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4956B - 天线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天线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4956B
CN111954956B CN201880092316.4A CN201880092316A CN111954956B CN 111954956 B CN111954956 B CN 111954956B CN 201880092316 A CN201880092316 A CN 201880092316A CN 111954956 B CN111954956 B CN 1119549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radiation
antenna
feed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92316.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4956A (zh
Inventor
邵金进
余忠洋
谭细金
马良
伊莱·格尔巴特
迈克尔·卡迪特维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19549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49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49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49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36Structural form of radiating elements, e.g. cone, spiral, umbrella; Particular materials used therewith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5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antennas with earthing switches, lead-in devices or lightning protectors

Landscapes

  • Waveguide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天线,包括依次连接的馈电片、第一辐射段、短路枝节、第二辐射段和馈电地,第一辐射段和馈电片不共面,第二辐射段和第一辐射段间隔相对设置在馈电片的两侧,且第二辐射段和第一辐射段均位于所述馈电片所在平面的同侧,所述短路枝节用于减少所述第一辐射段的电磁波信号和所述这第二辐射段的电磁波信号的相位不平衡度,馈电地邻近馈电片,且所述馈电地与所述馈电片之间及所述馈电地与所述第一辐射段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馈电片和所述馈电地分别用于与射频电缆的内、外导体电连接。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本申请提供的天线在低净空的条件下,仍然能够维持天线的全向特征,实现较好的覆盖效果。

Description

天线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金属片天线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中内置天线,以实现射频信号的收发,例如光网络终端(OpticalNetwork Termination,ONT)产品内设置WIFI天线,以增加无线网络信号。电子设备朝向多功能及小体积方向发展,其用于设置天线的内部空间不断压缩,内置天线保持较好全向特性所需的理想空间不断受到挑战,最终导致电子设备内天线自身的理想特性受到影响。当电子设备内部空间压缩且功能器件增多的情况下,天线的实际净空区必然减小,导致天线辐射性能受到设备内其它部件影响,特别是恶化了天线的全向特征。
如何设计高性能的内置天线是直接构建技术屏障和维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手段,也是业界研发的方向。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设置在电子设备内部,在低净空的条件下,仍然能够维持天线的全向特征,实现较好的覆盖效果。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天线,包括依次连接的馈电片、第一辐射段、短路枝节、第二辐射段和馈电地,所述第一辐射段和所述馈电片不共面,第一辐射段自馈电片弯折延伸,弯折延伸的意思是说第一辐射段与馈电片连接的部分自馈电片的边缘通过钣金件折弯的方式形成在两个面上,这两个面之间夹角可以为90度,也可以为其它的角度,本申请不对第一辐射段和馈电片之间的夹角做限定。所述第二辐射段和所述第一辐射段间隔相对设置在所述馈电片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辐射段和所述第二辐射段均位于所述馈电片所在平面的同侧,第一辐射段、第二辐射段和馈电片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类似“П”形状的架构。所述短路枝节用于减少所述第一辐射段的电磁波信号和所述这第二辐射段的电磁波信号的相位不平衡度,所述馈电地邻近馈电片设置,且所述馈电地与所述馈电片之间及所述馈电地与所述第一辐射段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馈电片和所述馈电地分别用于与射频电缆的内、外导体电连接。
本申请通过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间隔相对设置在所述馈电片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辐射段和所述第二辐射段均位于所述馈电片所在平面的同侧,且短路枝节串接在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之间调节电磁波信号的相位,使得天线形成三维结构,使得天线上的电流分布呈立体分散状态,且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可以互为辐射地的角色,取消了传统天线通过单板接地的方式,传统天线同时需要馈电和接地,通常通过接地片电连接至单板的地以使天线接地,而本申请不需要额外增加接地片,也不需要单板的地,本申请通过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及短路枝节、馈电片和馈电地的架构,使得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形成互补结构,取代单板,因此,本申请减少了天线与电子设备内的其它电子器件及电路板之间耦合分量,提升天线辐射性能,保证天线全向辐射特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辐射段的辐射路径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辐射段的辐射路径的长度。当天线安装在电子设备内部时,第二辐射段较第一辐射段更靠近电子设备内的电路板或其它电子器件,由于第一辐射段辐射路径大于第二辐射段的辐射路径,这样,天线在低净空的条件下,由于第二辐射段靠近电路板且辐射路径较短,可以减弱天线辐射体和天线附近的电路板及电子器件之间的耦合强度,保证天线全向辐射特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馈电地与所述第二辐射段不共面,所述馈电地与所述馈电片共面。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辐射段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馈电片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辐射段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辐射段所述在平面。
具体而言,所述馈电地自所述第二辐射段朝向所述馈电片和所述第一辐射段的方向弯折延伸。馈电地与第二辐射段分别设置在两个相交的面上,馈电地可以垂直于第二辐射段所在的平面,当然,馈电地与第二辐射段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其它的角度,只要保证馈电地所在的面与第二辐射段所在的面相交,且保证馈电地向馈电片和第一辐射段的方向延伸,本实施方式有利于天线尺寸的小体积的设计,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馈电地和馈电片可以共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辐射段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自所述馈电片的边缘弯折延伸,所述第二段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和三段之间,且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同侧;所述第二辐射段包括第四段和第五段,所述第四段自所述馈电地的边缘弯折延伸,所述第五段垂直于所述第四段,构成L形结构;所述第一段正对所述第四段,所述第五段正对所述第二段。本实施例子限定了一种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的具体的结构,所述第一段正对所述第四段,所述第五段正对所述第二段的设置可以满足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互为辐射地,第三段为第一辐射段相对第二辐射段多的辐射枝节,保证了第一辐射段的辐射路径大于第二辐射段的辐射路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均从所述第二段朝向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段背离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边缘为第一边,所述第四段自所述第五段朝向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五段背离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边缘为第二边,所述第二边在所述第二辐射段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边重合,第二边和第一边对齐,也就是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的外边缘对齐。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短路枝节包括在所述第一辐射段和所述第二辐射段之间依次延伸的第一枝节、连接片和第二枝节,所述第一枝节与所述第一辐射段共面且连接至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所述第二枝节与所述第二辐射段共面且连接至所述第四段远离所述第五段的一端,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相对设置,所述连接片连接在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之间,形成三维空间架构。本实施方式限定了短路枝节的一种具体架构,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对称分布在连接片的两侧,连接片可以为直条形片状,也可以为弧形,连接片可以与馈电片和馈电地共面,这样连接片和馈电片及馈电地共同限定的平面作为连接在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的之间的中心区域。
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可以为U形,本申请不限定第一枝节和第二枝节的形状,不影响天线整体架构的情况下,可以调节具体的各枝节的形状和尺寸。
所述短路枝节的电长度为二分之一波长,所述波长为所述天线的中心频率对应的电磁波信号的波长。二分之一波长的设置使得短路枝节构成180度反相器,用于调节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的电磁波信号的相位,使得第一辐射段的电磁波信号的相位与第二辐射段的电磁波信号的相位平衡,即相等,从而保证天线的辐射性能。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的结构相同,且镜像布置在所述连接片的两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馈电片和所述馈电地共面或平行。馈电片和馈电地共面的情况下,馈电片和馈电地在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上的投影均位于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的边缘位置,不会落入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的内部,这样不会干扰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所辐射电磁波信号。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辐射段所在平面与所述馈电片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二辐射段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馈电地之间的夹角。本实施方式限定了第一辐射段所在的面和第二辐射段所在的面呈中心对称分布状,其对称中心为馈电片和馈电地。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馈电地呈条形片状结构,所述馈电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馈电片之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射频电缆的外导体,所述天线还包括导引片,所述导引片连接至所述第二端,所述导引片自所述第二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辐射段且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倾斜延伸。具体而言,导引片呈片状结构,导引片与馈电地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馈电地和导引片用于引导射频电缆的延伸方向,即射频电缆的端部固定至馈电片和馈电地的第一端,射频电缆顺着馈电地和导引片的延伸方向延伸,这样的设计,使得射频电缆位于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看投影区之外,可以减少射频电缆的走线对第一辐射段和第二辐射段的电磁波信号的干扰,减少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射频电缆可以焊接固定在馈电在和导引片,可以提高射频电缆焊接的稳定性和出线路径的一致性,即出线路径是固定不变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还包括固定脚,所述固定脚自所述第二辐射段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辐射段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脚用于将所述天线固定至电子设备内的电路板上。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为金属片结构,即通过弯折形成的一体式结构。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短路枝节包括在所述第一辐射段和所述第二辐射段之间依次串接电连接的第一枝节、连接片和第二枝节,所述第一枝节与所述第一辐射段共面,所述第二枝节与所述第二辐射段共面,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相对设置,所述馈电片自所述第一辐射段的边缘弯折延伸的方向与所述连接片自所述第一枝节的边缘弯折延伸的方向相同,所述馈电片、所述第一辐射段、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连接片共同形成金属片结构,所述第二辐射段、所述馈电地和所述第二枝节为形成在电路板表面的微带线结构,通过将所述连接片连接至所述第二枝节将所述金属片结构和所述微带线结构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枝节与所述第一辐射段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枝节与所述第二辐射段所在的平面,所述馈电片和所述连接片共面,且所述馈电片和所述连接片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枝节与所述第一辐射段所在的平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射频模块和所述的天线,所述射频模块通过所述射频电缆电连接至所述馈电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天线安装至电路板上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分解示意图,其中部分天线为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微带线;
图6是图5示的天线设置在电路板上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天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下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涉及应用在电子设备中的天线,电子设备可以为光网络终端(OpticalNetwork Termination,ONT)、移动终端等,天线为内置在电子设备中的具有立体结构的天线,可以为wifi天线,天线可以壁挂在电子设备的机壳内表面或机壳内的支架上,天线也可以固定连接至电子设备内的电路板上。电子设备包括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射频模块,射频模块与天线的馈电片电连接为所述天线馈电,射频模块与馈电片之间可以通过射频电缆电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天线为三维结构,无需连接电路板的地,通过两个空间上相对设置的辐射段互为辐射地的方式架构了天线的基本形态,本申请提供的天线的IFA天线的基本架构,采用互补结构设计消除IFA天线对单板的依赖。如图1和图2所示,天线包括依次连接的馈电片10、第一辐射段20、短路枝节30、第二辐射段40和馈电地50,所述第一辐射段20自所述馈电片10弯折延伸,即第一辐射段20和馈电片10不共面,弯折延伸的意思是:第一辐射段20与馈电片10连接的部分自馈电片10的边缘通过钣金件(例如金属片)折弯的方式形成在两个面上,这两个面之间夹角可以为90度,也可以为其它的角度,本申请不对第一辐射段20和馈电片10之间的夹角做限定。所述第二辐射段40和所述第一辐射段20间隔相对设置在馈电片10的两侧,且所述第二辐射段40和所述第一辐射段20均位于所述馈电片10所在平面的同侧。换言之,第二辐射段10在第一辐射段20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与所述第一辐射段20至少部分重合,或者,第二辐射段10在第一辐射段20所在平面上的垂直投影落入第一辐射段20所在范围内。
具体而言,第一辐射段20、第二辐射段40和馈电片10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类似“П”形状的三维立体架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馈电片10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一辐射段20所在的平面,亦垂直于第二辐射段40所在的平面,由于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位于馈电片10所在的平面的同侧,馈电片10在第一辐射段2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一辐射段20边缘的外侧,不会对第一辐射段20的电磁波信号生干扰,同样,馈电片10在第二辐射段40所在平面的垂直投影位于第二辐射段40边缘的外侧,不会对第二辐射段40的电磁波信号产生干扰。
所述馈电地50邻近馈电片10设置,馈电地50连接至所述第二辐射段40之邻近所述馈电片10的边缘处,且所述馈电地50与所述馈电片10之间及所述馈电地50与所述第一辐射段20之间均设有间隙,换言之,馈电地50与馈电片10之间绝缘隔离,馈电地50与第一辐射段20之间亦绝缘隔离。
所述馈电片10和所述馈电地50分别用于与射频电缆的内、外导体电连接。射频电缆用于为天线馈入电磁波信号,射频电缆的内外导体分别连接至馈电片10和馈电地50,射频电缆馈入第一辐射段20的电磁波信号和馈入第二辐射段40的电磁波信号相位差180度,所述短路枝节用于减少所述第一辐射段20的电磁波信号和所述这第二辐射段40的电磁波信号的相位不平衡度,短路枝节使得第一辐射段20的电磁波信号和第二辐射段40的电磁波信号相位相同。
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馈电地50与所述第二辐射段40不共面,所述馈电地50与所述馈电片10共面,所述第一辐射段20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馈电片10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辐射段40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辐射段20所述在平面。然而,所述馈电地50与所述馈电片10共面只是本申请的基本架构,馈电片10和馈电地50之间形成夹角,或者二者位于相平行的两个面上,也能实现本申请。相似地,第一辐射段20所在的平面和第二辐射段40所在的平面平行也仅是本申请基本架构,在此基础上,允许适当的变形,例如:第一辐射段20所在的平面和第二辐射段40所在的平面为相交的平面,二者之间形成夹角。
本申请通过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相对设置在馈电片10所在平面的同侧,且短路枝节30连接在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之间调节电磁波信号的相位,使得天线形成三维结构,使得天线上的电流分布呈立体分散状态,且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可以互为辐射地的角色,取消了传统天线通过单板接地的方式,传统天线同时需要馈电和接地,通常通过接地片电连接至单板的地以使天线接地,而本申请不需要额外设置接地片,也不需要额外设置单板的地,本申请通过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及短路枝节、馈电片10和馈电地50的架构,使得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形成互补结构,取代单板。本申请减少了天线与电子设备内的电子器件及电路板之间耦合分量,提升天线辐射性能,保证天线全向辐射特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辐射段20的辐射路径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辐射段40的辐射路径的长度。当天线安装在电子设备内部时,第二辐射段40较第一辐射段20更靠近电子设备内的电路板及其它电子器件,由于第一辐射段20辐射路径大于第二辐射段40的辐射路径,这样的设计使得天线低净空的条件下,由于第二辐射段40靠近电路板且辐射路径较短,可以减弱天线辐射体和电路板及其它电子器件之间的耦合强度,保证天线全向辐射特征。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馈电地50自所述第二辐射段40朝向所述馈电片10和所述第一辐射段20的方向弯折延伸。馈电地50与第二辐射段40分别设置在两个相交的面上,馈电地50可以垂直于第二辐射段40所在的平面,当然,馈电地50与第二辐射段40之间的夹角也可以为其它的角度,只要保证馈电地50所在的面与第二辐射段40所在的面相交,且保证馈电地50向馈电片10和第一辐射段20的方向延伸,就可以实现有利于天线尺寸的小体积的设计,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馈电地50和馈电片10可以共面。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辐射段20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所述第一段21自所述馈电片10的边缘弯折延伸,所述第二段22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段21和所述和三段之间,且所述第一段21和所述第三段23相对设置,且第一段21和第三段23自所述第二段22同向延伸;所述第二辐射段40包括第四段41和第五段42,所述第四段41自所述馈电地50的边缘弯折延伸,所述第五段42垂直于所述第四段41,构成L形结构;所述第一段21正对所述第四段41,所述第五段42正对所述第二段22。本实施例子限定了一种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的具体的结构,所述第一段21正对所述第四段41,所述第五段42正对所述第二段22的设置可以满足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互为辐射地,第三段23为第一辐射段20相对第二辐射段40多的辐射枝节,保证了第一辐射段20的辐射路径大于第二辐射段40的辐射路径。
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的延伸方向尺寸为长度,垂直于延伸方向的尺寸为宽度。第一段21呈长方形,其延伸方向的各位置处的宽度均相同。第二段22、第三段23和第五段42与第一段21的结构相似,均呈长方形。第四段41包括在其延伸方向上依次设置的第一部分411和第二部分412,第一部分411连接在第二部分412和短路枝节30之间,第二部分412连接在第一部分411和第五段42之间。第一部分411和第二部分412均呈长方形,但是第一部分411的宽度大于第二部分412的宽度。第二部分412面对馈电片10的边缘与第一部分411的边缘共同围设形成缺口,缺口的设置用于实现馈电片10和第二辐射段40之间的绝缘隔离。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辐射段20包括三个枝节(即第一段21、第二段22和第三段23),其它实施方式中,第一辐射段20所包括的枝节的数量和形状都可以改变,例如,各枝节可以为弧形延伸。相应地,第二辐射段40所包括的枝节的数量也不限于两个,枝节的形状也可以为其它形状。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21和所述第三段23均从所述第二段22朝向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段22背离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边缘为第一边,所述第四段41自所述第五段42朝向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五段42背离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边缘为第二边,所述第二边在所述第二辐射段40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边重合,第二边和第一边对齐,也就是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的外边缘对齐。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短路枝节30包括在所述第一辐射段20和所述第二辐射段40之间依次延伸的第一枝节31、连接片33和第二枝节32,所述第一枝节31与所述第一辐射段20共面且连接至所述第一段21远离所述第二段22的一端,所述第二枝节32与所述第二辐射段40共面且连接至所述第四段41远离所述第五段42的一端,所述第一枝节31和所述第二枝节32相对设置,所述连接片33连接在所述第一枝节31和所述第二枝节32之间,形成三维空间架构。本实施方式限定了短路枝节30的一种具体架构,第一枝节31和第二枝节32对称分布在连接片33的两侧,连接片33可以为直条形片状,也可以为弧形,连接片33可以与馈电片10和馈电地50共面,这样连接片33和馈电片10及馈电地50共同限定的平面作为连接在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的之间的中心区域。
所述第一枝节31和所述第二枝节32可以为U形,本申请不限定第一枝节31和第二枝节32的形状,不影响天线整体架构的情况下,可以调节具体的各枝节的形状和尺寸。
所述短路枝节30的电长度为二分之一波长,所述波长为所述天线的中心频率对应的电磁波信号的波长。二分之一波长的设置使得短路枝节30构成180度反相器,用于调节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的电磁波信号的相位,使得第一辐射段20的电磁波信号的相位与第二辐射段40的电磁波信号的相位平衡,即相等,从而保证天线的辐射性能。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枝节31和所述第二枝节32的结构相同,且镜像布置在所述连接片33的两侧。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馈电片10和所述馈电地50共面或平行。馈电片10和馈电地50共面的情况下,馈电片10和馈电地50在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上的投影均位于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的边缘位置,不会落入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的内部,这样不会干扰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所辐射电磁波信号。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辐射段20所在平面与所述馈电片10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二辐射段40所在的平面与所述馈电地50之间的夹角。本实施方式限定了第一辐射段20所在的面和第二辐射段40所在的面呈中心对称分布状,其对称中心为馈电片10和馈电地50。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所述馈电地50呈条形片状结构,所述馈电地5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51和第二端52,所述第一端51和所述馈电片10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第一端51用于连接所述射频电缆的外导体,所述天线还包括导引片60,所述导引片60连接至所述第二端52,所述导引片60自所述第二端52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辐射段40且远离所述第一端51的方向倾斜延伸。具体而言,导引片60呈片状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导引片60与馈电地50之间的夹角为钝角,馈电地50和导引片60用于引导射频电缆的延伸方向,即射频电缆的端部固定至馈电片10和馈电地50的第一端51,射频电缆顺着馈电地50和导引片60的延伸方向延伸,这样的设计,使得射频电缆位于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的投影区之外,可以减少射频电缆的走线对第一辐射段20和第二辐射段40的电磁波信号的干扰,减少对天线性能的影响。射频电缆可以焊接固定在馈电在和导引片60,可以提高射频电缆焊接的稳定性和出线路径的一致性,即出线路径是固定不变的。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导引片60为半包围的弧形结构,导引片60围设卡持空间,射频电缆可以卡扣在导引片60的卡持空间内,导引片60为金属弹片结构,其本身具弹性形变能力,射频电缆卡入卡持空间后,导引片60可以将射频电缆夹住,以固定射频电缆,无需焊接或其它方式的固定,且不需要任何工作固定,操作人员徒手按压就可以将射频电缆固定至导引片60。
另一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导引片60可以为筒状结构,导引片60围设收容空间,收容空间用于供射频电缆穿过,因此收容空间的内径大于射频电缆的外径,以方便射频电缆穿过。本实施方式,需要先将射频电缆穿过导引片60的收容空间,再将射频电缆端部的内导体电连接至馈电片10,将射频电缆的外导体电连接至馈电地50。射频电缆与馈电片10和馈电地50之间可以通过焊接固定的方式实现电连接,又兼具固定功能。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天线为金属片弯折形成的一体式结构,天线可以为钢片天线,可以通过壁挂的方式安装在电子设备机壳内表面或机壳内的支架上。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天线也可以固定至电子设备内的电路板200的边缘位置,天线还包括固定脚70,所述固定脚70自所述第二辐射段40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辐射段20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脚70用于将所述天线固定至电子设备内的电路板200上。电路板200的边缘位置形成无铺铜的绝缘区201,固定脚70可以通过螺丝固定的方式固定至电路板200。也可以在电路板200边缘处的绝缘区201设置焊垫,将固定脚70焊接至焊垫。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馈电片10、所述第一辐射段20、短路枝节30的第一枝节31和所述连接片33共同形成金属片结构,所述第二辐射段40、所述馈电地50和所述第二枝节32为形成在电路板表面的微带线结构,通过将所述连接片33连接至所述第二枝节32将所述金属片结构和所述微带线结构连接,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片33通过焊接方式连接至第二枝节32。本实施方式,同样需要在电路板200边缘位置形成无铺铜的绝缘区201,将第二辐射段40、馈电地50及第二枝节32通过电路板制作工艺印制在绝缘区201,以形成微带线结构,微带线结构需要与电路板上的其它电子器件及金属层绝缘隔离。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天线及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例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4)

1.一种天线,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馈电片、第一辐射段、短路枝节、第二辐射段和馈电地,所述第一辐射段和所述馈电片不共面,所述第二辐射段和所述第一辐射段间隔相对设置在所述馈电片的两侧,且所述第一辐射段和所述第二辐射段均位于所述馈电片所在平面的同侧,所述短路枝节用于减少所述第一辐射段的电磁波信号和所述这第二辐射段的电磁波信号的相位不平衡度,所述馈电地邻近所述馈电片设置,且所述馈电地与所述馈电片之间及所述馈电地与所述第一辐射段之间均设有间隙,所述馈电片和所述馈电地分别用于与射频电缆的内、外导体电连接,所述第一辐射段和所述第二辐射段互为辐射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段的辐射路径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辐射段的辐射路径的长度。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地与所述第二辐射段不共面,所述馈电地与所述馈电片共面。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段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馈电片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辐射段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辐射段所述在平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辐射段包括依次相连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自所述馈电片的边缘弯折延伸,所述第二段垂直连接在所述第一段和所述和三段之间,且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位于所述第二段的同侧,所述第二辐射段包括第四段和第五段,所述第四段自所述馈电地的边缘弯折延伸,所述第五段垂直于所述第四段,所述第一段正对所述第四段,所述第五段正对所述第二段。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三段均从所述第二段朝向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段背离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边缘为第一边,所述第四段自所述第五段朝向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五段背离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边缘为第二边,所述第二边在所述第二辐射段所在的平面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边重合。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枝节包括在所述第一辐射段和所述第二辐射段之间依次延伸的第一枝节、连接片和第二枝节,所述第一枝节与所述第一辐射段共面且连接至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所述第二枝节与所述第二辐射段共面且连接至所述第四段远离所述第五段的一端,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相对设置,所述连接片连接在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之间,形成三维空间架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呈U形,所述短路枝节的电长度为二分之一波长,所述波长为所述天线的中心频率对应的电磁波信号的波长。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的结构相同,且镜像布置在所述连接片的两侧。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地呈条形片状结构,所述馈电地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馈电片之间形成所述间隙,所述第一端用于连接所述射频电缆的外导体,所述天线还包括导引片,所述导引片连接至所述第二端,所述导引片自所述第二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二辐射段且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倾斜延伸。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还包括固定脚,所述固定脚自所述第二辐射段朝向远离所述第一辐射段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脚用于将所述天线固定至电子设备内的电路板上。
12.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短路枝节包括在所述第一辐射段和所述第二辐射段之间依次串接电连接的第一枝节、连接片和第二枝节,所述第一枝节与所述第一辐射段共面,所述第二枝节与所述第二辐射段共面,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第二枝节相对设置,所述馈电片自所述第一辐射段的边缘弯折延伸的方向与所述连接片自所述第一枝节的边缘弯折延伸的方向相同,所述馈电片、所述第一辐射段、所述第一枝节和所述连接片共同形成金属片结构,所述第二辐射段、所述馈电地和所述第二枝节为形成在电路板表面的微带线结构,通过将所述连接片连接至所述第二枝节将所述金属片结构和所述微带线结构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枝节与所述第一辐射段所在的平面平行于所述第二枝节与所述第二辐射段所在的平面,所述馈电片和所述连接片共面,且所述馈电片和所述连接片所在的平面垂直于所述第一枝节与所述第一辐射段所在的平面。
14.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射频模块和如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天线,所述射频模块通过所述射频电缆电连接至所述馈电片。
CN201880092316.4A 2018-04-13 2018-04-13 天线和电子设备 Active CN11195495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18/083008 WO2019196102A1 (zh) 2018-04-13 2018-04-13 天线和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4956A CN111954956A (zh) 2020-11-17
CN111954956B true CN111954956B (zh) 2021-10-15

Family

ID=68163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92316.4A Active CN111954956B (zh) 2018-04-13 2018-04-13 天线和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4956B (zh)
WO (1) WO201919610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52361B (zh) * 2019-11-26 2022-04-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555019B (zh) * 2020-05-20 2022-07-1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467370B (zh) * 2020-11-20 2023-06-13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824749B (zh) * 2021-01-22 2023-07-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2993550B (zh) * 2021-02-09 2023-07-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5621717B (zh) * 2022-11-28 2023-03-21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辐射体、天线单元、天线组件、车辆和布置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2860B1 (en) * 2001-02-09 2002-01-29 Centurion Wireless Technologies Micro-internal antenna
CN2826729Y (zh) * 2005-07-06 2006-10-11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良式平面倒f型天线
CN101075700A (zh) * 2006-05-16 2007-11-21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频倒f型天线
CN101145637A (zh) * 2006-09-11 2008-03-19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天线及其制作方法
CN201081820Y (zh) * 2007-09-21 2008-07-02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宽频带天线及其相关双频带天线
CN101431179A (zh) * 2007-11-08 2009-05-13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延伸接地面的平面倒f天线
CN102856634A (zh) * 2012-09-20 2013-01-02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笔记本或平板电脑的新型宽带lte天线
CN103348532A (zh) * 2011-02-18 2013-10-09 莱尔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的隔离性的多频带平面倒f天线(pifa)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96931B2 (en) * 2005-11-24 2010-04-13 Lg Electronics, Inc. Antenna for enhancing bandwidth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same
CN201069822Y (zh) * 2006-12-27 2008-06-04 建舜电子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倒f双频立体天线结构改良
CN104253310B (zh) * 2013-06-28 2018-06-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多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EP3223362A1 (en) * 2016-03-23 2017-09-27 Thomson Licensing Low-profile multi-band antenna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342860B1 (en) * 2001-02-09 2002-01-29 Centurion Wireless Technologies Micro-internal antenna
CN2826729Y (zh) * 2005-07-06 2006-10-11 宣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良式平面倒f型天线
CN101075700A (zh) * 2006-05-16 2007-11-21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双频倒f型天线
CN101145637A (zh) * 2006-09-11 2008-03-19 智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立体天线及其制作方法
CN201081820Y (zh) * 2007-09-21 2008-07-02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宽频带天线及其相关双频带天线
CN101431179A (zh) * 2007-11-08 2009-05-13 神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延伸接地面的平面倒f天线
CN103348532A (zh) * 2011-02-18 2013-10-09 莱尔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改进的隔离性的多频带平面倒f天线(pifa)和系统
CN102856634A (zh) * 2012-09-20 2013-01-02 上海安费诺永亿通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笔记本或平板电脑的新型宽带lte天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4956A (zh) 2020-11-17
WO2019196102A1 (zh) 2019-10-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54956B (zh) 天线和电子设备
US6163306A (en) Circularly polarized cross dipole antenna
CN107808998B (zh) 多极化辐射振子及天线
JP5482171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無線端末装置
EP0647977A1 (en) Circularly polarized microcell antenna
CN106207495B (zh) 双极化天线及其辐射单元
JP3980172B2 (ja) 広帯域アンテナ
WO2020029060A1 (zh) 一种天线
US20030146874A1 (en) Antenna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
JP2005312062A (ja) 小型アンテナ
CN207353447U (zh) 多极化辐射振子及天线
EP3301756A1 (en) Radiation device
CN112821045B (zh) 辐射单元及基站天线
US11862859B2 (en) Antenna device
TW201203706A (en) Antenna
CN111525234A (zh) 双极化天线及客户前置设备
JP4053144B2 (ja) 偏波共用アンテナ
JP3725415B2 (ja) ダイバーシチアンテナ装置
US10862215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beam direction adjustment method applied to antenna device
CN105098371A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天线装置
JP2001156532A (ja) アンテナ、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JP2003332818A (ja) 表面実装型アンテナおよびこれを搭載したアンテナ装置
KR101304928B1 (ko) 발룬 내장형 인쇄회로기판 기반의 이중편파 다이폴 안테나
JP2002319809A (ja) アンテナ装置
CN212434829U (zh) 适用于5g宏基站的宽带双极化的小型磁电偶极子天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