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6256A - 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 - Google Patents

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6256A
CN111956256A CN202010867120.7A CN202010867120A CN111956256A CN 111956256 A CN111956256 A CN 111956256A CN 202010867120 A CN202010867120 A CN 202010867120A CN 111956256 A CN111956256 A CN 111956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t panel
panel detector
posture
driving devic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6712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6256B (zh
Inventor
王建吉
田晓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01086712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62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6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62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62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62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For Radiation Diagnosi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套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该系统包括:多姿态旋转平台、第一平板探测器以及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中的控制器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一驱动装置,进而使得第一驱动装置基于控制指令调节第一转动轴的角度、第二转动轴的角度、第一连接杆在第一槽道中的位置以及第二连接杆在所述第二槽道中的位置。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系统可通过上述方式实现标准体位或特殊体位的多模式化辅助摆放,并实现对模式化体位实时、精细、遥控矫正。这样在获得人体理想的标准姿态X线片的同时,避免了医生需要反复进入放射室进行手动矫正体位,提高了拍摄效率,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

Description

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用X线放射器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
背景技术
骨科许多疾病的诊断、精细化手术等,高度依赖肢体标准体位姿态或特殊体位姿态的X线片检查。如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高位截骨术等高度依赖“双下肢全长标准冠状位X线”检查;判断踝关节结构紊乱需要特殊“踝穴位X线”检查;判断髌-股关节多种疾病需要特殊的“髌骨轴位X线”检查;评价肩关节多种疾病需要特殊的“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X线”检查;检查肘关节骨折、判断尺神经炎时需要特殊的“肘关节轴位或尺神经沟为X线”检查。
但由于个体存在差异性,拍摄时瞬间多变性等原因,至今尚无获得上述“特殊体位”或“标准体位”的理想检查方法。通常情况下,在检查过程中医生通过“透视”功能发现所检查的患者姿态为“非标准体位”时,他们会通过语言指令或再次进入放射室进行手动矫正体位,最终得到理想的“标准体位”。但是,患者领悟医生的“指令”并进行自行体位调整,往往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反复调整、多次放射;而医生多次往返放射室与操作室同样需要较长的时间、较大的工作量、多次放射。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以改善“目前拍摄方法获得理想的特殊体位或标准体位X线片困难,反复人工调整体位、耗时费力,多次拍摄、放射量大”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包括:多姿态旋转平台,所述多姿态旋转平台包括第一踏板、第二踏板,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多姿态旋转平台内置的第一槽道中;所述第二踏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多姿态旋转平台内置的第二槽道中;第一平板探测器,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设置在所述多姿态旋转平台上;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多姿态旋转平台内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进而使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角度、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角度、所述第一连接杆在所述第一槽道中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在所述第二槽道中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可以根据需求对多姿态旋转平台上的踏板的位置和角度进行实时的调节,进而获取患者合适且准确的拍摄姿态。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系统可通过上述方式实现标准体位或特殊体位的多模式化辅助摆放,并实现对模式化体位实时、精细、遥控矫正。这样在获得人体理想的标准姿态X线片的同时,避免了医生需要反复进入放射室进行手动矫正体位,提高了拍摄效率,减少了医生的工作量。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为伸缩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为伸缩杆可以便于调节踏板的高度,进而便于得到合适的拍摄角度。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多姿态旋转平台包括底板,旋转板以及承载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旋转板底部,所述旋转板设置在所述承载板底部,所述底板与所述旋转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板与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所述承载板包括所述第一踏板、所述第二踏板,所述第一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承载板内置有所述第一槽道以及所述第二槽道;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与所述旋转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板以及所述承载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旋转板的转动角度以及所述承载板的转动角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旋转板可以调节患者相对于第一平板探测器的位置,通过承载板可以调节患者的拍摄身位。通过上述调节使得获取的拍摄角度更加准确且拍摄的角度更加多样。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与所述旋转板的侧壁连接。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承重柱以及第二承重柱,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通过所述第一承重柱以及所述第二承重柱与所述旋转板的侧壁连接;当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与所述旋转板连接时,所述承载板置于所述第一承重柱以及所述第二承重柱之间。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平板探测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承重柱以及第二承重柱,使得当第一平板探测器与旋转板连接时,承载板置于第一承重柱以及第二承重柱之间,进而使得患者与第一平板探测器保持一个较近的距离,便于后续第一平板探测器辅助患者的拍摄。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板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升降装置可以便于调节多姿态旋转平台整体的高度,便于得到合适的拍摄角度。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板上还设置有第三平板探测器以及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三平板探测器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长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平板探测器具体用于在拍摄髌骨轴位姿态时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抵接,进而使得患者的腿部呈现固定角度的弯曲姿态,也即通过设置第三平板探测器以及第二伸缩杆便于拍摄患者的髌骨轴位姿态。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还包括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设置有第一伸缩杆、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平板探测器,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板探测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所述容置槽中,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长,以使所述第二平板探测器从所述容置槽中伸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容置槽设置的进行可伸缩的第一平板探测器,使得整个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可以用于拍摄到患者更多的姿态,丰富了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的功能。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板探测器通过第三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还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角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可翻转的第二平板探测器可以用于拍摄到患者更多的姿态,丰富了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的功能。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平板探测器上还设置有握持杆;所述握持杆用于辅助患者的手臂进行检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握持杆,能够使得患者的姿态相对稳定,进而便于获取稳定的拍摄图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踏板以及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的模块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多姿态旋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平板探测器与旋转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多姿态旋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平板探测器与旋转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升降装置的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平板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第一平板探测器以及第二平板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平板探测器的翻折效果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第一握持杆以及第二握持杆的第二平板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第三握持杆检的第二平板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患者拍摄肩关节轴位姿态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第四握持杆检的第二平板探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第三平板探测器以及第二伸缩杆的承载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患者拍摄髌骨轴位姿态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准右下肢全长侧位姿态模式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准左髋关节侧位姿态模式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准踝关节穴位姿态模式的示意图。
图19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标准骨盆入口位姿态模式的示意图。
图19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患者拍摄骨盆入口位姿态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含第二多姿态旋转平台的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X线拍摄姿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10-多姿态旋转平台;101-底板;1011-升降装置;1012-第一子板;1013-第二子板;102-旋转板;103-承载板;11-第一踏板;111-第一转动轴;12-第二踏板;121-第二转动轴;13-第一连接杆;14-第二连接杆;131-第一槽道;141-第二槽道;20-第一平板探测器;201-容置槽;2011-第一伸缩杆;2012-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1-第三转动轴;2013-第一握持杆;2014-第二握持杆;2015-第三握持杆;2016-第四握持杆;202-铅板;30-终端设备;31-信号发射装置;41-控制器;42-第一驱动装置;43-信号接收装置;51-第一承重柱;52-第二承重柱;60-第三平板探测器;61-第二伸缩杆;200-X线球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鉴于目前对患者的姿态进行X线片检查往往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反复调整、多次放射等问题,本申请发明人经过研究探索,提出以下实施例以解决上述问题。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100。该系统包括:多姿态旋转平台10、第一平板探测器20、控制系统以及终端设备30。
其中,第一平板探测器20设置在多姿态旋转平台10上,患者可以站立在多姿态旋转平台10上,进而通过X线球管对站立在多姿态旋转平台10上的患者进行拍摄。其中,X线球管为X光成像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对患者进行拍摄,而平板探测器主要用于辅助成像,在数字化摄片中,X线能量转换成电信号主要是通过平板探测器来实现的。因此,在拍摄过程中,患者需要站在第一平板探测器20以及X线球管之间。终端设备30用于向控制系统发送控制指令,以使控制系统对多姿态旋转平台10进行调节,进而调节患者站立在多姿态旋转平台10上的姿态。
具体的,请结合图1以及图2,多姿态旋转平台10包括第一踏板11、第二踏板12,第一连接杆13以及第二连接杆14。第一踏板11与第一连接杆13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111连接。第一连接杆13的另一端设置在多姿态旋转平台10内置的第一槽道131中。第二踏板12与第二连接杆14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121连接,第二连接杆14的另一端设置在多姿态旋转平台10内置的第二槽道141中。其中,第一槽道131和第二槽道141可以是“十”字型的槽道,也可以是“米”字型的槽道,槽道的设置需满足踏板可以基于连接杆进行左右和/或上下移动即可,但对于槽道的具体形状,本申请不作限定。踏板的转动以转动轴作为轴心,通过上述的转动轴可以使得踏板在多姿态旋转平台的板面上进行转动。
请参阅图3,控制系统设置在多姿态旋转平台10内部。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41、第一驱动装置42以及信号接收装置43。控制器41分别与第一驱动装置42、信号接收装置43电连接。第一驱动装置42与第一转动轴111、第二转动轴121、第一连接杆13以及第二连接杆14连接。
终端设备30,包括信号发射装置31。当然,终端设备30中也包括控制器。终端设备30可以是遥控器(remote controllor),如无线电遥控设备、红外遥控设备、手机、平板等,本申请不作限定。终端设备30用于通过信号发射装置31向控制系统的信号接收装置43发送控制指令,控制器41接收到控制指令后,将控制指令发送至第一驱动装置42,进而使得第一驱动装置42调节第一转动轴111的角度、第二转动轴121的角度、第一连接杆13在第一槽道131中的位置以及第二连接杆14在第二槽道141中的位置。也即,当患者站立在第一踏板11和第二踏板12上时,可以通过终端设备30向控制系统发送控制指令,进而使得多姿态旋转平台上的第一踏板11可以在第一槽道131中进行移动,第二踏板12可以在第二槽道141中进行移动,第一踏板11、第二踏板12可以转动一定的角度。比如需要患者呈立正状态,可以通过终端设备30向控制系统发送控制指令,进而使得第一踏板11和第二踏板12靠拢,又比如需要患者呈稍息状态,可以通过终端设备30向控制系统发送控制指令,进而使得第一踏板11和第二踏板12远离以及使得第一踏板11和第二踏板12的尖端向外转动。
上述的信号接收装置43可以是红外接收装置,相应的,信号发射装置31为红外发送装置;信号接收装置43还可以是无线电接收装置,相应的信号发射装置31为无线电发送装置。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上述的控制器41可以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处理能力。控制器也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此外,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任何常规处理器等。
上述的第一驱动装置42包括但不限于驱动马达,伺服电机等,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驱动装置42为伺服电机,则本申请实施例中,伺服电机的数量为多个,每个伺服电机单独驱动一个装置,比如一个伺服电机用于调节第一转动轴111的角度,另一个伺服电机用于调节第一连接杆13在第一槽道中的位置。此外,还需说明的是,由于上述的驱动马达、伺服电机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器件,因此,对于如何通过驱动马达、伺服电机、驱动杆实现的驱动在本申请中不作赘述。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100,可以根据需求对多姿态旋转平台10上的踏板的位置和角度进行实时的调节,进而获取患者合适且准确的拍摄姿态,比如拍摄患者的双侧下肢全长冠状位姿态时,便可以直接通过对多姿态旋转平台上的踏板的位置和角度进行调节获取患者的双侧下肢全长冠状位姿态。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上述方式无需医生与患者通过语言进行调节姿态,也避免了医生反复进入放射室进行手动矫正体位,进而提高了拍摄效率,减小了医生的工作量。
可选地,上述的第一连接杆13和第二连接杆14为伸缩杆,第一驱动装置42还用于基于控制指令调节第一连接杆13以及第二连接杆14的长度。通过该方式,当患者站立在踏板上时,可以调节患者两只脚的高度,便于获取患者合适且准确的拍摄姿态。比如拍摄患者的踝关节穴位姿态时,可以调高所需拍摄的脚的踝关节穴位对应的第一连接杆13。
请参阅图4,可选地,多姿态旋转平台10包括底板101,旋转板102以及承载板103。
底板101设置在旋转板102底部,旋转板102设置在承载板103底部。底板101与旋转板102转动连接;旋转板102与承载板103转动连接。承载板103包括第一踏板11、第二踏板12,第一连接杆13以及第二连接杆14,承载板内置有第一槽道131以及第二槽道141。
可选地,底板101的底部可以设置万向轮,以便于移动多姿态旋转平台10的位置。
其中,第一平板探测器20与旋转板102连接。具体的,请参阅图5,第一平板探测器20与旋转板102的侧壁连接。旋转板102在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带动第一平板探测器20一起转动,第一驱动装置42与旋转板102连接。相应的,第一驱动装置42还用于基于控制指令调节旋转板102的转动角度。通过调节旋转板102的转动角度其目的是调节X线球管的拍摄角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的拍摄过程中,需要患者与第一平板探测器保持一个较近的距离,因此,请参阅图6及图7,还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将第一平板探测器与旋转板进行连接,即第一平板探测器20底部设置有第一承重柱51以及第二承重柱52,第一平板探测器20通过第一承重柱51以及第二承重柱52与旋转板102的侧壁连接;当第一平板探测器20与旋转板102连接时,承载板103置于第一承重柱51以及第二承重柱52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指的承载板103置于第一承重柱51以及第二承重柱52之间即承载板103的部分区域从第一承重柱51以及第二承重柱52之间穿过。
可选的,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承载板103的面积小于旋转板102的面积,进而使得第一平板探测器20可以设置在旋转板102靠近承载板103的表面上。对此,本申请不作限定。
上述的承载板103也与第一驱动装置42连接,相应的,第一驱动装置42还用于基于控制指令调节承载板103的转动角度。比如当需要拍摄患者的侧位图像时,则可以将承载板103旋转90度。
请参阅图8,于本申请实施例中,为了在不同的高度进行拍摄,可选地,在底板101上还设置有升降装置1011。此时,底板101包括第一子板1012、升降装置1011以及第二子板1013。第二子板1013为底板101的底部,升降装置1011设置在第一子板1012以及以及第二子板1013之间。其中,升降装置1011与第一驱动装置42连接。第一驱动装置42用于基于控制指令调节升降装置1011的升降,进而调节整个多姿态旋转平台10的高度。
请参阅图9,可选地,上述的第一平板探测器20具体包括容置槽201以及铅板202。铅板202一侧靠近多姿态旋转平台10。容置槽201的一端设有开口。容置槽201中设置有第一伸缩杆2011、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第一伸缩杆2011的一端与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连接,第一伸缩杆2011的另一端与固定在容置槽201中,第一伸缩杆2011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第二驱动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其中,第二驱动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驱动马达,伺服电机等。第二驱动装置也设置在容置槽201内部。相应的,控制器还用于将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得第二驱动装置基于控制指令控制第一伸缩杆2011的伸长,以使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从所述容置槽201中伸出。当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从所述容置槽201中伸出后,与第一平板探测器(即铅板202)可组成一个较大的平板探测器(如图10所示)。通过第一平板探测器20以及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所组成的平板探测器可以用于标准脊柱正位姿态的拍摄、标准左肩、右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姿态的拍摄。也即,通过在容置槽201设置第一伸缩杆2011、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使得整个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100可以用于拍摄到患者更多的姿态,丰富了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100的功能。
可选地,第一伸缩杆2011的一端与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通过第三转动轴20121连接。第三转动轴20121与第二驱动装置连接。第二驱动装置用于基于控制指令调节第三转动轴20121转动,进而使得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实现翻折的效果,比如请参阅图11,第二平板探测2012可以基于第三转动轴20121的转动实现三种效果,第一种,第三转动轴20121转动零度,则第二平板探测2012与第一平板探测器20组成一个较大的平板探测器。第三转动轴20121向多姿态旋转平台10的方向转动90度,使得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向多姿态旋转平台10的方向翻折(翻折至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与第一平板探测器20垂直)。第三转动轴20121向背离多姿态旋转平台10的方法转动90度,使得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向背离多姿态旋转平台10的方向翻折(翻折至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与第一平板探测器20垂直)。通过上述三种模式,可以用于标准盆骨入口位姿态的拍摄、标准左肘、右轴关节轴位姿态的拍摄、标准左肘、右轴关节尺神经沟位姿态的拍摄。
可选地,为了符合人体工程学,保证患者能够更好的进行姿态的拍摄,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上还设置有握持杆;握持杆用于辅助患者的手臂进行检测。作为一种握持杆的设置位置,请参阅图12,在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握持杆2013、在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的远离多姿态旋转平台10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握持杆2014。第一握持杆2013用于在拍摄患者的肩胛骨正位姿态时,患者手臂弯曲时可以将手握持住第一握持杆2013,以便于稳定的患者拍摄肩胛骨正位的姿态。需要理解的是,设置有第一握持杆2013的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的一侧可以是图12中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的左侧,也可以是图12中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的右侧,当然,也可以在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的左侧和右侧均设置一个第一握持杆2013,本申请不作限定。
其中,第二握持杆2014包括与杆体垂直的握持部。第二握持杆2014用于在拍摄患者的肩胛骨侧位姿态时,患者手臂弯曲时可以将手握持住第二握持杆2014的握持部,以便于稳定的患者拍摄肩胛骨侧位的姿态。
作为另一种握持杆的设置位置,请参阅图13A,在第二平板探测器的一侧设置有第三握持杆2015,其中,第三握持杆2015的长度比第一握持杆2013的长度长。且第三握持杆2015也包括与杆体垂直的握持部,第三握持杆2015用于在拍摄患者的肩关节轴位姿态时,患者手臂伸直时可以将手握持住第三握持杆2015的握持部,以便于稳定的患者拍摄肩关节轴位的姿态(患者拍摄肩关节轴位的姿态可以参考图13B)。需要说明的是,在拍摄患者拍摄肩关节轴位姿态时,需要将第三转动轴20121向多姿态旋转平台10的方向转动90度,使得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向多姿态旋转平台10的方向翻折。
作为又一种握持杆的设置位置,请参阅图14,在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的一侧还设置有第四握持杆2016,其中,第四握持杆2016的整体呈“Z”字型,第四握持杆2016用于在拍摄患者的肘关节轴位姿态时,患者大臂可以放置在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上,小臂弯曲进而握持住第四握持杆2016的呈Z”字型中间部分,以便于稳定的患者拍摄肘关节轴位的姿态。同理,第四握持杆2016也可以用于拍摄患者的肘关节尺神经沟位姿态,手臂的放置与拍摄肘关节轴位姿态一直。需要说明的是,在拍摄患者的肘关节轴位姿态以及肘关节尺神经沟位姿态时,需要将第三转动轴20121向背离多姿态旋转平台10的方向转动90度,使得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向背离多姿态旋转平台10的方向翻折,以便于患者可以将大臂放置在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上。
请参阅图15A,可选地,承载板103上还设置有第三平板探测器60以及第二伸缩杆61。第三平板探测器60与第二伸缩杆61的一端连接,第二伸缩杆61的另一端与第一驱动装置连接,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基于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第二伸缩杆61的长度。需要解释的是,第三平板探测器60用于在拍摄髌骨轴位姿态时,通过第三平板探测器60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抵接,以使得患者的腿部呈现固定角度的弯曲姿态(患者拍摄髌骨轴位姿态可以参考图15B)。
下面对上述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100的材料形状尺寸进行说明。于申请实施例中,多姿态旋转平台10整体呈饼状结构,直径为70厘米。若多姿态旋转平台10包括底板101,旋转板102以及承载板103。则三块板的厚度为6厘米。第一踏板11与第二踏板12之间的间距调节范围为0~30厘米。第一踏板11与第二踏板12的内外旋转角度为60度。多姿态旋转平台10整体由不锈钢构成,其中,第一踏板和11第二踏板12还可以采用聚乙烯材料(用于在拍摄踝关节穴位姿态时,能够有效透过X射线,确保底板不显影)或其他不吸收X线材料。若底板101包括升降装置1011,可以将整体升降0~20厘米。第一踏板11和第二踏板12的升降高度为0~40厘米,第一平板探测器20的高度为110厘米、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的高度为60厘米。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的参数,材料仅是为了便于理解方案示例性的说明,本申请不作限定。
基于同一方面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多模式化姿态辅助摆放调节机制。也即,可以在终端设备中预先设定对应不同模式的控制指令,每种模式对应于需要测量的一种姿态。当医生在终端设备上选择某个模式时,多姿态旋转平台则会调整为与该模式对应的状态。
下面结合27种模式,对多模式化姿态辅助摆放调节机制进行说明。其中,27种模式可以划分为四种类别,第一类别仅需调整第一踏板、第二踏板以及承载板。
第一类别包括:标准双侧下肢全长冠状位(前后位)姿态模式、标准右下肢全长侧位姿态模式、标准左下肢全长冠状位姿态模式、标准双侧膝关节正位姿态模式、标准左膝关节侧位姿态模式、标准右膝关节侧位姿态模式、标准双侧髋关节正位姿态模式、标准左髋关节侧位姿态模式、标准右髋关节侧位姿态模式以及标准踝关节穴位姿态模式。
其中,标准双侧下肢全长冠状位(前后位)姿态模式、标准右下肢全长侧位姿态模式以及标准左下肢全长冠状位姿态模式预先设定好第一踏板和第二踏板的旋转角度。当模式为侧位时,还需设定好承载板103相对于第一平板探测器20的旋转角度,通常为90度,也即,当患者站在承载板103上时,是侧对着第一平板探测器20的。比如,标准右下肢全长侧位姿态模式为患者左侧对着第一平板探测器20(该模式如图16所示),标准左下肢全长冠状位姿态模式为患者右侧对着第一平板探测器20;而标准双侧下肢全长冠状位(前后位)姿态模式是患者背对着第一平板探测器20或者正对着第一平板探测器20。同理,标准双侧髋关节正位姿态模式为患者背对着第一平板探测器20。标准左髋关节侧位姿态模式为患者右侧对着第一平板探测器(该模式如图17所示),并且该模式下需要调节第一踏板11、第二踏板12的位置,以使第一踏板11、第二踏板12交错设置,使得患者能够呈现左髋关节侧位姿态。标准右髋关节侧位姿态模式为患者左侧对着第一平板探测器20。
相应的,标准踝关节穴位姿态模式主要用于对患者的踝关节穴位进行拍摄,此模式对应的需要调高踏板的高度,比如调高第一踏板11的高度至15厘米(该模式如图18所示),其中,为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第一踏板11也需调整到一定的角度,比如该模式下,设定角度为15度。
第二类别需要借助于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第二类别包括:标准骨盆入口位姿态模式、标准脊柱正位姿态模式、标准脊柱侧位姿态模式、标准左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姿态模式、标准右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姿态模式、标准肩关节西点位姿态模式、标准胸部正位姿态模式以及标准胸部侧位姿态模式。
如图19A所示,标准骨盆入口位姿态模式对应的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向背离多姿态旋转平台10的方向翻折,使得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与第一平板探测器20垂直。该模式下,患者的骨盆可以倚靠在第二平板探测器上(患者的骨盆入口位姿态可以参考图19B)。
如图20所示,对于标准脊柱正位姿态模式、标准脊柱侧位姿态模式、标准左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姿态模式、标准右肩关节冈上肌出口位姿态模式、标准肩关节西点位姿态模式、标准胸部正位姿态模式以及标准胸部侧位姿态模式均对应的第二平板探测2012与第一平板探测器20组成一个较大的平板探测器,不同点在于第一踏板11和第二踏板12的位置以及角度。每个模式均对应有第一踏板11和第二踏板12的标准位置以及标准角度。此外,标准肩关节西点位姿态模式需要患者朝向第一平板探测器20站立,并且抬起手臂,以便于拍摄肩关节西点位姿态。
第三类别需要在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上增设握持杆。第三类别包括:标准左肘关节轴位姿态模式、标准右肘关节轴位姿态模式、标准左肘关节尺神经沟位姿态模式、标准右肘关节尺神经沟位姿态模式、肩胛骨正位姿态模式、肩胛骨侧位姿态模式以及肩关节轴位姿态模式。其中,标准左肘关节轴位姿态模式、标准右肘关节轴位姿态模式、标准左肘关节尺神经沟位姿态模式、标准右肘关节尺神经沟位姿态模式这四种模式可以参考图14。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向背离多姿态旋转平台10的方向翻折,以便于患者将大臂放置在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上。第二平板探测2012的左右两侧均可设置呈“Z”字型的第四握持杆2016。比如,为标准左肘关节轴位姿态模式,患者的左手大臂放置在第二平板探测器2012上,然后小臂弯曲,左手握持住第四握持杆2016的呈Z”字型中间部分。
肩胛骨正位姿态模式、肩胛骨侧位姿态模式可以参考图12。在肩胛骨正位姿态模式时,患者手臂弯曲时可以将手握持住第一握持杆2013,以便于稳定的患者拍摄肩胛骨正位的姿态。在肩胛骨侧位姿态模式时,患者手臂弯曲时可以将手握持住第二握持杆2014,以便于稳定的患者拍摄肩胛骨侧位的姿态。
肩关节轴位姿态模式可以参考图13A,在肩关节轴位姿态模式时,患者手臂伸直时可以将手握持住第三握持杆2015的握持部,以便于稳定的患者拍摄肩关节轴位的姿态。
第四类别需要结合第三平板探测器60,该类别包括标准右髌骨轴位姿态模式以及标准左髌骨轴位姿态模式。该模式可以参考图15A,通过第三平板探测器60对患者的腿部进行抵接,以使得患者的腿部呈现固定角度的弯曲姿态。通常弯曲的角度为30度~45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多模式化姿态辅助摆放调节机制下,还可以进一步的对多姿态旋转平台进行微调,也即当医生选定某种模式后,还可以在该模式的基础上,继续对多姿态旋转平台进行微调,也即对第一踏板的角度、高度、位置,第二踏板的角度、高度、位置、承载板的角度进行微调。
请参阅图21,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X线拍摄姿态系统。包括X线球管200以及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100。X线球管200用于对站在多姿态旋转平台10上的患者进行拍摄。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另外,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再者,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姿态旋转平台,所述多姿态旋转平台包括第一踏板、第二踏板,第一连接杆以及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踏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一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多姿态旋转平台内置的第一槽道中;所述第二踏板与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通过第二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多姿态旋转平台内置的第二槽道中;
第一平板探测器,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设置在所述多姿态旋转平台上;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设置在所述多姿态旋转平台内部,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第一驱动装置以及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所述信号接收装置电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一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进而使得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第一转动轴的角度、所述第二转动轴的角度、所述第一连接杆在所述第一槽道中的位置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在所述第二槽道中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为伸缩杆,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长度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姿态旋转平台包括底板,旋转板以及承载板;
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旋转板底部,所述旋转板设置在所述承载板底部,所述底板与所述旋转板转动连接;所述旋转板与所述承载板转动连接;
所述承载板包括所述第一踏板、所述第二踏板,所述第一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二连接杆,所述承载板内置有所述第一槽道以及所述第二槽道;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与所述旋转板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旋转板以及所述承载板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还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旋转板的转动角度以及所述承载板的转动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与所述旋转板的侧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承重柱以及第二承重柱,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通过所述第一承重柱以及所述第二承重柱与所述旋转板的侧壁连接;当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与所述旋转板连接时,所述承载板置于所述第一承重柱以及所述第二承重柱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升降装置的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板上还设置有第三平板探测器以及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三平板探测器与所述第二伸缩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第二伸缩杆的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平板探测器还包括容置槽;所述容置槽中设置有第一伸缩杆、第二驱动装置以及第二平板探测器,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板探测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在所述容置槽中,所述第一伸缩杆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还用于将所述控制指令发送至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使得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基于所述控制指令控制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伸长,以使所述第二平板探测器从所述容置槽中伸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平板探测器通过第三转动轴连接;所述第三转动轴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还用于基于所述控制指令调节所述第三转动轴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平板探测器上还设置有握持杆;所述握持杆用于辅助患者的手臂进行检测。
CN202010867120.7A 2020-08-26 2020-08-26 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 Active CN1119562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7120.7A CN111956256B (zh) 2020-08-26 2020-08-26 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67120.7A CN111956256B (zh) 2020-08-26 2020-08-26 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6256A true CN111956256A (zh) 2020-11-20
CN111956256B CN111956256B (zh) 2021-05-25

Family

ID=733906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67120.7A Active CN111956256B (zh) 2020-08-26 2020-08-26 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625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7880A (zh) * 2021-01-22 2021-04-09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x光机拍片体位姿势摆放辅助器
CN113520430A (zh) * 2021-09-07 2021-10-22 深圳市普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互联网的骨外科疾病全身智能诊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01397Y (zh) * 2004-04-13 2005-05-25 杨丰才 胸透转动站盘
CN1745712A (zh) * 2004-09-07 2006-03-15 佳能株式会社 能够在数个成像模式下操作的x射线装置
CN2902194Y (zh) * 2006-04-29 2007-05-23 于红林 X射线ct装置
CN2933290Y (zh) * 2006-04-03 2007-08-15 于惠林 放射科用转动平台
CN201701225U (zh) * 2010-04-22 2011-01-12 王效刚 放射科用人体旋转台
CN201905913U (zh) * 2010-12-16 2011-07-27 李建华 一种新型透视用平台
CN202235419U (zh) * 2011-09-09 2012-05-30 王黎明 医院x光片拍摄人体转动器
CN204246149U (zh) * 2014-11-20 2015-04-08 赵延吉 一种医学影像x光拍摄微调支架
CN204995501U (zh) * 2015-09-30 2016-01-27 浙江大学 多功能锥束ct成像系统
CN105939666A (zh) * 2014-01-28 2016-09-14 弯曲束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膝盖的负重成像的对准框架
CN108209052A (zh) * 2018-01-31 2018-06-29 福建铁工机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足部扫描仪
CN208319216U (zh) * 2017-07-01 2019-01-04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 一种cbct系统
CN109758173A (zh) * 2018-12-21 2019-05-17 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门诊部) 一种带有自动机械手的x射线胸片机
CN110236578A (zh) * 2019-05-24 2019-09-17 尹华 一种医疗x光机
CN209464002U (zh) * 2018-12-26 2019-10-08 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 一种便于位置调节的立式胸片架
CN209574724U (zh) * 2018-11-12 2019-11-0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足踝部摆位固定装置
CN110897651A (zh) * 2019-12-13 2020-03-2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智能体检x射线胸部摄影体位辅导方法及系统
CN210228161U (zh) * 2019-05-23 2020-04-03 王嘉豪 一种方便使用的立体摄片机
CN210962030U (zh) * 2019-08-13 2020-07-10 魏玲格 一种核医学骨显像用的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01397Y (zh) * 2004-04-13 2005-05-25 杨丰才 胸透转动站盘
CN1745712A (zh) * 2004-09-07 2006-03-15 佳能株式会社 能够在数个成像模式下操作的x射线装置
CN2933290Y (zh) * 2006-04-03 2007-08-15 于惠林 放射科用转动平台
CN2902194Y (zh) * 2006-04-29 2007-05-23 于红林 X射线ct装置
CN201701225U (zh) * 2010-04-22 2011-01-12 王效刚 放射科用人体旋转台
CN201905913U (zh) * 2010-12-16 2011-07-27 李建华 一种新型透视用平台
CN202235419U (zh) * 2011-09-09 2012-05-30 王黎明 医院x光片拍摄人体转动器
CN105939666A (zh) * 2014-01-28 2016-09-14 弯曲束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膝盖的负重成像的对准框架
CN204246149U (zh) * 2014-11-20 2015-04-08 赵延吉 一种医学影像x光拍摄微调支架
CN204995501U (zh) * 2015-09-30 2016-01-27 浙江大学 多功能锥束ct成像系统
CN208319216U (zh) * 2017-07-01 2019-01-04 广东顺德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国际联合研究院 一种cbct系统
CN108209052A (zh) * 2018-01-31 2018-06-29 福建铁工机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足部扫描仪
CN209574724U (zh) * 2018-11-12 2019-11-05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足踝部摆位固定装置
CN109758173A (zh) * 2018-12-21 2019-05-17 福建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门诊部) 一种带有自动机械手的x射线胸片机
CN209464002U (zh) * 2018-12-26 2019-10-08 贵州省第三人民医院 一种便于位置调节的立式胸片架
CN210228161U (zh) * 2019-05-23 2020-04-03 王嘉豪 一种方便使用的立体摄片机
CN110236578A (zh) * 2019-05-24 2019-09-17 尹华 一种医疗x光机
CN210962030U (zh) * 2019-08-13 2020-07-10 魏玲格 一种核医学骨显像用的固定装置
CN110897651A (zh) * 2019-12-13 2020-03-24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智能体检x射线胸部摄影体位辅导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17880A (zh) * 2021-01-22 2021-04-09 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 一种x光机拍片体位姿势摆放辅助器
CN113520430A (zh) * 2021-09-07 2021-10-22 深圳市普兴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基于互联网的骨外科疾病全身智能诊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13520430B (zh) * 2021-09-07 2022-02-01 青岛市市立医院 一种骨外科疾病全身智能诊断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6256B (zh) 2021-05-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6256B (zh) X线拍摄多姿态辅助摆放及遥控精细化矫正系统
US11931193B2 (en) Ima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EP1709994A1 (en) Patient positioning imaging device and method
JP2019033830A (ja) 放射線撮影システムとその作動方法
EP3512420A1 (en) Improved imaging systems and methods
WO2008012864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x-ray diagnosis device
JP2012165904A (ja) X線撮影装置
CN114343845B (zh) 一种用于辅助穿刺系统的病灶位置动态跟踪方法
CN106999141A (zh) 乳房计算机断层摄影系统
WO2017126052A1 (ja) ホウ素中性子捕捉療法用システム
US20200289208A1 (en) Method of fluoroscopic surgical registration
JP2001340474A (ja) 放射線治療計画方法および医用装置
US20220346744A1 (en) Therapeutic apparatus and alignment method and device thereof
CN110623731A (zh) 一种高集成度骨科手术机器人
JP2001161839A (ja) ビーム照射治療装置
JP3748531B2 (ja) 放射線治療装置
US20200323499A1 (en) Cone beam ct multi-directional scanning apparatus
CN110090036A (zh) 多功能射线摄影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0403618A (zh) 乳房x射线摄影装置
JPH0716221A (ja) 被検者の位置セッティング装置
CN106137662B (zh) 防x线辐射可调节桡动脉穿刺固定及操作装置
CN203059732U (zh) 摄片床
CN110090033A (zh) 智能型射线摄影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1419269A (zh) 一种基于多轴电动机械臂的牙科x射线机系统
CN206239520U (zh) 心内科介入手术显像辅助操作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4

Address after: 550000 No. 2, Dongqing Road, Huaxi University City, Huaxi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Patentee after: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28 Guiyi street, Yunyan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ang Jianji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