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46632A - 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46632A
CN111946632A CN202010972444.7A CN202010972444A CN111946632A CN 111946632 A CN111946632 A CN 111946632A CN 202010972444 A CN202010972444 A CN 202010972444A CN 111946632 A CN111946632 A CN 11194663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ump
refrigerant
cover plate
core body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7244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志伟
丁良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Leehua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Leehua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Leehua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Leehua Therm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7244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46632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466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4663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13/00Pumping installations or systems
    • F04D13/02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 F04D13/06Units comprising pumps and their driving means the pump being electrically driven
    • F04D13/0606Canned motor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1/00Combinations of two or more machines or pumps, each being of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type; Pumping install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057Driving elements, brak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chines or pumps
    • F04C15/0061Means for transmitting movement from the prime mover to driven parts of the pump, e.g. clutches, couplings, transmis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088Lubric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C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ROTARY-PISTON, OR OSCILLATING-PISTON, 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C15/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machines, pumps or pumping installa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F04C2/00 - F04C14/00
    • F04C15/0096Heating;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4Shafts or bearings, or assemblies thereof
    • F04D29/043Shaf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06Lubrication
    • F04D29/061Lubrication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40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 F04D29/42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 F04D29/426Casings; Connections of working fluid for radial or helico-centrifugal pumps especially adapted for liquid pum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D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 F04D29/00Details, component parts, or accessories
    • F04D29/58Cooling; Heating; Diminishing heat transfer
    • F04D29/5806Cooling the drive syste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包括泵壳体和泵芯体,泵芯体与泵壳体固定连接,泵芯体一端设有泵入口,泵芯体上连接有与泵入口连通的且用于泵芯体工作时输出高压冷媒介质至泵壳体外部的出口管A,所述泵芯体内位于泵入口和出口管A之间设有用于输送冷媒介质的流动通道;本申请通过直接将冷媒介质通入泵壳体内部,不需要配备储液罐以及泵与储液罐之间连接的复杂管路,使得双循环系统更加的高效,占地更小,并且使得泵入口没有以往储液罐到泵入口段的管路阻力损失,使得泵更加不易气蚀,使得泵更加可靠,适应性更广,系统更加可靠稳定,冷媒介质通过流通通道,能够对泵芯体内部部件起到一定的润滑冷却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冷剂泵,具体是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
背景技术
制冷剂,又称冷媒、致冷剂、雪种,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这些物质通常以可逆的相变(如气-液相变)来增大功率。如蒸汽引擎中的蒸汽、制冷机中的雪种等等。
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是一种具有制冷剂泵循环以及压缩机循环功能的制冷系统。在制冷剂泵制冷循环中,当室外温度低于室内温度,制冷剂在室外冷凝器内放出热量并冷凝成液态后,被泵送至室内蒸发器,吸收室内热量后,以汽态或者汽液混合态进入室外冷凝器冷凝,放出热量,完成制冷循环。在压缩机循环中,制冷剂在室外冷凝器内放出热量并冷凝成液态,经过膨胀阀后进入室内蒸发器,吸收室内热量后,以汽态进入压缩机,在压缩机中形成过热蒸汽后进入室外冷凝器冷凝,放出热量,完成制冷循环。
因制冷剂泵功率远小于压缩机,节能优势明显,目前在制冷行业,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用到的各种类型制冷剂泵已经越来越多。但是不管具体用的是何种形式的制冷剂泵,在双循环系统中泵的入口都需要与储液罐出口相连,由储液罐给制冷剂泵供液,并且储液罐还不能太小。这种方式有以下缺点:
1.储液罐体积大,占用空间大、制冷剂充注量大;
2.双循环系统管路设计复杂;
3.成本较高。
4.储液罐到泵入口段阻力大,使泵容易气蚀,泵可靠性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包括泵壳体和泵芯体,泵芯体与泵壳体固定连接,泵壳体上连接有用于输入冷媒介质的入口管以及用于泵芯体停止工作时排出冷媒介质的出口管B,出口管B一端延伸至泵壳体内腔底部,泵芯体一端设有泵入口,泵芯体上连接有与泵入口连通的且用于泵芯体工作时输出高压冷媒介质至泵壳体外部的出口管A,泵芯体设有泵入口的一端位于泵壳体内,泵入口延伸至泵壳体内腔底部。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泵芯体内位于泵入口和出口管A之间设有用于输送冷媒介质的流动通道,所述泵芯体包括泵组件以及用于安装泵组件的安装壳,所述安装壳连接有出口管A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固定板,所述泵组件包括泵电机定子、泵电机转子以及泵电机转子驱动连接的泵头,所述泵电机定子固定安装于安装壳内,所述泵电机转子转动安装于安装壳内,所述泵电机转子通过至少一组轴承转动安装于安装壳内,所述安装壳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泵头,泵芯体的泵入口设于泵头上,泵头的泵出口与安装壳内腔连通,所述流动通道经过泵芯体的泵入口、泵出口、轴承、泵电机定子、泵电机转子以及出口管A,流动通道由安装壳与泵组件合围构成。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泵头包括后盖板、前盖板以及设于后盖板与前盖板合围腔室内的泵增压组件,后盖板与安装壳固定连接,前盖板与后盖板固定连接,泵芯体的泵入口设于前盖板上,泵头的泵出口设于后盖板上,泵电机定子和泵电机转子均安装于后固定板、安装壳以及后盖板合围构成的安装腔内,泵电机转子的转子轴贯穿后盖板并驱动连接泵增压组件。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泵组件为齿轮泵组件、离心泵组件、旋涡泵组件和涡旋泵组件中的任一种。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还包括有用于控制泵芯体工作的电控盒。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出口管B上安装有单向阀。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泵壳体呈立式或卧式设置。
在一种可选方案中:所述泵壳体包括外壳以及焊接固定于外壳两端的封头,所述封头为平面形式或圆弧形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通过直接将冷媒介质通入泵壳体内部,不需要配备储液罐以及泵与储液罐之间连接的复杂管路,使得双循环系统更加的高效,占地更小,并且使得泵入口没有以往储液罐到泵入口段的管路阻力损失,使得泵更加不易气蚀,使得泵更加可靠,适应性更广,系统更加可靠稳定,冷媒介质经泵入口进入通过流通通道由出口A排出,能够对泵芯体内部部件起到一定的润滑冷却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注释:1-视液镜、2-安全阀、3-入口管、4-泵壳体、5-电控盒、6-安装壳、7-泵电机转子、8-轴承、9-出口管A、10-出口管B、11-封头、12-轴承孔、13-外壳、14-泵电机定子、17-后盖板、18-泵头、19-底座、21-单向阀、22-泵入口、23-前盖板、25-泵出口、26-后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会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述,在附图或说明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使用相同的标号,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各部件的形状、厚度或高度可扩大或缩小。本发明所列举的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本发明所作的任何显而易知的修饰或变更都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包括泵壳体4和泵芯体,泵芯体与泵壳体4固定连接,泵壳体4呈立式或卧式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呈立式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泵芯体设于泵壳体4内且与泵壳体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泵壳体4包括外壳13以及焊接固定于外壳13两端的封头11,所述封头11为平面形式或圆弧形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顶部的封头11为半圆形形式,底部的封头11为平面形式,泵壳体4上连接有用于输入冷媒介质的入口管3以及用于泵芯体停止工作时排出冷媒介质的出口管B10,出口管B10一端延伸至泵壳体4内腔底部,泵芯体一端设有泵入口22,泵芯体上连接有与泵入口通的22连通的且用于泵芯体工作时输出高压冷媒介质至泵壳体4外部的出口管A9,泵入口22延伸至泵壳体4内腔底部;
所述泵芯体内位于泵入口22和出口管A9之间设有用于输送冷媒介质的流动通道,对泵芯体内部部件进行冷却或润滑;所述泵芯体包括泵组件以及用于安装泵组件的安装壳6,所述安装壳6连接有出口管A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固定板26,所述泵组件包括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泵电机转子7驱动连接的泵头18,所述泵电机定子14固定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安装壳6内设有用于对泵电机定子14进行定位的限位台阶,泵电机定子14端部与限位台阶接触,所述泵电机转子7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泵电机转子7通过至少一组轴承8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轴承8优选安装于泵芯体上设置的轴承孔12内,所述安装壳6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泵头18,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泵头18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与安装壳6内腔连通,所述流动通道经过泵芯体的泵入口22、泵出口25、轴承8、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出口管A9,流动通道由安装壳6与泵组件合围构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泵头18包括后盖板17、前盖板23以及设于后盖板17与前盖板23合围腔室内的泵增压组件,后盖板17与安装壳6固定连接,前盖板23与后盖板17固定连接,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前盖板23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设于后盖板17上,泵电机定子14和泵电机转子7均安装于后固定板26、安装壳6以及后盖板17合围构成的安装腔内,泵电机转子7的转子轴贯穿后盖板17并驱动连接泵增压组件;
所述泵组件为齿轮泵组件、离心泵组件、旋涡泵组件和涡旋泵组件中的任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泵组件的不同对安装壳进行适应性的尺寸设置、安装设置,不需要创造性劳动,以构成流动通道,满足泵芯体的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离心泵组件,所述泵电子转子通过轴承8分别与后固定板26和后盖板17转动连接,后固定板26和后盖板17上均设有安装轴承8的轴承孔12;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控制泵芯体工作的电控盒5,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5固定安装于泵壳体4的外壁上,电控盒5与后固定板26上的接线柱电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控制管道使用成本,出口管B10可根据需求选择与出口管A9连接与否,本实施例中,出口管B10与出口管A9通过三通接头连接,出口管B10上安装有单向阀21;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可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安装视液镜1和/或安全阀2,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上安装有视液镜1;所述泵壳体4上安装有安全阀2;
工作时,冷媒介质从入口管3进入泵壳体4内,在泵芯体工作模式下,经泵入口22进入泵头18内,经泵头18的泵增压组件增压后,由泵头18的泵出口25流出,流经轴承8,对轴承8进行润滑;经过泵电机定子14以及泵电机转子7,进行冷却;最后经出口管A9流出泵壳体4外部,完成一次介质的输送过程,设计泵电机转子7与泵头18的轴为一根轴,省去中间联轴器,对中更好,传动效率更高,在泵芯体未工作模式下,冷媒介质从入口管3进入泵壳体4内,经过出口管B10流出泵壳体4。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包括泵壳体4和泵芯体,泵芯体与泵壳体4固定连接,泵壳体4呈立式或卧式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呈卧式设置,所述泵壳体4底部固定有底座19;本实施例中,优选泵芯体设于泵壳体4内且与泵壳体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泵壳体4包括外壳13以及焊接固定于外壳13两端的封头11,所述封头11为平面形式或圆弧形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两端的封头11均为半圆形形式,泵壳体4上连接有用于输入冷媒介质的入口管3以及用于泵芯体停止工作时排出冷媒介质的出口管B10,出口管B10一端延伸至泵壳体4内腔底部,泵芯体一端设有泵入口22,泵芯体上连接有与泵入口通的22连通的且用于泵芯体工作时输出高压冷媒介质至泵壳体4外部的出口管A9,泵入口22延伸至泵壳体4内腔底部;
泵芯体内位于泵入口22和出口管A9之间设有用于输送冷媒介质的流动通道,对泵芯体内部部件进行冷却或润滑;所述泵芯体包括泵组件以及用于安装泵组件的安装壳6,所述安装壳6连接有出口管A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固定板26,所述泵组件包括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泵电机转子7驱动连接的泵头18,所述泵电机定子14固定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安装壳6内设有用于对泵电机定子14进行定位的限位台阶,泵电机定子14端部与限位台阶接触,所述泵电机转子7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泵电机转子7通过至少一组轴承8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轴承8优选安装于泵芯体上设置的轴承孔12内,所述安装壳6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泵头18,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泵头18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与安装壳6内腔连通,所述流动通道经过泵芯体的泵入口22、泵出口25、轴承8、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出口管A9,流动通道由安装壳6与泵组件合围构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泵头18包括后盖板17、前盖板23以及设于后盖板17与前盖板23合围腔室内的泵增压组件,后盖板17与安装壳6固定连接,前盖板23与后盖板17固定连接,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前盖板23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设于后盖板17上,泵电机定子14和泵电机转子7均安装于后固定板26、安装壳6以及后盖板17合围构成的安装腔内,泵电机转子7的转子轴贯穿后盖板17并驱动连接泵增压组件;
所述泵组件为齿轮泵组件、离心泵组件、旋涡泵组件和涡旋泵组件中的任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泵组件的不同对安装壳进行适应性的尺寸设置、安装设置,不需要创造性劳动,以构成流动通道,满足泵芯体的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离心泵组件,所述泵电子转子通过轴承8分别与后固定板26和后盖板17转动连接,后固定板26和后盖板17上均设有安装轴承8的轴承孔12;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控制泵芯体工作的电控盒5,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5固定安装于泵壳体4的外壁上,电控盒5与后固定板26上的接线柱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管B10内安装有单向阀21;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可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安装视液镜1和/或安全阀2,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上安装有视液镜1;所述泵壳体4上安装有安全阀2;
工作时,冷媒介质从入口管3进入泵壳体4内,在泵芯体工作模式下,经泵入口22进入泵头18内,经泵头18的泵增压组件增压后,由泵头18的泵出口25流出,流经轴承8,对轴承8进行润滑;经过泵电机定子14以及泵电机转子7,进行冷却;最后经出口管A9流出泵壳体4外部,完成一次介质的输送过程,设计泵电机转子7与泵头18的轴为一根轴,省去中间联轴器,对中更好,传动效率更高,在泵芯体未工作模式下,冷媒介质从入口管3进入泵壳体4内,经过出口管B10流出泵壳体4。
实施例3
请参阅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包括泵壳体4和泵芯体,泵芯体与泵壳体4固定连接,泵壳体4呈立式或卧式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呈卧式设置,所述泵壳体4上固定有便于安装泵整体的底座19;本实施例中,优选泵芯体与泵壳体4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泵壳体4包括外壳13以及焊接固定于外壳13两端的封头11,所述封头11为平面形式或圆弧形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两端的封头11均为半圆形形式,泵壳体4上连接有用于输入冷媒介质的入口管3以及用于泵芯体停止工作时排出冷媒介质的出口管B10,出口管B10一端延伸至泵壳体4内腔底部,泵芯体一端设有泵入口22,泵入口22延伸至泵壳体4内腔底部,泵芯体上连接有与泵入口通的22连通的且用于泵芯体工作时输出高压冷媒介质至泵壳体4外部的出口管A9,泵芯体设有泵入口22的一端位于泵壳体4内,泵芯体另一端位于泵壳体4外部;
泵芯体内位于泵入口22和出口管A9之间设有用于输送冷媒介质的流动通道,对泵芯体内部部件进行冷却或润滑,所述泵芯体包括泵组件以及用于安装泵组件的安装壳6,所述安装壳6连接有出口管A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固定板26,所述泵组件包括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泵电机转子7驱动连接的泵头18,所述泵电机定子14固定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安装壳6内设有用于对泵电机定子14进行定位的限位台阶,泵电机定子14端部与限位台阶接触,所述泵电机转子7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泵电机转子7通过至少一组轴承8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轴承8优选安装于泵芯体上设置的轴承孔12内,所述安装壳6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泵头18,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泵头18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与安装壳6内腔连通,所述流动通道经过泵芯体的泵入口22、泵出口25、轴承8、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出口管A9,流动通道由安装壳6与泵组件合围构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泵头18包括后盖板17、前盖板23以及设于后盖板17与前盖板23合围腔室内的泵增压组件,后盖板17与安装壳6固定连接,前盖板23与后盖板17固定连接,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前盖板23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设于后盖板17上,泵电机定子14和泵电机转子7均安装于后固定板26、安装壳6以及后盖板17合围构成的安装腔内,泵电机转子7的转子轴贯穿后盖板17并驱动连接泵增压组件;
所述泵组件为齿轮泵组件、离心泵组件、旋涡泵组件和涡旋泵组件中的任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泵组件的不同对安装壳进行适应性的尺寸设置、安装设置,不需要创造性劳动,以构成流动通道,满足泵芯体的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离心泵组件,所述泵电子转子通过轴承8分别与后固定板26和后盖板17转动连接,后固定板26和后盖板17上均设有安装轴承8的轴承孔12;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控制泵芯体工作的电控盒5,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5固定安装于泵壳体4的外壁上,电控盒5与后固定板26上的接线柱电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控制管道使用成本,出口管B10可根据需求选择与出口管A9连接与否,本实施例中,出口管B10与出口管A9通过三通接头连接,出口管B10上安装有单向阀21;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可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安装视液镜1和/或安全阀2,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上安装有视液镜1;所述泵壳体4上安装有安全阀2;
工作时,冷媒介质从入口管3进入泵壳体4内,在泵芯体工作模式下,经泵入口22进入泵头18内,经泵头18的泵增压组件增压后,由泵头18的泵出口25流出,流经轴承8,对轴承8进行润滑;经过泵电机定子14以及泵电机转子7,进行冷却;最后经出口管A9流出泵壳体4外部,完成一次介质的输送过程,设计泵电机转子7与泵头18的轴为一根轴,省去中间联轴器,对中更好,传动效率更高,在泵芯体未工作模式下,冷媒介质从入口管3进入泵壳体4内,经过出口管B10流出泵壳体4。
实施例4
请参阅图4,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包括泵壳体4和泵芯体,泵芯体与泵壳体4固定连接,泵壳体4呈立式或卧式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呈卧式设置,所述泵壳体4底部固定有底座19;本实施例中,优选泵芯体与泵壳体4的端壁固定连接,所述泵壳体4包括外壳13以及焊接固定于外壳13两端的封头11,所述封头11为平面形式或圆弧形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两端的封头11均为半圆形形式,泵壳体4上连接有用于输入冷媒介质的入口管3以及用于泵芯体停止工作时排出冷媒介质的出口管B10,出口管B10一端延伸至泵壳体4内腔底部,泵芯体一端设有泵入口22,泵入口22延伸至泵壳体4内腔底部,泵芯体上连接有与泵入口通的22连通的且用于泵芯体工作时输出高压冷媒介质至泵壳体4外部的出口管A9,泵芯体设有泵入口22的一端位于泵壳体4内,本实施例中,泵芯体另一端位于泵壳体4外部;
泵芯体内位于泵入口22和出口管A9之间设有用于输送冷媒介质的流动通道,对泵芯体内部部件进行冷却或润滑,所述泵芯体包括泵组件以及用于安装泵组件的安装壳6,所述安装壳6连接有出口管A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固定板26,所述泵组件包括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泵电机转子7驱动连接的泵头18,所述泵电机定子14固定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安装壳6内设有用于对泵电机定子14进行定位的限位台阶,泵电机定子14端部与限位台阶接触,所述泵电机转子7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泵电机转子7通过至少一组轴承8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轴承8优选安装于泵芯体上设置的轴承孔12内,所述安装壳6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泵头18,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泵头18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与安装壳6内腔连通,所述流动通道经过泵芯体的泵入口22、泵出口25、轴承8、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出口管A9,流动通道由安装壳6与泵组件合围构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泵头18包括后盖板17、前盖板23以及设于后盖板17与前盖板23合围腔室内的泵增压组件,后盖板17与安装壳6固定连接,前盖板23与后盖板17固定连接,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前盖板23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设于后盖板17上,泵电机定子14和泵电机转子7均安装于后固定板26、安装壳6以及后盖板17合围构成的安装腔内,泵电机转子7的转子轴贯穿后盖板17并驱动连接泵增压组件;
所述泵组件为齿轮泵组件、离心泵组件、旋涡泵组件和涡旋泵组件中的任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泵组件的不同对安装壳进行适应性的尺寸设置、安装设置,不需要创造性劳动,以构成流动通道,满足泵芯体的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离心泵组件,所述泵电子转子通过轴承8分别与后固定板26和后盖板17转动连接,后固定板26和后盖板17上均设有安装轴承8的轴承孔12;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控制泵芯体工作的电控盒5,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5固定安装于后固定板26上,电控盒5与后固定板26上的接线柱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口管B10内安装有单向阀21;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可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安装视液镜1和/或安全阀2,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上安装有视液镜1;所述泵壳体4上安装有安全阀2;
工作时,冷媒介质从入口管3进入泵壳体4内,在泵芯体工作模式下,经泵入口22进入泵头18内,经泵头18的泵增压组件增压后,由泵头18的泵出口25流出,流经轴承8,对轴承8进行润滑;经过泵电机定子14以及泵电机转子7,进行冷却;最后经出口管A9流出泵壳体4外部,完成一次介质的输送过程,设计泵电机转子7与泵头18的轴为一根轴,省去中间联轴器,对中更好,传动效率更高,在泵芯体未工作模式下,冷媒介质从入口管3进入泵壳体4内,经过出口管B10流出泵壳体4。
实施例5
请参阅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包括泵壳体4和泵芯体,泵芯体与泵壳体4固定连接,泵壳体4呈立式或卧式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呈卧式设置,所述泵壳体4上固定有便于安装泵整体的底座19;本实施例中,优选泵芯体与泵壳体4的顶壁固定连接,所述泵壳体4包括外壳13以及焊接固定于外壳13两端的封头11,所述封头11为平面形式或圆弧形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两端的封头11均为半圆形形式,泵壳体4上连接有用于输入冷媒介质的入口管3以及用于泵芯体停止工作时排出冷媒介质的出口管B10,出口管B10一端延伸至泵壳体4内腔底部,泵芯体一端设有泵入口22,泵入口22延伸至泵壳体4内腔底部,泵芯体上连接有与泵入口通的22连通的且用于泵芯体工作时输出高压冷媒介质至泵壳体4外部的出口管A9,泵芯体设有泵入口22的一端位于泵壳体4内,本实施例中,泵芯体另一端位于泵壳体4外部;
泵芯体内位于泵入口22和出口管A9之间设有用于输送冷媒介质的流动通道,对泵芯体内部部件进行冷却或润滑,所述泵芯体包括泵组件以及用于安装泵组件的安装壳6,所述安装壳6连接有出口管A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固定板26,所述泵组件包括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泵电机转子7驱动连接的泵头18,所述泵电机定子14固定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安装壳6内设有用于对泵电机定子14进行定位的限位台阶,泵电机定子14端部与限位台阶接触,所述泵电机转子7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泵电机转子7通过至少一组轴承8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轴承8优选安装于泵芯体上设置的轴承孔12内,所述安装壳6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泵头18,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泵头18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与安装壳6内腔连通,所述流动通道经过泵芯体的泵入口22、泵出口25、轴承8、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出口管A9,流动通道由安装壳6与泵组件合围构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泵头18包括后盖板17、前盖板23以及设于后盖板17与前盖板23合围腔室内的泵增压组件,后盖板17与安装壳6固定连接,前盖板23与后盖板17固定连接,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前盖板23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设于后盖板17上,泵电机定子14和泵电机转子7均安装于后固定板26、安装壳6以及后盖板17合围构成的安装腔内,泵电机转子7的转子轴贯穿后盖板17并驱动连接泵增压组件;
所述泵组件为齿轮泵组件、离心泵组件、旋涡泵组件和涡旋泵组件中的任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泵组件的不同对安装壳进行适应性的尺寸设置、安装设置,不需要创造性劳动,以构成流动通道,满足泵芯体的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齿轮泵组件,所述泵电子转子通过轴承8分别与后盖板17和前盖板23转动连接,后盖板17和前盖板23上均设有安装轴承8的轴承孔12;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控制泵芯体工作的电控盒5,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5固定安装于后固定板26上,电控盒5与后固定板26上的接线柱电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控制管道使用成本,出口管B10可根据需求选择与出口管A9连接与否,本实施例中,出口管B10与出口管A9通过三通接头连接,出口管B10上安装有单向阀21;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可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安装视液镜1和/或安全阀2,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上安装有视液镜1;所述泵壳体4上安装有安全阀2;
工作时,冷媒介质从入口管3进入泵壳体4内,在泵芯体工作模式下,经泵入口22进入泵头18内,经泵头18的泵增压组件增压后,由泵头18的泵出口25流出,流经轴承8,对轴承8进行润滑;经过泵电机定子14以及泵电机转子7,进行冷却;最后经出口管A9流出泵壳体4外部,完成一次介质的输送过程,设计泵电机转子7与泵头18的轴为一根轴,省去中间联轴器,对中更好,传动效率更高,在泵芯体未工作模式下,冷媒介质从入口管3进入泵壳体4内,经过出口管B10流出泵壳体4。
实施例6
请参阅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包括泵壳体4和泵芯体,泵芯体与泵壳体4固定连接,泵壳体4呈立式或卧式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呈立式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泵芯体设于泵壳体4内且与泵壳体4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泵壳体4包括外壳13以及焊接固定于外壳13两端的封头11,所述封头11为平面形式或圆弧形式,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顶部的封头11为半圆形形式,底部的封头11为平面形式,泵壳体4上连接有用于输入冷媒介质的入口管3以及用于泵芯体停止工作时排出冷媒介质的出口管B10,出口管B10一端延伸至泵壳体4内腔底部,泵芯体一端设有泵入口22,泵芯体上连接有与泵入口通的22连通的且用于泵芯体工作时输出高压冷媒介质至泵壳体4外部的出口管A9;
所述泵芯体内位于泵入口22和出口管A9之间设有用于输送冷媒介质的流动通道,对泵芯体内部部件进行冷却或润滑,所述泵芯体包括泵组件以及用于安装泵组件的安装壳6,所述安装壳6连接有出口管A9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固定板26,所述泵组件包括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泵电机转子7驱动连接的泵头18,所述泵电机定子14固定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安装壳6内设有用于对泵电机定子14进行定位的限位台阶,泵电机定子14端部与限位台阶接触,所述泵电机转子7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泵电机转子7通过至少一组轴承8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轴承8优选安装于泵芯体上设置的轴承孔12内,所述安装壳6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泵头18,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泵头18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与安装壳6内腔连通,所述流动通道经过泵芯体的泵入口22、泵出口25、轴承8、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出口管A9,流动通道由安装壳6与泵组件合围构成;
更进一步的,所述泵头18包括后盖板17、前盖板23以及设于后盖板17与前盖板23合围腔室内的泵增压组件,后盖板17与安装壳6固定连接,前盖板23与后盖板17固定连接,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前盖板23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设于后盖板17上,泵电机定子14和泵电机转子7均安装于后固定板26、安装壳6以及后盖板17合围构成的安装腔内,泵电机转子7的转子轴贯穿后盖板17并驱动连接泵增压组件;
所述泵组件为齿轮泵组件、离心泵组件、旋涡泵组件和涡旋泵组件中的任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泵组件的不同对安装壳进行适应性的尺寸设置、安装设置,不需要创造性劳动,以构成流动通道,满足泵芯体的工作,本实施例中优选为齿轮泵组件,所述泵电子转子通过轴承8分别与后盖板17和前盖板23转动连接,后盖板17和前盖板23上均设有安装轴承8的轴承孔12;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控制泵芯体工作的电控盒5,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控盒5固定安装于泵壳体4的外壁上,电控盒5与后固定板26上的接线柱电连接;
进一步的,为了控制管道使用成本,出口管B10可根据需求选择与出口管A9连接与否,本实施例中,出口管B10与出口管A9通过三通接头连接,出口管B10上安装有单向阀21;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可根据使用环境,选择安装视液镜1和/或安全阀2,本实施例中,所述泵壳体4上安装有视液镜1;所述泵壳体4上安装有安全阀2;
工作时,冷媒介质从入口管3进入泵壳体4内,在泵芯体工作模式下,经泵入口22进入泵头18内,经泵头18的泵增压组件增压后,由泵头18的泵出口25流出,流经轴承8,对轴承8进行润滑;经过泵电机定子14以及泵电机转子7,进行冷却;最后经出口管A9流出泵壳体4外部,完成一次介质的输送过程,设计泵电机转子7与泵头18的轴为一根轴,省去中间联轴器,对中更好,传动效率更高,在泵芯体未工作模式下,冷媒介质从入口管3进入泵壳体4内,经过出口管B10流出泵壳体4。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壳体(4)和泵芯体,泵芯体与泵壳体(4)固定连接,泵壳体(4)上连接有用于输入冷媒介质的入口管(3)以及用于泵芯体停止工作时排出冷媒介质的出口管B(10),出口管B(10)一端延伸至泵壳体(4)内腔底部,泵芯体一端设有泵入口(22),泵芯体上连接有与泵入口(22)连通的且用于泵芯体工作时输出高压冷媒介质至泵壳体(4)外部的出口管A(9),泵芯体设有泵入口(22)的一端位于泵壳体(4)内,泵入口(22)延伸至泵壳体(4)内腔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芯体内位于泵入口(22)和出口管A(9)之间设有用于输送冷媒介质的流动通道,所述泵芯体包括泵组件以及用于安装泵组件的安装壳(6),所述安装壳(6)远离泵入口(2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后固定板(26),所述泵组件包括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泵电机转子(7)驱动连接的泵头(18),所述泵电机定子(14)固定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泵电机转子(7)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泵电机转子(7)通过至少一组轴承(8)转动安装于安装壳(6)内,所述安装壳(6)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泵头(18),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泵头(18)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与安装壳(6)内腔连通,所述流动通道经过泵芯体的泵入口(22)、泵出口(25)、轴承(8)、泵电机定子(14)、泵电机转子(7)以及出口管A(9),流动通道由安装壳(6)与泵组件合围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头(18)包括后盖板(17)、前盖板(23)以及设于后盖板(17)与前盖板(23)合围腔室内的泵增压组件,后盖板(17)与安装壳(6)固定连接,前盖板(23)与后盖板(17)固定连接,泵芯体的泵入口(22)设于前盖板(23)上,泵头(18)的泵出口(25)设于后盖板(17)上,泵电机定子(14)和泵电机转子(7)均安装于后固定板(26)、安装壳(6)以及后盖板(17)合围构成的安装腔内,泵电机转子(7)的转子轴贯穿后盖板(17)并驱动连接泵增压组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组件为齿轮泵组件、离心泵组件、旋涡泵组件和涡旋泵组件中的任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控制泵芯体工作的电控盒(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管B(10)上安装有单向阀(2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4)呈立式或卧式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体(4)包括外壳(13)以及焊接固定于外壳(13)两端的封头(11),所述封头(11)为平面形式或圆弧形式。
CN202010972444.7A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 Pending CN11194663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2444.7A CN111946632A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72444.7A CN111946632A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46632A true CN111946632A (zh) 2020-11-17

Family

ID=733564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72444.7A Pending CN111946632A (zh) 2020-09-16 2020-09-16 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46632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6244A (zh) * 2022-01-26 2022-05-24 清华大学 屏蔽式旋转流体机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6244A (zh) * 2022-01-26 2022-05-24 清华大学 屏蔽式旋转流体机械
CN114526244B (zh) * 2022-01-26 2023-06-27 清华大学 屏蔽式旋转流体机械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97360B2 (en) Refrigeration apparatus
CN101542072B (zh) 流体机械和冷冻循环装置
KR100944147B1 (ko) 증기 분사 시스템을 가진 스크롤 압축기
CN111946632A (zh) 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
CN101307969A (zh) 旋转式压缩机的双曲面气液分离器
CN212337659U (zh) 一种用于制冷剂泵与压缩机双循环系统的制冷剂泵
CN204783685U (zh) 卧式滑片压缩机及空调
JP5506953B2 (ja) 冷媒圧縮機
JP2018040320A (ja) オイルフリースクリュ圧縮機
CN212962309U (zh) 一种用于动力热管系统的制冷剂泵
CN110926060A (zh) 一种压缩机
US10626754B2 (en) Compression device
US20220325715A1 (en) Scroll compressor with economizer injection
CN108443150B (zh) 新能源汽车用一体式电动双转子压缩机
CN204140427U (zh) 旋转式压缩机
CN113389737A (zh) 制冷剂泵
CN210107800U (zh) 具有离心压缩机总成的家用空调机
CN103147986B (zh) 双级增焓压缩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和热泵热水器
CN110821815A (zh) 一种采油机械用液压油泵的泵体组件
JP2017145795A (ja) スクロール圧縮機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装置
CN220378479U (zh) 一种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878722Y (zh) 带润滑油冷却循环装置的压缩机
WO2023184768A1 (zh) 冷水机组
CN217082998U (zh) 冷水机组
CN217080863U (zh) 冷水机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