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09698A - 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 Google Patents

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09698A
CN108809698A CN201810489218.6A CN201810489218A CN108809698A CN 108809698 A CN108809698 A CN 108809698A CN 201810489218 A CN201810489218 A CN 201810489218A CN 108809698 A CN108809698 A CN 10880969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community
communication quality
reselection conditions
transmission dat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8921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晶
严斌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48921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09698A/zh
Publication of CN1088096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0969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08Monitoring or testing based on specific metrics, e.g. QoS, energy consumption or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 H04L43/0876Network utilisation, e.g. volume of load or congestion lev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1/00Arrangements for maintenance, administration or management of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e.g. of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1/08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f networks or network elements
    • H04L41/0803Configuration setting
    • H04L41/082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 H04L41/083Configuration set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s of a change of settings, e.g. optimising configuration for enhancing reliability for increasing network spee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43/00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testing 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43/16Threshold monitor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215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 H04W28/0221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based on user or device properties, e.g. MTC-capable devices power availability or consump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24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36/30Reselection being triggered by specific parameters by measured or perceived connection quality data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若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本发明兼顾了传输速度与功耗要求,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智能终端成为了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载体,人们已经习惯随时随地使用智能终端接入互联网。智能终端可使用基于长期演进LTE(Long Term Evolution)蜂窝通信技术接入互联网。然而,该技术下,会造成智能终端功耗大、待机时间长等缺点。
现有技术中,为了降低功耗、提高待机时间,通信技术可采用例如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MTC(enhanced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窄带物联网NB-IoT(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等,相较于原有的LTE,其带宽更小、系统更简单,故而功耗较低,可有效提高待机时间。
然而,在采用带宽更小的网络模式时,数据传输的速度相对于原有的LTE网络可能会有所下降,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以解决数据传输的速度下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
若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测量信息,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用于表征异系统测量确定的所述第一通讯质量;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确认指令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所述第一确认指令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以及预存的所述第一重选条件得到的。
可选的,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在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二当前流量小于第二阈值,则对所述第一类网络的目标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通讯质量;
若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目标小区传输数据,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另一第三小区。
可选的,所述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测量信息,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用于表征异系统测量确定的所述第二通讯质量;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确认指令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所述第二确认指令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测量信息以及预存的所述第一重选条件得到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网络的网络模式为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MTC模式,所述第二类网络的网络模式为带宽大于所述eMTC模式的长期演进LTE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包括:
第一异系统测量模块,用于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
第二小区传输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测量信息,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用于表征异系统测量确定的所述第一通讯质量;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确认指令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所述第一确认指令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以及预存的所述第一重选条件得到的。
可选的,所述的终端设备,还包括:
第二异系统测量模块,用于在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二当前流量小于第二阈值,则对所述第一类网络的目标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通讯质量;
目标小区传输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目标小区传输数据,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另一第三小区。
可选的,所述第二异系统测量模块,具体用于: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测量信息,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用于表征异系统测量确定的所述第二通讯质量;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确认指令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所述第二确认指令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测量信息以及预存的所述第一重选条件得到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网络的网络模式为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MTC模式,所述第二类网络的网络模式为带宽大于所述eMTC模式的长期演进LTE模式。
本发明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通过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以及若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实现了流量需求相对较小时仅使用带宽较小的第一类网络的小区传输数据,从而满足了低功耗的要求,具有较长的待机时间,在流量需求相对增大时,可以异系统测量为依据,选择带宽较大的第二类网络的小区传输数据,可见,本发明兼顾了传输速度与功耗要求,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步骤S24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图2中步骤S28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考图1,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S11: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
终端设备,其可理解为任意可利用蜂窝网络访问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可附着于所述第一类网络或所述第二类网络。
第一类网络与第二类网络,其可理解为任意终端设备可连接的,且网络模式不完全相同的网络,其中,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可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因而,第一类网络下终端设备功耗相对较低,但传输速度可能也较低。第二类网络下终端设备功耗相对较高,但传输速度可能会较佳。
第一当前流量,可理解为监测到的终端上传和/或下载数据的流量大小。通过对当前流量的监控,可及时控制终端设备切换网络。
第一阈值,可理解为任意人为设置的数值,其也可以为变化的数值。
异系统测量,以及其对应的第一通讯质量,可参照本领域对异系统测量过程的常识来理解,第一通讯质量也可理解为该异系统测量的结果。
S12:若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
第一重选条件,可以为领域内任意异系统重选的条件。
由于第二类网络带宽较大,其第二小区传输时,其可产生的传输速度可能较佳,能保障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时的传输需求。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以及若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实现了流量需求相对较小时仅使用带宽较小的第一类网络的小区传输数据,从而满足了低功耗的要求,具有较长的待机时间,在流量需求相对增大时,可以异系统测量为依据,选择带宽较大的第二类网络的小区传输数据,可见,本实施例兼顾了传输速度与功耗要求,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2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考图2,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包括:
S21: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
终端设备,其可理解为任意可利用蜂窝网络访问互联网的智能终端。其中,所述终端设备可附着于所述第一类网络或所述第二类网络。终端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电子阅读器等任意具有通讯装置、处理器与存储装置的设备或设备的集合。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终端设备可以为支持eMTC、LTE、WCDMA和GSM等多种模式的设备。开机后,终端设备可进行附着流程,进而附着于eMTC模式的网络。在需要利用其它网络传输时,也可附着于其他网络。
第一类网络,其可理解为任意终端设备可连接的网络,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类网络的网络模式可以为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MTC模式。
S22:是否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
若是,则继续后续的步骤S23;若否,则可返回步骤S21,继续利用第一小区传输数据。
第一当前流量,可理解为监测到的终端上传和/或下载数据的流量大小。通过对当前流量的监控,可及时控制终端设备切换网络。
第一阈值,可理解为任意人为设置的数值,其也可以为变化的数值。
S23: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
第一类网络与第二类网络,其可理解为任意终端设备可连接的,且网络模式不完全相同的网络,其中,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可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因而,第一类网络下终端设备功耗相对较低,但传输速度可能也较低。第二类网络下终端设备功耗相对较高,但传输速度可能会较佳。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类网络的网络模式可以为带宽大于所述eMTC模式的长期演进LTE模式。
异系统测量,以及其对应的第一通讯质量,可参照本领域对异系统测量过程的常识来理解,第一通讯质量也可理解为该异系统测量的结果。
表征所述第一通讯质量的信息,可以理解为第一测量信息。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测量信息可具体为描述某个或某些特定事件是否发生的信息,进而以所述特定事件是否发生来表征第一通讯质量,所述特定事件可例如:作为异系统邻区的第二小区的质量高于第一门限;所述特定事件可例如作为当前服务小区的第一小区的质量低于第二门限,并且作为异系统邻区的第二小区的质量高于第三门限。具体实施过程中,可利用最小接入电平来实现。
S24: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
第一重选条件,可以为领域内任意异系统重选的条件。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重选条件可例如第二小区的质量是否达到重选门限,具体可利用最小接入电平来实现,还可例如:第二小区的重选优先级和/或第一小区的优先级是否满足预设的优先级要求,还可例如:终端设备在小区的驻留时间等。任意可预设的条件,均不脱离本实施例的描述。
由于第二类网络带宽较大,其第二小区传输时,其可产生的传输速度可能较佳,能保障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时的传输需求。
图3是图2中步骤S24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考图3,步骤S24,包括:
S241: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测量信息。
S242: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确认指令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
第一测量信息,可参照前文的相关描述理解。
第一确认指令,可理解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以及预存的所述第一重选条件得到的,换言之,网络设备通过第一测量信息与第一重选条件的比对,可确定第一通讯质量是否满足第一重选条件,在满足的情况下,可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确认指令,终端设备在收到第一确认指令后,则获悉了第一通讯质量是满足第一重选条件,即可开始重选流程,并在重选后利用第二小区传输数据。故而,任意可使得终端设备获悉第一通讯质量是满足第一重选条件的数据,或使得终端设备开始重选流程的数据,又或使得终端设备利用第二小区传输数据的信息,均可理解为第一确认指令。
故而,第一确认指令,也可理解为切换指示消息、重选指示消息或者重定向消息等。
S25: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
在步骤S25,或者步骤S23之前,还可包括释放原数据的连接的过程,即取消对第一类网络的附着,并完成对第二类网络的附着的过程。
由于第二小区为第二类网络的小区,第二类网络带宽较大,其第二小区传输时,其可产生的传输速度可能较佳,能保障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时的传输需求。
S26:是否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二当前流量小于第二阈值。
若是,则继续后续的步骤S27;若否,则可返回步骤S25,继续利用第二小区传输数据。
第二当前流量,可理解为监测到的终端上传和/或下载数据的流量大小。通过对当前流量的监控,可及时控制终端设备切换网络。
第二阈值,可理解为任意人为设置的数值,其也可以为变化的数值。
S27:对所述第一类网络的目标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通讯质量。
S28: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
图4是图2中步骤S28的流程示意图。
请参考图4,步骤S28,包括:
S281: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测量信息。
S282: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确认指令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
其中,有关异系统测量、第二通讯质量,以及对应的第二确认指令、第二重选条件等概念及其作用,可参照前文步骤S23至步骤S24中有关异系统测量、第一通讯质量,以及对应的第一确认指令、第一重选条件等概念及其作用理解。
S29:利用所述目标小区传输数据。
目标小区,可为第一类网络的任意小区,例如可以为所述第一小区,也可以为其他一第三小区。
此外,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小区传输数据时,不论是利用第一小区还是目标小区传输,均还可包括:若所述终端设备当前待传输的数据量小于第三阈值,则控制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类网络对应的第一通信装置进入省电运行模式。
第三阈值,可理解为:若小于第三阈值,则终端设备所需传输的数据量很小,通过省电运行模式也可满足传输需求。
所述第一通讯装置,可理解为用于在激活状态下与第一类网络的小区通讯,以利用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小区传输数据。故而,省电运行模式为激活状态下的一种运行状态,具体的,激活状态下,可具有正常运行模式与省电运行模式。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通讯装置可以为eMTC装置,其可实现eMTC模式的网络的通讯。
省电运行模式,可理解为任意功耗小于激活状态的正常运行模式的运行模式,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为安全PSM(Power save mode)模式或者延长的非连续接收eDRX(Extended Discontinuous Reception)模式。
可见,通过以上步骤,通过省电运行模式的引入,可进一步节约功耗。
同时,若终端设备的数据传输需求增长或收到寻呼,也可从省电运行模式进入到正常工作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方法,通过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以及若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实现了流量需求相对较小时仅使用带宽较小的第一类网络的小区传输数据,从而满足了低功耗的要求,具有较长的待机时间,在流量需求相对增大时,可以异系统测量为依据,选择带宽较大的第二类网络的小区传输数据,可见,本实施例兼顾了传输速度与功耗要求,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5,数据传输装置300,包括:
第一异系统测量模块301,用于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
第二小区传输模块302,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以及若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实现了流量需求相对较小时仅使用带宽较小的第一类网络的小区传输数据,从而满足了低功耗的要求,具有较长的待机时间,在流量需求相对增大时,可以异系统测量为依据,选择带宽较大的第二类网络的小区传输数据,可见,本实施例兼顾了传输速度与功耗要求,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数据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6,数据传输装置400,包括:
第一异系统测量模块401,用于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
第二小区传输模块402,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
可选的,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模块402,具体用于: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测量信息,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用于表征异系统测量确定的所述第一通讯质量;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确认指令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所述第一确认指令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以及预存的所述第一重选条件得到的。
可选的,所述的数据传输装置400,还包括:
第二异系统测量模块403,用于在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二当前流量小于第二阈值,则对所述第一类网络的目标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通讯质量;
目标小区传输模块404,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目标小区传输数据,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另一第三小区。
可选的,所述第二异系统测量模块403,具体用于: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测量信息,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用于表征异系统测量确定的所述第二通讯质量;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确认指令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所述第二确认指令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测量信息以及预存的所述第一重选条件得到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类网络的网络模式为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MTC模式,所述第二类网络的网络模式为带宽大于所述eMTC模式的长期演进LTE模式。
本实施例提供的数据传输装置,通过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以及若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实现了流量需求相对较小时仅使用带宽较小的第一类网络的小区传输数据,从而满足了低功耗的要求,具有较长的待机时间,在流量需求相对增大时,可以异系统测量为依据,选择带宽较大的第二类网络的小区传输数据,可见,本实施例兼顾了传输速度与功耗要求,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7是本发明一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7,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50包括:处理器51以及存储器52;其中:
存储器5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该存储器还可以是flash(闪存)。
处理器5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执行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5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51集成在一起。
当所述存储器52是独立于处理器5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电子设备50还可以包括:
总线5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52和处理器51。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时,电子执行执行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该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至少一个处理器可以从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程序,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程序使得电子设备实施上述的各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方法。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
若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测量信息,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用于表征异系统测量确定的所述第一通讯质量;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确认指令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所述第一确认指令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以及预存的所述第一重选条件得到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二当前流量小于第二阈值,则对所述第一类网络的目标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通讯质量;
若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目标小区传输数据,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另一第三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测量信息,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用于表征异系统测量确定的所述第二通讯质量;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确认指令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所述第二确认指令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测量信息以及预存的所述第一重选条件得到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网络模式为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MTC模式,所述第二类网络的网络模式为带宽大于所述eMTC模式的长期演进LTE模式。
6.一种数据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异系统测量模块,用于在利用第一类网络的第一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一当前流量大于第一阈值,则对第二类网络的第二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终端设备与所述第二小区之间的第一通讯质量;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带宽小于所述第二类网络的带宽;
第二小区传输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模块,具体用于: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测量信息,所述第一测量信息用于表征异系统测量确定的所述第一通讯质量;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确认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一确认指令确定所述第一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一重选条件,所述第一确认指令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一测量信息以及预存的所述第一重选条件得到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异系统测量模块,用于在利用所述第二小区传输数据时,若检测到传输数据的第二当前流量小于第二阈值,则对所述第一类网络的目标小区进行异系统测量,确定所述终端设备与所述目标小区之间的第二通讯质量;
目标小区传输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则利用所述目标小区传输数据,所述目标小区为所述第一小区或所述第一类网络的另一第三小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异系统测量模块,具体用于: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二测量信息,所述第二测量信息用于表征异系统测量确定的所述第二通讯质量;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二确认指令,并根据所述第二确认指令确定所述第二通讯质量满足预设的第二重选条件,所述第二确认指令为所述网络设备根据所述第二测量信息以及预存的所述第一重选条件得到的。
10.根据权利要求6至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类网络的网络模式为增强型机器类型通信eMTC模式,所述第二类网络的网络模式为带宽大于所述eMTC模式的长期演进LTE模式。
CN201810489218.6A 2018-05-21 2018-05-21 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Pending CN10880969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9218.6A CN108809698A (zh) 2018-05-21 2018-05-21 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489218.6A CN108809698A (zh) 2018-05-21 2018-05-21 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09698A true CN108809698A (zh) 2018-11-13

Family

ID=64091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89218.6A Pending CN108809698A (zh) 2018-05-21 2018-05-21 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09698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0121A (zh) * 2018-08-03 2018-12-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
CN115134878A (zh) * 2021-03-26 2022-09-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互操作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57169A1 (en) * 2014-11-28 2016-06-02 Sony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nabling a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coverage enhancement mode
WO2017076458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user equipment
CN107040398A (zh) * 2016-02-04 2017-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157169A1 (en) * 2014-11-28 2016-06-02 Sony Corporation System, method,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 for enabling a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coverage enhancement mode
WO2017076458A1 (en) * 2015-11-06 2017-05-11 Sony Mobile Communications Inc. User equipment, communication system,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user equipment
CN107040398A (zh) * 2016-02-04 2017-08-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90121A (zh) * 2018-08-03 2018-12-11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数据传输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
CN115134878A (zh) * 2021-03-26 2022-09-30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互操作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CN115134878B (zh) * 2021-03-26 2023-11-14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网络互操作方法、装置、基站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841564B (zh) 一种频谱共享方法和网络中心控制实体
CN106488500B (zh) 一种公网与专网自适应的方法及装置
CN103581979B (zh) 无线保真wifi网络接入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4639768B (zh) 一种智能电量管理方法和设备
CN104604323A (zh) 自适应快速休眠控制器
US20140075217A1 (en) Power Saving Network Controller
CN102724738A (zh) 多模终端、多模终端驻留网络的选择方法及装置
CN104066076B (zh) 移动终端参数配置方法及参数配置装置
CN102231780B (zh) 移动终端和控制方法
CN101772139A (zh) 确定、切换终端工作策略的方法、设备及通信系统
CN103607752A (zh) 网络搜索方法及终端
CN103582087A (zh) 非连续接收参数配置方法、数据发送方法及设备
CN106102143A (zh) 一种应用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5848188B (zh) 一种无线网络接入方法、系统及设备
CN105547317B (zh) 一种导航线路选择方法和移动终端
CN108768870B (zh) 流量控制方法、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6549743B (zh) 分量载波链路管理方法和装置
CN104333879B (zh) 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CN107409289A (zh) 用于控制低接收区域的移动通信设备的技术
CN105848235A (zh) 一种通信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8809698A (zh) 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03052110A (zh) 小区失效检测和补偿方法及装置
CN110891292A (zh) 一种终端自动切换网络方法和装置
CN105472634A (zh) 载波聚合小区处理方法、装置、终端及基站
CN104411002A (zh) 一种数据传输控制方法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1113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