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31298B - 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31298B
CN111931298B CN202011116140.7A CN202011116140A CN111931298B CN 111931298 B CN111931298 B CN 111931298B CN 202011116140 A CN202011116140 A CN 202011116140A CN 111931298 B CN111931298 B CN 1119312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orking condition
regulating valve
inlet
under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1614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31298A (zh
Inventor
陈文�
万忠海
徐锐
晏涛
吴杨辉
王小波
赖勇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chang Kechen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chang Kechen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chang Kechen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State Grid Jiangxi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chang Kechen Electric Power Test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1614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312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312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12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312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312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10Geometric CAD
    • G06F30/15Vehicle, aircraft or watercraft desig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08Thermal analysis or thermal optimis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119/00Details relating to the type or aim of the analysis or the optimisation
    • G06F2119/14Force analysis or force optimisation, e.g. static or dynamic forc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ational Mathematics (AREA)
  • Mathematical Analysis (AREA)
  • Mathematical Optimization (AREA)
  • Pure & Applied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f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包括基于获取的汽轮机进汽参数、调节级的几何结构及尺寸,计算出调节级特性数据并拟合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建立喷嘴组仿真模块;依据膨胀系数法以及拟合的调节阀特性函数,建立调节阀仿真模块;将单个喷嘴组仿真模块和单个调节阀仿真模块组合为一个配汽单元,对由多个配汽单元并联构建成的汽轮机配汽端进行仿真计算。对由多个配汽单元并联构建成的汽轮机配汽端进行仿真计算,能够丰富喷嘴配汽汽轮机组变工况特性的研究,从而实现包含调节阀行程信息的汽轮机组变负荷热经济特性、定功率变压运行热经济特性、调节阀流量特性以及调节阀重叠度特性等多种仿真应用功能。

Description

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轮机运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喷嘴配汽汽轮机,其调节级分成若干个相互间隔独立的喷嘴弧段;通常,每个调节阀控制一个喷嘴弧段的进汽量。当负荷发生变化时,依次开启或关闭若干个调节阀,改变调节级的通流面积,以控制汽轮机总进汽量。假设汽轮机布置有CV1、CV2、CV3、CV4,一共4个调门。实际运行中,为提高机组运行安全性,喷嘴配汽方式往往设计成“节流—喷嘴混合配汽方式”,即低负荷下CV1和CV2同步开启,CV3和CV4随负荷上升而顺序开启(CV1/2→CV3→CV4)。为了改善蒸汽的流动性能,提高级的效率,调节级的动叶和静叶都设计成有少量的反动度,并且反动度的数值是随工况变化的,因此喷嘴后的压力与动叶后的压力是不相的。调节级变工况计算是喷嘴配汽汽轮机组热力核算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在调节级变工况计算中,必须分别讨论两部分汽流的工作:一是通过全开调门的汽流;另一部分是通过部分开启调门的汽流。鉴于调节级在变工况下的热力计算比较复杂,通常需借助制造厂家所提供的调节级通用特性曲线,通过查图得出有关数据,再进行相应计算。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用以解决针对对喷嘴配汽汽轮机组变工况丰富度差以及在变工况下的热力计算复杂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基于获取的汽轮机进汽参数、调节级的几何结构及尺寸,计算出调节级特性数据并拟合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建立喷嘴组仿真模块;依据膨胀系数法以及拟合的调节阀特性函数,建立调节阀仿真模块;将单个所述喷嘴组仿真模块和单个所述调节阀仿真模块组合为一个配汽单元,对由多个所述配汽单元并联构建成的汽轮机配汽端进行仿真计算。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拟合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
根据汽轮机进汽参数、调节级的几何结构及尺寸计算出以级压比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为自变量的调节级特性数据,提取调节级特征数据中的级压比
Figure 868572DEST_PATH_IMAGE002
、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反动度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以及轮周效率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通过多项式拟合,分别确定出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以及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插值函数关系式;
步骤2:建立喷嘴组仿真模块
喷嘴组仿真模块包含进口流量、进口压力、进口温度、进口比容、出口压力、轮周效率、出口温度、级压比、系数μ、反动度以及轴功率热力参数;
将汽轮机组设计四阀全开工况作为基准工况;基准工况下的热力参数或直接取自设计值,或由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函数、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以及相关热力计算公式计算间接得出,对于变工况而言,基准工况的各热力参数均为已知量;
变工况下的热力参数依据基准工况下的热力参数、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函数、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以及相关热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其中,变工况下的进口流量和进口压力作为可调整参数,二者中其一通过外部给定,另一通过内部计算得到:当进口流量由外部给定时,则进口压力由内部计算得出;当进口压力由外部给定时,则进口流量由内部计算得出,变工况下的进口温度和进口比容由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和进口焓值得出,变工况下的出口压力由外部给定,变工况下的级压比为出口压力和进口压力的比值,变工况下的轮周效率、出口温度、系数μ、反动度以及轴功率通过内部计算得出;
步骤3:建立调节阀仿真模块
调节阀仿真模块包含进口流量、进口压力、进口温度、进口比容、出口压力、流量系数、流量系数百分比以及调节阀行程热力参数;
同样,将汽轮机组设计四阀全开工况作为基准工况;基准工况下的热力参数或直接取自设计值,或由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函数间接得出,对于变工况而言,基准工况的各热力参数均为已知量;
变工况下的热力参数依据基准工况下的热力参数、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函数、调节阀特性函数以及相关热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其中,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和调节阀行程作为可调整参数,二者中其一通过外部给定,另一通过内部计算得到:当进口压力由外部给定时,则调节阀行程由内部计算得出;当调节阀行程由外部给定时,则进口压力由内部计算得出,变工况下的进口流量和出口压力由外部给定,变工况下的进口温度和进口比容由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和进口焓值得出;变工况下的流量系数通过内部计算得出,数值上,基准工况和变工况下的调节阀仿真模块的进口流量于喷嘴组仿真模块的进口流量;调节阀仿真模块的出口压力于喷嘴组仿真模块的进口压力,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是一组基于基准工况的调节阀流量系数的标幺值,变工况下,将所得调节阀流量系数除以基准工况的调节阀流量系数,可得出其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调节阀特性函数是一组以调节阀行程为自变量,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为因变量的插值函数,调节阀行程依据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通过调节阀特性函数的插值计算而得出;
步骤4:将单个调节阀和单个喷嘴组串接为一个配汽单元;再将多个配汽单元并联,即可构建为汽轮机组的配汽端;
各配汽单元的进口流量占汽轮机总进汽流量的比例与各喷嘴弧段所含喷嘴数有关,由基准工况指定各配汽单元的进口流量来确定。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实际级压比
Figure 831718DEST_PATH_IMAGE002
通常在0.5~1.0,其中一部分超出了调节级特性数据的计算范围,为此,对拟合的各函数关系式做以下约定:
对于函数
Figure 893346DEST_PATH_IMAGE010
,当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时,令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当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0
时,令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2
对于函数
Figure 730633DEST_PATH_IMAGE012
,当
Figure 810584DEST_PATH_IMAGE020
时,令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4
对于函数
Figure 711676DEST_PATH_IMAGE014
,当
Figure 244288DEST_PATH_IMAGE020
时,令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6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2中,对于喷嘴组仿真模块,变工况下的进口流量或进口压力通过联立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28
和式(1)相互求解,具备“已知进口压力求进口流量”和“已知进口流量求进口压力”两种计算模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0
——式(1)
式中:P1N为基准工况下的进口压力,V1N为基准工况下的进口比容,M1N为基准工况下的进口流量,P2N为基准工况下的出口压力,μN为基准工况下的系数,P1为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V1为变工况下的进口比容,M1为变工况下的进口流量,P2为变工况下的出口压力,μ为变工况下的系数;
εN=P2N/P1N为基准工况下的压比,ε=P2/P1为变工况下的压比;
基准工况下的系数μN和变工况下的系数μ根据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
Figure 82669DEST_PATH_IMAGE028
由级压比εN和ε进行插值计算得出;
因此,根据式(1),在已知P1N、V1N、M1N、P2N和P2时,可通过迭代计算,实现:(1)已知M1,求P1;(2)已知P1,求M1;
变工况下的轮周效率根据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2
由级压比进行插值计算得出;
变工况下的出口温度由汽轮机级的相对效率计算公式得出;
变工况下的反动度根据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4
由级压比进行插值计算得出;
变工况下的轴功率根据进口流量与进/出口的焓值差计算得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在步骤3中,将调节阀进口压力、出口压力、进口比容和进口流量热力参数代入式(2),计算出基准工况和变工况下的调节阀流量系数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38
式(2)
式中:
Figure 892493DEST_PATH_IMAGE036
——调节阀流量系数,m3.h-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0
——调节阀进口流量,t.h-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2
——膨胀系数,量纲为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4
——调节阀基准压差,取值0.1 MPa;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6
——调节阀实际压差,MPa;
Figure DEST_PATH_IMAGE048
——调节阀进口比容,m3.kg-1;
对于调节阀仿真模块,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或调节阀行程可联立调节阀特性函数及式(2)相互求解,具备“已知进口压力求调节阀行程”或“已知调节阀行程求进口压力”两种计算模式;
当已知进口压力和其他参数时,先依据式(2)可求得调节阀流量系数
Figure 712288DEST_PATH_IMAGE036
;将其折算为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再按调节阀特性函数,插值得出调节阀行程L;
当已知调节阀行程L和其他参数时,先按调节阀特性函数,插值得出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并反算出调节阀流量系数
Figure 732197DEST_PATH_IMAGE036
;再依据式(2),求出调节阀的进口压力。
本申请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将单个喷嘴组仿真模块和单个调节阀仿真模块组合为一个配汽单元,对由多个配汽单元并联构建成的汽轮机配汽端进行仿真计算,能够丰富喷嘴配汽汽轮机组变工况特性的研究,从而实现包含调节阀行程信息的汽轮机组变负荷热经济特性、定功率变压运行热经济特性、调节阀流量特性以及调节阀重叠度特性多种仿真应用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喷嘴组仿真模块的基准工况和变工况热力参数分布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配汽端仿真建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其示出了本申请的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所述方法基于获取的汽轮机进汽参数、调节级的几何结构及尺寸,计算出调节级特性数据并拟合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建立喷嘴组仿真模块;依据膨胀系数法以及拟合的调节阀特性函数,建立调节阀仿真模块;将单个所述喷嘴组仿真模块和单个所述调节阀仿真模块组合为一个配汽单元,对由多个所述配汽单元并联构建成的汽轮机配汽端进行仿真计算。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根据制造厂提供的原始资料,计算出调节级特性数据并拟合出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建立喷嘴组仿真模块,然后,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 534-22膨胀系数法和调节阀特性函数,建立调节阀仿真模块,接着,将单个喷嘴组仿真模块和单个调节阀仿真模块组合为一个配汽单元,通过并联多个配汽单元来构建汽轮机组的配汽端,进而开展汽轮机组及其配汽端的变工况特性的仿真研究,能够丰富喷嘴配汽汽轮机组变工况特性的研究,从而实现包含调节阀行程信息的汽轮机组变负荷热经济特性、定功率变压运行热经济特性、调节阀流量特性以及调节阀重叠度特性多种仿真应用功能。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2和附图3,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实施例机组为某超临界660MW级汽轮机组,该机组布置4组喷嘴腔室且各腔室喷嘴数相同,顺序阀阀序为CV1/2-CV3-CV4。该机组在四阀全开工况下,设计进汽流量为2102t/h。
本发明实施例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拟合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
根据制造厂提供的包括汽轮机进汽参数、调节级的几何结构及尺寸原始资料,按常规方法计算出以级压比
Figure 367DEST_PATH_IMAGE002
为自变量的调节级特性数据。提取调节级特征数据中的级压比
Figure 805643DEST_PATH_IMAGE002
、系数
Figure 32225DEST_PATH_IMAGE004
、反动度
Figure 805009DEST_PATH_IMAGE006
以及轮周效率
Figure 611291DEST_PATH_IMAGE008
,通过多项式拟合,分别确定出
Figure 29329DEST_PATH_IMAGE010
Figure 895653DEST_PATH_IMAGE012
以及
Figure 155733DEST_PATH_IMAGE014
差值函数关系式。
运行中,实际级压比
Figure 765706DEST_PATH_IMAGE002
通常在0.5~1.0之间变化。其中一部分超出了常规方法对于调节级特性数据的计算范围。为此,对拟合的各函数关系式做以下限定:
对于函数
Figure 545575DEST_PATH_IMAGE010
,当
Figure 848380DEST_PATH_IMAGE016
时,令
Figure 330177DEST_PATH_IMAGE018
;当
Figure 947103DEST_PATH_IMAGE020
时,令
Figure 830745DEST_PATH_IMAGE022
对于函数
Figure 553720DEST_PATH_IMAGE012
,当
Figure 522813DEST_PATH_IMAGE020
时,令
Figure 474588DEST_PATH_IMAGE024
对于函数
Figure 743895DEST_PATH_IMAGE014
,当
Figure 139236DEST_PATH_IMAGE020
时,令
Figure 595625DEST_PATH_IMAGE026
表1:压比ε-系数μ
序号 压比ε 流量系数μ
1 0.26 3.846153846
2 0.27 3.703703704
3 0.28 3.571428571
4 0.29 3.448275862
5 0.3 3.333333333
6 0.31 3.225806452
7 0.32 3.125
8 0.33 3.03030303
9 0.34 2.941176471
10 0.35 2.857142857
11 0.36 2.777777778
12 0.37 2.702702703
13 0.38 2.631578947
14 0.39 2.564102564
15 0.4 2.5
16 0.41 2.43902439
17 0.42 2.380952381
18 0.43 2.325581395
19 0.44 2.272727273
20 0.45 2.222222222
21 0.46 2.173913043
22 0.47 2.127659574
23 0.48 2.083333333
24 0.49 2.040816327
25 0.5 2
26 0.51 1.960784314
27 0.52 1.923076923
28 0.53 1.886792453
29 0.54 1.851851852
30 0.55 1.818181818
31 0.56 1.785714286
32 0.57 1.754356
33 0.58 1.723558
34 0.59 1.693261
35 0.6 1.66332
36 0.61 1.633601
37 0.62 1.603982
38 0.63 1.574356
39 0.64 1.544627
40 0.65 1.514714
41 0.66 1.48455
42 0.67 1.454084
43 0.68 1.423276
44 0.69 1.3921
45 0.7 1.360544
46 0.71 1.328605
47 0.72 1.296289
48 0.73 1.263613
49 0.74 1.230597
50 0.75 1.197266
51 0.76 1.163647
52 0.77 1.129764
53 0.78 1.095639
54 0.79 1.061286
55 0.8 1.026705
56 0.81 0.991886
57 0.82 0.956798
58 0.83 0.921386
59 0.84 0.88557
60 0.85 0.849236
61 0.86 0.812234
62 0.87 0.77437
63 0.88 0.735404
64 0.89 0.695041
65 0.9 0.652926
66 0.91 0.608638
67 0.92 0.561684
68 0.93 0.51149
69 0.94 0.457397
70 0.95 0.398652
71 0.96 0.334398
72 0.97 0.263672
73 0.98 0.18539
74 0.99 0.098346
75 1 0
76 1.05 0
表2:压比ε-轮周效率η
序号 压比ε 效率η
1 0.42534651 0.570960287
2 0.467906419 0.596183834
3 0.507687936 0.620810032
4 0.542733559 0.643132718
5 0.576137404 0.664187233
6 0.612887949 0.689414871
7 0.648943895 0.715181796
8 0.684305244 0.741632206
9 0.718782559 0.768151774
10 0.753007293 0.79472026
11 0.786979446 0.820873583
12 0.821014744 0.844740833
13 0.855997222 0.863844064
14 0.893379219 0.866872089
15 0.935307675 0.795650783
16 0.957282228 0.73920732
17 0.979383071 0.497603326
18 1 0
19 1.05 0
表3:压比ε-反动度Ω
序号 压比ε 反动度Ω
1 0.372683358 0.03211488
2 0.42534651 -0.017127331
3 0.467906419 -0.043728749
4 0.507687936 -0.065045791
5 0.542733559 -0.074351594
6 0.576137404 -0.079709818
7 0.612887949 -0.074761276
8 0.648943895 -0.064948412
9 0.684305244 -0.05372944
10 0.718782559 -0.037052337
11 0.753007293 -0.012962032
12 0.786979446 0.01535371
13 0.821014744 0.056342449
14 0.855997222 0.103941407
15 0.893379219 0.161207149
16 0.935307675 0.237152654
17 1 1
18 1.05 1
步骤2:建立喷嘴组仿真模块
喷嘴组仿真模块包含进口流量、进口压力、进口温度、进口比容、出口压力、轮周效率、出口温度、级压比、系数μ、反动度以及轴功率热力参数。
将汽轮机组设计四阀全开工况作为基准工况;基准工况下的热力参数或直接取自设计值,或由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函数、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以及相关热力计算公式计算间接得出。对于变工况而言,基准工况的各热力参数均为已知量。
变工况下的热力参数依据基准工况下的热力参数、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函数、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以及相关热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其中,变工况下的进口流量和进口压力作为可调整参数,二者中其一通过外部给定,另一通过内部计算得到:当进口流量由外部给定时,则进口压力由内部计算得出;当进口压力由外部给定时,则进口流量由内部计算得出。变工况下的进口温度和进口比容由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和进口焓值得出。变工况下的出口压力由外部给定。变工况下的级压比为出口压力和进口压力的比值。变工况下的轮周效率、出口温度、系数μ、反动度以及轴功率通过内部计算得出。
对于喷嘴组仿真模块,变工况下的进口流量或进口压力通过联立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
Figure 928255DEST_PATH_IMAGE028
和式(1)相互求解,具备“已知进口压力求进口流量”和“已知进口流量求进口压力”两种计算模式。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0
(1)
式中:P1N为基准工况下的进口压力;V1N为基准工况下的进口比容;M1N为基准工况下的进口流量;P2N为基准工况下的出口压力;μN为基准工况下的系数;P1为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V1为变工况下的进口比容;M1为变工况下的进口流量;P2为变工况下的出口压力;μ为变工况下的系数。基准工况和变工况下的热力参数分布如图2所示。εN=P2N/P1N为基准工况下的压比;ε=P2/P1为变工况下的压比。
基准工况下的系数μN和变工况下的系数μ根据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
Figure 52069DEST_PATH_IMAGE028
由级压比εN和ε进行差值计算得出。
因此,根据式(1),在已知P1N、V1N、M1N、P2N和P2时,可通过迭代计算,实现:(1)已知M1,求P1;(2)已知P1,求M1。
变工况下的轮周效率根据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
Figure 618311DEST_PATH_IMAGE032
由级压比进行差值计算得出。
变工况下的出口温度由汽轮机级的相对效率计算公式得出。
变工况下的反动度根据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
Figure 561996DEST_PATH_IMAGE034
由级压比进行差值计算得出。
变工况下的轴功率根据进口流量与进/出口的焓值差计算得出。
步骤3:建立调节阀仿真模块
调节阀仿真模块包含进口流量、进口压力、进口温度、进口比容、出口压力、流量系数、流量系数百分比以及调节阀行程热力参数。
同样,将汽轮机组设计四阀全开工况作为基准工况;基准工况下的热力参数或直接取自设计值,或由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函数间接得出。对于变工况而言,基准工况的各热力参数均为已知量。
变工况下的热力参数依据基准工况下的热力参数、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函数、调节阀特性函数以及相关热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其中,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和调节阀行程作为可调整参数,二者中其一通过外部给定,另一通过内部计算得到:当进口压力由外部给定时,则调节阀行程由内部计算得出;当调节阀行程由外部给定时,则进口压力由内部计算得出。变工况下的进口流量和出口压力由外部给定。变工况下的进口温度和进口比容由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和进口焓值得出;变工况下的流量系数通过内部计算得出。数值上,基准工况和变工况下的调节阀仿真模块的进口流量于喷嘴组仿真模块的进口流量;调节阀仿真模块的出口压力于喷嘴组仿真模块的进口压力。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是一组基于基准工况的调节阀流量系数的标幺值。变工况下,将所得调节阀流量系数除以基准工况的调节阀流量系数,可得出其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调节阀特性函数是一组以调节阀行程为自变量,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为因变量的差值函数。调节阀行程依据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通过调节阀特性函数的差值计算而得出。
表4:调节阀特性函数
序号 调节阀行程(%) 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
1 0.00 0.000000
2 1.25 0.083632
3 2.50 0.167264
4 3.75 0.250896
5 5.00 0.334528
6 12.00 7.694149
7 21.00 19.235372
8 30.00 34.289142
9 40.00 54.360835
10 45.00 64.062154
11 50.00 71.923567
12 55.00 77.777810
13 60.00 83.297526
14 65.00 86.810072
15 70.00 88.984506
16 80.00 92.497052
17 90.00 96.009598
18 100.00 100.000000
将调节阀进口压力、出口压力、进口比容和进口流量热力参数代入式(2),计算出基准工况和变工况下的调节阀流量系数
Figure 386732DEST_PATH_IMAGE03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52
(2)
对于调节阀仿真模块,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或调节阀行程可联立调节阀特性函数及式(2)相互求解,具备“已知进口压力求调节阀行程”或“已知调节阀行程求进口压力” 两种计算模式。
当已知进口压力和其他参数时,先依据式(2)可求得调节阀流量系数
Figure 879899DEST_PATH_IMAGE036
;将其折算为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再按调节阀特性函数,差值得出调节阀行程L。
当已知调节阀行程L和其他参数时,先按调节阀特性函数,差值得出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并反算出调节阀流量系数
Figure 600731DEST_PATH_IMAGE036
;再依据式(2),求出调节阀的进口压力。
步骤4:如图3所示,将单个调节阀和单个喷嘴组串接为一个配汽单元;再将多个配汽单元并联,即可构建为汽轮机组的配汽端。
各配汽单元的进口流量占汽轮机总进汽流量的比例与各喷嘴弧段所含喷嘴数有关,由基准工况指定各配汽单元的进口流量来确定。
实施例机组在四阀全开工况下设计进汽流量为2102t/h,且四组腔室喷嘴数相同,故此,各配汽单元的进口流量均为525.5 t/h。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4)

1.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基于获取的汽轮机进汽参数、调节级的几何结构及尺寸,计算出调节级特性数据并拟合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建立喷嘴组仿真模块;依据膨胀系数法以及拟合的调节阀特性函数,建立调节阀仿真模块;将单个所述喷嘴组仿真模块和单个所述调节阀仿真模块组合为一个配汽单元,对由多个所述配汽单元并联构建成的汽轮机配汽端进行仿真计算,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拟合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
根据汽轮机进汽参数、调节级的几何结构及尺寸计算出以级压比ε为自变量的调节级特性数据,提取调节级特征数据中的级压比ε、系数μ、反动度Ω以及轮周效率η,通过多项式拟合,分别确定出μ=f(ε)、η=f(ε)以及Ω=f(ε)插值函数关系式;
步骤2:建立喷嘴组仿真模块
喷嘴组仿真模块包含进口流量、进口压力、进口温度、进口比容、出口压力、轮周效率、出口温度、级压比、系数μ、反动度以及轴功率热力参数;
将汽轮机组设计四阀全开工况作为基准工况;基准工况下的热力参数或直接取自设计值,或由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函数、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以及相关热力计算公式计算间接得出,对于变工况而言,基准工况的各热力参数均为已知量;
变工况下的热力参数依据基准工况下的热力参数、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函数、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以及相关热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其中,变工况下的进口流量和进口压力作为可调整参数,二者中其一通过外部给定,另一通过内部计算得到:当进口流量由外部给定时,则进口压力由内部计算得出;当进口压力由外部给定时,则进口流量由内部计算得出,变工况下的进口温度和进口比容由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和进口焓值得出,变工况下的出口压力由外部给定,变工况下的级压比为出口压力和进口压力的比值,变工况下的轮周效率、出口温度、系数μ、反动度以及轴功率通过内部计算得出;
步骤3:建立调节阀仿真模块
调节阀仿真模块包含进口流量、进口压力、进口温度、进口比容、出口压力、流量系数、流量系数百分比以及调节阀行程热力参数;
同样,将汽轮机组设计四阀全开工况作为基准工况;基准工况下的热力参数或直接取自设计值,或由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函数间接得出,对于变工况而言,基准工况的各热力参数均为已知量;
变工况下的热力参数依据基准工况下的热力参数、水和水蒸汽热力性质函数、调节阀特性函数以及相关热力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其中,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和调节阀行程作为可调整参数,二者中其一通过外部给定,另一通过内部计算得到:当进口压力由外部给定时,则调节阀行程由内部计算得出;当调节阀行程由外部给定时,则进口压力由内部计算得出,变工况下的进口流量和出口压力由外部给定,变工况下的进口温度和进口比容由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和进口焓值得出;变工况下的流量系数通过内部计算得出,数值上,基准工况和变工况下的调节阀仿真模块的进口流量于喷嘴组仿真模块的进口流量;调节阀仿真模块的出口压力于喷嘴组仿真模块的进口压力,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是一组基于基准工况的调节阀流量系数的标幺值,变工况下,将所得调节阀流量系数除以基准工况的调节阀流量系数,可得出其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调节阀特性函数是一组以调节阀行程为自变量,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为因变量的插值函数,调节阀行程依据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通过调节阀特性函数的插值计算而得出;
步骤4:将单个调节阀和单个喷嘴组串接为一个配汽单元;再将多个配汽单元并联,即可构建为汽轮机组的配汽端;
各配汽单元的进口流量占汽轮机总进汽流量的比例与各喷嘴弧段所含喷嘴数有关,由基准工况指定各配汽单元的进口流量来确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实际级压比ε通常在0.5~1.0,其中一部分超出了调节级特性数据的计算范围,为此,对拟合的各函数关系式做以下约定:
对于函数μ=f(ε),当ε≤0.546时,令μ=1/ε;当ε≥1时,令μ=0;
对于函数η=f(ε),当ε≥1时,令η=0;
对于函数Ω=f(ε),当ε≥1时,令Ω=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对于喷嘴组仿真模块,变工况下的进口流量或进口压力通过联立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μ=f(ε)和式(1)相互求解,具备“已知进口压力求进口流量”和“已知进口流量求进口压力”两种计算模式;
Figure FDA0002817029230000021
式中:P1N为基准工况下的进口压力,V1N为基准工况下的进口比容,M1N为基准工况下的进口流量,P2N为基准工况下的出口压力,μN为基准工况下的系数,P1为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V1为变工况下的进口比容,M1为变工况下的进口流量,P2为变工况下的出口压力,μ为变工况下的系数;
εN=P2N/P1N为基准工况下的压比,ε=P2/P1为变工况下的压比;
基准工况下的系数μN和变工况下的系数μ根据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μ=f(ε)由级压比εN和ε进行插值计算得出;
因此,根据式(1),在已知P1N、V1N、M1N、P2N和P2时,可通过迭代计算,实现:(1)已知M1,求P1;(2)已知P1,求M1;
变工况下的轮周效率根据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η=f(ε)由级压比进行插值计算得出;
变工况下的出口温度由汽轮机级的相对效率计算公式得出;
变工况下的反动度根据调节级通用特性函数Ω=f(ε)由级压比进行插值计算得出;
变工况下的轴功率根据进口流量与进/出口的焓值差计算得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将调节阀进口压力、出口压力、进口比容和进口流量热力参数代入式(2),计算出基准工况和变工况下的调节阀流量系数Kv
Figure FDA0002817029230000031
式中:Kv——调节阀流量系数,m3.h-1;
M——调节阀进口流量,t.h-1;
Y——膨胀系数,量纲为1;
Δp0——调节阀基准压差,取值0.1MPa;
Δp——调节阀实际压差,MPa;
v——调节阀进口比容,m3.kg-1;
对于调节阀仿真模块,变工况下的进口压力或调节阀行程可联立调节阀特性函数及式(2)相互求解,具备“已知进口压力求调节阀行程”或“已知调节阀行程求进口压力”两种计算模式;
当已知进口压力和其他参数时,先依据式(2)可求得调节阀流量系数Kv;将其折算为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再按调节阀特性函数,插值得出调节阀行程L;
当已知调节阀行程L和其他参数时,先按调节阀特性函数,插值得出调节阀流量系数百分比,并反算出调节阀流量系数Kv;再依据式(2),求出调节阀的进口压力。
CN202011116140.7A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 Active CN1119312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6140.7A CN111931298B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6140.7A CN111931298B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1298A CN111931298A (zh) 2020-11-13
CN111931298B true CN111931298B (zh) 2021-03-02

Family

ID=73335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16140.7A Active CN111931298B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3129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741A (zh) * 2011-02-21 2011-06-1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热力系统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03513640A (zh) * 2013-10-11 2014-01-1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燃煤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整体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4849052A (zh) * 2015-04-29 2015-08-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喷嘴配汽汽轮机流量特性试验方法
CN105697074A (zh) * 2016-02-03 2016-06-22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轮机组高压调门流量优化装置及其优化方法
CN109446736A (zh) * 2018-12-19 2019-03-08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汽轮机组配汽端广域热经济性图谱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CN110761852A (zh) * 2019-09-27 2020-02-07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汽轮机调节阀行程仿真建模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6741A (zh) * 2011-02-21 2011-06-15 华北电力大学 一种热力系统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
CN103513640A (zh) * 2013-10-11 2014-01-15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燃煤机组自动发电控制系统整体优化方法及系统
CN104849052A (zh) * 2015-04-29 2015-08-19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喷嘴配汽汽轮机流量特性试验方法
CN105697074A (zh) * 2016-02-03 2016-06-22 安徽新力电业科技咨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汽轮机组高压调门流量优化装置及其优化方法
CN109446736A (zh) * 2018-12-19 2019-03-08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汽轮机组配汽端广域热经济性图谱的构建方法及应用
CN110761852A (zh) * 2019-09-27 2020-02-07 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汽轮机调节阀行程仿真建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31298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14362B (zh) 一种研发阶段涡扇发动机模型自适应方法
CN106156436B (zh) 一种可调叶片角度分级调控的压气机建模方法
CN107315875A (zh) 分开排气三涵道涡扇发动机仿真模型
CN108223139B (zh) 一种分轴式燃气轮机动力涡轮前放气调节规律优化方法
CN107885891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总体性能优化方法
CN104533821A (zh) 一种压气机控制方法
CN114169084A (zh) 基于核心机特性试验数据修正核心机性能数学模型的方法
Kim A new performance adaptation method for aero gas turbine engines based on large amounts of measured data
CN108108528A (zh) 一种分轴式航改燃机动力涡轮一维匹配设计方法
CN111931298B (zh) 一种汽轮机配汽端仿真计算方法
CN114239218B (zh) 一种变工况下汽轮机组主蒸汽压力寻优计算方法
CN111856918A (zh) 变循环发动机增益调度控制器
CN110321586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偏离设计点工作状态迭代求解的取值方法
CN110761852B (zh) 一种汽轮机调节阀行程仿真建模方法
CN112989613A (zh) 一种基于部件特征参数的汽轮机组仿真计算方法
CN111852663A (zh) 变循环发动机降保守性鲁棒增益调度控制器
CN115419509A (zh) 一种燃气涡轮发动机动态模型
CN113158355B (zh) 一种低温液体膨胀机全工况优化设计方法
CN111507011B (zh) 供热抽汽对汽轮机滑压运行影响量的修正方法
CN112052621B (zh) 基于cnn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叶轮机械跨临界区预测及控制方法
JP2016510849A (ja) 再熱および容量整合によるコージェネ熱負荷整合
CN114912191A (zh) 一种导叶可调的涡扇发动机部件级机载动态模型设计方法
CN111737859B (zh) 一种改进型汽轮机组变压运行耗差定量计算模型构建方法
Drummond et al. Improved compressor maps using approximate solutions to the moore-greitzer model
Kong et al. A new scaling method for component maps of gas turbine using system identifica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