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3437B - 信号发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信号发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53437B
CN111953437B CN201910403162.2A CN201910403162A CN111953437B CN 111953437 B CN111953437 B CN 111953437B CN 201910403162 A CN201910403162 A CN 201910403162A CN 111953437 B CN111953437 B CN 1119534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signal transmission
sending
power amplifier
transmission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0316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53437A (zh
Inventor
但小莉
计双鹏
韦兆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910403162.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53437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4469 priority patent/WO2020228462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9534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34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534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534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04B1/44Transmit/receive switch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82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for resource allocation, admission control or handov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Transmitters (AREA)
  • Amplifi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在进行信号发送过程中,在时域上确定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然后在该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填充保护数据,并基于填充的保护数据生成发送信号并经功放放大后发送;由于在信号发送起始符号前增加一段保护数据,因此当通信设备采用GaN功放时,该GaN功放的Trapping Effects影响被转移到该保护数据上,从而改善通信设备从信号接收到发送的切换位置的EVM,保护了切换位置的有用信号的质量,进而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Description

信号发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信号发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不断演进,5G凭借其技术的先进性、场景的多样性、使用的灵活性,备受各大运营商青睐,且即将进入商用阶段。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线单元,是由RRU(RadioRemote Unit,射频拉远单元)和无源天线构成)和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是5G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进行无线信号的接收和发射,并通过高层协议处理等,最终完成无线通信。随着5G信号频段和带宽的提升,氮化镓GaN功放具有频带宽、效率高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领域。
GaN功放由于材料和工艺的特殊性,其自身的Trapping Effects陷阱效应会对TDD(Time Division Duplexing,时分双工)信号产生影响,“Trapping Effects”是GaN功放非常重要的一项非线性特性,是指功放管在外界激励(栅压或漏压等条件)下漏极电流响应存在延迟的一个特性。其特性分为Gate lag门极滞后、Drain lag漏极滞后和Power lag功率滞后三部分,其中Gate lag是指GaN功放管栅极电压变化对漏极电流的影响。例如参见图1-1所示的GaN功放电路,以及图1-2所示的电压变化示意图和图1-3所示的电流变化示意图可知,当漏压正常供给时,栅压上电后,载流子被缓冲层空穴捕获,导致漏极电流上升到i2,由于缓冲层本身存在能级,随着电场建立的稳定,一部分高能级的载流子会逐渐挣脱空穴的束缚,宏观表现为漏极电流的缓慢爬升过程,也就是图1-3中所示的去陷阱Detrapping,而图1-3中所示的陷阱trapping过程则与之相反。
GaN功放的以上特性导致不管是AAU还是UE或者其他采用GaN功放的通信设备,在其从信号接收到发送的切换位置的EVM(Error Vector Magnitude,误差向量幅度)较差,造成的切换位置信号质量受损,影响通信系统峰值流量指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号发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解决相关技术中采用GaN功放的通信设备在切换位置的EVM较差,造成切换位置信号质量受损,影响通信系统峰值流量指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号发送控制方法,包括:
在时域上确定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
在所述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填充保护数据;
基于填充的保护数据生成发送信号并经功放放大后发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控制装置,包括:
位置获取模块,用于在时域上确定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
填充模块,用于在所述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填充保护数据;
发送控制模块,用于基于填充的保护数据生成发送信号并经功放放大后发送。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将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步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所述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步骤。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在进行信号发送过程中,在时域上确定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然后在该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填充保护数据,并基于填充的保护数据生成发送信号并经功放放大后发送;由于在信号发送起始符号前增加一段保护数据,因此当通信设备采用GaN功放时,该GaN功放的Trapping Effects影响被转移到该保护数据上,从而改善通信设备从信号接收到发送的切换位置的EVM,保护了切换位置的有用信号的质量,进而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本发明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发明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1为一种GaN功放电路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GaN功放电路的电压变化示意图;
图1-3为图1-1所示的GaN功放电路的电流变化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保护数据调整过程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协议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协议帧填充数据后的示意图;
图7-1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信号发送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2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通信设备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基站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四的通信终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针对GaN功放的Trapping Effect特性导致采用GaN功放的通信设备在切换位置的EVM较差,造成的切换位置信号质量受损,影响通信系统峰值流量指标的问题;本实施例在切换位置之前填充一段保护数据,进而将GaN功放的Trapping Effects影响转移到该段保护数据上,从而改善通信设备从信号接收到发送的切换位置的EVM,保证了切换位置的有用信号的质量,提升了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结合图2所示的通信设备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为示例进行说明,请参见图2所示包括:
S201:在时域上确定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
本步骤中确定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也即为确定通信设备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时域上的切换位置。本实施例中可以根据通信系统采用的帧结构的相关信息确定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也即切换位置)。
例如,假设一种帧结构包括6个Slot时隙,依次是slot0~6,其中Slot0~Slot2是用于传输通信设备的接收信号,Slot3~Slot5是用于传输通信设备的发射信号。则对于该通信设备而言,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在时域上的切换位置在Slot3的第一个符号,也即Slot3的第一个符号为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此处的帧结构仅仅是一种示例的帧结构,具体的帧结构可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确定。
本实施例中的通信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也可以为AAU,或者其他能进行信号发送和接收的通信设备。
S202:在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填充保护数据。
本实施例中所填充的保护数据位于发送起始符号之前,当通信设备在信号发射通路采用GaN功放时,该保护数据主要用于承担GaN功放的Trapping Effects影响,从而尽可能减少GaN功放的Trapping Effects对发送起始符号以及之后的数据的影响,从而改善通信设备从信号接收到发送的切换位置的EVM,保证了切换位置的有用信号的质量,进而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填充的保护数据的特征、功率大小、长度、信号带宽等也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灵活设置。且本实施例中所填充的保护数据可不用于承载任何信息,也可根据需求承载相应的信息。
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可设置填充的保护数据的信号带宽与信号发送起始符号内的数据之信号带宽相等。
又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填充的保护数据可为高斯白噪声信号或调制信号。
又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填充的保护数据的功率大小可为但不限于基带输出的额定功率。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填充的保护数据可位于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的一个保护符号内,该保护符号可能位于信号发送起始符号所在时隙之前的一个时隙内。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中,填充的保护数据也可位于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护符号内。
S203:基于填充的保护数据生成发送信号并经功放放大后发送出去。
本步骤中的功放可以为氮化镓GaN功放,也即执行图2所示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通信设备可采用GaN功放。当然,在另外的一些示例中,通信设备在信号发送通路上并不限于使用GaN功放,也可根据需求采用其他类型的功放的。当采用的功放具有TrappingEffects特性时,由于在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填充有保护数据,功放的Trapping Effects影响被转移到保护数据上,从而能改善切换位置的EVM,保证有用信号的质量,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增加的保护数据起到良好的效果,还可通过验证,对保护数据的功率大小和长度中的至少一种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改善效果最优的状态。因此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基于填充的保护数据生成发送信号经功放放大后发送后,参见图3所示,还可包括:
S301:获取信号发送起始符号所在位置(也即切换位置)的误差向量幅度EVM值。
S302:在获取的EVM值与预设EVM标准值不匹配时,对填充保护数据的功率大小和长度中的至少一个进行相应调整。直到调整后的填充保护数据使得切换位置的EVM值与预设EVM标准值匹配。
本实施例中EVM标准值可为保证切换位置有用信号的质量不受损或者尽量少受损的EVM值,具体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灵活设置。本实施例中对保护数据进行调整时,可以根据需求对保护数据的功率大小进调整(增大或减小),和/或者对保护数据的长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增加长度或减小长度)。
通过以上验证以及根据验证结果对保护数据进行动态调整,可进一步保证填充的保护数据能有效的对GaN功放的Trapping Effects影响进行承担,从而改善通信设备从信号接收到发送的切换位置的EVM,保证了切换位置的有用信号的质量,进而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实施例二: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下面以5G NR(New Radio,新空口)协议帧为示例进行说明。5G NR协议帧结构形式非常多,本实施例以某一种协议帧帧结构为例进行说明,请参见图4所示,该协议帧包含4个Slot,依次是slot0~3。其中Slot0~Slot2,用来传输通信设备(本实施例中假设该通信设备为UE)UE的接收信号。Slot3用了传输UE的发射信号。对于UE而言,收发切换的位置在Slot3的第一个符号,也即对于UE而言,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为Slot3的第一个符号。对应的,对于对端的AAU(或基站)而言,收发切换的位置在Slot0的第一个符号,也即Slot0的第一个符号,且对于AAU这一端的信号发送控制过程与UE端类似,下面以UE端的信号发送控制过程为示例进行说明,请参见图5所示,包括:
S501:UE在时域上确定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确定Slot3的第一个符号为信号发送起始符号。
S502:UE在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填充保护数据,本示例中可称之为GAP(间隙)数据。
S503:UE基于填充的GAP数据生成发送信号并经功放放大后发送出去,例如发送给AAU或基站。
填充了GAP数据的数据帧结构的Slot2和Slot3结构请参见图6所示。根据图6可知,在数据帧结中未填充GAP数据时,GaN功放的Trapping Effects对信号发送起始符号内的数据(也即有用信号)造成影响,导致该部分有用信号恶化;而在数据帧结中填充了GAP数据时,则可将GaN功放的Trapping Effects对信号的影响转移到GAP数据,从而保证有用信号部分尽可能不受TrappingEffects影响,保证切换位置的有用信号的质量,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号发送控制装置,该信号发送控制装置可设置于通信设备内,该通信设备可以包括用户侧的通信设备和网络侧的通信设备中的至少一种。请参见图7-1所示,其包括:
位置获取模块701,用于在时域上确定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位置获取模块701确定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也即为确定通信设备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时域上的切换位置。本实施例中位置获取模块701可以根据通信系统采用的帧结构的相关信息确定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也即切换位置。
填充模块702,用于在所述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填充保护数据,本实施例中所填充的保护数据位于发送起始符号之前,当通信设备在信号发射通路采用GaN功放时,该保护数据主要用于承担GaN功放的Trapping Effects影响,从而尽可能减少GaN功放的TrappingEffects对发送起始符号以及之后的数据的影响,从而改善通信设备从信号接收到发送的切换位置的EVM,保证了切换位置的有用信号的质量,进而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填充的保护数据的特征、功率大小、长度、信号带宽等也可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灵活设置。且本实施例中所填充的保护数据可不用于承载任何信息,也可根据需求承载相应的信息。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可设置填充的保护数据的信号带宽与信号发送起始符号内的数据之信号带宽相等。在一些示例中,填充的保护数据可为高斯白噪声信号或调制信号。在一些示例中,填充的保护数据的功率大小可为但不限于基带输出的额定功率。在本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填充的保护数据可位于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的一个保护符号内,该保护符号可能位于信号发送起始符号所在时隙之前的一个时隙内。当然,在本实施例的另一些示例中,填充的保护数据也可位于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保护符号内。
发送控制模块703,用于基于填充的保护数据生成发送信号并经功放放大后发送;由于在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填充有保护数据,功放的Trapping Effects影响被转移到保护数据上,从而能改善切换位置的EVM,保证有用信号的质量,提升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设置有图7-1所示的信号发送控制装置的通信设备请参见图7-2所示,包括:
配置下发模块700,用于将帧结构的相关信息(例如包括但不限于上述示例的帧包括的Slot以及各Slot的作用等信息)下发到信号发送控制装置(一种示例中该信号发送控制装置可构成通信设备的中频处理模块)。
位置获取模块701,也可称之为GAP数据(即填充数据)位置计算模块,通过配置下发模块700传递的帧结构信息,确定在时域上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的位置。
填充模块702,其可包括GAP数据长度和功率大小确定子模块,用于确认填充的GAP数据的长度和功率大小。由于不同的GaN功放的差异,Trapping Effects的特性也是不一样的,为了达到最优的效果,一种示例中通过实验测试验证,测量天线口的切换位置的功率和失真情况,确定GAP信号填充的功率大小和填充的长度。
发送控制模块703,其除了实现上述示例的功能外,还可包括射频链路使能控制模块,完成对射频链路的功放使能的控制,控制的依据是满足收发切换保护的情况下,根据填充GAP数据的长度,调整功放使能控制信号的时序,使得功放对填充的GAP数据部分也进行正常的放大。
射频发射链路模块705,根据射频链路使能控制模块的使能信号,进行信号的调制和功能放大功能,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通过功率放大器进行放大。
综上,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发射链路的改善切换位置EVM的控制装置,可以采集功放发射信号的功率和质量为基础,确定填充的GAP数据的功率大小和长度,达到将GaN功放的Trapping Effects影响提前的填充的GAP数据上,从而降低对切换位置有用信号的影响,大大提升了TDD通信系统,由于GaN功放的Trapping Effects效应带来的切换位置信号质量的恶化,提升了通信系统的性能。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该通信设备可以是用户侧的设备,例如各种用户侧的用户设备(例如用户终端),也可以是网络侧的通信设备,例如各AAU(例如基站设备)等,参见图8所示,其包括处理器801、存储器802以及通信总线803;
通信总线803用于实现处理器801与存储器802之间的通信连接;
一种示例中,处理器801可用于执行存储器802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各实施例中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步骤。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一种示例中以通信设备为基站进行示例说明。且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基站可以为机柜式宏基站、分布式基站或多模基站。请参见图9所示,本示例中的基站包括基带单元(Building Base band Unit,BBU)91和射频拉远单元(Radio Remote Unit,RRU)92以及天线93,其中:
基带单元91负责集中控制与管理整个基站系统,完成上下行基带处理功能,并提供与射频单元、传输网络的物理接口,完成信息交互。按照逻辑功能的不同,请参见图9所示,基带单元91可包括基带处理单元912、主控单元911、传输接口单元913等。其中,主控单元911主要实现基带单元的控制管理、信令处理、数据传输、交互控制、系统时钟提供等功能;基带处理单元912用于完成信号编码调制、资源调度、数据封装等基带协议处理,提供基带单元和射频拉远单元间的接口;传输接口单元913负责提供与核心网连接的传输接口。在本示例中,上述各逻辑功能单元可分布在不同的物理板卡上,也可以集成在同一块板卡上。且可选的,基带单元91可采用基带主控集成式,也可采用基带主控分离式。对于基带主控集成式,主控、传输、基带一体化设计,即基带处理单元与主控单元、传输接口单元集成在一块物理板卡上,该架构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低延、更高的资源共享及调度效率,同时功耗更低。对于基带主控分离式,基带处理单元与主控单元分布在不同的板卡上,对应于基带板、主控板,分离式架构支持板卡间自由组合、便于基带灵活扩容。具体可根据需求灵活采用设置。
射频拉远单元92通过基带射频接口与BBU通信,完成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参见图9所示,一种示例的射频拉远单元92主要包括接口单元921、下行信号处理单元924、上行信号处理单元922、功放单元923、低噪放单元925、双工器单元926等,构成下行信号处理链路与上行信号处理链路。其中,接口单921提供与基带单元之间的前传接口,接收和发送基带IQ信号;下行信号处理单元924完成信号上变频、数模转换、射频调制等信号处理功能;上行信号处理单元922主要完成信号滤波、混频、模数转换、下变频等功能;功放单元923用于对下行信号进行放大后通过天线93发出,例如发给终端;底噪放单元924用于对天线93接收到的下行信号进行放大后发给下行信号处理单元924进行处理;双工器单元926支持收发信号复用并对收发信号进行滤波。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基站还可采用CU(Central Unint,中央单元)-DU(Distributed Unit,分布式单元)架构,其中DU是分布式接入点,负责完成底层基带协议及射频处理功能,CU是中央单元,负责处理高层协议功能并集中管理多个DU。CU和DU共同完成基站的基带及射频处理功能。
在本实施例中,基站还可包括用于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单元,例如该存储单元可以存储上述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其中上述主控单元或中央单元可以作为处理器,调用存储单元中存储的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各实施例中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本示例中,上述信号发送控制装置设置于基站中时,该信号发送控制装置的至少一个模块的功能也可通过上述主控单元或中央单元实现。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施例的另一示例中以通信设备为通信终端进行示例说明。参见图10所示,该通信终端可以为具有通信功能的移动终端,例如包括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等。该通信终端可以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单元1001、传感器1005、显示单元1006、用户输入单元1007、接口单元1008、存储器1009、处理器1010、以及电源10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0中示出的通信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通信终端的限定,通信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其中:
射频单元1001可用于通信,实现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例如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0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0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0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传感器10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0061的亮度。
显示单元10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示面板6061,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面板。
用户输入单元10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用户输入单元1007可包括触控面板10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072。
接口单元1008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通信终端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等等。
存储器10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010是通信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通信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09内的数据,执行通信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例如,处理器1010可用于可调用存储器1009中存储的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上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步骤。
处理器10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0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010中。
电源1011(比如电池),可选的,电源10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0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在本示例中,在本示例中,上述信号发送控制装置设置于通信终端中时,该信号发送控制装置的至少一个模块的功能也可通过上述处理器1010实现。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可移除或不可移除的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EEPROM(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带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
在一种示例中,本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该一个或者多个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者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上各实施例中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或称计算机软件),该计算机程序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由可计算装置来执行,以实现如上各实施例所示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至少一个步骤;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采用不同于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至少一个步骤。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可读装置,该计算机可读装置上存储有如上所示的计算机程序。本实施例中该计算机可读装置可包括如上所示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可见,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可以用计算装置可执行的计算机程序代码来实现)、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物理组件或所有物理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中央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计算机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所以,本发明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信号发送控制方法,包括:
在时域上确定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
在所述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填充保护数据;
基于填充的保护数据生成发送信号并经功放放大后发送,其中,所述功放为氮化镓GaN功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数据位于所述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的一个保护符号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数据的信号带宽与所述信号发送起始符号内的数据之信号带宽相等。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数据为高斯白噪声信号或调制信号。
5.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数据的功率大小为基带输出的额定功率。
6.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填充的保护数据生成发送信号经功放放大后发送后,还包括:
获取所述信号发送起始符号所在位置的误差向量幅度EVM值;
在所述EVM值与预设EVM标准值不匹配时,对所述填充保护数据的功率大小和长度中的至少一个进行调整。
7.一种信号发送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获取模块,用于在时域上确定由信号接收切换为信号发送的信号发送起始符号;
填充模块,用于在所述信号发送起始符号之前填充保护数据;
发送控制模块,用于基于填充的保护数据生成发送信号并经功放放大后发送,其中,所述功放为氮化镓GaN功放。
8.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和通信总线;
所述通信总线用于将所述处理器和存储器连接;
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步骤。
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所述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以实现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信号发送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1910403162.2A 2019-05-15 2019-05-15 信号发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19534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3162.2A CN111953437B (zh) 2019-05-15 2019-05-15 信号发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CT/CN2020/084469 WO2020228462A1 (zh) 2019-05-15 2020-04-13 信号发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403162.2A CN111953437B (zh) 2019-05-15 2019-05-15 信号发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3437A CN111953437A (zh) 2020-11-17
CN111953437B true CN111953437B (zh) 2023-02-24

Family

ID=73289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03162.2A Active CN111953437B (zh) 2019-05-15 2019-05-15 信号发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53437B (zh)
WO (1) WO2020228462A1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513A (zh) * 2003-03-07 2004-09-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Ofdm系统中使用时域导频序列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JP2007134975A (ja) * 2005-11-10 2007-05-31 Hitachi Ltd デジタル変復調装置
CN1985449A (zh) * 2004-07-14 2007-06-20 Sk电信有限公社 利用tdd和ofdm调制产生用于在移电信网络的rf转发器中分离发送动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切换定时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CN101431497A (zh) * 2008-11-28 2009-05-13 清华大学 一种采用时频域联合的正交频分复用的多天线信号传输方法
WO2012070917A2 (ko) * 2010-11-26 2012-05-31 Jung Hyeok Koo 보호구간을 추가한 단일 반송파 송신 신호를 수신할 수 있는 오에프디엠 수신기 및 그 수신방법
CN109156019A (zh) * 2016-06-20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fdm符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44509A (zh) * 2017-05-05 2019-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0373814C (zh) * 2004-08-23 2008-03-0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正交频分复用系统中支持时分双工工作方式的直放站
TWI266497B (en) * 2004-11-15 2006-11-11 Chung Shan Inst Of Science Device and method of defining symbol timing window for capturing signal
MY157227A (en) * 2011-01-11 2016-05-13 Aviat Networks Inc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a radio frequency transmitter with improved linearity and power out utilizing pre-distortion and a gan (gallium nitride) power amplifier device
CN106899527B (zh) * 2015-12-17 2020-10-27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符号传输方法及无线网络设备
JP2017195466A (ja) * 2016-04-19 2017-10-26 富士通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異常検出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527513A (zh) * 2003-03-07 2004-09-08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Ofdm系统中使用时域导频序列的信息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985449A (zh) * 2004-07-14 2007-06-20 Sk电信有限公社 利用tdd和ofdm调制产生用于在移电信网络的rf转发器中分离发送动信号和接收信号的切换定时信号的方法和系统
JP2007134975A (ja) * 2005-11-10 2007-05-31 Hitachi Ltd デジタル変復調装置
CN101431497A (zh) * 2008-11-28 2009-05-13 清华大学 一种采用时频域联合的正交频分复用的多天线信号传输方法
WO2012070917A2 (ko) * 2010-11-26 2012-05-31 Jung Hyeok Koo 보호구간을 추가한 단일 반송파 송신 신호를 수신할 수 있는 오에프디엠 수신기 및 그 수신방법
CN109156019A (zh) * 2016-06-20 2019-0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ofdm符号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9644509A (zh) * 2017-05-05 2019-04-1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上行数据传输方法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53437A (zh) 2020-11-17
WO2020228462A1 (zh) 2020-11-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29823B2 (en) Adaptive envelope tracking threshold
EP3032739A1 (en) Envelope tracking in connection with simultaneous transmission in one or more frequency bands
US9762268B2 (en) Wireless transceiver
CN103858396A (zh) 将现有接收机重用于反馈的自适应发射机预畸变
EP3068045B1 (en) Hysteretic current control with event dithering
US10826447B2 (en) Adaptive envelope tracking threshold
US20210013609A1 (en) Terminal device
CN106464280A (zh) 用于控制无线电传输的方法和无线电节点
CN108633086A (zh) 一种上行传输方法及装置
KR102535440B1 (ko) Nr tdd 라디오 프레임 구성 및 cli 민감도의 gnb-간 xn 시그널링
CN109314550A (zh) 无线通信系统的设备和方法
US10028222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power in a communication system
CA2953002C (en) Transmitter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method
CN111953437B (zh) 信号发送控制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US8824984B2 (en) Outphasing power combining by antenna
KR102614443B1 (ko) 송신기 및 송신기를 동작시키는 방법
EP3018829B1 (en) Terminal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erminal reception sensitivity
CN103002555B (zh) 双通路下行信号功率补偿方法、装置及发射机
CN102812678B (zh) 通信设备、通信系统和通信控制方法
CN110149191B (zh) 一种参数配置方法和装置
CN110971202A (zh) 用于功率放大器模式切换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6658544B (zh) 一种基站及其预失真参数更新方法
Edwards All power to the smart phone
CN102714516A (zh) 无线通信节点
US20240178797A1 (en) Amplification device and amplification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