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64323A - 一种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64323A
CN111964323A CN201910418417.2A CN201910418417A CN111964323A CN 111964323 A CN111964323 A CN 111964323A CN 201910418417 A CN201910418417 A CN 201910418417A CN 111964323 A CN111964323 A CN 11196432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oling
carrying
cooling device
dust
ai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18417.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Renw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Renw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Renw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Renwei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41841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64323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643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6432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00Devices using naturally cold air or cold wat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eat Treatments In General, Especially Conveying And Coo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属于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用于冷却第一铸造毛坯的第一冷却装置,第一冷却装置上安装有搬入部、冷却部和搬出部,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上还安装有送风部、集尘部和用于检知搬入部与搬出部开关状态的门状态检知部;本发明通过设置带有送风部、门状态检知部和集尘部的冷却部对铸造毛坯进行风冷,既能不使用水就可以将铸造毛坯等高温部件冷却,也能实现对粉尘和砂的回收,因为不用水,可以将冷却装置的整体构造简化,实现维护保养的低成本化。

Description

一种冷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铸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铝等金属材质的铸造产品,在浇铸成型后需要先将高温的铸造毛坯冷却到作业者可以接触的温度范围,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工序。因此要维持及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提高冷却效率和尽可能实现急速冷却。
现有的冷却设备如图3所示,包括第二冷却装置100,第二冷却装置100具备有容纳放置第二铸造毛坯101的第二冷却室102、输送第二铸造毛坯101的搬送部103、向第二冷却室102吹送冷却空气的冷却空气供给部104、上部贯通第二冷却室102的水箱105、以及向水箱105上部喷淋的喷淋部106,冷却空气供给部104可以使冷却空气在第二冷却室102和水箱105之间循环,与此同时,喷淋部106对水箱105内的冷却用空气进行冷却,该冷却装置的顶吹部107可以从高温铸件上方吹送冷却空气,此外,还具备有侧吹部109,可以从侧面吹送冷却空气,最后从第二搬出门108搬出,虽然该冷却设备的冷却能力好,但需要使用水循环泵及热交换器组件,还需要配备相应的管道及阀门,整体构造复杂,另外,设备内的水会被铸造毛坯上的粉尘和砂等污染,所以还必须定期的更换水箱105内的水,以及清理泵组件等,致使维护保养等作业浪费工时,生产和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冷却装置,包括用于冷却第一铸造毛坯的第一冷却装置,第一冷却装置上安装有搬入部、冷却部和搬出部,所述第一冷却装置上还安装有送风部、集尘部和用于检知搬入部与搬出部开关状态的门状态检知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搬入部包括用于将第一铸造毛坯搬入到第一冷却装置内的搬入门。
作为本发明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冷却部包括用于冷却第一铸造毛坯的第一冷却室。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搬出部包括用于将第一铸造毛坯搬出第一冷却装置的第一搬出门。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送风部包括用于向冷却部吹送冷却用空气的送风机,送风机的出口与第一冷却室上开设的送风口相连。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集尘部包括用于回收冷却部内粉尘的集尘组件,集尘组件内安装有集尘过滤器,第一冷却室上开设有与集尘组件相连的开口部。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送风部内安装有用于控制送风机频率的频率调整部。
作为本发明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集尘部上还安装有用于将粉尘排出的排气风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带有送风部、门状态检知部和集尘部的冷却部对铸造毛坯进行风冷,既能不使用水就可以将铸造毛坯等高温部件冷却,也能实现对粉尘和砂的回收,因为不用水,可以将冷却装置的整体构造简化,实现维护保养的低成本化。
附图说明
图1为冷却装置的模块图;
图2为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冷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冷却装置、10-搬入部、11-冷却部、12-搬出部、13-送风部、14-频率调整部、15-门状态检知部、16-集尘部、2-第一铸造毛坯、20-搬入门、21-第一冷却室、22-第一搬出门、23-送风口、24-送风机、25-开口部、26-集尘过滤器、27-集尘组件、28-排气风机、100-第二冷却装置、101-第二铸造毛坯、102-第二冷却室、103-搬送部、104-冷却用空气供给部、105-水箱、106-喷淋部、107-上方吹出部、108-第二搬出门、109-侧吹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冷却装置,包括用于冷却第一铸造毛坯2的第一冷却装置1,第一冷却装置1上安装有搬入部10、冷却部11和搬出部12,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上还安装有送风部13、集尘部16和用于检知搬入部10与搬出部12开关状态的门状态检知部15,第一铸造毛坯2通过搬入部10搬入冷却部11通过送风部13送风进行冷却,在冷却时通过集尘部16收集第一铸造毛坯2上的粉尘和砂,然后通过搬出部12将冷却后的第一铸造毛坯2搬出,保证了冷却后第一铸造毛坯2的整洁度,同时采用无水化进行冷却,简化了整体的构造,便于维护保养,降低了维修保养成本。
具体的,所述搬入部10包括用于将第一铸造毛坯2搬入到第一冷却装置1内的搬入门20;所述冷却部11包括用于冷却第一铸造毛坯2的第一冷却室21;所述搬出部12包括用于将第一铸造毛坯2搬出第一冷却装置1的第一搬出门22;所述送风部13包括用于向冷却部11吹送冷却用空气的送风机24,送风机24的出口与第一冷却室21上开设的送风口23相连,为了实现冷风对搬送过程中第一铸造毛坯2的吹风,达到有效的冷却,送风口23吹风角度必须在30-120°(请参阅图2),如果角度小于30°,风力会阻碍靠第一铸造毛坯2及搬运托盘重量作用的自然流转,无法顺利搬送流转,如果角度大于120°,冷却后的冷风,会与冷风出风口成反方向飞散,在内部形成乱流风,从搬入门20或搬出门22处外溢,致使粉尘或臭气飞散到外面;所述集尘部16包括用于回收冷却部11内粉尘的集尘组件27,集尘组件27内安装有集尘过滤器26,第一冷却室21上开设有与集尘组件27相连的开口部25,为了防止带有粉尘或臭气的热风从搬入门20或搬出门22处外溢,由于冷却装置内部为准密闭结构,需要控制冷却搬送内部的冷风,使开口部25与第一铸造毛坯2毛坯表面的距离保持在在10-50mm,如果低于10mm,会出现第一铸造毛坯2表面局部冷却的情况,不仅会产生冷却温度差异,如果距离过近,又会因为冷风的排斥作用形成乱流,带有粉尘或臭气的冷风从搬入门20或搬出门22处外溢;另一方面,如果大于50mm,会减弱冷风风力导致无法有效冷却,和距离过近的结果相同;搬入门20、第一搬出门22、送风机24和集尘过滤器26均采用现有市售产品,门状态检知部15采用现有的门开关传感器,第一冷却室21内使用现有的带有搬运托盘的无动力搬送辊道,为保证有效搬运,其角度设置为2-5°,具体为从搬出门22到搬入门20的水平倾角为2-5°,搬入门20端的搬送辊道高于搬出门22端的搬送辊道,如果角度小于2°,则会出现受到冷却风力的影响无法流转,致使搬运托盘动作停止,影响顺利流转动作的问题;如果角度大于5°,冷却部11不仅会出现体型较大的弊病,而且从作业面至搬入门20和搬出门22的高度差会达到250mm以上,冷却装置外部工具器具配置的高低差也会变大,影响操作性,因此,该无动力辊道的设置角度必须在2-5°之间;上述部件结构和连接关系均为已知,不再赘述,当使用时,搬入门20将第一铸造毛坯2送进第一冷却室21之后,通过无动力搬送辊道依次将冷却后的第一铸造毛坯2向第一搬出门22方向输送,与此同时,利用从送风机24吹进来的冷风由送风口23吹入第一冷却室21对第一铸造毛坯2进行冷却,之后再从搬出门22搬出,送风机产生的冷却风优选为大气,如工厂等设施内的室温程度的空气,集尘过滤器26利用使用后的冷却风将附着在第一铸造毛坯2上的粉尘和砂送入集尘组件27里,之后再对粉尘和砂进行聚集和回收,通过对集尘组件27的清扫以及集尘过滤器26的定期更换,即可完成对集尘组件27内积存的粉尘和砂的清理,与现有的需要用水的冷却装置相比较,像清扫泵体等之类的较复杂的维护保养作业就省略了,在维护保养成本上比较有优势。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所述送风部13内安装有用于控制送风机24频率的频率调整部14,所述集尘部16上还安装有用于将粉尘排出的排气风机28,频率调整部14根据门状态检知部15的输出来控制送风机24的频率,以实现对送风部13到冷却部11的冷却风风量的调整,同时,当门状态检知部15检知到搬入部10及搬出部12的两个门是打开状态时,就会将门打开状态的信号传送至频率调整部14,频率调整部14就会降低电机频率以减小风量,由此可以抑制粉尘和砂从两个门向装置外部飞散,即送风机24也具备频率调整部14的机能,在正常情况下,在所设定的频率下(例如60Hz)运行,当搬入门20及第一搬出门22为打开状态时,门状态检知部15检知到此状态后会自动的降低频率(例如30Hz),从而减小送风口23吹出的风量,这样即使在第一铸造毛坯2上附着的粉尘和砂会滞留在第一冷却室21里,也可以防止粉尘和砂从搬入门20及第一搬出门22飞出;当然,一旦频率降低过低,风量的减少率也会变低,抑制粉尘和砂的飞散也会变得困难,另一方面,频率的降低率为100%,也就是说即使送风机24停止,只要停止的时间短,集尘组件27的排气风机28的吸引力也会抑制冷却能力的降低,不会产生故障。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8)

1.一种冷却装置,包括用于冷却第一铸造毛坯(2)的第一冷却装置(1),第一冷却装置(1)上安装有搬入部(10)、冷却部(11)和搬出部(1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装置(1)上还安装有送风部(13)、集尘部(16)和用于检知搬入部(10)与搬出部(12)开关状态的门状态检知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入部(10)包括用于将第一铸造毛坯(2)搬入到第一冷却装置(1)内的搬入门(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部(11)包括用于冷却第一铸造毛坯(2)的第一冷却室(2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搬出部(12)包括用于将第一铸造毛坯(2)搬出第一冷却装置(1)的第一搬出门(22)。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13)包括用于向冷却部(11)吹送冷却用空气的送风机(24),送风机(24)的出口与第一冷却室(21)上开设的送风口(23)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部(16)包括用于回收冷却部(11)内粉尘的集尘组件(27),集尘组件(27)内安装有集尘过滤器(26),第一冷却室(21)上开设有与集尘组件(27)相连的开口部(25)。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部(13)内安装有用于控制送风机(24)频率的频率调整部(14)。
8.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尘部(16)上还安装有用于将粉尘排出的排气风机(28)。
CN201910418417.2A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冷却装置 Pending CN11196432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8417.2A CN111964323A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冷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18417.2A CN111964323A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冷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64323A true CN111964323A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581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18417.2A Pending CN111964323A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冷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6432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2281A1 (en) * 2000-09-25 2002-12-05 Masayuki Minemoto Mold cooling device
WO2014061070A1 (ja) * 2012-10-16 2014-04-24 特殊電極株式会社 高温部品の冷却装置
CN104308075A (zh) * 2014-10-16 2015-01-28 郝慧娟 一种铸造冷却滚桶
JP2019011906A (ja) * 2017-06-30 2019-01-24 特殊電極株式会社 高温部品の冷却装置
CN109590454A (zh) * 2019-01-05 2019-04-09 青岛全程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铸造的铸造件快速冷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82281A1 (en) * 2000-09-25 2002-12-05 Masayuki Minemoto Mold cooling device
WO2014061070A1 (ja) * 2012-10-16 2014-04-24 特殊電極株式会社 高温部品の冷却装置
CN104308075A (zh) * 2014-10-16 2015-01-28 郝慧娟 一种铸造冷却滚桶
JP2019011906A (ja) * 2017-06-30 2019-01-24 特殊電極株式会社 高温部品の冷却装置
CN109590454A (zh) * 2019-01-05 2019-04-09 青岛全程源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铸造的铸造件快速冷却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1196657A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109661136B (zh) 一种具有移动降温除尘功能的计算机放置柜
CN111964323A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215345627U (zh) 一种防尘散热室内通讯机柜
CN108459423B (zh) 缓存装置和液晶屏生产线
CN112020283A (zh) 一种电气柜用工业制冷设备
CN106077596B (zh) 一种节能性好的环保型铝材加工系统
CN210807866U (zh) 一种具有防尘散热作用的动力柜
CN217116609U (zh) 一种智能机电设备故障报警保护装置
CN208253838U (zh) 一种一体化机柜智能温度控制装置
CN207305251U (zh) 一种变频控制柜散热箱
CN212676685U (zh) 一种智能控制工业电气柜
CN107065964A (zh) 一种配电柜智能降温控制系统
CN211147073U (zh) 一种汽车机械配件冷却装置
JP5306969B2 (ja) 空調システム
CN213028987U (zh) 一种带散热板的防尘钣金机柜
JP6784980B2 (ja) 高温部品の冷却装置
CN113245383A (zh) 一种智能型有色金属热轧冷却设备
CN216828502U (zh) 一种用于消失模铸造砂的降温装置
CN214176599U (zh) 一种低压开关柜
CN215543592U (zh) 一种具有智能控温功能的实验室通风橱柜
CN213957910U (zh) 一种mim烧结炉用温度调节设备
CN220992783U (zh) 一种金属支架铸造用冷却装置
CN211297518U (zh) 一体化机柜
CN219804781U (zh) 一种气流磨粉尘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0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