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333879B - 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333879B
CN104333879B CN201410596815.0A CN201410596815A CN104333879B CN 104333879 B CN104333879 B CN 104333879B CN 201410596815 A CN201410596815 A CN 201410596815A CN 104333879 B CN104333879 B CN 1043338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cell
threshold value
access
user
us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9681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333879A (zh
Inventor
张勍
盛煜
毕猛
李轶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59681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4333879B/zh
Publication of CN1043338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38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3338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3338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8/00Network traffic management;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28/02Traffic management, e.g. flow control or congestion control
    • H04W28/08Load balancing or load distribu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涉及通信领域,微小区能够根据自身的负载率和接入用户数以及激活用户数的情况,调整接入的用户设备,将一部分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从而使得微小区更加有效地分担宏小区的业务。该方法包括: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其中,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接入用户数;根据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宏微小区之间的负荷分担。

Description

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小区网络在组网方式上通常采用一个宏小区和多个微小区混合组网的方式,这样可以使微小区分担一部分宏小区的业务,满足用户设备的业务需求。
当用户设备进入宏微小区混合组网的场景中后,宏小区根据用户设备上报的测量报告将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合适的微小区。微小区接入用户设备时有各种限制,比如负载率、接入用户数和激活用户数的限制等。其中,负载率是指微小区为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占微小区总的可用无线资源的比例,接入用户数是指接入微小区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激活用户数是指接入微小区的用户设备中与微小区进行数据交互的用户设备的数量。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当微小区允许的接入用户数或者激活用户数达到预设门限时,微小区将拒绝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但是,当微小区的接入用户数或者激活用户数达到预设门限且负载率较低时,微小区处于资源消耗不平衡的状态,微小区仍然拒绝接入用户设备,从而使得微小区的负荷分担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微小区能够根据自身的负载率和接入用户数以及激活用户数的情况,调整接入的用户设备,将一部分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从而使得微小区更加有效地分担宏小区的业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分担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其中,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接入用户数;
根据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
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负荷分担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其中,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接入用户数;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
执行模块,用于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微小区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其中,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接入用户数;根据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提供的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微小区能够监测自身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并且根据自身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当前的资源消耗状态,从而确定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微小区将满足条件的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分担方法,微小区能够根据自身的负载率和接入用户数以及激活用户数的情况,调整接入的用户设备,将一部分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从而使得微小区更加有效地分担宏小区的业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荷分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荷分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荷分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荷分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荷分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荷分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六;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荷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荷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荷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荷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负荷分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如图1所示为该负荷分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S101、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
其中,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接入用户数。激活用户数为与微小区进行数据交互的用户设备的数量,接入用户数为接入微小区的用户设备的数量。
S102、根据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
需要说明的是,微小区周期性监测自身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并判断负载率与第一切换门限值和第三告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激活用户数与第二切换门限值和第二告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接入用户数与第一告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判断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
其中,监测周期应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制定,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需要补充的是,监测周期过小将浪费微小区的资源,监测周期过大则不能及时响应负载率和激活用户数以及接入用户数的变化。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切换门限值是微小区负载率的门限值,若当前负载率低于第一切换门限值,则表示当前微小区处于较低的无线资源消耗状态;第三告警门限值也是微小区负载率的门限值,应尽量避免微小区为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占微小区总的可用无线资源的比例高于第三告警门限值,第三告警门限值的设置应略小于微小区总的可用无线资源值,以避免突然的业务需求变化导致微小区无线资源控制不及时,造成严重的数据丢失现象。
第二切换门限值是微小区激活用户数的门限值,应尽量保证激活用户数低于第二切换门限值。第二告警门限值也是微小区激活用户数的门限值,应尽量保证微小区的激活用户数低于第二告警门限值。需要补充的是,第二切换门限值应低于第二告警门限值,激活用户数达到第二告警门限值意味着微小区对激活用户数的承载能力接近饱和,不应再接入用户设备,而第二切换门限值意味着微小区还可以接入用户设备,但是接入用户设备的能力有限。
第一告警门限值是微小区接入用户数的门限值,应尽量保证微小区的接入用户数低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S103、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微小区根据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时,微小区将满足条件的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从而使得微小区更加有效的分担宏小区的业务。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微小区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其中,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接入用户数;根据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提供的负荷分担方法,微小区能够周期性监测自身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并且根据自身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当前的资源消耗状态,从而确定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微小区将满足条件的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分担方法,微小区能够根据自身的负载率和接入用户数以及激活用户数的情况,调整接入的用户设备,将一部分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从而使得微小区更加有效地分担宏小区的业务。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具体的,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如图2所示为第一种情况下的负荷分担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S201、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
需要说明是,S201与S10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202、判断微小区的负载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S203、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具体的,S203包括S203a)S203c。
S203a、若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需要说明的是,若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时,表示微小区的无线资源消耗较低,但是激活用户数较多,微小区处于资源消耗不平衡的状态。所以,为了使得微小区有效的分担宏小区的业务,需要对接入微小区的用户设备进行调整。
具体的,微小区首先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S203b、获取占用微小区资源小的前M个用户设备,并设置接入门限值。
其中,M为激活用户数与第二切换门限值的差值。
在微小区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后,微小区获取占用资源小的前M个用户设备,将这M个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需要补充的是,接入门限值为第M个用户设备占用微小区的资源值,即微小区将占用资源值小于等于第M个用户设备占用资源值的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微小区,那么微小区当前允许接入的用户设备所要占用的微小区的资源值必须大于负荷分担到宏小区的第M个用户设备占用的资源值。
还需要补充的是,微小区可以为接入门限值设置定时器,当收到接入门限值时,定时器开始计时,计时周期到达时,接入门限值清零。若在定时器未到达计时周期时,收到新的接入门限值,则定时器重新开始计时。定时器的计时周期可以根据运营商的策略设置,若定时器的计时周期设置的过长,则不能及时响应最新的微小区资源占用情况,若定时器的计时周期设置的过短,则可能导致反向负荷分担到宏小区的用户设备频繁切换到微小区。
S203c、将M个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如图3所示为第二种情况下的负荷分担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S301、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
需要说明是,S301与S10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302、判断微小区的负载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S303、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具体的,S303包括S303a)S303c。
S303a、若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需要说明是,S303a与S203a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303b、将微小区设置为拒绝用户设备接入的状态,并获取占用微小区资源小的前M个用户设备。
其中,M为激活用户数与第二切换门限值的差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种情况和第一种情况的区别是,在第二种情况下,微小区不需要设置接入门限值。
具体的,第一种情况的条件是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第二种情况的条件是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由此可以看出这两种条件的区别在于激活用户数与第二切换门限值和第二告警门限值的关系,当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时,微小区允许接入用户设备,只不过接入的用户设备占用微小区的无线资源量必须大于接入门限值,因此,需要设置接入门限值;而当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时,微小区是不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因此,将微小区设置为拒绝用户设备接入的状态,且不需要设置接入门限值,进行完负荷分担后再判断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的情况,根据情况判断接下来的操作。
S303c、将M个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如图4所示为第三种情况下的负荷分担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S401、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
需要说明是,S401与S10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402、判断微小区的负载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S403、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具体的,S403包括S403a)S403h。
S403a、若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S403b、获取占用微小区资源小的前M个用户设备。
其中,M为激活用户数与第二切换门限值的差值。
S403c、将M个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S403d、更新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
S403e、判断接入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微小区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因此,微小区首先将占用微小区资源小的前M个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然后,再判断接入用户数是否仍大于第一告警门限。
S403f、若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与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当微小区将占用微小区资源小的前M个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之后,接入用户数仍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则微小区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与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即将长时间不进行业务的用户设备也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S403g、获取与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大的前N个用户设备。
其中,N为接入用户数与第一告警门限值的差值。
S403h、将N个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如图5所示为第四种情况下的负荷分担方法流程示意图,包括:
S501、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
需要说明是,S501与S10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502、判断激活用户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S503、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具体的,S503包括S503a)S503c。
S503a、若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与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S503b、获取与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大的前N个用户设备。
其中,N为接入用户数与第一告警门限值的差值。
S503c、将N个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需要补充的是,在上述四种情况下,微小区需要将接入微小区的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以使得微小区可以更加有效的对宏小区的业务进行负荷分担;除上述四种情况外,微小区皆不需要将接入微小区的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中,只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接入用户设备或者拒绝接入用户设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微小区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其中,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接入用户数;根据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提供的负荷分担方法,微小区能够周期性监测自身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并且根据自身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当前的资源消耗状态,从而确定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微小区将满足条件的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分担方法,微小区能够根据自身的负载率和接入用户数以及激活用户数的情况,调整接入的用户设备,将一部分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从而使得微小区更加有效地分担宏小区的业务。
实施例三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如图6所示为该负荷分担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S601、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
需要说明是,S601与S101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S602、根据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
需要说明是,S602具体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S202、S302、S402和S502中的判断,在此不再赘述。
S603、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需要说明是,S603具体包括实施例二中S203、S303、S403和S503描述的四种情况,在此不再赘述。
S604、更新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并获取用户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
当微小区将满足条件的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之后,微小区需要更新微小区当前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并获取用户设备发送的接入微小区的接入请求。
当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满足不同的条件时,微小区对用户设备的接入请求将执行不同的操作,具体的,如下述步骤所示。
S605a、若微小区的负载率大于第三告警门限值,或者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或者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拒绝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
当微小区监测到微小区的负载率大于第三告警门限值,或者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或者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时,微小区将拒绝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并根据微小区当前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所满足的情况,按照实施例二中的四种情况进行相应的负荷分担。
S605b0、若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三告警门限值、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确认微小区内是否设置有接入门限值。
当微小区监测到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三告警门限值、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时,微小区是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根据微小区内是否设置有接入门限值,S605b0之后又有两种情况,如S605b00和S605b01所示。
S605b00、若微小区内未设置有接入门限值,则将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
如果微小区允许用户设备接入,并且未设置接入门限值,则微小区允许任何用户设备接入,因此,将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
S605b01、若微小区内设置有接入门限值,且用户设备请求占用的微小区的资源值大于接入门限值,则将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
如果微小区允许用户设备接入,并且设置有接入门限值,则微小区仅允许满足一定条件的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即只有当用户设备请求占用的微小区的资源值大于接入门限值时,才将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微小区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其中,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接入用户数;根据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提供的负荷分担方法,微小区能够周期性监测自身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并且根据自身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当前的资源消耗状态,从而确定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微小区将满足条件的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分担方法,微小区能够根据自身的负载率和接入用户数以及激活用户数的情况,调整接入的用户设备,将一部分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从而使得微小区更加有效地分担宏小区的业务。
实施例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分担装置,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包括:
获取模块10,用于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
其中,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接入用户数。
需要说明的是,微小区的获取模块10周期性获取自身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其中,获取周期应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制定,本发明对此不做限制。需要补充的是,获取周期过小将浪费微小区的资源,获取周期过大则不能及时响应负载率和激活用户数以及接入用户数的变化。
判断模块20,用于根据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
执行模块30,用于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微小区周期性获取自身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模块20判断负载率与第一切换门限值和第三告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激活用户数与第二切换门限值和第二告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以及接入用户数与第一告警门限值之间的关系,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判断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切换门限值、第三告警门限值、第二切换门限值、第二告警门限值、第一告警门限值的含义与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微小区根据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时,执行模块30将满足条件的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从而使得微小区更加有效的分担宏小区的业务。
需要说明的是,判断模块20,具体用于判断微小区的负载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还用于判断微小区的负载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还用于判断微小区的负载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还用于判断激活用户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如图8所示,执行模块30,具体包括:
第一排序子模块301,用于若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若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第一获取子模块302,用于获取占用微小区资源小的前M个用户设备,其中,M为激活用户数与第二切换门限值的差值。
第一设置子模块303,用于设置接入门限值,接入门限值为第M个用户设备占用微小区的资源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设置子模块303,用于在第一排序子模块301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之后,设置接入门限值,接入门限值为第M个用户设备占用微小区的资源值。
第一执行子模块304,用于将M个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如图9所示,执行模块30,还包括:
第二排序子模块305,用于若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第二设置子模块306,用于将微小区设置为拒绝用户设备接入的状态;
第二获取子模块307,用于获取占用微小区资源小的前M个用户设备,其中,M为激活用户数与第二切换门限值的差值。
第二执行子模块308,用于将M个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更新子模块309,用于更新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
判断子模块310,用于判断接入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第二排序子模块305,还用于若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与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第二获取子模块307,还用于获取与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大的前N个用户设备,其中,N为接入用户数与第一告警门限值的差值。
第二执行子模块308,还用于将N个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如图10所示,执行模块30,还包括:
第三排序子模块3010,用于若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与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第三获取子模块3011,用于获取与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大的前N个用户设备,其中,N为接入用户数与第一告警门限值的差值。
第三执行子模块3012,用于将N个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如图11所示,该负荷分担装置还包括:
更新模块40,用于在执行模块30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之后,更新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
当执行模块30将满足条件的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之后,微小区的更新模块40需要更新微小区当前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并获取用户设备发送的接入微小区的接入请求。
获取模块10,还用于获取用户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
执行模块30,还用于若微小区的负载率大于第三告警门限值,或者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或者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拒绝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
需要说明的是,当微小区的判断模块20判断微小区的负载率大于第三告警门限值,或者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或者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时,微小区的执行模块30将拒绝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并根据微小区当前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所满足的情况,按照实施例二中的四种情况进行相应的负荷分担。
确认模块50,用于若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三告警门限值、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确认微小区内是否设置有接入门限值。
当微小区判断模块20判断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三告警门限值、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时,微小区是允许用户设备接入的。
执行模块30,还用于若微小区内未设置有接入门限值,则将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
如果微小区允许用户设备接入,并且未设置接入门限值,则微小区允许任何用户设备接入,因此,执行模块30将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
执行模块30,还用于若微小区内设置有接入门限值,且用户设备请求占用的微小区的资源值大于接入门限值,则将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
如果微小区允许用户设备接入,并且设置有接入门限值,则微小区仅允许满足一定条件的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即只有当用户设备请求占用的微小区的资源值大于接入门限值时,执行模块30才将用户设备接入微小区。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负荷分担装置,该负荷分担装置包括: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其中,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接入用户数;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执行模块,用于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提供的负荷分担装置,获取模块能够周期性获取自身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模块根据自身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判断微小区当前的资源消耗状态,从而确定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若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执行模块将满足条件的用户设备从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负荷分担装置,微小区能够根据自身的负载率和接入用户数以及激活用户数的情况,调整接入的用户设备,将一部分用户设备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从而使得微小区更加有效地分担宏小区的业务。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包括,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其中,所述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所述接入用户数;其中,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是指所述微小区为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占所述微小区总的可用无线资源的比例;
根据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所述激活用户数和所述接入用户数,判断所述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
若所述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在将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更新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所述激活用户数和所述接入用户数,并获取用户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
若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大于第三告警门限值,或者所述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或者所述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拒绝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微小区;
若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三告警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确认所述微小区内是否设置有所述接入门限值;
若所述微小区内未设置有所述接入门限值,则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微小区;
若所述微小区内设置有所述接入门限值,且所述用户设备请求占用的所述微小区的资源值大于所述接入门限值,则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微小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所述激活用户数和所述接入用户数,判断所述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所述若所述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具体包括:
若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所述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所述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获取占用所述微小区资源小的前M个用户设备,并设置接入门限值,其中,M为所述激活用户数与所述第二切换门限值的差值,所述接入门限值为第M个用户设备占用所述微小区的资源值;
将M个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所述激活用户数和所述接入用户数,判断所述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所述若所述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具体包括:
若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所述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所述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将所述微小区设置为拒绝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的状态,并获取占用所述微小区资源小的前M个用户设备,其中,M为所述激活用户数与第二切换门限值的差值;
将M个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所述激活用户数和所述接入用户数,判断所述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所述若所述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具体包括:
若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所述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所述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获取占用所述微小区资源小的前M个用户设备,其中,M为所述激活用户数与所述第二切换门限值的差值;
将M个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更新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所述激活用户数和所述接入用户数;
判断所述接入用户数是否大于所述第一告警门限值;
若所述接入用户数大于所述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所述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与所述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获取与所述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大的前N个用户设备,其中,N为所述接入用户数与所述第一告警门限值的差值;
将N个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荷分担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根据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所述激活用户数和所述接入用户数,判断所述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激活用户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所述若所述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具体包括:
若所述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所述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与所述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获取与所述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大的前N个用户设备,其中,N为所述接入用户数与所述第一告警门限值的差值;
将N个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6.一种负荷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微小区的负载率、激活用户数和接入用户数,其中,所述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所述接入用户数;其中,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是指所述微小区为用户设备分配的无线资源占所述微小区总的可用无线资源的比例;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所述激活用户数和所述接入用户数,判断所述微小区是否需要进行负荷分担;
执行模块,用于若所述微小区需要进行负荷分担,则将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所述负荷分担装置还包括:
更新模块,用于在所述执行模块将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之后,更新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所述激活用户数和所述接入用户数;
所述获取模块,还用于获取用户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
所述执行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大于第三告警门限值,或者所述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或者所述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拒绝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微小区;
确认模块,用于若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三告警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确认所述微小区内是否设置有所述接入门限值;
所述执行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微小区内未设置有所述接入门限值,则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微小区;
所述执行模块,还用于若所述微小区内设置有所述接入门限值,且所述用户设备请求占用的所述微小区的资源值大于所述接入门限值,则将所述用户设备接入所述微小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荷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判断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还用于判断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执行模块具体包括:
第一排序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所述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所述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若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所述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所述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第一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占用所述微小区资源小的前M个用户设备,其中,M为所述激活用户数与所述第二切换门限值的差值;
第一设置子模块,用于设置接入门限值,所述接入门限值为第M个用户设备占用所述微小区的资源值;
第一执行子模块,用于将M个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荷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是否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包括:
第二排序子模块,用于若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小于等于第一切换门限值、所述激活用户数大于第二切换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所述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占用所述微小区资源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序;
第二设置子模块,用于将所述微小区设置为拒绝所述用户设备接入的状态;
第二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占用所述微小区资源小的前M个用户设备,其中,M为所述激活用户数与所述第二切换门限值的差值;
第二执行子模块,用于将M个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更新子模块,用于更新所述微小区的负载率、所述激活用户数和所述接入用户数;
判断子模块,用于判断所述接入用户数是否大于所述第一告警门限值;
所述第二排序子模块,还用于若所述接入用户数大于所述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所述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与所述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所述第二获取子模块,还用于获取与所述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大的前N个用户设备,其中,N为所述接入用户数与所述第一告警门限值的差值;
所述第二执行子模块,还用于将N个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荷分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判断模块,还用于判断所述激活用户数是否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是否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
所述执行模块,具体包括:
第三排序子模块,用于若所述激活用户数小于等于第二告警门限值,且所述接入用户数大于第一告警门限值,则对接入所述微小区的所有用户设备按照与所述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序;
第三获取子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微小区未进行数据交互的时间大的前N个用户设备,其中,N为所述接入用户数与所述第一告警门限值的差值;
第三执行子模块,用于将N个所述用户设备从所述微小区负荷分担到宏小区。
CN201410596815.0A 2014-10-29 2014-10-29 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43338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96815.0A CN104333879B (zh) 2014-10-29 2014-10-29 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596815.0A CN104333879B (zh) 2014-10-29 2014-10-29 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3879A CN104333879A (zh) 2015-02-04
CN104333879B true CN104333879B (zh) 2018-03-06

Family

ID=52408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96815.0A Active CN104333879B (zh) 2014-10-29 2014-10-29 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43338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92240B (zh) * 2015-02-09 2019-09-17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小小区SmallCell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CN108243464B (zh) * 2016-12-27 2021-03-23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VoLTE业务分流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8243465B (zh) * 2016-12-27 2020-10-09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浙江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载均衡的srvcc切换方法及基站
CN107800756A (zh) * 2017-03-13 2018-03-13 平安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负载均衡方法及负载均衡器
CN109661000A (zh) * 2018-12-19 2019-04-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低效基站的管理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0928409B (zh) * 2019-11-12 2023-05-09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车载场景模式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9517A (zh) * 2010-11-09 2012-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驻留负荷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WO2013120252A1 (zh) * 2012-02-14 2013-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移动性管理方法、移动性管理设备及网络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278581C (zh) * 2003-05-26 2006-10-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实现分层小区层间负载平衡的方法
CN101742614B (zh) * 2008-11-27 2014-07-0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用户接入的方法和网络设备
CN102316524A (zh) * 2010-06-30 2012-01-1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小区负载的处理方法及基站
CN103686907A (zh) * 2012-09-12 2014-03-26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Cdma软切换比例动态调整方法和系统
CN103929774B (zh) * 2013-01-16 2017-05-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资源状态交互方法、网络设备及网络系统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9517A (zh) * 2010-11-09 2012-05-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小区间驻留负荷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WO2013120252A1 (zh) * 2012-02-14 2013-08-2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设备移动性管理方法、移动性管理设备及网络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333879A (zh) 2015-0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33879B (zh) 一种负荷分担方法及装置
EP2887720B1 (en) Resource allocation method and device
CN102740389B (zh) 一种支持多媒体广播业务的小区重选方法、设备及系统
CN105991731A (zh) 一种获取信息的方法、智能终端和服务端
CN107801222A (zh) 蓝牙和WiFi切换的方法和系统及客户端和无线接入点设备
CN105657797A (zh) 一种移动终端的功耗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566015A (zh)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484190B (zh) 网络连接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3906153A (zh) 一种基于节能的基站休眠方法和设备
CN105874861B (zh) 一种调节空口容量密度的方法及装置
EP3644646A1 (en) Load-balanc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CN107211335A (zh) 一种小区重选方法及用户终端
CN102843722B (zh) 同覆盖小区负荷信息的同步方法、接入方法及装置
CN103747483A (zh) 组合业务的调控方法、装置及终端
CN105472710A (zh) 黑名单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037458A (zh) 一种lte系统中小区重选方法与终端
CN103281784B (zh) 一种基于rru共小区的资源分配方法及装置
CN108271216B (zh) 自组网负载均衡方法、装置及云平台容灾系统
CN106162747B (zh) 一种负荷均衡的方法及装置
CN103906171B (zh) 游戏数据通信方法及终端
CN106385688B (zh) 一种基带资源分配方法及系统及控制器
CN104333875B (zh) 一种频点调整方法及装置
CN104092562A (zh) 流量管理方法、系统和网络设备
CN108809698A (zh) 数据传输方法与装置
CN104901903A (zh) 软件定义网络多域资源处理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