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4331A - 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4331A
CN111924331A CN202010683847.XA CN202010683847A CN111924331A CN 111924331 A CN111924331 A CN 111924331A CN 202010683847 A CN202010683847 A CN 202010683847A CN 111924331 A CN111924331 A CN 111924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stress
maximum
compared
panel
s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8384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24331B (zh
Inventor
白振华
顾清
张文军
林威
李学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sha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sha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sha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01068384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43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4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43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243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43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79/00Kinds or details of packag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66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jumbo rolls; for rolls of floor cov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DCONTAINERS FOR STORAGE OR TRANSPORT OF ARTICLES OR MATERIALS, e.g. BAGS, BARRELS, BOTTLES, BOXES, CANS, CARTONS, CRATES, DRUMS, JARS, TANKS, HOPPERS, FORWARDING CONTAINERS; ACCESSORIES, CLOSURES, OR FITTINGS THEREFOR; PACKAGING ELEMENTS; PACKAGES
    • B65D85/00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 B65D85/67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web or tape-like material
    • B65D85/671Containers, packaging elements or packag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or materials for web or tape-like material wound in flat spiral for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nding Of Plates, Rods, And Pip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判断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对所述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如果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判断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对所述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本发明结合立托架在不同承载情况下的受力及变形情况,以实现对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薄弱部位进行优化。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托架结构优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钢铁行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在钢卷产量逐年上升的同时,迫切要求提高钢卷运输、集装、堆放的质量与效率。立托架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保护钢卷质量在物流运输过程中不受破坏。实木立托架作为单元承载的平台装置由面板和垫木拼接而成,垫木的数量和面板面积由货物的质量和面积决定。立托架的结构和尺寸设计不完善会出现托架弯曲、变形等破坏情况,从而导致企业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如何对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成为本领域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对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判断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执行步骤S3;如果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
步骤S2:判断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执行步骤S3;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
步骤S3:对所述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
可选地,所述步骤S1包括:
将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y∈(0,f2(xi)],第二阶段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011
其中,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f2(xi)为根据划分区域确定的临界参数值,Lbc表示面板跨度;
确定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
选取所述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所述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第一待比较弯应力;
判断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如果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执行步骤S3;如果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小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无需操作。
可选地,所述步骤S1还包括:
计算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和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
选取所述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和所述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待比较压应力;
判断所述待比较压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许用压应力,如果所述待比较压应力大于或等于许用压应力时,则执行步骤S3;如果所述待比较压应力小于许用压应力时,则无需处理。
可选地,所述步骤S2包括:
根据对称原理将中板的四分之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区域分割,分别获得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
选取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第二待比较弯应力;
判断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如果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执行步骤S3;如果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小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无需处理。
可选地,所述步骤S3包括:
对胶合板打捆带处进行涂胶密封,并将边板槽口和中板槽口由直角改为圆角;
对面板延伸边板设计护边,对超出垫脚部分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的护边用钉枪装配到中板上。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
优化模块,用于对所述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
可选地,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包括:
将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y∈(0,f2(xi)],第二阶段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031
其中,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f2(xi)为根据划分区域确定的临界参数值,Lbc表示面板跨度;
第一最大弯应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
第一待比较弯应力确定单元,用于选取所述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所述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第一待比较弯应力;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如果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小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无需操作。
可选地,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还包括:
最大压应力确定单元,用于计算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和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
待比较压应力确定单元,用于选取所述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和所述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待比较压应力;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比较压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许用压应力,如果所述待比较压应力大于或等于许用压应力时,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所述待比较压应力小于许用压应力时,则无需处理。
可选地,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包括:
区域分割单元,用于根据对称原理将中板的四分之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区域分割,分别获得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第二最大弯应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
第二待比较弯应力确定单元,用于选取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第二待比较弯应力;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如果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小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无需处理。
可选地,所述优化模块包括:
涂胶密封模块,用于对胶合板打捆带处进行涂胶密封,并将边板槽口和中板槽口由直角改为圆角;
封装模块,用于对面板延伸边板设计护边,对超出垫脚部分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的护边用钉枪装配到中板上。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判断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对所述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如果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判断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对所述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本发明结合立托架在不同承载情况下的受力及变形情况,以实现对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薄弱部位进行优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立托架边板受力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边板受力模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边板受力简化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立托架中板受力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板受力区域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板受力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边板槽口处防开裂倒角;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板槽口处防开裂倒角;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护边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护边中板装配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以实现对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判断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执行步骤S3;如果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
步骤S2:判断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执行步骤S3;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
步骤S3:对所述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
下面对各个步骤进行详细论述:
钢卷不产生偏置时,边板受力状况如图2,简化得到一个典型的简支梁的受力模型,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钢卷不存在偏置状况时边板为对称结构,所以搭建受力模型时考虑边板结构的一半即可,如图4。
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S11:将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y∈(0,f2(xi)],第二阶段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061
其中,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f2(xi)为根据划分区域确定的临界参数值,Lbc表示面板跨度。
步骤S12:确定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具体包括:
步骤S121:确定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具体包括:
钢卷不产生偏置时,构建钢卷的载荷分布模型,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062
其中,f1(x,y)表示钢卷的载荷分布模型,(x0,y0)表示钢卷当前坐标系下的圆心坐标,Rg表示钢卷外径,(x,y)表示钢卷的坐标。
将载荷分布模型进行坐标变换,获得新的载荷分布模型f2(x)。
根据钢卷重量和面板受力总面积确定均布载荷,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063
其中,qm表示均布载荷,MG表示钢卷重量,Sz表示面板受力总面积。
根据所述均布载荷和所述新的载荷分布模型确定边板载荷分布值,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071
其中,F2(xi)表示选定划分区域的边板载荷分布值,qm表示均布载荷,xi表示划分区域内的横坐标值上限,Lbc表示面板跨度,f2(x)表示新的载荷分布模型。
根据选定划分区域的边板载荷分布值确定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072
其中,W2i1(xi,y)表示第一阶段对应的弯矩,xi表示划分区域内的横坐标值上限,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F2(xi)为选定划分区域的边板载荷分布值,σw1max表示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b表示面板等分宽度,h表示面板高度,f2(xi)为根据划分区域确定的临界参数值。
步骤S122:确定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073
其中,W2i2(xi,y)表示第二阶段对应的弯矩,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xi表示划分区域内的横坐标值上限,F2(xi)表示选定划分区域的边板载荷分布值,qm表示均布载荷,b表示面板等分宽度,f2(xi)为根据划分区域确定的临界参数值,σw2max表示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Lbc表示面板跨度,h表示面板高度。
步骤S13:选取所述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所述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第一待比较弯应力。
步骤S14:判断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如果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则说明边板承重不满足要求,执行步骤S3;如果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小于面板静曲强度,则说明边板承重满足要求,无需操作。本发明中的面板静曲强度是根据面板的材质决定的。
步骤S15:计算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和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具体公式:
步骤S151:计算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081
其中,σy1max表示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x表示钢卷的横坐标,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xi表示划分区域内的横坐标值上限,xi-1表示划分区域内的横坐标值下限,f2(xi)表示根据划分区域确定的临界参数值,qm表示均布载荷,b表示面板等分宽度,h表示面板高度,f(x,y)为钢卷最终轮廓曲线方程。
步骤S152:计算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082
其中,σy2max表示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x表示钢卷的横坐标,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xi表示划分区域内的横坐标值上限,xi-1表示划分区域内的横坐标值下限,Lbc表示面板跨度,qm表示均布载荷,b表示面板等分宽度,h表示面板高度,f(x,y)为钢卷最终轮廓曲线方程。
步骤S16:选取所述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和所述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待比较压应力。
步骤S17:判断所述待比较压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许用压应力,如果所述待比较压应力大于或等于许用压应力时,则说明边板承重不满足要求,执行步骤S3;如果所述待比较压应力小于许用压应力时,则说明边板承重满足要求,无需处理。
步骤S18:计算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挠曲线方程,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091
其中,y1max表示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挠曲线方程,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xi表示划分区域内的横坐标值上限,qm表示均布载荷,f2(xi)为根据划分区域确定的临界参数值,Lbc表示面板跨度,E表示弹性模量,I表示惯性矩。
步骤S19:计算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挠曲线方程,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092
其中,y2max表示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挠曲线方程,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xi表示划分区域内的横坐标值上限,qm表示均布载荷,Lbc表示面板跨度,E表示弹性模量,I表示惯性矩。
立托架中板受力情况如图5所示,简化得到一个典型的简支梁的受力模型,在中板的宽度方向上区域分割分别分析,针对不同的部分进行模型的搭建,具体所述步骤S2包括:
步骤S21:根据对称原理将中板的四分之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区域分割,分别获得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根据材料力学简支梁以及未与钢卷内径相切划分为第一区域,根据材料力学简支梁结合区域与钢卷内径相交划分为第二区域,根据材料力学存在悬臂结构的简支梁划分为第三区域,具体如图6所示。
在每个区域根据钢卷的曲线图进行坐标的重建如图7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22: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具体步骤为:
如图7中(a)所示,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01
其中,F31表示中板第一区域对应的分布载荷函数,qm表示均布载荷,Lbc表示面板跨度,rg表示钢卷内径,Lbk表示中板宽度,σw31max表示中板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b表示面板等分宽度,h表示面板高度,x表示钢卷的横坐标。
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挠度曲线方程,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02
其中,y31max表示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挠度曲线方程,Lbc表示面板跨度,qm3表示中板第一区域坐标系下的再分配载荷,x表示钢卷的横坐标,E表示弹性模量,I表示惯性矩。
如图7中(b)所示,确定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03
其中,yi表示特定情况下选取的纵坐标值,F32(yi)表示中板第二区域对应的分布载荷函数,qm表示均布载荷,f321(y)、f322(y)分别为内切弧线方程分程和外切弧线方程分程,σw32max表示中板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Lbc表示面板跨度,qm4表示中板第二区域坐标系下的的再分配载荷,x表示钢卷的横坐标,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dy表示纵坐标的微分,b表示面板等分宽度,h表示面板高度。
确定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挠度曲线方程,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11
其中,y32max表示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挠度曲线方程,Lbc表示面板跨度,qm4表示中板第二区域坐标系下的再分配载荷,x表示钢卷的横坐标,E表示弹性模量,I表示惯性矩,L表示胶合板跨度。
如图7中(c)所示,确定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12
其中,yi表示特定情况下选取的纵坐标值,F33(yi)表示中板第三区域对应的分布载荷函数,qm表示均布载荷,x表示钢卷的横坐标,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rg表示钢卷内径,Rg表示钢卷外径,W33i1(x,yi)表示坐标变换新坐标下的第三区域简支梁悬臂处的弯矩,R表示钢卷半径,Lbc表示面板跨度,W33i2表示坐标变换新坐标下的第三区域简支梁内侧的弯矩,qm5表示中板第三区域坐标系下的再分配载荷,σw33max表示中板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与最大弯矩对应,b表示面板等分宽度,h表示面板高度。
确定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挠度曲线方程,具体公式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13
其中,y33max表示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挠度曲线方程,Lbc表示面板跨度,qm5表示中板第三区域坐标系下的再分配载荷,x表示钢卷的横坐标,a表示中板超过垫木中线长度,E表示弹性模量,I表示惯性矩。
步骤S23:选取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第二待比较弯应力。
步骤S24:判断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如果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则说明边板承重不满足要求,执行步骤S3;如果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小于面板静曲强度,则说明边板承重满足要求,无需处理。
通过对边板和中板的承载计算为防止由于胶合板开裂造成的胶合板使用性能的降低,从结构弱点及加工工艺提出改进意见,具体步骤S3包括:
步骤S31:对胶合板打捆带处进行涂胶密封,并将边板槽口和中板槽口由直角改为圆角,防止胶合板在打捆带时及辊道运输时产生碰撞造成胶合板开裂,具体如图8和图9所示。
步骤S32:对面板延伸边板设计护边,对超出垫脚部分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的护边用钉枪装配到中板上,护边的厚度为1mm,如图10和图11所示。
实施例2:
如图12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1,用于判断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
第二判断模块2,用于判断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
优化模块3,用于对所述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1包括:
将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y∈(0,f2(xi,y)],第二阶段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31
其中,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f2(xi)为根据划分区域确定的临界参数值,Lbc表示面板跨度。
第一最大弯应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
第一待比较弯应力确定单元,用于选取所述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所述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第一待比较弯应力。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如果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小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无需操作。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1还包括:
最大压应力确定单元,用于计算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和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
待比较压应力确定单元,用于选取所述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和所述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待比较压应力。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比较压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许用压应力,如果所述待比较压应力大于或等于许用压应力时,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所述待比较压应力小于许用压应力时,则无需处理。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第二判断模块2包括:
区域分割单元,用于根据对称原理将中板的四分之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区域分割,分别获得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第二最大弯应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
第二待比较弯应力确定单元,用于选取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第二待比较弯应力。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如果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小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无需处理。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本发明所述优化模块3包括:
涂胶密封模块,用于对胶合板打捆带处进行涂胶密封,并将边板槽口和中板槽口由直角改为圆角。
封装模块,用于对面板延伸边板设计护边,对超出垫脚部分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的护边用钉枪装配到中板上。
实施例3:
选用立托架规格为D1000:
在步骤S1中,对立托架面板的边板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承重模型。
1、钢卷受力分布模型表示为:f1(x,y)=(x-x0)2+(y-y0)2-4502,此时取三点(0,450)、(283,350)、(126,432),以点(385,350)为原点,以原y轴为x轴,以原x轴负方向为y轴建立新坐标系。三点坐标变为(100,385)、(0,102)、(82,259),计算新的载荷分布模型f2(x)=ax2+bx+c,解c=102,822a+82b+c=259,1002a+100b+c=385,得a=0.05,b=-2.17,c=102,新的钢卷载荷分布方程为f2(x)=0.05x2-2.17x+102。
2、由面板受力总面积Sz=517748mm2、钢卷重量MG=10000kg得其均布载荷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41
将边板进行10等分因此dx=10,故b=10mm、面板高度h=30mm,面板的惯性矩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42
面板跨度Lbc=770mm。边板载荷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43
带入参数得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45
3、面板所受弯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y∈(0,f2(xi)]对应的弯矩W2i1=F2(10)·y=1600·y;第二个阶段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44
对应的弯矩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51
弯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52
当y=385mm时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53
由国家标准《GBT17656-2008》,横纹下的胶合板静曲强度为[σ]=35MPa,此时最大弯应力已超过面板静曲强度,即最大弯应力已超过胶合板的承受极限,因此需要进行对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
4、极限挠度值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54
弹性模量E=4000MPa、qm的再分配载荷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55
带入参数得极限挠度值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56
5、假设面板承受均布载荷,边板的最大弯应力超过胶合板的应力极限,边板中部的理论变形量达到0.2785mm,因此胶合板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易产生损坏。而且在实际使用时,只当钢卷放置在托架的一瞬间托架才承受均布载荷。
6、根据面板挠度值,当面板产生变形之后,由于两边托架的支撑需要计算面板在上面承受的压应力。取三点(-270,360)、(-126,432)、(-103,438),相对于点(-450,450)坐标变为(12,103),(18,126)、(90,360),根据三点求解钢卷最终轮廓曲线方程:f2(x)=-0.0417x2+7.75x,将垫木在宽度方向进行10等分,长度方向上十等分边板压应力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57
带入参数计算得最大压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58
由国家标准《GBT 17656-2008》,横纹下的胶合板静曲强度为[σ]=35MPa,此时边板的最大压应力已超过胶合板的承受极限,因此需要进行对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
在步骤S2中,对立托架面板的中板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承重模型。
1、由图7中(a)所示,将参数带入x=385mm、b=60mm、面板高度h=30mm,面板的惯性矩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61
钢卷内径rg=200mm、中板宽度Lbk=260mm,分布载荷函数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62
弯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63
最大挠度值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64
计算得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65
最大弯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66
最大挠度值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67
面板并不会产生实际的大量变形,但是面板的支撑失去实际作用,只有外力作用时面板产生破坏。
2、由图7中(b)所示,外切弧线取三点(403,200)、(430,132)、(424,150)内切弧线取三点(0,200)、(150,132)、(120,160),以点(0,132)原点坐标变换为(403,68)、(430,0)、(424,18);(0,68)、(150,0)、(120,28)。可得外切弧线方程f321(y)=-0.0013y2-0.31y+430;f322(y)=-0.028y2-0.3y+150。故该区域载荷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71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72
最大弯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73
根据宽度将y进行10等分,因此y=61.2mm,x≈385mm,得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74
最大挠度值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75
变形量超过胶合板的极限。
3、由图7中(c)所示,取三点(430,132)、(440,94)(450,0)相对于点(0,132)的坐标为(403,68)、(430,0)、(424,18),其弧线方程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76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77
该区域分布载荷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78
将区域进行10等分此时参数为dy=13.2mm,x≈250mm,b=13.2mm,h=30mm,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79
qm5=7.5N/mm2,a=65,因此可得:F33i1≈0.5679·250·13.2=1874N,弯矩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710
挠度值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711
计算得W33i2(x,yi)=202502.5N·mm2,最大弯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712
最大挠度值计算可得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81
4、中板的最大弯应力均超过面板的极限。与钢卷接触的部位对其进行弯应力分析可知,最大部位的弯应力为中板部位:σw31max=556.5MPa,结合根据国家标准《GBT 17656-2008》,横纹下的胶合板静曲强度为[σ]=35MPa,此时中板的所承受的最大弯应力已经超过胶合板静曲强度,因此需要对结构进行优化。
在步骤S3中,为防止由于胶合板开裂造成的胶合板使用性能的降低,从结构弱点及加工工艺提出改进意见,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对胶合板打捆带处进行额外涂胶密封的基础上,将边板和中板槽口由直角改为圆角,防止胶合板在打捆带时及辊道运输时产生碰撞造成胶合板开裂。
2、对面板延伸边板设计护边,对其超出垫脚部分进行封装,护边的厚度为1mm,将护边用钉枪装配到中板上,根据不同的规格尺寸,对护边进行加工设计。
实施例2:
选用立托架规格为D1300
在步骤S1中,对立托架面板的边板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承重模型。
1、钢卷受力分布模型表示为:f1(x,y)=(x-x0)2+(y-y0)2-4502,此时取三点(0,450)、(283,350)、(126,432),以点(505,350)为原点,以原y轴为x轴,以原x轴负方向为y轴建立新坐标系。三点坐标变为(100,505)、(0,222)、(82,379),计算f2(x)=ax2+bx+c,解c=222,822a+82b+c=379,1002a+100b+c=505,得a=0.051,b=-2.27,c=222,钢卷载荷分布方程为f2(x)=0.051x2-2.27x+222。
2、由面板受力总面积Sz=818409mm2、钢卷重量MG=12000kg得其均布载荷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91
将边板进行10等分因此dx=10,故b=10mm、面板高度h=30mm,面板的惯性矩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92
面板跨度Lbc=1010mm。边板载荷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93
带入参数得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94
3、面板所受弯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y∈(0,f2(xi)]对应的弯矩W2i1=F2·y=1269·y;第二个阶段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95
对应的弯矩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96
弯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97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98
时,最大弯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99
由国家标准《GBT 17656-2008》,横纹下的胶合板静曲强度为[σ]=35MPa,此时最大弯应力已超过面板静曲强度,即最大弯应力已超过胶合板的承受极限。因此需要进行对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
4、极限挠度值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910
弹性模量E=4000MPa、qm的再分配载荷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911
带入参数得极限挠度值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1912
5、假设面板承受均布载荷,边板的局部最大弯曲应力超过胶合板的应力极限,边板中部的理论变形量达到0.477mm,因此胶合板在使用的过程中极不易产生损坏。而且在实际使用时,只有当钢卷放置在托架的一瞬间托架才承受均布载荷。
6、根据面板挠度值,当面板产生变形之后,由于两边托架的支撑需要计算面板在上面承受的压应力。取三点(-270,360)、(-126,432)、(-103,438),相对于点(-450,450)坐标变为(12,103),(18,126)、(90,360),根据三点求解钢卷最终轮廓曲线方程:f2(x)=-0.0417x2+7.75x,将垫木在宽度方向进行10等分,长度方向上十等分边板压应力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01
带如参数计算得最大压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02
由国家标准《GBT 17656-2008》,横纹下的胶合板静曲强度为[σ]=35MPa,此时边板的最大压应力未超过胶合板的承受极限,因此无需要进行对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
在步骤S2中,对立托架面板的中板进行受力分析,建立承重模型。
1、由图7中(a)所示,将参数带入x=385mm、b=60mm、面板高度h=30mm,面板的惯性矩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03
钢卷内径rg=200mm、中板宽度Lbk=260mm,分布载荷函数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04
压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05
最大挠度值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06
计算得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07
最大弯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08
最大挠度值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09
面板并不会产生实际的大量变形,但是面板的支撑失去实际作用,只有外力作用时面板产生破坏。
2、由图7中(b)所示,外切弧线取三点(403,200)、(430,132)、(424,150)内切弧线取三点(0,200)、(150,132)、(120,160),以点(0,132)原点坐标变换为(403,68)、(430,0)、(424,18);(0,68)、(150,0)、(120,28)。可得外切弧线方程f321(x,y)=-0.0013y2-0.31y+430;f322(x,y)=-0.028y2-0.3y+150。故该区域载荷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11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12
最大弯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13
根据宽度将y进行10等分,因此y=61.2mm,x≈385mm,最大弯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14
最大挠度值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15
变形量未超过胶合板的极限。
3、由图7中(c)所示,取三点(430,132)、(440,94)(450,0)相对于点(0,132)的坐标为(403,68)、(430,0)、(424,18),其弧线方程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16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17
该区域分布载荷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18
将区域进行10等分此时参数为dy=13.2mm,x≈185mm,b=13.2mm,h=30mm,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21
a=65、qm5=5.7N/mm2因此可得:F331≈0.4311×250×13.2=1423N,弯矩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22
挠度值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23
计算得W33i2(x,yi)=157092.5N·mm2,最大弯应力为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24
最大挠度值计算可得
Figure BDA0002586779080000225
4、中板的最大弯应力超过面板静曲强度的极限,由于钢卷为刚性体,载荷作用的瞬间面板变形较大地方使得面板失去取钢卷的支撑作用,此时面板与钢卷在中心处几乎不接触,但是一旦接触外力,面板极容易发生破碎。与钢卷接触的部位对其进行弯应力分析可知,最大部位的弯应力为中板部位:σw31max=726.83MPa,结合根据国家标准《GBT 17656-2008》,横纹下的胶合板静曲强度为[σ]=35MPa,此时中板所承受的最大弯应力已经超过胶合板静曲强度,因此需要对结构进行优化。
在步骤S3中,为防止由于胶合板开裂造成的胶合板使用性能的降低,从结构弱点及加工工艺提出改进意见,包括以下具体步骤:
1、对胶合板打捆带处进行额外涂胶密封的基础上,将边板和中板槽口由直角改为圆角,防止胶合板在打捆带时及辊道运输时产生碰撞造成胶合板开裂。
2、对面板延伸边板设计护边,对其超出垫脚部分进行封装,护边的厚度为1mm,将护边用钉枪装配到中板上,根据不同的规格尺寸,对护边进行加工设计。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判断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执行步骤S3;如果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
步骤S2:判断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执行步骤S3;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
步骤S3:对所述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包括:
将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y∈(0,f2(xi)],第二阶段为
Figure FDA0002586779070000011
其中,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f2(xi)为根据划分区域确定的临界参数值,Lbc表示面板跨度;
确定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
选取所述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所述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第一待比较弯应力;
判断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如果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执行步骤S3;如果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小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无需操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还包括:
计算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和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
选取所述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和所述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待比较压应力;
判断所述待比较压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许用压应力,如果所述待比较压应力大于或等于许用压应力时,则执行步骤S3;如果所述待比较压应力小于许用压应力时,则无需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
根据对称原理将中板的四分之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区域分割,分别获得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
选取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第二待比较弯应力;
判断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如果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执行步骤S3;如果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小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无需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包括:
对胶合板打捆带处进行涂胶密封,并将边板槽口和中板槽口由直角改为圆角;
对面板延伸边板设计护边,对超出垫脚部分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的护边用钉枪装配到中板上。
6.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是否满足要求;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不满足要求,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立托架结构的中板承重满足要求,则无需处理;
优化模块,用于对所述立托架结构进行优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包括:
划分单元,用于将所述立托架结构的边板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y∈(0,f2(xi)],第二阶段为
Figure FDA0002586779070000021
其中,y表示钢卷的纵坐标,f2(xi)为根据划分区域确定的临界参数值,Lbc表示面板跨度;
第一最大弯应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
第一待比较弯应力确定单元,用于选取所述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所述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弯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第一待比较弯应力;
第一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如果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所述第一待比较弯应力小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无需操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判断模块还包括:
最大压应力确定单元,用于计算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和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
待比较压应力确定单元,用于选取所述第一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和所述第二阶段对应的最大压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待比较压应力;
第二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待比较压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许用压应力,如果所述待比较压应力大于或等于许用压应力时,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所述待比较压应力小于许用压应力时,则无需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判断模块包括:
区域分割单元,用于根据对称原理将中板的四分之一部分在宽度方向上进行区域分割,分别获得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
第二最大弯应力确定单元,用于确定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
第二待比较弯应力确定单元,用于选取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和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最大弯应力中的最大者作为第二待比较弯应力;
第三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是否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如果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大于或等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执行“优化模块”;如果所述第二待比较弯应力小于面板静曲强度,则无需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优化模块包括:
涂胶密封模块,用于对胶合板打捆带处进行涂胶密封,并将边板槽口和中板槽口由直角改为圆角;
封装模块,用于对面板延伸边板设计护边,对超出垫脚部分进行封装,将封装后的护边用钉枪装配到中板上。
CN202010683847.XA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19243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3847.XA CN111924331B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83847.XA CN111924331B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4331A true CN111924331A (zh) 2020-11-13
CN111924331B CN111924331B (zh) 2022-02-08

Family

ID=733140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683847.XA Active CN111924331B (zh) 2020-07-16 2020-07-16 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2433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9455A (zh) * 2021-01-12 2021-05-04 燕山大学 一种板带横切机组中木台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6908A (zh) * 2010-01-02 2010-07-14 燕山大学 脱脂机组卷取工艺综合优化方法
CN102032992A (zh) * 2010-10-22 2011-04-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扭转梁焊接总成疲劳度的分析方法
CN102553966A (zh) * 2012-01-18 2012-07-11 燕山大学 带钢卷取品质在线综合判断方法
EP2886788A2 (en) * 2013-12-23 2015-06-24 2HOffshore, Inc. Riser fatigue monitoring
CN105184390A (zh) * 2015-08-12 2015-12-2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壁板结构静强度、刚度、稳定性的综合优化方法
CN106844907A (zh) * 2017-01-04 2017-06-13 中南大学 回转窑筒体支承位置及筒体厚度的协同优化方法
CN106897482A (zh) * 2017-01-06 2017-06-27 燕山大学 热轧钢卷的捆带断裂综合防治方法
CN107085631A (zh) * 2017-03-30 2017-08-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基于舱门细节模型的强度校核方法
CN108062439A (zh) * 2017-12-08 2018-05-22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围岩塑性区大小的巷道支护定量设计方法
CN108374352A (zh) * 2018-03-12 2018-08-0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宽板式桥墩的墩底转体施工方法及系统
US20180276889A1 (en) * 2017-03-22 2018-09-27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ign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products
CN108595852A (zh) * 2018-04-28 2018-09-2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重载铁路桥梁桥墩桥台纵向力分析优化方法
CN109145393A (zh) * 2018-07-27 2019-01-04 燕山大学 一种结构仿生轻量化设计方法
US20190087528A1 (en) * 2017-09-15 2019-03-21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Method for Resisting Dynamic Load in High Temperature Pipeline
CN110147645A (zh) * 2019-06-13 2019-08-20 燕山大学 薄壁铜管焊接生产过程中仿真模型验证、建立方法及应用
CN110765579A (zh) * 2019-09-21 2020-02-07 蚌埠市力业传感器有限公司 一种悬臂梁传感器设计方法
CN110955993A (zh) * 2019-11-22 2020-04-03 湖南城市学院 一种微压传感器梁膜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CN110990970A (zh) * 2019-11-29 2020-04-10 贵州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棕床垫轻量化结构的设计及检测方法
CN111310375A (zh) * 2020-02-14 2020-06-1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优化激光双面同时对冲钛合金叶片冲击波压力的加工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76908A (zh) * 2010-01-02 2010-07-14 燕山大学 脱脂机组卷取工艺综合优化方法
CN102032992A (zh) * 2010-10-22 2011-04-27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扭转梁焊接总成疲劳度的分析方法
CN102553966A (zh) * 2012-01-18 2012-07-11 燕山大学 带钢卷取品质在线综合判断方法
EP2886788A2 (en) * 2013-12-23 2015-06-24 2HOffshore, Inc. Riser fatigue monitoring
CN105184390A (zh) * 2015-08-12 2015-12-2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一种壁板结构静强度、刚度、稳定性的综合优化方法
CN106844907A (zh) * 2017-01-04 2017-06-13 中南大学 回转窑筒体支承位置及筒体厚度的协同优化方法
CN106897482A (zh) * 2017-01-06 2017-06-27 燕山大学 热轧钢卷的捆带断裂综合防治方法
US20180276889A1 (en) * 2017-03-22 2018-09-27 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 System and method for design of additively manufactured products
CN107085631A (zh) * 2017-03-30 2017-08-2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一种基于舱门细节模型的强度校核方法
US20190087528A1 (en) * 2017-09-15 2019-03-21 China Nuclear Power Engineering Co., Ltd. Method for Resisting Dynamic Load in High Temperature Pipeline
CN108062439A (zh) * 2017-12-08 2018-05-22 西安科技大学 基于围岩塑性区大小的巷道支护定量设计方法
CN108374352A (zh) * 2018-03-12 2018-08-07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宽板式桥墩的墩底转体施工方法及系统
CN108595852A (zh) * 2018-04-28 2018-09-28 北京交通大学 一种重载铁路桥梁桥墩桥台纵向力分析优化方法
CN109145393A (zh) * 2018-07-27 2019-01-04 燕山大学 一种结构仿生轻量化设计方法
CN110147645A (zh) * 2019-06-13 2019-08-20 燕山大学 薄壁铜管焊接生产过程中仿真模型验证、建立方法及应用
CN110765579A (zh) * 2019-09-21 2020-02-07 蚌埠市力业传感器有限公司 一种悬臂梁传感器设计方法
CN110955993A (zh) * 2019-11-22 2020-04-03 湖南城市学院 一种微压传感器梁膜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CN110990970A (zh) * 2019-11-29 2020-04-10 贵州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棕床垫轻量化结构的设计及检测方法
CN111310375A (zh) * 2020-02-14 2020-06-19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优化激光双面同时对冲钛合金叶片冲击波压力的加工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宁博等: "基于热-结构耦合的托架受力分析及优化", 《石化技术》 *
李东阳: "连续梁0#块托架受力分析研究", 《甘肃科技纵横》 *
马婕: "堆垛钢板用木托架的受力分析及优化", 《包装工程》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49455A (zh) * 2021-01-12 2021-05-04 燕山大学 一种板带横切机组中木台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4331B (zh) 2022-02-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24331B (zh) 一种用于钢卷运输及静置过程立托架结构优化方法及系统
EP2333684B1 (en) Press forming simulation method, press forming simulation device, program, recording medium, and press forming method based on simulation result
KR20150093812A (ko) 프레스 성형 방법
CN107704657B (zh) 一种由残余应力释放引起的板类零件翘曲变形的计算方法
EP2796220B1 (en) Method for designing die for press forming
CA2825756C (en) Plate-shaped workpiece forming method and formed article
US9508968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battery safety valve, a battery safety valv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battery case lid
EP2072184A1 (en) Jig and method for processing cylinder block
Triantafyllidis et al. An analysis of wrinkling in the swift cup test
EP2664392B1 (en) Method for bending metal sheet and device for regulating residual stress
US10730090B2 (en) Method for forming blank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preforming shape
CN107900608A (zh) 一种分体式轴箱体微变形控制工艺
Pater Tools optimisation in cross-wedge rolling
US11305332B2 (en)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parts, and related methods
US20100089188A1 (en) Apparatus for and method of attaching a strain sensing element to a substrate
US5128877A (en) Method of draw forming analytically determined binder wrap blank shape
CN103182909A (zh) 半钢轮胎胎圈强度的设计方法
JP6780471B2 (ja) セグメント
US20200354947A1 (en) Bolted slotted beam web connection designs
WO2020153500A1 (ja) プレス成形方法およびプレス装置
CN106844925B (zh) 基于偏频仿真的两级副簧式渐变刚度板簧接触载荷的调整设计法
KR101501336B1 (ko) 선박블록의 내부 모서리 구조
KR102400918B1 (ko) 초고압 처리장치용 압력용기의 초기 응력 산출방법
CN106257087B (zh) 一种整体式空、实向橡胶节点的补强方法
US20160158914A1 (en) Shot peening method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