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20550B - 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20550B
CN111920550B CN202011114860.XA CN202011114860A CN111920550B CN 111920550 B CN111920550 B CN 111920550B CN 202011114860 A CN202011114860 A CN 202011114860A CN 111920550 B CN111920550 B CN 11192055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ece
valve repair
attachment
repair device
fix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11486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20550A (zh
Inventor
汤亮
李�瑞
闫伟
龚善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Push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Interventional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Push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Interventional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Push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Shanghai Interventional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Pushi Med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11486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20550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205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055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2055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2055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4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2442Annuloplasty rings or inserts for correcting the valve shape; Implant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a native heart valve
    • A61F2/2463Implants forming part of the valve leafl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17/00Surgical instruments, devices or methods, e.g. tournique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2/00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i.e. artificial substitutes or replacements for parts of the body; Appliances for connecting them with the body;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 A61F2/02Prostheses implantable into the body
    • A61F2/24Heart valves ; Vascular valves, e.g. venous valves; Heart implants, e.g. passive device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the native valve or the heart muscle; Transmyocardial revascularisation [TMR] devices; Valves implantable in the body
    • A61F2/2442Annuloplasty rings or inserts for correcting the valve shape; Implant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a native heart valve
    • A61F2/2466Delivery devices therefor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ardi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Oral & Maxillofacial Surgery (AREA)
  • Transplantation (AREA)
  • Surgery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包括:附接件,一端设置有一支撑件;近端固定件,设置于附接件的外部;致动杆;远端固定件,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连接部贯穿支撑件,且连接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与致动杆相连接;展开状态下,固定部朝向远离近端固定件一侧转动,两者之间构成一定角度;本专利创造性的在瓣膜修复装置中采用了与支撑件相固定的近端固定件,以及分别直接与致动杆和支撑件相铰接的远端固定件,瓣膜修复装置整体结构简单,且远端固定件的固定部可包覆倒刺,控制方便,夹合效果好;近端固定件上设置有倒刺;弹性件设置于附接件中,瓣膜修复装置体积小;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易与瓣膜修复装置脱离。

Description

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介入设备及瓣膜成形设备领域,尤指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背景技术
房室瓣是连接人体心脏心房与心室的瓣膜,用以放置血液流回刚刚离开的心房。当房室瓣无法正常闭合导致瓣膜回流现象时,需要对瓣膜进行置换或修复手术。传统的“缘对缘”修复技术需要在术中打开胸腔并进行心肺转流操作,危险系数高。现有技术中,发展出了可通过微创导管植入的用于固定部分瓣膜瓣叶的夹合器。但是,目前市场上的夹合器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夹合器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导致夹合器控制操作复杂,植入难度大;夹合器结构设计不合理,导致夹合器打开过程中会影响瓣膜的形态,夹合器进行夹合操作后夹合效果差。因此,是否存在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夹合效果好的瓣膜修复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同时,夹合器需要使用相应的递送装置以递送至合适的位置,夹合器完成对瓣膜的夹合后,递送装置需要与夹合器相脱离。但是现有技术中,递送装置在与夹合器脱离的过程中,递送装置与夹合器之间的作用力可能导致夹合器的夹合状态不佳。因此,是否存在一种递送状态下可与夹合器紧密结合,脱离过程中不会影响夹合器状态的递送装置,以及与瓣膜修复装置相配合的瓣膜修复系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瓣膜修复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整体体积小且夹合效果好;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结构简单,便于与瓣膜修复装置脱离,易于操作。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包括:
附接件,所述附接件的一端设置有一支撑件;
近端固定件,设置于所述附接件的外部;
致动杆,一端活动设于所述附接件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支撑件内,且沿靠近和远离所述附接件方向上移动;
至少一个远端固定件,每个所述远端固定件均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贯穿所述支撑件,且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致动杆相连接;
收紧状态下,所述致动杆带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附接件方向移动,使其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近端固定件相贴合;
展开状态下,所述致动杆带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附接件方向移动,使其所述固定部朝向远离所述近端固定件一侧转动,两者之间构成一定角度。
收紧状态下,固定部旋转至贴合在近端固定件的表面,使得瓣膜修复装置的整体径向尺寸较小,在该状态下可以经由静脉或心尖进入心脏中对应瓣膜处。其后通过移动致动杆,使固定部旋转打开,并移动瓣膜修复装置以使瓣膜位于固定部和近端固定件之间,最后通过移动致动杆使固定部向靠近近端固定件的方向旋转,使得固定部和近端固定件相贴合,以将瓣膜夹持固定在固定部和近端固定件之间。瓣膜修复装置上可以设置两个远端固定件以将两瓣膜相互靠近实现瓣膜的缘对缘修复效果。
所提到的近端和远端是指装置位于人体中的相对位置,近端为装置靠近医护人员、供医护人员操作的一端,远端为远离施术者的一端。
致动杆直接与远端固定件的连接部远离固定部的一端连接,并用于驱动远端固定件转动,瓣膜修复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尺寸较小。且仅需移动致动杆即可控制瓣膜修复装置形态,操作简单。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致动杆位于所述支撑件内的一端具有一枢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枢轴铰接连接;其中,
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致动杆上设置的枢轴贯穿过所述腰型孔;
当所述枢轴沿所述腰型孔的长度方向滑动时,所述远端固定件绕所述铰接轴转动。
当推或拉所述致动杆时,使其所述枢轴沿所述滑槽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附接件件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带动所述远端固定件饶所述铰接轴转动。
致动杆调整远端固定件旋转角度的过程中,枢轴在腰型孔中移动,调整腰型孔的尺寸即可控制致动杆的移动范围,进而控制远端固定件的展开角度。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支撑板,两所述支撑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间隙中并与所述枢轴连接;
所述支撑板上对应所述枢轴处开设有供所述枢轴穿过的滑槽,所述滑槽沿着所述致动杆的长度方向延伸;
枢轴同样位于两支撑板的间隙中,两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只要大于枢轴的长度即可,两个远端固定件的连接部可以分处枢轴与两支撑板之间的空间中,支撑件整体于枢轴的轴向上尺寸较小,利于缩小瓣膜修复装置整体的体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部具有轮齿,所述致动杆上具有与所述轮齿相适配的齿部,所述致动杆和所述远端固定件以啮合连接。
致动杆移动时,可以通过轮齿和齿部的啮合作用带动远端固定件进行旋转,结构紧凑,利于缩小瓣膜修复装置整体的体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近端固定件具有阻力结构,所述阻力结构用于增大所述近段固定件与瓣膜间的摩擦力,以有效固持瓣膜,避免瓣膜修复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脱落。
阻力结构可以采用倒刺、倒钩等结构,占用体积小,利于缩小瓣膜修复装置的整体体积。阻力结构采用倒刺时,倒刺设置在近端固定件的外表面,且固定部可以设置为于收紧状态下可包覆倒刺的,则收紧状态下,整个瓣膜修复装置的外表面为较为光滑的,便于在人体中进行输送。展开状态下,仅表面相对光滑的固定部接触瓣膜,避免固定部在旋动过程中挂扯瓣膜,提高瓣膜修复装置的修复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角度范围为0-120°之间。
调整连接部的形状和致动杆的长度即可调整固定部的开启角度。优选地,固定部打开的最大角度大致为60°,使两个远端固定件的固定部呈120°角,可以在心脏中展开,并可靠夹合瓣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瓣膜修复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致动杆相连接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用于对致动杆进行限位,使得瓣膜修复装置可自动保持在夹合瓣膜的状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瓣膜修复装置,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附接件的内表面和所述致动杆之间。
第一弹性件的弹力可以使致动杆始终位于靠近支撑件的一端,以使固定部压紧近端固定件的外周面,同时,第一弹性件位于附接件的内部,占用空间小,利于缩小瓣膜修复装置的整体体积。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瓣膜修复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的卡合件,以及与所述卡合件相连接的第二弹性件和操作件;
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卡合件起到作用力,以使所述卡合件与所述致动杆卡合固定;
解锁状态下,操作所述操作件,所述卡合件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以使所述卡合件脱离所述致动杆。
操作件可以采用导丝等可延伸至外部的装置,将限位结构设置为支撑件上,利于进一步缩小附接件的径向尺寸,利于避免血液经由附接件的内腔逆流。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致动杆上具有径向尺寸与所述附接件的内表面径向尺寸相同的毂部。
毂部将附接件的内部分隔成相互隔离的两段,避免血液经过附接件的内部逆流,提高瓣膜修复装置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附接件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内表面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毂部的径向尺寸。
附接件径向尺寸缩小处形成一台阶面,收紧状态下,毂部移动位于靠近支撑件的一端时,毂部与该台阶面相接触,实现面面接触密封效果,进一步避免血液经近端固定件的内部逆流,提高瓣膜修复装置的可靠性。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附接件的近端具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附接件密封连接,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供所述致动杆穿过的连通孔。远端套管通过密封件与附接件密封连接,可以避免心脏中的血液从远端套管与附接件之间的空隙泄露逆流,提升瓣膜修复装置的修复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收紧状态下,所述致动杆伸入所述连通孔内,所述致动杆的外周面与所述致动杆紧密贴合。瓣膜修复装置安装好后处于收紧状态,致动杆伸入连通孔内密封连通孔。致动杆、密封件与附接件的近端相配合,实现对附接件近端的密封,避免术后心脏中的血液经过附接件的内部空腔发生逆流,提升瓣膜修复装置的修复效果。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远端固定件的数量为二,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附接件的两侧,所述近端固定件包括两弹性部,所述两弹性部分别位于一所述远端固定件与所述附接件之间,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附接件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向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延伸,使所述两弹性部形成V字型结构;
收紧状态下,所述远端固定件对对应的所述弹性部施加压力,使所述两弹性部均与所述附接件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所述远端固定件与对应的所述弹性部紧密贴合;
展开状态下,所述两弹性部均与所述附接件的外表面成一定的夹角。
展开状态下,弹性部在自身的弹力作用下展开,与附接件的外表面成一定的角度,使得弹性部较为靠近远端固定件,适用于修复夹角过大的两瓣膜,远端固定件可以在旋转较小的角度后即接触弹性部以捕获瓣膜,利于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收紧状态下,远端固定件对弹性部起到作用力,使弹性部发生形变,至弹性部的内表面紧贴附接件的外表面,弹性部的外表面紧贴远端固定件的内表面,弹性部与远端固定件之间用于对瓣膜进行固定。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还包括两控制件,所述两控制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两弹性部连接,用于在展开状态下调整所述两弹性部与附接件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
当待修复的两瓣膜之间的夹角过小时,展开状态下,其一或两个瓣膜可能处于弹性部与附接件的外表面之间,使得瓣膜修复装置无法夹紧瓣膜。操作人员可以根据术中情况,在展开瓣膜修复装置后,通过控制件调整其一弹性部或两弹性部与附接件外表面之间的夹角,使得待修复的两瓣膜均可处于对应的远端固定件和弹性部之间,以便瓣膜修复装置可靠地夹紧瓣膜。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包括递送杆,一端套设有近端套管,另一端套设有远端套管;所述远端套管的表面开设若干限位孔,所述近端套管与所述远端套管之间设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近端套管铰接的延伸部和可与所述限位孔卡合的卡接部;
递送状态下,所述连接件伸入所述远端套管中,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限位孔卡合固定;
脱离状态下,所述连接件拉出所述远端套管,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限位孔卡分离,使其所述近端套管与所述远端套管相互分离。
向人体内递送瓣膜修复装置时,首先在体外将近端套管与远端套管相固定。首先将近端套管靠近远端套管,以使连接件伸入远端套管中、卡接部伸入限位孔中,其后将递送杆由近端及远端依次插入近端套管和远端套管中,递送杆由径向方向上对连接件起到限位,使得连接件无法相远端套管内偏转,卡接部与限位孔相卡合,从而将近端套管和远端套管相固定。
将递送杆从远端套管中抽出,则连接件可以向远端套管内旋转从而脱离限位孔,拉动近端套管即可使远端套管与近端套管相互脱离,便于操作。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瓣膜修复系统:包括拆卸连接的瓣膜修复装置与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所述瓣膜修复装置为具有前述特征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所述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为具有前述特征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其中,
递送状态下,所述递送杆与所述致动杆连接,所述远端套管与所述附接件连接;
脱离状态下,所述递送杆与所述致动杆分离,所述致动杆与所述远端套管连接,使其所述远端套管与所述附接件紧密连接。
进入人体前,将近端套管与远端套管相固定,且将递送杆穿过近端套管和远端套管与致动杆相连接。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至瓣膜处时,通过递送杆推动致动杆以调整瓣膜修复装置的形态,待修复完成后。用户可以向近端拉动近端套管,若瓣膜修复装置已经夹合固定,卡接部会与限位孔卡合固定对近端套管提供阻力,确认瓣膜修复装置已经夹合固定后,首先将递送杆与致动杆相互脱离,向近端抽出递送杆,其次向近端抽出近端套管,即可完成递送装置与瓣膜修复装置的脱离,便于操作。
本专利创造性地在瓣膜修复装置中采用了与支撑件相固定的近端固定件,以及分别直接与致动杆和支撑件相连接的远端固定件,瓣膜修复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尺寸较小,且控制方便,夹合效果好;
近端固定件上设置有倒刺,且远端固定件的固定部可包覆倒刺,瓣膜修复装置在递送和操作过程中不会对瓣膜产生刮扯,造成不可修复的损伤,保证瓣膜修复装置的修复效果;
对瓣膜修复装置固定元件起到锁定作用的第一弹性件设置于附接件中,进一步缩小瓣膜修复装置的整体体积;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中,设置了相适配的递送杆、连接件以及限位孔,便于进行递送装置与瓣膜修复装置的脱离;
近端固定件可以设置为具有弹性的V字形结构,展开状态下,远端固定件与近端固定件之间的距离较近,便于远端固定件夹紧固定瓣膜;
装置可以设置与V字形结构的近端固定件相适配的控制件,以调近端固定件的整弹性部与附件件之间的夹角,适用于不同瓣膜类型的患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闭合状态的瓣膜修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展开状态的瓣膜修复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未组装远端固定件的附接件俯视图;
图4是图3中的A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瓣膜修复系统俯视图;
图6是图5中的B处截面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致动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远端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递送状态的递送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脱离状态的递送套管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近端套管及远端套管分解图;
图12是图11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13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附接件与其余部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瓣膜修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带有软膜的瓣膜修复装置的收紧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带有软膜的瓣膜修复装置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种瓣膜修复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瓣膜修复系统立体图;
图19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致动杆立体图;
图20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解锁状态下的瓣膜修复系统剖面图;
图21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锁定状态下的瓣膜修复系统剖面图;
图22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近端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采用V字型近端固定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膜瓣修复系统立体图;
图24是本发明采用V字型近端固定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未装设控制件的瓣膜修复系统主视图;
图25是本发明采用V字型近端固定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两弹性部单独控制的瓣膜修复系统主视图;
图26是本发明采用V字型近端固定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装调整一侧弹性部角度后的瓣膜修复系统主视图;
图27是本发明采用V字型近端固定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两弹性部共同控制的瓣膜修复系统主视图;
图28是本发明采用V字型近端固定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带有软膜的瓣膜修复系统主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0- 附接件;110- 近端固定件;111- 倒刺;112- 近端固定件致动孔;113- 控制件;114- 弹性部;120- 支撑件;121- 滑槽;130- 紧缩段;200- 远端固定件;210- 连接部;211- 铰接孔;212- 腰型孔;213- 轮齿;220- 固定部;230- 孔洞;240- 软膜;250- 铰接轴;300- 致动杆;310- 枢轴;320- 毂部;330- 齿部;400- 递送杆;500- 近端套管;510-连接件;511- 延伸部;512- 卡接部;513- 台阶面;514- 倾斜面;600- 远端套管;610- 限位孔;620- 密封件;621- 连通孔;710- 第一弹性件;720- 卡合件;730- 操作件;740- 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以下所述的“上”、“下”、“左”或“右”指的是对应附图中远离几何结构几何中心的方向,并不完全对应实际使用过程中瓣膜修复装置所处空间内的方向。以下所称的近端和远端为相对位置,在对应的实施例中,远端为朝向伸入人体内部的方向,并不构成对膜拜修复装置伸入人体的方式的限定。
作为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5所示,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包括附接件100、固定于附接件100一端的支撑件120,以及一致动杆300,附接件100套设致动杆300,致动杆300的一端伸入支撑件120中,致动杆300具有一枢轴310,附接件100的外表面设置有近端固定件110;还包括远端固定件200,远端固定件200包括连接部210和固定部220,连接部210与枢轴310和支撑件120分别铰接,支撑件120用于对远端固定件200起到支撑作用,近端固定件11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与远端固定件200的固定部220相适配的倒刺111作为阻力结构。展开状态下,如图2所示,枢轴310向上移动,固定部220旋转打开,与近端固定件110成一定的夹角张开,闭合状态下,枢轴310向下移动,固定部220旋转至紧贴在近端固定件110的表面。
至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明白,本专利中,近端固定件110和远端固定件200的结构设置的实际上是本专利的关键发明点所在。手术过程中,首先将处于闭合状态的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至待修复的瓣膜处,通过致动杆300打开远端固定件200至展开状态,使需要修复的瓣膜位于远端固定件200和倒刺111之间。通过致动杆300使远端固定件200闭合,至闭合状态,远端固定件200与倒刺111相互配合,使瓣膜被夹紧在近端固定件110与远端固定件200的固定部220之间。近端固定件110具有倒刺111,远端固定件200并非倒刺111类可增加局部摩擦力的结构,远端固定件200在打开的过程中不会影响瓣膜的形态,可以避免远端固定件200在打开过程中对瓣膜的拉扯作用导致最后瓣膜无法紧密闭合,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器械对瓣膜的潜在伤害。仅需朝向支撑件120或背离支撑件120方向移动致动杆300,即可对瓣膜修复装置进行收紧状态和展开状态的切换,操作便捷。
近端固定件110材质为弹性金属,优选为镍钛合金,阻力结构若为倒刺,可经激光雕刻后热成型。实际生产中,阻力结构可以采用与倒刺111起到类似的增加局部摩擦力效果的倒扣等其他常用结构,且对应调整后的方案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连接部210靠近固定部220处开设有铰接孔211,连接部210可以通过穿过铰接孔211的铰接轴250与支撑件120铰接连接,支撑件120上可以相应地开设用于连接铰接轴250的通孔或螺纹孔。连接部210上开设有腰型孔212,枢轴310穿设在腰型孔212中,在致动杆300通过枢轴310带动远端固定件200旋转的过程中,枢轴310在腰型孔212内滑动,以减小连接部210对致动杆300的阻力,便于对致动杆300进行操作,可以避免致动杆300操作过程中受力过大导致瓣膜修复装置整体形态异常。
如图8所示,连接部210与固定部220成一定的夹角,角度大致为115°-135°,固定部220位于腰型孔212的延伸方向靠近近端固定件110的一侧,可以减小连接部210于腰型孔212方向上的长度尺寸,尺寸大致为2mm-3mm,利于缩小瓣膜修复装置的整体体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6和8所示,固定部220平行于铰接孔211延伸方向的截面为U型,固定部220可包覆倒刺111。固定部220夹合瓣膜的有效长度8mm-12mm,U型区宽度2mm-5mm,附接件100的轴向长度以及近端固定件110长度,随固定部220长度变化做相应变化。
如图15-16所示,固定部220上可覆盖用于增加光滑度的软膜240,收紧状态下,固定部220包覆倒刺111,使得瓣膜修复装置整体表面光滑,利于其在人体内进行移动,并避免在瓣膜修复装置的移动过程中划伤人体组织,完成夹合后,利于瓣膜组织爬附,缩短装置内皮化时间。展开状态下,表面较为光滑的远端固定件200进行开启和闭合的动作,可以避免刮扯瓣膜,造成对瓣膜的伤害或使瓣膜发生变形,导致瓣膜修复装置的修复效果差。
固定部220上设置可以开设孔洞230,收紧状态下,倒刺111伸入孔洞230中,倒刺111可以将瓣膜的一部分压入孔洞230中,进一步提高瓣膜修复装置的夹持可靠性,提高瓣膜修复装置对瓣膜的夹合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固定部220打开的最大角度为60°,完全展开状态下,两个固定部220之间的夹角为120°,满足夹合瓣膜的要求,同时固定部220的转动范围较小,连接部210上所需开设的腰型孔212长度也较短,进一步缩小瓣膜修复装置整体的尺寸。
实际生产中,固定部220的打开最大角度可以根据用于修复的瓣膜类型、心脏的大小等参数进行调整,且调整后的方案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4、6和13所示,支撑件120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支撑板,两个支撑板的上端均与附接件100相固定,且两支撑板之间留有空隙,连接部210伸入间隙中,且枢轴310于间隙中与连接部210铰接。于枢轴310的方向上,两个连接部210分别位于致动杆300的两侧,且两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只要不小于致动杆300的直径与两连接部210的厚度之和即可,支撑板的宽度只要满足可以设置用于与两个远端固定件200铰接连接的铰接轴250即可,支撑件120整体的尺寸小,利于缩小瓣膜修复装置整体的尺寸。
支撑板上对应枢轴310处开设有供枢轴310穿过的滑槽121,滑槽121沿着致动杆300的长度方向延伸,滑槽121可以对枢轴310起到一定的限位作用,便于在两个远端固定件200受力不同时稳定致动杆300。
于铰接孔211的轴向方向上,连接部210的尺寸可以设置为小于固定部220的,以使固定部220具有与瓣膜较大的接触面积,同时减小支撑件120的尺寸。在该方向上,连接部210的尺寸大致为0.4mm-0.6mm。两支撑板的底部也可以相连接,以对致动杆300起到限位作用。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附接件100的内部设置有与致动杆300连接的第一弹性件710,且第一弹性件710为弹簧。第一弹性件710作为限位结构,用于对致动杆300起到固定作用,保持瓣膜修复装置处于夹合瓣膜的状态。弹簧对致动杆300起到弹力作用,在致动杆300未受到外力时,处于靠近支撑件120的一端,以使固定部220保持与倒刺111相贴合的状态,使得瓣膜修复装置夹合瓣膜。为了避免致动杆300与近端固定件110之间的摩擦力过大,致动杆300的径向尺寸可以小于附接件100的内部径向尺寸,将第一弹性件710设置于附接件100内部的空隙中,几乎不改变附接件100和支撑件120的整体尺寸,利于缩小瓣膜修复装置整体体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4和7所示,致动杆300上具有径向尺寸与附接件100内部径向尺寸相同的毂部320,且附接件100靠近支撑件120的一端内表面的径向尺寸与致动杆300主体的径向尺寸相同,形成一紧缩段130。
毂部320将附接件100的内部分隔成两部分,以避免血液经过附接件100的内部发生逆流。收紧状态下,致动杆300位于靠近支撑件120的一端,毂部320与附接件100内的紧缩段130相抵靠,紧缩段130可以对致动杆300起到限位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辅助密封的效果,进一步避免血液经过附接件100的内部发生逆流,提高瓣膜修复装置的修复效果。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弹性件710可以与毂部320相抵,通过毂部320对致动杆300起到弹力作用,在致动杆300未受到外力时,处于靠近支撑件120的一端,以使固定部220保持与倒刺111相贴合的状态,使得瓣膜修复装置夹合瓣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7所示,与上述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连接部210与致动杆300的连接方式。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连接部210朝向致动杆300的外沿具有轮齿213,致动杆300的端部具有与轮齿213相适配的齿部330。齿部330与轮齿213相啮合,移动致动杆300,在轮齿213与齿部330的啮合作用下,致动杆300会带动远端固定件200旋转。缩小了连接部210的尺寸,从而缩小支撑件120的整体体积,进而缩小了瓣膜修复装置整体的体积。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8-21所示,限位结构包括卡合件720、第二弹性件740以及操作件730。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卡合件720位于支撑件120内,与支撑件120铰接连接,第二弹性件740为设置于支撑件120内的弹簧,且操作件730为与卡合件720相连接的导丝,导丝可延伸至装置的近端,供施术者进行操作。致动杆300的远端设置有螺纹结构,卡合件720的端部可与螺纹卡合固定。
锁定状态下,如图21所示,在第二弹性件740的作用下,卡合件720旋转至其端部与制动杆300卡合固定。此时致动杆300因卡合件720的限位,无法移动,即可固定远端固定件200的形态;
解锁状态下,如图20所示,用户在近端拉动操作件730,卡合件720会克服弹簧的弹力旋转,至卡合件720的端部与致动杆300脱离。此时致动杆300可以上下移动调整远端固定件200的形态。
操作件730采用与卡合件720可拆卸的方式连接,在瓣膜修复装置夹合固定瓣膜后,可以拆下、剪断或熔断操作件730,完成操作件730与瓣膜修复装置的脱离。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2所示,与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不同的是,近端固定件110包括分别位于附接件100两侧的弹性部114。两弹性部114本身具有一定弹性,可发生形变,两者的预设状态夹角范围90º-110º,一体化设置为V字形,以便远端固定件200向内夹合瓣膜。在该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图中未示出卡接件720的操作件730),弹性部114上可设置近端固定件致动孔112,每一侧近端固定件110上的致动孔112可以是1个或多于1个。图24所示为不包括限位结构卡合件720的实施例,采用一体化设置V字形结构的近端固定件110。
如图25-27所示,控制件113在近端固定件致动孔112处与弹性部114相连接(图中未示出卡接件720的操作件730),用于控制近端固定件110,使其处于收紧状态或展开状态,所述控制件113从弹性部114上向近端延伸至人体外。可以理解地,控制件113与近端固定件110的连接处的设置不仅局限于孔状,其他的连接方式,也在本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5所示,控制件113包括两件单独的致动件,每个致动件可以单独对相连接的近端固定件110进行操作,如此,当瓣膜形态不对称,无法通过瓣膜修复装置两侧的远端固定件200同时闭合进行夹合固定时,如图26所示,可以通过向近端拉动控制件113之一,使单侧的近端固定件110靠近附接件100,当瓣膜位于近端固定件110与远端固定件200之间时,向远端推动控制件113,使上述近端固定件100向相应的远端固定件200靠近,如有必要,可以使远端固定件200向收紧状态运动,直至将瓣膜固定捕获至二者之间,捕获瓣膜后再将近端固定件110与远端固定件200调整至收紧状态,完成夹合操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7所示,控制件113为一体化设置,有一段中间段位于两个弹性部114的端部之间,控制件113的两个自由端向近端延伸至人体外。如此设置,通过操作控制件113,两侧的近端固定件110同时向收紧状态或展开状态运动,位于两个近端固定件110之间的中间段的支撑力或拉力,可以从近端固定件110的内侧产生影响,使近端固定件110更易调节。
控制件113可采用弹性金属线、细长弹性金属板,或者同时具有一定柔顺性与刚度的结构,在瓣膜修复装置夹合固定瓣膜后,可以拆下、剪断或熔断控制件11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近端固定件110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两弹性部114各自与附接件100固定。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近端固定件110布置于附接件100两侧的部分为直立设置,不呈V字型,如此不需要控制件113,有利于缩小器械体积,使植入手术操作更简洁。
本发明提供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如图9-12所示,包括递送杆400,递送杆400的两端分别套设近端套管500和远端套管600,近端套管500上铰接有连接件510,并可通过连接件510与远端套管600相固定。
连接件510包括延伸部511和卡接部512,延伸部511的一端与近端套管500铰接,另一端与卡接部512相连接,远端套管600的内表面具有可与卡接部512卡和固定的限位孔610。限位孔610可以为盲孔,也可以为通孔。
组装递送装置时,首先将近端套管500靠近远端套管600,使连接件510进入远端套管600中,并使卡接部512对齐限位孔610。其后由近端向远端插入递送杆400,使递送杆400依次穿过近端套管500和远端套管600,递送杆400在远端套管600内使延伸部511紧贴远端套管600内壁,且卡接部512伸入限位孔610中并与限位孔610相卡接。此状态下近端套管500与远端套管600相固定,可以通过近端套管500推动远端套管600,递送装置处于递送状态下。
当需要对递送装置进行脱离时,首先将递送杆400从近端抽出,失去了递送杆400的限位后,于轴向上反复微量移动近端套管500,可以使连接件510向远端套管600的内部旋转以使卡接部512与限位孔610相互脱离。其后向近端拉动近端套管500,近端套管500即与远端套管600完成脱离,即,递送装置处于脱离状态。近端套管500与远端套管600脱离的过程中,递送杆400与近端套管500和远端套管600之间,以及近端套管500和远端套管600之间的作用力较小,可以避免操作过程中远端套管600受力过大。
至此,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明白,连接件510实际上是本专利的关键发明点所在。连接件510与近端套管500相铰接,且与远端套管600上的限位孔610相卡接。向近端抽出递送杆400后,轻轻拉动近端套管500即可使远端套管600与近端套管500相脱离,操作便捷,且脱离过程中近端套管500对远端套管600的作用力小。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12所示,连接件510的数量为两个,且一对连接件510对称地设置于近端套管500的两侧。其中一个连接件510的卡接部512靠近近端套管500的一端具有倾斜面514,倾斜面514与限位孔610相适配,当抽离递送杆400后,在血液流动的作用下,连接件510可能不会主动向远端套管600的内部发生旋转,设置倾斜面514后,沿着轴向方向向近端拉动近端套管500时,倾斜面514与限位孔610之间作用力将连接件510向远端套管600内推动。连接件510均匀分散在近端套管500的外表面,当向近端抽动近端套管500时,连接件510对远端套管600的作用力于远端套管600的径向方向上相抵消,避免脱离过程中瓣膜修复装置发生晃动。实际生产中,连接件510也可以采用其他数量或其他非对称方式,且调整后的方式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12所示,一个连接件510与近端套管500相铰接,另一个连接件510与近端套管500相固定。实际生产中,只要至少一个连接件510与近端套管500相铰接,且满足这些连接件510向远端套管600内部转动后,远端套管600可以与近端套管500相脱离即可,且调整后的方案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12所示,延伸部511具有靠近近端套管500的一端设置一轴,近端套管500开设有与轴相适配的贯通孔,轴穿过贯通孔以使延伸部511与近端套管500相铰接。组装过程中,可以先将延伸部511伸入近端套管500,后将轴插入贯通孔,即可完成延伸部511与近端套管500的铰接连接,便于组装。
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延伸部511靠近递送杆400的一侧为平面,延伸部511与递送杆400之间线面接触,减小延伸部511与递送杆400之间的摩擦力,在向近端抽出递送杆400的过程中减小递送杆400对近端套管500、远端套管600和瓣膜修复装置之间的作用力,避免其形态发生变化。
倾斜面514与远端套管600的径向平面夹角越大则脱离过程中限位孔610对连接件510的阻力越小,倾斜面514与远端套管600的径向平面夹角越小则远端套管600的轴向尺寸越小,利于缩小远端套管600的尺寸。连接件51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且连接件510的延伸部511可均不具备倾斜面514,或至少一个连接件510的延伸部511具备倾斜面514,且以上方案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优选地实施方式中,如图9-12所示,近端套管500上具有两个台阶面513,于近端套管500的周向上,台阶面513和连接件510依次排布。脱离状态下,当向远端继续推动近端套管500时,台阶面513可与远端套管600靠近近端套管500的一端相抵靠,以避免连接件510因推力向远端套管600的远端方向移动导致挤压或形变损坏卡在远端套管600中无法拿出,可以提高递送装置的可靠性以及手术成功率。
实际生产中,台阶面513的数量可以设置为一个或多个,于近端套管500的周向上,每两个连接件510之间可均设置一个台阶面513;当连接件510的数量较多时,也可以仅于部分连接件510之间设置台阶面513,且以上方案均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12所示,延伸部511铰接于近端套管500的内表面,设置连接件510的前后,近端套管500本身的径向尺寸没有发生改变,利于缩小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的体积。
本发明另外提供一种瓣膜修复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14,包括具有前述特征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和具有前述特征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其中,远端套管600固定于附接件100远离支撑件120的一端,递送杆400与致动杆300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二者外部径向尺寸相同。实际生产中,递送杆400可以与致动杆300采用各类常用可拆卸方式连接。
进行瓣膜修复手术时,首先在体外组装瓣膜修复装置和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使瓣膜修复装置处于收紧状态、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处于递送状态,递送杆400与致动杆300相连接。操作人员从近端推动近端套管500,近端套管500通过远端套管600将瓣膜修复装置和递送杆400递送至目标区域。其后向近端拉动递送杆400,使瓣膜修复装置处于展开状态,通过在近端调整瓣膜修复装置的位置以使瓣膜位于远端固定件200和近端固定件110之间。向远端推动递送杆400,以使固定部220与近端固定件110相贴合以夹合瓣膜。
瓣膜修复装置安装完毕后,旋动递送杆400使递送杆400与致动杆300相脱离,向近端先后抽出递送杆400和近端套管500,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与瓣膜修复装置相脱离。操作便捷,且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脱离过程中不易影响瓣膜修复装置的形态,提高装置的安全性。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9-12所示,附接件100的近端的一端具有密封件620,密封件620上开设有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远端套管600内表面径向尺寸的连通孔621,且连通孔621的径向尺寸与致动杆300和递送杆400的外部径向尺寸相同,密封件620与附接件100的近端紧密连接,便于提高瓣膜修复装置的密封性,进一步避免血液经由远端套管600发生逆流。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弹性件710的两端分别与密封件620和毂部320相抵接,套设于致动杆300外即可对致动杆300起到弹力作用,在致动杆300未受到外力时,处于远离支撑件120的一端,以使固定部220保持与倒刺111相贴合的状态,使得瓣膜修复装置夹合瓣膜。密封件620可以与附接件100通过焊接、过盈连接等方式密封固定。在该具体实施方式中,密封件620与远端套管600一体化制造,远端套管600通过密封件620与附接件100密封连接。实际生产中,远端套管600也可以直接与附接件100密封固定,且调整后的方案也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附接件,所述附接件的一端设置有一支撑件;
近端固定件,设置于所述附接件的外部;
致动杆,一端活动设于所述附接件内,另一端位于所述支撑件内,且沿靠近和远离所述附接件方向上移动;
至少一个远端固定件,每个所述远端固定件均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贯穿所述支撑件,且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固定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致动杆相连接;
收紧状态下,所述致动杆带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附接件方向移动,使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近端固定件相贴合;
展开状态下,所述致动杆带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附接件方向移动,使所述固定部朝向远离所述近端固定件一侧转动,两者之间构成一定角度;
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支撑件上的卡合件,以及与所述卡合件相连接的第二弹性件和操作件;
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二弹性件对所述卡合件起到作用力,以使所述卡合件与所述致动杆卡合固定;
解锁状态下,操作所述操作件,所述卡合件克服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作用,以使所述卡合件脱离所述致动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杆位于所述支撑件内的一端具有一枢轴,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枢轴铰接连接;其中,
所述连接部上开设有腰型孔,所述致动杆上设置的枢轴贯穿过所述腰型孔;
当所述枢轴沿所述腰型孔的长度方向滑动时,所述远端固定件绕铰接轴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支撑板,所述两支撑板之间留有间隙,所述连接部伸入所述间隙中并与所述枢轴连接;
所述支撑板上对应所述枢轴处开设有供所述枢轴穿过的滑槽,所述滑槽沿着所述致动杆的长度方向延伸;
当推或拉所述致动杆时,使所述枢轴沿所述滑槽朝向远离或靠近所述附接件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并带动所述远端固定件绕所述铰接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部具有轮齿,所述致动杆上具有与所述轮齿相适配的齿部,所述致动杆和所述远端固定件以啮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固定件的数量为二,且分别设置于所述附接件的两侧,所述近端固定件包括两弹性部,所述两弹性部分别位于一所述远端固定件与所述附接件之间,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附接件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固定,另一端向远离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延伸,使所述两弹性部形成V字型结构;
收紧状态下,所述远端固定件对对应的所述弹性部施加压力,使所述两弹性部均与所述附接件的外表面紧密贴合,所述远端固定件与对应的所述弹性部紧密贴合;
展开状态下,所述两弹性部均与所述附接件的外表面成一定的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至控制件,所述控制件与所述V字型结构的两弹性部的端部进行连接,用于在展开状态下调整所述两弹性部与附接件的外表面之间的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近端固定件具有阻力结构,所述阻力结构用于增大所述近端固定件与瓣膜间的摩擦力。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角度范围为0-120°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位于所述附接件的内表面和所述致动杆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致动杆上具有径向尺寸与所述附接件的内表面径向尺寸相同的毂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接件靠近所述支撑件的一端内表面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毂部的径向尺寸。
12.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附接件的近端具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附接件密封连接,所述密封件上开设有供所述致动杆穿过的连通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
收紧状态下,所述致动杆伸入所述连通孔内,所述致动杆的外周面与所述连通孔紧密贴合。
14.一种瓣膜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拆卸连接的瓣膜修复装置与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所述瓣膜修复装置为权利要求1-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装置,所述瓣膜修复系统还包括递送杆,一端套设有近端套管,另一端套设有远端套管;其中,
递送状态下,所述递送杆与所述致动杆连接,所述近端套管与所述远端套管连接;
脱离状态下,所述递送杆与所述致动杆分离,所述近端套管与所述远端套管相分离。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瓣膜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端套管的表面开设若干限位孔,所述近端套管与所述远端套管之间设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近端套管铰接的延伸部和可与所述限位孔卡合的卡接部;
递送状态下,所述连接件伸入所述远端套管中,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限位孔卡合固定;
脱离状态下,所述连接件退出所述远端套管,所述卡接部与所述限位孔分离,使所述近端套管与所述远端套管相互分离。
CN202011114860.XA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Active CN11192055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4860.XA CN111920550B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114860.XA CN111920550B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0550A CN111920550A (zh) 2020-11-13
CN111920550B true CN111920550B (zh) 2021-01-19

Family

ID=73333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114860.XA Active CN111920550B (zh) 2020-10-19 2020-10-19 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2055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34955A1 (zh) * 2020-12-24 2022-06-30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瓣膜切开装置和切开瓣膜的方法
CN114680955B (zh) * 2020-12-30 2024-05-14 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组织固定装置
CN114681141B (zh) * 2020-12-30 2024-03-29 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离合机构的组织闭合装置
CN113616387B (zh) * 2021-10-11 2022-01-21 上海汇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N116269933B (zh) * 2022-12-30 2024-03-15 杭州端佑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瓣膜修复装置及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331A (zh) * 2009-02-26 2012-03-28 埃瓦尔维公司 用于可植入的固定设备的分离机构
US10111751B1 (en) * 2018-01-09 2018-10-30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Native valve repair devices and procedures
CN211243901U (zh) * 2019-07-31 2020-08-14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覆膜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211560531U (zh) * 2019-09-12 2020-09-25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防滑脱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945177B2 (en) * 2011-09-13 2015-02-03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Gripper pusher mechanism for tissue apposition systems
US10398552B2 (en) * 2016-11-15 2019-09-03 Abbott Cardiovascular Systems Inc. Fixa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heart valve leaf repair
US10314586B2 (en) * 2016-12-13 2019-06-11 Evalve, Inc. Rotatable device and method for fixing tricuspid valve tissue
CN211243911U (zh) * 2019-08-12 2020-08-14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回收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器回收系统
CN211325891U (zh) * 2019-08-13 2020-08-25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可调式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95331A (zh) * 2009-02-26 2012-03-28 埃瓦尔维公司 用于可植入的固定设备的分离机构
US10111751B1 (en) * 2018-01-09 2018-10-30 Edwards Lifesciences Corporation Native valve repair devices and procedures
CN211243901U (zh) * 2019-07-31 2020-08-14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具有覆膜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CN211560531U (zh) * 2019-09-12 2020-09-25 杭州德晋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防滑脱的瓣膜夹合器及瓣膜夹合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20550A (zh) 2020-11-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20550B (zh) 一种瓣膜修复装置、递送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US10405869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heart valve repair
US10383612B2 (en) Organ manipulator apparatus
EP2891502B1 (en) Cannula insertio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including a compressible member
KR101415280B1 (ko) 이식물 연결장치
US10245360B2 (en) Connector ring clamp and associated methods of use
CN113907918B (zh) 瓣膜夹合系统
WO2010080107A1 (en) Cardiovascular valve and valve housing apparatuses and systems
WO2023173967A1 (zh) 瓣膜修复系统及其联接器械
CN216417422U (zh) 瓣膜修复装置
CN113288515A (zh) 一种瓣膜闭合器械
CN114680955B (zh) 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组织固定装置
US11957585B2 (en) Fixing device for clamping tissue
CN219021751U (zh) 瓣膜夹合器械及瓣膜修复系统
US20230210664A1 (en) Valve clamping device with locking mechanism and valve repair system
CN215273015U (zh) 一种组织固定装置的夹持自锁组件
CN113288517A (zh) 一种瓣膜闭合器械
CN114681145A (zh) 一种植入件以及可调式锁线装置
CN220141883U (zh) 瓣膜修复装置
US20230338146A1 (en) System for clamping tissue
CN218075345U (zh) 二尖瓣夹合器用收拢组件
CN217338985U (zh) 阻尼夹合器用外夹元件
WO2022127562A1 (zh) 一种可一体拆卸的瓣膜夹及其输送系统
CN117281663A (zh) 瓣膜夹合装置及瓣膜修复系统
CN117918999A (zh) 瓣膜夹合器械及瓣膜修复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