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7340A - 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47340A
CN111947340A CN202010879898.XA CN202010879898A CN111947340A CN 111947340 A CN111947340 A CN 111947340A CN 202010879898 A CN202010879898 A CN 202010879898A CN 111947340 A CN111947340 A CN 1119473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accommodating space
collecting pipe
valve assembly
control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989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明玉
周国梁
陈海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daac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o ltd
SDAAC Automotive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daac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daac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daac Automotiv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989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473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473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73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0/00Subcoolers, desuperheaters or superheaters
    • F25B40/02Subcool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3/00Arrangements for separating or purifying gases or liquids; Arrangements for vaporising the residuum of liquid refrigerant, e.g. by heat
    • F25B43/006Accumul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7/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 F28D7/16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 F28D7/1607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tubular conduit assemblies for both heat-exchange media,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a conduit wall the conduits being arranged in parallel spaced relation with particular pattern of flow of the heat exchange media, e.g. change of flow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包括扁管组件、第一温控阀组件、第二温控阀组件、第一集流管以及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分别设置在扁管组件的两侧并通过扁管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一温控阀组件、第二温控阀组件都安装在第一集流管中并将第一集流管分隔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第二容纳空间、第三容纳空间,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置有流体进口以及流体出口,所述流体进口、流体出口分别与第一容纳空间、第三容纳空间相连,换热器装置能够根据制冷剂温度的不同实现在冷凝器模式和蒸发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本发明基于温度的变化实现节温器流通方向的调节,大大提高了换热器的换热效果,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在车辆中的占有率越来越高,电动汽车热泵空调技术也越来越多的得到研究和应用,国内外已有多部电动汽车配置了热泵空调系统,车外换热器在热泵空调系统中不仅作为冷凝器还作为蒸发器,是热泵空调系统中重要的组件。
目前大多数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采用的车外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与蒸发器时流程分配一致,极大的衰减了换热效率,会使热泵空调系统效果欠佳。如发明专利CN108036550A提到的电动汽车热泵空调系统用平行流冷凝器,需要四个接口与额外的管路来实现冷凝器与蒸发器的功能且流程分配一致,增加了车外换热器的制作成本,热泵空调系统管路连接也将会复杂。
再例如专利文献CN110793354A公开了一种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可变流程换热器装置,但该设计采用波纹管并通过压力来调节流程,但由于波纹管需要单独设计且安装有一定的难度;又例如专利文献CN108826753A公开的一种可变流程平行流换热器,但该设计通过手动调节可移动机构实现流程的变化,效率低。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实现作为冷凝器与蒸发器变流程分配的车外换热器,既可提高车外换热器的换热效率,又能简化热泵空调系统管路连接,不仅节省成本,还提高了热泵空调系统的换热能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包括扁管组件、第一温控阀组件、第二温控阀组件、第一集流管以及第二集流管;
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分别设置在扁管组件的两侧并通过扁管组件相连通;
所述第一温控阀组件、第二温控阀组件都安装在第一集流管中,所述第一温控阀组件与第一集流管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所述第一温控阀组件和第二温控阀组件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温控阀组件与第一集流管之间形成第三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置有流体进口以及流体出口,所述流体进口与第一容纳空间相连,所述流体出口与第三容纳空间相连;
换热器装置能够在冷凝器模式和蒸发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优选地,在冷凝器模式下,第一容纳空间通过第一温控阀组件与第二容纳空间连通,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与第三容纳空间不连通;
在蒸发器模式下,第一容纳空间与第二容纳空间不连通,所述第二容纳空间通过第二温控阀组件与第三容纳空间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温控阀组件包括第一节温器、第一边板以及第二边板;
所述第一节温器安装在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之间,其中,在冷凝器模式下,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之间产生第一间隙流道,在蒸发器模式下,第一边板和第二边板之间的第一间隙流道被第一节温器堵塞;
所述第二温控阀组件包括第二节温器、第三边板以及第三边板;
所述第二节温器安装在第三边板和第四边板之间,其中,在蒸发器模式下,第三边板和第四边板之间产生第二间隙流道,在冷凝器模式下,第三边板和第四边板之间的第二间隙流道被第二节温器堵塞。
优选地,所述第二容纳空间中设置有第五边板,所述第五边板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集流管的内壁上,所述第五边板的另一端与扁管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
所述第五边板将第二容纳空间分割为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通过第一间隙与第二腔室连通。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包括扁管组件、第三温控阀组件、第四温控阀组件、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以及第六边板;
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分别设置在扁管组件的两侧并通过扁管组件相连通;
所述第三温控阀组件、第六边板都安装在第一集流管中,所述第六边板与第一集流管之间形成第四容纳空间,所述第三温控阀组件和第六边板之间形成第五容纳空间,所述第三温控阀组件与第一集流管之间形成第六容纳空间;
所述第四温控阀组件安装在第二集流管中,所述第四温控阀组件将第二集流管分割为第七容纳空间以及第八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置有流体进口以及流体出口,所述流体进口与第四容纳空间相连,所述流体出口与第六容纳空间相连;
换热器装置能够在冷凝器模式和蒸发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优选地,在蒸发器模式下,所述第七容纳空间与第八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五容纳空间与第六容纳空间相连通;
在冷凝器模式下,所述第七容纳空间与第八容纳空间不连通,所述第五容纳空间与第六容纳空间不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三温控阀组件包括第二节温器、第七边板以及第八边板;
所述第二节温器分别与第七边板、第八边板连接,其中,在冷凝器模式下,所述第七边板、第八边板之间产生的第三间隙流道堵塞,在蒸发器模式下,将第七边板、第八边板之间的第三间隙流道打开;
所述第二温控阀组件包括第一节温器、第九边板以及第十边板;
所述第一节温器分别与第九边板、第十边板连接,在蒸发器模式下,第九边板和第十边板之间的第四间隙流道打开,在冷凝器模式下,第九边板和第十边板之间的第四间隙流道被第一节温器堵塞。
优选地,所述扁管组件包括扁管以及翅片;
所述扁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扁管平行布置,所述翅片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节温器、第二节温器都采用分离式节温器;
所述分离式节温器包括顶杆支撑架、第一弹簧、顶杆以及推杆,所述顶杆支撑架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顶杆支撑架的内部分割成第九容纳空间以及第十容纳空间;
所述顶杆支撑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十容纳空间通过第一通孔与外部连通,所述隔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九容纳空间和第十容纳空间通过第二通孔连通;
所述顶杆上设置有顶杆凸出部以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弹簧套装在顶杆上且设置在顶杆凸出部与顶杆支撑架之间,所述顶杆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通过第三通孔与外部连通,所述顶杆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的一端安装在第十容纳空间中,其中,所述推杆的一端安装在容纳腔室中并与顶杆活动配合,所述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延伸到第九容纳空间中并与顶杆支撑架连接,所述顶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延伸到顶杆支撑架的外部。
优选地,所述容纳腔室中还设置有胶管以及石蜡,所述胶管包裹在推杆设置在容纳空间的一端,所述胶管与顶杆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石蜡;
所述顶杆延伸到顶杆支撑架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采用两个节温器以及多个边板实现了扁管组件中制冷剂流程的布局,并基于节温器实现了节温器流通方向的调节进而实现了制冷剂流程的变换,大大提高了作为冷凝器与蒸发器的换热效果,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2、本发明中换热器一进一出,无论是作为冷凝器还是作为蒸发器,进口始终是进口,出口始终是出口,减少了接口数量,简化了管路的连接的复杂程度,降低了制作成本,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本发明中通过节温器的内部结构设置实现变流程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电动或气动控制变流程的操作,节约能耗,科学合理。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作为冷凝器时制冷剂流动路线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作为蒸发器时制冷剂流动路线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作为冷凝器时制冷剂流动路线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作为蒸发器时制冷剂流动路线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第一温控阀组件中分离式节温器在蒸发器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中第一温控阀组件中分离式节温器在冷凝器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中第二温控阀组件中分离式节温器在蒸发器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中第二温控阀组件中分离式节温器在冷凝器模式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第一节温器2 第六边板15 第八容纳空间30
第二节温器3 第七边板16 顶杆支撑架31
流体进口4 第八边板17 第一弹簧32
流体出口5 第九边板18 顶杆33
第一集流管6 第十边板19 胶管34
第二集流管7 第一容纳空间22 推杆35
扁管8 第二容纳空间23 石蜡36
翅片9 第三容纳空间24 顶杆凸出部37
第一边板10 第一间隙25 密封板38
第二边板11 第四容纳空间26 第九容纳空间39
第三边板12 第五容纳空间27 隔板40
第三边板13 第六容纳空间28 第十容纳空间41
第五边板14 第七容纳空间29 第二弹簧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扁管组件、第一温控阀组件、第二温控阀组件、第一集流管6以及第二集流管7,所述第一集流管6、第二集流管7分别设置在扁管组件的两侧并通过扁管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一温控阀组件、第二温控阀组件都安装在第一集流管6中,所述第一温控阀组件与第一集流管6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22,所述第一温控阀组件和第二温控阀组件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23,所述第二温控阀组件与第一集流管6之间形成第三容纳空间24,所述第一集流管6上设置有流体进口4以及流体出口5,所述流体进口4与第一容纳空间22相连,所述流体出口5与第三容纳空间24相连。
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装置能够根据制冷剂温度的不同在冷凝器模式和蒸发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冷凝器模式下,第一容纳空间22通过第一温控阀组件与第二容纳空间23连通,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3与第三容纳空间24不连通。具体地,高温高压的制冷剂(如大于25℃)通过流体进口4流入第一容纳空间22后一部分制冷剂通过扁管组件流入第二集流管7中,另一部分制冷剂通过第一温控阀组件流入第二容纳空间23后再通过扁管组件流入第二集流管7中,制冷剂气体流经的第一流程扁管数较多(第四边板13以上的扁管),从第一流程放热后的制冷剂流入第二集流管7中制冷剂通过扁管组件中的第二流程(第四边板13以下的扁管)流入第三容纳空间24,此时第二节温器3遇到的仍然是温度较高的制冷剂,第三容纳空间24中制冷剂完成了制冷剂的流动并从流体出口5流出。
需要说明的是,即便第二节温器3的开启关闭会有所延迟,但换热器是始终流通的,不存在换热器不工作的问题。
在蒸发器模式下,第一容纳空间22与第二容纳空间23不连通,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3通过第二温控阀组件与第三容纳空间24连通。低温的制冷剂(如小于15℃)通过流体进口4流入第一容纳空间22后再通过扁管组件上扁管数较少的第一流程(第二边板11以上的扁管)吸热后流入第二集流管7中,其中,流入第二集流管7中的制冷剂都通过第二流程最终进入第三容纳空间24中,其中第二集流管7中的制冷剂一部分通过扁管组件流入第二容纳空间23后再通过第二温控阀组件流入第三容纳空间24后并从流体出口5流出,另一部分通过扁管组件直接流入第三容纳空间24并从流体出口5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温控阀组件包括第一节温器2、第一边板10以及第二边板11,所述第一节温器2安装在第一边板10和第二边板11之间,其中,在冷凝器模式下第一节温器2动作,密封板38分别与第一边板10、第二边板11分离,如图8所示,第一边板10和第二边板11之间产生第一间隙流道,在蒸发器模式下,如图7所示,第一节温器2动作,密封板38分别与第一边板10、第二边板11密封接触,第一边板10和第二边板11之间的第一间隙流道被第一节温器2上的密封板38堵塞。
具体地,所述第二温控阀组件包括第二节温器3、第三边板12以及第三边板13;所述第二节温器3安装在第三边板12和第四边板13之间,其中,在蒸发器模式下第二节温器3动作,如图9所示,密封板38分别与第三边板12、第四边板13分离,第三边板12和第四边板13之间产生第二间隙流道;在冷凝器模式下,第二节温器3动作,如图10所示,密封板38分别与第三边板12、第四边板13密封基础,第三边板12和第四边板13之间的第二间隙流道被第二节温器3上的密封板38堵塞。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例中,如图10所示,本使用新型中顶杆33延伸到顶杆支撑架31外部的一端还套装有第二弹簧42,密封板38与第二弹簧42连接,当密封板38跟随顶杆33运动接触到第三边板12、第四边板13时第二弹簧42被挤压变短,第二弹簧42的弹力将密封板38与第三边板12、第四边板13挤紧,实现密封。
需要说明的时,密封板38既可以与弹簧配合相对于顶杆33可滑动,如图9、图10所示,又可以将密封板38固定在顶杆33的端部,如图7、图8所示,都可以实现本发明中的功能,具体设计时应根据实际合理选择,以满足实际的需求。
本发明中在作为冷凝器时进口制冷剂为高温气体,在作为蒸发器时进口制冷剂为低温气液两相共存的状态,实现作为冷凝器时第一流程多而第二流程少的流程分配;作为冷凝器时进口为气体,需要体积多;出口为液体,需要体积少;作为蒸发器时第一流程少而第二流程多的流程分配,作为蒸发器时进口主要为液体,需要体积少;出口主要为气体,需要体积多,通过流程的变换提高了换热效率。
具体地,所述第一节温器2、第二节温器3都采用分离式节温器,所述分离式节温器包括顶杆支撑架31、第一弹簧32、顶杆33以及推杆35,如图7所示,所述顶杆支撑架3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40,所述隔板40将顶杆支撑架31的内部分割成第九容纳空间39以及第十容纳空间41,所述顶杆支撑架3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十容纳空间41通过第一通孔与外部连通,所述隔板4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九容纳空间39和第十容纳空间41通过第二通孔连通。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所述顶杆33上设置有顶杆凸出部37以及第三通孔,所述顶杆凸出部37靠近隔板40布置,所述第一弹簧32套装在顶杆33上且设置在顶杆凸出部37与顶杆支撑架31之间,所述顶杆33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通过第三通孔与外部连通,所述顶杆33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的一端安装在第十容纳空间41中,所述顶杆3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延伸到顶杆支撑架31的外部,其中,所述推杆35的一端安装在容纳腔室中并与顶杆33活动配合,所述推杆35的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延伸到第九容纳空间39中并与顶杆支撑架31连接。
具体地,如图7所示,所述容纳腔室中还设置有胶管34以及石蜡36,所述胶管34包裹在推杆35设置在容纳空间的一端,所述胶管34与顶杆33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石蜡36,当顶杆33出在低温或高温的环境中时,石蜡36发生相变能够实现体积的变化。所述顶杆33延伸到顶杆支撑架31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板38,所述密封板38能够与各个边板密封接触或分离实现制冷剂流程的变换。
进一步地,当温度升高时,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将容纳腔室中的石蜡36融化,进而体积变大,由于推杆35与顶杆支撑架31固连,因此在石蜡36膨胀力的驱使下顶杆33向远离推杆35的方向运动,此时密封板38做与边板靠近或远离的运动,第一弹簧32由于受到顶杆凸出部37的压力压缩变短;当温度降低时,所述石蜡36受温度影响体积变小,胶管34和石蜡36之间产生间隙,在第一弹簧32的回弹力的作用下驱使顶杆33靠近推杆35运动,此时密封板38做与边板远离或靠近的运动,第一弹簧32伸长变长。
具体地,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3中设置有第五边板14,所述第五边板14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集流管6的内壁上,所述第五边板14的另一端与扁管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25,所述第五边板14将第二容纳空间23分割为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通过第一间隙25与第二腔室连通。
具体地,所述扁管组件包括扁管8以及翅片9,所述扁管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扁管8平行布置,所述翅片9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扁管8之间,翅片9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强了换热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可以作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化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如图4-6所示,包括扁管组件、第三温控阀组件、第四温控阀组件、第一集流管6、第二集流管7以及第六边板15,所述第一集流管6、第二集流管7分别设置在扁管组件的两侧并通过扁管组件相连通;所述第三温控阀组件、第六边板15都安装在第一集流管6中,所述第六边板15与第一集流管6之间形成第四容纳空间26,所述第三温控阀组件和第六边板15之间形成第五容纳空间27,所述第三温控阀组件与第一集流管6之间形成第六容纳空间28;所述第四温控阀组件安装在第二集流管7中,所述第四温控阀组件将第二集流管7分割为第七容纳空间29以及第八容纳空间30;所述第一集流管6上设置有流体进口4以及流体出口5,所述流体进口4与第四容纳空间26相连,所述流体出口5与第六容纳空间28相连。
本实施例中的换热器装置能够根据制冷剂温度的不同在冷凝器模式和蒸发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在冷凝器模式下,所述第七容纳空间29与第八容纳空间30不连通,所述第五容纳空间27与第六容纳空间28不连通,制冷剂通过流体进口4流入第四容纳空间26通过扁管组件流入第七容纳空间29中,流入第七容纳空间29中制冷剂通过扁管组件流入第五容纳空间27后再通过扁管组件流入第八容纳空间30后,再通过扁管组件流入第六容纳空间28后通过流体出口5流出。
在蒸发器模式下,所述第七容纳空间29与第八容纳空间30相连通,所述第五容纳空间27与第六容纳空间28相连通,制冷剂通过流体进口4流入第四容纳空间26通过扁管组件流入第七容纳空间29中,流入第七容纳空间29中的制冷剂一部分通过扁管组件流入第五容纳空间27后经第三温控阀组件流入第六容纳空间28后通过流体出口5流出;另一部分通过第四温控阀组件流入第八容纳空间30后通过扁管组件流入第六容纳空间28后通过流体出口5流出。
具体地,所述第三温控阀组件包括第二节温器3、第七边板16以及第八边板17;所述第二节温器3分别与第七边板16、第八边板17连接,其中,在冷凝器模式下第二节温器3中的密封板38动作,将第七边板16、第八边板17之间产生第三间隙流道堵塞,在蒸发器模式下第二节温器3中的密封板38动作,将第七边板16、第八边板17之间的第三间隙流道打开;所述第二温控阀组件包括第一节温器2、第九边板18以及第十边板19;所述第一节温器2分别与第九边板18、第十边板19连接,在蒸发器模式下第一节温器2中的密封板38动作,第九边板18和第十边板19之间的第四间隙流道打开,在冷凝器模式下第一节温器2中的密封板38动作,第九边板18和第十边板19之间的第四间隙流道被第一节温器2堵塞。
本发明的可变流程平行流换热器目的是适用于空调工作时变化工况,以使得变化工况下换热器效率都达到最优,采用变化流程来优化制冷剂的分布,减少制冷剂在扁管内换热效率低的流路,从而最高效率利用换热器的整个面积,达到了提升换热器性能的目的。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扁管组件、第一温控阀组件、第二温控阀组件、第一集流管(6)以及第二集流管(7);
所述第一集流管(6)、第二集流管(7)分别设置在扁管组件的两侧并通过扁管组件相连通;
所述第一温控阀组件、第二温控阀组件都安装在第一集流管(6)中,所述第一温控阀组件与第一集流管(6)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22),所述第一温控阀组件和第二温控阀组件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23),所述第二温控阀组件与第一集流管(6)之间形成第三容纳空间(24);
所述第一集流管(6)上设置有流体进口(4)以及流体出口(5),所述流体进口(4)与第一容纳空间(22)相连,所述流体出口(5)与第三容纳空间(24)相连;
换热器装置能够在冷凝器模式和蒸发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冷凝器模式下,第一容纳空间(22)通过第一温控阀组件与第二容纳空间(23)连通,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3)与第三容纳空间(24)不连通;
在蒸发器模式下,第一容纳空间(22)与第二容纳空间(23)不连通,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3)通过第二温控阀组件与第三容纳空间(24)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温控阀组件包括第一节温器(2)、第一边板(10)以及第二边板(11);
所述第一节温器(2)安装在第一边板(10)和第二边板(11)之间,其中,在冷凝器模式下,第一边板(10)和第二边板(11)之间产生第一间隙流道,在蒸发器模式下,第一边板(10)和第二边板(11)之间的第一间隙流道被第一节温器(2)堵塞;
所述第二温控阀组件包括第二节温器(3)、第三边板(12)以及第三边板(13);
所述第二节温器(3)安装在第三边板(12)和第四边板(13)之间,其中,在蒸发器模式下,第三边板(12)和第四边板(13)之间产生第二间隙流道,在冷凝器模式下,第三边板(12)和第四边板(13)之间的第二间隙流道被第二节温器(3)堵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23)中设置有第五边板(14),所述第五边板(14)的一端安装在第一集流管(6)的内壁上,所述第五边板(14)的另一端与扁管组件之间设置有第一间隙(25);
所述第五边板(14)将第二容纳空间(23)分割为第一腔室以及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通过第一间隙(25)与第二腔室连通。
5.一种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扁管组件、第三温控阀组件、第四温控阀组件、第一集流管(6)、第二集流管(7)以及第六边板(15);
所述第一集流管(6)、第二集流管(7)分别设置在扁管组件的两侧并通过扁管组件相连通;
所述第三温控阀组件、第六边板(15)都安装在第一集流管(6)中,所述第六边板(15)与第一集流管(6)之间形成第四容纳空间(26),所述第三温控阀组件和第六边板(15)之间形成第五容纳空间(27),所述第三温控阀组件与第一集流管(6)之间形成第六容纳空间(28);
所述第四温控阀组件安装在第二集流管(7)中,所述第四温控阀组件将第二集流管(7)分割为第七容纳空间(29)以及第八容纳空间(30);
所述第一集流管(6)上设置有流体进口(4)以及流体出口(5),所述流体进口(4)与第四容纳空间(26)相连,所述流体出口(5)与第六容纳空间(28)相连;
换热器装置能够在冷凝器模式和蒸发器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冷凝器模式下,在蒸发器模式下,所述第七容纳空间(29)与第八容纳空间(30)相连通,所述第五容纳空间(27)与第六容纳空间(28)相连通;
在冷凝器模式下,所述第七容纳空间(29)与第八容纳空间(30)不连通,所述第五容纳空间(27)与第六容纳空间(28)不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温控阀组件包括第二节温器(3)、第七边板(16)以及第八边板(17);
所述第二节温器(3)分别与第七边板(16)、第八边板(17)连接,其中,在冷凝器模式下,所述第七边板(16)、第八边板(17)之间产生的第三间隙流道堵塞,在蒸发器模式下,所述第七边板(16)、第八边板(17)之间的第三间隙流道打开;
所述第二温控阀组件包括第一节温器(2)、第九边板(18)以及第十边板(19);
所述第一节温器(2)分别与第九边板(18)、第十边板(19)连接,在蒸发器模式下,所述第九边板(18)和第十边板(19)之间的第四间隙流道打开,在冷凝器模式下,第九边板(18)和第十边板(19)之间的第四间隙流道被第一节温器(2)堵塞。
8.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组件包括扁管(8)以及翅片(9);
所述扁管(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扁管(8)平行布置,所述翅片(9)设置在相邻的两个扁管(8)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或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温器(2)、第二节温器(3)都采用分离式节温器;
所述分离式节温器包括顶杆支撑架(31)、第一弹簧(32)、顶杆(33)以及推杆(35),所述顶杆支撑架(3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40),所述隔板(40)将顶杆支撑架(31)的内部分割成第九容纳空间(39)以及第十容纳空间(41);
所述顶杆支撑架(3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十容纳空间(41)通过第一通孔与外部连通,所述隔板(4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九容纳空间(39)和第十容纳空间(41)通过第二通孔连通;
所述顶杆(33)上设置有顶杆凸出部(37)以及第三通孔,所述第一弹簧(32)套装在顶杆(33)上且设置在顶杆凸出部(37)与顶杆支撑架(31)之间,所述顶杆(33)的内部设置有容纳腔室,所述容纳腔室通过第三通孔与外部连通,所述顶杆(33)上设置有第三通孔的一端安装在第十容纳空间(41)中,其中,所述推杆(35)的一端安装在容纳腔室中并与顶杆(33)活动配合,所述推杆(35)的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第二通孔延伸到第九容纳空间(39)中并与顶杆支撑架(31)连接,所述顶杆(33)的另一端穿过第一通孔延伸到顶杆支撑架(31)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室中还设置有胶管(34)以及石蜡(36),所述胶管(34)包裹在推杆(35)设置在容纳空间的一端,所述胶管(34)与顶杆(33)的内壁之间填充有石蜡(36);
所述顶杆(33)延伸到顶杆支撑架(31)外部的一端设置有密封板(38)。
CN202010879898.XA 2020-08-27 2020-08-27 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 Pending CN1119473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898.XA CN111947340A (zh) 2020-08-27 2020-08-27 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898.XA CN111947340A (zh) 2020-08-27 2020-08-27 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7340A true CN111947340A (zh) 2020-11-17

Family

ID=73367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9898.XA Pending CN111947340A (zh) 2020-08-27 2020-08-27 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473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0744A (zh) * 2021-05-18 2021-09-10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换热系统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70744A (zh) * 2021-05-18 2021-09-10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换热系统及车辆
CN113370744B (zh) * 2021-05-18 2023-02-17 武汉路特斯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换热系统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90740A1 (e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and heat exchanger
US20100243200A1 (en) Suction line heat exchanger modul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CN111947340A (zh) 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
CN101149195A (zh) 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蒸发器
CN201203309Y (zh) 汽车空调用平行流过冷式冷凝器
CN212511914U (zh) 可变流程的换热器装置
CN113175768B (zh) 流体控制组件
CN212457499U (zh) 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
CN203454474U (zh) 微通道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110978957A (zh) 一种换热器、热泵空调系统及电动汽车
CN111947339B (zh) 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
CN111947341A (zh) 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
CN212538351U (zh) 可变流程的车外换热器装置
CN111129646A (zh) 冷却系统
CN112757863B (zh) 流体管理组件、热管理组件及热管理系统
CN110793354A (zh) 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可变流程换热器装置
CN221172637U (zh) 热管理模块、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JP4766800B2 (ja) パルス管冷凍機
CN220314658U (zh) 热泵空调集成模块和车辆
EP3730872B1 (en) Liquid collector and heat exchange device having liquid collector
CN211317024U (zh) 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可变流程换热器装置
CN109728376A (zh) 板组件及电池组件
KR102644177B1 (ko) 일체형 열교환기
KR101551686B1 (ko) 열교환기
CN210718224U (zh) 一种平行流式多流程汽车空调蒸发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