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4247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4247A
CN111954247A CN202010618640.4A CN202010618640A CN111954247A CN 111954247 A CN111954247 A CN 111954247A CN 202010618640 A CN202010618640 A CN 202010618640A CN 111954247 A CN111954247 A CN 1119542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munication network
terminal
mobile communication
access technology
radio ac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1864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红华
董文昊
王文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1864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424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42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424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04L43/0894Packet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1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managed by the network, e.g. network or access point is master and terminal is slav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实时监控自身的数据流量,并基于数据流量来确定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是否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性能优于第一通信网络的性能;其中,所述终端在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以进行信令传输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以实现数据传输。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5G网络正在部署中,4G网络模式和5G网络模式同时存在的非独立组网模式(Non-standalone,NSA)模式会持续一段时间。其中,5G网络模式相比4G网络模式,其数据使用速率提升明显,但同样功耗也是倍增,导致终端的续航能力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为了有效解决现有NSA模式下5G网络较4G网络功耗大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包括:实时监控终端的数据流量;基于所述数据流量确定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是否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性能优于第一通信网络的性能;其中,所述终端在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以进行信令传输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以实现数据传输。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基于所述数据流量确定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是否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包括:如果所述数据流量大于等于调整阈值,确定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如果所述数据流量小于所述调整阈值,确定所述终端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包括:所述终端的通信模块添加配置信息,以使得所述通信模块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终端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包括:所述终端的通信模块禁用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对应载波,以使所述通信模块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实时监控终端的数据流量,包括:实时监控终端上前台应用的数据使用需求速率;或,实时监控终端上系统总体的数据使用需求速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电池计量单元检测所述终端的剩余电量;当所述终端的剩余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恢复至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通过温度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终端的被感知温度;当所述终端的被感知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恢复至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终端,该终端包括:监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控所述终端的数据流量;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流量确定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是否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性能优于第一通信网络的性能;其中,所述终端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以进行信令传输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以实现数据传输。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又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用于执行上述任一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终端实时监控自身的数据流量,并基于数据流量来确定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是否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如此,本发明通过数据流量(即终端的数据使用需求速率)来精确控制是否同时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以在利用第一移动通信网络进行信令传输,充分利用性能更优的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数据传输,从而在有效提升用户数据速率感知的同时,尽可能节省功耗,进而提升终端的续航能力。
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教导并不需要实现上面所述的全部有益效果,而是特定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特定的技术效果,并且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还能够实现上面未提到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发明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应用实例终端控制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的逻辑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发明,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使本发明更加透彻和完整,并能够将本发明的范围完整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应用实例终端控制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的逻辑示意图。
参考图1,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操作101,实时监控终端的数据流量;操作102,基于数据流量确定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是否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
其中,第二通信网络的性能优于第一通信网络的性能。以第一通信网络为4G,第二通信网络为5G为例,显然5G通信网络的性能优于4G通信网络。
这里,当终端基于第一无线接入技术和第二无线接入技术,同时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和第二移动通信网络时,所述终端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以进行信令传输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以实现数据传输。
在操作101,参考图2所示的终端控制移动通信网络接入的逻辑,实时监控终端的数据流量可以包括实时监控终端上前台应用的数据使用需求速率;还可以包括实时监控终端上系统总体的数据使用需求速率。
在操作102,如果经操作101所监控的数据流量大于等于调整阈值,即达到调整阈值时,则确定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否则,确定所述终端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具体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包括:终端的通信模块添加配置信息,以使得所述通信模块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
同样地,终端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包括:终端的通信模块禁用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对应载波,以使所述通信模块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在一应用示例中,参考图2,以第一通信网络为4G,第二通信网络为5G为例,当所监控的终端的数据流量大于等于调整阈值时,终端的通信模块添加5G对应载波,以使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LTE接入4G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NR接入5G通信网络,从而有效提升用户数据速率感知。
在又一应用示例中,参考图2,同样以第一通信网络为4G,第二通信网络为5G为例,当所监控的终端的数据流量小于调整阈值时,终端的通信模块禁用5G对应载波(如关闭5G载波或删除5G载波),以使终端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LTE接入4G通信网络,以在有效提升用户数据速率感知的同时,尽可能节省功耗,进而提升终端的续航能力。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参考图3,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操作301,实时监控终端的数据流量;操作302,基于数据流量确定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操作303,通过电池计量单元检测终端的剩余电量;操作304,当终端的剩余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终端恢复至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其中,操作301和302的具体实现过程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操作101和102的具体实现过程相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在操作303~304,为了在有效提升用户数据速率感知的同时,更好地节省功耗,以保证终端的续航能力,故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触发电池计量单元实时检测终端的剩余电量;当终端的剩余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终端恢复至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在一应用示例中,参考图2,以第一通信网络为4G,第二通信网络为5G为例,当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LTE接入4G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NR接入5G通信网络之后,通过电池计量计实时检测终端的剩余电量;当终端的剩余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通过删除5G载波的方式控制终端恢复至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LTE接入4G通信网络。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参考图4,本发明实施例信息处理方法,包括:操作401,实时监控终端的数据流量;操作402,基于数据流量确定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操作403,通过温度传感单元检测终端的被感知温度;操作404,当终端的被感知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控制终端恢复至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其中,操作401和402的具体实现过程与图1所示实施例中操作101和102的具体实现过程相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在操作403~404,为了在有效提升用户数据速率感知的同时,更好地节省功耗,以保证终端的续航能力,故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触发温度传感单元检测终端的被感知温度;当终端的被感知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控制终端恢复至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在一应用示例中,参考图2,以第一通信网络为4G,第二通信网络为5G为例,当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LTE接入4G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NR接入5G通信网络之后,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终端的被感知温度;当终端的被感知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通过删除5G载波的方式控制终端恢复至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LTE接入4G通信网络。
同理,基于上文所述信息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程序,当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使得所述处理器至少执行如下所述的操作步骤:操作101,实时监控终端的数据流量;操作102,基于数据流量确定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是否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
进一步地,基于上文所述信息处理方法,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终端,如图5所示,该终端50包括:监控模块501,用于实时监控所述终端的数据流量;确定模块502,用于基于所述数据流量确定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是否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性能优于第一通信网络的性能;其中,所述终端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以进行信令传输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以实现数据传输。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确定模块502,具体用于如果所述数据流量大于等于调整阈值,确定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如果所述数据流量小于所述调整阈值,确定所述终端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终端还包括:通信模块,用于添加配置信息,以使得所述通信模块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终端还包括:通信模块,用于禁用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对应载波,以使所述通信模块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监控模块501,具体用于实时监控终端上前台应用的数据使用需求速率;或,实时监控终端上系统总体的数据使用需求速率。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终端还包括:电池计量单元,用于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检测所述终端的剩余电量;当所述终端的剩余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恢复至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终端还包括:温度传感单元,用于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检测所述终端的被感知温度;当所述终端的被感知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恢复至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对终端实施例的描述,与前述图1至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前述图1至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终端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前述图1至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因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或者,本发明上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实时监控终端的数据流量;
基于所述数据流量确定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是否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性能优于第一通信网络的性能;
其中,所述终端在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以进行信令传输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以实现数据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数据流量确定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是否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包括:
如果所述数据流量大于等于调整阈值,确定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
如果所述数据流量小于所述调整阈值,确定所述终端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包括:
所述终端的通信模块添加配置信息,以使得所述通信模块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包括:
所述终端的通信模块禁用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对应载波,以使所述通信模块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监控终端的数据流量,包括:
实时监控终端上前台应用的数据使用需求速率;
或,实时监控终端上系统总体的数据使用需求速率。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电池计量单元检测所述终端的剩余电量;
当所述终端的剩余电量低于电量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恢复至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7.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温度传感单元检测所述终端的被感知温度;
当所述终端的被感知温度高于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终端恢复至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8.一种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包括:
监控模块,用于实时监控所述终端的数据流量;
确定模块,用于基于所述数据流量确定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是否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所述第二通信网络的性能优于第一通信网络的性能;其中,所述终端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以进行信令传输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以实现数据传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终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如果所述数据流量大于等于调整阈值,所述终端在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的同时通过第二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二移动通信网络;如果所述数据流量小于所述调整阈值,所述终端仅维持通过第一无线接入技术接入第一移动通信网络。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指令被执行时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CN202010618640.4A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195424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8640.4A CN111954247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18640.4A CN111954247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4247A true CN111954247A (zh) 2020-11-17

Family

ID=73337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18640.4A Pending CN111954247A (zh) 2020-06-30 2020-06-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424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517A (zh) * 2020-11-24 2022-05-2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过热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9892A (zh) * 2014-06-12 2014-08-2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流量的监控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CN104125596A (zh) * 2014-07-07 2014-10-2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量统计方法和装置
CN106021072A (zh) * 2016-05-05 2016-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09219157A (zh) * 2018-10-30 2019-01-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模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818820A (zh) * 2018-12-21 2019-05-28 上海瑞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数据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300461A (zh) * 2018-03-23 2019-10-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10831096A (zh) * 2019-11-11 2020-0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09892A (zh) * 2014-06-12 2014-08-27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流量的监控方法、装置及客户端
CN104125596A (zh) * 2014-07-07 2014-10-29 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流量统计方法和装置
CN106021072A (zh) * 2016-05-05 2016-10-1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信息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0300461A (zh) * 2018-03-23 2019-10-01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公司研究院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9219157A (zh) * 2018-10-30 2019-01-1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模式的配置方法及装置
CN109818820A (zh) * 2018-12-21 2019-05-28 上海瑞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流量数据监控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831096A (zh) * 2019-11-11 2020-02-2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网络切换方法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54517A (zh) * 2020-11-24 2022-05-27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过热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074006B (zh) 电力敏感无线通信无线电管理
CN109213539B (zh) 一种内存回收方法及装置
CN104424031B (zh) 一种处理器工作频率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803359A (zh) 一种唤醒终端系统的方法及终端
EP3544344B1 (en) Method, user equipment and computer readable storage medium for switching the operation mode of a user equipment between carrier aggregation (ca) and non-ca operation modes
CN107370877B (zh) 应用程序的推送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060909A (zh) 一种网络连接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575169B (zh) 消除充电器对触摸屏的干扰的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5511985A (zh) 一种数据备份的方法及终端
US20130055271A1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lling
CN107306443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终端
CN104750589B (zh) 一种存储器参数调节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5704785A (zh) 一种网络搜索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WO2014063487A1 (en) Traffic control method and device
US20150035655A1 (en) Memory card and data storage method
CN108282410A (zh) 后台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用户终端
CN104659881A (zh) 移动终端的充电方法及装置
CN111954247A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07783633A (zh) 一种管理应用程序的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202713533U (zh) 电视机的诊断和维护系统与电视机
US11943127B2 (en) Network-based control method for power consumption of applications, terminal and storage medium
CN109064729A (zh) 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抄表系统及抄表方法
CN105354491B (zh) 智能终端待机状态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06686708A (zh) 一种数据业务管理的方法及装置
CN108809698A (zh) 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