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53050A - 一种充电装置和散热背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电装置和散热背夹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953050A CN111953050A CN202010840329.4A CN202010840329A CN111953050A CN 111953050 A CN111953050 A CN 111953050A CN 202010840329 A CN202010840329 A CN 202010840329A CN 111953050 A CN111953050 A CN 1119530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heat
- power
- wireless charging
- control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4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885 magnetic sepa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295 mobile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0169 heat 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74 longter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696 magnet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389 magnet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236 sound signa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3 cellula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69 fiel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29 sup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7 surface acoustic wave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26683 trans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61 trans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7/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 H02J7/004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or depolarising batteries or for supplying loads from batter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mechanical construction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005—Mechanical details of housing or structure aiming to accommodate the power transfer means, e.g. mechanical integration of coils, antennas or transducers into emitting or receiving devic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50/0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50/10—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wireless supply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using inductive coupling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 H05K7/20436—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 H05K7/20445—Inner thermal coupling elements in heat dissipating housings, e.g. protrusions or depressions integrally formed in the housing the coupling element being an additional piece, e.g. thermal standoff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装置和散热背夹,其中,该充电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模块,贴合于所述壳体热量吸收面设置的散热凝胶层,贴合于所述散热凝胶层的半导体制冷片,贴合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金属层,贴合与所述散热金属层的散热风扇。实现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充电散热方案,减小了热量聚集,提高充电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和散热背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终端设备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需求也日益增高,而较高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需求下,可能会给终端设备带来一定程度上的散热问题。例如,当前手机的处理器能力越来越强,手机也越来越薄,电池容量越来越高,导致手机在操作、充电过程中的发热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而手机发热过多进而会影响到处理器的处理能力,从而导致手机处理器限频,给用户带来发烫的手感外,进一步地影响了手机的操作性能和用户体验。
同时,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逐渐普及,无线充电的充电功率也越来越高,在进行无线充电的过程中,同样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充电温升高,充电效率降低等不良体验。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模块,贴合于所述壳体热量吸收面设置的散热凝胶层,贴合于所述散热凝胶层的半导体制冷片,贴合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金属层,贴合与所述散热金属层的散热风扇,其中,
所述壳体的承载面用于承载待充电的移动终端,所述承载面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面贴合;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当前的输入功率、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散热风扇的工作功率;
所述散热凝胶层用于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背面所产生的热量;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将所述热量由所述散热凝胶层转移所述散热金属层;
所述散热金属层用于吸收所述热量;
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对携带所述热量的散热金属层进行散热。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热量吸收面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贴合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隔磁片,所述隔磁片的另一面与所述散热金属层贴合设置,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无线充电的输入功率;
所述散热金属层还用于吸收由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产生的热量、和或所述隔磁片传导的热量。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热量吸收面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贴合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隔磁片,所述隔磁片的另一面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贴合设置,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无线充电的输入功率;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还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产生的热量、和或所述隔磁片传导的热量转导至所述散热金属层。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传感模块,所述温度传感模块用于实时获取所述热量吸收面的至少一个区域的温度。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独立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散热风扇的工作电压。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连接的无线充电控制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实时动态调整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发射功率。
可选地,所述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源接口,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电源接口,并根据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散热风扇的功率输入需求对当前的电源输入功率进行协商和确认。
可选地,所述电源接口为母口,所述母口与外部适配器电源连接,由所述外部适配器电源提供散热供电和无线充电供电。
可选地,所述电源接口包括一母口和一公口,其中,所述公口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电源口连接,所述母口用于与所述外部适配器电源连接,由所述外部适配器电源提供散热供电以及所述终端设备供电,并停用无线充电供电。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散热背夹,该散热背夹包括背夹支撑部和背夹承载部,其中,所述背夹承载部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装置。
本发明所提出的充电装置和散热背夹,其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模块,贴合于所述壳体热量吸收面设置的散热凝胶层,贴合于所述散热凝胶层的半导体制冷片,贴合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金属层,贴合与所述散热金属层的散热风扇。实现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充电散热方案,减小了热量聚集,提高充电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系统架构图;
图3是本发明充电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4是本发明充电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发明充电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6是本发明充电装置第四实施例的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发明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终端可以以各种形式来实施。例如,本发明中描述的终端可以包括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便捷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 Media Player,PMP)、导航装置、可穿戴设备、智能手环、计步器等移动终端,以及诸如数字TV、台式计算机等固定终端。
后续描述中将以移动终端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除了特别用于移动目的的元件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构造也能够应用于固定类型的终端。
请参阅图1,其为实现本发明各个实施例的一种移动终端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该移动终端100可以包括:RF(Radio Frequency,射频)单元101、WiFi模块102、音频输出单元103、A/V(音频/视频)输入单元104、传感器105、显示单元106、用户输入单元107、接口单元108、存储器109、处理器110、以及电源111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1中示出的移动终端结构并不构成对移动终端的限定,移动终端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下面结合图1对移动终端的各个部件进行具体的介绍:
射频单元101可用于收发信息或通话过程中,信号的接收和发送,具体的,将基站的下行信息接收后,给处理器110处理;另外,将上行的数据发送给基站。通常,射频单元101包括但不限于天线、至少一个放大器、收发信机、耦合器、低噪声放大器、双工器等。此外,射频单元101还可以通过无线通信与网络和其他设备通信。上述无线通信可以使用任一通信标准或协议,包括但不限于GSM(Global System of Mobile communication,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CDMA2000(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2000,码分多址2000)、WCDMA(Wideband Code DivisionMultiple Access,宽带码分多址)、TD-SCDMA(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时分同步码分多址)、FDD-LTE(Frequency Division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频分双工长期演进)和TDD-LTE(Time DivisionDuplexing-Long Term Evolution,分时双工长期演进)等。
WiFi属于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移动终端通过WiFi模块102可以帮助用户收发电子邮件、浏览网页和访问流式媒体等,它为用户提供了无线的宽带互联网访问。虽然图1示出了WiFi模块102,但是可以理解的是,其并不属于移动终端的必须构成,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不改变发明的本质的范围内而省略。
音频输出单元103可以在移动终端100处于呼叫信号接收模式、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广播接收模式等等模式下时,将射频单元101或WiFi模块102接收的或者在存储器109中存储的音频数据转换成音频信号并且输出为声音。而且,音频输出单元103还可以提供与移动终端100执行的特定功能相关的音频输出(例如,呼叫信号接收声音、消息接收声音等等)。音频输出单元103可以包括扬声器、蜂鸣器等等。
A/V输入单元104用于接收音频或视频信号。A/V输入单元1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1041和麦克风1042,图形处理器1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显示在显示单元106上。经图形处理器1041处理后的图像帧可以存储在存储器109(或其它存储介质)中或者经由射频单元101或WiFi模块102进行发送。麦克风1042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记录模式、语音识别模式等等运行模式中经由麦克风1042接收声音(音频数据),并且能够将这样的声音处理为音频数据。处理后的音频(语音)数据可以在电话通话模式的情况下转换为可经由射频单元101发送到移动通信基站的格式输出。麦克风1042可以实施各种类型的噪声消除(或抑制)算法以消除(或抑制)在接收和发送音频信号的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或者干扰。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至少一种传感器105,比如光传感器、运动传感器以及其他传感器。具体地,光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及接近传感器,其中,环境光传感器可根据环境光线的明暗来调节显示面板1061的亮度,接近传感器可在移动终端100移动到耳边时,关闭显示面板1061和/或背光。作为运动传感器的一种,加速计传感器可检测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可用于识别手机姿态的应用(比如横竖屏切换、相关游戏、磁力计姿态校准)、振动识别相关功能(比如计步器、敲击)等;至于手机还可配置的指纹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虹膜传感器、分子传感器、陀螺仪、气压计、湿度计、温度计、红外线传感器等其他传感器,在此不再赘述。
显示单元106用于显示由用户输入的信息或提供给用户的信息。显示单元106可包括显示面板1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1061。
用户输入单元107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移动终端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具体地,用户输入单元107可包括触控面板1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1072。触控面板1071,也称为触摸屏,可收集用户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比如用户使用手指、触笔等任何适合的物体或附件在触控面板1071上或在触控面板1071附近的操作),并根据预先设定的程式驱动相应的连接装置。触控面板1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中,触摸检测装置检测用户的触摸方位,并检测触摸操作带来的信号,将信号传送给触摸控制器;触摸控制器从触摸检测装置上接收触摸信息,并将它转换成触点坐标,再送给处理器110,并能接收处理器110发来的命令并加以执行。此外,可以采用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以及表面声波等多种类型实现触控面板1071。除了触控面板1071,用户输入单元107还可以包括其他输入设备1072。具体地,其他输入设备1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进一步的,触控面板1071可覆盖显示面板1061,当触控面板1071检测到在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后,传送给处理器110以确定触摸事件的类型,随后处理器110根据触摸事件的类型在显示面板1061上提供相应的视觉输出。虽然在图1中,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是作为两个独立的部件来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但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可以将触控面板1071与显示面板1061集成而实现移动终端的输入和输出功能,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接口单元108用作至少一个外部装置与移动终端100连接可以通过的接口。例如,外部装置可以包括有线或无线头戴式耳机端口、外部电源(或电池充电器)端口、有线或无线数据端口、存储卡端口、用于连接具有识别模块的装置的端口、音频输入/输出(I/O)端口、视频I/O端口、耳机端口等等。接口单元108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外部装置的输入(例如,数据信息、电力等等)并且将接收到的输入传输到移动终端100内的一个或多个元件或者可以用于在移动终端100和外部装置之间传输数据。
存储器1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存储器109可主要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的应用程序(比如声音播放功能、图像播放功能等)等;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手机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比如音频数据、电话本等)等。此外,存储器109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易失性固态存储器件。
处理器110是移动终端的控制中心,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移动终端的各个部分,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软件程序和/或模块,以及调用存储在存储器109内的数据,执行移动终端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从而对移动终端进行整体监控。处理器11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优选的,处理器1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110中。
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111(比如电池),优选的,电源111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1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
尽管图1未示出,移动终端100还可以包括蓝牙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实施例,下面对本发明的移动终端所基于的通信网络系统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网络系统架构图,该通信网络系统为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LTE系统,该LTE系统包括依次通讯连接的UE(User Equipment,用户设备)201,E-UTRAN(Evolved 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演进式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202,EPC(Evolved Packet Core,演进式分组核心网)203和运营商的IP业务204。
具体地,UE201可以是上述终端100,此处不再赘述。
E-UTRAN202包括eNodeB2021和其它eNodeB2022等。其中,eNodeB2021可以通过回程(backhaul)(例如X2接口)与其它eNodeB2022连接,eNodeB2021连接到EPC203,eNodeB2021可以提供UE201到EPC203的接入。
EPC203可以包括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性管理实体)2031,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归属用户服务器)2032,其它MME2033,SGW(Serving Gate Way,服务网关)2034,PGW(PDN Gate Way,分组数据网络网关)2035和PCRF(Policy andCharging Rules Function,政策和资费功能实体)2036等。其中,MME2031是处理UE201和EPC203之间信令的控制节点,提供承载和连接管理。HSS2032用于提供一些寄存器来管理诸如归属位置寄存器(图中未示)之类的功能,并且保存有一些有关服务特征、数据速率等用户专用的信息。所有用户数据都可以通过SGW2034进行发送,PGW2035可以提供UE 201的IP地址分配以及其它功能,PCRF2036是业务数据流和IP承载资源的策略与计费控制策略决策点,它为策略与计费执行功能单元(图中未示)选择及提供可用的策略和计费控制决策。
IP业务204可以包括因特网、内联网、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IP多媒体子系统)或其它IP业务等。
虽然上述以LTE系统为例进行了介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本发明不仅仅适用于LTE系统,也可以适用于其他无线通信系统,例如GSM、CDMA2000、WCDMA、TD-SCDMA以及未来新的网络系统等,此处不做限定。
基于上述移动终端硬件结构以及通信网络系统,提出本发明方法各个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3是本发明充电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充电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200,设置于所述壳体200内的控制模块70,贴合于所述壳体200热量吸收面设置的散热凝胶层10,贴合于所述散热凝胶层10的半导体制冷片20,贴合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的散热金属层30,贴合与所述散热金属层30的散热风扇60。其中,
本实施例的壳体200的一面或多面为塑料或金属材质,壳体200内设置有上述控制模块70、散热凝胶层10、半导体制冷片20、散热金属层30以及散热风扇60,其中,散热凝胶层10位于壳体200内且贴近移动终端的一面,散热风扇60位于壳体200内且远离移动终端的一面。在本实施例中,将壳体200与移动终端贴近的一面作为承载面,该承载面用于承载待充电的移动终端,当移动终端放置于本充电装置的承载面时,所述承载面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面贴合,本充电装置开始为移动终端充电。
本实施例的控制模块70可以是微处理器,用于控制本充电装置当前的输入功率、以及分别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和所述散热风扇60的工作功率。
本实施例的散热凝胶层10的覆盖范围与移动终端的发热范围相对应,可选地,根据移动终端放置于上述承载面时的位置区域,确定散热凝胶层10的覆盖区域,可选地,若移动终端在上述承载面的放置方式或放置位置有多种可选,则针对上述可选情况下的各个发热区确定覆盖所有发热区的散热凝胶层10。在本实施例中,散热凝胶层10用于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背面所产生的热量,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散热凝胶层10还可以用于吸收本充电装置自身所产生的部分热量。
本实施例的半导体制冷片20用于将所述热量由所述散热凝胶层10转移所述散热金属层30,具体的,根据移动终端放置于上述承载面时的位置区域,确定半导体制冷片20的覆盖区域,可选地,若移动终端在上述承载面的放置方式或放置位置有多种可选,则针对上述可选情况下的各个发热区确定覆盖所有发热区的半导体制冷片20。
本实施例的散热金属层30用于吸收所述热量,具体的,根据移动终端放置于上述承载面时的位置区域,确定散热金属层30的覆盖区域,可选地,若移动终端在上述承载面的放置方式或放置位置有多种可选,则针对上述可选情况下的各个发热区确定覆盖所有发热区的散热金属层30。
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60用于对携带所述热量的散热金属层30进行散热。可选地,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60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可选地,当本实施例的散热凝胶层10、和或半导体制冷片20、和或散热金属层30为两个或以上独立分区设置时,对应上述分区分别设置至少一个散热风扇60。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提出一种充电装置,其包括壳体200,设置于所述壳体200内的控制模块70,贴合于所述壳体200热量吸收面设置的散热凝胶层10,贴合于所述散热凝胶层10的半导体制冷片20,贴合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的散热金属层30,贴合与所述散热金属层30的散热风扇60。实现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充电散热方案,减小了热量聚集,提高充电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二
图4是本发明充电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基于上述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热量吸收面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贴合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的隔磁片50(该隔磁片50可以是铁氧体或者纳米晶磁材料制成),所述隔磁片50的另一面与所述散热金属层30贴合设置,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70还用于控制无线充电的输入功率;
所述散热金属层30还用于吸收由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产生的热量、和或所述隔磁片50传导的热量。
其中,本实施例的隔磁片50并不与半导体制冷片20相贴合,适用于无线充电功率较小、或者无线充电发热量较小的适用场景。
可选地,获取无线充电区域的第一发热量,以及获取移动终端发热区的第二发热量,根据第一发热量和第二发热量的大小关系确定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60的设置区域。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于所述热量吸收面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贴合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的隔磁片50,所述隔磁片50的另一面与所述散热金属层30贴合设置,使得散热金属层30还可以吸收由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产生的热量、和或所述隔磁片50传导的热量,进一步提高了本充电装置的散热效率,增强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三
图5是本发明充电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结构框图,基于上述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热量吸收面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贴合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的隔磁片50(该隔磁片50可以是铁氧体或者纳米晶磁材料制成),所述隔磁片50的另一面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贴合设置,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70还用于控制无线充电的输入功率;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还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产生的热量、和或所述隔磁片50传导的热量转导至所述散热金属层30。
其中,区别于上述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隔磁片50与半导体制冷片20相贴合,适用于无线充电功率较大、或者无线充电发热量较大的适用场景。
可选地,获取无线充电区域的第一发热量,以及获取移动终端发热区的第二发热量,根据第一发热量和第二发热量的大小关系确定本实施例的散热风扇60的设置区域。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于所述热量吸收面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贴合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的隔磁片50,所述隔磁片50的另一面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贴合设置,使得半导体制冷片20还可以将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产生的热量、和或所述隔磁片50传导的热量转导至所述散热金属层30,进一步提高了本充电装置的散热效率,增强了用户体验。
实施例四
图6是本发明充电装置第四实施例的模块框图,基于上述实施例,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200内且与所述控制模块70连接的温度传感模块110,所述温度传感模块110用于实时获取所述热量吸收面的至少一个区域的温度。其中,该温度传感模块110包括温感器件,例如NTC(Nega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热敏电阻)等。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200内且与所述控制模块70连接的电源模块80,所述电源模块80用于独立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和所述散热风扇60的工作电压。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200内且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连接的无线充电控制模块90,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90用于实时动态调整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的发射功率。例如,该无线充电控制模块90包括无线充电控制器、可调节的DCDC(直流变流器件)、全桥功率MOSFET(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金氧半场效晶体管)、TX线圈(磁感应线圈)等电路器件。
具体的,以手机为例,首先,利用温度传感模块110的温敏器件检测手机主要热源的温度,主动调整半导体制冷片20和风扇的工作电压,同时,设置散热风扇60的动态功率,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与手机相匹配的无线充电座或者者配件(保护壳)作为本充电装置实现上述功能。当无线充电座吸附在在手机后盖上时,充电座通过无线充电识别检测到有手机接入后切换至充电状态,即完成无线充电的配置,并进行充电;此时无线充电座开启温度检测,并根据检测到的手机表面温度,控制半导体制冷片20和散热风扇60工作,充电座上的温敏元件(温敏电阻(NTC)或者温度传感器)靠近手机主要热源位置放置,实现热源温度检测,控制电路获取温度信息后,并调整半导体制冷片20和散热风扇60的供电电源电压,控制半导体制冷片20的功率和散热风扇60的转速。
同样的,以手机为例,本方案的充电装置可以是手机无线充电座或者配件的实现方式,在无线充电座上对应手机主要热源位置设置半导体制冷模块,实现对手机的散热处理;通过在配件对应手机主要的热源附近位置设置NTC电阻,监控手机的操作温度,当温度升高或者降低时,动态的控制散热模块电源电压进而控制降温模块的工作率。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座采用外部充电器供电,即通过充电器给无线充电座供电,无线充电座在给手机无线充电的同时,也完成了给手机关键发热区域的散热,较好地解决充电和操作手机时的散热难题,保证手机充电电流不会因为温度过高而限流,也可保证充电条件下的操作体验,即手机工作频率不会被限频。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座的半导体制冷片20和风扇也可以给充电座本身的无线充电线圈和电路部分散热,使用充电器的电源为散热模块供电,完成充电座散热的同时,同时也为手机制冷散热。
可选地,该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70、所述电源模块80、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90连接的电源接口100,所述控制模块70通过所述电源接口100,并根据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40、所述半导体制冷片20、所述散热风扇60的功率输入需求对当前的电源输入功率进行协商和确认。
可选地,电源接口100为母口,所述母口与外部适配器电源连接,由所述外部适配器电源提供散热供电和无线充电供电。
可选地,电源接口100包括一母口和一公口,其中,所述公口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电源口连接,所述母口用于与所述外部适配器电源连接,由所述外部适配器电源提供散热供电以及所述终端设备供电,并停用无线充电供电。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所述控制模块70、所述电源模块80、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90以及相应的电源接口100,确定各模块与接口之间的功能连接关系,实现了一种高效、稳定的充电散热方案,减小了热量聚集,提高充电安全性的同时也增强了用户体验。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散热背夹,该散热背夹包括背夹支撑部和背夹承载部,其中,所述背夹承载部包括如上所述的充电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可以是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模块,贴合于所述壳体热量吸收面设置的散热凝胶层,贴合于所述散热凝胶层的半导体制冷片,贴合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散热金属层,贴合与所述散热金属层的散热风扇,其中,
所述壳体的承载面用于承载待充电的移动终端,所述承载面与所述移动终端的背面贴合;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控制当前的输入功率、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散热风扇的工作功率;
所述散热凝胶层用于吸收所述移动终端的背面所产生的热量;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用于将所述热量由所述散热凝胶层转移所述散热金属层;
所述散热金属层用于吸收所述热量;
所述散热风扇用于对携带所述热量的散热金属层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热量吸收面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贴合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隔磁片,所述隔磁片的另一面与所述散热金属层贴合设置,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无线充电的输入功率;
所述散热金属层还用于吸收由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产生的热量、和或所述隔磁片传导的热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热量吸收面的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贴合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隔磁片,所述隔磁片的另一面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贴合设置,其中,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无线充电的输入功率;
所述半导体制冷片还用于将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产生的热量、和或所述隔磁片传导的热量转导至所述散热金属层。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温度传感模块,所述温度传感模块用于实时获取所述热量吸收面的至少一个区域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用于独立控制所述半导体制冷片和所述散热风扇的工作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且与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连接的无线充电控制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用于实时动态调整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的发射功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模块、所述电源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源接口,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电源接口,并根据所述无线充电发射线圈、所述半导体制冷片、所述散热风扇的功率输入需求对当前的电源输入功率进行协商和确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为母口,所述母口与外部适配器电源连接,由所述外部适配器电源提供散热供电和无线充电供电。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包括一母口和一公口,其中,所述公口用于与所述终端设备的电源口连接,所述母口用于与所述外部适配器电源连接,由所述外部适配器电源提供散热供电以及所述终端设备供电,并停用无线充电供电。
10.一种散热背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背夹包括背夹支撑部和背夹承载部,其中,所述背夹承载部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40329.4A CN111953050A (zh) | 2020-08-20 | 2020-08-20 | 一种充电装置和散热背夹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840329.4A CN111953050A (zh) | 2020-08-20 | 2020-08-20 | 一种充电装置和散热背夹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953050A true CN111953050A (zh) | 2020-11-17 |
Family
ID=733598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840329.4A Pending CN111953050A (zh) | 2020-08-20 | 2020-08-20 | 一种充电装置和散热背夹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953050A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72236A (zh) * | 2021-08-02 | 2021-10-29 | 深圳市凯迪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制冷(半导体制冷)并散热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
CN114158180A (zh) * | 2021-10-08 | 2022-03-08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及应用驱动器的红外探测器 |
CN116914885A (zh) * | 2023-07-17 | 2023-10-20 | 深圳市联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急救护设备及应用于应急救护设备的无线充电系统 |
WO2024114193A1 (zh) * | 2022-11-29 | 2024-06-06 | 蔚来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模组及车辆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401601U (zh) * | 2018-07-27 | 2019-01-18 | 深圳市誉品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器 |
CN208707367U (zh) * | 2018-09-30 | 2019-04-05 | 深圳市誉品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器 |
CN109586365A (zh) * | 2018-11-20 | 2019-04-05 |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 |
CN210536339U (zh) * | 2019-09-29 | 2020-05-15 | 陈涛 | 用于无线充电的散热电路及无线充电器 |
CN111342504A (zh) * | 2018-12-18 | 2020-06-2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器 |
-
2020
- 2020-08-20 CN CN202010840329.4A patent/CN111953050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401601U (zh) * | 2018-07-27 | 2019-01-18 | 深圳市誉品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器 |
CN208707367U (zh) * | 2018-09-30 | 2019-04-05 | 深圳市誉品智能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器 |
CN109586365A (zh) * | 2018-11-20 | 2019-04-05 | 安克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装置 |
CN111342504A (zh) * | 2018-12-18 | 2020-06-26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器 |
CN210536339U (zh) * | 2019-09-29 | 2020-05-15 | 陈涛 | 用于无线充电的散热电路及无线充电器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72236A (zh) * | 2021-08-02 | 2021-10-29 | 深圳市凯迪炫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制冷(半导体制冷)并散热的车载手机无线充电装置 |
CN114158180A (zh) * | 2021-10-08 | 2022-03-08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及应用驱动器的红外探测器 |
CN114158180B (zh) * | 2021-10-08 | 2023-09-05 |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 | 具有散热功能的驱动器及应用驱动器的红外探测器 |
WO2024114193A1 (zh) * | 2022-11-29 | 2024-06-06 | 蔚来移动科技有限公司 | 无线充电模组及车辆 |
CN116914885A (zh) * | 2023-07-17 | 2023-10-20 | 深圳市联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应急救护设备及应用于应急救护设备的无线充电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953050A (zh) | 一种充电装置和散热背夹 | |
CN109310035B (zh) | 散热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1970901B (zh) | 一种背夹散热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375747B (zh) | 散热结构、移动终端及散热方法 | |
CN109168300B (zh) | 散热结构、移动终端及散热方法 | |
CN109510886B (zh) | 一种移动终端散热防摔结构及移动终端 | |
CN110048492B (zh) | 充电电路、移动终端、移动终端的控制方法及存储介质 | |
CN110875640A (zh) | 无线充电装置、电磁传输控制方法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691493A (zh) | 一种基于移动终端的风冷散热装置及移动终端 | |
CN109348017B (zh) | 一种移动终端散热防摔结构及移动终端 | |
CN108897417B (zh) | 工作模式调整方法、移动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211509082U (zh) | 一种终端散热风管及终端 | |
CN111968595B (zh) | 一种电致变色控制装置和移动终端 | |
CN109275323B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散热方法、散热装置、柔性电路板 | |
CN113905591A (zh) | 一种散热结构和终端设备 | |
CN112363594B (zh) | 一种终端风扇控制方法、装置及终端 | |
CN109548370B (zh) | 一种移动终端散热结构及移动终端 | |
CN112055507A (zh) | 一种散热装置、终端 | |
CN112020275A (zh) | 一种充电器散热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0225155B (zh) | 散热背夹 | |
CN114257902A (zh) | 一种音腔及其温度控制方法、终端及存储介质 | |
CN217217266U (zh) |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散热装置 | |
CN112532779B (zh) | 一种散热背夹 | |
CN112187986B (zh) | 一种散热控制电路、散热背夹及移动终端 | |
CN112015252B (zh) | 一种散热控制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