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8244B - 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8244B
CN111928244B CN202010754016.7A CN202010754016A CN111928244B CN 111928244 B CN111928244 B CN 111928244B CN 202010754016 A CN202010754016 A CN 202010754016A CN 111928244 B CN111928244 B CN 11192824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air
plug
nozzle
valv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5401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28244A (zh
Inventor
丁翠娇
曹炳雷
朱善合
向云畔
陈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Iron and Stee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5401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824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82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824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2824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824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20Non-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on arrival at the combustion zone
    • F23D14/22Non-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on arrival at the combustion zone with separate air and gas feed ducts, e.g. with ducts running parallel or crossing each oth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66Preheating the combustion air or ga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20/00Combustion technologies with mitigation potential
    • Y02E20/34Indirect CO2mitigation, i.e. by acting on non CO2directly related matters of the process, e.g. pre-heating or heat recover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蓄热式燃烧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本发明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包括空气流通通路、煤气流通通路和设置在空气流通通路中的空气蓄热体,它还包括第一伸缩机构,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拉伸杆、第一堵头和第一二位伸缩阀头,第一拉伸杆穿入空气流通通路中,第一拉伸杆的一端与第一二位伸缩阀头连接,第一拉伸杆的另一端与第一堵头连接;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处于燃烧位时,第一堵头位于空气喷口内,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切换至排烟位时,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向空气流出的方向推动第一拉伸杆直至整个第一堵头位于空气喷口外。本发明通过伸缩机构调节烧嘴喷口的大小,实现小喷口高速射流,大喷口快速排烟。

Description

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蓄热式燃烧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
背景技术
无焰燃烧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可降低70%的氮氧化物排放,被国际燃烧界视为二十一世纪最具备发展潜力的技术之一。无焰燃烧多以高速射流卷吸烟气,稀释燃烧介质,形成贫氧燃烧条件以获得,高速射流是无焰燃烧形成的主要方式。蓄热式燃烧器是一种高效节能型燃烧装置,通过在烧嘴内设置蓄热体,通过换向阀进行周期换向,烧嘴内蓄热体不断进行蓄热和放热,可将高温烟气进行极限余热回收,燃烧介质被蓄热体加热至接近炉气温度的水平(最高的达到空、炉气温差为50℃),排烟温度可降低到200℃以下甚至更低,从而获得极高的能源利用率,节能效果显著。有机地结合无焰燃烧和蓄热换热则可获得最理想的低污染排放和高效节能的双重效果。
目前,国内外已有众多的蓄热式燃烧装置的专利。例如,中国申请专利(申请号03206838.7)公开了一种分隔式双预热蓄热式燃烧器,该燃烧器并列设置蓄热式空气燃烧器烧嘴和煤气燃烧器烧嘴,与炉室连通,在燃烧器内腔分别填装蓄热体,燃烧器成对布置,分列在炉体两侧,通过换向阀换向改变燃烧器蓄热和放热工作状态,达到节能和减排目的。又如中国申请专利(申请号200820067802.4)公开了一种空气单蓄热的蓄热式燃烧器,含燃烧器本体和烧嘴砖,烧嘴砖上设置有点火孔,燃烧器本体是砌有耐火材料的金属腔体,空气蓄热室设置在金属腔体内,与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连通,通过合理组织煤气燃烧,以解决燃料燃烧不完全的问题。再如中国申请专利(申请号200910104757.4)设计了一种无焰燃烧蓄热式平焰烧嘴,该发明利用位于喷嘴本体中的蓄热体预热助燃空气从而实现炉内无焰燃烧,降低NOX排放量。再如中国申请专利(申请号200820070899.4)公开了一种水冷式蓄热式燃烧器,通过在燃烧器底部和出火口处设置循环水冷机构,解决蓄热式燃烧器因燃烧温度过高造成的设备易损坏,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再如中国申请专利(申请号201711404838.7)公开了一种用于蓄热式燃烧器的烧嘴及蓄热式燃烧器,通过设置点火烧嘴、稳焰器和挡流件,减少换向气流冲击,提高了火检信号的稳定信。
由于目前的蓄热式燃烧器的烧嘴同时担负燃烧和排烟的功能,烧嘴喷口也是排烟口,固定的同一喷口方式难以同时实现无焰低氮燃烧和高效蓄热节能,共用的同一喷口还存在燃烧器燃烧不完全,加热温度不均匀,排烟不畅,炉压高,蓄热和换热不充分,节能效果低,设备易损坏,生产故障多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通过伸缩机构调节烧嘴喷口的大小,实现小喷口高速射流,大喷口快速排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设计的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包括空气流通通路、煤气流通通路和设置在空气流通通路中的空气蓄热体以及用于切换燃烧位和排烟位的换向装置,所述空气流通通路包括空气喷口、空气蓄热腔和空气管,所述空气喷口开设在烧嘴砖上,所述空气蓄热腔开设在空气蓄热箱内,所述空气蓄热体布置在所述空气蓄热腔内,所述空气管、空气蓄热腔和空气喷口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空气流通通路;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拉伸杆、第一堵头和第一二位伸缩阀头,所述第一拉伸杆沿空气流通通路的轴向方向穿入所述空气流通通路中,所述第一拉伸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连接,所述第一拉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堵头连接;
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处于燃烧位时,所述第一堵头位于空气喷口内,且所述第一堵头穿过所述空气喷口的外端面或者与所述空气喷口的外端面相平齐;
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切换至排烟位时,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向空气流出的方向推动第一拉伸杆直至整个所述第一堵头位于所述空气喷口外。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煤气流通通路设置在空气流通通路外部,所述第一堵头为实心柱形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煤气流通通路包括第一煤气直通管;所述第一煤气直通管设置在空气喷口的下方,所述第一煤气直通管沿所述烧嘴砖的外端面向内延伸直至贯穿整个烧嘴砖;
向所述第一煤气直通管中通入焦炉煤气或者天然气时,空气喷口与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4~1.8:1;向所述第一煤气直通管中通入混合煤气时,空气喷口与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4~1.7:1。
作为优选方案,它还包括设置在煤气流通通路中煤气蓄热体,所述煤气流通通路包括煤气喷口、煤气蓄热腔和煤气管,所述煤气喷口开设在烧嘴砖上,所述煤气蓄热腔开设在煤气蓄热箱内,所述煤气蓄热体布置在所述煤气蓄热腔内,所述煤气管、煤气蓄热腔和煤气喷口依次相连通形成所述煤气流通通路,所述煤气流通通路和所述空气流通通路相互平行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它还包括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拉第二伸杆、第二堵头和第二二位伸缩阀头,所述第二拉伸杆沿煤气流通通路的轴线方向穿入煤气流通通路中,所述第二拉伸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位伸缩阀头连接,所述第二拉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堵头连接,所述第二堵头为实心柱形状;
所述第二二位伸缩阀头处于燃烧位时,所述第二堵头位于煤气喷口内,且所述第二堵头穿过煤气喷口的外端面或者与煤气喷口的外端面平齐;
所述第二二位伸缩阀头切换至排烟位时,所述第二二位伸缩阀头向煤气流出的方向推动第二拉伸杆直至整个所述第二堵头位于煤气喷口外;
向所述煤气流通通路中通入高炉煤气时,所述空气喷口与所述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5~2.5:1,所述煤气喷口与所述第二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5~2.5:1;向所述煤气流通通路中通入转炉煤气时,所述空气喷口与所述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6~2.6:1,所述煤气喷口与所述第二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6~2.6:1;向所述煤气流通通路中通入混合煤气时,所述空气喷口与所述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7~2.7:1,所述煤气喷口与所述第二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7~2.7:1。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煤气流通通路设置在空气流通通路内部,所述第一堵头为中空柱形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煤气流通通路包括第二煤气直通管,所述第二煤气直通管沿空气流通通路的轴向方向贯穿在整个所述空气流通通路中,且所述第二煤气直通管的轴线与所述空气流通通路的轴线重合;
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处于燃烧位时,所述第一堵头位于空气喷口内且套设在所述第二煤气直通管的煤气出口端上。
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切换至排烟位时,所述第一堵头沿所述第二煤气直通管的轴向方向滑出直至整个所述第一堵头位于空气喷口外;
向所述第二煤气直通管中通入高炉煤气或者天然气时,满足关系式:S1:(S2+S3)=1.4~1.8:1;向所述第二煤气直通管中通入混合煤气时时,满足关系式:S1:(S2+S3)=1.4~1.7:1;其中S1为空气喷口的截面面积,S2为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S3为第二煤气直通管的截面面积。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与所述换向装置相联动。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和所述第二二位伸缩阀头均与换向装置相联动。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与现有的蓄热式燃烧装置相比,本发明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发明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的结构简单,其空气喷口和煤气喷口同时担负燃烧和排烟的功能,空气喷口和煤气喷口也是排烟口,通过增设伸缩机构实现小喷口高速射流,大喷口快速排烟,高速射流,实现无焰燃烧,达到降低燃料燃烧过程中氮氧化物排放和提高燃烧效果的目的,同时又保障了燃烧器排烟能力,达到极限余热回收效果。
(2)本发明的通过控制空气喷口和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比,煤气喷口与第二堵头的截面面积比调节燃烧器热负荷大小,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高和排烟效率。
(3)本发明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适用于以冶金附产燃气及与天然气混合配制的中低热值燃气为燃料的各类轧钢加热炉,在加热炉炉温达到1300℃以上时,炉内加热温度均匀,最大温度差在20℃以内,炉尾烟气NOX排放在30mg/m3以下,远优于国家超低排放小于200mg/m3的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高炉煤气双蓄热型)处于燃烧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中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高炉煤气双蓄热型)处于排烟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中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焦炉煤气单蓄热)处于燃烧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焦炉煤气单蓄热)处于排烟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中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天然气单蓄热型)处于燃烧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3中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天然气单蓄热型)处于排烟位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烧嘴砖1、空气喷口2、煤气喷口3、空气蓄热箱4、空气蓄热腔4.1、煤气蓄热箱5、煤气蓄热腔5.1、空气蓄热体6、煤气蓄热体7、空气管8、煤气管9、第一伸缩机构10、第一拉伸杆10.1、第一堵头10.2、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第二伸缩机构11、第二拉伸杆11.1、第二堵头11.2、第二二位伸缩阀头11.3、第一煤气直通管12、第二煤气直通管14。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发明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为高炉煤气双蓄热型,具体包括烧嘴砖1、空气喷口2、煤气喷口3、空气蓄热箱4、煤气蓄热箱5、空气蓄热体6、煤气蓄热体7、空气管8、煤气管9、第一伸缩机构10、第一拉伸杆10.1、第一堵头10.2、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第二伸缩机构11、第二拉伸杆11.1、第二堵头11.2、第二二位伸缩阀头11.3。
烧嘴砖1内开设有两个喷口,两个喷口分别为空气喷口2和煤气喷口3,空气喷口2和煤气喷口3沿烧嘴砖1的高度方向上下布置。
空气蓄热箱4内沿其轴向开设了空气蓄热腔4.1;在空气蓄热腔4.1内安装有空气蓄热体6;煤气蓄热箱5内沿其轴向设置了煤气蓄热腔5.1;在煤气蓄热腔5.1内安装有煤气蓄热体7。
空气喷口2、空气蓄热腔4.1和空气管8依次相连通形成空气流通通路;煤气喷口3、煤气蓄热腔5.1和煤气管9相连通形成煤气流通通路。其中空气流通通路与煤气流通通路相互平行布置。
在空气流通通路中布置有第一伸缩机构10,第一伸缩机构10包括第一拉伸杆10.1、第一堵头10.2、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第一拉伸杆10.1沿空气流通通路的轴向穿入空气流通通路中,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固定在第一拉伸杆10.1的后端且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与换向装置联动,换向装置用于切换燃烧位和排烟位,换向装置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解释,另外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与换向装置联动的方式有多种,可以为机械联动或者气动联动的方式,炉体配套有PLC控制系统或DCS控制系统,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与换向装置信号连接即可实现联动,其均为现有技术手段在此也不再详细解释。第一拉伸杆10.1的前端固定有第一堵头10.2,当本实施例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处于燃烧状态时,第一堵头10.2位于空气喷口2内且第一堵头10.2的外端面与空气喷口2的外端面在一个平面,即第一堵头10.2的外端面与空气喷口2的外端面平齐,第一堵头10.2用于缩小空气喷口2的气流截面面积,实现空气的高速射流,结合图2所示,当换向装置切换为排烟状态时,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外推第一拉伸杆10.1将第一堵头10.2推出空气喷口2,用于还原空气喷口2的截面面积,使烟气快速通过空气喷口2的排出炉外。第一拉伸杆10.1和第一堵头10.2材质均为耐热合金保证设备使用寿命。
在煤气流通通路中布置有第二伸缩机构11,第二伸缩机构11包括第二拉伸杆11.1、第二堵头11.2、第二二位伸缩阀头11.3,同样地,第二拉伸杆11.1沿煤气流通通路的轴向穿入煤气流通通路中,第二堵头11.2随燃烧位和排烟位的状态在煤气喷口3内和外切换位置。第二拉伸杆11.1和第二堵头11.2材质均为金属玻璃材料保证设备使用寿命。
空气喷口2和煤气喷口3的截面均为矩形,第一堵头10.2和第二堵头11.2均为实心柱体,其截面可以为各种形状如矩形,菱形,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多边形,为了加工方便,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堵头10.2和第二堵头11.2的截面为矩形,本实施例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通过控制空气喷口2与第一堵头10.2的截面面积比,和控制煤气喷口3和第二堵头11.2的截面面积比,调节燃烧器热负荷大小以适用不同的燃料介质,本实施例的燃料介质为高炉煤气燃料,因此需控制空气喷口2与第一堵头10.2的截面面积比,和控制煤气喷口3和第二堵头11.2的截面面积比均为2:1。
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处于燃烧位时,空气和煤气分别通过空气管8和煤气管9通入空气流通通路和煤气流通通路中,空气通过空气喷口2向外喷出,高炉煤气通过煤气喷口3向外喷出,由于第一堵头10.2和第二堵头11.2分别设置在空气喷口2和煤气喷口3中,增大了空气和高炉煤气的流速,使空气的喷出速度达到100m/s以上,高速射流大量卷吸炉内烟气,形成贫氧均匀的无焰燃烧状态,极大地抑制了NOX生成,并得到异常均匀的炉内温度场。换向装置将燃烧位切换为排烟位,换向装置同时联动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和第二二位伸缩阀头11.3,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外推第一拉伸杆10.1,第二二位伸缩阀头11.3外推第二拉伸杆11.1,进而将第一堵头10.2和第二堵头11.2分别推出空气喷口2和煤气喷口3,炉内烟气分别通过大孔径的空气喷口2和煤气喷口3,均匀地流经空气蓄热体6和煤气蓄热体7,充分放热后排出炉外。
实施例2
结合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为焦炉煤气单蓄热型,具体包括烧嘴砖1、空气喷口2、空气蓄热箱4、空气蓄热体6、空气管8、第一伸缩机构10、第一拉伸杆10.1、第一堵头10.2、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第一煤气直通管12。
空气喷口2开设在烧嘴砖1的上部,空气喷口2沿烧嘴砖1的外端面向内延伸,第一煤气直通管12设置在烧嘴砖1的下部,沿烧嘴砖1的外端面向内延伸直至贯穿整个烧嘴砖1。
空气蓄热箱4内沿其轴向开设了空气蓄热腔4.1;在空气蓄热腔4.1内安装有空气蓄热体6;空气喷口2、空气蓄热腔4.1和空气管8依次相连通形成空气流通通路。在空气流通通路中布置有第一伸缩机构10,第一伸缩机构10包括第一拉伸杆10.1、第一堵头10.2、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第一拉伸杆10.1沿空气流通通路的轴向穿入空气流通通路中,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固定在第一拉伸杆10.1的后端且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与换向装置联动,换向装置用于切换燃烧位和排烟位,换向装置的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细解释,另外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与换向装置联动的方式有多种,可以为机械联动或者气动联动的方式,其均为现有技术手段在此也不再详细解释。第一拉伸杆10.1的前端固定有第一堵头10.2,结合图3所示,当本实施例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处于燃烧状态时,第一堵头10.2位于空气喷口2内且第一堵头10.2的外端面与空气喷口2的外端面在一个平面,即第一堵头10.2的外端面与空气喷口2的外端面平齐,第一堵头10.2用于缩小空气喷口2的气流截面面积,实现空气的高速射流,结合图4所示,当换向装置切换为排烟状态时,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外推第一拉伸杆10.1将第一堵头10.2推出空气喷口2,用于还原空气喷口2的截面面积,使烟气快速通过空气喷口2的排出炉外。第一拉伸杆10.1和第一堵头10.2材质均为耐热钢水冷管保证设备使用寿命。
空气喷口2的截面为矩形,第一堵头10.2为实心柱体,其截面为菱形,通过控制空气喷口2与第一堵头10.2的截面面积比调节燃烧器热负荷大小以适用不同的燃料介质,本实施例的燃料介质为焦炉煤气,因此需控制空气喷口2与第一堵头10.2的截面面积比为1.5:1。
实施例3
结合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为天然气单蓄热型,具体包括烧嘴砖1、空气喷口2、空气蓄热箱4、空气蓄热体6、空气管8、第一伸缩机构10、第一拉伸杆10.1、第一堵头10.2、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第二煤气直通管14。
烧嘴砖1内开设有空气喷口2,空气喷口2沿烧嘴砖1的外端面向内延伸,空气蓄热箱4内沿其轴向开设了空气蓄热腔4.1;在空气蓄热腔4.1内安装有空气蓄热体6;空气喷口2、空气蓄热腔4.1和空气管8依次相连通形成空气流通通路。
第二煤气直通管14沿空气流通通路的轴向贯穿于空气流通通路中,第二煤气直通管14的煤气出口端设置在空气喷口2内且煤气出口端的外端面与空气喷口2的外端面相平齐。
在空气流通通路中还布置有第一伸缩机构10,第一伸缩机构10包括第一拉伸杆10.1、第一堵头10.2、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第一拉伸杆10.1沿空气流通通路的轴向穿入空气流通通路中且第一拉伸杆10.1布置在第二煤气直通管14的下方。
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固定在第一拉伸杆10.1的后端且第一拉伸杆10.1与换向装置联动,第一拉伸杆10.1的前端固定有第一堵头10.2,第一堵头10.2为中空柱状,结合图5所示,当本实施例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处于燃烧状态时,第一堵头10.2位于空气喷口2内且第一堵头10.2的外端面与空气喷口2的外端面平齐,并且第一堵头10.2套在第二煤气直通管14煤气出口端的外壁上,第一堵头10.2用于缩小空气喷口2的气流截面面积,实现空气的高速射流,结合图6所示,当换向装置切换为排烟状态时,第一二位伸缩阀头10.3外推第一拉伸杆10.1,第一堵头10.2沿第二煤气直通管14的轴线向外滑动,直至完全推至空气喷口2的外部,用于还原空气喷口2的截面面积,使烟气快速通过空气喷口2的排出炉外。第一拉伸杆10.1和第一堵头10.2材质均为耐热金属玻璃材料,保证设备使用寿命。
空气喷口2的截面为矩形,第一堵头10.2为中空柱体,第一堵头10.2截面的外轮廓为矩形,内中空为圆形,空气喷口2的截面面积:(第一堵头10.2的截面面积+第二煤气直通管14截面面积)为1.5: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9)

1.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包括空气流通通路、煤气流通通路和设置在空气流通通路中的空气蓄热体以及用于切换燃烧位和排烟位的换向装置,所述空气流通通路包括空气喷口、空气蓄热腔和空气管,所述空气喷口开设在烧嘴砖上,所述空气蓄热腔开设在空气蓄热箱内,所述空气蓄热体布置在所述空气蓄热腔内,所述空气管、空气蓄热腔和空气喷口依次连通形成所述空气流通通路;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拉伸杆、第一堵头和第一二位伸缩阀头,所述第一拉伸杆沿空气流通通路的轴向方向穿入所述空气流通通路中,所述第一拉伸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连接,所述第一拉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堵头连接;
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处于燃烧位时,所述第一堵头位于空气喷口内,且所述第一堵头穿过所述空气喷口的外端面或者与所述空气喷口的外端面相平齐;
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切换至排烟位时,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向空气流出的方向推动第一拉伸杆直至整个所述第一堵头位于所述空气喷口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流通通路设置在空气流通通路外部,所述第一堵头为实心柱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流通通路包括第一煤气直通管;所述第一煤气直通管设置在空气喷口的下方,所述第一煤气直通管沿所述烧嘴砖的外端面向内延伸直至贯穿整个烧嘴砖;
向所述第一煤气直通管中通入焦炉煤气或者天然气时,空气喷口与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4~1.8:1;向所述第一煤气直通管中通入混合煤气时,空气喷口与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4~1.7: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设置在煤气流通通路中煤气蓄热体,所述煤气流通通路包括煤气喷口、煤气蓄热腔和煤气管,所述煤气喷口开设在烧嘴砖上,所述煤气蓄热腔开设在煤气蓄热箱内,所述煤气蓄热体布置在所述煤气蓄热腔内,所述煤气管、煤气蓄热腔和煤气喷口依次相连通形成所述煤气流通通路,所述煤气流通通路和所述空气流通通路相互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二伸缩机构,所述第二伸缩机构包括第二拉伸杆、第二堵头和第二二位伸缩阀头,所述第二拉伸杆沿煤气流通通路的轴线方向穿入煤气流通通路中,所述第二拉伸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二位伸缩阀头连接,所述第二拉伸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堵头连接,所述第二堵头为实心柱形状;
所述第二二位伸缩阀头处于燃烧位时,所述第二堵头位于煤气喷口内,且所述第二堵头穿过煤气喷口的外端面或者与煤气喷口的外端面平齐;
所述第二二位伸缩阀头切换至排烟位时,所述第二二位伸缩阀头向煤气流出的方向推动第二拉伸杆直至整个所述第二堵头位于煤气喷口外;
向所述煤气流通通路中通入高炉煤气时,所述空气喷口与所述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5~2.5:1,所述煤气喷口与所述第二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5~2.5:1;向所述煤气流通通路中通入转炉煤气时,所述空气喷口与所述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6~2.6:1,所述煤气喷口与所述第二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6~2.6:1;向所述煤气流通通路中通入混合煤气时,所述空气喷口与所述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7~2.7:1,所述煤气喷口与所述第二堵头的截面面积比为1.7~2.7: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流通通路设置在空气流通通路内部,所述第一堵头为中空柱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煤气流通通路包括第二煤气直通管,所述第二煤气直通管沿空气流通通路的轴向方向贯穿在整个所述空气流通通路中,且所述第二煤气直通管的轴线与所述空气流通通路的轴线重合;
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处于燃烧位时,所述第一堵头位于空气喷口内且套设在所述第二煤气直通管的煤气出口端上;
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切换至排烟位时,所述第一堵头沿所述第二煤气直通管的轴向方向滑出直至整个所述第一堵头位于空气喷口外;
向所述第二煤气直通管中通入高炉煤气或者天然气时,满足关系式:S1:(S2+S3)=1.4~1.8:1;向所述第二煤气直通管中通入混合煤气时,满足关系式:S1:(S2+S3)=1.4~1.7:1;其中S1为空气喷口的截面面积,S2为第一堵头的截面面积,S3为第二煤气直通管的截面面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6或7中所述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与所述换向装置相联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位伸缩阀头和所述第二二位伸缩阀头均与换向装置相联动。
CN202010754016.7A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 Active CN11192824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4016.7A CN111928244B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54016.7A CN111928244B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8244A CN111928244A (zh) 2020-11-13
CN111928244B true CN111928244B (zh) 2022-07-12

Family

ID=73314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54016.7A Active CN111928244B (zh) 2020-07-30 2020-07-30 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28244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8835A (ko) * 2004-09-30 2006-04-04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단일 헤드형 자기 축열 버너
CN101482266A (zh) * 2009-01-09 2009-07-15 吴道洪 低热值煤气双预热蓄热式辐射管
CN101514871A (zh) * 2009-04-10 2009-08-26 株洲火炬工业炉有限责任公司 蓄热式熔铅炉
CN106402870A (zh) * 2016-11-23 2017-02-15 北京京诚凤凰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空煤气双蓄热式烧嘴
CN107906516A (zh) * 2017-12-13 2018-04-13 中冶京诚(扬州)冶金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燃气双预热的连续式自身蓄热无焰燃烧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60028835A (ko) * 2004-09-30 2006-04-04 한국에너지기술연구원 단일 헤드형 자기 축열 버너
CN101482266A (zh) * 2009-01-09 2009-07-15 吴道洪 低热值煤气双预热蓄热式辐射管
CN101514871A (zh) * 2009-04-10 2009-08-26 株洲火炬工业炉有限责任公司 蓄热式熔铅炉
CN106402870A (zh) * 2016-11-23 2017-02-15 北京京诚凤凰工业炉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空煤气双蓄热式烧嘴
CN107906516A (zh) * 2017-12-13 2018-04-13 中冶京诚(扬州)冶金科技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空气/燃气双预热的连续式自身蓄热无焰燃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8244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5969B (zh) 一种低NOx煤粉燃烧器
WO2015043296A1 (zh) 一种递进切换蓄热式燃烧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CN202581320U (zh) 一种管式自身预热式燃气烧嘴
CN106287725B (zh) 分级燃烧技术低NOx平焰蓄热式烧嘴
WO2017084254A1 (zh) 具有多孔喷管换热器的连续式低氧高温燃烧熔铝炉
CN2697470Y (zh) 蓄热式燃气辐射管燃烧器
CN102607026A (zh) 一种管式自身预热式燃气烧嘴
CN207716416U (zh) 空气/燃气双预热的连续式自身蓄热无焰燃烧器
CN107893991B (zh) 环道旋流预混多排阵列喷射旋流穿透蓄热套筒的燃烧装置
CN111928244B (zh) 一种蓄热换向无焰燃烧装置
CN207407340U (zh) 低氮燃烧器
CN103615905A (zh) 连续蓄热式工业炉余热利用系统
CN210004365U (zh) 一种适用于高参数大容量的燃高炉煤气环保锅炉
CN107906516A (zh) 一种空气/燃气双预热的连续式自身蓄热无焰燃烧器
CN202177101U (zh) 一种自预热式辐射管燃气烧嘴
CN104296142A (zh) 燃气无焰纯氧燃烧器
CN103206708A (zh) 一种蓄热式烧嘴
CN202125949U (zh) 高效燃烧器
CN109945192B (zh) 一种高热值燃料同心射流空气单蓄热烧嘴
CN103759254A (zh) 一种蓄热式燃烧系统
CN209706054U (zh) 一种高热值燃料同心射流空气单蓄热烧嘴
CN214370182U (zh) 一种蓄热式分体烧嘴
CN201289087Y (zh) 四腔一体自身蓄热式烧嘴
CN2562078Y (zh) 蓄热式燃烧器
CN201688554U (zh) 常压热水加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