)和侧壁(102b)各自具有面向内部空间的内侧和面向相反方向的外侧,以及
g.复合体(104)包括将至少一个正电极(105)或至少一个负电极(106)电连接到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的电流导体(108),
其特征在于:
h.通过溅射沉积将由铝、铬、锡、或这些元素的合金构成的覆层(109)涂敷到至少一个内侧的整体或区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100),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a.复合体(104)包括以堆叠形式或以卷绕形式的电极(105、106),
b.电极(105、106)被配置成能可逆地结合和释放锂离子。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100),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特征:
a.电极(105、106)各自包括部分覆盖有活性材料的集电体(107、108),
b.电流导体(108)是所述集电体的未覆盖有活性材料的一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100),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a.由钢或不锈钢构成杯形第一壳体部分(102),
b.杯形第一壳体部分的外侧覆盖有镍层。
12.根据权利要求8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100),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a.所述电流导体(108)由铝或铝合金构成,
b.所述电流导体(107)由铜或铜合金构成,
c.所述电流导体(108)基于与至少一个内侧上的覆层相同的金属。
13.根据权利要求8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池(100),其特征在于以下附加特征中的至少一个:
a.第二壳体部分(101)同样具有杯形配置,
b.所述电池(100)是扣式电池单元。
CN202010429158.6A 2019-05-20 2020-05-20 用于制造电池的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制造的电池 Active CN11196924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9175460.5A EP3742514B1 (de) 2019-05-20 2019-05-20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r batterie und gemäss dem verfahren hergestellte batterie
EP19175460.5 2019-05-2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9240A true CN111969240A (zh) 2020-11-20
CN111969240B CN111969240B (zh) 2024-06-21

Family

ID=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1390A (zh) * 2003-05-07 2004-12-01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碱性电池的方法
CN101304103A (zh) * 2007-05-07 2008-11-12 索尼株式会社 螺旋卷绕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1657917A (zh) * 2007-02-16 2010-02-24 瓦尔达微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高容量的电化学元件
CN102428590A (zh) * 2009-10-20 2012-04-25 H&T马尔斯贝格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作为设备用电池的原电池
CN102614584A (zh) * 2011-01-31 2012-08-01 贺利氏贵金属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头部件
WO2014072494A1 (de) * 2012-11-09 2014-05-15 Varta Microbattery Gmbh Knopfzelle mit elektrodenwickel
CN104332647A (zh) * 2013-04-19 2015-02-04 王昉 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
CN104505557A (zh) * 2013-07-17 2015-04-08 瓦尔达微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金属空气钮扣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79991A (zh) * 2016-03-30 2016-06-15 湖南方恒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极柱及具有其的电池模块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51390A (zh) * 2003-05-07 2004-12-01 索尼株式会社 用于制造碱性电池的方法
CN101657917A (zh) * 2007-02-16 2010-02-24 瓦尔达微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具有高容量的电化学元件
CN101304103A (zh) * 2007-05-07 2008-11-12 索尼株式会社 螺旋卷绕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2428590A (zh) * 2009-10-20 2012-04-25 H&T马尔斯贝格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作为设备用电池的原电池
CN102614584A (zh) * 2011-01-31 2012-08-01 贺利氏贵金属有限责任两合公司 用于可植入医疗设备的头部件
WO2014072494A1 (de) * 2012-11-09 2014-05-15 Varta Microbattery Gmbh Knopfzelle mit elektrodenwickel
CN104332647A (zh) * 2013-04-19 2015-02-04 王昉 可充电锂离子扣式电池
CN104505557A (zh) * 2013-07-17 2015-04-08 瓦尔达微电池有限责任公司 金属空气钮扣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05679991A (zh) * 2016-03-30 2016-06-15 湖南方恒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复合极柱及具有其的电池模块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373522A1 (en) 2020-11-26
EP3742514B1 (de) 2024-03-20
EP3742514A1 (de) 2020-11-25
US11258145B2 (en) 2022-0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62384B2 (en) Button cell having winding electrode and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KR20100089092A (ko) 이차 전지
US20110086258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econdary battery and secondary battery
WO2014097586A1 (ja) 円筒形二次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006603B2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KR20230047419A (ko) 에너지 저장 전지 및 제조 방법
US11316188B2 (en) Battery and process for producing a battery
KR101222284B1 (ko) 전지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4982038A (zh) 包含防断层的电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US10497962B2 (en) Electrode including an increased active material content
KR20170030290A (ko) 전극 조립체 및 이차 전지
JP3909996B2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CN217933932U (zh) 电芯结构和电池
CN111969240B (zh) 用于制造电池的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制造的电池
CN111969240A (zh) 用于制造电池的工艺以及通过该工艺制造的电池
KR20220013567A (ko) 전기화학적 전지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KR20160107104A (ko) 축전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축전 장치
JP4428965B2 (ja) 電池ユニット
US11843133B2 (en) Electrochemical cell with contact lug
JP5377472B2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KR20240006681A (ko) 에너지 저장 소자, 에너지 저장 소자의 조립체 및 제조 방법
KR20230049695A (ko) 에너지 저장 전지 및 제조방법
KR20240058929A (ko) 에너지 저장 요소
CN111261832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2736332A (zh) 能量存储元件和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