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9846A - 摄像光学镜头 - Google Patents

摄像光学镜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9846A
CN111929846A CN202010998918.5A CN202010998918A CN111929846A CN 111929846 A CN111929846 A CN 111929846A CN 202010998918 A CN202010998918 A CN 202010998918A CN 111929846 A CN111929846 A CN 1119298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e
optical lens
ttl
curva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989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29846B (zh
Inventor
陈晨曦阳
陈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tai Optics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tai Optics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tai Optics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tai Optics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989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9846B/zh
Priority to PCT/CN2020/125712 priority patent/WO202206207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98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98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298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9846B/zh
Priority to JP2020213502A priority patent/JP6964748B1/ja
Priority to US17/137,413 priority patent/US20220091385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9/0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 G02B9/60Optical objectives characterised both by the number of the components and their arrangements according to their sign, i.e. + or - having five component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ive or more lens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6Panoramic objectives; So-called "sky lenses" including panoramic objectives having reflecting surfa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公开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共包含五片透镜,所述五片透镜自物侧至像侧依序为: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二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四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且满足下列关系式:‑8.00≤f1/f5≤‑3.00;R3/R4≤‑2.00;3.00≤(R7+R8)/(R7‑R8)≤15.00。本发明提供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良好光学性能并满足广角化、超薄化的设计要求。

Description

摄像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器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Sensor, CMOS Sensor)两种,且由于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传统搭载于手机相机的镜头多采用三片式、或四片式透镜结构。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五片式透镜结构逐渐出现在镜头设计当中,常见的五片式透镜虽然已经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但是其光焦度、透镜间距和透镜形状设置仍然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导致透镜结构在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无法满足广角化、超薄化的设计要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光学性能且满足广角化、超薄化设计要求的摄像光学镜头。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满足广角化、超薄化的设计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共包含五片透镜,所述五片透镜自物侧至像侧依序为: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8.00≤f1/f5≤-3.00;
R3/R4≤-2.00;
3.00≤(R7+R8)/(R7-R8)≤15.00。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2,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2.50≤d2/d4≤6.00。
优选地,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8,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3.00≤d7/d8≤8.00。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2.15≤f1/f≤12.34;
-20.23≤(R1+R2)/(R1-R2)≤-3.64;
0.03≤d1/TTL≤0.13。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63≤f2/f≤2.45;
0.17≤(R3+R4)/(R3-R4)≤1.50;
0.04≤d3/TTL≤0.16。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92.53≤f3/f≤65.50;
14.19≤(R5+R6)/(R5-R6)≤3250.50;
0.03≤d5/TTL≤0.09。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53≤f4/f≤3.16;
0.09≤d7/TTL≤0.28。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2.86≤f5/f≤-0.69;
1.09≤(R9+R10)/(R9-R10)≤4.32;
0.07≤d9/TTL≤0.28。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视场角为FOV,且满足下列关系式:FOV≥104.00°。
优选地,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像高为IH,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H≤1.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根据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且具有广角化、超薄化的特性,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该摄像光学镜头10共包括五片透镜。具体的,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光圈S1、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以及第五透镜L5。第五透镜L5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正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正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负屈折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在其他实施例中,各透镜也可以是其他材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第五透镜L5的焦距为f5,满足下列关系式:-8.00≤f1/f5≤-3.00,该关系式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与第五透镜L5的焦距f5的比值,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
定义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R3/R4≤-2.00,该关系式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内,可以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折程度,有效减小像差。
定义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满足下列关系式:3.00≤(R7+R8)/(R7-R8)≤15.00,该关系式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此条件范围内,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
定义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2,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2.50≤d2/d4≤6.00,该关系式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d2与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d4的比值,在条件范围内,有助于压缩光学总长,实现超薄化效果。
定义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8,且满足下列关系式:3.00≤d7/d8≤8.00,该关系式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d7与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d8的比值,在条件范围内,有助于压缩光学总长,实现超薄化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定义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且满足下列关系式:2.15≤f1/f≤12.34,该关系式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f的比值。在规定的范围内时,第一透镜具有适当的正屈折力,有利于减小系统像差,同时有利于镜头向超薄化、广角化发展。优选地,满足3.44≤f1/f≤9.88。
定义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满足下列关系式:-20.23≤(R1+R2)/(R1-R2)≤-3.64,合理控制第一透镜L1的形状,使得第一透镜L1能够有效地校正系统球差。优选地,满足-12.64≤(R1+R2)/(R1-R2)≤-4.55。
定义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为d1,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1/TTL≤0.13,在条件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5≤d1/TTL≤0.10。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定义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满足下列关系式:0.63≤f2/f≤2.45,通过将第二透镜L2的正光焦度控制在合理范围,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的像差。优选地,满足1.01≤f2/f≤1.96。
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0.17≤(R3+R4)/(R3-R4)≤1.50,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镜头向超薄化、广角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优选地,满足0.27≤(R3+R4)/(R3-R4)≤1.20。
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定义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为d3,满足下列关系式:0.04≤d3/TTL≤0.16,在条件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7≤d3/TTL≤0.13。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定义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92.53≤f3/f≤65.50,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57.83≤f3/f≤52.40。
定义第三透镜L3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第三透镜L3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14.19≤(R5+R6)/(R5-R6)≤3250.50,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形状,在关系式规定范围内,可以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折程度,有效减小像差。优选地,满足22.70≤(R5+R6)/(R5-R6)≤2600.40。
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定义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5/TTL≤0.09,在条件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5≤d5/TTL≤0.07。
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定义第四透镜L4的焦距为f4,满足下列关系式:0.53≤f4/f≤3.16,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0.84≤f4/f≤2.53。
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满足下列关系式:0.09≤d7/TTL≤0.28,在条件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14≤d7/TTL≤0.22。
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其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及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面型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五透镜L5的焦距为f5,满足下列关系式:-2.86≤f5/f≤-0.69,对第五透镜L5的限定可有效的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线角度平缓,降低公差敏感度。优选地,满足-1.79≤f5/f≤-0.86。
定义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9,第五透镜L5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0,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09≤(R9+R10)/(R9-R10)≤4.32,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化、广角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1.74≤(R9+R10)/(R9-R10)≤3.45。
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定义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满足下列关系式:0.07≤d9/TTL≤0.28,在关系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12≤d9/TTL≤0.22。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视场角为FOV,且满足下列关系式:FOV≥104.00°,从而实现广角化,摄像光学镜头10成像性能好。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高为IH,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H≤1.40,从而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本实施方式中,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第一透镜L1与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为f12,满足下列关系式:0.52≤f12/f≤2.14。在此关系式范围内,可消除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差与歪曲,且可压制摄像光学镜头10的后焦距,维持影像镜片系统组小型化。优选的,满足0.84≤f12/f≤1.71。
当满足上述关系时,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能够满足广角化、超薄化的设计要求;根据该摄像光学镜头10的特性,该摄像光学镜头10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焦距、轴上距离、中心曲率半径、轴上厚度、反曲点位置、驻点位置的单位为mm。
TTL:光学总长(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到像面Si的轴上距离),单位为mm;
光圈值FNO:是指摄像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和入瞳直径的比值。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所述。
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表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1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S1:光圈;
R:光学面中心处的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0 :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1: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2: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d:透镜的轴上厚度、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1:光学过滤片GF的轴上厚度;
d12: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到像面Si的轴上距离;
nd:d线的折射率;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nd5:第五透镜L5的d线的折射率;
ndg:光学过滤片GF的d线的折射率;
vd:阿贝数;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v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v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是非球面系数。
y=(x2/R)/{1+[1-(k+1)(x2/R2)]1/2}+A4x4+A6x6+A8x8+A10x10+A12x12+A14x14+A16x16+A18x18+A20x20 (1)
其中,x是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是非球面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x的点,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上述公式(1)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1)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表3、表4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其中,P1R1、P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2R1、P2R2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3R1、P3R2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4R1、P4R2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5R1、P5R2分别代表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表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3
【表4】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图2、图3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及430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4则示出了波长为555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后出现的表13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中各种数值与关系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如表1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关系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入瞳直径ENPD为1.253mm,全视场像高IH为3.12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105.00°,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满足广角化、超薄化的设计要求,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二实施方式)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
表5、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表5】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5
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6】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表7、表8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7】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7
【表8】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图6、图7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及430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8则示出了波长为555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8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如表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关系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的入瞳直径ENPD为1.244mm,全视场像高IH为3.12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104.80°,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满足广角化、超薄化的设计要求,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三实施方式)
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仅列出不同点。
在本实施例方式中,第三透镜L3具有负屈折力。
表9、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
【表9】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9
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10】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表11、表12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11】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1
【表12】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图10、图11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0nm、610nm、555nm、510nm、470nm及430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2则示出了波长为555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12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以下表13按照上述关系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关系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满足上述的关系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的入瞳直径ENPD为1.256mm,全视场像高IH为3.125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105.00°,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满足广角化、超薄化的设计要求,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表13】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3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共包含五片透镜,所述五片透镜自物侧至像侧依序为: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的第四透镜以及具有负屈折力的第五透镜;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8.00≤f1/f5≤-3.00;
R3/R4≤-2.00;
3.00≤(R7+R8)/(R7-R8)≤15.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2,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2.50≤d2/d4≤6.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到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8,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3.00≤d7/d8≤8.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2.15≤f1/f≤12.34;
-20.23≤(R1+R2)/(R1-R2)≤-3.64;
0.03≤d1/TTL≤0.1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63≤f2/f≤2.45;
0.17≤(R3+R4)/(R3-R4)≤1.50;
0.04≤d3/TTL≤0.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92.53≤f3/f≤65.50;
14.19≤(R5+R6)/(R5-R6)≤3250.50;
0.03≤d5/TTL≤0.0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0.53≤f4/f≤3.16;
0.09≤d7/TTL≤0.28。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
-2.86≤f5/f≤-0.69;
1.09≤(R9+R10)/(R9-R10)≤4.32;
0.07≤d9/TTL≤0.28。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视场角为FOV,且满足下列关系式:FOV≥104.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光学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像高为IH,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H≤1.40。
CN202010998918.5A 2020-09-22 2020-09-22 摄像光学镜头 Active CN1119298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8918.5A CN111929846B (zh) 2020-09-22 2020-09-22 摄像光学镜头
PCT/CN2020/125712 WO2022062073A1 (zh) 2020-09-22 2020-11-01 摄像光学镜头
JP2020213502A JP6964748B1 (ja) 2020-09-22 2020-12-23 撮像光学レンズ
US17/137,413 US20220091385A1 (en) 2020-09-22 2020-12-30 Camera optical len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98918.5A CN111929846B (zh) 2020-09-22 2020-09-22 摄像光学镜头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9846A true CN111929846A (zh) 2020-11-13
CN111929846B CN111929846B (zh) 2020-12-18

Family

ID=73333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98918.5A Active CN111929846B (zh) 2020-09-22 2020-09-22 摄像光学镜头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20091385A1 (zh)
JP (1) JP6964748B1 (zh)
CN (1) CN111929846B (zh)
WO (1) WO20220620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15171B (zh) * 2022-06-28 2022-11-01 江西联益光学有限公司 光学镜头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9448A (zh) * 2010-06-28 2013-03-06 索尼公司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JP2013140398A (ja) * 2013-04-15 2013-07-18 Konica Minolta Inc 撮像レンズ
CN104570293A (zh) * 2013-10-14 2015-04-2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装置
KR20150089134A (ko) * 2014-01-27 2015-08-0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WO2016084117A1 (ja) * 2014-11-28 2016-06-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7085277A (zh) * 2016-02-16 2017-08-22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210894832U (zh) * 2019-10-28 2020-06-3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04208B2 (ja) * 2011-10-20 2016-04-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撮像光学装置及びデジタル機器
JP6021617B2 (ja) * 2012-12-05 2016-11-09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JP6105317B2 (ja) * 2013-01-25 2017-03-29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広角撮像レンズ
JP6256946B2 (ja) * 2014-02-24 2018-01-10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6枚の光学素子構成の撮像レンズ
CN105842827B (zh) * 2015-01-16 2018-01-0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摄像系统、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KR101792345B1 (ko) * 2015-10-19 2017-11-01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KR20180076742A (ko) * 2016-12-28 2018-07-06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촬상 광학계
JP6566492B2 (ja) * 2017-05-29 2019-08-28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撮像レンズ
WO2019056758A1 (zh) * 2017-09-21 2019-03-28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透镜组
TWI670517B (zh) * 2018-03-14 2019-09-01 先進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成像系統
CN112130281B (zh) * 2018-05-29 2022-12-06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光学成像系统
CN111487746B (zh) * 2019-01-29 2022-04-19 信泰光学(深圳)有限公司 成像镜头
CN110596865A (zh) * 2019-10-28 2019-12-2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组
CN111239971A (zh) * 2020-03-04 2020-06-05 南昌欧菲精密光学制品有限公司 光学系统、摄像模组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59448A (zh) * 2010-06-28 2013-03-06 索尼公司 摄像透镜和摄像装置
JP2013140398A (ja) * 2013-04-15 2013-07-18 Konica Minolta Inc 撮像レンズ
CN104570293A (zh) * 2013-10-14 2015-04-29 大立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影像拾取系统、取像装置以及可携装置
KR20150089134A (ko) * 2014-01-27 2015-08-05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촬상 렌즈
WO2016084117A1 (ja) * 2014-11-28 2016-06-02 株式会社ニコン 撮像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7085277A (zh) * 2016-02-16 2017-08-22 先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光学成像系统
CN210894832U (zh) * 2019-10-28 2020-06-30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051648A (ja) 2022-04-01
US20220091385A1 (en) 2022-03-24
JP6964748B1 (ja) 2021-11-10
CN111929846B (zh) 2020-12-18
WO2022062073A1 (zh) 2022-03-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812820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367060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3814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62474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2348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399196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427136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62474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85673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3037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4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83069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812819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158113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830690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38140A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46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856732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2230389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4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18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40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538141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45B (zh) 摄像光学镜头
CN111929844B (zh) 摄像光学镜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