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6824B - 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6824B
CN111926824B CN202010783110.5A CN202010783110A CN111926824B CN 111926824 B CN111926824 B CN 111926824B CN 202010783110 A CN202010783110 A CN 202010783110A CN 111926824 B CN111926824 B CN 11192682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le
cast
groove
hole
movable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783110.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26824A (zh
Inventor
李树枝
梁国斌
冯国民
黄冬青
何广泉
杨兴明
邵乐超
袁晔斐
童水平
马光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uota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uota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uota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uotai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783110.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6824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682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682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2682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682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7/00Excavations; Bordering of excavations; Making embankments
    • E02D17/02Foundation pits
    • E02D17/04Bordering surfacing or stiffening the sides of foundation p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8WORKING CEMENT, CLAY, OR STONE
    • B28D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 B28D1/00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 B28D1/26Working stone or stone-like materials, e.g. brick, concrete or glas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Machines, devices, tools therefor by impact tools, e.g. by chisels or other tools having a cutting edge
    • B28D1/265Scabbling machines or scabbling tool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19/00Keeping dry foundation sites or other areas in the ground
    • E02D19/06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2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 E02D19/18Restraining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damming or interrupting the passage of underground water by making use of sealing aprons, e.g. diaphragms made from bituminous or clay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DFOUNDATIONS; EXCAVATIONS; EMBANKMENTS; UNDERGROUND OR UNDERWATER STRUCTURES
    • E02D5/00Bulkheads, piles, or other structural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o foundation engineering
    • E02D5/22Piles
    • E02D5/34Concrete or concrete-like piles cast in position ; Apparatus for making sam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ning & Mineral Resour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aleontology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密排桩深基坑支护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最适用在城市核心区域的深基坑工程,这种深基坑周边环境会非常复杂,要求基坑开挖过程中变非常小,基坑安全要求高,地质条件差,采用内支撑的支护体系等特点。基坑支护桩具有投入大,属于临时性结构,如果不利用于地下主体结构,将造成较大资源浪费。本发明将此种临时性支护桩用于永久地下室外墙结构,具有节约资源、降低造价、绿色环保等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深基坑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或桩加止水围幕作为围护结构。但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地下连续墙很难成槽,特别是有砂层又有地下水时,容易塌槽,施工周期长,施工成本高,当后期作为地下室外墙用时,在槽段接头处会渗漏,且很难堵住。采用桩加止水围幕进行基坑围,止水效果很难保证,当基坑开挖完后,基坑围护结构就没有用了,非常浪费,支护与地下室外墙之间的淝槽需要回墙,不环保,且回填的质量难以保证,会引起地面下沉。
在建筑排桩维护结构时,经常需要进行凿毛操作,由于桩体为长管型结构,对整个桩体侧壁处理较为不便,若采用人工加工方式,工人需要跳入一个个坑中,效率十分低下,且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a、按照基坑支护组合密排桩设计及桩位布置图,进行放线定桩位;首先机械成孔,安放钢筋笼,在钢筋笼上绑扎带直螺纹套筒的抗拉抗剪钢筋,再浇筑混凝土,桩身混凝土采用P8抗渗混凝土,形成机械成孔灌注桩,且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桩距为机械成孔灌注桩桩径的两倍;
b、当机械成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开始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之间施工人工挖孔灌注桩,与已施工的机械成孔灌注桩形成密排桩墙结构;
c、人工挖孔灌注桩依靠两侧已施工的机械成孔灌注桩和两片弧形护壁分节成孔,成孔过程中保证机械成孔灌注桩与人工挖孔灌注桩结合面的宽度,利用凿毛设备把结合面凿毛并清理干净,以保证两种桩结合良好;
d、在浇筑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混凝土之前在两桩结合面中部从上至下竖向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
e、人工挖孔灌注桩成孔后,安放钢筋笼,并将带螺纹丝头的抗拉抗剪钢筋与带直螺纹套筒的抗拉抗剪钢筋连接,起抗拉抗剪作用;
f、人工挖孔桩施工完且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80%,开始进行桩顶冠梁的施工,并在冠梁中预留好地下室顶板的钢筋;
g、桩顶冠梁混凝土强度达到80%,开始进行土方分层开挖及内支撑施工,土方开挖过程中把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基坑或地下室这一侧的护壁凿除;
h、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底板、地下室结构板和地下室顶板施工;在底板和地下室结构板的标高处设置边梁,并在边梁范围内对密排桩进行植筋,通过植入的密排桩与边梁间的抗拉抗剪钢筋可以保证底板和地下室结构板与密排桩的外墙连接成一个整体;
i、当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机械成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交替密排的桩墙就成为了地下室外墙;
其中,所述步骤c中的凿毛设备包括运输车、设于所述运输车上的液压缸及设于所述液压缸活塞杆上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通腔,所述通腔内穿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内穿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顶部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二连接管顶部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连接管内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上设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有第一活动腔,所述第一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一端设有凿子;所述第二连接管底部设有锥形块,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三安装板上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板顶部,所述第三安装板上设有配重块;在将弧形护臂放入到人工挖孔内前,运输车开至机械成孔灌注桩一侧,液压缸驱动第一安装板移动,调整第一安装板的位置,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往下运动,第二连接管底部与人工挖孔灌注桩底部相接触,锥形块插入到泥土内,配重块撞击在第三安装板上,第三安装板推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往下运动,锥形块完全插入到泥土内;活动块沿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往下移动,第一推杆推动凿子撞击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上,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上做凿毛处理。
利用凿毛设备直接对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做凿毛加工,无需人工进入到坑内对灌注桩侧壁做加工,降低对机械成孔灌注桩的加工难度,减小灌注桩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利用运输车直接对整个设备进行运输,降低设备移动难度,使设备根据需要移动至所需位置处,以便直接对需要加工的灌注桩进行加工,增加设备使用的方便性;利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为第二安装板起导向作用,使第二安装板只能随活动块沿灌注桩侧壁移动,提升凿子与灌注桩侧壁的接触效果,从而提升对灌注桩的凿毛效果;通过锥形块的设置,使第二连接管伸入到坑内后能够插入到坑体底部的泥土内,利用泥土对第二连接管起固定作用,从而在两端分别给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一个固定力,保证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结构强度,为活动块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保证活动块移动的稳定性。
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桩长按地质条件、基坑支护的受力确定,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深度大于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深度,并与人工挖孔灌注桩形成不同桩长组合。
机械成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相互内嵌,机械成孔灌注桩与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结合面的横向宽度为400~500mm。
机械成孔灌注桩可以是各种机械成孔的灌注桩,如冲孔成孔灌注桩、旋挖成孔灌注桩、螺旋钻成孔灌注桩。
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设有限位杆,所述第一推杆设于所述限位杆上,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壁设有与所述限位杆相连的第一连接弹簧;所述第一活动腔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壁上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活动腔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腔相通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穿设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配合的凸轮;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腔相通的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配合的推杆组件;活动块带动第二安装板移动至机械开孔灌注桩一侧后,凸轮转动,第一支撑杆进入到第二通槽内,推杆组件推动第一连接杆往第一活动腔一端移动,第一连接弹簧受到拉伸,第一连接杆移动至第一活动腔一端后停止移动,第一连接弹簧拉动第一连接杆往回移动,限位杆推动第一推杆往第一活动腔外侧移动,凿子撞击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上,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上完成凿毛处理;凿毛处理完成后,凸轮转动,凸轮图凸缘转动至与第一支撑杆相接触,第一支撑杆从第二通槽内伸出,第一支撑杆抵在限位杆上。
所述活动块上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安装板通过一固定钉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上,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配合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内壁上设有第四活动腔,所述第四活动腔内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一推板,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槽相通的第五活动腔,所述第五活动腔内设有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上设有第二推杆,所述第五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四通槽,所述第四通槽内穿设有固定块,所述第三通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块相配合的第一固定槽;当所述第二推杆往所述第五活动腔内移动时,所述固定块往所述第四通槽外侧移动;在安装第二安装板时,转动第一推板,第一推板转动至与第一挡板垂直状态,将第一挡板推送至第四活动腔内,第二安装板从第三通槽处塞下,第二安装板固定在第二连接板上;推动第一推板,第一挡板移动至第三通槽顶部,转动第一推板,第一推板转动至水平状态,往第五活动腔内推动第一推板,第一推板推动第二推杆往第五活动腔内移动,固定块往第四通槽外侧移动进入到第一固定槽内,完成第二安装板的安装。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适用在城市核心区域的深基坑工程,这种深基坑周边环境会非常复杂,要求基坑开挖过程中变非常小,基坑安全要求高,地质条件差,采用内支撑的支护体系等特点;基坑支护桩具有投入大,属于临时性结构,如果不利用于地下主体结构,将造成较大资源浪费,将此种临时性支护桩用于永久地下室外墙结构,具有节约资源、降低造价、绿色环保等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凿毛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凿毛设备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沿A-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3中的A处放大图。
图5为图2中沿B-B处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的B处放大图。
图7为图6中的C处放大图。
图8为图2中沿C-C处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的D处放大图。
图10为图8中的E处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的F处放大图。
图12为图2中沿D-D处的剖视图。
图13为图12中的G处放大图。
图14为图2中沿E-E处的剖视图。
图15为图14中的H处放大图。
图16为本发明凿毛设备的右视图。
图17为图16中沿F-F处的剖视图。
图18为图17中的I处放大图。
图19为图17中的J处放大图。
图20为图16中沿G-G处的剖视图。
图21为图20中的K处放大图。
图22为图16中沿H-H处的剖视图。
图23为图22中的L处放大图。
图24为图16中沿L-L处的剖视图。
图25为图24中的M处放大图。
图26为图16中沿M-M处的剖视图。
图27为图26中的N处放大图。
图28为图16中沿I-I处的剖视图。
图29为图28中的O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
a、按照基坑支护组合密排桩设计及桩位布置图,进行放线定桩位;首先机械成孔,安放钢筋笼,在钢筋笼上绑扎带直螺纹套筒的抗拉抗剪钢筋,再浇筑混凝土,桩身混凝土采用P8抗渗混凝土,形成机械成孔灌注桩,且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桩距为机械成孔灌注桩桩径的两倍;
b、当机械成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开始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之间施工人工挖孔灌注桩,与已施工的机械成孔灌注桩形成密排桩墙结构;
c、人工挖孔灌注桩依靠两侧已施工的机械成孔灌注桩和两片弧形护壁分节成孔,成孔过程中保证机械成孔灌注桩与人工挖孔灌注桩结合面的宽度,利用凿毛设备把结合面凿毛并清理干净,以保证两种桩结合良好;
d、在浇筑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混凝土之前在两桩结合面中部从上至下竖向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
e、人工挖孔灌注桩成孔后,安放钢筋笼,并将带螺纹丝头的抗拉抗剪钢筋与带直螺纹套筒的抗拉抗剪钢筋连接,起抗拉抗剪作用;
f、人工挖孔桩施工完且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80%,开始进行桩顶冠梁的施工,并在冠梁中预留好地下室顶板的钢筋;
g、桩顶冠梁混凝土强度达到80%,开始进行土方分层开挖及内支撑施工,土方开挖过程中把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基坑或地下室这一侧的护壁凿除;
h、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底板、地下室结构板和地下室顶板施工;在底板和地下室结构板的标高处设置边梁,并在边梁范围内对密排桩进行植筋,通过植入的密排桩与边梁间的抗拉抗剪钢筋可以保证底板和地下室结构板与密排桩的外墙连接成一个整体;
i、当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机械成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交替密排的桩墙就成为了地下室外墙。
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桩长按地质条件、基坑支护的受力确定,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深度大于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深度,并与人工挖孔灌注桩形成不同桩长组合;机械成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相互内嵌,机械成孔灌注桩与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结合面的横向宽度为400~500mm,优选为450mm;机械成孔灌注桩可以是各种机械成孔的灌注桩,如冲孔成孔灌注桩、旋挖成孔灌注桩、螺旋钻成孔灌注桩。
如图1-29所示,所述步骤c中的凿毛设备包括运输车8、设于所述运输车8上的液压缸81及设于所述液压缸81活塞杆上的第一安装板1,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设有通腔,所述通腔内穿设有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一连接管3内穿设有第二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3顶部设有第一限位板31,所述第二连接管4顶部设有第二限位板45,所述第一连接管3内设有活动块5,所述活动块5上设有第二安装7板,所述第二安装板7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72,所述第一连接板72上设有第一活动腔721,所述第一活动腔721侧壁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第一推杆732,所述第一推杆732一端设有凿子733;所述第二连接管4底部设有锥形块41,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设有第三安装板2,所述第三安装板2上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板31顶部,所述第三安装板2上设有配重块21;在将弧形护臂放入到人工挖孔内前,运输车8开至机械成孔灌注桩一侧,液压缸81驱动第一安装板1移动,调整第一安装板1的位置,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往下运动,第二连接管4底部与人工挖孔灌注桩底部相接触,锥形块41插入到泥土内,配重块21撞击在第三安装板2上,第三安装板2推动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往下运动,锥形块41完全插入到泥土内;活动块5沿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往下移动,第一推杆732推动凿子733撞击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上,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上做凿毛处理。
利用凿毛设备直接对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做凿毛加工,无需人工进入到坑内对灌注桩侧壁做加工,降低对机械成孔灌注桩的加工难度,减小灌注桩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利用运输车直接对整个设备进行运输,降低设备移动难度,使设备根据需要移动至所需位置处,以便直接对需要加工的灌注桩进行加工,增加设备使用的方便性;利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为第二安装板起导向作用,使第二安装板只能随活动块沿灌注桩侧壁移动,提升凿子与灌注桩侧壁的接触效果,从而提升对灌注桩的凿毛效果;通过锥形块的设置,使第二连接管伸入到坑内后能够插入到坑体底部的泥土内,利用泥土对第二连接管起固定作用,从而在两端分别给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一个固定力,保证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的结构强度,为活动块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保证活动块移动的稳定性。
运输车上还设有支撑架等结构用于支撑第一安装板,所述支撑架结构为常见的钢框架结构,仅为第一安装板提供支撑力,为较为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第一安装板可转动连接于液压缸活塞杆上,使第一安装板在运输时完全处于运输车上,在使用时其一侧可从运输车上移出,使凿毛设备的使用更加方便。
如图3-4所示,所述第一连接管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槽32,第二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一滑槽33,所述第二连接管侧壁上设有第三活动槽42,第三活动槽内壁上设有第二滑槽43,所述第三活动槽与所述第二活动槽相对应,所述活动块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活动槽相配合的第一连接块51,所述第一连接块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滑槽相配合的第一滑块511,所述第一连接块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二活动槽相配合的第二连接块512,所述第二连接块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滑槽相配合的第二滑块513;活动块在第一连接管内移动时,第二连接块嵌于第二活动槽内,第二滑块与第一滑槽相互配合,对活动块起固定作用,将活动块固定在第一连接管内,防止活动块从第一连接管内推脱出;活动块继续往下运动时,活动块移动至第二连接管内,第一连接块直接进入到第三活动槽内,第一滑块嵌入到第二滑槽内,第一滑块与第二滑槽继续配合对活动块起固定作用,防止活动块从第二连接管内脱出,保证活动块与连接管的连接效果,使第二安装板能够正常沿灌注桩侧壁移动,对灌注桩侧壁起凿毛处理。
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块11和第二安装块12,第一安装块上设有第一驱动电机111,第二安装块上设有第二驱动电机121,第一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一线轴,第二驱动电机输出轴上设有第二线轴,所述第一线轴上绕设有第一连接绳,第一连接绳另一端固连于第二连接管顶部,所述第二线轴上绕设有第二连接绳,第二连接绳另一端固连于活动块顶部;利用第一连接绳和第二连接绳对第二连接管和活动块的上下运动起控制作用,使设备自动化进行工作,降低灌注桩安装操作的难度。
如图9-11所示,所述第一活动腔721内设有第一连接杆73,所述第一连接杆73一端设有限位杆731,所述第一推杆732设于所述限位杆731上,所述第一活动腔721内壁设有与所述限位杆731相连的第一连接弹簧78;所述第一活动腔721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壁上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活动腔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腔721相通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穿设有第一支撑杆75,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配合的凸轮76;所述第二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凸轮转动的第三驱动电机,所述第二安装板7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腔721相通的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配合的推杆组件;活动块5带动第二安装板7移动至机械开孔灌注桩一侧后,凸轮76转动,第一支撑杆75进入到第二通槽内,推杆组件推动第一连接杆73往第一活动腔721一端移动,第一连接弹簧78受到拉伸,第一连接杆73移动至第一活动腔721一端后停止移动,第一连接弹簧78拉动第一连接杆73往回移动,限位杆731推动第一推杆732往第一活动腔721外侧移动,凿子733撞击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上,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上完成凿毛处理;凿毛处理完成后,凸轮76转动,凸轮凸缘761转动至与第一支撑杆75相接触,第一支撑杆75从第二通槽内伸出,第一支撑杆75抵在限位杆731上。
如图6、10所示,所述活动块5上设有第三连接板53,所述第三连接板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530,所述第二安装板7通过一固定钉71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530上,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相配合的第四活动槽34,第二连接管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相配合的第五活动槽44;在第三连接板设置下,使活动块在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内移动可带动第二安装板在竖直方向上做上下运动,保证凿子与灌注桩侧壁的接触效果,提升凿毛设备对灌注桩的加工效果。
如图11所示,所述凸轮凸缘上设有第三连接绳,第三连接绳另一端固连于第一支撑杆上;所述第一支撑杆侧壁上设有第三滑块751,第二通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滑块相配合的第三滑槽77;第三滑槽与第三滑块相互配合,将第一支撑杆连接于第二通槽内,防止第一支撑杆从第二通槽内脱出;凸轮凸缘转动至竖直状态时,凸轮凸缘拉动第三连接绳,第三连接绳拉动第一支撑杆进入到第二通槽内,使第一连接弹簧拉动限位杆往回移动时不与第一支撑杆碰撞,增加第一推杆行程,从而提升凿子对灌注桩侧壁的凿毛效果;当凸轮凸缘转动至水平状态时,凸轮凸缘推动第一支撑杆从第二通槽内伸出,第一支撑杆穿设在第一连接弹簧内,利用第一支撑杆为限位杆提供支撑力,使凿子处于第一活动腔内,避免凿子磨损影响凿子使用;第一活动腔和第二活动腔顶部设有盖板79,盖板卡接于第一活动腔顶部,可通过将盖板从第一活动腔上取出的方式,直接将第一连接杆取出,以便对凿子做更换维护,降低设备维护成本。
如图9所示,所述推杆组件包括第三推杆74和第四推杆741,第四推杆可转动连接于第三推杆一端,第一连接杆上设有与所述第四推杆相配合的第一凹槽;在对第一连接杆安装时,开启盖板,往上翻转第四推杆,将第四推杆翻转至竖直状态,第一连接杆装入到第一活动腔内,往下翻转第四推杆,第四推杆嵌入到第一凹槽内,使第四推杆与第一连接杆形成连接配合,以便在第四推杆作用下带动第一连接杆移动,在第一连接弹簧上积累弹性势能,提升凿子对灌注桩侧壁的凿毛效果;所述第三推杆上设有第四滑块,第二活动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四滑块相配合的第四滑槽,在第四滑块与第四滑槽的相互配合下,使第三推杆和第四推杆只能在水平方向上移动,保证推杆组件对第一连接杆传动的稳定性。
如图6-7所示,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槽相配合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顶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固定钉穿设于所述连接孔内,固定钉与第二连接槽通过螺纹相连,固定钉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凹槽相配合的压块711,压块顶部设有第二推板712;第二连接板上设有第六活动腔54,第六活动腔内设有固定板55,第二安装板上设有与所述固定板相配合的第二固定槽,固定板上设有与所述连接孔相配合的第一通孔,第六活动腔底部设有第六活动槽,固定板底部设有与所述第六活动槽相配合的第一推块554,第六活动槽底部设有第三凹槽5301;固定板上设有上第一空腔551,第一空腔顶部设有第二推块552和连接块553,第一空腔为凵型结构,所述第二推块和所述连接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空腔顶部两侧;连接块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相通的第二空腔,第二空腔靠近连接孔内壁一侧的侧壁为橡胶制成;第二安装板装在第二连接板上后,推动第一推块,将固定板推入到第二固定槽内,固定钉插入到第二连接槽内后,转动固定钉,固定钉带动压块往下运动,压块推动第二推块往下运动,第二推块进入到第一空腔内,第一空腔内的气流进入到第二空腔内,第二空腔内气压增加后挤压第二空腔侧壁,使第二空腔内壁受力膨胀,从而使连接块侧壁抵在连接孔内壁上,提升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槽的连接效果,从而提升第二安装板与第二连接板的固定效果;在第三凹槽设置下,为第一推块两端提供预留空间,使第一推块更易被推动,以便利用固定板辅助固定钉提升第二安装板与第二连接板的连接效果;在拆卸第二安装板时,转动固定钉,将固定钉从第二连接槽内转出,第二空腔侧壁在弹力作用下自动复位,第二推块自动升起,固定钉从连接孔内取出后,推动固定板往第六活动腔内移动,固定板进入到第六活动腔内后可直接将第二安装板从第二连接板上取出。
如图4、10所示,活动块上设有第七活动腔59,第七活动腔内设有第五推杆52,第五推杆上设有第一复位弹簧522,第五推杆上还设有第六推杆,第七活动腔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六推杆相配合的第五通槽,第三连接板两侧分别设有第五滑槽,第五通槽与第五滑槽相通,第五滑槽内设有第五滑块,第五滑块上设有第三连接杆58,第三连接杆上设有第七推杆581,第二活动腔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七推杆相配合的开口;第七活动腔顶部设有进气孔510,进气孔设于第五推杆一端,第七活动腔内壁上还设有第四凹槽591,第四凹槽顶部设有第二通孔520;所述第七活动腔一端设有第七活动槽,所述第七活动槽内设有第三推块56,所述第七活动腔另一端设有第八活动槽,第八活动槽内设有第四推块57,第七活动槽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七活动槽相通的第九活动槽550,第八活动槽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第八活动槽相通的第十活动槽560,第九活动槽顶部设有第八活动腔,第八活动腔与第十活动槽和第四凹槽相通,第八活动腔内设有第二挡板540,第二挡板底部设有第四连接杆5401和第五连接杆5402,第四连接杆设于第九活动槽内,第五连接杆设于第十活动槽内,第四连接杆与第三推块相连,第五连接杆与第四推块相连,第二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二通孔相配合的第三通孔5403;设备在使用时,在进气孔处连接输气管,第一连接板移动至灌注桩一侧后,输气管往进气孔内输送气流,气流进入到第七活动腔内后增加第七活动腔内的气压,在气压作用下推动第五推杆往第七活动腔一端移动,第五推杆移动时带动第六推杆移动,第六推杆插入到第五滑槽推动第五滑块移动,第七推杆进入到开口内推动第三推杆移动的,第四推杆带动第一连接杆移动,使第一连接弹簧受到拉伸;当第五推杆移动至第四推块一侧后,第五推杆推动第四推块移动,第四推块带动第二挡板移动,使第三通孔移动至第二通孔底部,第二通孔处于开启状态,第七活动腔内的气流从第二通孔处漏出,第一复位弹簧推动第五推杆往回移动,第一连接杆在失去支撑力后被第一连接弹簧拉动,使凿子撞击在灌注桩侧壁上,对灌注桩起凿毛处理;第五推杆往回移动时,第五推杆推动第三推块移动,第三推块带动第二挡板移动,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相错开,第二挡板将第二通孔封闭,第七活动腔处于封闭状态,输气管继续通入气流,使第一连接杆继续移动;第二挡板对第二通孔的开关做控制,使第一连接杆在第五推杆和第一连接弹簧配合下做往复运动,以便利用凿子对灌注桩表面做凿毛处理。
如图28-29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板7相配合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内壁上设有第四活动腔15,所述第四活动腔15内设有第一挡板6,所述第一挡板6上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一推板61,第四活动腔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推板相配合的第十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挡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槽相通的第五活动腔,所述第五活动腔内设有第二连接杆621,所述第二连接杆621上设有第二推杆622,所述第五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四通槽,所述第四通槽内穿设有固定块63,所述第三通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块63相配合的第一固定槽16;当所述第二推杆622往所述第五活动腔内移动时,所述固定块63往所述第四通槽外侧移动;在安装第二安装板7时,转动第一推板61,第一推板61转动至与第一挡板6垂直状态,将第一挡板6推送至第四活动腔15内,第二安装板7从第三通槽处塞下,第二安装板7固定在第二连接板530上;推动第一推板61,第一挡板6移动至第三通槽顶部,转动第一推板61,第一推板61转动至水平状态,往第五活动腔内推动第一推板61,第一推板61推动第二推杆621往第五活动腔内移动,固定块63往第四通槽外侧移动进入到第一固定槽16内,完成第二安装板7的安装。
如图29所示,第二推杆上设有第八推杆622,固定块侧壁上铰接有第六连接杆631和第七连接杆632,第七连接杆另一端铰接于第五活动腔内壁上,第六页连接杆一端设有第六滑块633,第六连接杆另一端铰接于第六滑块上,第五活动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第六滑块相配合的第六滑槽64;当第二安装板安装完成后,转动第一推板,第一推板转动至水平状态后,往第五活动腔内推送第二推杆,第八推杆抵在第六连接杆上,在第八推杆作用下推动第六滑块在第六滑槽内移动,第六连接杆和第七连接杆绕连接点转动,推动固定块往第五活动腔外侧运动,使固定块插入到第一固定槽内,将第一挡板固定在第三通槽内。
如图18所示,第一活动槽底部设有第五凹槽,第五凹槽内设有支撑弹簧63,支撑弹簧顶部设有限位块63,第一推板上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的第六通槽611;在将第一推板翻下时,第一推板压在限位块上,限位块被压入到第五凹槽内,往第五活动腔内推动第一推板,第八推杆将固定块推出后,第六通槽移动至限位块顶部,支撑弹簧推动限位块往上运动,限位块插入到第六通槽内,限位块与第六通槽内壁相接触,在限位块作用下为第一推板提供支撑力,使第一推板无法往回移动,保证固定块与第一固定槽的配合效果;第六连接杆和第七连接杆之间设有第二复位弹簧,当需要对第二安装板做维护时,直接往上翻转第一推板,限位块从第六通槽内移出,第一推板失去支撑力后往第五活动腔外侧移动,第二复位弹簧推动第六连接杆和第七连接杆相分离,固定块进入到第五活动腔内,使固定块从第一活动槽内脱出,以便直接将第一挡板推入到第四活动腔内。
如图19、21所示,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第八活动腔13,第八活动腔内穿设有第二支撑杆14,第二支撑杆底部设有第三限位板141,第二支撑杆顶部设有第七滑块142,第三安装板一侧设有底部设有第四连接板25,所述第四连接诶板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七滑块相配合的第七滑槽251,第三安装板上设有第一支撑板22,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第六凹槽,第六凹槽内可转动连接有导轮23,导轮上设有环槽,所述环槽内壁上设有凸块231,配重块上设有第四连接绳24,第四连接绳绕设于环槽内,第四连接绳一点固连于第三安装板上;第一支撑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导轮转动的第四驱动电机;第三安装板随第一连接管的下降而下降,使第三安装板始终处于第一连接管顶部;第二安装板安装后,往第一限位板顶部方向推动第三安装板,使第三安装板移动至第一限位板顶部,第四驱动电机驱动导轮转动,凸块间断性的与第四连接绳相接触,凸块推动第四连接绳往上运动,配重块在第四连接绳作用下往上运动,凸块与第四连接绳脱开接触后,配重块直接砸落在第三安装板上,在配重块作用下为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提供推力,将锥形块打入到泥土中,以便对第二连接管做固定,为凿子提供稳定支撑力,保证设备的结构强度,增加设备使用的可靠性。
如图15所示。第一连接管内壁上设有第九活动腔35,第九活动腔内设有第二连接弹簧351,第二连接弹簧上设有第二支撑板,第九活动腔内设有电磁铁,第二支撑板为铁合金制成;当设备不使用时,第二连接管处于第一连接管内,第二连接管将第二支撑板压在第九活动腔内,当第二连接管往下运动至第一连接管底部后,第二限位板移动至第二支撑板底部,第二支撑板在第二连接弹簧作用下伸出,第二支撑板移动至第二限位板顶部为第二限位板提供限位作用,将第二连接管固定在第一连接管底部,使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形成一直线状态,以便在配重块下压第一连接管时推动第二连接管下降。
可先将第二安装板装在活动块上后,再将活动块装入到第一连接管内,完成第二安装板的安装。
本申请附图中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液压缸均为示意图,其具体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电机和液压缸结构相同。

Claims (6)

1.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a、按照基坑支护组合密排桩设计及桩位布置图,进行放线定桩位;首先机械成孔,安放钢筋笼,在钢筋笼上绑扎带直螺纹套筒的抗拉抗剪钢筋,再浇筑混凝土,桩身混凝土采用P8抗渗混凝土,形成机械成孔灌注桩,且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桩距为机械成孔灌注桩桩径的两倍;
b、当机械成孔灌注桩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开始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之间施工人工挖孔灌注桩,与已施工的机械成孔灌注桩形成密排桩墙结构;
c、人工挖孔灌注桩依靠两侧已施工的机械成孔灌注桩和两片弧形护壁分节成孔,成孔过程中保证机械成孔灌注桩与人工挖孔灌注桩结合面的宽度,利用凿毛设备把结合面凿毛并清理干净,以保证两种桩结合良好;
d、在浇筑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混凝土之前在两桩结合面中部从上至下竖向安装遇水膨胀止水条;
e、人工挖孔灌注桩成孔后,安放钢筋笼,并将带螺纹丝头的抗拉抗剪钢筋与带直螺纹套筒的抗拉抗剪钢筋连接,起抗拉抗剪作用;
f、人工挖孔桩施工完且桩身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的80%,开始进行桩顶冠梁的施工,并在冠梁中预留好地下室顶板的钢筋;
g、桩顶冠梁混凝土强度达到80%,开始进行土方分层开挖及内支撑施工,土方开挖过程中把人工挖孔灌注桩在基坑或地下室这一侧的护壁凿除;
h、土方开挖完成后,进行底板、地下室结构板和地下室顶板施工;在底板和地下室结构板的标高处设置边梁,并在边梁范围内对密排桩进行植筋,通过植入的密排桩与边梁间的抗拉抗剪钢筋可以保证底板和地下室结构板与密排桩的外墙连接成一个整体;
i、当地下结构施工完成后,机械成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交替密排的桩墙就成为了地下室外墙;
其中,所述步骤c中的凿毛设备包括运输车(8)、设于所述运输车(8)上的液压缸(81)及设于所述液压缸(81)活塞杆上的第一安装板(1),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设有通腔,所述通腔内穿设有第一连接管(3),所述第一连接管(3)内穿设有第二连接管(4),所述第一连接管(3)顶部设有第一限位板(31),所述第二连接管(4)顶部设有第二限位板(45),所述第一连接管(3)内设有活动块(5),所述活动块(5)上设有第二安装(7)板,所述第二安装板(7)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72),所述第一连接板(72)上设有第一活动腔(721),所述第一活动腔(721)侧壁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活动腔内设有第一推杆(732),所述第一推杆(732)一端设有凿子(733);所述第二连接管(4)底部设有锥形块(41),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设有第三安装板(2),所述第三安装板(2)上设于所述第一限位板(31)顶部,所述第三安装板(2)上设有配重块(21);在将弧形护臂放入到人工挖孔内前,运输车(8)开至机械成孔灌注桩一侧,液压缸(81)驱动第一安装板(1)移动,调整第一安装板(1)的位置,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往下运动,第二连接管(4)底部与人工挖孔灌注桩底部相接触,锥形块(41)插入到泥土内,配重块(21)撞击在第三安装板(2)上,第三安装板(2)推动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往下运动,锥形块(41)完全插入到泥土内;活动块(5)沿第一连接管(3)和第二连接管(4)往下移动,第一推杆(732)推动凿子(733)撞击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上,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上做凿毛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桩长按地质条件、基坑支护的受力确定,机械成孔灌注桩的深度大于人工挖孔灌注桩的深度,并与人工挖孔灌注桩形成不同桩长组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机械成孔灌注桩和人工挖孔灌注桩相互内嵌,机械成孔灌注桩与人工挖孔灌注桩的结合面的横向宽度为400~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机械成孔灌注桩为冲孔成孔灌注桩、旋挖成孔灌注桩、螺旋钻成孔灌注桩或其他机械成孔的灌注桩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腔(721)内设有第一连接杆(73),所述第一连接杆(73)一端设有限位杆(731),所述第一推杆(732)设于所述限位杆(731)上,所述第一活动腔(721)内壁设有与所述限位杆(731)相连的第一连接弹簧(78);所述第一活动腔(721)内壁上设有第二活动腔,所述第二活动腔内壁上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活动腔侧壁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腔(721)相通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内穿设有第一支撑杆(75),所述第二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相配合的凸轮(76);所述第二安装板(7)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腔(721)相通的第三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相配合的推杆组件;活动块(5)带动第二安装板(7)移动至机械开孔灌注桩一侧后,凸轮(76)转动,第一支撑杆(75)进入到第二通槽内,推杆组件推动第一连接杆(73)往第一活动腔(721)一端移动,第一连接弹簧(78)受到拉伸,第一连接杆(73)移动至第一活动腔(721)一端后停止移动,第一连接弹簧(78)拉动第一连接杆(73)往回移动,限位杆(731)推动第一推杆(732)往第一活动腔(721)外侧移动,凿子(733)撞击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上,在机械成孔灌注桩侧壁上完成凿毛处理;凿毛处理完成后,凸轮(76)转动,凸轮凸缘(761)转动至与第一支撑杆(75)相接触,第一支撑杆(75)从第二通槽内伸出,第一支撑杆(75)抵在限位杆(73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块(5)上设有第二连接板(530),所述第二安装板(7)通过一固定钉(71)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530)上,所述第一安装板(1)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板(7)相配合的第三通槽,所述第三通槽内壁上设有第四活动腔(15),所述第四活动腔(15)内设有第一挡板(6),所述第一挡板(6)上设有第一活动槽,所述第一活动槽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一推板(61),所述第一挡板(6)上设有与所述第一活动槽相通的第五活动腔,所述第五活动腔内设有第二连接杆(621),所述第二连接杆(621)上设有第二推杆(622),所述第五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四通槽,所述第四通槽内穿设有固定块(63),所述第三通槽内壁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块(63)相配合的第一固定槽(16);当所述第二推杆(622)往所述第五活动腔内移动时,所述固定块(63)往所述第四通槽外侧移动;在安装第二安装板(7)时,转动第一推板(61),第一推板(61)转动至与第一挡板(6)垂直状态,将第一挡板(6)推送至第四活动腔(15)内,第二安装板(7)从第三通槽处塞下,第二安装板(7)固定在第二连接板(530)上;推动第一推板(61),第一挡板(6)移动至第三通槽顶部,转动第一推板(61),第一推板(61)转动至水平状态,往第五活动腔内推动第一推板(61),第一推板(61)推动第二推杆(621)往第五活动腔内移动,固定块(63)往第四通槽外侧移动进入到第一固定槽(16)内,完成第二安装板(7)的安装。
CN202010783110.5A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Active CN11192682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3110.5A CN111926824B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783110.5A CN111926824B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6824A CN111926824A (zh) 2020-11-13
CN111926824B true CN111926824B (zh) 2021-06-25

Family

ID=73307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783110.5A Active CN111926824B (zh) 2020-08-06 2020-08-06 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2682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05399B (zh) * 2021-07-16 2022-12-27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用于基坑支护内支撑的连接装置及自调节轴力控制机构
CN113914322B (zh) * 2021-11-02 2022-09-23 中信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适用于市政建筑基坑施工的钢板桩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7728A (en) * 1983-03-07 1985-07-09 Robert Perez Tool for scarifying concrete
JP2007255061A (ja) * 2006-03-23 2007-10-04 Daiichi Cutter Kogyo Kk 孔壁目荒らし装置及び孔壁目荒らし方法
CN201597126U (zh) * 2010-01-12 2010-10-06 吕志刚 自行式气动混凝土立面凿毛机
CN107654048A (zh) * 2017-09-01 2018-02-02 曾子强 一种混凝土墙面高效凿毛装置
CN111002492A (zh) * 2019-12-26 2020-04-14 合肥连森裕腾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预制管桩水平凿毛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27728A (en) * 1983-03-07 1985-07-09 Robert Perez Tool for scarifying concrete
JP2007255061A (ja) * 2006-03-23 2007-10-04 Daiichi Cutter Kogyo Kk 孔壁目荒らし装置及び孔壁目荒らし方法
CN201597126U (zh) * 2010-01-12 2010-10-06 吕志刚 自行式气动混凝土立面凿毛机
CN107654048A (zh) * 2017-09-01 2018-02-02 曾子强 一种混凝土墙面高效凿毛装置
CN111002492A (zh) * 2019-12-26 2020-04-14 合肥连森裕腾新材料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混凝土预制管桩水平凿毛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6824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26824B (zh) 一种排桩墙围护结构的施工方法
CN100497842C (zh) 一种底部撞击式钢管混凝土桩及其施工方法
KR20100101568A (ko) 토양 매트릭스에서 형성된 하나 이상의 연속적인 리프트들로부터 지지 피어들을 만드는 방법 및 장치
CN105350525A (zh) 一种桩的施工方法
CN106192999A (zh) 抗拔桩的施工方法
CN103352582A (zh) 内部预应力钢筋锚杆加固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结构的方法
CN113373925B (zh) 在砂岩地层中用旋挖钻机安装钢板桩的方法及装置
JP2006233463A (ja) 防波堤、防潮堤の補修・補強構造および工法
CN210768606U (zh) 一种螺旋挤土压灌桩用钻具装置
CN109469055B (zh) 一种局部管缝式端扩型吸能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CN101016744A (zh) 非挤土沉管灌注桩的施工方法及装置
CN106703023B (zh) 一种液压锤击式四翼预制桩及其施工方法
CN106759267B (zh) 一种便于硬岩层钢板桩打入的辅助引孔方法
CN105239575B (zh) 一种钻孔扩底灌浆静压管桩施工装置及施工方法
CN211647234U (zh) 悬挑式脚手架
CN205116168U (zh) 一种钻孔扩底灌浆静压管桩施工装置
CN205776209U (zh) 混凝土桩的施工设备
CN217651789U (zh) 一种滑销式旧桩拔除装置
JP2008511772A (ja) 構造物、杭打ち基礎および拡大底盤設置用ゴム風船向け杭打ち基礎設置方法
RU2319812C2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движением фундамента реактивными двигателями
KR102224526B1 (ko) 지중 관체 부분 변형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현장타설 합성 말뚝 공법
CN101105032A (zh) 一种液压顶管成孔工艺及设备
CN216689500U (zh) 一种新型应力释放孔结构
CN211113623U (zh) 建筑专用打桩机
CN105064422B (zh) 预制桩的抗拉检测装置及抗拉检测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