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6369A - 支架人工血管 - Google Patents

支架人工血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6369A
CN111956369A CN202010858611.5A CN202010858611A CN111956369A CN 111956369 A CN111956369 A CN 111956369A CN 202010858611 A CN202010858611 A CN 202010858611A CN 111956369 A CN111956369 A CN 1119563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vessel
artificial blood
prosthesis
vessel body
st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586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Yuhengj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Yuheng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Yuhengj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Yuhengj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586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6369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63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636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04Hollow or tubular parts of organs, e.g. bladders, tracheae, bronchi or bile ducts
    • A61F2/06Blood vessels
    • A61F2/07Stent-grafts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支架人工血管,其包含流入段、固定侧分叉流出段及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流入段包含第一人工血管本体和第一支架,第一人工血管本体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固定侧分叉流出段连接于第一出口,并包含第二人工血管本体和第二支架;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连接于第二出口,并包含第三人工血管本体和环状支架,环状支架设置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而使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可调节地至少部分收折于第一人工血管本体内。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通过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可调节地收折的设计,能够实现该流出段长度的调节,从而满足例如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等动脉腔内应用环境的使用需要,保持腹主动脉的生理长度,避免套接导致的内漏风险。

Description

支架人工血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人工血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动脉疾病的治疗中,尤其是对于动脉瘤、动脉夹层等动脉病变,通常采用动脉腔内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其中,介入手段通常包含将支架人工血管送入动脉腔内的动脉病变部位,以此实现人工血管对动脉病变部位的隔离,消除因病变导致的非生理性动脉血流。其中,对于腹主动脉瘤并累及双侧髂动脉的病变,可以采用分叉型支架人工血管进行血管腔内治疗。现有应用的分叉型支架人工血管可分为组合式和整体式两大类。组合式分叉型支架人工血管的主要特征是将一侧分支支架与主干支架在腹主动脉内套接,其不足之处在于缩短了腹主动脉的生理长度,导致血流动力学状态偏离生理水平,同时由于套接而存在内漏的风险。整体式分叉型支架人工血管的主要特征为双侧分支支架与主干支架联结为一整体,在结构上符合生理,其不足之处在于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较长的生理长度且操作简便、结构合理的支架人工血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支架人工血管;其中,所述支架人工血管包含流入段、固定侧分叉流出段以及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所述流入段包含第一人工血管本体和第一支架,所述第一人工血管本体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人工血管本体;所述固定侧分叉流出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出口,并包含第二人工血管本体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人工血管本体;所述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出口,并包含第三人工血管本体和环状支架,所述环状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而使所述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可调节地至少部分收折于所述第一人工血管本体内。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人工血管本体与所述第二人工血管本体人一体结构;和/或,所述第一人工血管本体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为一体结构。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环状支架呈椭圆环形。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椭圆环形的长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内径。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环状支架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75°。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椭圆环形的短轴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内径。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椭圆环形的短轴的长度为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内径的50%~90%。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设置有1个~4个所述环状支架,各所述环状支架沿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轴向贯序间隔布置。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设置有多个所述环状支架;其中,各所述环状支架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均相等;和/或,各所述环状支架的对应的所述椭圆环形的长轴的长度均相等,各所述环状支架的对应的所述椭圆环形的短轴的长度均相等。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支架人工血管还包含延伸段;所述延伸段连接于所述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的远离所述流入段的一端,并包含第四人工血管本体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四人工血管本体。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包含流入段、固定侧分叉流出段以及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固定侧分叉流出段连接于流入段的一个出口。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连接于流入段的另一个出口,并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环状支架,而使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可调节地至少部分收折于第一人工血管本体内。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支架人工血管,通过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可调节地收折的设计,能够实现该流出段长度的调节,从而使支架人工血管满足例如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等动脉腔内应用环境的使用需要,保持腹主动脉的生理长度,避免套接导致的内漏风险。同时,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采用相对简单的双侧入路操作,降低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发明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支架人工血管在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支架人工血管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支架人工血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流入段;
110.第一人工血管本体;
120.第一支架;
200.固定侧分叉流出段;
210.第二人工血管本体;
220.第二支架;
300.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
310.第三人工血管本体;
320.环状支架;
400.延伸段;
410.第四人工血管本体;
420.第三支架;
α.夹角;
D.内径;
L.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在对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发明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发明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发明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发明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发明的范围内。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在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是以应用于例如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等动脉腔内应用环境的人工血管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发明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其他类型的应用环境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其具体示出了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的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未收折而完全展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包含流入段100、固定侧分叉流出段200以及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配合参阅图2和图3,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发明原理的支架人工血管在另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具体示出了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的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部分收折而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发明原理的支架人工血管在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段100包含第一人工血管本体110和第一支架120。第一人工血管本体110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第一支架120设置于第一人工血管本体110。固定侧分叉流出段200连接于第一人工血管本体110的第一出口,固定侧分叉流出段200包含第二人工血管本体210和第二支架220,第二支架220设置于第二人工血管本体210。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连接于第一人工血管本体110的第二出口,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包含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和环状支架320,环状支架320设置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据此,基于环状支架320的设计,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能够可调节地至少部分收折于第一人工血管本体110内。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支架人工血管,通过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可调节地收折的设计,能够实现该流出段长度的调节,从而使支架人工血管满足例如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等动脉腔内应用环境的使用需要,保持腹主动脉的生理长度,避免套接导致的内漏风险。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段100可以包含多个第一支架120,且多个第一支架120可以沿第一人工血管本体110的轴向贯序排列。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侧分叉流出段200可以包含多个第二支架220,且多个第二支架220可以沿第二人工血管本体210的轴向贯序排列。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段100可以与固定侧分叉流出段200为一体结构,即流入段100的第一人工血管本体110与固定侧分叉流出段200的第二人工血管本体210可以为一个整体的人工血管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人工血管本体110与第二人工血管本体210亦可为相互独立的人工血管结构,且两者可以通过缝合等方式相连接,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段100可以与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为一体结构,即流入段100的第一人工血管本体110与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的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可以为一个整体的人工血管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人工血管本体110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亦可为相互独立的人工血管结构,且两者可以通过缝合等方式相连接,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支架320可以大致呈椭圆环形。通过上述设计,在保持环状支架320对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支撑作用的同时,能够进一步优化对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收折和展开时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于环状支架320大致呈椭圆环形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支架320所对应的椭圆环形的长轴的长度L,可以大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内径D。即,呈椭圆环形的环状支架320所在平面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径向平面相对倾斜,亦即,上述两个平面之间具有夹角α。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基椭圆环形的长轴的长度L大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内径D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呈椭圆环形的环状支架320所在平面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α可以为15°~75°,例如15°、30°、45°、75°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环状支架320所在平面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α亦可小于15°,或可大于75°,例如1°、5°、10°80°等,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进一步地,基于环状支架320大致呈椭圆环形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支架320所对应的椭圆环形的短轴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内径D。
进一步地,基于椭圆环形的短轴的长度小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内径D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环状支架320所对应的椭圆环形的短轴的长度,可以为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内径D的50%~90%,例如50%、60%、75%、90%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环状支架320所对应的椭圆环形的短轴的长度,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内径D的比值亦可小于50%,或可大于90%,例如40%、45%、95%等,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可以设置有多个环状支架320。在此基础上,多个环状支架320可以沿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轴向贯序间隔布置。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第三热工血管本体亦可进设置有一个环状支架320,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基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设置有多个环状支架32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可以设置有2个~4个环状支架320,例如2个、3个、4个。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设置的环状支架320的数量亦可为4个以上,例如5个、6个、8个等,并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基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设置有多个环状支架32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环状支架320所在平面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α可以均相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环状支架320为多个时,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各环状支架320所在平面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α亦可不完全相等,或可完全不相等,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基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设置有多个环状支架320的设计,在本实施方式中,各环状支架320的对应的椭圆环形的长轴的长度L均相等,各环状支架320的对应的椭圆环形的短轴的长度均相等。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环状支架320为多个时,根据不同的使用需求,各环状支架320的长轴的长度L亦可不完全相等,或可完全不相等。再者,各环状支架320的短轴的长度亦可不完全相等,或可完全不相等,均不以本实施方式为限。
基于上述对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以下将结合图3,对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的另一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其代表性地示出了符合本发明原理的支架人工血管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设计大致相同,两个实施方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架人工血管还包含延伸段400。具体而言,延伸段400连接于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的出口,即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的远离流入段100的一端。延伸段400包含第四人工血管本体410和第三支架420,第三支架420设置于第四人工血管本体410。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四人工血管本体410可以设置有多个第三支架420。在此基础上,多个第三支架420可以沿第四人工血管本体410的轴向贯序布置。
可选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延伸段400可以采用套接的方式连接于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即,延伸段400的第四人工血管本体410的邻近入口的一段,与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300的第三人工血管本体310的邻近出口的一段相互套接。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支架人工血管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发明原理的许多种支架人工血管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支架人工血管的任何细节或支架人工血管的任何部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包含流入段、固定侧分叉流出段以及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固定侧分叉流出段连接于流入段的一个出口。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连接于流入段的另一个出口,并包含人工血管本体和设置于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环状支架,而使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可调节地至少部分收折于第一人工血管本体内。通过上述设计,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支架人工血管,通过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可调节地收折的设计,能够实现该流出段长度的调节,从而使支架人工血管满足例如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等动脉腔内应用环境的使用需要,保持腹主动脉的生理长度,避免套接导致的内漏风险。同时,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采用相对简单的双侧入路操作,降低使用过程中的风险。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方式,相反,每个实施方式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方式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方式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发明提出的支架人工血管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发明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10)

1.一种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人工血管包含:
流入段,包含第一人工血管本体和第一支架,所述第一人工血管本体具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一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一人工血管本体;
固定侧分叉流出段,连接于所述第一出口,并包含第二人工血管本体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二人工血管本体;以及
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连接于所述第二出口,并包含第三人工血管本体和环状支架,所述环状支架设置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而使所述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可调节地至少部分收折于所述第一人工血管本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人工血管本体与所述第二人工血管本体人一体结构;和/或,所述第一人工血管本体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支架呈椭圆环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环形的长轴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支架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75°。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环形的短轴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内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环形的短轴的长度为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内径的50%~9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设置有1个~4个所述环状支架,各所述环状支架沿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轴向贯序间隔布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设置有多个所述环状支架;其中,各所述环状支架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三人工血管本体的径向平面之间的夹角均相等;和/或,各所述环状支架的对应的所述椭圆环形的长轴的长度均相等,各所述环状支架的对应的所述椭圆环形的短轴的长度均相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人工血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人工血管还包含:
延伸段,连接于所述可移动侧分叉流出段的远离所述流入段的一端,并包含第四人工血管本体和第三支架,所述第三支架设置于所述第四人工血管本体。
CN202010858611.5A 2020-08-24 2020-08-24 支架人工血管 Withdrawn CN11195636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8611.5A CN111956369A (zh) 2020-08-24 2020-08-24 支架人工血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58611.5A CN111956369A (zh) 2020-08-24 2020-08-24 支架人工血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6369A true CN111956369A (zh) 2020-11-20

Family

ID=73389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58611.5A Withdrawn CN111956369A (zh) 2020-08-24 2020-08-24 支架人工血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636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0685A (zh) * 2004-06-15 2007-05-09 S&G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血管支架
US20080015682A1 (en) * 2006-07-14 2008-01-17 Majercak David C AAA repair device with aneurysm sac access port
WO2014096810A1 (en) * 2012-12-18 2014-06-26 Vascutek Limited Modular fenestrated assembly
CN206214234U (zh) * 2016-08-06 2017-06-06 章庆春 一种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
CN108392295A (zh) * 2017-09-30 2018-08-14 北京裕恒佳科技有限公司 分支人工血管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60685A (zh) * 2004-06-15 2007-05-09 S&G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人工血管支架
US20080015682A1 (en) * 2006-07-14 2008-01-17 Majercak David C AAA repair device with aneurysm sac access port
WO2014096810A1 (en) * 2012-12-18 2014-06-26 Vascutek Limited Modular fenestrated assembly
CN206214234U (zh) * 2016-08-06 2017-06-06 章庆春 一种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
CN108392295A (zh) * 2017-09-30 2018-08-14 北京裕恒佳科技有限公司 分支人工血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235911C (en) Stent and stent-graft for treating branched vessels
JP6106143B2 (ja) ステント部材
EP3068339B1 (en)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with fatigue-resistant lateral tube
RU2257180C2 (ru) Расправляемый внутрисосудистый стент
EP1021140B1 (en) Compliant intraluminal stents
JP4782686B2 (ja) 管腔用補綴物
JP6220386B2 (ja) 均一に拡張可能なステント
TW539559B (en) Stent with optimal strength and radiopacity characteristics
AU2005282354B2 (en) Optimized flex link for expandable stent
CA2585422C (en) Stent having phased hoop sections
US20110208289A1 (en) Flexible Stent-Grafts
US10772747B2 (en) Vascular implant with asymmetrical stent springs
WO2004008996A1 (en) 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apparatus for repair of aneurysms and arterial blockages
US20170035547A1 (en) Percutaneous endovascular apparatus for repair of aneurysms and arterial blockages
JP4446090B2 (ja) ルーメン内人工器官
CN111956369A (zh) 支架人工血管
CN113116613A (zh) 覆膜支架
EP1477134A2 (en) Stent and stent-graft for treating branched vessels
CN219070799U (zh) 一种主动脉覆膜支架
CN113116612B (zh) 覆膜支架
CN112022429A (zh) 分支人工血管修复系统
JP2009513234A (ja) ねじれ解消形状を有するステン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