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4703B - 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和头戴式无线通话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和头戴式无线通话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4703B
CN111934703B CN202010588748.3A CN202010588748A CN111934703B CN 111934703 B CN111934703 B CN 111934703B CN 202010588748 A CN202010588748 A CN 202010588748A CN 111934703 B CN111934703 B CN 11193470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head
wearing
input information
inp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8874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4703A (zh
Inventor
田国光
赵坤
赵平
梁宏光
黎莉妮
原丰丰
张东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ater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ater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ater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aterte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8874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4703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4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4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4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4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2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 H04W52/0209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 H04W52/0251Power saving arrangements in terminal devices using monitoring of local events, e.g. events related to user activ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04B2001/3866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carried on the he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文公开了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应用于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包括,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检测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根据所述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发生改变时,相应改变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至少一个硬件单元的工作状态。本文还公开了一种头戴式无线通话器。

Description

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和头戴式无线通话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但不限于一种具有无线通话功能的通话器领域,尤指一种应用于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状态控制方法和头戴式无线通话器。
背景技术
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佩戴于作业人员头部,主要实现阵地范围内的无线组网通讯和噪声防护的功能;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无线处理模块置于耳罩内部,不需要传统的手持机便可实现无线通讯,减少了线缆的牵连,可有效提高作战效率。
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作为一种便携式通话设备,其重量、体积和供电方式受限于头戴佩戴方式。在总重量不超过400g的基础上,需要适配凯夫拉制式头盔,壳体、耳垫材料和厚度满足对噪声物理防护能力,供电方式采用可更换电池。但是在无线组网通信时射频发射大大增加了设备功耗,对设备的续航能力影响很大。在不增加供电电池容量和设备总重量的基础上,提高设备连续工作时间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文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应用于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包括,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检测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
根据所述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所述操作状态包括:闲置状态、使用状态;
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发生改变时,相应改变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至少一个硬件单元的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按键输入信息的状态、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送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佩戴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确定所述佩戴状态;
所述传感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红外感应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
所述佩戴状态包括:戴在头上、未戴在头上。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佩戴且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使用状态;
或者,
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佩戴且未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闲置状态;
或者,
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未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未佩戴且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使用状态;
或者,
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未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未佩戴且未使用状态的标准或本次累计未佩戴时长超过预设未佩戴时才阈值时,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闲置状态。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发生改变时,相应改变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至少一个硬件单元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从使用状态改变为闲置状态时,对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进行如下操作:
微控制单元MCU进入待机模式;
关闭所述通话器中以下一个或多个硬件单元的供电,包括:受话喇叭、音频编码单元、音频解码单元、射频发射功放。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发生改变时,相应改变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至少一个硬件单元的工作状态,还包括:
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从闲置状态改变为使用状态时,对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进行如下操作:
所述MCU从待机模式中唤醒;
开启被关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硬件单元的供电。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佩戴且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处于使用状态,包括:
当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满足以下标准之一时,确定处于使用状态:
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内检测到按键信号,所述按键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
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内检测到符合第一音频信号标准的语音信号,所述受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
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内检测到符合第一射频信号标准的射频信号,所述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佩戴且未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处于闲置状态,包括:
当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全部满足以下标准时,确定处于闲置状态:
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按键信号,所述按键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
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符合第一音频信号标准的语音信号,所述送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
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符合第一射频信号标准的射频信号,所述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在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运行时执行上述任一一种状态控制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微控制单元MCU和状态检测模块,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所述状态检测模块,设置为检测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
所述MCU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任一一种状态控制的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单元MCU、存储器、传感器和输入部件;所述存储器保存用于进行状态控制的程序,所述MCU被设置为读取并执行所述用于进行状态控制的程序进行如上述任一一种状态控制的方法;其中,所述输入部件设置为接收至少以下输入信息之一:按键输入信息、语音输入信息、射频输入信息;所述传感器设置为获取用于确定所述通话器佩戴状态的数据。
可以看到,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能够及时准确地对通话器设备中部分功能模块的工作状态和/或供电进行控制,能够较大提升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续航能力。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示意图;
图2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状态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3为另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状态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三中状态控制的方法流程图;
图5为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无线通话器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一般技术中的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包括:左右耳罩壳体、耳垫、无线通信模块、送话MIC、受话喇叭、拾音单元、传感器、电池盒(含电池)以及头带、护套等附件,如图1所示。图1用于举例说明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不用于限定本公开实施例所记载的方案不限于仅适用于图1所示头戴式无线通话器。
本公开实施例中涉及的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在设备开机后默认进入工作状态,即下文中记载的使用状态。在使用状态下,送话MIC接收到送话话音,经过音频编码后发送给射频单元,通过无线发送给其它通话器;射频单元接收到其它通话器的射频数据,经过音频解码后,通过受话喇叭播放出来。由此,实现与其它通话器之间的无线通话。
实施例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状态控制的方法,应用于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如图2所示,包括:
步骤101,根据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检测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佩戴的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
其中,所述佩戴状态包括:戴在头上、未戴在头上;
检测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佩戴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确定当前是否被佩戴在头上。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传感器包括:红外感应传感器;红外感应传感器将接收到的人体红外辐射转换为电压信号,电压信号的幅度与人体距离的远近成反比,人体距离越近,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幅度越高。利用红外感应传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确定通话器与人的距离,根据预设的第一判断标准(距离阈值),确定所述通话器是否被佩戴在头上;
或者,所述传感器包括:环境光传感器,通过检测光线是否被遮挡来确定所述通话器是否被佩戴在头上。当所述环境光传感器检测到戴在头上或未戴在头上时,所述环境光传感器发送中断信号。即根据接收到的所述中断信号确定通话器是否被佩戴在头上。
或者,利用多个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根据预设的组合判断标准,确定所述通话器是否被佩戴在头上。不限于本实施例中例举的具体内容,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知晓采用其他方式来确定所述通话器是否被佩戴在头上。
其中,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按键输入信息的状态、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送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送话器为送话MIC。
例如,预设第一时间间隔为2分钟、1分钟或其他配置时长。
步骤102,确定所述通话器是否被戴在头上;如果未戴在头上,则执行步骤103;否则,执行步骤104;
步骤103,所述通话器未被戴在头上,判断累计未佩戴时长是否超过预定的未佩戴时长阈值,超过时确定通话器处于闲置状态,执行步骤105;未超过时,等待下一次检测;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步骤103中,确定是否处于闲置状态只判断累计未佩戴时长,不判断输入信息的状态;
或者,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步骤103中,通过判断输入信息的状态来确定是否处于闲置状态。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步骤103中,判断未佩戴时长是否超过预定的未佩戴时长阈值,包括:
当确定所述通话器为未佩戴时,记录当前时间和当前佩戴状态,当上一次记录的佩戴状态为未佩戴在头上,则根据当前时间和上一次的记录时间差,更新累计未佩戴时长;当上一次佩戴状态为被佩戴在头上,则记录累计未佩戴时长为0;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的步骤104中,当确定所述通话器为被佩戴在头上时,记录当前时间和当前佩戴状态,累计未佩戴时长归0。
例如,预设的未佩戴时长阈值为10分钟,表示超过10分钟没有被佩戴时,则进入后续的状况控制步骤,以减小设备功耗。
步骤105,通话器处于闲置状态,相比于原先的操作状态,如发生了状态改变,则执行以下步骤,改变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至少一个硬件单元的工作状态,使通话器进入低功耗状态:
MCU进入待机模式;
MCU关闭所述通话器中以下一个或多个硬件单元的供电,包括:受话喇叭、音频编码单元、音频解码单元、射频发射功放。
即相比于通话器正常工作状态,保留了射频接收检测单元、按键检测单元、送话器语音检测单元、佩戴状态检测单元的供电,而关闭了上述其他一个或多个硬件单元的供电。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通过电平(电压)变化或中断信号的方式触发MCU进入待机状态。
步骤104,所述通话器被戴在头上,判断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佩戴且未使用状态的标准;如果达到,则确定通话器为闲置状态,执行步骤105,如果未达到,则确定通话器为使用状态,执行步骤106;
其中,步骤104中当预定的无输入检测间隔内,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都为无输入状态时,则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闲置状态;
其中,当预定的无输入检测间隔内,未检测到按键信号,则确定所述按键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例如,按键检测通过按键按下或抬起后的电平变化检测。
当预定的无输入检测间隔内,未检测到符合到第一音频信号标准的语音信号,所述送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送话器的话音输入检测通过音频检波、话音信号幅度大于一定阈值来判断有话音输入。
当预定的无输入检测间隔内,未检测到符合到第一射频信号标准的射频信号,所述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
例如,所述无输入检测间隔为5分钟;则当5分钟内检测到按键输入状态为无输入状态,即无用户操作按键;5分钟内检测到送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即没有用户使用通话器进行说话;其中,通过所述第一音频信号标准过滤掉环境噪声,只将合理范围的人的语音输入视为有效输入。所述第一音频信号标准根据一般技术方案中识别标准确定,本发明方案不限定具体标准;5分钟内检测到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即射频接受单元未接收到其他无线设备发送的用于通话的射频信号;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标准过滤掉环境噪声,只将合理范围的射频信号视为有效输入。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标准根据一般技术方案中识别标准确定,本发明方案不限定具体标准。
可选的,步骤104所述预定的无输入检测间隔大于或等于步骤101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
步骤106,所述通话器被戴在头上,通话器当前为使用状态,判断前一次确定结果是否为闲置状态;如果前一次结果为闲置状态,则执行步骤107;
步骤107,改变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至少一个硬件单元的工作状态,使通话器恢复正常工作状态,即将通话器切换为全功能使用状态,包括:对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进行如下操作:
MCU从待机模式中唤醒;
开启闲置状态时被关闭供电的硬件单元的供电。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通过电平(电压)变化或中断信号的方式触发MCU从待机模式中唤醒。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上述步骤中确定所述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后,均保存确定结果。
例如,头戴式无线通话器按照设备射频发送、射频接收(含受话音频播放)、待机三种情况的持续时间比为1:3:4进行设备功耗计算,采用上述实施例一所述方法,状态控制时关闭/恢复所述受话喇叭、音频编码单元、音频解码单元、射频发射功放这些硬件单元的供电,前后对比情况如下:
表1设备进行状态控制(降低功耗)前后对比表
设计状态 射频发送 射频接收 待机 总功耗(1:3:4)
降低功耗前 0.74mW 0.30mW 0.22mW 0.31mW
降低功耗后 0.74mW 0.11mW 0.11mW 0.19mW
设备总功耗从0.31mW降低为0.19mW,设备使用1节5号3.7v锂离子电池供电,电池总容量为700mAh*3.7v*1节=2.59Wh,计算连续工作时间由8.2小时提高到13.6小时。其中,待机指通话器不进行语音发送或接收的状态。
实施例二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状态控制的方法,应用于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其主体流程与实施一一致,如图3所示,其区别为步骤103变化为:
步骤103,所述通话器未被戴在头上,判断累计未佩戴时长是否超过预定的未佩戴时长阈值,超过时确定通话器处于闲置状态,执行步骤105;未超过时,执行步骤110;
步骤110,所述通话器未被戴在头上,判断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未佩戴且使用状态的标准;如果达到,则确定通话器为使用状态,执行步骤111,如果未达到,则确定通话器为闲置状态,执行步骤105;
其中,步骤110中当预定的无输入检测间隔内,任一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时,则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未佩戴且使用状态;
其中,当预定的无输入检测间隔内,检测到按键信号,则确定所述按键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例如,按键检测通过按键按下或抬起后的电平变化检测。
当预定的无输入检测间隔内,检测到符合到第一音频信号标准的语音信号,所述送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送话器的话音输入检测通过音频检波、话音信号幅度大于一定阈值来判断有话音输入。
当预定的无输入检测间隔内,检测到符合到第一射频信号标准的射频信号,所述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
例如,所述无输入检测间隔为5分钟;则当5分钟内未检测到按键输入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即有用户操作按键(例如通话器搁置在工作台上,但仍被操作使用);5分钟内检测到送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即5分钟内用户使用通话器进行了说话;其中,通过所述第一音频信号标准过滤掉环境噪声,只将合理范围的人的语音输入是为有效输入。所述第一音频信号标准根据一般技术方案中识别标准确定,本发明方案不限定具体标准;5分钟内检测到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即射频接受单元接收到其他无线设备发送的用于通话的射频信号;其中,通过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标准过滤掉环境噪声,只将合理范围的射频信号是为有效输入。所述第一射频信号标准根据一般技术方案中识别标准确定,本发明方案不限定具体标准。
步骤111,所述通话器未被戴在头上,但通话器当前为使用状态,如果前一次确定结果为闲置状态,则执行步骤107。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状态控制的方法,应用于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如图4所示,包括:
步骤401,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检测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
步骤402,根据所述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所述操作状态包括:闲置状态、使用状态;
步骤403,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发生改变时,相应改变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至少一个硬件单元的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按键输入信息的状态、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送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佩戴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确定所述佩戴状态;
所述传感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红外感应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
所述佩戴状态包括:戴在头上、未戴在头上。
可选地,步骤402中根据所述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佩戴且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使用状态;
或者,
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佩戴且未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闲置状态;
或者,
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未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未佩戴且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使用状态;
或者,
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未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未佩戴且未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闲置状态;
或者,
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未戴在头上,且本次累计未佩戴时长超过预设未佩戴时才阈值时,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闲置状态。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步骤403中所述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发生改变时,相应改变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至少一个硬件单元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从使用状态改变为闲置状态时,对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进行如下操作:
微控制单元MCU进入待机模式;
关闭所述通话器中以下一个或多个硬件单元的供电,包括:受话喇叭、音频编码单元、音频解码单元、射频发射功放。
即相比于通话器正常工作状态,保留了射频接收检测单元、按键检测单元、送话器语音检测单元、佩戴状态检测单元的供电,而关闭了上诉其他一个或多个硬件单元的供电。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通过电平(电压)变化或中断信号的方式触发MCU进入待机状态。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步骤403中所述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发生改变时,相应改变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至少一个硬件单元的工作状态,还包括:
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从闲置状态改变为使用状态时,对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进行如下操作:
所述MCU从待机模式中唤醒;
开启被关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硬件单元的供电。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通过电平(电压)变化或中断信号的方式触发MCU从待机模式中唤醒。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佩戴且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处于使用状态,包括:
当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满足以下标准之一时,确定处于使用状态:
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内检测到按键信号,所述按键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
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内检测到符合第一音频信号标准的语音信号,所述受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
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内检测到符合第一射频信号标准的射频信号,所述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所述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佩戴且未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处于闲置状态,包括:
当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全部满足以下标准时,确定处于闲置状态:
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按键信号,所述按键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
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符合第一音频信号标准的语音信号,所述送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
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符合第一射频信号标准的射频信号,所述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
其中,所述第一时间间隔、第二时间间隔和第三时间间隔可以相同或不同。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在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运行时执行上述实施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实施例五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微控制单元MCU和状态检测模块,其中,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所述状态检测模块,设置为检测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
所述MCU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如实施例一-三任意一项的方法。
可选地,其中所述状态检测模块包括:
佩戴状态检测单元、按键检测单元、送话器语音检测单元、射频接收检测单元。
可选地,所述佩戴状态检测单元,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红外感应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
实施例六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包括:微控制单元MCU、存储器、传感器和输入部件;存储器保存用于进行状态控制的程序,所述MCU被设置为读取并执行所述用于进行状态控制的程序进行如实施例一-三任意一项的方法;
其中,所述输入部件设置为接收至少以下输入信息之一:按键输入信息、语音输入信息、射频输入信息;
其中,所述传感器设置为获取用于检测所述通话器佩戴状态的数据。
可选地,所述传感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红外感应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
一些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具有如图5所示的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方案通过对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状态的检测,有针对性的在所述通话器为闲置状态/使用状态时,进行相关硬件单元的状态的控制,以达到闲置时降低硬件功耗,使用时恢复硬件正常状态的目标,显著降低了设备使用的整体运行功耗,有效提高了设备的连续工作时间。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Claims (9)

1.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应用于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预设的时间间隔,检测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
根据所述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所述操作状态包括:闲置状态、使用状态;
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发生改变时,相应改变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至少一个硬件单元的工作状态;
其中,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按键输入信息的状态、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送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
所述佩戴状态包括:戴在头上、未戴在头上;
所述根据所述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佩戴且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使用状态;
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佩戴且未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闲置状态;
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未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未佩戴且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使用状态;
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未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未佩戴且未使用状态的标准或本次累计未佩戴时长超过预设未佩戴时长阈值时,确定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处于闲置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佩戴状态,包括:
根据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的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确定所述佩戴状态;
所述传感器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红外感应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发生改变时,相应改变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至少一个硬件单元的工作状态,包括:
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从使用状态改变为闲置状态时,对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进行如下操作:
微控制单元MCU进入待机模式;
关闭所述通话器中以下一个或多个硬件单元的供电,包括:受话喇叭、音频编码单元、音频解码单元、射频发射功放。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发生改变时,相应改变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至少一个硬件单元的工作状态,还包括:
当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操作状态从闲置状态改变为使用状态时,对所述头戴式无线通话器进行如下操作:
所述MCU从待机模式中唤醒;
开启被关闭的所述一个或多个硬件单元的供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佩戴且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处于使用状态,包括:
当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满足以下标准之一时,确定处于使用状态:
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内检测到按键信号,所述按键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
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内检测到符合第一音频信号标准的语音信号,所述送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
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内检测到符合第一射频信号标准的射频信号,所述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正常输入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当所述佩戴状态为戴在头上,且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达到预设的佩戴且未使用状态的标准时,确定处于闲置状态,包括:
当所述输入信息的状态全部满足以下标准时,确定处于闲置状态:
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按键信号,所述按键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
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符合第一音频信号标准的语音信号,所述送话器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
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内未检测到符合第一射频信号标准的射频信号,所述射频接收单元的输入信息的状态为无输入状态。
7.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中,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设置为在头戴式无线通话器中运行时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8.一种电子装置,包括存储器、微控制单元MCU和状态检测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所述状态检测模块,设置为检测头戴式无线通话器的佩戴状态和输入信息的状态;
所述MCU被设置为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所述权利要求1至6 任一项中所述的方法。
9.一种头戴式无线通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微控制单元MCU、存储器、传感器和输入部件;所述存储器保存用于进行状态控制的程序,所述MCU被设置为读取并执行所述用于进行状态控制的程序进行如所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方法;其中,所述输入部件设置为接收至少以下输入信息之一:按键输入信息、语音输入信息、射频输入信息;所述传感器设置为获取用于确定所述通话器佩戴状态的数据。
CN202010588748.3A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和头戴式无线通话器 Active CN1119347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8748.3A CN111934703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和头戴式无线通话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88748.3A CN111934703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和头戴式无线通话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4703A CN111934703A (zh) 2020-11-13
CN111934703B true CN111934703B (zh) 2022-02-01

Family

ID=73316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88748.3A Active CN111934703B (zh) 2020-06-24 2020-06-24 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和头戴式无线通话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4703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4616A (zh) * 2016-02-29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控制方法及耳机
CN106452488A (zh) * 2016-09-30 2017-0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式设备及穿戴式设备的节能方法
CN107783644A (zh) * 2016-08-28 2018-03-09 上海卓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9982226A (zh) * 2019-04-11 2019-07-05 深圳市吸铁石科技有限公司 骨导助听装置的状态切换方法、佩戴检测单元及助听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282452Y (zh) * 2008-09-19 2009-07-29 陕西烽火宏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头戴式全双工无中心组网无线通话器
CN203387501U (zh) * 2013-07-25 2014-01-08 陕西烽火宏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防爆型头戴式无线通话器
US9693127B2 (en) * 2014-05-14 2017-06-2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ng audio data
CN104268062A (zh) * 2014-09-28 2015-01-07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信息输出方法及头戴式电子设备
CN110087161B (zh) * 2019-04-23 2020-07-07 青岛恒茂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的佩戴状态切换方法、耳机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554616A (zh) * 2016-02-29 2016-05-04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耳机控制方法及耳机
CN107783644A (zh) * 2016-08-28 2018-03-09 上海卓易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穿戴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106452488A (zh) * 2016-09-30 2017-02-2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穿戴式设备及穿戴式设备的节能方法
CN109982226A (zh) * 2019-04-11 2019-07-05 深圳市吸铁石科技有限公司 骨导助听装置的状态切换方法、佩戴检测单元及助听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4703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89931B (zh) 听力保护耳机及其听力保护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9420369B2 (en) Processing method for earphone and user equipment
US20070297618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headphones
US20110235817A1 (en) Earphone, electronic system and power-saving method
CN109327758B (zh) 一种无线播放设备及其播放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1529876A (zh) 音频禁止的便携式电子装置和个人免提附件
CN103501375A (zh) 音效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9121048B (zh) 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及其待机管理方法和装置
US20120070014A1 (en) Safe earphone system and method of driving the same
CN106658256A (zh) 耳机、终端及终端控制方法
CN109644302A (zh) 无线耳机系统
CN209642920U (zh) 环境感知降噪入耳式蓝牙耳机
CN101252609A (zh) 一种音频采集装置、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11934703B (zh) 一种状态控制方法和头戴式无线通话器
CN115695620A (zh) 智能眼镜及其控制方法和系统
CN206182459U (zh) 具有通讯功能的智能头盔
CN113129916B (zh) 一种音频采集方法、系统及相关装置
CN208863048U (zh) 一种无线播放设备及头戴式无线耳机系统
CN104581528A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助听器控制单元
US20220230657A1 (en) Voic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chip, earphones, and system
CN112995852B (zh) 车载无线耳机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11702364U (zh) 一种智能开关机的tws耳机
CN210843015U (zh) 一种新型蓝牙耳机
US9161121B2 (en) Device, headphones and audio player with environmental sound mixing function
CN109195044B (zh) 降噪耳机、通话终端及降噪控制方法和录音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