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8537A -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8537A
CN111918537A CN202010872378.6A CN202010872378A CN111918537A CN 111918537 A CN111918537 A CN 111918537A CN 202010872378 A CN202010872378 A CN 202010872378A CN 111918537 A CN111918537 A CN 1119185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on wind
heat dissipation
electrode
arc
heat s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2378.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坚锋
王长宏
熊子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010872378.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8537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85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85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36Forced ventilation, e.g. by fans
    • H05K7/20172Fan mounting or fan specific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包括壳盖和开口向上的散热箱体,所述壳盖和所述散热箱体上均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散热箱体内设有若干个离子风发生装置,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线状发射电极和弧形网状集电极,所述线状发射电极和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间隔设置。通过在散热箱体内设置离子风发生装置,形成定向运动的离子风,并且由于离子风装置没有运动部件,可以实现静音,提高散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设备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器件的集成度越来越高,电子器件的热流密度越来越大,若不能及时将热量在狭小空间排出,温度过高势必会影响器件的性能稳定性、寿命和工作效率,甚至导致器件失效。
在强化换热领域内,与传统机械风扇散热技术相比离子风强化散热技术具有无机械运动部件、结构简单、体积小、静音、低功耗等优点。例如,目前市面上笔记本电脑底座散热基本是通过机械风扇散热的方法实现,存在噪音大、风扇直吹风流受阻导致的散热效率低等问题。
因此,目前急需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传统散热方式带来的噪音大、散热效率低等问题的笔记本电脑底座离子风散热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离子风底座散热器,用于降低噪音,提高散热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体,所述散热箱体上均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散热箱体内设有若干个离子风发生装置,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线状发射电极和弧形网状集电极,所述线状发射电极和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间隔设置。
可选的,所述线状发射电极设于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的圆心轴上。
可选的,所述线状发射电极通过第一支撑件平行于所述箱体的底部设置,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通过第二支撑件平行于所述散热箱体的底部设置。
可选的,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由所述线状发射电极上的一点向垂直于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一侧的长边边沿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射线为第一射线,由所述线状发射电极上的一点向垂直于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另一侧的长边边沿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射线为第二射线,所述第一射线和所述第二射线的夹角为60°—120°。
可选的,所述线状发射电极和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为±5kV—±10kV。
可选的,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等间距地设于所述散热箱体中,相邻两个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之间的间隔大于2CM。
可选的,所述线状发射电极的表面涂覆有碳纳米管涂层。
可选的,所述通风孔均匀分布在所述散热箱体上。
可选的,所述通风孔的孔壁涂覆有催化剂涂层。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体,所述散热箱体上均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散热箱体内设有若干个离子风发生装置,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线状发射电极和弧形网状集电极,所述线状发射电极和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间隔设置。通过在散热箱体内设置离子风发生装置,离子风发生装置在发射极周围产生高强度电场使附近的空气电离产生电晕放电现象,电晕效应产生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并与空气中的中性分子发生碰撞交换动量和能量,形成定向运动的离子风,从而实现对笔记本电脑散热的效果,同时由于此处的集电极为弧状,故产生的离子风更加均匀,相比传统底座散热器机械风扇直吹的散热效果更好,并且由于离子风装置没有运动部件,可以实现静音,提高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笔记本电脑离子风底座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的爆炸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的离子风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散热箱体;10、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2、离子风发生装置;20、线状发射电极;21、弧形网状集电极;22、夹角;100、通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于实现降低噪音,提高散热效率。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的爆炸图,包括散热箱体1,所述散热箱体1上均设有多个通风孔100,所述散热箱体1内设有若干个离子风发生装置2,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2包括线状发射电极20和弧形网状集电极21,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和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间隔设置。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离子风发生装置2的工作原理是:线状发射电极20为高电压,弧形网状集电极21接地,离子风发生装置2在发射电极周围产生高强度电场使附近的空气电离产生电晕放电现象,电晕效应产生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并与空气中的中性分子发生碰撞交换动量和能量,形成定向运动的离子风。定向移动的离子风实现对电子设备,比如对笔记本电脑散热的效果。
如图2和图3所示,由于此处的集电极21为弧形网状,产生的离子风更加均匀,相比传统底座散热器机械风扇直吹的散热效果更好,并且由于离子风装置没有运动部件,可以实现静音高效散热。
在使用时,散热箱体1设于电子设备,比如笔记本电脑的底部,散热箱体1上的通风孔100使得散热箱体1内的离子风发生装置2产生的离子风更好地流向笔记本电脑的底部,实现笔记本电脑的散热,从体积角度进行比较,笔记本电脑离子风底座散热器更为轻薄。在具体实施例中,散热箱体2可以包括一个可以打开的壳盖,方便离子风发生装置2的取放、安装和拆卸。
进一步的,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设于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的圆心轴上。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其中线状发射电极装置20应放置在弧形状集电极21的圆心轴上,以确保离子风发生装置在电晕放电的过程中能产生四周均匀的离子风从而大大提高散热效率,解决了传统笔记本电脑底部散热器机械风扇直吹风流受阻导致散热效果差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通过第一支撑件10平行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通过第二支撑件11平行于所述散热箱体1的底部设置。
如图3所示,线装发射电极20用第一支撑件10固定在散热箱体1内,第一支撑件可以为支撑杆,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支撑件;弧形网状集电极21用第二支撑件11固定在散热箱体1内,第二支撑件可以为支撑杆,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的支撑件。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由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上的一点向垂直于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一侧的长边边沿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射线为第一射线,由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上的一点向垂直于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另一侧的长边边沿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射线为第二射线,所述第一射线和所述第二射线的夹角22为60°—120°。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为了保证产生离子风的效果,由于电晕放电具有偏心性,此处优选线状发射电极20与弧形网状电极21之间的相对位置以及进行电晕放电的线状发射电极20和弧形网状集电极21两端连线的夹角不超过180°且优选角度应在60°—120°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和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之间的电压差为±5kV—±10kV。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线状发射电极20与弧形状集电极21之间的电压差为优选在±5kV—±10kV,且之间的距离优选在8mm—20mm之间,两者之间的距离应当是最接近两点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2等间距地设于所述散热箱体1中,相邻两个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2之间的间隔大于2CM。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避免相邻离子风发生装置所产生的离子风相互干扰,进一步提高笔记本电脑离子风底座散热器的散热效率,此处优选离子风发生装置2的相对位置,离子风发生装置2沿着水平方向依次均匀排列安装并且之间相邻的距离要大于2cm,之间距离优选在3cm—4cm之间,两者之间的距离应当是相邻网电极最接近两点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的表面涂覆有碳纳米管涂层。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离子风且降低电晕放电所产生的臭氧量,在线状发射电极20表面涂覆有碳纳米管涂层。由于碳纳米管具有良好的场发射特性和较高的纵横比可以加强电晕效应,从而增强离子风。
线状发射电极20表面涂覆有碳纳米管涂层具有良好场发射特性、耐腐蚀性,可以持久有效增强离子风且能够减少电晕放电所释放出的臭氧。并且实验表明,涂覆有碳纳米管涂层的离子风装置,所产生的臭氧量将显著减少。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通风孔100均匀分布在所述散热箱体1上。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加速内部气体流动,此处优选带有通风孔的散热箱体1,为了保证空气流通提高散热效果,其中通风孔在各个方向进行均匀分布,通风孔的形状可以选取为圆形孔、或者方形孔,还可以是其他形状的通风孔。
进一步的,所述通风孔100的孔壁涂覆有催化剂涂层。
具体的实施例中,其中为进一步避免电晕放电所产生的臭氧量,使笔记本电脑离子风底座散热器适用于家用场合,在通风孔100和散热箱体1的通风孔处涂覆有催化剂涂层,当带有臭氧的离子风流过时,其中的臭氧将被催化剂还原,从而去除臭氧,可有效解决电晕放电所产生的臭氧问题。催化剂涂层可以为二氧化锰催化剂、铁催化剂、氧化铝催化剂等。另外,所述壳盖1和所述散热箱体2均为绝缘导热材质。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为了保持离子风发生装置在高电压工况下输出稳定的离子风确保持续可靠的散热效果,此处优选散热箱体1材质可以为导热绝缘硅胶板,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特点的绝缘导热材料。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离子风散热装置可以用于电子设备的散热,比如笔记本电脑,使用时放置在笔记本电脑的底部,利用离子风对笔记本电脑散热。
综上所述,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包括散热箱体,所述散热箱体上均设有多个通风孔,所述散热箱体内设有若干个离子风发生装置,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包括线状发射电极和弧形网状集电极,所述线状发射电极和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间隔设置。通过在散热箱体内设置离子风发生装置,离子风发生装置在发射极周围产生高强度电场使附近的空气电离产生电晕放电现象,电晕效应产生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加速并与空气中的中性分子发生碰撞交换动量和能量,形成定向运动的离子风,从而实现对笔记本电脑散热的效果,同时由于此处的集电极为弧状,故产生的离子风更加均匀,相比传统底座散热器机械风扇直吹的散热效果更好,并且由于离子风装置没有运动部件,可以实现静音,提高散热效率。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热箱体(1),所述散热箱体(1)上均设有多个通风孔(100),所述散热箱体(1)内设有若干个离子风发生装置(2),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2)包括线状发射电极(20)和弧形网状集电极(21),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和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设于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的圆心轴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通过第一支撑件(10)平行于所述箱体(1)的底部设置,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通过第二支撑件(11)平行于所述散热箱体(1)的底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由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上的一点向垂直于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一侧的长边边沿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射线为第一射线,由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上的一点向垂直于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另一侧的长边边沿的方向延伸形成的射线为第二射线,所述第一射线和所述第二射线的夹角(22)为60°—12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和所述弧形网状集电极(21)之间的电压差为±5kV—±10kV。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2)等间距地设于所述散热箱体(1)中,相邻两个所述离子风发生装置(2)之间的间隔大于2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状发射电极(20)的表面涂覆有碳纳米管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100)均匀分布在所述散热箱体(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孔(100)的孔壁涂覆有催化剂涂层。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离子风散热装置。
CN202010872378.6A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191853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2378.6A CN111918537A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2378.6A CN111918537A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8537A true CN111918537A (zh) 2020-11-10

Family

ID=73278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2378.6A Pending CN111918537A (zh) 2020-08-26 2020-08-26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1853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4878A (zh) * 2021-12-13 2022-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表盘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14878A (zh) * 2021-12-13 2022-03-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表盘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83046B (zh)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
CN212278705U (zh)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918537A (zh)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885900A (zh) 一种环形led离子风散热装置
CN115313157B (zh)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
CN113432217B (zh) 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空调器
CN108019917B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747334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电容器
CN114001431B (zh) 一种用于室内环境消杀的活性雾离子发生器
CN113163678A (zh) 一种基于离子风的新型耦合冷却装置、冷却方法及其应用
CN212753032U (zh) 一种环形led离子风散热装置
CN210511332U (zh) 一种离子净化吸顶灯
CN216346688U (zh) 一种空调器
CN113035803B (zh) 一种磁场与碳纳米管协同提升离子风强度的装置
CN210298372U (zh) 一种环保型机电设备散热装置
CN210531197U (zh) 一种家用离子风散热风扇
CN205266098U (zh) 一种离子风散热装置
CN209170204U (zh) 一种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变频器
CN108344037B (zh) 空调室内机
CN111371000A (zh) 一种富含水分的负离子产生装置
CN210118728U (zh) 一种led散热装置
CN107869770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212961807U (zh) 暖气片
CN107869760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7883435B (zh) 离子风发生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