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12998B -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12998B
CN111912998B CN202010954962.6A CN202010954962A CN111912998B CN 111912998 B CN111912998 B CN 111912998B CN 202010954962 A CN202010954962 A CN 202010954962A CN 111912998 B CN111912998 B CN 1119129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ipeline
cleaning
liquid injection
contai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5496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1912998A (zh
Inventor
杨伟
赵鹏
和发展
罗庆康
闫慧敏
王超
刘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Zhe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Zhengzhou Co Lt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Zhe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Zhe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54962.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129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19129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29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19129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129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包括加样系统,清洗液注液系统,磁珠清洗系统,抽液系统,底物注液系统,和排放系统。本发明能够有效满足高通量样本的自动检测需求,磁珠清洗系统和加样系统均具有自清洗功能,磁珠清系统的多通道柱塞泵的每个泵体对应一个注液支管和一个注液针,实现每个注液针的单独控制,有效防止因管阻不同而引起的注液量不一致进而提高注液精度和注液量的均一性;同时在BF洗液注液和清洗过程中可选择性地切换第十电磁阀的状态,进而实现对磁珠清洗系统的自清洗,不仅避免因结晶洗液因残留在管路中结晶,进一步提高注液精度和注液量的均一性,还能够防止BF洗液注入反应盘中形成结晶物。

Description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路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分析法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选择性较好、分析速度快、线性范围宽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化学发光分析法是目前临床检验中主流研究方向之一,以化学发光分析法为载体的化学发光测定分析仪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仪器系统的稳定性、一致性、精确性等性能指标越发重要。
化学发光标记分析仪又称化学发光分析仪(即CLIA),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从而对人体进行分析的医学检验仪器。在检测时,将定量的患者血清和辣根过氧化物(HRP)加入到固相包被有抗体的白色不透明微孔板中,血清中的待测分子与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结合物和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特异性结合。分离洗涤未反应的游离成分;然后加入发光底物,利用化学发光释放的自由能激发中间体,从基态回到激发态,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
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是实现自动化检测核心执行模块。目前,行业内相关企业根据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检测原理也设计出了各种测试形式的液路系统,这种液路系统普遍包括样本和试剂加样模块,底物添加模块,磁珠清洗模块,加样针的清洗模块,废液排放模块等,以实现样本的加注,反应试剂的加注,底物溶液(包括底物A和底物B)的加注、磁珠清洗液的加注、排废以及磁珠清洗管路的清洗、样本和实际加样模块的清洗等。
据统计,目前化学发光分析仪出现检测故障的绝大原因是液路故障,如现有磁珠清洗模块无法对管路进行清洗,且由于BF洗液容易结晶,导致管路堵塞,影响BF洗液的定量注液精度,长时间运行后还将会出现仪器故障;同时磁珠清洗管路的各个支路的流阻为非定值,导致注液一致性较差,影响注液精度;
现有加样针的废液排放系统利用隔膜泵直接将清洗池内的废液排出,然而水随着仪器高通量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抽废液时间,再加上管路管阻的影响,隔膜泵的动力随着使用时长的延长而出现衰减,导致清洗池内的废液不能被及时抽走或存在残留,进一步导致加样针的外壁存在挂壁现象,存在样本交叉污染的风险,影响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液体还容易甩落在仪器表面,影响整洁,进一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系统稳定性好,有效降低故障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包括用于添加样本和反应试剂的加样系统,清洗液注液系统,用于向反应杯内注入磁珠清洗液的磁珠清洗系统,用于将清洗后的磁珠废液排放至回收容器内的抽液系统,用于向所述反应杯内注入发光底物的底物注液系统,和用于将第一清洗容器及第二清洗容器内的废水排放至所述回收容器内的排放系统;
所述排放系统包括用于将加样针清洗废液排出的第一废液排放系统和将底物针清洗废液排出的第二废液排放系统,所述第一废液排放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清洗容器连通的负压抽液单元和与所述负压抽液单元连通的排液单元。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抽液单元包括通过负压管路依次连通的负压泵、负压储能容器和废液储存容器,且所述负压管路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清洗容器的排液口连通;
位于所述负压泵和负压储能容器之间的负压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位于所述负压储能容器和废液储存容器之间的负压管路上间隔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和减压阀,位于第一清洗容器和废液储存容器之间的负压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液单元包括第一排液管路,所述第一排液管路的进口分别与所述负压储能容器底部出口和废液储存容器底部出口相连通,第一排液管路的出口与回收容器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液泵和第一启闭件。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负压储能容器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废液储存容器内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废液排放系统包括与第二清洗容器连通的第二排液管路,所述第二排液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收容器连通,所述第二排液管路设置有第二排液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废液排放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清洗容器连通的防溢管路,所述防溢管路的另一端口与所述回收容器连通,防溢管路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洗液注液系统包括第一注液单元和第二注液单元,所述第一注液单元包括第一注液管路,所述第一注液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容器相连通而其出口端与用于清洗抽液针的所述第二清洗容器相连通,第一注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注液泵和第五电磁阀;
所述第二注液单元包括第二注液管路,所述第二注液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容器相连通而其出口端与用于清洗加样针的所述第一清洗容器相连通,第二注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注液泵和第六电磁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加样系统包括加样单元和管路清洗单元,所述加样单元包括通过加样管路依次连通的加样针、第一压力检测模块和双向旋转的第一加样泵;
所述管路清洗单元包括清洗液注液管路,所述清洗液注液管路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容器相连通,而其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加样泵的一泵口相连通,清洗液注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注液泵、第二压力检测模块和第七电磁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注液泵的出口端连通设置有流量调节管,所述流量调节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容器内,流量调节管上设置有第八电磁阀(第八电磁阀为溢流阀)。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抽液系统包括多个抽液支管路和将所述抽液支管路连通在一起的抽液主管,每个所述抽液支管路上连通设置有抽液针和抽液泵,所述抽液主管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收容器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磁珠清洗系统包括上液管路和第三注液管路,所述上液管路的进口分别与第二容器和所述第一容器相连通,上液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切换其连通状态的第二启闭件,与第一容器连通的上液管路的上液支管设置有冲洗泵;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注液管路包括与注液针一一对应的注液支管路,每个所述注液支管路的进口均与上液管路的出口端部相连通,且每个注液支管路上均设置有第九电磁阀、双向旋转的第二加样泵、第十电磁阀和一个所述注液针。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磁珠清洗单元还包括泄流单元,所述防溢单元包括与所述回收容器连通的泄流管路,所示泄流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G;所述第十电磁阀为两位三通电磁阀,第十电磁阀的一出口与泄流管路的进口端部相连通。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物注液系统包括结构相同的底物A注液单元和底物B注液单元,所述底物A注液单元和底物B注液单元均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容器、和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容器与底物针连通在一起的底物管路,所述底物管路具有至少两个与第三容器一一对应的进液口;底物管路上设置有双向旋转的第三加样泵和第三启闭件;靠近所述底物针处的底物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压力检测模块。
本发明的优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发明所述加样系统的加样单元具有第一压力检测模块,能够实时监控加样针和加样管路的状态;加样系统的管路清洗单元能够对加样单元进行清洗,清洗效果好,有效避免样本或试剂残留,进一步降低样本交叉污染的几率,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本发明的加样系统采用一个加样针即可满足高通量测试需求,进而有效降低仪器运行成本。
(2)本发明的第一废液排放系统在排放第一清洗容器内的清洗废液时,可通过建立负压体系,利用负压将清洗容器内的废液快速抽出至废液储存容器内;同时负压储能容器还能为废液储存容器补偿负压,进一步保证负压体系能够将清洗容器内的废液抽出至废液储存容器和负压储能容器内,实现废液的快速抽取,且抽取完全,有效避免加样针的外壁挂壁,进一步避免交叉污染,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本发明的磁珠清洗系统的第二加样泵为由电机驱动的多通道柱塞泵,多通道柱塞泵的每个泵体对应一个注液支管和一个注液针,实现每个注液针的单独控制,有效防止因管阻不同而引起的注液量不一致进而提高注液精度和注液量的均一性;同时磁珠清洗系统的第十电磁阀为两位三通电磁阀,在BF洗液注液和清洗过程中可选择性地切换第十电磁阀的状态,进而实现对磁珠清洗系统的自清洗,不仅避免因结晶洗液因残留在管路中结晶,进一步避免管路堵塞、注液针堵塞和柱塞泵的堵塞情况,进一步提高注液精度和注液量的均一性,还能够防止BF洗液注入反应盘中形成结晶物。
(4)、本发明的底物注液系统的优点如下:每种底物配套至少两个第三容器,在分析仪连续运行过程中能够交替使用,实现该底物溶液的连续注液,为实现分析仪的高通量检测打下基础;同时本发明的第三加样泵为可以正转和反转的旋转柱塞泵,不仅可将管路中残留的底物溶液回收到空瓶内,还可以将冲洗耗用的底物溶液回收到空瓶内,有效避免将底物溶液排放至反应盘上结晶而引起的反应盘卡滞或反应杯划伤现象,提高仪器的精确性和稳定性。
(5)、本发明的清洗液注液系统可分别向第一清洗容器和第二清洗容器内注入纯化水,有效满足加样针外壁和位于边缘处的抽液针外壁的清洗需求,保证清洗效果。
(6)、本发明的抽液系统采用多个蠕动泵共同抽液,可以差异化的控制每根抽液针的抽液速度,避免因管阻差异而导致抽液量不均匀;同时本发明的加样针、抽液针和注液针的外壁上均涂覆有特氟龙保护层,进而有效降低抽液针和注液针发生磁化的几率,有效避免因磁化而引起定量是被或交叉污染。
(7)、本发明的第一容器、第二容器和回收容器内均设置有液位传感器,以便于监控三个容器内的液位信息,避免液位异常所导致的不可预见的风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管路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加样系统的管路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排放系统、第二注液单元和防溢单元的管路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磁珠清洗系统的管路图。
图5是本发明抽液系统、第一注液单元和第二废液排放系统的管路图。
图6是本发明所述底物注液系统的管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如图1-6所示,本发明所述的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包括用于添加样本和反应试剂的加样系统;将第一容器101内的纯化水分别注入到第一清洗容器306和第二清洗容器302内的清洗液注液系统,以实现对加样针202和底物针外壁的清洗;用于将第二容器102内的BF洗液注入反应杯内的磁珠清洗系统;用于将反应别内混合后的磁珠废液抽至回收容器103内的抽液系统;用于向反应杯内注入发光底物(包括底物A和底物B)的底物注液系统,和用于将第一清洗容器306以及第二清洗容器302内的废水排放至回收容器103内的排放系统;
为实现自动化控制,第一容器101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M1、第二容器102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M2,回收容器103内设置有液位传感器M3,液位传感器M1、液位传感器M2和液位传感器M3分别将检测到的液位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为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控制系统,其包括单片机、接收模块、上位机、报警模块,单片机用于接收信号并发出控制信号,单片机通过接收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上位机,单片机将处理后的报警数据传输至报警模块),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控制加样系统、清洗液注液系统、磁珠清洗系统、抽液系统、底物注液系统和排放系统的运行;同时控制系统预设有第一容器101和第二容器102最低报警液位和回收容器103最高报警液位,当达到最低报警液位或最高报警液位时,控制系统的报警模块会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补充纯化水和BF洗液,并及时将回收容器103内的废液倒出。
如图2所示,加样系统包括用于添加试剂和样本的加样单元,和对加样单元进行清洗的管路清洗单元,加样单元包括通过加样管路201依次连通的加样针202、第一压力检测模块203(优选为压力传感器)和双向旋转的第一加样泵204(第一加样泵204优选为电机可正转和反转的柱塞泵),第一压力检测模块203设置在靠近加样针202处的加样管路201上;
管路清洗单元包括清洗液注液管路205,清洗液注液管路205的一端口与第一容器101(盛装有纯化水)相连通,而其另一端口与第一加样泵204的一泵口相连通,清洗液注液管路205上设置有第三注液泵206、第二压力检测模块207(优选压力传感器)和第七电磁阀208(两位电磁阀,设置在靠近第一加样泵的清洗液注液管路205上),第二压力检测模块207用于检测第三注液泵206出口处的液体压力和流量;位于第三注液泵206出口处的清洗液注液管路205上连通设置有流量调节管209,流量调节管209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容器101内,流量调节管209上设置有第八电磁阀210(溢流阀)。
为实现自动化加样和清洗,第一压力检测模块203和第二压力检测模块207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即第一压力检测模块203和第二压力检测模块207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实时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一加样泵204的启闭以及旋转方向、第三注液泵206的启闭、第七电磁阀208和第八电磁阀210的启闭。
工作时,第一加样泵204的反方向转动(即逆时针转动)预设圈数,第一加样泵204定量抽取样本(或反应试剂),第一加样泵204正向转动预设圈数将样本注入到反应杯内。且第一压力检测模块203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实时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以便于实时监控加样管路201和加样针202的状态,预警加样针202堵塞和加样管路201流量变化,进而避免因加样针202堵塞而导致检测结果异常,或因管路压力异常而出现样本交叉污染情况。
加样后,控制系统向第七电磁阀208和第三注液泵206和第一加样泵204(正向转动)发出动作指令,第三注液泵206和第一加样泵204启动,将第一容器101内的纯化水冲洗加样管路201和加样针202;当第二压力检测模块207检测到的流量无法满足加样单元冲洗要求时,控制系统控制第三注液泵206加大流量输出,同时开启第八电磁阀210(即溢流阀),调节清洗液注液管路205的压力以满足加样管路201和加样针202的冲洗需求。
如图1、3、5所示,清洗液注液系统包括第一注液单元和第二注液单元,第一注液单元包括第一注液管路301,第一注液管路301的进口端与盛装有纯化水的第一容器101相连通,而其出口与第二清洗容器302(即清洗池)相连通,第一注液管路301上设置有第一注液泵303和第五电磁阀304,利用第一注液泵303向清洗池内注入预设体积的纯化水,位于边缘处的抽液针转动至第二清洗容器302内即可对其外壁进行清洗;
第二注液单元包括第二注液管路305,第二注液管路305的进口端与第一容器101相连通而其出口端与第一清洗容器306相连通,第二注液管路305上设置有第二注液泵307和第六电磁阀308,利用第二注液泵307向第一清洗容器306内注入预设体积的纯化水,将加样针202移动至清洗容器306内即可。
在底物针清洗过程中,利用第二废液系统将清洗池内的废液排放至回收容器103内,具体如下:如图5所示,第二废液排放系统包括与第二清洗容器302连通的第二排液管路401,第二排液管路401的另一端与回收容器103连通,第二排液管路401设置有第二排液泵402,利用第二排液泵402将废液排放至回收容器103内;
在加样针202清洗过程中,为防止第一清洗容器306内的水向外溢出,利用第二废液排放系统对其进行放液,具体为:如图3所示,第二废液排放系统还包括防溢单元,防溢单元包括与第一清洗容器306连通的防溢管路403,防溢管路403的另一端口与回收容器103连通,防溢管路403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404和第三排液泵405。
在加样针202清洗过程中,利用排放系统将第一清洗容器306内的废液排放至回收容器103内,避免加样针202的外壁出现液体挂壁现象。具体为:如图3所示,排放系统包括用于将加样针202清洗废液排出的第一废液排放系统和将底物针清洗废液排出的第二废液排放系统,第一废液排放系统包括与第一清洗容器306连通的负压抽液单元和与负压抽液单元连通的排液单元;
负压抽液单元包括通过负压管路依次连通的负压泵501、负压储能容器502(即负压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和废液储存容器503(即储液罐,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负压管路的进液口与第一清洗容器306的排液口连通;位于负压泵501和负压储能容器502之间的负压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504,位于负压储能容器502和废液储存容器503之间的负压管路上间隔设置有第二电磁阀505和减压阀506,位于第一清洗容器306和废液储存容器503之间的负压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507,第一电磁阀504和第二电磁阀505优选为两位三通电磁阀,且优选为常开型两位三通电磁阀(即通电断开,断电启动),第三电磁阀507为两位电磁阀;
排液单元包括第一排液管路508,第一排液管路508包括两条第一排液支管和与两第一排液支管连通的第一排液主管,其中一个第一排液支管的进口端与负压储能容器502相连通,而另一第一排液支管的进口端与废液储存容器503底部的出口相连通;排液主管上设置有第一排液泵513;
第一排液管路508上设置有第一启闭件,第一启闭件包括设置在每个第一排液支管上的电磁阀D(当然,实际组装时第一启闭件还可以是将两个第一排液支管与第一排液主管连接在一起的两位三通电磁阀)。
如图3所示,负压储能容器502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液位信息的第一液位传感器509和用于检测压力的第一压力传感器510,废液储存容器503内设置有用于检测液位信息的第二液位传感器511和用于检测压力的第二压力传感器512,第一压力传感器510、第二压力传感器512、第一液位传感器509和第二液位传感器511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系统的信号输入端电连接,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控制负压泵501、第一排液泵513、第一电磁阀504、第二电磁阀505、第三电磁阀507和第一启闭件上的启闭。
工作时,第一压力传感器510将检测到的压力信号、第二压力传感器512检测的压力信号、第一液位传感器509检测到的液位信号和第二液位传感器511检测到的液位信号均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接收到的压力信号和液位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分别控制负压泵501、第一排液泵513的启闭,以及第一电磁阀504、第二电磁阀505、第三电磁阀507和电磁阀D的通断与否。具有排液方法为:
建立负压体系: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磁阀504和第二电磁阀505断电使负压管路处于通路状态,启动负压泵501抽取负压,第三电磁阀507和电磁阀D均断电,使负压储能容器502的压力≥减压阀506的压力≥废液储存容器503的压力>清洗容器的相对环境;
抽液:在第一液位传感器509和第二液位传感器511均未报警的情况下(即负压储能容器502和废液储存容器503内的液位均在预设范围内),打开第三电磁阀507,第一清洗容器306内的液体在负压作用下进入废液储存容器503内;
在抽液过程中,若建立的负压体系中的压力满足抽液需求,负压泵501处于非工作状态;若废液储存容器503的压力较小时,可控制减压阀506的开合、利用负压储能容器502对废液储存容器503进行压力补偿,进而调节负压抽液系统的负压;当负压储能容器502提供的负压不能满足抽液需求时,重复建立负压体系操作步骤,再次建立负压体系;
排液:当第二液位传感器511报警时,第三电磁阀507断开,第二电磁阀505通电断开,控制系统向第一排液泵513发出启动指令,且与废液储能容器对应的第一排液支管上的电磁阀D上电,第一排液泵513将废液储存容器503内的废液排放至回收容器103内;
当第一液位传感器509发生水位报警时,确保负压泵501处于关闭状态,第一电磁阀504通电断开,第一排液泵513启动,两个电磁阀D均通电且第三电磁阀507断电,将负压储能容器502和废液储存容器503内的废液排放至回收容器103内。
如图1、4所示,磁珠清洗系统包括上液管路和第三注液管路,上液管路包括上液主管和两个与上液主管连通的上液支管601,其中一个上液支管的进口与第一容器101连通且该上液支管上设置有冲洗泵602,以便于对管路进行冲洗;另一个上液支管601的进口与盛装有BF洗液的第二容器102连通;上液管路上的第二启闭件为将上液支管601和上液主管连接在一起的两位三通电磁阀F(当然,还可以是设置在每个上液支管601上的两位电磁阀);
第三注液管路包括与注液针603的数量一致的注液支管路604,每个注液支管路604的进口均与上液主管的出口端部相连通,且每个注液支管路604上均设置有第九电磁阀605、双向旋转的第二加样泵606(为由电机驱动的多通道柱塞泵)、第十电磁阀607(第十电磁阀607为两位三通电磁阀),注液支管路604的出口与注液针603顶部的连接端口相连通;
如图1、4所示,磁珠清洗系统还包括泄流单元,泄流单元包括泄流管608,每个第十电磁阀607的第二排液口分别与泄流管608进液端部的一进液口相连通,泄流管608的出口端与第一容器101相连通,且泄流管608上设置有电磁阀G。
磁珠清洗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控制系统将所有的第十电磁阀607切换至与泄流管608连通状态,且电磁阀G处于关闭状态,第九电磁阀605全部处于连通状态,两位三通电磁阀F切换至与第二容器102连通的状态;然后控制系统第三加样泵803的电机发出吸液动作指令,多个柱塞泵同时吸液(多个柱塞泵泵腔内的洗液容积相同),吸液完成后控制系统发出控制信号将第九电磁阀605全部关闭;若反应盘上的反应杯转动至注液针603的下方,与该注液针603对应的第十电磁阀607切换至注液针603连通状态(而下方没有反应杯的第十电磁阀607仍处于与泄流管608连通状态),电磁阀G处于打开状态,控制系统控制第三加样泵803注液,确保BF洗液准确注入下方的反应杯内;而流入其余注液支管路604内的BF洗液经泄流管608流入回收容器103内;在注液过程中,当较多的反应杯转动至注液针603下方时,控制系统控制与每个反应杯对应的第十电磁阀607均切换至与注液针603连通状态,而与下方没有反应杯对应的第十电磁阀607仍处于与泄流管608连通状态,进而实现一个、两个或任意三个或任意四个或多个反应杯的同时注液。
注液完成后需要对上液管路和第三注液管路、注液针603进行冲洗:控制系统控制两位三通电磁阀F切换至与第一容器101连通状态,将每个第十电磁阀607切换至与泄流管608连通状态,打开第九电磁阀605和电磁阀G,冲洗泵602持续抽液预设时间后停止工作,控制系统控制第一电磁阀504组切换至与注液针603连通状态,关闭第九电磁阀605和电磁阀G,两位三通电磁阀F切换至与回收容器103连通状态,完成管路清洗。
当用BF洗液清洗后,需要用抽液系统将反应杯内清洗后的废液抽出。如图1、5所示,抽液系统包括多个与抽液针701一一对应的抽液支管路702,和将抽液支管路702连接在一起的抽液主管,每个抽液支管路702的进液口连通设置有一个抽液针701,抽液支管路702上设置有抽液泵703(抽液泵为蠕动泵),抽液主管另一端与回收容器103相连通。控制系统控制抽液泵703启动,将反应杯内的液体抽出。
磁珠清洗完成后,用底物注液系统分别向反应杯内加入底物A和底物B。如图1所示,底物注液系统包括底物A注液单元和底物B注液单元,底物A注液单元和底物B注液单元的结构相同,以底物A注液单元为例说明其具体结构:
如图6所示,底物A注液单元包括底物管路,底物管路包括底物注液主管801和与底物注液主管801连通的两个底物注液支管802,每个底物注液支管802的进口端插装在一个第三容器804(即底物瓶)内,底物注液主管801的出口端与底物针连通,且底物注液主管801上设置有双向转动的第三加样泵803,在靠近底物针的底物注液主管801上设置有第三压力检测模块806(优选压力传感器);
如图6所示,底物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启闭件,第三启闭件包括设置在其中底物注液支管802上的电磁阀H1和设置在另一个底物注液支管802上的电磁阀H2(当然,第三启闭件还可以是将底物注液主管801和底物注液支管802连接在一起的两位三通电磁阀);
第三容器804内设置有第三液位传感器805,第三压力检测模块806和第三液位传感器805将检测到的信号传输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对接收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并根据处理后的数据发出控制信号控制第三加样泵803的旋转方向和旋转圈数,以及电磁阀H1和电磁阀H2的通断状态;第三液位传感器805检测到的信号达到预设的最低液位时,控制系统的报警模块发出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补充底物溶液。下面以底物A为例,具体说明其注液和管路冲洗方法如下:
当其中一个第三容器804内的底物溶液使用完毕时,控制系统向第三加样泵803发出反向旋转动作指令(此时与空的第三容器804连通的电磁阀H1处于打开状态),将底物管路内部的残液排放至该空瓶内;
然后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H2处于打开状态(电磁阀H1关闭),第三加样泵803正向旋转N圈,利用第三加样泵803注液,当第三压力检测模块806检测到有液体流过后,再控制第三加样泵803正方向旋转X圈,使底物溶液流动至底物针的出液口处,避免底物滴落在反应盘上;
然后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H2处于关闭状态而电磁阀H1处于打开状态,且第三加样泵803反方向转动(其转动圈数大于或等于N+X),将管路中的底物溶液回流到第三容器804内,实现整个注液系统的一次冲洗,防止冲洗底物溶液滴落在反应盘上;当然可根据实际需求,预设冲洗次数;
当需要加注底物溶液时,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H1关闭,电磁阀H2打开,第三加样泵803正方向旋转预设圈数,将第三容器804内的底物溶液定量加注到下方的反应杯内,实现底物的定量添加。
下面以一个样本的检测为例,简述说明本发明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控制系统向加样系统的加样单元发出动作指令,第一加样泵204定量吸取样本,并将样本抽送至反应杯内;控制系统控制加样系统的管路清洗单元启动,对加样单元进行清洗,清洗中的废液流入第一清洗容器306内,以避免样本的交叉污染;
第二步,当加样单元的管路和加样针202内壁清洗完成后,利用清洗液注液系统的第二注液单元向第一清洗容器306内注入纯化水,对加样针202的外壁进行清洗,若纯化水添加量过多,用第二废液排放系统的防溢单元将多余的纯化水排放至回收容器103内;清洗完成后,利用排放系统的负压抽液单元和排液单元将第一清洗容器306内的废水迅速排出,完成加样针202外壁的一次清洗;重复该操作,可实现加样针202的两次或三次清洗;
第三步,加样针202清洗完成后,控制系统控制加样系统重复上述操作将反应试剂添加到反应杯内并进行管路清洗,避免反应试剂之间出现交叉污染;且重复上述第二步对加样针202进行清洗;
当试剂添加完成后,样本和试剂在化学发光分析仪器内进行化学反应;
第四步,样本与试剂反应完成后,反应杯移动至仪器的磁珠清洗装置上,先用抽液系统将反应残液抽送至回收容器103内;
控制系统控制磁珠清洗系统向反应杯内定量添加BF洗液,混合均匀后,再利用抽液系统将反应杯内的洗液抽出,如此重复洗涤两到三次;BF洗液洗涤完成后,控制系统控制磁珠清洗系统用纯化水自清洗上液管路,以避免BF洗液残留在上液管路内结晶而影响正常注液;
第五步,磁珠清洗完成后,控制系统向底物注液系统发出指令,依次向反应杯内添加底物A和底物B,以便于后续的发光检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1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添加样本和反应试剂的加样系统;将第一容器内的纯化水分别注入到第一清洗容器和第二清洗容器内的清洗液注液系统;用于向反应杯内注入磁珠清洗液的磁珠清洗系统;用于将清洗后的磁珠废液排放至回收容器内的抽液系统;用于向所述反应杯内注入发光底物的底物注液系统;和用于将第一清洗容器及第二清洗容器内的废水排放至所述回收容器内的排放系统;
所述排放系统包括用于将加样针清洗废液排出的第一废液排放系统和将底物针清洗废液排出的第二废液排放系统,所述第一废液排放系统包括与所述第一清洗容器连通的负压抽液单元和与所述负压抽液单元连通的排液单元;
所述磁珠清洗系统包括上液管路和第三注液管路,所述上液管路的进口分别与第二容器和所述第一容器相连通,上液管路上设置有用于切换其连通状态的第二启闭件,与第一容器连通的上液管路的上液支管设置有冲洗泵;
所述第三注液管路包括与注液针一一对应的注液支管路,每个所述注液支管路的进口均与上液管路的出口端部相连通,且每个注液支管路上均设置有第九电磁阀、双向旋转的第二加样泵、第十电磁阀和一个所述注液针;
所述磁珠清洗系统还包括泄流单元,所述泄流单元包括与所述回收容器连通的泄流管路,所述泄流管路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第十电磁阀为两位三通电磁阀,第十电磁阀的一出口与泄流管路的进口端部相连通;
所述抽液系统包括多个抽液支管路和将所述抽液支管路连通在一起的抽液主管,每个所述抽液支管路上连通设置有抽液针和抽液泵,所述抽液主管的另一端与回收容器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抽液单元包括通过负压管路依次连通的负压泵、负压储能容器和废液储存容器,且所述负压管路的进液口与所述第一清洗容器的排液口连通;
位于所述负压泵和负压储能容器之间的负压管路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位于所述负压储能容器和废液储存容器之间的负压管路上间隔设置有第二电磁阀和减压阀,位于第一清洗容器和废液储存容器之间的负压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单元包括第一排液管路,所述第一排液管路的进口分别与所述负压储能容器底部出口和废液储存容器底部出口相连通,第一排液管路的出口与回收容器相连通,所述第一排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排液泵和第一启闭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储能容器内设置有第一液位传感器和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废液储存容器内设置有第二液位传感器和第二压力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废液排放系统包括与第二清洗容器连通的第二排液管路,所述第二排液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回收容器连通,所述第二排液管路设置有第二排液泵。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废液排放系统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清洗容器连通的防溢管路,所述防溢管路的另一端口与所述回收容器连通,防溢管路上设置有第四电磁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液注液系统包括第一注液单元和第二注液单元,所述第一注液单元包括第一注液管路,所述第一注液管路的进口端与第一容器相连通而其出口端与用于清洗抽液针的所述第二清洗容器相连通,第一注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注液泵和第五电磁阀;
所述第二注液单元包括第二注液管路,所述第二注液管路的进口端与所述第一容器相连通而其出口端与用于清洗加样针的所述第一清洗容器相连通,第二注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注液泵和第六电磁阀。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样系统包括加样单元和管路清洗单元,所述加样单元包括通过加样管路依次连通的加样针、第一压力检测模块和双向旋转的第一加样泵;
所述管路清洗单元包括清洗液注液管路,所述清洗液注液管路的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容器相连通,而其另一端口与所述第一加样泵的一泵口相连通,清洗液注液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注液泵、第二压力检测模块和第七电磁阀。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注液泵的出口端连通设置有流量调节管,所述流量调节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一容器内,流量调节管上设置有第八电磁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物注液系统包括结构相同的底物A注液单元和底物B注液单元,所述底物A注液单元和底物B注液单元均包括至少两个第三容器、和将至少两个所述第三容器与底物针连通在一起的底物管路,所述底物管路具有至少两个与第三容器一一对应的进液口;底物管路上设置有双向旋转的第三加样泵和第三启闭件;靠近所述底物针处的底物管路上设置有第三压力检测模块。
CN202010954962.6A 2020-09-11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Active CN1119129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4962.6A CN111912998B (zh) 2020-09-11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54962.6A CN111912998B (zh) 2020-09-11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12998A CN111912998A (zh) 2020-11-10
CN111912998B true CN111912998B (zh) 2024-06-11

Family

ID=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8248A1 (zh) * 2015-07-14 2017-01-19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液系统及样本分析仪
CN109709350A (zh) * 2019-02-26 2019-05-03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CN110187138A (zh) * 2019-07-02 2019-08-30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加样针清洗液排液系统
CN212514628U (zh) * 2020-09-11 2021-02-09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08248A1 (zh) * 2015-07-14 2017-01-19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液系统及样本分析仪
CN107709997A (zh) * 2015-07-14 2018-02-16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排液系统及样本分析仪
CN109709350A (zh) * 2019-02-26 2019-05-03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用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CN110187138A (zh) * 2019-07-02 2019-08-30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用于体外诊断设备的加样针清洗液排液系统
CN212514628U (zh) * 2020-09-11 2021-02-09 安图实验仪器(郑州)有限公司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466846B2 (ja) ノズル洗浄方法及び自動分析装置
US9442129B2 (en) Automatic analyzer
US10527638B2 (en) Automated analyzer and nozzle-cleaning method
CN109012444A (zh) 一种浓缩洗液自动配比系统及配比方法
WO2020066449A1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5932301A (zh) 样本检测方法和样本分析仪
CN111721956A (zh) 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液路系统
CN203178290U (zh) 一种全自动生化离子分析液路系统
CN111912998B (zh)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CN109856352A (zh) 一种水质分析装置
US20180021820A1 (en) Pipette cleaning methods and apparatus, neutralizing liquid vessels, and methods of reducing carryover
CN212514628U (zh)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CN111912998A (zh)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液路系统
CN113514655A (zh) 一种小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液路系统
JP6783674B2 (ja) 自動分析装置、自動分析装置における廃液方法、及び、三方電磁弁
CN212397463U (zh)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磁珠清洗系统
JP2009031174A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09759385B (zh) 一种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洗站
CN209946178U (zh) 一种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液路系统
CN111033254A (zh) 样本检测装置、样本分析仪及样本检测方法
JP5372646B2 (ja) 自動分析装置
CN111974743A (zh)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磁珠清洗系统
CN216013404U (zh) 一种小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液路系统
CN215677713U (zh) 移液器清洗系统及样本分析仪
CN213121965U (zh) 用于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底物注液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after: 450016 No.199, Jingkai 15th Street, Zheng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99, 15th Street,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Zhengzhou City, Hena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UTOBIO LABTEC INSTRUMENTS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GR01 Patent grant